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文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的教育法典中强调“艺术与文化教育主要以艺术教学为基础”,并对艺术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规定:“艺术教学建立在艺术史和艺术学科的原理和实践基础之上,尤其是器乐和声乐、雕塑艺术、视觉艺术、建筑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视听表达、杂技艺术、表演艺术、舞蹈和应用艺术。”真可谓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国民教育部则对艺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给出了更具指导性的意见,希望这种课程“保证艺术教学和其他艺术教育活动的一致性,使两者和学生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保证艺术教学的连续性,实现对逻辑性和实际操作的并重。”[4]
(一)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5]法国小学设有“视觉艺术”和“音乐教育”两大类艺术课程。具体来说,视觉艺术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模型制作、影像观察和绘画欣赏;音乐课程则包括声乐、听力和表演训练等内容。目前法国小学年总课时为864小时,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上81小时的艺术课,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则要上78小时的艺术课。平均到每周,艺术课的时间为2-3个小时。和每周8小时的法语课以及5小时的数学课相比,艺术课的课时并不算多,但却是培养孩子们基本文艺观念和素养的重要手段。上课时教师会把音乐、绘画、舞蹈甚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表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初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6]进入初中后,小学艺术课中的视觉艺术改为造型艺术,音乐教育继续保留。法国初中学生每年艺术实践课时间为72小时,属于必修科目。虽然时间较小学减少,但授课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此外,学生还要在体育和身体素质课中接受舞蹈熏陶。初中的音乐学习包括声乐、器乐和创作表演。学生们要学习独唱及合唱的原理技巧,加强发声练习和咬字训练。要学习评价歌曲及曲风,学习乐器演奏,配合舞蹈戏剧训练肢体动作等等。造型艺术则包括雕塑、素描、建筑、摄影、影像创作、认识创作材质等。所有的课程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创作艺术作品,如即兴音乐表演、就某一特定歌曲或乐曲进行歌唱或演奏等。
(三)高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7]进入高中后,艺术与文化教育成为选修课,包含造型艺术、电影与视听、舞蹈、艺术史、音乐、戏剧等六大类内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更广,具有更强的结构性。按照年级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也分为三个等级:一、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在四个大的领域(声音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进行“探索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行为”。二、在以上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二和高三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教学。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所有高中学生都可自愿接受更多系列的艺术课程。
二、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特色
考察法国中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可以发现其具有管理上集权和自主结合、目标制定上社会团结和个人发展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综合、师资培训中重视各种资源协调等特点。
(一)管理上集权和自主相结合法国国民教育部主管法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课程编排。根据国民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授课大纲,法国中小学同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完全相同,总课时更不允许突破,以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这种制度在现代社会承受了较多批评,被认为不符合民主的潮流。但实际上,集权与分权无绝对的优劣,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存在的合理性。法国也正是利用集权制的优势保障国民教育的公共性,并在中小学较好地推行民主与平等的思想。[8]但涉及具体教学过程时,国民教育部并不能以行政手段强加干涉。比如,虽然课程大纲是统一的,但各学校有权自主选定合适的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多种校本课程。实际上,自1974年起,法国小学和初中就可以选择开设一种“时间调整班(classesàhorairesaménagé)”以加强音乐教育,2007和2009年又分别增设了舞蹈和戏剧教育班级。虽然国民教育部为这类班级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文化部下设的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司还要负责对其进行专业指导,[9]但其课堂组织方式完全不同,非常自由。
(二)教育目标中社会团结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现代社会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自由与平等,这和传统价值观要求的尊重和服从之间有着天然的张力。因此,现代国家普遍面临着社会核心价值离散的问题,法国也不例外。[10]为了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育形式。近年来,法国政府对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特别是对艺术史教学的重视就代表了这种努力方向。首先,艺术史是第一门法国全体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其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异常高远“:向所有学生提供一个直接而个性化的了解不同种类艺术和不同时期文明的机会;对这些文明和艺术进行成熟的、贴切的评价;在尊重普世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11]目前来看,法国正是希望在艺术与文化教育中整合这些新的理念和形式,进而形成一系列统一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政策。就此而言,艺术与文化教育早已突破学科范围,承担了发展文化、整合社会、贯彻民主等诸多责任。
(三)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综合法国中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强调多学科综合,坚决拒绝由美术或音乐课单独承担文化培养的责任。仍以艺术史教学为例,作为第一个融合多个教学科目、贯穿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必修课程,艺术史的教学内容包含空间艺术、语言艺术、生活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六大领域,又可细分为建筑、文学、音乐、美术、绘画、手工艺、影视等十几门相互渗透的学科。[12]设计这样一个目标高远、规模宏大、知识繁杂的必修科目,无疑是对教育工作的巨大挑战。这种教学设想的效果仍待评估,但其“多艺术学科”、“大历史背景”和“新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
(四)重视师资培训,协调利用各种资源师资力量的水平是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仅初中阶段法国就有17,000名毕业于造型艺术或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负责艺术课教学。[13]法国国民教育部每年都要统一编制教师培训方案,其中艺术与文化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2012年,法国政府发动了一项名为“教育雄心”的计划,鼓励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新的《重建共和国学校导向和纲要法》颁布之后,首次明确要求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与文化教学能力。法国政府努力推行这些政策,既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中小学教师短缺难题,也是为了提高和保证未来法国基础教育的质量。[14]师资力量的水平也取决于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法国各公立文化机构、各类艺术院校都有责任承担艺术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法国国家文献中心、国家图书中心中的大部分与艺术相关的资料都向教师免费开放。[15]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也基本实现。总之,法国正在努力构建具有自己国家特色和国际水平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五)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法国社会活跃着各种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中心、剧院、管弦乐团、戏剧舞蹈中心、影院、音乐剧场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文化机构的积极参与是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从1989年开始,国家电影中心推出著名的“影院里的初中”项目,教师可与影院协商放映特定影片,将课堂搬进影院。在同样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与影院”、“影院里的高中”、“舞蹈走进学校”、“怎样做观众”等启蒙课程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又通过“快门与课堂”、“学校中的建筑学”、“认领遗产”、“孩子们的科学城”等项目,将艺术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摄影、建筑、文化遗产,甚至科技领域。[16]在众多文化机构中,最广泛地参与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当属博物馆了。