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花艺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插花花艺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宁波市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今天在这里正式开班了,我代表局党委向为本期培训班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培训学习的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文化馆长和我们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文化站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借今天开班的机会,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各级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
一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基础。从建国以后,到新世纪之初,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对保护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民间文艺集成,竹根雕、布龙、朱金漆木雕,还有许多传统民间文艺节目的挖掘、整理、保存、研究,乃至开发利用,都取得了成效。使我市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绵至今,并且发扬光大。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现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一个好的基础,有许多现成的珍贵的资料,有可以总结吸取的经验,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有了许多人才,这些基础,都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忽视,而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的。
二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诸如,自然消失、人为破坏、过度开发等等,再加上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法规、政策、投入方面的保障,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措施手段等不完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加强保护工作十分紧迫,刻不容缓。
三是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近两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新一轮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一些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机遇。先是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接着国办专门发了文件,召开了全国性的会议,标志着政府重视和推动。后来,国务院又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我省看,从*年到*年,省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人才的培养。从我市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健全机制、制订规划、深入普查、组织培训、公布名录、舆论宣传、申报“国遗省遗”、展示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掘抢救和传承发展了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市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省级23项,建立市级名录27项,县级名录173项;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4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1个,命名“一乡(村)一品”93个。“张德和根艺馆”、“何晓道十里红妆博物馆”等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场馆纷纷建立,依托“梁祝传说”“开渔习俗”开办的“中国梁祝婚俗节”“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品牌,甬剧《典妻》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奉化布龙等屡获全国大奖,宁海耍牙、象山竹根雕等多次赴境外展览,促进了宁波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宁波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许多县(市)、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许多工作也已经开始破题,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的、基础性的工作。普查的目的,是要全面、系统地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濒危程度、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基本情况,为规划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利于制定我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规划,有利于认定和抢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已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运用文字、音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有利于逐步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文化大市’’战略,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今年5月,我市被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唯一的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两个月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案》,搭建了市、县、乡三级普查机构,召开了由各县(市)、区文化科和文化馆干部参加的动员会,依托各个县(市)、区,组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专家深入各地陆续召开首批培训班20余个,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面向全市发放的20万张普查简表正在陆续回收、分类、整理和数据化输入当中。下一步,要在全面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上一阶段获取的线索,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详细调查和登记。今天,是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第一次将我们各县(市)、区文广新闻出版局的分管局长和馆长、站长同时聚到一起,因此,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培训会议,也是一次专题的、集中的进行研究、部署普查工作的会议。
国家和省市的文件,都对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接下来我们还要请市里的专家,尤其今天下午安排了国家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青教授做专题讲座,相信大家可以对第二阶段的普查工作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了。因此,我就不再全面地讲了,重点再强调几点: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普查工作,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当地的资源底子弄清楚,把生存状况搞清楚,并进行相应的梳理归类,提出问题,明确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才能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底子不清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许多项目来说,即使知道一些情况,也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其真实性需要确认。同时,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项目进行系统的记录、保存、整理的工作,普遍做的不够,有的一点没做。这个状况,很难适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高质量的保护工作的需要,必须通过认真全面的普查,为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普查工作面广量大,是一项专业性强,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下大力气、在人力、物力上有大的投入才能抓好。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完成普查任务。
(二)统一部署,科学安排。这次普查工作,要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市里统一制订规划,负责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指导促进,汇总整理普查成果。县(市)、区作为普查工作的基本单位,要集中人力、物力,认真负责,全面系统地搞好本辖区的普查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可以把各门类的专家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组,集中统一地对本地资源进行普查。总之,在组织普查的方式方法上,既要强调各级都有责任,都要尽心尽力;又不搞一个模式,当地适合采取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有利于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就采用哪种方法。要在专家指导下,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计划和方案。从时间上讲,全省普查要求于*年底完成,我市作为试点,按照省里的要求,最迟也应于*年12月结束,下半年,由市里先行检查验收,年底接受省里的验收。
