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保护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物保护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示

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曲折。"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分子大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现代化的阻碍和对立面,造成了文化意识形态的断裂和偏见。保

2.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深入的实地调查工作和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认定中,不少缺乏严谨、有力的依据和证明。

3.我国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国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方面发展不平衡。在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略有不足。

4.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相应的机构或居民社区组织符合节日内涵的传统文化活动,而是借由商家炒作,无论大小节日,都变成全民"购物节"。例如端午节,更多的应该是举办一些赛龙舟等纪念活动,却让不少商家打着幌子变相卖高价粽子;又如七夕节,该是传达一种鹊桥相会的珍惜情谊,也被某些商家借机炒作。

5.我国的立法水平较为滞后,发现问题难以很快解决。而且,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遗产在各地面临的状况也不一样,很难用一部法律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问题。

二、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

1.保护的连续性

日本政府在大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这个目标自明治政府以来从未改变过,因此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一贯性。加强对"人间国宝"的认定以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就有义务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进行公开和传承给后世,如果拒不外传,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传承其技能,将被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

2.重视调查和先行研究

日本政府和日本学术界多次组织实施全国规模的农村、山村、岛屿等民族调查,积累了大量可靠的丰富资料。这些调查成果的积累,为日本文化遗产的认定、登录、保护及运用等,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3.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达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得日本民众对自己的文化遗产有高度的危机感和认同感,日本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经常会组织民间祭祀活动,例如"祗园祭"、"天神祭"等,参加的街区居民很多,大家各司其职,在祭祀活动之前反复排练,大家把这种文化祭祀当做民众参与的活动,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此外,根据日本法律规定,文化遗产必须向全体民众公开,媒体承担起向大众宣传和教育的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向民众宣传和介绍日本传统文化等,如著名的"人间国宝"展演活动、西阵织和服馆的和服表演等,在日本国民中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4.切实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影响作用

盂兰盆节是日本国民非常重视的一项传统祭典。每年一到8月份各地都会大加报道,节日晚上民众自发穿上"浴衣",前往当地广场参与盂兰盆舞蹈活动。家长也会带自家小孩进行祭祖等,使得日本民众从小就对这种祭祀祖先活动有深刻认识;七夕节日本各地也会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或沿街进行舞蹈表演,或进行抬轿子活动,很多地方民众还把自己的心愿写到字条然后挂到树上等。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文化庆典活动。

5.立法工作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方面着手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初,已经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871年,《古器物保护法》出台,开始对传统工艺美术品进行保护;1888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宝物"调查机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897年,日本颁布《古社寺保存法》,对"特别建造物及国宝"进行认定;1919年,《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颁布实施。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正式得以讨论通过,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正与完善。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坚持文化发展的一贯性,重视文化遗产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并广泛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使民众自发地爱惜和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并加强立法,促使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和完善。

三、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给予我国的启示

1.保护和珍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文化,应当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国策。政府应该把这方面的工作做细做长,而不能像搞"运动"一样只是空喊口号,更不能因为其他任何原因致使文化遗产的工作发生中断。应当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作为社会资源和文化多样性的标志提升到国家的议事日程。

2.虽然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像早年的文物普查,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调查等,但是相比日本,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等学会的会员们,应当真正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实地,进行详实的调查和研究,而不仅仅做一些呼吁,谈一些感想。应当学习日本学者重实践轻功利的精神,潜心研究某一项具体的项目,积累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3.国民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我国应当继续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文化素养,形成"文化自觉"现象。让每个民众都能有文化遗产的高度危机感和责任感,全员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具有文物保护的"主人翁思想"。

4.我国的大众传媒也应当承担一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我们的媒体除了报道一些为了吸引观众目光的明星出轨、医患关系之外,还应当对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大力宣传,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我国的"昆曲"、"古琴"、"剪纸"、"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日文化如出一脉,两国人民的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借鉴日本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并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韩冰.《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参与----以"盂兰盆节"为例》[J].《考试周刊》,2014年第60期.

[2] 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年第1期.

[3] 赵虎敬.《借日本经验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J].《人民论坛》,2015.04中.

[4] 夏磊.《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期.