多年以来,法国18岁以下青少年就可以免费参观文化部主管的50家国立博物馆和上百个国家历史古迹;从2009年4月开始,免费范围扩大到了26岁以下青少年和所有法国中小学教师。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和东京宫等大型博物馆都为教师和学生开设了专门展区,并设有独立网上链接,可以方便地查询和使用电子资源。以卢浮宫为例,其教育网站不仅按年龄段分别介绍合适的资源,还设有“儿童的问题”专栏,尝试以儿童角度观察艺术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文化部主导的“艺术与文化班级”活动始于2000年,2012年已经发展到20,000项。[17]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搭建艺术文化与其他领域知识间的跳板;通过艺术与文化创作,使参与者在共同的文化路径上互相联系。”[18]其特点是带领学生参加合作性和外向性的活动,以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每项活动都邀请一位艺术工作者直接进入学校课堂,围绕一个主题和教师一起向学生传授多学科知识。孩子们要实际动手,完成作品后还要接受公开的评估。“我们希望让每个儿童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参与一次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并在这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倾听方式的影响下,获得一种‘无序’的思维方式”。[19]综合来看,目前法国已基本形成以公立学校、文化机构、艺术家为主体,文化、教育两部共同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艺术教育框架。政府的政策推动和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专业人士的主动参与相辅相成,就像两只有力臂膀,共同扶持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顺利前行。
三、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启示
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实施多年,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但整体来说氛围良好,成果丰硕。审视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这种教育坚持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原则,善于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基本原则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鉴于两国国情不同,有些做法差异明显,如法国模式更注重现代艺术的发展,而我国模式更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这些差异的成因和优劣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但在如何认识艺术与文化教育、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学等方面,法国中小学的经验无疑能给我们一定启示。
(一)为了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艺术与文化教育必须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什么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综合各家之言,至少应包括心智、情操、个性、健康和审美等多个维度。从心智发育和情操养成来说,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和学前儿童)接受艺术和文化的熏陶比习得知识更为重要。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培养目标逐渐向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尊重与沟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集中,这也是心智发育和情操养成的重要内容。[20]如何在教育中实现以上要求,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已经从理念和操作层面做出了较好的示范。青少年成长的另一个显著规律是个体差异性。早在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沃德•加德纳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1]现代脑科学研究也证明,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理论都对法国教育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也正可以在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有意识地修正传统教育政策过于强调数理工具智能的偏见,避免用唯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儿童的发展。在促进青少年美育发展方面,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努力更不可忽视。法国中小学教室、校园色调明亮欢快,各种人文景色浑然一体,整个社会更是一个关注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多年前笔者参观卢浮宫,就曾遇见许多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展览,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让人相信,他们构建了并流连于自己的艺术与文化世界。与之相较,在艺术课程设计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我国中小学都应加强对儿童生长特点和适应性的研究。要认识到学校生活中的色彩、声音、味道、光线、造型等普遍存在却又极易被忽视的诸多细节,都是构成儿童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关键因素。
(二)任何一种教育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遵循一些普遍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说,不管何种学科的教学,都要以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习惯入手。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始终强调艺术观念和习惯的养成重于技能的训练,即使在偏向技能的训练中,也把启发创造力放在首位。以强调学生实践的“艺术与文化班级”为例,老师并不希望学生在开始阶段立即动手,而是要求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习讨论主题、设计实验和查找文献。“关键是打开心灵,唤起好奇心,不要被稍后进行的实际创作所压抑。”[22]所以“动手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理解这一点,参与创作也就成了简单的应付或模仿。从教育与社会的外部互动来说,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和丰富的资源选择。这种教育通常要以“计划”的形式写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同”。为了完成合同,地方政府创造了众多的文化政策和机构,为学校利用当地文化设施和艺术资源提供便利。而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下,学校也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艺术与文化学习环境。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考级的压力,学生进行的校内和校外的艺术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各种商业性质的“辅导班”自然也没有生存空间。以上几点保证了艺术与文化教育的纯粹性和吸引力。
篇2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艺术创新;高校文化;校园文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现实美,同时也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简言之,艺术是人们以直观、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的符号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最终是以艺术的创造作品为表现方式,这种艺术品即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同时也包括艺术家本人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观等主体的因素。
一、现代艺术发展规律的含义
社会是发展的,艺术同样也是发展的,同时都具有其规律性,论及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是艺术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人们对现代艺术发展规律看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应当从研究现代艺术发展的规律性:
第一:现代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现代艺术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研究现代艺术发展的原因,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现代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选择之一
现代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要更加重视高校学生的美育教育。进行审美方面的艺术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就是现代艺术教育。现代艺术教育不等同于审美教育。现代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功能之外,还包含了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现代艺术教育是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它可以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概括的说,现代艺术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文学艺术欣赏的感悟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操作训练为主要手段,是培养人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由此过渡到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这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现代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艺术教育有很多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去想,去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现代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去主动的研究和获取,现代艺术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实践性、独立性以及创新性等。
