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篇1

根据规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一般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对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是计价对比账户,它核算物流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人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人,其借方反映转人清理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和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反映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人和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等。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

物流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固定资产转人清理。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人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转人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实付清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实付清理费用)

(3)计算缴纳的营业税。物流企业销售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按其销售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应交营业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营业税款)

(4)出售收人和残料等的处理。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人等时:

借:银行存款(出售收人额)

原材料(残料价值)

贷:固定资产清理(上述两项合计价款)

(5)保险赔偿的处理,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时:

借:其他应收款(赔偿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赔偿额)

(6)清理净损益的处理时:

a.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清理净收益额)

贷: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净收益)

营业外收人-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生产经营期间净收益)

b.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

借: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额)

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清理额)

[例4-12]上海申通物流公司报废一台维护设备,账面原值1800元,已计提折旧16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600元,以现金500元支付清理费用,回收残料价值300元。

(1)转销报废设备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400

累计折旧16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0

贷:固定资产18000

(2)支付清理费用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

贷:现金500

(3)结转残料价值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3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0

(4)结转清理净损失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清理损失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600

2.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

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使生产要素更合理地结合,可以把一些多余或闲置的固定资产作为投资,投人其他企业。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例4-13]上海申通物流公司向另一单位投资一台设备,账面原值为50000元,已计提折旧20000元,该设备已提取减值准备5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25000

累计折旧2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3.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

物流企业对外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可以作如下账务处理:

(1)转销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净值)

累计折旧(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

(2)支付相关税费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等

(3)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余额时: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例4-14]上海申通物流公司向希望小学捐赠教学设备一套,账面原值120000元,已计提折旧20000元,以现金支付运杂费2000元。

(1)转销固定资产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累计折旧20000

贷:固定资产120000

(2)发生清理费用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

贷:现金2000

(3)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余额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篇2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出现了很多缺陷和弊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2013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以积极适应新制度、新规定带来的变化。本文将对其中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总体比较简单,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所耗成本、不利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等。基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一、原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增加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根据各实际支出资金的列支渠道,分别借记“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专款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在列支时必须进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对于因报废、毁损、转让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情况,先做注销账务处理,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残值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发生清理费用时,则进行相反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随其使用而改变。

 

二、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一)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

就单位价值而言,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增加为1 000元;专用设备由原来的800元增加为1 500元。对于以往旧账中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的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存货”科目,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转入新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情况,应同时一次性摊销其成本,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同时做好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

 

(二)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1.购入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情况,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按是否需要安装分别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情况,应按照构成资产成本的全部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扣留的质量保证金,根据扣留期在1年以内(含1年)或扣留期超过1年分别贷记“其他应付款”或“长期应付款”科目;取得的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情况,应同时按照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质保期满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科目,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科目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新制度中的账面价值,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例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账面余额,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4.以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根据是否需要安装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篇3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日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增长迅猛,而旧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随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不能提供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既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账实不符、资源闲置浪费等情况。基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为正确运用新制度核算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好地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本文对新旧两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

新制度指出:“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不仅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而且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分类,指出固定资产还应包括通用设备、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变更

新制度对旧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科目进行了调整,更名为“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并规定其应设置四个二级明细科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事业单位应设置“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待处置资产损溢”等旧制度中没有的一级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

(一)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2)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3、取得扣留质保金的固定资产

(1)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2)取得全款发票: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3)取得发票金额不含质保金: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4)质保金到期支付保证金:

借: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或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为更好地理解该业务核算,特举例如下:

例:某单位购入需安装的专用设备一台,价款150,000元,扣留质保金30,000元,取得了全额发票,款项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并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安装费10,000元。

(1)购入设备支付款项:

借:在建工程—设备安装 15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50000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专用设备购置 15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120000

其他应付款—某单位 30000

(2)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设备安装 1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0000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1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0000

(3)安装完毕支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16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60000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60000

贷:在建工程—设备安装 160000

(4)质保金到期,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

借:其他应付款——某单位 3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0000

4、融资租入或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长期应付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同时,按照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2)定期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借:长期应付款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仅按照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除下列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文物和陈列品;(2)动植物;(3)图书、档案;(4)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同时,新制度对折旧年限、折旧金额、折旧方法、起止时间等也做出了说明。新制度增加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列。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计入支出的选择上,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只是采用了“虚提”折旧的模式,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净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三)固定资产处置。新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及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应每年对固定资产至少进行一次的盘点处置,新制度新增加了一个资产类“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的损溢。这部分的改进有助于事业单位了解、清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对出售、有偿转让或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报批后做账务处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处置的净损溢。

