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师生平等、共建和谐氛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要做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惟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让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首先让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材,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
然后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三、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新局面。
首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这就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最主要的方式,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数学教学亦是如此。但数学学科又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具有优美的文字,不像历史学科那样具有曲折的情节,也不像美术学科那样有绚丽的色彩和迷离的线条,更不像音乐学科那样有跳跃的音符和动人的旋律。它只有简单的数学符号,严密的逻辑推理,只有单调的字符和线条构成的复杂的计算与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呆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课导入方式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言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一个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导入的方法:史话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媒体导入法等。当然,无论选择哪一种导入方法,导入新课时所选用的内容必须紧扣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否则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有效的课堂导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出的导入方式才更有效。第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生活中经历过的事,这样他样会觉得特别亲切;还应以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体现出数学化。第二,课堂导入要有思考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导入的过程也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获得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即注入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导入,即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导师”的我们可以选择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一)、启发式讲解方法:大部分概念教学都需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但决不是满堂灌,即注入式的;(二)、启发式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适用有于定理、公式、法则之类的教学;(三)、启发式讨论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习题课;(四)、启发式反馈方法:这个方法适合于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总之,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公式化,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
三、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富有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学的内容虽没有让人激情澎湃的情节,但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可以一平到底,毫无生气。相反的,数学教师更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热情。
首先,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其次,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次、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最后、可以借助于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
篇3
一、要以教师为主导
众所周知,教与学的关系实际就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是对立的统一。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觉悟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也要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解决好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学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具有学习的要求。
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难学且枯燥无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满情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要讲究教学艺术,经常调整、变换和改进教学手段。讲课内容要力求新颖、语言力求生动,使学生能感受到知识的不足,又能渴求新知识,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高屋建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求教师有深层的文化业务知识与水平,知识丰富了,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方法才能灵活多变。再次,教师要吃透教材。因为方法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前提。最后,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三、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教师是决定因素。在课堂上,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从而能主动地去学习,接受新知识,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则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也是学生探求真理的动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而趣味性教学手段就是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有机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一堂富有浓厚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上,一定会寓教于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学习心态,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好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篇4
第一,备课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有没有抓准?难点该如何突破?对学生的估计准确与否?以及对教材的处理,作业的布置、板书的设计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做到了然于胸的.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例子来阐述教材内容,因学生而异.
第二,板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两个基本途径来接受知识信息,一是通过视觉,还有一个是通过听觉.而其中板书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视觉途径来获得知识信息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好几倍.所以,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课堂提问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巧妙设问,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能立竿见影.
例如,在讲“圆”时,有位教师一开头就抛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学生不假思索地高声回答.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一定要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学生立刻哄堂大笑,觉得教师在开玩笑呢,“不能!这样的形状它们不能滚动!”教师仍不依不饶,继续问:“那么造成这样的形状行不行?”教师转身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个椭圆.同学们歪着脑袋茫然了一会儿就笑了,说“也不行啊,这样车子走起来就忽高忽低的啦.”教师接着追问:“那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学生于是热烈讨论起来,七嘴八舌的,课堂像沸腾了一般,通过激烈的争论,答案在学生聪明的脑袋中形成了:“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圆中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并让这个定义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根.这样的提问发人深省,趣味无穷,教学也便水到渠成了.
