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介绍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工艺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工艺介绍

篇1

一、防溺水方面:

1、5月18日晚,组织各村(社区)书记,召开校园安全(防溺水)工作部署会,传达5月18日全市及全区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对各村(社区)辖区的水域、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部署。

2、各村(社区)积极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排查,维护、更换、增设防溺水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对辖区内危险水域隐患进行全面整治,在辖区所有危险水域及人员密集场所设立《防溺水安全提示》。

3、各村居、社区共组建21支防溺水巡查队,开展防溺水巡查,及时发现制止私自下水游泳及边嬉戏少年儿童。

4、积极配合镇群大力宣传防溺水知识,在各村的水渠、水塘、河边都已竖起严禁下水游泳警示牌,利用群广泛发放溺水案例。

5、到中小学进行防溺水宣讲,在中小学门口挂起“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横幅,与教师配合,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宣传单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及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二、交通安全方面:

1、“章贡大妈”志愿者在积极行动。根据片区划分,我们的“章贡大妈”就近或自愿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在放学的时间段,协助学校交通劝导,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大大提高了学生遵守交规、尊重生命的安全意识。

篇2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传统工艺;结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23

0 前言

数控加工工艺的技术水平和传统工艺的结合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它是高新技术产业中最尖端和最基本的技术装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加工只有提高效率和精确高度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革新传统加工工艺才能为现代化的制造业找到出路。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的质量,才会大大提高厂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1 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

1.1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技术产生于美国,通过50年的历程就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1]。数控加工就是在机械加工中运用数控技术。用数字信号来控制机床运动与此同时对机械机床实行控制。运用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大大增加机械生产的效率。把产品的制造质量上也提升了几个等级。

数控加工可以缩短结构复杂的零件的加工时间,也保证了加工精度的准确性和零件加工的质量化。在编制机械加工的工艺时,要考虑的更加精确细致。比如在加工完退刀槽之后,要注意退刀的具置。防止与其他的工作零件产生反应造成破坏。在传统工艺上进行详细的描述换刀的要求,大大节省了换刀时间和换刀效率。

1.2 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就是指运用天然材料制作,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技艺[2]。它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工艺的流程上都是完整的。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工艺可以分为工具器械制作工艺、传统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营造工艺、雕塑工艺等14大类。传统工艺师得到了国家职业技能的认证。但是,现在传统工艺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效益低下,工艺复杂,后继无人等。国家因此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补救,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社会媒体用各种方式在广泛宣传和挽救,希望这些老手艺能够代代流传下来。

2 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许多工厂在工艺流程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在数控机床和传统机床有机结合这一方面,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存在衔接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工程顺序的安排上不是很严谨,比如在应该使用传统加工工艺的时候却用了数控加工工艺,造成了数控加工机床的不合理应用,而数控机床的工时安排的太过于紧凑,从而提升了机床的成本,浪费了数控机床的资源。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不均衡使用,企业忽视了操作人员和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导致一些技术相对较好的操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超出了自己承担的能力。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人员闲置时间较长,得不到利用,也造成了人力资料的浪费。

3 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结合

3.1 组合加工工艺的应用

数控加工的工艺流程和传统加工的工艺流程是不同的,因为数控加工会有几道工序[3]。传统的机床加工是从采购的原料和加工成成品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需要编制的。所以,在编制加工的零件的工序卡片时,把传统工艺与数控加工工艺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完成零件加工。在加工一个精确度非常高的阶梯轴时,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之间就体现出不同。数控加工工艺在数控机床使用的时候,发出复合循环的指示,就可以把轴的外圆的循环几次粗车后,把速度调整到一定程度在进行精车。在数控加工工艺的过程中也使用了部分的传统加工工艺。传统的加工程序就是依据外表的轮廓根据顺序依次进行粗车,之后在进行精细的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的工艺相结合,减少了工作的时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3.2 专用机床的应用

因为一次装夹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久,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通用机床通常来说都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作业,只能适用于小型的生产规模。也适合生产产品种类较多的。单一零件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会用时很久,这个时候专用机床就应运而生。专用机床的技术难度比较大,它是把加工工艺、机床、刀具、夹具、物流集于一体的。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宽泛也比较复杂,这是一次性制造,要保证一次性成功。但是专用机床的技术依赖性比较强,从设计、工艺编制、生产制造到装配调试的全过程。都是需要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它的生产对象一般都是大批量的产品,它生产的范围十分狭窄。生产原理也是在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基础上,在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装夹工装,就能制造出所需要的大规模机床。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控专业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发达国家的效率和质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数控加工中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数控技术是国际自动化产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后的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出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参考文献:

[1]方贞,卢卓.数控加工与传统机加工工艺的比较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39.

[2]顾金平.车床传统加工工艺在数控车加工中的实现与改进[J].湖南农机,2012(07):117-118+122.