自主性一自我调控、自我去判断、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动性一自觉性、积极主动的精神。
实践性一研究和探索,去尝试新的事物。
独立性一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创新性一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新的知识,追求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科研成果,具有无限发展的创新潜力。
现代艺术教育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文化、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从而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和自我激励创新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当代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功所必要的部分。
四、现代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想像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代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一,现代艺术教育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对当代大学生显得极其重要。现代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比较轻松、愉悦的艺术方式来调节和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现代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获得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第二,现代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园整体文化品位。通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艺术性、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使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艺术知识得到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与娱乐气氛相融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启迪思想、增强智慧、净化灵魂的功能,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工艺美院学院院长潘鲁生曾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艺术教育在这个大背景中驶入一个“快车道”,山东的现代艺术教育又在这个“快车道”中跑在了最前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邀请有关学术专家,就有关设计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高校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中获取了最前沿的学术信息。从先前的组织、策划及活动安排,包括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使高校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专业创造了平台。从深层次讲,艺术院校之间需要沟通、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活动中,学院的有关部门在组织、协调、沟通等各方面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各高效的相关领域、各个学科的教学得到了促进。加强了各领域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收获很大。专家、学者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了解有关现代艺术教育方面信息的同时,锻炼了他们接触社会、与人交流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现代艺术教育相互协调的关系
鉴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遵循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客观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和学生实施现代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他们相互之间的共振效应和相互协调的关系,主要针对高校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分析,才能确保高校的现代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篇3
关键词:蒙古族;民俗文化;幼儿艺术;教学活动
蒙古族是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情感、认识、审美、创造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蒙古族民俗文化,而且能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培养幼儿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本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又是本民族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俗文化教育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关注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蒙古族特有的文化资源,来传承、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下,不断扩充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选取蒙古族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采取幼儿喜爱的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蒙古族民俗文化知识,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做为幼儿教师,有责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但复杂难懂的理论观点,让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更不符合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幼儿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其中哪些活动内容、哪些活动方式更适合幼儿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教师必须主动进行研究,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并进行大量的资料整理和创编工作,把这些深奥的理论改编或创编成浅显易懂,易于幼儿接受的内容,便于幼儿理解、学习和掌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过程实录、活动反思都进行了具体的培训学习,各年龄班教师都能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定出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实施。这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使蒙古族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三、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幼儿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手段之一,它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无形为有形,给幼儿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开展艺术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对幼儿来说,开展趣味性地艺术区域活动更为重要。
3.丰富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加强艺术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孩子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教育内容相结合。首先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按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或把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与正常的教育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将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进行整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上课活动、游戏、休息、日常活动的安排加以整合,二是将主题活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活动加以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四、开发教育资源,挖掘适于园所发展的园本课例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社会意义;分析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重点倡导发展群文事业。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要对象,通过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进而真切的体现出当地区域的实际生活状况。