[5] 钱永平.《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6] 陈宗花.《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日本无形民俗文化财"祗园祭"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

篇2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服务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作为文物展览场所,是人们参观文物、增长见识的重要平台,是提高人们精神层次的重要途径[1]。因此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深入了解赤峰地区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并针对重点突出的问题探究对策。从而使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不断向完善化方向发展,使博物馆更好发挥其自身效能,服务社会,服务更广泛的群众。

一、赤峰地区馆藏文物保护现状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自2013年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截至2016年统计数据汇总显示,赤峰市范围内馆藏文物有36万余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662件(组),二级文物1544件(组),三级文物2640件(组),约占全区文物总数的三分之一[1]。我市各旗、县、区共有国有博物馆12家,其中,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三级博物馆5家。此外,自2008年以来,我市范围内还成立民营博物馆11家。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同时,也突显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人员结构与工作环境方面。从事馆藏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现有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方面的专业培训。有些县级文博单位身兼多职,如文物局、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一套人马,多块牌子”。另外,文物保护配套设施不完善,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文物保护环境和办公场地都无法提供保障,更别提文物库房所必需的防霉、除湿、温度调节等标准了。可想而知,基层的文保单位想要科学地保管藏品急需有效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二是基层文保单位的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尚未认识到文物保护对于国家和地方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个别地方存在文物保护经费落实不到位、挪为他用的现象。例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拨付的固定的文保经费,但是经费划拨到地方政府后,文保单位对专项经费却没有支配使用权,即使少量的文保经费都难以被使用于文物保护工作。有些地区,“重考古发现,轻文物保护”竟然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文物保护及相关业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我市的文物队伍中,专业性人才极为匮乏,制约了文物事业的发展。三是文物保护相关经费严重匮乏,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无法支撑文物保护工作所需。近年来,由于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经费投资逐年增加,部分珍贵文物得以有效地抢救和修复。但由于我市文物数量庞大,所需经费较多,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文物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受我市各旗、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影响,大部分基层文物保护经费无法得到保障,严重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程,滞后了区域文物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形势下的针对措施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针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突显的问题,作为文物保护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倡导有关部门加强、推进文物相关领域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方针,号召全社会为保护好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针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突显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迫切的重要性。第一,应全面摸清基层文物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规划实施方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争取纳入到地方政府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第二,加强文博管理干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是采取专业培训的办法。挑选单位从事馆藏文物保护专业性岗位、具有一定实践基础的人员,委托专业院校及部门进行重点培养。二是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自培。由主管文物部门组织辖区内各文博单位,开展馆藏文物保护专项业务培训班,邀请上级部门及高校专家、学者对基层文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文物调查、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三是加强与高校和上级文物部门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和借鉴高校的学术资源和上级部门的管理经验,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提升我市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2]。其次,国家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力量的强大支撑,也需要国家软实力的引导。加强对文物保护相关领域的工作,是文化强国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自信心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必须认清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重要指标,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和测评机制,有效改善文物保护工作资金投入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高端专业文物保护人才。鼓励地方政府与文创企业间的合作,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引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效保障。再次,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利用草原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日、“5•18”国际博物馆日、“6•13”世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纪念日,开展社会宣传和社会普法活动,带动全社会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例如,举办全市辖区内各国有、民营博物馆“十佳讲解员”评选活动,提升我市基层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质量,全面展示基层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精神风貌,优化基层文博单位的服务,促进全市文博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同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选活动,共同监督促进我市基层博物馆讲解质量的提高。在“十佳讲解员”评选结果出炉后,充分发挥主流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宣传和传播作用,以消息、通信、特写、摄影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十佳讲解员”的宣传力度。最后,全民皆文保,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保护工作若想长久可持续发展,就要充分发动群众力量,让群众实际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只有全社会形成文保风尚,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为国家追溯历史的根源,为人类发展进程的探索留下珍贵资料。一是要上下联动,做好宣传工作。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工作,采取座谈培训、问卷调查、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让文物保护的意识扎根于群众内心,提高群众文物保护工作热情,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二是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主管单位工作重要议程,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相关知识培训,建立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签订文物保护工作责任状,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奖惩力度,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做到文物保护工作管理有效,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3]。

三、结语

历史是社会发展进程的见证,文物是人类发展的珍贵遗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一次次的侵略与挫折中,一次次的涅槃中得以重生,足以见证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文物保护,对于维护民族尊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全社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静.基层文物管理工作中馆藏文物的管理如何面向现代化[J].大众文艺,2017,(06):42.

[2]曹爽.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6,(08):140.

