急性荨麻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性荨麻病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性荨麻病的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荨麻疹;氯雷他定片(开瑞坦);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8-01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它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荨麻疹,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们探讨的120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荨麻疹患儿的具体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2012年间门诊收治的120例荨麻疹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①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②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③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在8-14岁之间,治疗前3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并排除由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因素及有明确致敏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心、肝、肺、肾等系统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天一次,一次1片(10mg)。2-12岁儿童:体重>30kg:一天一次,一次1片(10mg)。体重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②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③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痒减轻。④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d内疹块与瘙痒均无改善。

2 结 果

经过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120例患儿有110例治愈,治愈率为92.0%。其中痊愈9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还有5例复发1次。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荨麻疹临床图片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

3.1 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 ①食物及添加剂;②药物;③感染;④动物、植物及吸入物;⑤物理因素;⑥内脏疾病;⑦精神因素;⑧遗传因素。

3.2 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3.2.1 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

3.2.2 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3.2.3 病程长短不同,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

3.2.4 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3.2.5 临床的特殊类型 ①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②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2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③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2mm2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④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晒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⑤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5小时左右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⑥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在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⑦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⑧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在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引起。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明确病因是避免复发的关键,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2]。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本次120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的荨麻疹患者110例治愈,治愈率为92.0%。其中痊愈9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还有5例复发1次。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荨麻疹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综合疗法 治疗 热荨麻疹

急性热荨麻疹属于祖国医学中血虚湿蕴“瘾疹”,是一种以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湿性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一般病程在三个月以内。我们自2006年以来,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热荨麻疹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我校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12~48岁,平均(30.4±1.34)岁;病程1~7天18例,7~15天12例。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14~50岁平均(30.3±1.45)岁;病程7~15天18例,7~15天1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观察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中关于急性热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风热型“瘾疹”的诊断标准[2]。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湿毒清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三次;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2.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均为1次/d;复方苦参洗剂外洗,一日一次,每次洗30min。

2.2 对照组 西替利嗪,每次10mg,每日1次。

2.3 疗程及其他 2组治疗期间禁鱼、虾、蟹、蛋类、酒类及异体蛋白高、辛辣的食物等。2组均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无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复发:停药后3个月出现风团,瘙痒。

3.2 结果 综合疗法治疗组显效8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单纯西药治疗组显效65例,有效1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7.0%。经U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急性热荨麻疹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血虚湿蕴型“瘾疹”是同一疾病,。其常出现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如皮疹、粘膜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多属I型变态反应。西药治疗本病多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其作用机制是拮抗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其产生的生物效应。我们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因为,一是它们能对抗组胺引起的小血管扩张,在体内能争夺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致使组胺失活,使其不能发挥活性介质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血浆的渗出;二是促进了体内抗体的生成,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有较强的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激素样副反应,它是通过稳定细胞膜拮抗过敏介质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炎,抗过敏作用。急性热荨麻疹多属血虚湿蕴,治以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而湿毒清胶囊正具有此作用。外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洗,可迅速缓解因过度搔抓引起的潮红、肿胀、渗出、瘙痒。本研究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热荨麻疹疗法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对该病治疗既能较好地改善症状,又可避免应用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从而发挥了综合疗法治疗该病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 腹型荨麻疹;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07-02

Treatment Analysis of 80 Cases with Abdominal Urticaria/LOU Fang,FENG Xiao-qing,QI Huan-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7-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urticaria.Method:80 cases with abdominal urticaria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40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was given Desloratadine,Levo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oral combined with Cimetidine intravenous drip,group B received Dexamethasone intravenously on the basis of group A oral drug,3 days for a course of the treatment.Result:The efficiency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22.5%,67.5%,the difference of efficiency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bdominal urticaria;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Baoan District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8,China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是瘙痒性风团反复发作,临床类型较多,腹型荨麻疹患者因胃肠黏膜水肿出现腹痛,剧烈时颇似急腹症,患者痛苦较大。目前有关腹型荨麻疹的治疗研究较少,故将笔者所在科收治的80例腹型荨麻疹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8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A组及B组。A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7~50岁;B组40例,男23例,女性17例,年龄6~50岁。有明显诱因25例,上呼吸道及胃肠感染后起病15例,其中食鱼虾海鲜起病5例,用药史4例,芒果1例。本研究80例患者均有风团及腹痛。腹痛与风团同时发生30例,腹痛先于风团24例,腹痛后于风团2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52例,嗜酸性细胞增高20例。血沉增高10例,超敏CPR增高23例。59例行大便常规,58例均正常,大便隐血阳性1例。胃镜检查2例,示胃黏膜红斑、风团等损害,腹部B超检查10例,全部正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拟定。(1)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2)突然发生,瘙痒剧烈,风团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一般不超过24 h,成批发生,有时1 d内反复发作多次,消退后不留痕迹;(3)全部病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其中(1)、(2)、(3)为必备诊断条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拟定的诊断标准;(2)年龄6~50岁;(3)以皮肤症状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不伴严重全身症状;(4)就诊前1月内未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调节免疫类药物,1周内未使抗组胺药物;(5)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对本试验所用药物过敏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有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4)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患者。

1.5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d(儿童减半)、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d(儿童减半),静滴西咪替丁0.6 g/d[儿童10 mg/(kg・d)],合并感染或血白细胞增者加用抗生素;B组:在给予口服A组口服药同时联合静滴地塞米松10 mg/d[儿童0.2 mg/(kg・d)],3 d为一疗程。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或基本消退,腹痛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腹痛基本消失;好转:皮损消退30%~70%,腹痛缓解;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腹痛未缓解。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3 d后,A组的有效率为22.5%,B组的有效率为67.5%,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例) 显效(例) 好转(例) 无效(例) 有效率(%)