篇3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中国百家姓》等。而在这股主流中还有一股清流―呈现传统工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记录传统工艺的时代

近几年,各种电视节目中都能看到非遗的身影,如《手艺》《中国记忆》《中国手艺》《非遗中国》等主要充当传统工艺文化记录者角色的纪录片,而这只是传统工艺文化受到国家重视、大众喜爱及各大电视栏目组青睐的缩影。

早在2001年首次进行非遗项目评选之前,中央电视台就已对传统手工艺给予了诸多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综艺大观》,到冯雷拍摄的《中国手艺》,再到现在已录制完成的《手艺・第五季》,说明传统工艺一直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这些本就来自民间的文化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21世纪初,因西方文化入侵、机械加工业繁荣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被一点点蚕食,“守住传统文化,留住传统工艺”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2011年,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表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大型纪录片《手艺》,片中详细记录了各种手工艺制作流程、传承状况等。“《手艺》是为了记录、呼唤、重拾品质,还为了寻找。”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手艺》总编导李浩洋如此介绍。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他每做一集都会思考,并将这些思考有意识地渗入一个场景或一句台词中。

随后,李浩洋又陆续拍了多部续集。其中,于2013年播放的《手艺・第三季》,一改之前“传达对手艺最正统的认知”的呈现方式,重点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人命运和情感的关注。而在《手艺・第五季》中,则重点呈现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表达手工艺者对传统的执着与坚守。

与此类似的还有《留住手艺》《打磨时光》等,都是通过忠实的记录,让观众在了解传统手艺、关注传承人的同时,予以启发、思考。

纪录片更多是充当观察者、记录者,这种呈现方式也许对非遗文化的解读是最有深度的,但是对于当下思维活跃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是否接受这种平铺直叙的传播方式呢?

手工艺的互动传播时代

与这种纪录片式的传统传播形式不同的是,近几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呈现方式正在渐渐被“去神秘”化,大化,甚至娱乐化。其中《最强大脑》《天天向上》《我们来了》《非凡匠心》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伴随着解说词,陕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带着渭南皮影出现在荧屏上,引来观众一片喝彩。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天稳还是首次登上类似的综艺节目,为了录制这档栏目,他特别制作了33个皮影人物。除了常见的历史人物,也有颇受观众喜爱的人物肖像,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杰伦的“金甲”皮影,就引来现场一片惊呼。尤其是嘉宾席上的周杰伦更是按捺不住惊喜,直接在现场玩耍起来。舞台上的皮影是光鲜的,但是在这种光鲜的背后却是皮影艺人的辛酸。“现在我们也在寻求创新,在保证皮影艺人生存下去的同时,尽量制作出一些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象,如经典动漫形象、名人人物肖像等。”汪氏皮影家族“女掌门”、汪天稳之女汪海燕介绍,许多年轻人通过《最强大脑》认识了渭南皮影,甚至不少人希望定购周杰伦的金甲肖像皮影,这让她看到一点坚守的希望,也因此,她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收藏、展示、礼品功能的产品,为皮影打开了一种新的商业化形式。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近3年来持续热播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自第三季始,我们明显看到其挑战项目有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倾向。

虽然同属“传统工艺”传播节目,但是《最强大脑》与《手艺》《留住手艺》等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节目区别在于,《最强大脑》本身具有庞大受众群体和广泛影响力,尤其林丹、刘强东、章子怡、陶晶莹等名人、明星助阵,更让该节目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此基础上,恰如其分地植入“非遗文化”,通过现场明星与观众的互动,使非遗文化不再像传统文化节目那样“高居庙堂”或“遥不可及”,而是打破了神秘感,变得平易近人。

曾担任《中华诗词大会》《我有传家宝》等多档文化综艺节目嘉宾的王立群教授在谈到当下传统文化植入电视媒体现象时表示:“如果要将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展现给观众,那么利用电视栏目普及传统文化的路径会更宽一些。而且传递时,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也曾多次以嘉宾身份在《一槌定音》出现,他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综艺节目传播传统文化能引起更多人关注,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能过多依赖综艺节目。因为综艺节目终究难以避免娱乐色彩,所传递的东西也趋于表面化。希望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做成一个大众审美教育平台,不以收视率和活动现场氛围为目的,更多关注事物的本质与背后的文化。”邱春林说,《一槌定音》之前有一个小环节,在藏品旁边摆放一堆黄金,让观众在藏品与黄金之间竞价夺宝,经过多次与栏目组沟通,终于在近期取消了该环节。作为专家学者,他们不断影响着栏目编导,甚至配合节目进行工艺文化内容选择及提问设置,让大众得以通过节目真正了解工艺与文化。

当然,从手艺人的角度,将手工艺品带上综艺节目也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记得2014年,曾在湖南卫视人气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露过脸的那张具有“超体”般科幻感的沙发吗?那张收放自如的纸质沙发出自“十八纸”的创意,如今早已成为他们的拳头产品,而且常常出现卖断货的“窘况”。

而同属于湖南卫视的《我们来了》是一档传统工艺文化元素更浓厚的综艺节目。节目中不但呈现了苏绣、扬州玉雕、桃花坞年画、苏扇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学习方法,更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而与传统手工艺单一的呈现方式相对应的是,当下的产品广告纷纷进行“软植入”,可谓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如果做广告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各种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中,所获得的效果远比仅在综艺节目呈现更强。

篇4

传统工艺如何体现文化内涵?