篇3

1.实践性教学含义以及种类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扩展,是实现“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的主要途径。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采用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过程,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2]。

2.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旅游行业特点要求。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应用的能力[3]。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旅游管理教育必须要与实践高度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的教学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需要。目前,不少旅游管理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普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即使有些教师在专业实训室能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但是由于平时不注重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协作,对饭店、旅行社、景区等的实际运营模式、流程以及最新动态了解甚少,从而不能达到使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调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希望能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他们希望能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3.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运用

我校旅游法规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导游人员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政策法规》,是广东省导游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全书内容包括政策篇和法规篇,政策篇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内容,属于基本理论,法规篇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安全事故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交通和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住宿治安管理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合同等内容。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本课程安排周课时4个,总学时数68个,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熟悉旅游行业的条文法规,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改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认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很好的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接受新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笔者主要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手段分为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法、社会调查法、参观式学习等等。在此,笔者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几项运用。

3.1校内实践运用

3.1.1借助校内实训室我校建有可供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实践用的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店客房实训室、模拟娱乐歌舞厅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好教学,比如旅行社经营管理法规制度这一章,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设立、旅行社经营两大模块,借助旅行社实训室,向学生讲解旅行社设立的三大基本条件,应当准备什么材料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质量保证金需要交多少等等。这些知识点前呼后应,脉络清晰,最后让学生掌握旅行社的设立程序和条件,并动手制作申请设立模拟旅行社的全套资料。

3.1.2课堂模拟演练旅游政策法规第十二章内容《旅游合同》,如何订立旅游合同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导游资格考试的难点,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订立合同,使学生了解订立合同的程序和要求,培养学生依法订立旅游合同的能力,掌握旅游合同的主要条款与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先设定一个背景资料:有一个旅游团要参加海南的旅游观光,双飞4天,住当地5星级酒店。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需要跟游客签定旅游合同。提出假设,假设学生是某旅行社的经理,请学生根据上述背景材料拟定一份旅游合同。要求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要清楚明确,不含混不清,不产生歧义,不得违反《合同法》和《旅行社管理条例》。另外,实际教学中亦可以设立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以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为依托,以学法、用法、普法为宗旨,以提高法律素质为目的,由非法律专业学生自编、自演的仿真法庭。每次从正在学习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学生中公开选出十余名学生担任案件中的“司法人员”,“律师”,“原告”、“被告”,“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按照程序法的规定,模拟真实“案件”的审判活动。

3.2校外实践运用

校外实践运用在这里并不是指校企合作的分段式或者顶岗式实习,而是指结合我校校情以及所处环境,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践调查或者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式学习。

3.2.1课外调查法旅游政策法规中的第九章内容包括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法规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运用性非常强,都是目前行业必须要遵守的规范。首先通过授课讲解主要内容,随后用课外实践调查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分组并派组长抽题,给定1周时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做好报告并讲解调查的过程及结果。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环境,具体的题目可以是:①了解江门高星级酒店的星级情况,通过谈话了解酒店在接受检查时要准备什么。②调查酒店在保护客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保护客人物品上有什么规定。③实地考察娱乐场所(k房)的环境,指出不符合娱乐场所设施规定的地方。④调查餐馆或者商场出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情况,将不符合的指明并进行记录等等。

篇4

关键词:艺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双一流”建设

一、找准自身定位,

不断探索新型办学模式与组织管理特色

《世界教育信息》:周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一所新型综合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您看来,“新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斌:建校之初讲“新型”,是因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上海首家综合类型的艺术院校。目前,随着我们国家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兄弟艺术类院校专业覆盖面越来越广。目前,综合性已经很难表达我们作为一所新型艺术院校的精髓。我们学校的“新型”,主要表现在我们具有和其他院校不同的办学方针,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前八个字实际上是参与差异竞争,后八个字是打造精品。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我们的师资队伍实现“三七”开,即30%的课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承担,70%的课程由来自行业的专家、艺术家承担。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符合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师资构成可能是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创新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主动探索专业特色建设。学校有16个专业,但有38个方向。针对每一个专业,我们会寻求社会的需求点,据此在这个专业下设方向,每个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学校与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每个学院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后面支撑与合作,以使资源、师资和行业对接。

《世界教育信息》: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贵校有怎样的战略定位?