1、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

(1)转入待处置固定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3)出售过程中收到的残值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4)发生相关费用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银行存款等

(5)处置完毕时,按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应缴国库款等

2、对外投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旧制度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新制度通过“长期投资”、“其他支出”等科目核算。

借:长期投资(评估价值加相关税费)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其他支出(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盘盈

借:固定资产(重置完全成本,以市场价格入账,若无法可靠取得则按名义金额入账)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盘亏

(1)应按照其账面价值入账: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批准予以处置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三、结论

新制度的出台全面反映了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发展的新要求,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革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了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也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会计数据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Z].财办会[2012]22号.

篇4

摘 要 较好的资产质量是指企业的资产结构能够满足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以及偿还债务的需要。资产质量不仅是指一项资产的性能、使用寿命等物理质量,更重要的是这项资产在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的质量。

关键词 资产质量 资产结构 资产质量

一、资产质量及结构分析

一项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具有相对有用性,即使该项资产物理质量再好,如果在特定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也不能算作是该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只能算作是不良资产。

1.经营性流动资产

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是企业短期内最具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高质量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应该有较好的流动资产周转率。

从资产负债表上数据来看,大唐国际发电期末报告数据中并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其经营性流动资产就等于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中存货、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总额占流动资产总额的80%,因此同时也应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率。大唐国际发电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主要由存货周转率贡献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相比较差一些大约一个半月周转一次。存货周转率09年末的增高主要是由于企业09年发电量的增加和非电板块的业务规模扩张引起营业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09年供热增加和电价上涨导致企业电力和热力营业收入的大幅提高,相比较08年提高30%。总体来讲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较好。

2.对外投资资产

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够体现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赚取非营业利润的努力。因此高质量的短期投资表现为短期投资的直接增值。高质量的长期投资表现为投资的结构方向能体现增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符,同时保证适量的投资收益流入企业。

对于大唐发电来说,短期投资很少,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上。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很小,但是长期股权投资呈现出很高的增长率,尤其是09年增长了65%,主要是因为企业及子公司对原有投资企业注资并投资了新的联营企业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这些新投资的企业,如福建漳州风电公司、辽宁新能公司都是相关企业符合企业“以电为主,多元协同发展”的战略导向。但是从对外投资的盈利性来说,企业投资收益增长很不规律,尤其是09年出现大幅下降,企业长期股权投资06年到08年的增长带动了投资收益的增长,但是企业由于处于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具有稳定性,说明企业对外投资质量不是很好。

3.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大唐发电中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在非流动资产占有87%的比例,这两项资产是非流动资产最为重要的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水平,而对固定资产和主要的非流动资产的质量分析主要取决于这些资产所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活动能力。固定资产规模应该与生产能力相匹配,周转速度适当资产的闲置率不高。

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说明大唐发电固定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平均占有57%的比例,并且每年固定资产以23%的比例增长这符合近年来发电企业规模增长的需要。在建工程的规模说明企业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含有一定潜力。固定资产周转率平均为51%,较为恰当闲置率不高,但是与同行业的华能国际的68%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来说表现一般。

4.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适应性

篇5

【摘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流动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要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将固流比率设置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关键词】资产结构;固流比率;公司业绩

一、引言

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分别代表的是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的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关于一个企业资金的来源方面,而前者则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资金的占用问题。自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提出mm理论以来,人们逐渐对资本结构的实质有了深入地研究,但对于资产结构的探究还有待深入。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czyzewski和hicks通过搜集了28518家企业的资料研究发现,具有高资产收益率的企业也相应具有高现金资产比例,而应收账款则没有确定的倾向;同时,具有高资产收益率的企业的其他流动资产也占有高比例,而存货和固定资产则占有相对低的比例。

 

(二)国内文献

1.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

孟丽丽(2003年)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资产结构,分别从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几个方面论述对分析资产结构启示。

吴树畅(2003)将融资结构、资产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沪市523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2.流动资产比率以及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绩效关系