A组(n=40) 0 2 7 31 22.5

B组(n=40) 11 5 11 13 67.5*

*与A组比较,字2=16.36,P

2.2 不良反应

8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荨麻疹是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等。腹型荨麻疹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合并有腹部症状,感染是腹型荨麻疹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唐慧等[2]对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60例分析,发现有71.19%的患儿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并有85.0%的患儿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也合并应用了抗生素。此次临床观察中,有明确感染病史或伴有血白细胞及中性粒比例增高的52例(65.0%),在应用抗组胺药或激素治疗时均联合用抗生素治疗。腹型荨麻疹应根据发病诱因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

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合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真皮水肿是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水肿除发生在皮肤真皮浅层,也发生于消化道黏膜及部分浆膜。受累黏膜血管扩张,血清渗出,黏膜以至浆膜部分发生水肿及平滑肌痉挛,从而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王建华等[3]对38例有皮肤症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行胃镜检查:胃黏膜红斑、风团等损害33例,占86.84%;皮肤症状消失后经胃镜检查:6例见胃黏膜红斑、风团损害,占20%。表明胃黏膜也可能出现风团等损害。

本临床观察的结果提示,抗组胺药与H2受体拮抗剂治疗腹型荨麻疹临床疗效不佳,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效率明显提高。Kropfl等[4-6]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腹型荨麻疹患者的首选用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增加机体对炎症的耐受性,使炎症的血管反应和细胞反应降低,减轻渗出、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后期毛细血管的增生。腹型荨麻疹患者胃肠道黏膜的血管扩张及炎症反应明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可以减轻腹型荨麻疹的症状[7-9]。地氯雷他定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均为新一代高效H1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组胺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H1产生抗过敏和抗炎作用。所以,对腹型荨麻疹患者,应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地氯雷他定等抗胺药治疗,以便迅速缓解腹部症状及全身皮疹。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2-748.

[2]唐慧,周莲宝,钱秋芳,等.儿童急性腹型荨麻疹60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2):164-166.

[3]王建华,胡少鹏,李真,等.慢性荨麻疹胃粘膜损害与皮肤损坏的关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4(3):150-151.

[4]Kropfl L,Maurer M,Zuberbier T.Treatment strategies in urticaria[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0,11(9):1445.

[5]Grattan C E,Humphreys F.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andmanagement of urticaria in adults and children[J].Br J Dermatol,2007,157(6):1116-1123.

[6]Schaefer P.Urticaria: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Am Fam Physician,2011,83(9):1078-1084.

[7]何逾祥.普鲁卡因治疗腹型荨麻疹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3,7(7):23-14.

[8]戴志琴.荨麻疹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65.

篇4

【关键词】 甘草;皮肤病;治疗;应用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是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i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甘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称为中药之王。

甘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归为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效等功效。现代医药学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制剂学等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已知甘草制剂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本文综述其在某些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1 慢性荨麻疹

龚卫平[1]将106例慢性荨麻疹病人,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mg,3次/天,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天;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天,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结果证明治疗组有效率为77.28%,其中治愈率为35.19%,对照组分别为51.92%和23.08%,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复方甘草甜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可供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包括少数人有口干、轻度嗜睡。

荨麻疹与淋巴细胞(TL)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由Ⅱ型变态反应引起。复方甘草甜素片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它包括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有较强的ACTH样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TL)活化作用,干扰素-γ(IFN-γ)诱发作用,NK活化作用,胸腺外TL分化增强作用。甘草甜素在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可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疗法。

郭红卫等[2]研究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外周血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用20例荨麻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证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1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呈正相关,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呈负相关。结论是该药通过逆转慢性荨麻疹患者失衡的Th1/Th2免疫反应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2 湿疹

古力达丽哈·波帝[3]将60例典型的湿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4个疗程,每周观察1次,共观察4周。同时给予外用药治疗,急性期患者给予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外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结果表明治疗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有良好效果。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9%、81.8%和87.5%。而对照组则相应为75.0%、63.6%和53.8%。

不良反应是少数人有轻度头晕,恶心,面部浮肿或血压升高,在治疗结束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自行消失。

湿疹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复方甘草酸苷片有较强的ACTH样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拮抗炎症介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治疗湿疹的良好疗效与此相关。

3 特应性皮炎

王雅冬等[4]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联合1%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研究所有入选者都符合Hanifin,Rajka等于1980年制定的AD诊断标准,并均为中、重度AD。患者被随机编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方法是复方甘草酸苷20ml静脉推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外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

研究的结果证明本品对中、重度AD有肯定疗效。它不但能显著减轻红斑、瘙痒及苔藓样变程度,且能明显减少AD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而后者与AD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本品能减少AD的复发率,即使停用本品半年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然而,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

4 带状疱疹

张晨霞[5]将6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昔洛韦片0.4g,每日5次口服,维生素B1注射剂100mg,维生素B12注射剂0.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7天。停药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4.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5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近年来,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多由于较长时间地使用该类激素,使面部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面部则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脱屑、自觉灼热、瘙痒、刺痛等,重复外用激素制剂后,上述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如此反复使用,皮疹逐渐加重,患者却难以停用激素制剂。长期使用,尚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沉着斑,影响美观,治疗上较为困难。