周斌:一流院校主要注重于一流学科,而一流学科主要注重于知识发现。其实,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因此,一流院校、一流学科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有两个想法:一是根据上海高校分类体系,我们把自己定位在应用技术类型的院校,二是培养行业杰出的艺术人才。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一所混合所有制院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院校内部治理方面有什么特色?

周斌:高校的内部治理宽泛了说就是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没有最佳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在调整,十年下来慢慢形成了特有的管理模式。我们发现,对于面临的挑战,现有的管理模式未必适合,因此我们要进行调整,使它能够适合我们的发展,并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比如说“三七开”的师资问题,我们想要引进最好的教师讲课,这些教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授,而是行业里面最顶尖的专家。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专家薪酬、交通安排、人员陪同、讲座内容的充分利用等。我们设计了一个制度,就是青年教师给大师做助教。我们还需要解决怎么计算青年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的问题。对于最顶尖的大师,我们会采取项目制的形式,解决各种问题,使他能够把最好的东西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的教务部、人事部、各学院都需要沟通协调。

《世界教育信息》:这些特色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功能有着怎样的影响?

周斌:我们在调整自己的模式,使它适合自己的发展,对教学影响非常明显。比如,我们开设的一个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我们引进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行业大师,这对于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这种模式,让企业支撑学院的发展,学院和企业对接,我们的学校没有“围墙”。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服务于企业或者跟企业合作、服务于社会方面,我们比其他院校更具优势。

二、四点经验助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世界教育信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近年来的国际排名和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方面,学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周斌:第一是全球化――不仅仅是我们“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引进来”,把行业的翘楚“引进来”。让全球各行业专家在院校里与学生互动、与中国市场互动。这有助于扩大学校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二是营造一个友好的环境,让到这里来的学生、教师、专家都觉得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专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定下心来做研究。第三是校企结合,这也是我们迅速扩大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是自建校以来,我们每年9月份都会召开一次国际专家咨询会,专门讨论艺术学科的发展问题。这一方面提升了我们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和了解,增加了我们和其他相关院校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我们学校的影响力。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周斌:对艺术院校来讲,国际交流尤其重要,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想法。而且,这种交流一定要是面对面的。我们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分三类: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合作研究。在学生交流方面,我们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VCU)开展了合作项目,去年到该校交流六个月的学生的反响非常好,今年又有2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五年后,我们要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一个学期的海外学习或实习经历。我认为我校学生对外交流最大的障碍之一是语言能力问题。我们专门开办了一个语言中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他们的对外交流沟通能力。

三、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协作培养国际化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在您看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毕业生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周斌:我想应该具备四种素质:一是要有一定科学素养,二是要有比较好的艺术修养,三是要有工匠精神,四是要有创新意识。这四点缺一不可。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艺术院校为什么要讲科学?我刚才提到,我们有一个专业叫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这个专业要对陶瓷、油画、青铜器进行修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材料进行了解、比较、鉴定,这就涉及到材料学方面的知识。

我们注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学生读完自己主修的专业,还可以享受到其他专业开设的16个学分的“专业包”。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基本课程内容。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学校是如何培养和支持学生发展这些素质的?

周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后,就要根据其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第一学年,学校要求学生解决五个问题:一是政治素质;二是人文素养;三是艺术修养;四是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五是外语沟通能力。第二学年,学校的教学计划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问题。第三学年,要明确专业方向课,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使他们掌握相关的技术能力。第四学年是“变现”,把前三年学习的东西以实践课和毕业作品论文答辩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艺术修养也有了;工匠精神也有了,创新意识也有了。这是学校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每个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方面可以突破一些边界,比如,有些专业把专业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把时政课安排在第二学年。学校既有宏观的要求,又给了各学院很大的自主空间。

《世界教育信息》:德稻大师班的办学模式给您带来哪些思考?