(三)用心把握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理解好、把握好、贯彻好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才能在普查工作中抓住要领,取得成效。我们把指导原则概括成“三性”:即全面性、真实性、代表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在所有地域上,都要涵盖,不漏乡(镇)不漏村;同时,在各个门类上,不能有任何遗漏。全面性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各个具体项目的普查上,既要注重历史,充分吸纳、利用以往调查的成果,又要注重了解现状,看到发展变化,把现在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弄清楚。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其历史和原貌,保证普查成果真实可靠,杜绝出现作假材料。所谓代表性,就是普查中要善于发现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要组织专家们深入研究,本地区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有代表性的,然后深入挖掘,重点整理。抓住了这些,就是抓住了主流,或者说是重点,作为一个地区,也就有了特点,将来要重点保护什么项目,也就清楚了。要避免主次不分,平均用力。
(四)精心组织,抓好关键环节。在普查工作中,要抓好这样一些关键环节:一是制订好本地方案,每个月进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二是搞好现场调查,尤其是当地的重点项目要组织好详查;三是明确普查所要取得的结果。通过普查,要取得的成果,主要的应该有这样几项:撰写出普查工作的总结报告,包括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经验体会,取得的成就;提交本地保护项目清单,建立分级保护名录,建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绘制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地图集;收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加强保管,有条件的可建立博物馆和展示中心;开展学术探讨,产生一批研究成果。对这些工作目标,从一开始就要明确,从人才、资料、设施、设备等方面创造条件。
(五)注重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文化单位本身、乃至社会各界,如行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有一大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研究的专业人士,我们在开展普查和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成立专家组、咨询组,参加普查班子、委托做专门课题等方式,吸纳他们参加普查工作。对我们组织的普查队伍,各级都要加强培训,加强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这里,还要给各级文化部门、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分管这项工作的负责同志提个要求,就是要带头钻研业务知识,尽快提高自己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本领。
篇2
关键词:采油班组差异化培训
开拓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法,是推进我厂员工培训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厂通过“差异化”培训方法的试点和实施,使员工培训工作与我厂平稳健康可待续发展对员工岗位履行能力的要求相适应,做到有目标,分层次,基本实现了优秀员工加强培训,年轻员工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和好评,既提升了培训效果,又是对培训方法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差异化培训的描述
差异化培训主要涵盖了“六个层级、七种要素”两个方面,即建立以差异化培训模式为核心的组织控制平台,从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出发,以培训过程的要素控制为重点,以培训结果的效果评价为抓手,分析掌握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状况,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的层次定位,确定培训对象的六个技能层级,根据员工技能层级确定培训过程中的七种控制要素,抓好培训过程的每一个要素环节,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差异化培训的特征
(一)突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差异化培训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和员工知识水平,体现“量身定做”的培训思路,针对性强。
(二)突出实用性,避免空洞性。“五大模块”培训内容都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并要能准确判断,正确解决的具体工作。
(三)突出系统性,避免零碎性。差异化培训突出了培训的系统性,员工从对油田知识和本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到具有较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需要参加一系列应知应会培训,各阶段培训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通过系统培训都会受益无穷,避免了原来培训零打碎敲,支离破碎的现象。
(四)突出前瞻性,避免滞后性。在培训中员工对原有知识、技能逐渐熟练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现场生产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能,让员工懂得的理论知识更多,掌握的技能更新,眼界更开阔,为打造知识型员工队伍奠定基础。
三、差异化培训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培训组织机构。健全培训组织机构、明晰组织职责、建立执行机制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础保障。
(二)系统优化培训内容。油田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员工培训的内容特殊性,培训内容应服从服务于安全、原油生产、经营工作。
(三)科学搭建考核机制。科学搭建培训考核机制,是有效落实采油班组差异化培训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
(四)严密组织差异化培训实施。1、严把“培训需求分析关”;2、严把“培训计划制定关”;3、严把“培训目标规划关”;4、严把“培训教案编写关”;5、严把“培训师资配备关”;6、严把“培训方法创新关”;7、严把“培训过程督导关”;8、严把“培训效果考核关”。
四、差化培训取得的成效
(一)技能鉴定通过率大幅度提高。通过差异化培训的实施,以全厂2014年与2015年为例,员工技能等级鉴定一次通过率有较大提高,与2014同期相比,高级工一次通过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中级工一次性通过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初级工一次性通过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培训员工在流程绘制与切换、数字化操作与分析、设备维护与保养、应急处置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深化,岗位操作能力显著提升,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置问题能力持续增强。
(三)全员数字操作能力进一步凸显。通过数字化操作与分析模块培训,员工对数字化操作从陌生到熟知、从会操作到熟练操作、从远程操作控制到参数曲线分析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为基层自主培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差异化培训模式从培训对象“六层级”需求分析出发,以“五大模块”培训内容为主线,以培训过程“七要素”控制为节点,以“技能达标”活动为效果评价载体,对关键节点、过程要素、效果评价、主体对象进行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的模式构建,形成了一整套员工培训的控制措施和程序导向,为基层自主培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五)员工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王琦、马怡丽:集团公司2013年集输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金牌和铜牌;李利君、李金花:集团公司2014年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铜牌;李刚、张亮、马强:长庆油田公司2016年职业技能竞赛(采油班组长HSE)中荣获一枚银牌两枚铜牌。