比如,举办形式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广场舞文化、文艺汇演等,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提升群众整体品味和修养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全面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一、群众文化艺術教育概述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的先祖们在劳动生活创造出来多样化的文明类型,这种形式的文化在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了人们丰富的形式内容,也是我今天口中所提及的群众文化。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党和国家都在大力提倡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每一位群众都是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人物,且艺术活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不受地域的限制和约束,即使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在文化和经济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是他们的群众文化教育丝毫不受影响[1]。所以,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应该更加倚重教育资源和力量不足的地区,以提升全民整体道德素养为目的,建设和谐稳定社会为主要思想,通过文化教育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社会实际价值和作用
1、群众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关联性
社会经济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文化的发展可以助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可以带动文化进步。目前,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经开始步入各家各户的门槛,无论是严寒或者酷暑,都抵挡不住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情。近年来,象棋爱好者、广场舞爱好者一到早晚都会开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也会通过短片宣传的方式,带动周围的社区加入到浓烈的艺术活动中来。
群众文化是通过群众独立的创新,再通过自身的方式去传播给大家。“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环境下,艺术教育中所提及的艺术思维、审美观念、人际交往等,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当代社会不仅需要文化修养高的人,更需要能够适应时代步伐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群众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对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果还有待证实[2]。
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点提出“走群众光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内容。其一,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关键的助力作用,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可以看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群众文化实际上一种面向基层群众的建设工作,在发展中每位群众都会参与进来,简单来说,能够将社会的真善美传播到每一位民众的心理,有利于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能够发挥出调节的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另外,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的基础需求,能够构建出让他们身心都得到全面满足的和谐空间和阵地,心灵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提升其精神境界。
3、推动社会审美教育的发展
目前,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群文艺术教育的发展,他们建立了老年人生活俱乐部以及群众艺术馆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和教育主要教育对象是针对社会文化知识和技能偏低的民众。在实际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中,更加注重群众的身心发展,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融入丰富的娱乐内容,培养社会群众的审美观念和综合素质,这不单单是体现在简单的文化理论学习上,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社会大众的整体修养和素质。
4、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群众文化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一旦形成就是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能够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助力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群众文化已经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方式成为了大众娱乐的形式,人们被多样化的文化项目所吸引。这时,需要群众文化去改变人们的思想相当关键,政府所提倡的群众文化基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还能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出良好积极的社会发展氛围。其次,丰富群众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促使人民群众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3]。
篇5
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瑰宝。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艺术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让幼儿从小培养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对保护民间艺术文化至关重要。而要想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要着重分析民间艺术文化中适合于进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提出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策略,从而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弘扬民间艺术文化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作者:付宇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艺术修养素质教育
1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1是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内在体现。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民族自信心,对自身的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爱国情怀,这对于国家的更好发展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合理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还能够让大学生更全面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认识,丰富大学生的视野,避免大学生被不良文化所侵蚀,推动其更好地成长。
1.2是提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不仅属于文化教育范畴,同时也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合理开展该方面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和艺术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能够促进人才技能的增强。当前,虽然国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目标以及性质等都进行了详细化规定,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仍然没有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其教育依然较为薄弱,这对于其人才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自身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落后的情况,提升该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融入到各项教育工作中去,为人才质量的提升做好基础与铺垫。
2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高职高专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对这方面内容并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专业课程较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却很少会花费时间来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这就导致学生这方面学习的力度较轻。同时,还要很多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了解的较少,自身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因此无法有效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也会影响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加强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应当做好教师方面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艺术储备量。