倪红霞、许拯声(2003)认为,如果固定资产或长期投资比率过高,资产流动性过差,资产弹性小,转换现金困难,势必加大经营风险;反之,如果流动资产比率过大,虽经营风险极小,但盈利能力却过低。

 

3.固流比率与企业绩效关系

胡丹(2011)采取实证分析方法,以深沪两市机械设备仪表行业2007-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固流比率与其利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可知,国内对于单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固流比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时,现阶段对于医药制造业这一重要行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研究固定资产比重以及流动资产比重对于公司业绩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固流比率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年1月1日以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87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据取自中国经济研究服务中心(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的公司年报。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将6只st、st*股票以及1支数据缺失股票等共7只股票从样本中剔除,最终选定80家电力上市公司2009年度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本文使用spss17.0作统计分析。

 

四、变量解释和模型建立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首先,考察流动资产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1)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434,即在因变量的变化中,有43.4%可由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可以看出,该线性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3.132,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流动资产比重的系数为-0.511,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流动资产比重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

 

其次,考察固定资产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2)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404,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1.716,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固动资产比重的系数为0.482,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固动资产比重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

 

最后,考察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3)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394,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1.280,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固流比率的系数为0.140,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3没有通过验证。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可得:流动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持有比例过高,由上述描述性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到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平均流动资产比重达到60%,流动资产过多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而且会造成整个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固定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制造业本身的行业性质所决定,较多的固定资产有利于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我国医药制造业平均固流比为44:100,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投资不足,固流比率没有处于合理的结构。综上,本文认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减少流动资产投入比例,适当提高固流比率,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邱书明,冯建民,凌海怡.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12).

[2]胡丹.我国上市公司固流比率对其利润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2011(8).

篇6

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与计量后,在使用中由于磨损等因素会导致价值贬损。为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为资产的财务管理服务,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主要包括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事业单位一般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够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这就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额的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的使用寿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其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因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重新计算折旧额。

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其成本以及各一次性计入了当期支出。为兼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求,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了“虚提”折旧的模式,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其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当期支出。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例1】某事业单位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8650元。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38650”贷“累计折旧38650”

一、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以后期间发生的与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使用状态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如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修缮、改良、修理、重装等事项发生的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增加固定资产效能的支出

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期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维护固定资产的支出

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固定资产的处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1.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

将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应当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

2.处置资产

实现固定资产处置时,按照以处置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

3.变价收入与处置费用

出售取得价款等,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科目。出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科目,贷记“应缴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4.处置净损溢

出售取得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科目,贷记“应缴国库款”等科目。

【例2】某事业单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将一台不需用的办公设备出售。

(1)该设备的正面余额为38000元,已计提折旧15200元。将其账面价格22800元转入待处置资产。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22800”“累计折旧15200”贷“固定资产—办公设备38000”

(2)将该设备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余额转入“转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2800”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22800”

(3)出售该设备取得价款26000元,款项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同时为出售该设备支付相关费用12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篇7

关键词:零营运;资金管理;收益;风险;途径

前言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3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三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企业资源配置;产业投资;资产配置

一、产业投资理论综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是经济主体为获得预期效益,投入一定量货币将之转化为资本,并形成生产能力的经济活动。从16、17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并随之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投资活动也开始兴起。企业家为了获得利润,投入一定量的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资金在运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完成资金的增殖。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投资资金的所有者同时又是资金的使用者,企业家直接投入货币资金,建造厂房,购入生产机器设备,购入生产必须的原材料和存货,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活动,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进入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所有权和资金使用权相分离日益成为资金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于是,在过去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兴起了新的投资方式,即通过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实现投资的目的。到此时,投资方式就划分为了两种,一种是构建各种实物资产的直接投资,一种是购买证券等金融工具的间接投资。而企业资金循环运动的过程也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即:企业在确定向某一领域投入资源之后,一般还需要从企业外部寻求资金来源,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以获得资金的使用权。这一部分作为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称为资本。资本属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右侧的内容,包括债务资本或者权益资本,分别归债权人和公司股东(所有者)所有。于是,当企业获得了一定量资本之后,企业作为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统一体,将资本投入到生产运营活动中,从投入生产的那一刻起,资本正式转化为增殖资金,并通过厂房、设备、原材料和存货等一系列动态连续的形态,最终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