在毕设巡展的一角,一组玲珑温润的陶艺作品隐隐发出粼粼的微光,简单古朴的弧形勾勒出内心的从容,泥土的材质爆发出远古时代天真的呼喊。王教授告诉我们,这是他在2016年度指导的艺术硕士何昊辰的作品“观山漫醉” ――一组适合户外使用的便携式茶具,它将茶具的实用性和审美格调完美融为了一体。

“大多数人将传统工艺理解为工艺上的学术研究,严重脱离了生活。”王教授却一直鼓励并带领学生在工作室进行相关的工艺技法学习和艺术创作实践。一年前,师徒二人开始准备毕业设计。他对何昊辰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工艺应该从设计的角度去发展,更贴近生活。”

研究生何昊辰遂从僵硬的书本理论中脱身而出,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并对茶具类设计比较感兴趣。他无意间发现,不少人为了让老普洱的味道更浓郁,往往将泡过几次的茶重新再煮。难道煮茶是我们的传统吗?带着疑问,他先将茶具大概定位为煮茶器具。王教授随即点拨何昊辰:“进行陶瓷艺术创作,除了考虑使用功能,还应该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中国悠久厚重的文化传统中。”

在导师的启发之下,何昊辰想到传统文化中有曲水流觞、寻佳泉朱茗等典故,还回想起元代杨维桢的《煮茶梦记》,其中的“月夜煮茶”让他为之陶醉,感受到浓浓的东方古典趣味。“我觉得户外煮茶这一行为充满了乐趣,让休闲娱乐的人们悠然自得,可充分适用于公园一类野餐茶聊,而且户外休闲茶具有更多的可设计空间,所以我最终选定了户外休闲茶具这个方向。”何昊辰说。

王教授对何昊辰的设计思路给予了肯定,“但要记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受众群体的调查,以及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调研都是很重要的。”为了夯实设计的基础,何昊辰开始对潮汕工夫茶进行重点调研,因为潮汕工夫茶道非常流行煮茶亦或煮水泡茶。

这次调研为他选择燃料提供了关键思路。何昊辰分析了各种“煮”的很多方式,包括常用的户外燃烧工具酒精灯、便携式煤气炉等。最终,他别出心裁地选用了潮汕工夫茶中的鸟榄炭和龙眼炭搭配。乌榄炭和龙眼炭都属于微烟炭,耐烧。考虑到前者不易燃,何昊辰就用龙眼炭起到助燃的作用。两者搭配作燃料,燃烧时还会散发榄核的清香,“这能让茶在煮制过程中更富有生活情趣。”

设计如何让生活更便捷?

有了思路,何昊辰开始着手设计。他准备将茶具分为煮茶器具和泡茶器具两个部分,分别要做出风炉、煮茶壶、泡茶壶、公道杯和茶杯。“这组设计需要做的东西体量很大,加上当时我思路也没放开,找不到突破创新的点。 ”

他将煮茶器具设计拿给王教授看,教授却发现里面没有茶滤结构。王教授告诉何昊辰:“单一的煮茶器具会限制很多茶的种类,茶滤的加入则可以满足煮水泡茶功能,这样既可以在煮茶壶内煮茶,也可以在公道杯内泡茶。”由此,何昊辰决定将煮、泡合二为一,省略结构复杂的泡茶壶,将煮好的茶水直接倒入公道杯内,然后分茶。

通过进一步优化,何昊辰又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现在的结构设计。这套茶具的特点主要在材质和便携两个方面。何昊辰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道:“材质上,我根据不同组件的功能需求选择了相应的泥料,从而突出体现手工制作的效果。比如风炉采用匣钵料,煮茶壶和茶滤采用砂锅料,公道杯和茶杯采用白瓷泥。便携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其他的辅助组件上,以达到产品即包装的效果。在制作上,风炉采用泥板成型,其他的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经过一系列修坯,粘接等工序完成泥坯。电窑800度素烧成坯,上釉,然后通过气窑打烧、制造完成。”

对于何昊辰的这个设计,王教授表示,作品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相关的工艺手段问题不大,“不过,这个题目的难点也有很多,诸如如何决定功能性、便携性、美观性的主次和三者之间的协调退让;如何解决收缩率不同的各种陶瓷原料做成器具的契合;如何为减小体积让所有的茶具都容纳在风炉内等等。”对此,师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讨论,最终找到了最优方案。“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然,复杂的设计实践过程有时候会令学生的思维与设计初衷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这时候,导师还把他召唤到正确道路上来。”王教授说。

传统工艺逆袭

“北理之所以成立传统工艺美术系,是因为当时的院长发现,工业文明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大量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命悬一线。”为了力挽狂澜,学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这门学科,成立了校内工作室,还与地方手工艺机构合作,建立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也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们有一项特殊的“福利”,在埋首于枯燥繁重的理工科专业课程之外,他们可以选修设计与艺术学院十多门传统手工艺课程,亲自做一做陶瓷、剪纸,过一把文艺的瘾。这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北理学子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提高了传统文化素养,所以他们的身上不仅具有普遍的理性气质,更体现着难得的生活情趣和灵动之感。

也因此,十多年过去了,看似“落伍,有些老土”的传统工艺美术系不但成功抵住了时代洪流的侵蚀,学校的陶艺、雕塑、染织、漆艺、木版年画、剪纸等专业都受到了师生的热捧。王教授告诉我们,近年来他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并做了大量搜集、整理、传统手工艺资料、研究手工艺规律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培养着陶艺研究型人才。“我们的弟子学习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学生一边考察、研究传统手工艺,进行学术研究和积累;一边自觉地跟随着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去学习实践传统手艺,以达到传承工艺的目的。”