康玉英等[6]用复方甘草酸苷作为辅助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获得了满意疗效。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方法是所有患者立即停用激素药膏。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20ml,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配合使用烟酰胺片,每次0.1g,每天3次;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每天1次。有水疱、渗出者用3%硼酸液湿敷,皮肤干燥有红斑者外用硅霜。合并感染者给予罗红霉素、四环素、甲硝唑等。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两组治疗1~2周后,仅用外用药物维持治疗长于15天,并随诊2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是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8%,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分别为16%和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6 天疱疮

天疱疮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主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S)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其死亡率下降,但停药后易复发;而长期使用CS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晓哲[7]应用美能片联合CS治疗天疱疮取得一定疗效。将46例急性发病期的天疱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联合CS治疗,对照组单用CS治疗。美能片3片/日,分3次口服。依据皮损面积选用不同剂量的CS。当皮损面积≤20%体表面积时,选用泼尼松30mg/d的等效CS;当皮损面积为20%~50%时,选用相当于泼尼松40mg/d的等效CS;皮损面积≥50%时,选用相当于泼尼松60mg/d的等效CS。观察1周,若皮损没有控制趋势时,则CS适当加量,每次增加所用剂量的1/3~1/2。

结果证明治疗组皮损控制所需CS用量显著少于单用CS的对照组。皮损控制时间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所以,有理由认为美能联合CS治疗天疱疮,不仅可以加速控制临床症状,同时可以减少CS用量。从而,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部分患者经长期联合治疗后,可停止使用激素,最后得到缓解。

7 银屑病

于延等[8]将6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单独应用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组24例。单独NB-UVB组采用UN/PUVA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强度为9.31mW/cm2,峰值为313nm)进行NB-UVB全身照射,初始剂量为NB-UVB最小红斑剂量(MED)的50%,即0.3~0.5J/cm2,以后每次增加0.1J/cm2。如有轻度红斑、瘙痒,下次治疗的照射剂量不变或增加间隔时间,直至症状消失。如有疼痛性红斑,则停止治疗,直至红斑消失,再次照射时,剂量比原剂量减少20%,累积的单次最大剂量为1.6 J/cm2,隔日照射1次,疗程8周。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能注射液40ml,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8周。

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单独NB-UVB组为79.17%,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后,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独NB-UVB组。

李建华等[9]将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阿维A组26例,阿维A加复方甘草酸苷组20例。阿维A初始剂量为20~40mg/d,起效后减至维持量(10~30mg/d),疗程8~12周;复方甘草酸苷用量为15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单用阿维A。两组的外用药均以复方酮康唑霜为主。

结果表明,治疗4周、8周、12周后,联合用药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阿维A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用阿维A组。阿维A组治疗过程中有5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9.2%,而联合用药组无一例肝功能异常,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的护肝作用弥补了阿维A损伤肝脏的不良影响,使患者更易于接受。联合用药不失为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刘翠杰等[10]将8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1组312例,治疗2组244例和治疗3组246例。治疗方法如下:治疗1组:复方甘草酸苷40~60ml,注射用丹参400~800mg,维生素C 2g,维生素B6 200mg,每日静脉滴注1次。治疗2组:除不用注射用丹参外,其他药均同治疗1组。治疗3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他药均同治疗1组。3个组同时给予泽它洗剂洗澡,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对炎症明显,伴有感染的患者可以适当加用抗生素。疗程均为4周。结果表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治疗3组比较,有效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从平均治疗天数来看,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差异有显著性。复方甘草酸苷较长时间应用,也无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张杰等[11]研究了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将6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甜素片50mg口服,对照组给予火把花根片0.72g口服,均为3次/d,连服60天,随访1次/15d。发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CD25+ T细胞水平升高,在治疗后明显降低,皮损好转,PASI评分显著下降。在临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甘草甜素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明显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而发挥作用。

8 斑秃

路云环等[12]将6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3片,胱氨酸100mg,谷维素2片,均每日3次,同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搽剂;对照组口服胱氨酸100mg,谷维素2片,均每日3次,同时外涂复方地塞米松搽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证明,治疗组治愈率为41.9%,有效率(痊愈+显效)为77.4%,对照组分别为17.2%和4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对照组。

9 过敏性紫癜

庄延生等[13]对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将62例过敏性紫癜病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口服地雷氯他啶2.5~5mg,1次/d,芦丁片20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mg,3次/d。7天为1个疗程,均连用2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4.5%,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10 玫瑰糠疹

饶俊昌[14]观察了博鑫(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将24例玫瑰糠疹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12例。治疗组用博鑫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维生素C 3g,普鲁卡因0.3g(皮试阴性者),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结果证明治疗组痊愈率为83.3%,显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相应为25.0%、50.0%和75.0%。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最短为5天,最长为12天,平均为7天;对照组相应为10天、20天和15.5天。提示博鑫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副作用少而轻。

11 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症

欧阳雁红等[15]观察了复方甘草软膏治疗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将96例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48例。对照组用丹皮酚软膏3次/d,均匀涂敷患处至完全吸收;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软膏,用量和用法同对照组,1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证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两组相似,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为91.7%,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二种药物均有良好疗效。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复方甘草软膏是治疗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龚卫平.复方甘草甜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广州医药,2006,37(6):68-69.

2 郭红卫,王京滨,汤洪伟,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外周血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214-216.

3 古力达丽哈·波帝.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62-3163.

4 王雅冬,张 纬,王 丹,等.美能治疗特应性皮炎66例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0):831-832.

5 张晨霞.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医学创新研究,2006,3(9):116-117.

6 康玉英,周 敏,贺蕾.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0):945-946.

7 王晓哲.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天疱疮的疗效观察.中国处方药,2006,8(53):61-62.

8 于延,孙鹤春,王清.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美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9):790.

9 李建华,曾抗,周再高,等.阿维A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2):141-142.