周斌:第一,高校的目光要长远,因为高校当下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第二,高校要对市场有敏感度,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而要关注市场、关注未来,这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所以,我们与企业合作,特别是与德稻合作以后,他们对市场的敏感,以及对于未来的预判,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校懂教育,企业懂市场,这样双方的合作是互补的。我们想要引进全球最好的资源,德稻作为教育服务与产品提供商,可以给我们带来全球的优质资源。具体到德稻大师班,我认为它最主要的优势是请国外的大师来亲自设计并执行教学方案,而非简单地讲课,这在国内是非常领先的做法。

四、艺术类院校缺少量化标准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学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周斌:目前学校发展主要面临两类挑战。一类是很多高校都会面临的问},即师资、生源、经费,还有一类就是艺术类院校面临的问题――艺术类学科缺少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理工科使用抽象思维,我们在抽象思维方面基本形成了衡量标准,但艺术涉及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难以衡量。而且,现在社会上对学艺术的学生通常都有误解――大家认为学艺术是因为成绩不好,学不了其他的。艺术类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也不容易获得资源,这个资源就包括我提到的师资、生源、经费,等等。艺术类学科在中国还比较“年轻”,没有量化的标准,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对我们来说是最主要的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周斌:现在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中本贯通”,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三个相关项目,很受学生欢迎。我们做过调研,70%的学生愿意报考,很多学生的分数都达到了区重点学校的录取水平。我们下设的一些二级学院,比如即将于今年秋季招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它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的――要有理工科和艺术背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要好,我们就通过特定项目来招收优秀的学生。今年,我们准备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引进人才。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毕业五年内的博士研究生,给予他们资金及其他方面的支持,鼓励他们搞创作、办展览、出成果。学校的成果被社会认可,就会慢慢扩大学校知名度。

五、遵循使命,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和

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开展森林火险隐患大排查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刻吸取等地的火灾事故教训,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就切实加强冬季防火工作通知如下:

一、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做好冬季防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了“防火墙”工程建设、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消防安全环境。截至月21日,全市共发生火灾610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上升了15.75%,死亡人数下降了50%,受伤人数下降了100%,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71.67%,火灾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我市是山场广阔的林业大市,近些年虽然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但较大以下森林火灾频发,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消防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不得有半点的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要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冬季历来是火灾高发期,从城镇来看,居民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大量增加;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人流、物流集中,各种庆典活动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频繁,诱发火灾因素增多,火灾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消防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从林区来看,冬季天干物燥,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加上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上坟烧纸,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冬季防火工作,既关系全年全市火灾形势的稳定,又决定明年消防工作的开局,做好冬季防火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二、多措并举,坚决预防和遏制全市冬季火灾事故发生

(一)深入开展大排查工作。

发改、住建、安监、文化、教育、工商、卫生、林业等部门要与消防部门紧密配合,以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高层居民楼、森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为重点,联合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活动。公安、安监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督促社会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消除火灾隐患;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各地消防工作发展规划确定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纳入投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提高城乡抗御火灾硬件水平;住建部门要与公安消防部门共同把好在建工程消防安全关,确保新改扩建工程不留先天隐患;工商、卫生、文化、旅游、民政等部门要组织行业单位和社区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督促指导行业单位提高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林业部门要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森林火灾多发区和高火险区,检查督导各地各单位全面深入地进行森林火灾隐患排查。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履职履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因失职、渎职造成恶性火灾事故的,要严格行政问责,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深入开展大整治工作。

1、要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五项整治”:一是在建工程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公安、安监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班,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配足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设置临时供水设施,预留消防车通道,加强员工培训,确保现场安全。二是商业建筑消防扑救面的专项整治。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对商业建筑逐个进行排查整治,逐栋清理建筑影响火灾扑救的商业广告,使每栋建筑至少留出一个外立面作为火灾扑救面,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扑救和人员疏散能快速展开。三是打通道、畅出口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各级政府要组织城管、工商、公安、安监、住建等部门对辖区商业密集区、居民密集区、重要公共建筑和大型室外市场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在室外消防车道上摆摊设点、乱搭乱建,确保消防车道畅通;严禁在建筑物室内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上锁、设置障碍物,确保人员疏散通畅。四是建筑消防设施实检、实测整治活动。公安、质检、工商等部门要督促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冬季防火期间必须委托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本单位消防设施开展一次全面检测保养;相关职能部门在冬防检查时,必须对单位消防设施进行现场实测。五是野外用火整治。加强对进入林区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十不准”和生产性用火许可制度,杜绝野外随意用火,对重点区域和地段,确定专人严防死守;对智障等特殊群体,落实监护责任;在干燥、高温、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及时由当地政府森林禁火令,实行封山,杜绝火种入山。