篇5

[关键词]聚乙烯;生产工艺;新型技术

中图分类号:TQ3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26-01

前言

聚乙烯主要是从石油工业提炼出的乙烯聚合成的热塑性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在产量上具有其他化学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聚乙烯国产量在1500万吨,表观需求量在2500万吨,从中可看出国内聚乙烯仍存在1000多万吨的缺口不得不依托进口,并且数值还处于不断升高的趋势,因此聚乙烯生产的市场前景较好。聚乙烯的生产工艺多元化,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新型工艺都有很多的选择。不同的聚乙烯生产工艺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也要有所差别。传统工艺的应用目前运用范围已经有所缩小,但是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新型工艺技术层出不穷,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1.聚乙烯的生产工艺概况

1.1 聚乙烯的生产工艺概述

聚乙烯生产工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紧接着在德国、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聚乙烯生产,我国对聚乙烯生产工艺的研究也有相当一段时间,并且在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随着多套聚乙烯新建或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聚乙烯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相对领先水平。石化类公司是我国主要的生产公司,多为大型国企,聚乙烯生产量占据全国的绝大部分。当前我国聚乙烯生产工艺主要还是采用传统工艺,主要采用有溶液法、浆液法和气相法,新型工艺也进行相当范围的应用,但没有大范围的投入使用。虽然我国聚乙烯生产产量在世界范围具有优势,但是,我国在和世界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聚乙烯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相比较而言,我国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1.2 高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分析

高密度聚乙烯(HDPE)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耐渗透性好,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高密度聚乙烯主要采用淤浆聚合工艺,这种生产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高密度聚乙烯的特点,在合成过程中容易实现掌控,是高密度聚乙烯生产最常采用的生产方式。另外,高密度聚乙烯常采用的生产工艺有环管反应器工艺,环管反应器工艺的典型代表是 Chevron Phillips工艺和Innovene PEs工艺。这两种生产工艺主要采取不同的化学物质作为催化剂,在建立的化学实验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聚乙烯的生产。 Chevron Phillips工艺和 Innovene PEs工艺相比较而言,Chevron Phillips工艺在我国运用地相对比较多,Innovene PEs工艺主要是欧洲国家在使用,并且后者具有更好的性能。低密度聚乙烯(LDPE )是目前世界上产量较大、价格较低、应用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低密度聚乙烯的运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塑料产品、模制产品等。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多采用管式法,管式法主要是将原材料在低压环境中压缩,再将其置入高压环境中,在从管中抽离出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在经过一段过程实现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1]。

1.3 聚乙烯的传统生产工艺

传统聚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溶液法、浆液法和气相法。溶液法工艺中乙烯和PE 均溶于溶剂中,聚合在溶剂中进行,反应温度(≥140℃)、压力(4~5MPa)较高,反应体系为均相体系。采用溶液法的工艺能够生产出密度不同的几种聚乙烯,生产所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溶液法的具体工艺主要有Nova公司的Sclairtech 工艺和DOW化学的Dowlex工艺,相比较而言,前者在我国企业中采用的比较少。两种制作工艺相比较而言,前者对反应温度要求更高,乙烯生成率也更高。浆液法主要有Hostalen工艺以及Phillips工艺,浆液法在制作过程上比较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成品品质高以及转化率程度高。气相法主要有Spherilene工艺和Innovene工艺,气相法是一种比较新的生产工艺,和前两种方法比较制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对操作过程也比较容易控制,生产的成品特质广泛。

2.聚乙烯的生产新工艺介绍

2.1 不造粒技术工艺

随着催化剂技术的进步,现在已出现了直接由聚合釜中制得无需进一步造粒的球形PE树脂的技术。不造粒技术工艺能够有效节省工艺步骤,节约工序时间,提高乙烯的生产量进而扩大公司的经济效益。在针对Spherilene工艺中不造粒技术的运用中,减少了造粒环节的成本,通过反应器将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能够对反应环境实现有效控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反应所需各个因素的数值,在产品生成是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尤其是在生产密度不同的聚乙烯上有比较大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生产产品的品质特性[2]。

2.2 冷凝技术工艺

冷凝技术是由UCC公司、Exxon化学公司和BP公司开发的,是针对气相法工艺技术的改善,是对气相法装置的提升。这种技术目前在国外应用得比较广泛,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投入使用。冷凝技术主要是在在装置中装备冷凝器,通过冷凝器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转换,或者是使用冷凝液对其进行喷射,冷凝技术增强了转化过程中灵活性,可以根据乙烯的转化情况对温度进行调节,能够比较大程度地实现对转化率的控制。冷凝技术工艺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产量,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双峰技术工艺

双峰聚乙烯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呈现2个峰值的聚乙烯树脂,双峰树脂可以在获得优越物理性能的同时改善其加工性能。双峰技术工艺只需要使用单反应器,有助于减少在生产成本在装置上的减少,但是该项工艺仍然不可避免催化剂的使用,并且在生产成品中,成品类型往往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双峰技术的使用过程主要还需要催化剂体系来完成,催化剂的作用更加重要,最为关键。因此,双峰技术工艺这种新型技术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善,尤其是在针对催化剂使用方面,需要减少催化剂使用的花费,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的成本节约。

3.结语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传统技术工艺中的气相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冷凝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了产品生成的灵活性,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生产产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采用的聚乙烯生产工艺对新技术的使用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缺乏,对新技术研究投入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积极开发更新国内技术。虽然我国聚乙烯生产工艺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室内装饰;传统工艺美术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代后开始的。目前,业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我国的室内饰要健康发展,应该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努力探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验,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论和实践体系[1]。