10 刘翠杰,聂本勇,尹 瑜,等.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78.

11 张杰,刘红云.复方甘草甜素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影响.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6,23(12):1447-1448.

12 路云环,范慧英.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31例临床观察.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1):33,35.

13 庄延生,潘维涛,石平序.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过敏性紫癜62例疗效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81-82.

篇5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5.13.052

川崎病是一种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患儿全身血管发生炎性病变,其中对冠状动脉的损伤程度最大,会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同时也会增加成年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1]。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儿,患儿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黏膜改变,通常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其中不典型川崎病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因而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耽误患儿的早期治疗,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2]。因此,对不典型川崎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儿均满足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麻疹、猩红热、药物过敏等患儿。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3.3±1.2)岁,5岁6例。

1.2 方法

1.2.1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发热时间持续在5 d以上;(2)结膜充血;(3)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4)皮疹为多形红斑状,未见结痂和疱疹;(5)手足肿硬,且手掌与足底出现潮红,在恢复期手指和足趾端可见脱皮;(6)口腔充血、干燥、皲裂,出现草莓样舌;(7)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冠脉改变。其中出现4项及以上即可判定为不典型川崎病[3-4]。

1.2.2 实验室检查 所有入选患儿均需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免疫功能检查以及病原体培养检查等。

1.2.3 影像学检查 所有入选患儿均进行心彩超检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的冠状动脉受损情况,并进行胸部X线常规检查,观察患儿肺部纹理和阴影情况。

1.2.4 治疗方法 临床上一般采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的用法用量为:1 g/(kg・d),静脉滴注,连续滴注2 d后,加用阿司匹林,其用法用量为:30~50 mg/(kg・d),口服,当患儿的体温处于恒定后(>3 d),将阿司匹林减量至3~5 mg/(kg・d),顿服,患儿若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疗程大约为8周,若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持续服药直至患儿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并对治疗前后不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

34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热程大约为1~2周,其中有13例热程为5~7 d,14例热程为7~10 d,7例热程为10~14 d,包括弛张热21例,稽留热13例,患儿的最高温度为41 ℃;共有17例(50.0%)患儿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8例,麻疹性皮疹6例,猩红热样皮疹3例,出疹时间一般为发病后的3~5 d,且均为一过性;共有16例(47.1%)患儿出现结膜充血,23例(67.6%)患儿出现口唇充血及皲裂;共有16例(47.1%)患儿出现手足硬肿,22例(64.7%)患儿出现指端(或趾端)脱皮,7例(20.6%)患儿出现肛周脱皮;共有18例(52.9%)患儿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部位均为单侧。

篇6

一表现

1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皮肤色素减退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皮肤萎缩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皮肤紫斑、瘀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皮肤上,因此,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临床上,血瘀证单独发生者较少,往往与其发生瘀血的原因与后果并存,所以,治疗皮肤病的瘀血证要进行整体的辨证论治,同时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与其他治法联合应用。

1清热行瘀法清热行瘀法为活血药与清热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毒热血瘀证。临床上,毒热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有二:①由于肌肤受血热、毒热与湿热之邪,气血运行受阻而形成血瘀证;②肌肤气血凝滞,郁久化热而成。

主症:结节丘疹性孤立皮疹、盘状苔藓化皮损、皮肤硬化、色素沉着,或肌肤出现急性红斑结节、紫斑、疼痛、奇痒遇热更甚,伴口干、心烦失眠,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沉滑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结节性痒疹、各种痒疹(孕妇忌用)、钱币状湿疹、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疣、痤疮、毛囊炎等,也用于血管炎性皮肤病,如红斑性肢痛病、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等以及硬皮病早期。

2活血化瘀法活血和化瘀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活血”主要是解决血液流速的异常;“化瘀”主要是解决血液黏稠度的异常。因此,在皮肤病的初期阶段,治法当活血为主,可选用的活血药有红花、丹参、鸡血藤、芍药、红藤、益母草等;若病程日久或皮肤病的后期阶段,特别是久治难愈的顽固性瘙痒、疼痛.皮肤硬化等,非用化瘀或强力搜剔之品不可,否则难以取效,常用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土鳖虫、乌梢蛇等。活血化瘀法用于瘀血凝结证。

主症:皮损色黯、紫红、青紫、瘀斑、色素沉着,或出现肌肤甲错、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涩等。

适应证:斑秃、酒渣鼻、扁平疣、银屑病、太田痣、白癜风等皮肤病。

3散寒宣瘀法散寒宣瘀法为温通散寒药与活血祛瘀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血瘀证兼有表寒者。表寒外袭,腠理闭塞,日久致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治疗当以散寒宣瘀为主,俟寒邪一散,腠理疏通,血液畅流,瘀血随之宣散。

主症:皮肤瘙痒或红斑水疱色较黯,怕冷,久治不愈,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滑有力;或反复发作的风团,色淡白,或皮肤硬化。

适应证:各种顽固性瘙痒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湿疹、荨麻疹以及硬皮病等。

4补肾祛瘀法补肾祛瘀用于肾虚血瘀证。肾在中医学脏腑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主藏精,只宜固守,不宜耗泄,故其病证多为虚证。肾阳,是推动脏腑气化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阴,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濡养脏腑。肾阴肾阳亏虚日久,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凝滞为瘀。故皮肤病日久,可出现肾虚血瘀证的病机,治疗当采用补肾祛瘀法。肾虚血瘀证,包括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两种。