企业在产业投资活动的运动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市场的环境情况,必须要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供需状况作出合理细致的分析预测。对于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而言,市场的供求状态是随时变化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也是随时变化的,这就导致了企业必须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策略,改变企业的资产投入和分配,以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活动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资金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完成增殖的目的,企业的资金运动始终伴随着资金形态的不断变化。我们从企业资金循环的角度来对产业投资进行分析,按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循环过程中的不同时点位置,企业所有资金的必要形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二、资产配置的内涵

资产配置就是企业根据外部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的投资需求,将企业资源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和转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组合。

产业投资中的资金运动过程系统包括各个资金形态元素,毫无疑问其中绝大多数形态元素都是不能须臾暂离的。资金组合作为整体是由各部分资产所构成,但是它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各项资产本身的价值叠加不等于资产组合的价值,这是因为资产组合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现金流量,这些将要流入企业的现金流量具有运动资金所独有的时间价值性以及风险不确定性。各种形态的资金按照恰当的性质契合与数量比例关系构成动态的资金整体,便产生了资金这个系统的系统功能,即盈利能力。资产组合的系统功能必须要在运动中体现出来,如果系统的运动被外力所破坏,整体功能也将随之丧失,也不再具有整体价值。

(一)固定资产投资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这是因为: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劳动工具的作用,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规模扩大和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是为了得到资产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规模,企业必须在扩大固定资产的同时要尽可能增加产出。即:“扩大固定资产比重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尽可能增加产出。在具有内在需求和在经济技术规律允许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比重大的资产结构,其现金净流入量现值大于固定资产比重小的资产结构。”排除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是和其资产组合的产出能力紧密正相关的。

因此,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外部环境即市场需求相适应,决定了企业的效益实现。而在产业投资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周转时间要长得多,同时固定资产在建成后较难改变其产能规模,这一部分的成本是沉没的。因此在面临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时,要调整固定资产配置特别是要缩减固定资产的规模,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常企业只能通过对流动资产的配置,来调整资金系统结构。因此,固定资产是游离于流动资金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时,固定资产又是资产增值运动中的形态元素之一,是产业企业资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流动资产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主要受到固定资产规模的限制,即:固定资产不同程度的产能决定了与之相匹配的流动资产最低占用量。因此,固定资产所形成的生产能力越大,生产规模越大,所需的流动资产也多。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我们可以得知,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已知资金投入,流动资产投资代表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如果投资系统达不到最低流动资产投资额度的要求,将无法进行产品的正常生产并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资金系统在运动过程中面临着外部环境带来的偿债需求,即资金系统在某个特定的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资金流出;同时,如果在固定资产的产能范围内一味增加流动资产,倘若最终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者原材料储备超过了生产正常需要的限额,由此增加的流动资产投资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的闲置浪费。因此,资金运动系统在同外部市场环境交换资源以获得增殖资金时,面临着市场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可能使资金系统的运动无法得到必须的资源而被迫中止。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当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以一定的比例关系配置时,可以有资金系统的最优结构。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其价值并能快速完成自身的周转。同时,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一样,同属于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两者都要被生产过程长期占用,各自成为资金运动系统的一部分。

篇9

关键词:财务比率;待购企业;偿债能力;负债压力;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93-04

中小企业是广阔的投资市场,为了降低企业收购的风险,必须逐个审核财务报表的各种账目。然而,仅仅分别核查每个账目是不够的,还需通过一定方法分析各个账目、各种会计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才能全面了解待购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1]。运用不同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可以把各个孤立的账目有机地连结在一起,从而使它们在彼此联系和相互影响中,显现企业以往的面貌和历程,并为企业的将来发展提供某些启示。财务比率内容很多,它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压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和投资收益等情况。对于企业收购者来说,应着重分析以下几方面财务比率。

一、分析显示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资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企业为了支付各种到期的债务和费用,必须持有数量足够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便保持和增强偿债能力。收购者分析待购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可以通过反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的财务比率来进行。