2.2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形式单一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就应当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否则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无法提升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时候却并不注重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以传统说教的模式为主,如此开展教育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导致很多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效果甚微。
2.3缺乏科学化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体系
高职高专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良好开展离不开科学化的教育体系,只有教师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体系的建设,才能够推动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来进行,才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这方面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较为注重,然而却并没有构建科学、详细的教育体系,仅仅是每周安排一节课或者两节课来开展这方面教育,并且也不注重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环境的营造,导致这方面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缺乏规范的体系,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方向感,需要自主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混乱、缺乏条理性等现象,严重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开展。
3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3.1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积极为教师讲解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师合理将该方面的教学纳入到重要工作中去,真正确立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地位。第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为教师灌输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内容,丰富教师的传统知识水平,以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传授该方面的知识。第三,要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内容,并对教师进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好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于该方面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进行惩罚,提升教师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传统文化储备量的全面提升。
3.2有效开展第二课堂
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单靠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属于艺术性的教育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开设。比如,院校可以根据具体的传统文化艺术内容开展相对应的课外艺术活动,对艺术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举办形式各异、规模不同的艺术教育活动等,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如此才能够促进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方面专业化教室的建设,针对于不同的文化内容构建相对应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条件开展传统文化艺术学习,促进学习效果更为理想。
3.3进行艺术社团的创建,并配备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为了促进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更好开展,高职院校可以进行各类社团的创建,并进行兼职教师的配备,以便对不同社团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社团举办展览,促进交流。比如,可以创建书法协会、国画协会等,鼓励学生加入这些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协会中,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兼职教师应当对这些社团负责,为其运行做好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经营社团,推动社团更好地发展。同时,院校还要定期对这些协会或者社团的工作成果进行评比,并做出奖惩,不仅要对社团中的学生进行奖惩,而且还要对所负责的兼职教师进行奖惩,使教师不断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也能够推动社团更好地发展,促进社团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为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更好实现做好铺垫。
3.4构建健全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体系
第一,要规定好每周几节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课,并为每周确定一个主题,使各个主题能够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第二,要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我国的国学经典书籍,可以每学期为学生推荐两本或者三本国学经典书籍,规定学生读完这些推荐书籍,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第三,要做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环境的营造。应当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基地、实验楼、教学楼等廊道空间进行科学化利用,可以在其中墙壁上展示一些文化雕塑、名言警句或者传统文化诗文等,将其打造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长廊,让学生每天经过的时候都能够学习一些经典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第四,要适应当前学生网络化的特点,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价值。比如可以构建对应的微信公众号、学生论坛、客户端等,积极在其中一些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学习这方面知识。还可以在校园网中设置这方面的模块,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知识在校园网中,让学生随时观看和学习。
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先进文化;背景;艺术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77-01
一、群众文化在先进文化背景下的内容表现
群众文化在先进文化背景的作用下,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形成以及大众精神文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中包括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社会大众都应当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关注,通过选择更为合适的发展模式,确保群众文化教育活动能够实现新时期的发展。群众文化教育活动应当结合于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融会贯通,以此来带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的稳定开展。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群众文化的本质离不开社会大众,群众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但是,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依旧是对娱乐活动的简单运用。同时,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速度较慢,导致社会文化对其的推动作用无法有效实现。而且,政府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文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力。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我国的文化意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二)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投资力度不足。因为思想偏差的存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在针对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发挥出实效。首先,群众文化的系统构建离不开资金支持,而我国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上。其次,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需求矛盾,带来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后续力难以达到预期,也就出现了组织形式涣散,缺乏优秀的组织表现。
(三)群众文化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落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想要建设群众文化队伍的专业化,需加强对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借助于对群众文化的引导来激发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的认识与关注,使得更多人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与传播,以此来带动整个文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团队既需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也需要加强对文化艺术建设活动的热情,二者缺一不可。