1、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

1.1实用审美统一特性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作品内在的实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外在审美特征,工艺美术生产是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统一,既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美观。实用性和审美性直接蕴含在工艺美术作品中,是工艺美术作品价值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工艺美术大量的、直接体现着人们生活中的美,是同物质生产浑然一体的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产品的实用功能不断完善、使用价值不断提升、审美特征不断更新的过程。

1.2民族传统特性

传统工艺美术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是我国各民族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的艺术概括和升华。传统工艺美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基本的艺术形态和制作技艺,并且在世代相传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民族传统特性是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与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2、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特点

2.1室内装饰设计是受羁绊的艺术

由于室内本身实用和环境的原因,使得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像其它艺术创作那样天马行空,而要受到来自实体和艺术方面的诸多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风格的制约、室内本身使用功能制约、新材料、新科技和施工工艺水平的制约以及用户审美品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等。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戴镣铐的舞蹈”。但室内装饰设计仍然需要进行艺术创造,将制约性与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

2.2室内装饰设计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

从实用意义上讲,作为人们活动空间的装饰,室内装饰设计应该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用适度的对比手法来调剂室内空间气氛效果、打破室内过分统一的单调感觉,是室内装饰设计在审美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常用有效的方法。因而,不管是室内陈设还是室内装饰画都注重外观的视觉形式美感,都具有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强化形式美与装饰美,淡化内容和思想性,造型夸张,突出高度的概括性与简练性,色彩简洁,追求象征性。

3、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实例

在实际的运用中,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艺术主要从三个方面吸收传统工艺美术的养分,即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题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常见的装饰设计往往将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运用,把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母题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统一在一件作品之中。传统工艺美术内容极其丰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对丰富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大有裨益,因此,带有传统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也是作品繁多,形式新颖[2]。本节内容将主要以商业场所有一定代表性的室内装饰设计作品为例,分析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表现方式。

3.1南京湖滨金陵饭店总统套房装饰艺术设计

南京湖滨金陵饭店是一家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高档商务型酒店,以宋明江南殷实人家的庄园为建筑样式,在典雅华贵的整体氛围中透露出自然的和谐与温馨,独具灵动怡人之感。作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其装饰设计不但要强调豪华、气派和档次,更要通过装饰设计来渲染其深厚的人文特色。因此设计师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极高的要求,可以用雕镂画缋来形容。对于会客厅的屏风陈设,作者采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图案为主题,辅以描写六匹骏马的词赋,用浮雕贴银的手法进行展现,与石刻作品相比,该作品保持原作的生动传神,用块面结构代替了部分线条造型的处理方法,更加突出了厚重与气势。另外,作者采用了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的十件不同造型的青花瓷器为母题,用蛋壳镶嵌的技法进行表现,既体现了青花瓷细腻致密的特点又使得纹样的凹凸感、立体感更加显著。这两件装饰作品的主要色调和房间的整体风格一致,在房间中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2南京紫金山庄宴会厅装饰艺术设计

南京紫金山庄位于钟山风景区,是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酒店。在紫金山庄不同宴会厅的一组装饰设计中,设计者运用了刻漆贴金工艺制作了装饰画根据不同宴会厅的名称采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主题。通过南京厅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作者在设计中结合了南京云锦龙纹和荷花灯纹样,以及是南通厅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作者借鉴了南通出产的七星风筝和蓝印花布的图形元素,而在苏州、无锡和徐州厅,所采用的装饰艺术设计元素则是檀香扇和木雕窗格、阿福泥人和汉画像砖。整组装饰设计通过结合地方物质和人文特产来体现地方特色,作品自成一体,保持了不同的宴会厅装饰风格的一致性,让装饰艺术作品和

室内环境设计相得益彰。

这两组装饰设计作品虽然都是在商业场所使用,但是由于具体的使用场所不同,作者在材料和表现形式上也作了不同的处理。与第一组总统套房的装饰相比,宴会厅的人员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宴会厅的装饰在图形处理方面相对来讲更加抽象简单、通俗易懂。这也正说明了,对于装饰设计艺术来说:只有与室内环境适合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适度的装饰是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篇7

关键词:霞帔;面料再造;手工扎染;陕西秦绣

1 霞帔的应用价值与当代再研究的意义

1.1 霞帔的当代应用价值

据记载,霞帔形式的服装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得以定型。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是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明代时得此名――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霞帔形式的服饰在中西方的服装体系里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属于女性最常用且用途广泛的辅衣物。在名称上中国传统有霞帔的称谓,也有叫“云肩”的相似服饰。它是披风、斗篷的传统演变形式。在现代服装中,以大披肩款式加一字领开口的形式出现得比较多,既可作为大围巾围裹在身上,也可以穿在身上做各种款式的变化,更可作为一种裹被使用。由于这种极强的实用性,故在当代服装体系中被广泛运用,而国内外大多是结合本国服装传统的特色或以传统工艺加以改造,或用现代加工工艺予以处理,在应用研究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总的来说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即实用又极易与各种工艺相结合,所以传统霞帔在当代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1.2 霞帔当代再研究的意义