第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及时反馈调控原则.所谓及时反馈调控原则,就是教师在传递信息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做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有效的控制信息的变换过程,使得教学系统能够保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几乎没有反馈环节,无疑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学生哪些问题是真正懂的,哪些环节还存在问题,其实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都可以确切知道,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设计,才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例如,在讲“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时,由于估计到学生无法理解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一个同学绕着课室地面画好的五边形逆时针绕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个同学在每一条边上转过另外一条边上时身体所转过的角度,当这个同学回到起点的时候我问,这个同学的身体总共转的角度之和是多少度?几个聪明的孩子马上反应过来,高举着手说:“360度,因为他刚好转了一圈回到原点”我表扬了这个同学,并让拿出白纸和剪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有的同学在纸上任意画个多边形,然后其他同学把这个多边形各个外角剪下来,然后齐动手把这些外角拼凑起来,让他们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告诉我,结果所有的小组都完成得非常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任务,并深刻地理解并牢牢的记住了“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的结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在学生的欢声笑语和动手操作中顺利地完成了.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篇5
关键词:思维;兴趣;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过程三分之二看课堂”。而作为带低年级课程的我,更觉得低年级的课程要想取得效果,十之八九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成就总结如下:
一、民主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
1 让学生畅所欲言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小组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小星星争夺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也因此经常组织开展这类竞赛活动。
2 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他人,能让对方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促使对方形成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对方不断进步。这对于小孩子尤其重要,小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同时,我们也渴望被他人欣赏。有人说,我们不一定喜欢我们得到大人的肯定。同时,我们也渴望被他人欣赏。有人说,我们不一定喜欢我们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同样的,孩子也是如此。对于低年级来说,赏识他们,也是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动力之一。老师的评语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还能够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恰当的评价更会为自己的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思考问题起到引领作用。
二、形象教学
低年级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书面知识。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低年级学生尤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解决问题
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是关键,它既是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合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仅仅是这样一节一节地研究是不够的t于是,我把低年级阶段的解决问题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力求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2 培养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活动,已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攻目标。求异思维能使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操纵者为组织者,充公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提供更多的钻研和尝试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异刺激,学习的兴趣十分明显。根据儿童这一特点,在组织新知识学习时,我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讲究引入艺术,使学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3 抓基础、促迁移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账,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本应具有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了抓基础、促迁移。
篇6
我说:“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教师掌握了这门艺术,就可以使数学课摆脱惯常给人的枯燥生疏感,而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艺术我们的教学,美化我们的课堂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起。
一、 激趣设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的技巧与艺术就在于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首要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之初,一个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它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会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求,自然地进入学校新知识的情境。好的课堂导入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为精彩课堂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时,进入新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一首顺口溜:“学生若干房若干,分配住房做了难。每间房间住4人,还有8人在外面;每间房间住8人,还有一间住不满。动脑筋算一算,学生多少房几间?”学生看后很是兴奋,满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结果一试,不行。于是我很顺利地导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大家听课时格外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课堂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二、 育美,美化生成,向课堂注入和谐的音符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研究数学的“真”,还应该揭示数学的“美”。没有美育的数学教学,是不完全的数学教学;没有美的情愫的数学教学,就谈不上数学教学的艺术化。
被称为“最好的一位数学全才”的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说:“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美的内容和形式,是数学教学艺术的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品质得到改善,审美修养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走在人群中,怎样的身材比例的人会给你以美的感觉呢?同学们都知道,芭蕾舞演员在跳芭蕾舞时最经典的动作是踮起脚尖作舞。那同学们知道演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吗?难道那仅仅只是一个舞蹈动作吗?”学生听后感觉很是新奇,他们都很期盼知道个中原委,于是我很自然地把研究对象转向了黄金分割,理论知识讲完后,我用幻灯片放了许多世界艺术珍品,如维纳斯雕像、雅典娜女神像、海姑娘――阿曼达雕塑等的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寻找黄金分割的运用,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枯燥理论,也可以很生动美好,它甚至于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一堂本可能很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就这样在艺术的氛围里变得精彩纷呈。再比如学习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请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的轴对称图形或现象,发现其对称美及其应用。以圆为例,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自行车的轮胎;比如建筑中北京天坛的圆形屋顶和广场,还有客家土楼的圆形构架;比如奥运五环旗是由五个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圆形相连组成。为什么车轮胎也好,建筑也好,旗帜也好,都选择圆作为其基本图形,而不选择三角形或是四边形呢?学生们踊跃举手。他们会告诉你,三角形四边形没法在地上滚动而圆可以,等等。我说,因为圆形是光滑的、圆满的,它表示包容和爱。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便会有许多例证。教师应让数学美的素材时刻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 自主开放,充盈课堂的活力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我们的教学成为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空间。以往的数学课堂上经常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灌输一些死板沉闷的定理法则,学生则正襟危坐,被当做容器任凭教师灌输、挤压和填塞,仿佛一群“沉默的羔羊”。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恹恹欲睡,没有生气,缺乏活力。而数学课堂理应是自主、开放、活泼的场所。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允许学生“百家争鸣”,组织学生“唇枪舌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地摆脱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一人独唱”为“众人合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知、情、意、行相得益彰,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彰显出数学课堂的特色与魅力。