(四)区域性群众文化的差异性表现。文化建设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使得文化艺术理念的推广程度也较高,群众文化就能够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建设水平的落后,导致了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形式与表现形式都处于落后状态,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性文化差异。
三、借助于先进文化来实现对群众文化建设方法的完善
(一)对意识观念的改变。群众文化的建设活动与民生质量的提高有着紧密联系,这是文化建设活动的重中之重,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建设活动本身也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支持。此外,还应当以先进文化作为指导方针,促使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能紧密地围绕着先进文化来不断发展,激发群众的推广作用与学习意识,形成更符合社会实际与民族需求的群众文化体现。再者,领导活动本身也应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此来确保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能够与文化建设之间产生体系效应,增强文化建设发展价值。
(二)提高资金投入力度,降低地域差异的影响。针对群众文化的发展矛盾,政府各级部门应当首先实现对发展观念的转变,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促使文化建设能够得到来自于财政的稳定保障,实现体制上的发展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降低区域间的群众文化建设差距,借助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来让企业文化能够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专业化的建设队伍能够有效地提高群众文化的发展质量。在进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做到对从业人员的优化选择,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来提高人才的引进质量;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即加强工资薪酬与生活福利的保障,以此来保持优秀人才的参与积极性。
(四)建立更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融合模式。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运用,发挥出民族文化的优越性,使得群众文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国际文化相融合,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融合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结语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既需要来自于政府的正确认识与资金支持,也需要来自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以此来确保我国的群众文化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文化艺术 教育 和谐 校园文化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它不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更是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是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能在愉悦中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和途径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使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平共处,令其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人在心灵开发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内心的感受。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明了我国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今后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群体,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小的方面说,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来是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才会形成爱国爱校、诚信友善、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等优秀品质,才能够升华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价值实现合适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成就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着重于人的全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艺术文化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国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育人用人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构筑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动秩序,实现校园文化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从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对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必然要求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去克服困难、融入环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实现艺术课程设置的人性化,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促进其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许多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艺术审美可以消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艺术教育的动情自由,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获得宽容精神。加强艺术教育,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时它能够调整情绪,使情感获得正确释放的途径,而且还能够超越感性娱乐,进入人格塑造身心和谐的层面,以求在将来面向社会时具备更完善的心理。
(二)增强艺术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
高校中需要增强艺术教育的多元性和前瞻性,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第一,开展专题性艺术活动。第二,开展竞赛性艺术活动。第三,开展趣味性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尝试新的思想行为,立足于艺术的前沿来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个人成长的生机与活力。
小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认识,认清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搞清艺术教育的概念是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思想与审美等艺术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人的“修养”、“灵魂”、“做人”教育。其次,要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使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手段。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9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内涵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指在多种族、多文化共存的社会背景下,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不同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国家整体艺术文化的一种教育。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是允许文化艺术存在差异,并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科学的认知,进而产生对艺术的尊重。这种多元文化思潮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台湾学者郭祯祥就曾指出,艺术教育应该涵盖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不同艺术文化的过程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认知。