1.流动资产比率。这是全部流动资产除以全部流动负债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流动资产比率(倍)=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企业收购者可以用它分析:待购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否足以偿付流动负债。从中国目前的资产运行状况来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宜保持在2倍左右。可以说,这一比率达到和超过2倍,表明资产流动性是充分的;它在1~1.5倍之间,表明资产流动性是不足的;它在1倍以下,可能表明企业偿付债务已有较大困难 [2]。此外,水电、电话、煤气、暖气等公用事业部门,由于采取按月收取费用的方式,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比工业企业快得多,流动资产比率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

收购者为了检验待购企业是否具有正常的资产变现能力,应先了解待购企业所在行业的性质和资产周转特点,以行业流动资产比率的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待购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显然是正常的。要是只有行业平均数的一半甚至更低,可能表明企业短期财务状况欠佳,流动资金偏紧,已难以满足支付必需的费用和到期的债务。假若高于行业平均数的一倍或者更多,可能也不是个好现象,尽管偿付债务没有什么问题,但它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资金运作上过于保守,把过多的资金投向流动资产,将会丧失一些获利机会,也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后劲。

收购者还应清楚,企业需要维持的正常流动资产比率,究竟高低如何为宜,与其筹措短期资金的能力密切相关。在同一行业中,某企业重信誉,讲信用,赢得合作者的广泛支持,赢得供应商的普遍信赖,很容易筹措到短期资金,那么,它只需保持较低的流动资产比率,也可确保资产运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亦然。

2.速动资产比率。不是用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而是用速动资产部分除以全部流动负债得出的比率,叫做速动资产比率,其公式是:

速动资产比率(倍)=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指可以随时快速用来偿付各种流动负债的资产。它主要表现为,在流动资产中减去存货、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倒账部分等。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剔除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的资产后留下的余额,它可以快速地用于偿付短期债务和随时出现的开支。以它为基础形成的速动资产比率,相对于流动资产比率而言,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更严格的指标,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快速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所以,收购者用它评估待购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比流动资产比率得出的结果更精确,也更合理。

对正常运转的工业企业来说,速动资产比率以1倍为宜。这一比率达到1倍,说明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可快速变现的短期资产,与流动负债数量相当,不必动用存货就够偿付各种中短期债务和其他必要的费用,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是较强的。速动资产比率过低或过高,可能都不是好现象。如果在0.5倍以下,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偏紧,要是无法及时筹措到足够的现款,将会陷入无力偿付短期债务的困境。如果在2倍以上,则表明企业资产结构不够合理,低收益资产比重过高,会导致盈利能力减弱。

3.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是一个衡量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速度的指标,它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应收账款较快转化为现金,它可以用作投资获得更多盈利。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速度较慢,企业流出的现金相应较多,需要筹措的短期资金量就得增大。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企业为了保持必要的支付能力,不得不增加借款,将造成更多的利息支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净值÷平均应收账款净值

(1)

上式中的赊销净值,是销售收入减去现金销售收入和销售折扣,再减去退货价值和赊销商折让等形成的余额。平均应收账款净值,等于期初平均应收账款净值,与期末平均应收账款净值相加,再除以2得出的数字。其中应收账款净值,是应收账款总值减去倒账价值的余额。有时,企业的销售收入很难划分为现金销售收入与赊销收入两块,可以采用变通的办法,以“销售收入”代替“赊销净值”,这样就形成公式二: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净值

(2)

以上两个公式,都能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状况。但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由于被除数不同,它们得出的数值是不一样,相对而言公式一的准确性更高一些。收购者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待购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现状,在可用公式一计算的条件下,应再用公式二复验一次,分别把两个数字,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正常。

用上述公式为基础继续推导,把一年的天数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可算出收取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这一公式是: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时间(天)=一年(365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3)

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的多少,取决于其周转速度的快慢。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它的回收天数就少,反之亦然。不过,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回收时间,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商品的品质、功能和效用千差万别,各地市场交易存在不同的行为习惯,宏观环境和竞争状态也有一定差异,所以它们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是不一样的。收购者为了核查待购企业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可先取得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和平均回收时间,再算出待购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大体有三种情况:(1)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回收时间,完全符合或基本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属于合理状态。它表明企业销售产品的货款回收迅速,应收账款倒账损失少,催收账款的成本低;也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大,偿债能力强。(2)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回收时间过长,它可能透露出两种信息:其一,客户没能按时支付赊购货款,信用状况欠佳,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倒账风险;其二,企业经销人员对回收货款缺乏有效方法,催款力度不够,致使较多营运资本被束缚于应收账款中,降低了生产经营效率。(3)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回收时间过短。这也不一定是好现象。它可能表明企业对赊销产品提出了过于苛刻的条件,这在短期内尽管可以获得应收账款的高速运转,但从长期看将会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的较快增长。