2、要严格执行公安部制订的“七个一律”:即对于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施工、投入使用;对于检查发现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一律停业整改;对于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严重堵塞,已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一律予以查封;对于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不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一律予以查封;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的,以及建筑外墙设置影响消防登高扑救面广告牌的,一律予以拆除;对于违法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的,一律依法重罚并将障碍物予以拆除;对于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消防设施检测文件的,一律依法重罚并停止执业资格。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整改到位,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书面报告本级政府挂牌督办。

(三)深入开展大宣传工作。

据统计,我市每年因用火不慎、违章操作、消防意识淡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超过了火灾总量的70%,因上坟烧纸、烧荒烧地边、野外游玩用火引发的人为森林火灾占森林火灾总量的95%以上,因此要减少火灾危害,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消防宣传是公益事业,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冬季火灾特点,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广泛开展消防基本知识大宣传,切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1、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教育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民政部门要指导各类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职工教育和培训内容;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行业等级评定标准;公安机关要深化消防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机关活动;安监部门要指导和监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2、要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面向实战,突出实效开展宣传,要少讲空洞理论,多讲实战技能,要把“怎么防、怎么灭、怎么跑”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要教育不同场所、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何针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火险可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何根据所处环境火灾特点,采取最佳初期火灾处置方法和火场逃生自救方式。

3、要创新宣传形式。各级、各部门要不断丰富创新宣传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手段,结合现实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内容,做到宣传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普及化。通过电视、宣传专栏、报刊、网络等形式,多时段、广覆盖,向不同人群,广泛宣传防火、灭火、逃生基本知识,广泛宣传林区野外用火的相关规定和安全用火基本知识,接受群众互动咨询,定期不定期地区火灾形势、重大火灾事故扑救动态信息、消防违法违章处罚案例、以及各级政府重视消防工作的新举措,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开展大培训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早发现、早报警、早疏散、早扑救”的原则,面向实战,认真抓实抓好各类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和应急疏散处置演练,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发生后的10分钟之内。

1、公安消防机关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大培训、大考核”工作,对全市所有公安消防监督人员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一次系统的消防业务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能力。

2、要抓好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消防知识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和场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重新规范简化控制室操作流程,切忌复杂化、形式化和表面化,真正实现火灾情况下的高效调度、高效组织、高效处置。要强化实战演练,让每一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单位各类消防设施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本单位确认火灾和组织初期火灾扑救的最佳途径,熟练掌握本单位组织人员疏散的最有效方式。

3、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要适应森林防火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根据实战需要,组织开展森林防火指挥员、协调员和值班员防扑火知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五)深入开展大练兵。

1、要抓好单位全员应急疏散处置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大专院校,扎实开展“万所学校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习”活动,让每名师生体验一次消防逃生演习,掌握火场自救、疏散和逃生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师生在火灾等灾害情况下正确的应变处置能力。街道社区群干要组织居民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教会村民、居民如何扑救家庭火灾、如何逃生自救,不断提升居民应急避险能力。

2、全市消防部队要继续深化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活动。针对冬季火灾规律特点,吸取外省火灾事故扑救经验教训,修订完善重大危险源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加强针对性技战术训练,强化现场演练和熟悉,尤其要对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在建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单位要进行全面熟悉,不仅要熟悉道路、水源、灭火进攻通道、疏散线路等情况,还要熟悉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同时要严格落实冬防执勤备战制度,维护保养好车辆装备,储备充足的灭火药剂和救援物资。

3、要抓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应急处置演练。消防部门要采取主动上门指导辖区政府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保安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调度处置程序、检修维护设备、加强业务训练、组织开展灭火实操演练,提高其实战能力。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的扑火机具和人员装备,组织专业及义务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进一步提高扑火效能。

篇6

关键词 高职 旅游管理 特色课程 旅游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构建以旅游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然而传统理解上法学又不像其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进行教学改革,突出课程特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1改革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的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于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以致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待加强。导致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印象就是纯理论,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在其旅游职业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改革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特色,使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作用。课改后将原课程名称更换为《旅游政策法规应用》,课程目标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拓展为若干子目标。包含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目标几个部分。改变传统学科教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社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大旅游的概念重构知识体系,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兴趣。

2改革课程内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且不能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应该是指综合的、称职的从业能力,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旅游活动不仅仅涉及到单一的旅游行程,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项目驱动教学,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旅游活动、旅游交通、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旅游休闲等产业群为主体将知识重新整合,力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在实践的模拟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的合理与优化。