二、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相比,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由于我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处在起步阶段,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就整体状况来看,虽然我国在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两种现象:部分文艺工作者过度重视国外文化,认为国外文化才是最先进的;还有部分文艺工作者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这两种极端的一元文化论都是不科学的,会阻碍我国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使我国艺术教育缺乏多元化视角的创新精神,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复制品。其次,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我国高校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整体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不同国家、地区日渐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各个高校举办的艺术文化研讨会,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视。这种多元文化发展意识的增强也符合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宗旨。新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不同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平等、尊重的多元化文化观念,进而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这对当前广大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当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多元文化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多元文化发展是当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其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多元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以往教育模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冲击我国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无论是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讲授丰富的知识内容,以符合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以往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满足当前时代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
其二,有利于学生艺术情怀的塑造。美作为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的内在魅力,这个学习的过程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学习,进而体会到不同的文化价值与时代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自身情感陶冶和艺术个性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三,促进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促进艺术与其他不同学科的交融上。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内在思想,涵盖了不同的创作历史、人文情感和地理风貌。如,要想理解长城的艺术价值,就要从其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最终体会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对埃及的古建筑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样要如此。只有将这些艺术作品还原到当时所创立的环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艺术思想。艺术所具有的学科交融性的特点,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促进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的建议
其一,改善教学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施教理念,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应该改变以往教师作为主角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一切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作为基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艺术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文化艺术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渴望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是极为重要的。
其二,重视本土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提倡多元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本土文化,而是强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国,本身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本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本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情感和精神的凝聚体现,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我国当前的一些艺术教育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存在不足,对西方文化存在过度崇拜,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立足于本土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认同价值观。
其三,创新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美,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会让人浮想联翩。在丰富的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拓展,这也是获得艺术思维的过程,而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是以这种想象力作为基础的,因而艺术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鉴于此,在日常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魅力,创新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认知,进而由抽象的艺术概念理解转变为具体的艺术价值领悟,发现新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创新。
其四,开放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艺术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外延不断得到拓展。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前沿知识的传授,设计出多元文化的艺术教学活动,使艺术课堂呈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从而提高学生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拓展思维和艺术视野,进而增加对艺术学习的激情。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多元文化;艺术;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274-02
前言
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复杂化、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化、信息流通范围的扩大化等系列过程的必然产物,这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是由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的长期积淀、发展形成的,也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必然结果。简单地讲,多元文化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性、多重性和相融性。
教育是我们人类文化继承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开始尝试对本地的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英国等各国的多民族问题逐渐被教育所关注,多元文化已经初步呈现出来。20世纪60年代,举世闻名的黑人民权运动产生,教育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场运动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此以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著名的美国教育学家班克斯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进行过详细而且权威的研究,并且获得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引入我国,这对我国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有着明确教育目标的多元文化教育,众多学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有意将文化多元化,而是要将众多的多样文化有机地整合起来。因此,多元文化教育推崇的是平等的教育和共享的文化,这是作为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所彰显的教育。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历来是块难啃的骨头。随着我国高等学府的扩招,更多的专业能力强、术科成绩高的艺术特长生有机会走入高等学府。但是,这给高等院校的英语等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对英语兴趣不大,由于我国高校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课程的实行没有采取任何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太理想。同时,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四级和六级的通过率一直不高。