主症:皮肤色素沉着,或口腔、外阴反复出现溃疡.或下肢出现红斑结节。肾阳虚血瘀证常兼见面色无华、手足欠温、神衰畏寒、腰酸腿软、阳痿、舌淡苔少、脉沉细等;‘肾阴虚血瘀证常伴头晕耳呜、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目涩肤燥、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肤炎、重叠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以及白塞病、结节性红斑、脱发、黄褐斑、痤疮、慢性荨麻疹等。

5健脾化瘀法健脾化瘀法用于脾虚血瘀证。而脾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三:①脾不统血。血不归经,血瘀积于肌肤之间而见紫斑、瘀斑;②脾气虚,必无力推动血行,血涩而凝日久即为瘀;③血瘀之邪阻碍气血运行,久之脏腑受损,脾胃之气机亦受损而亏耗。

主症:下肢反复发生瘀斑或紫斑,或结节红斑等皮损,口腔、外阴反复发生溃疡等。伴面色萎黄或黯而不润、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腹中嘈杂、便溏、四肢无力、下肢浮肿,舌质淡或瘀斑,苔薄白,脉细无力等。

适应证: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慢性湿疹、黄褐斑、痤疮等。

6通闭下瘀法通闭下瘀法用于血瘀证兼见腑气不通、热结于里者,常于活血化瘀方中加大黄、芒硝等。《伤寒论》:“少腹硬满,下血乃愈”,泻下药可使积去血活,推陈出新,从而加强活血化瘀药的效力。另外,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皮肤腠理瘀滞之邪亦可经通下法而减轻。临床上,只要病人无明显脾胃虚寒、无腹泻便溏者,均可在活血化瘀方药中适当加入枳壳、槟榔、大黄、猪牙皂等理气通下之品。其中,大便秘结严重者,用大黄并后下煎药;若便秘不甚者,大黄不必后下。大黄后下,既可缓和其峻攻之性,又兼得其清热活血之功。年老体弱者,改用火麻仁以润肠通便,缓缓图功。

主症:血瘀证的皮肤病表现,伴有便秘。

适应证: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脂膜炎、下肢静脉炎等。

7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张景岳说:“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血凝日久则为血瘀,既指明了气行在先、血流在后的正常生理;又说明了血瘀之形成与气滞关系的病理机制,因而,言活血化瘀必须深刻理解行气是活血先导的内涵,故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常常要选用一些理气药。行气活血法的常用药物有归尾、赤芍、红花、香附、青皮等。

主症:皮损可以是紫褐色斑、白斑、结节、鳞屑较厚、脱发等,或见疼痛、慢性皮肤瘙痒,舌质紫红,脉弦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红斑、酒渣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银屑病、黄褐斑、斑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8益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形成气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二:①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卫不固,风寒湿邪侵袭,郁于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②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结而为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法。因“气为血之帅”,气足有助于推动血行,故益气活血法不仅广泛用于中风后遗症等内科疾病,而且在皮肤科也常用于血瘀证兼有气虚者,或老年虚弱病人出现血瘀证者。

主症:皮肤肿硬或红斑、结节,伴神疲乏力、头晕气短、少气懒言、自汗、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或排便难、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适应证:慢性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白塞病、硬皮病、硬肿病、年老体弱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反复发作的毛囊炎等。

在皮肤科临床上。益气活血法与健脾化瘀法有一定的区别:补气药,包括补脾气药、补肺气药、补心气药和补肾气药。由此可见益气活血与健脾化瘀法内涵的差别之处。

9养血活血法养血活血法用于血虚夹瘀证。人体经络乃气血运行之通道,阴血受损,则脉络不充,气血不得畅行.从而使经络发生瘀血。血虚与形体之不足、七窍不利、肢体运动失常等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枯槁、鳞屑层叠、疣状结节皮损等。治疗血虚夹瘀证,当以养血活血为大法。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皮肤肥厚或呈疣状,毛发干枯脱落,皮肤瘙痒或不痒,伴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舌紫红或有瘀斑,脉滑或沉滑无力。

适应证: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脱发、慢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瘢痕疙瘩、多发性寻常疣、扁平疣等。

10活血润燥法活血润燥法用于治疗阴虚血瘀证。临床上,阴虚血瘀证的成因为:①急性炎性皮肤病后期,阴液耗伤,血脉充盈不足,血行不畅而致血瘀;②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更耗伤阴液,出现阴虚血瘀证。

阴液与血液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津液耗伤可致血虚?反之,血虚也可生风化燥,加重阴液亏虚。因此,在皮肤科临床上,活血润燥法与养血活血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别,前者偏用于血亏者,后者偏用于阴虚者。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伴口干、唇燥、咽干、心悸、月经量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少苔,脉沉涩无力。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药疹、银屑病、玫瑰糠疹、红皮病、毛发红糠疹等。

11温经活血法《内经》曰:“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气不通”,“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寒邪客于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的瘀血证,即为寒凝血瘀证。寒邪致病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皮肤冷硬、疼痛,如硬皮病、硬红斑、冻疮、雷诺病等。温经活血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故用于治疗寒凝血瘀证。

主症:肢端青紫、发凉,无名肿痛,结节,怕冷,遇冷即发病,冬季为重,舌黯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滑。

适应证:结节性红斑、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冻疮、雷诺病、硬皮病、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2疏肝活血法疏肝活血法用于肝郁血瘀证。临床上,肝郁血瘀证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凝,血凝日久则为血瘀,瘀阻经络,毛窍闭塞,肌肤腠理失常所致。因此,疏肝活血多用于治疗号情志有关的皮肤病。