(1)旅游政策认知,包括国家宏观环境、旅游行业及产业政策的认知、探讨。

(2)旅游法律基础知识认知,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的概括性学习。

(3)合同法。包括旅游合同的签定、变更、转让,各旅游企业间违约责任的承担,合同纠纷的解决、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的学习与制定等等。

(4)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学习。包括旅行社的市场准入,旅行社的申办、运作,旅行社权利义务及经营、监督管理的过程。

(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学习。包括导游人员的市场准入考试、考核,导游及领队证书的申领条件、程序,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

(6)旅游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管理等条例、文物保护及世界遗产公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7)出入境检查法律知识学习。包括中外公民出入境的常识、办理出入境的手续、义务,出入境证件的办理和出入境检查的制度。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中国公民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地位及中国公民文明素养案例的探讨、辩论等。

(8)旅游交通法律知识。包括《铁路法》和《民用航空法》的学习。

(9)旅游住宿、娱乐、食品卫生方面知识。包括旅游住宿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行业规范和《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探讨。

(10)旅游安全救援法律知识。包括旅游安全事故及处理程序,旅游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程序,旅游保险知识的学习,事后的补救工作的处理。

(11)市场运行相关法律文本消费者权益法的学习,包括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消费霸王条款的存在、探讨、辩论,学习了解消费者的权益与经营者的义务,如何维护其权益。

重构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旅游产业群为主体,最终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工作在各旅游企事业,主要从事服务性工作。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及就业方向讲清楚旅游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和旅游市场主体行为规则为重点,以及在(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各旅游活动的项目,必须让其学会各法律制度的程序和基本权利义务,保障各方面的权益及合理承担责任,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达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3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转变。在教法上要体现高职学生思维特点,放弃纯理论教学的思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法律理论外,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如何填写旅行社企业开办申报书、如何起草和签订旅游合同、如何关注旅游热点中蕴涵的法律问题、如何进行旅游纠纷处理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旅游政策法规的实用性和与旅游工作的关联性。同时,依托教材,建立旅游法的案例库,采用模块教学,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综合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和电子教案等。在教材之外,加强媒体间的互动,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并发挥其优势,强调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设计,解决课堂内外教学的难点,适应高职学生逻辑思维相对不足,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实践教学多、学生在校外时间长的特点。

4改革实践教学

课程实训是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熟练运用旅游政策法规法理论指导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实际工作的操作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形成一个广义的旅游法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制度背后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基本原理继续深入学习旅游法律知识,分析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二是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养成法律思维习惯。我国现在正处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旅游类专业学生只有从法律视角和经济视角两个角度去考虑事情,引导和规范自己的工作过程,为旅游活动保驾护航,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会旅游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应至少安排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课时来进行实训。课程实训项目设置要紧扣课程目标和内容,重点涉及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合同法、安全管理方面政策与知识。通过模拟设置旅游产业链中和旅游活动过程中及从事旅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典型的旅游纠纷案件案例,使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加深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实训过程中充分融合角色扮演、辩论、分组讨论等方法,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总之,专业特色课程改革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适应社会对旅游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的渴求,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改革既要体现法律的思辨性,又要体现旅游活动的实践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的法律素养普遍获得提高,更好地体现课程特色,打造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旅游学刊, 2004(12).

[2] 董静.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篇7

【关 键 词】 解疑能力;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然而,信息技术课既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知识往往是理论学习及靠人在机的操作上获得,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最后才算是对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把它归纳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其知识性不但广泛,而且很强,但其操作性更强,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疑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在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并有所突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必将大有帮助。所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解疑能力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怎么让学生按课程要求快乐学习,并能在学习中自主解疑,从而达到触类旁通地掌握其他知识点,在这方面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信息教师的重视。