面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旧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如何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难题之一。本论文将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研究和分析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一、艺术类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对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宝贵的研究成果。沈银珍在《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中》(2006)一书中提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现代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更注重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在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呈现多样化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范雁(2007)认为大学教学的实质是传递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就是文化差异的教学。因此,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地掌握两种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背景下的不同的文化,其中包括习俗、节日、政治、经济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情况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究其原因有多种。许多专家都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谭燕保(2004)认为许多基础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选择考取艺术专业,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大学的殿堂。因此,相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并且有能力考入师范和医学类院校的高中毕业生,艺术类考生的基础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要薄弱。这势必造成艺术系生源总体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李观仪(2006)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一书中分析导致艺术类学生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是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指出,出于种种原因,有的是因为来自社会的误导,有的是出于自身的意识不强,大多的艺术专业学生认为艺术专业非常特殊,他们认为与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课更加重要,今后的发展与英语程度关系不大。因此他们认为,英语成绩好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思想上的消极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懈怠。有鉴于此,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困难,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马乐梅(2007)认为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尝试,设定出适合高校艺术专业学习特点的多元教学内容和多元文化评价方式。王振平在《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对策》(2005)一文中提到,高校要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从源头上解决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的困境。陈建生(2005)、李庭乡(2004)等学者认为要分别从把好招生关和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解决在多元文化下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种种的问题,这无疑对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需要学校和教师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激发兴趣,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对所学对象产生不可抗拒的倾注力和兴趣,就能长久地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因势利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英语的魅力,激活学生的快乐思维,树立学生信心。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思想活跃,拥有广泛的兴趣,可以针对这些特点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外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去学习外语。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开展并且创办外语角。在外语角里,学生可以和老师互动,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就某一学习问题或者看法展开讨论。并且更使学生有机会和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就外语学习或其他的某些问题用外语进行交流。第二,使用学校公共资源,比如学校的广播站为学生播放当下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歌曲和英文新闻等,以及转播国外的体育赛事,使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英语的存在。第三,充分使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收看英语节目、登录外语网站、结交国外的网友等。外语学习的方法和形式越是丰富,越能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能充分地补充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形式
分层次教学是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与个人意愿相结合进行分班,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1]。其教学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学习目标也有所不同。这种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班级学习的目的。分层教学是增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加强思想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着手,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我们认为只有当学生充分和了解认识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的时候,才会真正地、积极地去学习英语知识,从而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以期达到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我们对艺术专业学生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方法。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因此,学好英语这门工具学科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更是获取专业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的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艺术事业的发展要与世界接轨,不懂外语的艺术人才是不合格的。所以艺术系的学生学好外语有其重要性。
(四)课程设置上的调整
学校应当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在艺术类考生入学之后首先对其进行诊断性测试,大纲的制定和教材难易程度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基础。以语言输入理论为标准,建议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艺术专业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在已有的水平上进行合理的知识提高,使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仅提高了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重要的一点是使其英语真正地得到提高。随着大学英语四级的改革,可以看出听力和翻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适当增加听力翻译的部分。通过此手段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帮助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真正地向应用型教育转变。
三、结语
艺术专业的大学外语教学一直是公共外语教学中公认的薄弱环节,其相关的教学研究也少。随着这类院系的扩招,大量的艺术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外语教学效果成了相关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客体。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存在诸多问题,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及高校英语教师应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英语课程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要根据其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2]范革新.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4.
[3]李炯英.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