主症:皮损可以是红斑、紫褐色斑片、紫斑、结节等瘙痒性皮肤病,随情绪波动而加剧;或是粉刺、酒渣、面部黑斑等皮损,常伴月经期加重。时有口干、咽干、胁满。舌质紫红,脉弦或弦滑有力。

篇7

【关键词】 生地消疹饮;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中医辨证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69

n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 主要是指皮肤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 起因为小血管扩张和皮肤黏膜的通透性增加[1]。一旦发病, 皮肤会出现局部扁平丘疹, 还有可能伴随腹痛、腹泻和咽喉堵塞等症状。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临床上将病程>6周的称之为慢性荨麻疹, 病程较长, 容易反复发作,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3]。目前, 中成药、西药、外用药仍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 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经常变化, 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特点, 故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4], 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性红斑, 知情研究内容, 签署同意书;排除近期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以及具有过敏史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西替利嗪(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89), 1次/d, 于餐前30 min服用, 10 mg/次。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地消疹饮给予辨证治疗, 基础方药为:生地、丹参、茯苓、剌蒺藜、薏米、白鲜皮、甘草、山楂、夜交藤、太子参、防风、黄芩、柴胡等, 并根据其具体证型予以加减。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用药期间禁食辛辣、膻腥等刺激性食物, 忌外用香皂、沐浴露等碱性化学物。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5, 6]为:①显效:皮肤瘙痒、皮疹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皮肤瘙痒减轻, 皮疹面积缩小, 数量减少;③无效:皮肤瘙痒、皮疹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呈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停药3个月后, 对复发患者进行统计, 并记录嗜睡、口干、头晕、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复发, 复发率为7%;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复发, 复发率为5%;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风团、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 临床医学界对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研究数据发现, 约80%的荨麻疹患者无明确病因[7, 8]。从已知的病因中来看, 食品添加剂, 有意或无意吸入物, 感染等是导致荨麻疹的主要原因[9, 10]。同时, 蚊虫叮咬、遗传和内分泌变化等也是诱导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慢性寻麻疹患者的病程较长, 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 有水肿性红斑, 多呈苍白色和鲜红色, 部分患者甚至还伴随恶心、呕吐和腹部疼痛等症状。

西替利嗪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药效更加明显, 每天只需要服用1次即可, 但是用药后, 患者会出现轻度的口干、头晕、嗜睡和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11]。从中医角度来看, 慢性荨麻疹属于“风疹”“隐疹”等疾病的范畴, 湿热蕴藏于肌肤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单纯使用常规药物只能暂缓病情, 无法彻底根治, 极易复发[12-14]。所以本次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生地、丹参、茯苓、剌蒺藜、薏米、白鲜皮、甘草、山楂、夜交藤、太子参、防风、黄芩、柴胡等予以配伍治疗, 并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加减, 取得了显著效果, 因为上述药材具有宁心安神、祛风止痒、健脾渗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清热燥湿、疏风退热等功效, 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5-18]。

综上所述,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生地消疹饮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控制疾病复发, 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无明显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4(4):991-993.

[2] 姚晓静, 马利荣, 景录先.自拟“除敏消疹汤”治疗荨麻疹临床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 31(7):2613-2615.

[3] 张妙兴, 盖沂超, 丘健新.自拟解肌消疹汤治疗虚寒型慢性荨麻疹58例.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5):58-60.

[4] 徐志t.荨麻疹汤治疗气虚血热型慢性荨麻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27(17):8-9.

[5] 汪伟, 胡蓉蓉, 丁晶.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及治疗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1):220-222.

[6] 李志元, 纪军, 徐佳.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现状分析与展望.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5):360-364.

[7] 石春蕊, 石春波, 匡钱华, 等.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10):1261-1269.

[8] 龚丽萍, 曾霞丽, 曹婧, 等.荨麻疹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 16(7):86-88.

[9] 黄艳春, 龚丽萍, 杨美平, 等.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25(11):913-915, 918.

[10] 孔丹.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河南中医, 2015, 35(2):359-361.

[11] 于丽君. 柴胡消疹饮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12] 柳妮彤. 柴胡消疹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IL-2、IL-4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13] 孙美俊, 张晓杰. 柴胡消疹饮合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 2016, 32(5):13-14.

[14] 李忻红, 王惠国. 消敏饮治疗慢性荨麻疹46例疗效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2):111-112.

[15] 寇琼, 牛兴东, 马宝林, 等. 消疹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70例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 2009, 25(10):10-11.

[16] 柳静, 张旭生. 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4):651.

篇8

我国有数以百计的疗养院以治疗慢性病为主,采用的治疗方法大致为如下六个方面:

1,环境;2,精神与信心;3,理疗;4,体疗;5,饮食;6,中西药物。

一、环境

环境好坏对各种慢性病的恢复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各地疗养院多数建在高山(如泰山疗养院)或海滨(如青岛疗养院、威海疗养院)以及森林周围(如汤岗子疗养院)。这些地方气候宜人,空气新鲜,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人们所熟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高,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二、精神与信心

任何慢性病能否恢复健康,精神与信心等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疗养院的医生经常学习病人心理学,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和病种进行心理因素的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理疗

理疗是疗养院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各种电疗、光疗、蜡疗、音乐疗法、针灸推拿等等。另外,有条件的疗养院还开展矿泉水疗、泥疗等各种富有特殊疗效的方法。

四、体疗

体疗是疗养院的主要康复手段,它分室内体疗(即各种机械性的功能康复训练和徒手治疗体操)和室外体疗(即各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等太极运动,以及练功十八法、各种气功等;另外,还有现代的中老年迪斯科等运动)。

五、饮食

食疗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多数疗养院都开办营养膳食科,配有营养师。他们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病员的饮食,尽可能使病员通过饮食而达到祛病保身的目的。