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的习题课上,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给出下列直线,其中与直线y=-2x+3有交点的所有直线是()①4x+2y-1=0 ② 2x+2y=3 ③ 2x+2y=1 ④ 2x-2y=1 选项有: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很多学生会想到采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交点的方法来做,可是这样既复杂又易错。于是我先向学生提问:“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平行或相交。”那么这题既然是要找相交的直线,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平行的直线排除就可以了。而两直线平行的前提是比例系数k相同。所以我们只需将题中4条直线分别变形为①y=-2x+0.5 ②y=-x+1.5 ③y=-x+0.5 ④y=x-0.5,即可发现只有①中的比例系数-2与原直线y=-2x+3中的“-2”相同,故排除①,所以相交直线有②③④,故应选D。这种简捷巧妙的解法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四、 巧言,“动于衷”而“形于外”
四十五分钟,三尺讲台,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教学效果迥然有异。有的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平板乏味,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究其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用语。
“善喻者――喻明数理”出自魏・刘韵《人物志・材理》,意思是说巧用比喻有助于讲清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一般的交流思想的语言,而是经过特殊加工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要求,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不仅将经过提炼的宝贵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纯洁高尚的感情,引发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的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时,我除了讲解书本中提出的三条判定定理外,还会另外补充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结论,像直角三角形有的: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小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叙述精确但很数学化、程序化,而后我让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分明是一个大直角三角形左右各包含一个小直角三角形,于是我们称之为“一母抱两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形象,他们轻声地笑了,嬉笑之余,他们也牢固记住了这个“一母抱两子”的图形和结论。再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先讲解了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个问题,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到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了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课堂效果自然很好。由此可见,巧妙地运用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充满趣味。学生学起来也会感觉轻松许多。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励着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据有关调查,学生中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的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要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总能用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自如地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使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取长补短、和谐共进,营造出一种“和谐共振”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我从自身的发展出发,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置是否恰当,是课堂教学能否优质高效的基础,其宗旨是让学生有桃子可摘。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各课堂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潜力。这样设置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
二、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为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尽可能完美的方式,但由于地域不同,城乡差异,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呈现方式很难适应所有的地区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动和重组,以创造的精神来使用教材,从而实现教“活书”和“教活”书。
1.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他们难以理解、生疏的教学内容,教师指导他们重点学习,而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比较简单的知识,就少花精力,尽量让他们自学;对于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少、不熟悉的材料适当舍去,合理补充身边熟悉的素材。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应引导学生着重学习,弄懂弄通,其他教学内容则尽量少讲,少挖掘,适当点拨就行。
2.灵活重构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部分教材内容作适当重组,将熟悉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同类型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就某一块内容集中展开学习。这样使学生在课堂单位时间内集中精力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类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与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三、巧妙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先导。好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力。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导入艺术,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1.开门见山式
有些教学内容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没有多大联系,创设情境导入又牵强附会,教师就直接出示课题与教学目标,让学生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自己想要弄懂的问题,师生再共同探究,逐一解决。这种导入方式直奔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
2.温故知新式
很多数学的知识,都有其严密的逻辑性,尤其是那些新旧知识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我一般采用温故的方式导入,由旧知引出新知,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3.巧设悬念式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深奥,教师要设置悬念进行导入,由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猜测、尝试的心境投入学习中,挑战自我、挑战学习内容,使学生与文本达成和谐。
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语,巧妙导入新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情感的和谐、学生与文本的和谐。
四、内化式的课堂总结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课的形式与方法有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归纳法、比较法、点题法、质疑答疑法、启下法、练习法、图表法、回应法、设疑启发法、发散法、假想法、拓展延伸法、活动操作法等。