二、分析显示负债压力的财务比率

企业承受的负债压力如何,是债权人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企业收购者需要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借入的贷款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体反映企业的负债压力。此外,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利息支付状况、债务本金偿还状况等,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偿债压力。收购者通过分析显示负债压力的财务比率,可以了解待购企业债务负担是否合理,能否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等。

1.负债比率。企业债务总值与企业资产总值之比,就是负债比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负债比率=债务总值÷资产总值×100%

上式中的资产总值,仅指有形资产的全部价值,不含无形资产部分。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把无形资产也统计在资产总值内,那么在计算负债比率前,应先将其减掉。负债比率高,说明企业承受的负债压力大,需要偿付的利息和债务本金数量多,可以自由灵活使用的流动资金少。还说明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低,他们的权益可能已经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愿意继续为该企业提供资金,这样,企业的融资能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与此相反,企业负债比率低,债务负担轻,贷款的安全性高,谁都愿意为它提供资金,于是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2.长期负债比率。这是把企业长期负债除以企业固定资产得出的数值。其计算公式是: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100%

企业拥有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用自有资金和盈余积累来添置,也可通过贷款、借债来购买。而企业获得的长期贷款,一般总是用来购置固定资产的。长期负债比率,显示企业固定资产中长期负债占有多大比重,它反映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依赖程度。如果这一比率高,表明来自固定资产方面的负债压力重。由于固定资产不易流动,变现能力弱,于是会降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他们可能不愿再给企业提供长期资金。如果这一比率低,表明长期负债产生的压力不大,企业还有较大的借债余地和潜力。

3.利息保付率。企业当前可用来付息纳税和自行支配的收益,与本期应付利息支出相比,所得的倍数,叫做利息保付率。其公式如下:

利息保付率(倍)=付息纳税前收益÷利息支出

上式中的付息纳税前收益,等于企业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毛利,减去营业费用总额和折旧费的余额。这部分收益,用于支付利息和缴纳所得税后,留下来的便是企业可自行支配的纯收益。利息支出,是给债权人所持债券的报酬。企业通常按月支付利息,直接从当月的销售收入中扣除。每月的利息保付率,可从每月收入报表显示的数据算出。季度收入报表或年度收入报表,也能相应算出一季或一年的利息保付率。

利息保付率,是衡量企业本期收益能否确保支付本期利息的指标,它反映企业所承受的付息压力有多大。企业的付息压力,是其负债压力的一个直接而具体的表现。如果一个企业连支付利息都有困难,它怎能偿还债务本金呢?利息保付率,与企业的付息压力成反比。利息保付率高,说明企业的利息负担轻,反之,则说明它的利息负担重。利息保付率高低如何,也关系到债权人收益的安全性大小。为了确保债权人投入资金的安全,要求企业达到一定高度的利息保付率。由于行业的性质差别,不同行业要求达到的利息保付率是不一样的。工业企业要求保持较高的利息保付率,一般需达到6倍左右,而公用事业和服务性部门则可以稍低一些,但通常也需达到3倍以上。收购者把待购企业的利息保付率,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待购企业的付息压力和债务安全程度。

4.债务保付率。企业可用流动资金与到期债务之比,即为债务保付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债务保付率(倍)=可用流动资金÷到期债务

上式中的可用流动资金,等于付息纳税前收益,加上折旧费,再加上用于公益事业或各种赞助支出的摊提费;如果属于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企业,还得加上资源枯竭补偿费等。到期债务,指长期负债的到期部分,它是需要偿还的债务本金。收购者审查待购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可以发现,资产负债表有长期负债的数量,但没有到期债务及其偿还情况的记载。这需向待购企业的会计作进一步了解,若有必要,可让其编制一份企业近五年偿还到期债务的细目表。