六、药物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之一,在疗养院疗养的病员,除接受以上各种治疗外,中西药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医师在对病人的诊治中均采用正确的辨证论治,制定合理的中西药物治疗方案,以配合其他的综合疗法。

在此,以山东省威海疗养院为例,简要介绍疗养院的情况及疗养生活,威海疗养院是一所拥有5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疗养院,按收容病种分8个疗科,分别治疗下列各种类别的疾病:神经系、运动系、心血管系、消化系、老年病、皮肤病、老年性支气管炎等。病员一般疗程为三个月,少部分人可适当延期。病患者到期出院时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痊愈。疗养院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性的,病员每天须按时起床(冬季五点半,夏季五点),在院内或院外锻炼身体,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有的慢跑,有的散步,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舞剑,有的作练功十八法或气功等。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早饭后,分批到海边的温泉进行矿泉水疗10~20分钟,然后根据不同病种分别作理疗,理疗的种类有超短波、中波、平流电、干扰电、红外线、紫外线、激光、中西药离子透入、针灸、按摩、蜡疗、体疗等数十种。根据病情每个病员一般作2~4种理疗。另外,再以药物治疗相配合,每天午饭后要休息1~2小时,下午可到图书室和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做一些娱乐活动。晚饭后看看电视,晚上9点熄灯。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疗养院治疗各种慢性病之所以效果良好,可以归纳如下三点:一是生活有规律;二是矿泉浴、理疗、药物综合治疗;三是动静结合得好。

当然,疗养生活对初进疗养院的人来说,往往不是轻松和愉快的,而是烦闷和无聊,从紧张的工作岗位,乍进悠闲的疗养院,犹如战士从炮火连天的战场撤进深山古刹,寂寞得使人难受。这种情况是不难理解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转变过程。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克服不适应环境的烦躁、苦闷情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那末,疗养院生活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反而会加重。所以,慢性病患者在疗养期间,只有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与慢性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8条经验:第一,要对自己做思想斗争,加强与疾病斗争的坚强意志,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第二,要弄清病情,了解病的性质;第三,要掌握病的规律,积累疗效;第四,主要靠自己善于疗养和休息,不能全靠医药;第五,要学会放得开,闲得住;第六,要看得远,要算总帐……需要长期治疗,就要安下心来,不要计较时间,疗养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情和疗效决定;第七,进行适合病情的和适量的体育锻炼,天天坚持, “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是治疗慢性病的一个好方法;第八,自己对疾病要作不懈的奋斗,还要和客观的优越条件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这些经验,对每一个慢性病患者来说,都是难得的借鉴。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精神上的“急性病”。

那么,究竟哪些病种适合疗养呢?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二、运动系统疾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外伤后遗症,职业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三、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癣,皮肤角化病,皮肤瘙痒病,扁平红苔癣,慢性荨麻疹,白癜风等。

四、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患,神经炎,神经衰弱,神经痛(包括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周围神经外伤后遗症等。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各种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机能紊乱等。

七、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慢性气管炎、哮喘等。

篇9

1 治疗支气管哮喘

邓先科、关午[1]在经典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甲氰咪胍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及一般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甲氰咪胍0.4 g联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沙丁胺醇、氨茶碱、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一疗程,用药前后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哮鸣音、肺功能、尿量、体征及消化道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

2 治疗寻常痤疮

郝延光[2]用甲氰咪胍、甘草锌,外用氯硫洗剂联合治疗寻常痤疮2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方法:口服甲氰眯胍0.2 g ,3次/d,甘草锌0.25 g ,3次/d,氯硫洗剂涂患处2次/d,2周为一疗程,治疗2~4周后判定疗效,痊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7.6%,甲氰眯胍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可以阻断二氢睾酮与毛囊的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皮脂分泌,使痤疮减轻或消失。另外甲氰咪胍能提高免疫反应,对表皮有关微生物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也能改善症状。

3 治疗口腔溃疡

曾孟霞,胡海波[3]用甲氰咪胍治疗口腔溃疡34例,疗效显著。方法: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用华素片l片,4~6次/d,含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氰咪胍0.2 g,3次/d口服,局部涂撤甲氰咪胍粉末。结果,用药2 d,溃疡愈合12例,4 d 26例,8 d 34例全部愈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其机制为甲氰眯胍与口腔黏膜血管壁上的H2受体结合,竞争性抑制组胺的释放,减轻了组胺的不良反应作用,使局部组织水肿、疼痛减轻。促进溃疡愈合。

4 治疗带状疱疹

朱天毅等[4]采用甲氰咪胍0.4~0.6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500 ml中滴注,1次/ d,疗程5~10 d,治疗带状疱疹40例,结果有止疱、止痛、结痂方面疗效显著,总疗程为(9.7±2)d。

5 治疗慢性荨麻疹与瘙痒症

舒爱华[5]报道用甲氰咪胍治疗荨麻疹18例,方法在服用苯海拉明1 mg/(kg•次),3次/d基础上加用甲氰咪胍4~6 mg/(kg•次),3次/d。总有效率达88.9%。治疗淋巴网状细胞肉瘤(霍奇金)引起的瘙痒,用甲氰咪胍300 mg/次,4次/d,治疗4例。2例在1 d内症状改善,另2例也在数日内缓解。治疗l例红细胞增多症所致的瘙痒患者,给甲氰眯胍300 mg/次,4次/d,4 d内严重瘙痒症状消失。机制考虑为人类血管有H1受体和H2受体,H1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所有皮肤中的组胺受体,联合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比单独应用H1抗组胺药有更满意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邓先科,关午.甲氰咪胍联用经典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荟萃,2003,(8):450.