实践证明,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完善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课堂的和谐高效。在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艺术性,只是平时没有注意罢了,在这里,我只是对我个人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对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时时更新,与时俱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篇8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精彩而有效的导入显得十分重要。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开启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为整节课的优质高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颇有体会,也有些许收获。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借导入艺术,优化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复习导入法可以以旧知识为桥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回顾、复习旧知识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新知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在进行复习导入法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准它们之间的联系点,有针对性地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创造契机。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会直接回答底乘以高的公式法,有的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分解成两个等大的三角形求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能不能对梯形进行图形转化来计算面积。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运用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轻而易举地计算出梯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会理解、掌握得更牢靠。
二、直观导入:生动形象,印象深刻
小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也更有利于他们的接受和掌握。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图形、现象来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积累基础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课堂导入:一个人骑着装有两只方轮子的自行车,使尽浑身力气,自行车仍纹丝不动;一个人骑着装有两只椭圆形轮子的自行车,会周期性地猛烈颠簸;一个人骑着装有两只圆轮子的自行车,轻松地哼着小曲前进着。画面形象生动,学生的注意力被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这时,教师可以把握时机设问:“轮胎选用什么图形最适合?学生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最适合做轮胎。”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自行车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圆的特点:“圆是一条曲线”“自行车车轮内每根钢丝一样长”等等。有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圆是由一条曲线构成的封闭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样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导入的优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从一开始就轻松愉悦,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设疑导入:引生入境,激发思考
如何快速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设置“谜团”、“悬念”则是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合适。太难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太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又会一眼看穿,不屑一顾。因此,课堂教学设疑导入时,要做到“疑”而有度,“问”而能答。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时,我随机写出几个百分数:4 / 5%、34%、0.09%,然后让学生鉴别哪些是规范的百分数写法。有的学生认为4 / 5%不对,因为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有的学生认为0.09%也不对,因为生活中不常见。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却难以得出一致的答案。这时,我趁热打铁,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知识,明确34%、0.09%合乎百分数的读写规范,还趁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里类似0.09%的例子。学生一番思考后很快发现银行利息、股票涨跌等方面都会用到类似的百分比。设置悬念导入可以直接引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经过动脑思考、举例论证后轻而易举地学习了数学知识,教师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游戏导入:参与体验,丰富心灵
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本能,更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边玩边学。
比如,教学“2、3、5的倍数特征”时,课堂导入部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幸运对对碰”的游戏。每个学生从纸箱里随机抽取一张纸,然后根据手中的数字进行兑奖活动。游戏规则:人人有奖,一人可以连中好几个奖。中奖要求:能被5整除的数字中一等奖;能被3整除的数字中二等奖;能被2整除的数字中三等奖。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手中的数字,思考这个数字可以中几等奖?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兑奖游戏的导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游戏导入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实现了数学与游戏的完美融合。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数学教学语言是教师讲授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艺术,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言语规范,表述完整
语言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语在客观上对学生有示范作用。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用普通话和科学术语来授课,不宜随随便便地乱造词语或者运用生活中不规范的用语来表达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等严格的数学结论。如“正方形”不能说成“正正方方的图形”,“5743”最好不要写成“五七四三”。若教师言语不规范、表述不完整,则会造成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误。如在“平行线”的教学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这样的表述就欠完整,因为它漏掉了“在同一平面内”这样一个前提,因而是一种错误说法,教师可以借助教室异面的两条直线,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其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因为教学语言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日常语言和工作语言,数学教学语言要求更高,因此教师更应规范运用数学语言。
2.逻辑严密,表达正确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准确表达非常重要。数学知识结构本身就是由若干逻辑性极强的知识点组成的,后面的公式定理都是由前面的公式定理推导出来的,中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若是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不严密、表达不明确,则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从而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就不能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又如,在讲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结论时,也需要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前提条件“同圆”或者“等圆”。
3.语言简洁,睿智练达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把握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抓住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我先给学生15根火柴棍,学生通过摆火柴棍,拼出了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当我再给他们10根火柴棍时,许多学生还是未能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仍在闷头摆拼,这时我再进行适当引导:“我发现有部分同学不用摆,就已经知道要多少根火柴棍了。”这一句简洁、充满智慧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4.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要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因此,教师应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用自己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启发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在教学扇形面积公式S=LR÷2时,根据扇形与三角形形状有点相似,类比三角形面积公式“二分之一底乘以高”这样形象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容易理解,更容易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记住扇形面积公式S=LR÷2。
5.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如果教师能把幽默融入教学中,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a平方的算术平方根”时,针对学生容易搞错符号这个难点,我根据运算结果编了口诀“正则直出,负则反出”,学生就不会再出现混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深受感染。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准确、比喻贴切,同时伴随一些肢体语言,更富有幽默感,则必将使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更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6.词汇丰富,饱含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