债务保付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偿债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可用流动资金,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从而显示企业近期承受的偿债压力。债务保付率与企业的偿债压力成反比,而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成正比。债务保付率高,说明企业的偿债压力轻,偿债能力强,企业很容易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也说明债权人所持中长期债券的安全系数大,他们的收益是有保证的。收购者可在算出债务保付率后,参照本行业的平均值,分析待购企业偿债压力究竟处于什么水平。

三、分析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

同样资产在不同企业中,可以形成大有差别的产出结果和销售收入。企业利用各种投入的资产而形成的产出收入业绩,就是经营效率。收购者通过分析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可以看出待购企业的是否实现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是否存在提高产出和销售收入的潜力。经营效率是企业业绩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目标 [3]。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带有较大的综合性,它需要把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报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不同报表中的相关联数据,分析企业资产的运转状况,揭示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存货相比较而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存货 (1)

上式中的平均存货,是期初存货,加上期末存货,除以2得出的商。也可由一年内月平均存货相加算出。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了销售货物成本外,还包括各种营业费用和利润,是一个内容较复杂的概念。当企业对产品成本加价政策存在一定差异时,用它除以平均存货算出的存货周转率,会有一定偏差。销售收入中的销售货物成本,其主体部分是存货的价值,它的数据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如果在上述公式中,用“销售货物成本”取代“销售收入”,其计算所得结果,将会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这样,就有了以下公式: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货物成本÷平均存货 (2)

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运行速度。它表明存货通过销售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快慢如何。收购者可用存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销售能力的强弱,以及存货是否合理;也可以用它分析待购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流动资产的运转效率。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高,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快,表明待购企业营销能力强,束缚于存货中的营运资本少,商品没有出现库存积压或滞销现象,销售成本低而盈利多,存货的经营是富有效率的。要是存货周转率低,意味着存货难以顺利卖出去。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存货在性能、功用、使用年限等内在质量,或在平整、光洁、色泽等外在质量方面有缺陷,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二是存货数量过多,市场需求有限,造成较严重的供过于求。三是企业销售力量单薄,营销网络不够完善,无法迅速而有效地拓宽市场。存货周转率低,周转速度慢,表明存货变现能力差,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收购者需要明白,尽管存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效率成正比,但并不是说,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的经营就一定越好。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只有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它才与经营效率相一致。如果存货周转率过高,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可能是企业经营效率下降的表现。因为存货周转率过高,可能是由于原材料库存被过量压缩,难以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会出现停工待料的状态,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可能是由于库存待售的制成品数量太少,无法维持正常供货的需要,会出现市场脱销的状态,降低了销售效率。收购者还需明白,重工业与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与其他轻工业,由于原料来源、生产周期和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各自要求的存货周转率是大不相同的。也就是,不同行业,存货周转率的合理范围,有不同的标准。收购者在分析待购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可以把它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看这家企业存货周转率,跟本行业平均值存在多大差距,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述公式为基础继续推导,把一年的天数除以存货周转率,可以算出存货的平均周转时间。于是,形成以下公式:

存货平均周转时间(天)=一年(365天)÷存货周转率(3)

存货周转时间,也叫做存货供应时间,表明企业卖掉代表存货的物品需要花费的天数。它反映企业能否顺利销售产品,并及时收回货款。它与存货周转率一样,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相应有不同的平均值。

2.固定资产周转率。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以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算出的数值,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比率表明单位固定资产能够形成多大销售量,它是衡量企业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家具什物等劳动资料使用状况的指标,收购者可用它分析待购企业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其公式是: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总值 (1)

固定资产是按照磨损程度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收回投资,实现周转的。它的构成成份复杂,各部分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存在很大差别,折旧时间也长短不一。厂房可使用五六十年,而某些工具仅能用五六年;有的设备刚刚开始提取折旧,有的机器已提完折旧却仍在运转。所以,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总额,计算固定资产周转率,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需对上式作点修正,用“固定资产净值”代替“固定资产总值”,形成以下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2)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资料,是为改造特定劳动对象而形成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有或专用的固定资产,并与其他行业相区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就同一行业来说,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现存总值或净值,也是大有差别的。因为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有高低,存续时间有长短,折旧费提取有多少,很难形成一个行业内的统一标准。因此,固定资产周转率,不同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它没有行业平均值可以作为基准参照系。收购者用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经营效率时,很难与其他企业作横向比较,只能通过该企业不同年份的纵向对比来进行。