[2] 郝延光.甲氰咪胍、甘草锌、氯硫洗剂治疗寻常痤疮246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2):146.

[3] 曾孟霞,胡海波.甲氰咪胍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 10(2):146.

篇10

过敏性紫癜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仍未阐明。专家推测,发病诱因可能与感染、药物、食物、花粉吸入、蚊虫叮咬、疫苗接种等有关,鱼、虾、蟹等异性蛋白食物可诱发本病,但以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占第一位。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与患者体内的抗体(主要为IgA)发生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过敏性紫癜。免疫学已证实,多数患者血清中IgA抗体增高。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等表现,严重者皮肤可出现水疱、血疱,甚至溃疡。好发于四肢伸侧(即手臂外侧、双腿前面),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分布对称,成批出现,容易复发。除了皮肤表现外,过敏性紫癜还可侵犯人的关节、肾脏、胃肠道等,引起复杂的病变或合并症。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过敏性紫癜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皮肤型 亦称为单纯性紫癜,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臀部、耳后等部位出现紫红色瘀点或瘀斑样皮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或略高于皮面,多数无痛、痒感,皮疹可分批反复出现。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疾病加重,严重者皮疹可融合成血疱,中间呈出血坏死灶,或合并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

关节型 除皮疹外,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疼痛可固定,亦可呈游走性,局部可有压痛、红肿,多见于膝、踝等关节。关节肿痛可反复发作,多可在数月内好转,不遗留后遗症,X线检查多无异常。如不及时治疗,疾病会逐渐加重,B超关节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为非化脓性改变。

腹型 此类型过敏性紫癜临床上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痛,位于脐区或腹下区,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并见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胆囊炎、胰腺炎、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肾型 又称为紫癜性肾炎,亦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程度较轻者仅出现血尿,较重者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伴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改变。紫癜性肾炎大部分是可逆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混合型 2种类型以上并存的过敏性紫癜,被称为混合型。

除此以外,患者偶见有哮喘,声带部水肿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较为罕见。也有并发心肌梗死、肝大、缺血坏死性胆管炎及出血的报道。

对于过敏性紫癜,中西医均有比较完善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在诊断、治疗方面,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常有低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丘疹样紫癜,可伴荨麻疹或水肿、多形性红斑。病程中可有出血性肠炎或关节痛,少数患者腹痛或关节痛可在紫癜出现前2周发生,常有紫癜性肾炎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时间正常。

组织学检查 可见受累部位皮肤真皮层的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聚集,血管壁可有灶性纤维样坏死,上皮细胞增生和红细胞渗出血管外。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血管炎病灶有IgA(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C3在真皮层血管壁沉着。

在做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时,应注意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

1.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仅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可伴有不规则发热、肌痛和关节痛等。小腿及足背可出现多形性皮损,尤其是可触及性紫癜样皮疹。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时可升高;血小板可在急性发疹期降低,血沉增快;血清补体减低,部分患者可测出冷球蛋白,抗心磷脂抗体(以IgA型多见)。

2.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分布在全身各处,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减少。

4.急腹症: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腹痛等症状,应与急腹症鉴别。儿童期出现急性腹痛者,要考虑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此时应仔细寻找典型的皮肤紫癜,并密切注意关节、腹部、肾脏的综合表现。

5.肾脏疾病:当肾脏症状明显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 近年研究认为,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病毒、支原体、药物、食物、虫咬、气候、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积极寻找致病因素,清除或回避致病原,是治疗该病的最佳途径。维生素C、维生素E、芦丁、安络血、钙剂等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一般的抗变态反应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变态反应介质阻释剂、H2受体拮抗剂等。

抗凝、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双嘧达莫、肝素、尿激酶、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严重的有皮肤损害的HSP或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临床常用泼尼松。目前认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并减少严重肾脏病变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 一般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重症、急进性肾炎时选用。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霉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抑制补体介导的损伤,中和循环自身抗体,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应用于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重症患者。

血浆置换 适用于难治型紫癜、重症紫癜、严重肾功能损害以及急进性肾炎患者。

其他药物 如氨苯砜、达那唑、浓缩凝血因子Ⅷ等。

治疗期间忌食肥甘喉味,辛辣之品,以防胃肠积热;忌食动物蛋白,如海鲜、牛羊肉、方便面(有防腐剂)。对曾产生过敏而发病的食物,如鱼、虾、海味等绝对禁忌。

中医诊治方法

中医学将过敏性紫癜分别归属于“斑疹”“腹痛”“便血”“痹症”“尿血”“水肿”等范畴。患者或感受湿热之邪,搏于肌肤所致;或久病气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成;或因阴虚内热,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湿热下注,皆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多见于小儿,盖因小儿脾胃薄弱,加之饮食不节,易致脾虚湿困;又因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受外邪,邪气入里化热,与湿相合,化火伤络动血而发为紫斑。中医辨证分为风盛血热、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湿热蕴结四型,予以不同的处方治疗。

风盛血热型

主证 病情较急,出血严重,皮肤紫癜成片,高出皮面,瘙痒,发热恶风,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方用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阴虚火旺型

主证 紫癜色红,时隐时显。或紫癜消失后仍感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气虚不摄型

主证 紫癜反复发作,遇劳即发,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淡红。面色少华,疲乏气短,食欲下降。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固本摄血。方用归脾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湿热蕴结型

主证 皮肤散在紫癜。伴有腹胀腹痛,或有关节肿痛,口黏口苦,头重身倦,大便黏滞,纳呆,甚则便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