对霞帔应用价值的再研究能在当代服装业中起到一个以小见大、以点寓面的实例示范作用,对服装业能起到重要的启发与研究样板意义。它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与多用性。霞帔在当代的实用作用是多样的,既可围、裹,也可穿、盖。若能利用当代面料再造艺术把传统扎染与秦绣工艺运用进来就能以传统服装经典充实当代服装设计。在实用性较强的衣物上注入品质内涵,丰富其文化艺术的品质精神,就可以逐渐占据服装设计的上游环节,为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具有艺术内涵的高档品牌服装作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当代服装典范。

1.3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中的当代特色

面料再造是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如何运用现代手法将特色的材料及特色面料运用于当代服装,并挖掘本民族的服装特色。此次是以传统霞帔为研究对象,研究传统服装形式的当代性改造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当代纤维面料再造艺术把传统扎染工艺以及陕西秦绣绣法表现出来,以两种传统手工艺作为面料再造艺术的基因元素而进行当代性的应用研究。以传统霞帔为范例,利用传统服装因素进行当代的面料再造处理,从面料、实用性、形式三个方面完成传统服装向当代的转换。

2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环节中的研究

2.1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霞帔现存的形式即大方巾加一字领开口,在基本款式造型不变的前提下,发挥面料再造工艺在扎染的面料上施以陕西秦绣的技艺,解决如何使扎染较自由的效果与具体的秦绣相结合的关键问题,有机地融合这两种面料再造的方式并使之浑然天成,发挥各自的工艺特点,实现优势互补,达到高品质服装的自身质量与触摸、视觉等感官效果的统一,形成一种独特的服饰形式,既是延续也是创新、融合、再造,传承纯手工工艺表现形式的工匠文化精神。

2.2 面料再造在霞帔制作工艺上的应用

面料再造在霞帔上表现的方式方法很多,就面料再造自身这方面就有非常丰富的再造手法。例如,面料之间的加减法再造手段的应用,各类刺绣技法的应用,印染技术的应用,丰富多样的装饰材料的应用等等,这些都可以应用于霞帔或者说服饰面料之中。本次工艺特色主要是以陕西地域特色的刺绣――秦绣和手工扎染进行的有机且独特的结合法进行霞帔的面料再造上的创新与设计,视觉上既有一种平面的抽象晕染效果,又体现了秦绣工艺针法的立体视觉感。

陕西秦绣是一种高品质工艺手段,它的特点是技法精粹、效果丰富、针感具体,但霞帔是相对休闲与自由的服饰形式。而以扎染自然天成的秦绣施针前的底纹基料基础后将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综合各自的工艺优势。先行处理的扎染过程将以方巾的大小确定扎染的大小图案,确定形态与分布密度并完成其色彩的处理,这一过程是在设计前提下进行的。

扎染的效果往往带有较多的偶然性、随意性以及不确定性,使用扎染是霞帔面料再造过程的第一步,即在原始面料上先再造一个较自由幻化的基底图案。陕西秦绣是面料再造的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此时的秦绣图案是以纯抽象方式进行的,即不施可视的具象图案,而以扎染图案为蓝本,抽象地运用秦绣的施针方式,选择好的面料纤维施针,发挥秦绣施针的抽象针法美,使绣线以针法的形式沿扎染的自由抽象图案展开来,抽象地解构了秦绣的传统针绣图案外形,保留了它工艺美里的形式美,即面料本身的纤维美感、抽象的针法美、绣线的材料美,并结合扎染幻化神奇的自由性或自然性。

把扎染与秦绣以面料再造的形式运用到“霞帔”的设计上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两种传统工艺不是被动简单相加在一起,而是一种重构,一种打破原本结体的重组。扎染只是取其浑然天成的基底,虽然用的是传统手艺,但扎染不是最终的目的与效果,而秦绣才是本次应用研究的核心。此条件下的秦绣已经是一种被附以当下意义的传统工艺,它已没有形的躯体,更没有外形的约束,在扎染的框架下它只有形式美、工艺美以及材质美,它有了更多的美的精神与现代感,只保留了秦绣的抽象针法与材料,秦绣有了更纯粹的意义,它们又是以实用的霞帔为蓝本的,达到了实用性与工艺美的完美结合。

篇8

初衷――传承古老技艺

去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主席和夫人送出的国礼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及“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国礼中展现了景泰蓝、花丝镶嵌和京绣等“燕京八绝”中的工艺。其实,这些高大上的制作工艺方法甚至现场制作技巧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京城百工坊就能领略到。

从天坛东门往东直行不到两公里,马路南面一处火红的牌匾上几个鎏金的大字很是显眼,这里便是京城百工坊所在地。进门后,明清时期的灰砖、红门、黑檐,典型的民居门楼,楼道也建成了胡同的样子,每间屋子都有飞檐,中国古老文化的沧桑与凝重之感扑面而来。

百工坊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料器厂。2003年北京料器厂转企改制,成立了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

京城百工坊又称为北京百工博物馆。“百工”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书《考工记》。书里把各式各样的能工巧匠统称为“百工”。之后,“百工”慢慢发展为专供生产皇家御用的传统工艺品的匠人,“百工坊”也就成为古代民间对宫廷工艺品制造场所的俗称。北京百工博物馆取名百工坊,意在表明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种和工艺美术大师的荟萃之地,且含有传承古老工艺美术文化之意。

如今百工坊既是博物馆,又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同时还是北京市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中的重点产业。