一、做好问题设计,让学生自主解疑

在这一方面,我常采用揭示矛盾,引起思索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会产生一种自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自主解疑能力的高峰。一旦心中的“疑”被突破,心理重新趋于平衡,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满足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时常有意将揭示问题进行矛盾化,抓住手中的“疑”不放,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的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自主解疑,就能克服原有的知识经验限制,一泻千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两破千斤,到时我们当老师的就十分的轻松,坐等渔翁得利。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一文时,由于现代化的普及,当我教学这一课时,全班的学生都不以为然,好像书里的知识他们都清楚了,老师没必要再讲。学生们有的哄堂大笑、有的都把书翻到后面来看,整个班级就如市场乱成一团。这时,我在展示台上展示了几张平时收集的图片,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清末官员使用的发报机、古代的算盘,甚至把宋代的火炮也搬上银幕。班级的气氛马上来个180度的转变,只见学生们眼睛瞪得大大的,伸长脖子,那神态,除了好奇,就想知道上面那些到底是什么,跟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联?难道这些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此时我还不急于进入课题,除了问学生以上那些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设计先进与落后来揭示矛盾,每个学生都冥思苦想,又跃跃欲试,等大家发言后,我再进行总结,最后导入新课,班级的气氛如雨后初晴,大家轻松愉快地进入新内容,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印象也更加深刻。第一节的信息课,通过教师的“课前准备―矛盾导入―新知学习―自主解疑―小结拓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并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又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样教本册第五课《敲敲键盘,听听歌》一文,一小部分学生对手指分工这一教学重点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用以前的老一套来打就够了,以前的习惯难以改变,还出现个别学生用单手打,任老师怎么开导依旧很固执,不要说盲打,连熟练都没法达到。这时,我让一部分姿势正确,操作较熟练的同学坐在其身旁,同样的任务,看谁完成得快,完成得好,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这些同学便会深深的懂得:科学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不改正,不刻苦训练,必将永远落后。原先深藏在心中的疑虑被解开了,心服口服地按照要求,埋头苦干的练了起来,进步相当的快,如今,他已是学校班级中少有的电脑高手,我经常让他发挥小老师作用,帮教另一部分学生,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在欢快的合作中,激发学生自主解疑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信息课的教学任务大部分都靠上机完成,在落实合作交流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却依旧存在老师讲得多,或是一问一答式,学生填鸭式地接受知识。那是在制造人才,那一套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占据心灵的大部分,更谈不上让学生自主解疑,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让学生自己组合,在欢快的合作中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欢快的合作中比速度,比质量,提高自身的解疑能力。如教四年级下册第12课《让相片更靓丽》,新授前,我先让学生对前面《修补数码相片》及《让相片更清晰》这两课进行回顾,再教学如何调整相片的色调,重点让大家进行调整相片的白平衡及色彩平衡。虽然讲得面面俱到,但在训练时,还是有近一半同学不会操作或达不到要求,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自找小老师并分成五组,这样一来,学习气氛马上热烈了起来,同学间的讨论、动手多了,他们在互教互学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相互的沟通,大大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培养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什么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它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在平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重视操作工具的应用,而忽略了思路的引导,忽视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兴趣中不由自主地对书中知识点的爱不释手,甚至耿耿于怀,最后达到不解疑誓不罢休的境界。如教五年级上册第1课《创建演示文稿》一文,我们知道,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并在此之上学会应用幻灯片版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以及放映与保存演示文稿等。本课知识点广且零碎,学生虽然兴趣浓度高,但容易受空间观念干扰,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进行自我解疑,我特地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渗透,让学生知道“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而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地处市中心,是福州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度集中地区。现在我们就去那里玩一玩,好吗?紧接着再讲述演示文稿通常用于协助人们向他人展示要表达的观点和主要内容。然后师生一起制作“福州三坊七巷”演示文稿,借此达到游“福州三坊七巷”的目的,通过教师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此时的学生们个个热血沸腾,求知欲空前高涨。我要做、我想做的想法已烙在心中,自然而然后面文字、图表、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这些演示文稿常用的素材大家都会面面俱到地搜集好。在操作中过程中,大家更是小心翼翼,整个课堂鸦雀无声,教师驾驭起来就相当的轻松。

学生自主解疑能力提高的关键是靠我们这些教育者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把握各种机遇,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给学生铺设自主解疑的阶梯,使他们在真正意义上摆脱“疑”的困惑。使他们在解疑的战场上如虎添翼的驰骋,让学生从惧“疑”到喜“疑”到乐于自主解“疑”。

【参考文献】

[1] 徐学福,房慧. 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 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二)消防法律法规;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城市燃气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单位和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创作优秀消防安全文化产品,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第十三条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二)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三)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五)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六)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当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八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并依法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九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当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二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当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三条 旅游景区、城市公园绿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景区、公园绿地、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新闻、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级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十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两人。

第二十九条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同级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省级公*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移送的申请材料后,应当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当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单位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由公*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或者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