3.总资产周转率。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其计算结果即为总资产周转率。它表明企业投入的每一元资产在一年内能产生多大的销售量,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体情况,是衡量企业全部资产运行效率的指标。用公式表示:

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资产总值

上式的资产总值,是指企业全部有形资产的价值,不包括无形资产。如果待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值含有无形资产,收购者应将其扣除之后再进行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显示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它与企业的投资效益成正比。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全部资产的运行速度越快,带来的投资效益越大。反之亦然。但是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不同行业对资本投入的需要量,存在巨大差别。例如,相同规模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所需的投资额,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所需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便越低。由于这一原因,不同行业之间,总资产周转率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当然,本行业内总资产周转率是可以比较的。收购者用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的经营效率时,不要作跨行业比较,只宜在行业内进行检验,看它是否接近本行业的平均值。

参考文献:

[1] 张明龙.降低收购企业风险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⑺.

篇10

一、转型前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比较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因此,其价值变动对企业总资产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如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等。为分析方便,以下仅以设备为例,并假设各种固定资产的价格不会因为增值税政策的转型而变化。

例:某企业购进一台设备,不含税价格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该笔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的会计分录和相关分析如下:

转型前(生产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117 000元;

贷:银行存款117 000元。

转型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10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000元;

贷:银行存款117 000元。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见表1.

若考虑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情况有两种:

1.当期该企业的销项税额足够抵扣。接上例,假设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其他进项税额后余额为20 000元,则转型前应交增值税为20 000元,转型后为3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转型前: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 000元

贷:银行存款20 000元。

转型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3 000元

贷:银行存款3 000元。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见表2.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在当期新增税额不能完全抵扣时,转型后较转型前,资产和负债均按照未抵扣金额减少,而净资产的变化相同。此时,为企业减轻流动资金压力的政策效果尽管不如第一种表现明显,但毕竟节约了货币资金,同时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销项税额越多,则得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当期获得的政策优惠就越多。

二、转型前后利润表项目的比较

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利润表项目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政策的转型,使得固定资产的原价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利润总额增加。尽管会造成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但是并不影响净利润的绝对上升趋势。

假设某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c,增值税税率为17%,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33%,则转型后比转型前:固定资产原价的变动:-c×17%;年折旧额的变动:-cr×17%;营业利润:-(-cr×17%)=cr×17%;利润总额:cr×17%;所得税:cr×17%×33%;净利润:cr×17%×67%=0.113 9cr.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c越高、折旧率r越大,对利润表中项目尤其是对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大。

三、转型前后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比较

按照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三类: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所有支出均计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改按消费型增值税处理方法后,购买设备时支出的现金则需分项列示。其具体列示方法及理由举例说明如下:

续前例,购买设备造成现金流出117 000元。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后,上述现金流出中,100 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其余的17 000元尽管是伴随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支出,但是却作为经营活动中增值税税额的抵减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100 000元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列示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确认为进项税额的17 000元应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项目。考虑到原有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均不包含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这一内容,并且该项现金流量一般较大,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对此内容单列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表示。具体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17 00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100 000元。由此造成现金流量表中以下项目的值发生变化: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

(1)新增加一个现金流出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其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

(2)在新确认的进项税额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由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等额减少,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没有变化,“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亦没有变化。

根据前述资料,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各相关项目的值对照见表4(不考虑其他现金流量):

在新确认的进项税额只能部分抵扣时,由于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只按照抵扣数额减少,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按照未抵扣掉的进项税额数增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亦按照未抵扣掉的进项税额数减少。

根据前述资料,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各相关项目的值对照见表5(不考虑其他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值在转型后较转型前减少,减少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以同样数额减少,“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以同样数额增加。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在新确认进项税额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值在转型后较转型前增加,增加数额为新确认的进项税额数;在新确认进项税额不能全部抵扣的情况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值按照可抵扣的新确认进项税额数增加。

四、转型前后财务指标的比较

1.资产运营指标的变化。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一项重要的资产运营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的运营效率越高。在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转型后固定资产减少,将使该比率上升。

2.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化。净资产报酬率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转型后净资产不变、净利润增加,因此,净资产报酬率增加。

3.偿债能力指标的变化。

①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况下,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使流动负债减少,流动资产不变,流动比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