特色――百工汇于一处

虽已列入了北京的博物馆序列,但京城百工坊和一般博物馆大不一样。京城百工坊以百工博物馆为表现形式,以大师工作室为核心,重点保护的是濒临灭绝的工艺美术技艺、制作过程和品种,聚集的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工艺美术大师和散落于社会的技艺传承人,收藏展示的是体现不同技艺风格、品种流派的典型作品,是以动态展示技艺的“活”博物馆。

如今的百工坊早已不是旧时生产皇家御用传统工艺品的场所,但同样汇聚着全北京以及外地最好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各行业的能工巧匠。占地4.2万平方米的百工坊,设有宫廷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三个板块,现有近百个工艺美术种类,既有玉器雕刻、象牙雕刻、景泰蓝制作、漆雕、花丝镶嵌、京绣等传统宫廷艺术为代表的“燕京八绝”,又有面人、泥人、料器、内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展示。

这里设有30余间大师工作室,每间独立的工作室都是一种传统手工艺的展示间。由百工坊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15项,签约合作的各类工艺美术大师有一百多位,其中近30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百工坊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还能观看整个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因为在这里任何一位大师工作时都是允许参观的。和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也许是其中最有意思的环节,景泰蓝大师张同禄、泥人张传人张昌教授、料器大师邢兰香、工艺美术大师李邦秀、剪纸大师徐阳、真丝手绘传承人续清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名家都“坐镇”百工坊。在工作室中可以亲眼目睹大师如何在洁白的瓷盘上绘制惟妙惟肖的画像;料器大师拿着玻璃棒在炔氧焰,前一扭后一扭,便做出了晶莹的大白菜;葫芦大师现场展示技艺,只用简单的电烙铁和毛笔,瞬间就会让一个葫芦“变成”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女。或者听听京绣大师讲讲绣品上的典故,看看牙雕大师晶莹剔透的“群仙祝寿图”……所有这些无疑都是一种艺术享受!

工作室里大部分工艺品都是可以出售的,如果您看上了一件并不复杂的小玩意儿,可以请师傅亲手设计并现场制作,或亲自体验,也许出自您手的一个烫葫芦、一个面人、一个毛猴就会诞生。

未来――尝试市场化运作

与如今这样一番光景完全不同的是,此前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曾一度陷入萎缩状态,大师们纷纷流落民间,有的人甚至早已改行谋生。据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道英介绍,建立百工坊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吸纳工艺美术大师,保护和拯救传统手工技艺。最初为了召集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重返本行,百工坊下了不少功夫。百工坊非遗办公室经理张新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开始有个别大师还不乐意来呢,因为那时候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行业不行了,还干这行的都宁愿在家待着自个干,觉得这样挺自由,没人管。”但百工坊的诚意以及努力打动了大多数人。进驻百工坊的工艺美术大师不仅可以免费或低租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展示并出售自己的手工艺品,还可以参加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张新超看来,百工坊和一般的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镇馆之宝是技艺,是那些大师和能工巧匠。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进驻百工坊的大师们已经从最初将信将疑的态度,转而坚定立场。因为守住传统手工艺的昨天,才可能拥有创新发展的明天。尤其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逐渐复兴,让大家有了坚定的信心去发展这个产业。“单从经济收入来看,大师们比进驻百工坊之前的状况有着极大的改善。百工坊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平台。” 百工坊建成之后已经接待了数十万人次,并多次举办工艺美术大师专题公益讲座、文化庙会、体验课堂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基地和集聚区。

百工坊在成立之初,就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企业,除了初期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过少量的大师扶持资金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如今百工坊的主要收入来自工艺大师作品的销售、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定制,邀请专家、大师参加工艺品鉴定或拍卖活动,组织手工艺的课堂学习和体验项目,和企业进行手工艺文化项目的合作等等。在最初的设想中,除了保护和传承手工艺的职责之外,百工坊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大师经纪人”。也就是说,其目标是向社会推出大师,并引导他们的作品真正走向市场。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存在种种不易克服的难题。“比如在跟大师合作的一些项目上,由于投入比较大,制作的周期比较长,难以控制生产销售环节中的一些风险,所以合作起来比较困难。”

篇9

“同为福建省的特色产业,安溪铁观音区域品牌的成功运作,十分值得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借鉴,日后争取统一打出‘仙作’古典家具这一区域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仙游具工艺美术产业办副主任陈少飞。

“仙作”堪称古典家具的一朵奇葩,而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仙游形成了以坝下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地,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况。然而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工匠人才青黄不接,大部分企业起步于作坊、欠缺成长战略,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等等问题,都是摆在“仙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使“仙作”今后长久保持活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工艺新突破

走进仙游,记者发现大大小小的“仙作”厂家遍布道路两旁,目前木雕和古典家具生产厂家就有2600多家。过去在工艺方面,榫卯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参考原样,甚至用卡尺来测量,争取做到丝毫不差。家具的纹饰题材上常运用植物(如竹、松、梅和兰等)、吉祥物(如回纹、连头、云头和如意等)和动物(如龙、凤、鱼和蝙蝠)等题材,木料多采用花梨、紫檀。

今天的仙游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有了自己的新思路。雕刻纹饰方面,怀古木业针对不同销售地区,在家具的纹饰上融入当地的景色,如销往杭州,以西湖为纹饰,销往北京,以故宫为纹饰等等;连天红中式宫廷家具有限公司引进漆画、螺钿、嵌银丝、百宝嵌四种民间工艺融合在家具制作中,在保存古典家具的元素基础上,为酒店、办公、别墅开发出相适的各类产品,满足了市场不同需求;瑰宝奇木典藏更是在传统的木雕基础上,借鉴现代雕塑、漫画、玉石雕刻,使得传统工艺更加时尚多样,市场反应强烈。

家具用材方面,仙游县坝下村主任黄新平告诉记者,过去企业多采用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随着木料日渐稀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开始引进中档木料,用过硬的雕刻工艺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气势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办副主任陈少飞则认为,仙游作为最大的高端红木集散地,进货渠道多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珍稀木料都会从此处周转,数量可观。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飞鸿古典家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不断改良。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更重视家具给使用者带来的舒适和随意,在榫卯结构上不断调整,像过去就没有可以同时容纳四个人围坐的茶几,书案的容膝空间也增大了,符合了现代人坐卧习惯,产品更加人性化。”连天红则通过增加布艺,来补救中式家具强调艺术美观却忽略舒适性的缺点。

经营新思路

工艺技术的改革仅仅是古典家具产业创新的―部分,经营理念的转变也显得尤为重要。从前重产品,今天重人才,仙游“仙作”人深知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这个道理。连天红对待人才舍得下“血本”,仅以磨光工人为例,培训期日薪50元,熟练工日薪100元,春节期间达到日薪150元,这种带薪培训的模式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涌入,“人才在,企业才不会停止。”肖雪霞副总说。

产品和人才固然重要,但在世界经济扁平化的今天,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品牌的知名度也意味着高的市场占有率。

篇10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振兴;文化软实力

作为刻上深厚文化基因的传统手工艺,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目前,面临不少保护与振兴的困境,本文试论述之。

一、传统手工艺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

目前,在传统生存的这些手工艺一般都是小作坊,由于资金的匮乏很难在市场上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自家攒下的钱,来维持手工艺的生产,融资相当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基本上集中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决定了生产者的融资条件;另一方面,从政策上,传统手工艺的资金辅助体系不完备,缺乏相应的政策及专项资金的支持。

(二)销路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品技术的革新,但是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却相对落后,民间工艺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民间工艺很难找到常规的销售渠道。有的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直接销售,有的只能通过关系进行介绍。

(三)缺乏继承人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因此造成了从事民间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对民间手工艺发展感兴趣的人也少之又少。传统手工艺的人才供给危险日益加剧。

(四)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存在制度性困境

由于传统手工艺本身的特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缺乏有效的法律细则,并且存在支付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等多种困境,直接制约了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同时,科技和知识产权等现代制度没有在传统手工艺上得到很好的实施,更加剧了其边缘化的趋势。

二、保护、传承及振兴传统手工艺之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并振兴必须多管齐下,树立战略思维,采取综合措施,多方联动,方能让古老的手工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一)树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思想意识,开拓融资渠道在我国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民间手工艺对推动区域化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更新观念,使人民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民间文化的价值,提高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传承和发展民间手工艺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转变思想,带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保护其特色文化;开拓融资渠道,扩大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规模,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对于树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思想意识,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需要发展、需要继承、需要科学;对于开拓融资渠道,就要向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者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建立面向传统手工艺服务的金融服务渠道。

(二)培养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人才

如何走出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的困境,必须加大投人力度和努力培养继承人等方面狠下功夫。首先,当地应成立专门传统手工艺的培训组织,向年青人提供手工艺的技术培训。其次,可以在技能学校中设置民间手工艺的专业课程,提高现代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度及学习意识。

(三)建立现代化的营销体系

影响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现代化的营销体系的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告诉我们,传统手工艺的长久发展需要勾勒富有效率的现代化营销体系。首先,实施品牌经营。日益进展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品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一般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到世界经济的各个角落。而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真正实施品牌管理经营的较少,传统手工艺的特色文化没有得到象征。因此,实施品牌战略要进行传统手工艺的品牌定位,将其推向市场,对其特点、品质、文化等给予明确的界定。其次,建立合理的营销渠道。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销售方式滞后、渠道较少,与现代化的营销渠道有着很大的差距。要想让我国传统手工艺走出民间、走向城市、走向世界、就要建立合理化的营销渠道。

(四)从政策上扶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

首先,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的立法保护,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措施。其次,要以政府为主导,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上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给予支持和投入,提升传统工艺在的认知度,加快国际工艺产业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交流平台和机制,使各国人民之间经常能相互了解和观摩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国家的民族文化民间工艺。

(五)加强立法工作,使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振兴走上法制化道路。法律是最具权威性的制度,是保护传统手工艺最重要的一道红线,只有将保护上升到立法的高度,给予能工巧匠者一定的生活保障,让那些优秀的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六)持续不断进行创新,为传统手工艺的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民族传统手工艺需求量的减少和市场的缩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自身缺乏创新能力,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推陈出新”。适者生存是永不变的规律。创新并不是让民族传统手工艺面目全非,而是在保持其面貌特征和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作出一些创新的尝试,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把蕴藏在民族传统手工艺里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创新发展,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打造民族工艺品牌,才能使民族传统手工艺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保护。

结语:

文化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其自身所处的不同社会语境。当代文化的生成并不意味着要全面排斥否定传统文化的存在,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手工艺,根植于传统文化,但是也要逐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新变化。如果我们能够从不同学科,更多角度来关注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相信传统工艺文化理论将会逐渐充实,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之路也将愈走愈畅。(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关于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思考.高月红,《甘肃科技纵横》[J]2007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