五、结语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行动。培训观念先进,指导思想正确,领导者做出的决策就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我们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制定的“需求分析,目标导向,要素控制,效果评价”的指导思想,推行的差异化培训是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现状,着眼于生产安全运行实际,着眼于员工数字化业务素质提升,使整个培训工作围绕我厂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而展开,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差异化培训的建立,为基层员工技能实训搭建了“层级性,逻辑性,体系性”的运作平台,员工技能培训实现了由“盲目性、随意性、空洞性、滞后性”向“针对性、严密性、实效性、前瞻性”转变。通过实践检验,现已在我厂各个班组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按照市纪委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派驻机构干部培训工作自4月20日开始,历时10天,先后组织派驻纪检组书记赴外地考察,集中派驻机构干部培训学习,截止今天就要结束了。应当说,这次培训是市级派驻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后的首次集中学习,也是近年来委局机关举办一次比较系统的学习培训,这对于大家熟悉纪检监察业务,顺利开展好今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段时间,大家态度端正、精力集中、遵守纪律,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刚才,各组书记做了发言,准备充分,体会深刻,认识到位,思路明确,谈得都很好,今后关键是抓好落实。
4月19日召开的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派驻机构成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这种高起点的定位和高标准的要求,也是这次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十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培训,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一是提高了素质能力。大家积极投入到学习培训之中,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对纪检监察业务有了进一步了解,从宏观上把握政策法规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增强了工作信心。通过学习培训,使派驻机构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职责意识和角色意识,增强了开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明确了工作思路。大家在学习中思考,在交流中启发,对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心里敞亮了,方向明确了。四是完善了工作制度。大家学习研究了机关有关制度规定,修订了派驻纪检组、监察室业务工作暂行办法,为今后派驻机构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转奠定了基础。总之,这次集中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成效明显,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士气,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集中学习培训,是对大家的一次充电、一次加油,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我们要以这次集中学习培训为契机,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昂奋的精神,务必做到派驻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下面,我再提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继续加强学习。这次学习培训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大家的任务会很重,工作会很忙,但越是紧张忙碌,越是不能放松和忽视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需要、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同机关一起执行好周五上午集中学习制度,由于条件所限,各派驻机构干部不能和机关干部一起集中学习,希望各派驻机构要按照机关统一部署,自行组织好本组的集体学习。要继续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纪检监察基本知识,尽快掌握了解所监督检查部门单位的业务知识,努力成为纪检监察业务的行家里手,不断增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执纪执法水平,切实提高依法执纪、依法监督的权威性。
二要准确把握定位。派驻机构的工作是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派驻机构和市纪委、监察局机关都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对派驻机构的工作,市纪委常委会将高度关注关心,将其纳入全市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中来谋划,站在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角度来开展。近一个时期,市纪委、监察局各常委、各局长要拿出足够的精力,为派驻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扶上马带一程,促其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各室要把支持派驻机构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全力帮扶,悉心指导。对涉及市直的各项日常工作,要放手交给派驻机构来具体负责,做到指导不包揽;对重大工作,需各室出面组织协调时,也要协同派驻机构一起进行。各派驻机构要定准位、卡好位、站好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市纪委常委会来开展工作,自觉接受机关各室指导推动工作。
三要不断完善制度。我们前期制定的相关制度只是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制度完善对我们派驻机构而言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制度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建设如何,直接决定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有了制度的依据,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板有眼、有章有法,进退有据、有条不紊,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学习培训后,各派驻纪检组要把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作为最紧迫任务,抓紧把制度框架搭起来,这是工作有序顺畅开展的前提。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在吃透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手建立理论学习、工作程序、干部管理、后勤服务等相关细则,理顺工作关系,逐步构建高效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要搞好部门对接。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各派驻机构从一开始就要做到高度重视。市纪委、监察局的初步想法是,对接要由委局统一进行安排部署。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雷建国书记重要讲话,吃透我代表市纪委常委会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的有关要求,消化好外市的经验做法,摸清所监督部门的基本情况,做好对接前的一切有关事项。第二,要具体操作好对接。拟确定由市纪委各副书记出面对接。对接要确定好所监督检查部门人员的参加范围,讲清对接的内容,成熟一个对接一个。第三,进一步搞好调研工作。对接后,利用一段时间做好深度调研。调研可借助巡视方式进行,要把所监督检查部门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以及廉政风险点了解清楚,为今后开展工作摸清底子。这项工作大约利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干部室要抓紧研究制定方案。同时,各派驻机构要抓紧安排与市纪委、监察局各常委、各局长及各室对接。各常委、各局长及各室要主动地搞好衔接。
五要加强内部管理。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非常严肃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大家都要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特别是涉及、案件、审理、执法、纠风等业务性工作,要严格履行有关工作程序。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派驻机构文电处理等暂行办法》、《派驻机构后勤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已印发给大家,有关业务的几个规定也正在酝酿研究,待市纪委常委会通过后抓紧下发。对这些制度规定,请各派驻机构认真学习、遵守执行。要严格执行文电、保密、后勤等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与委局机关搞好衔接,做到文电处理流程化、保密工作专业化、后勤保障精细化,实现规范运作、高效运转。同时,各组书记务必要发挥好“班长”作用,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职责。机关和派驻机构的全体同志都要老实做人、干净干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特别是要执行好培训开班仪式上提出的“五不准”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工作日中午禁酒制度 。各派驻机构到部门单位对接时,要一定做到清茶一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表现赢得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在这里也明确告诉大家,市纪委、监察局将努力做好大家关心的干部使用和后勤保障工作,为派驻机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篇4
【关键词】中国特色;差距;继承和弘扬
1、前言
中国传统花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上曾经独树一帜,而且插花著作问世也是最早最多,其艺术理论曾对东西方的花艺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至今明朝的《瓶花谱》和《瓶史》仍为国外花艺界所推崇。反观我们国内呢,却对祖先遗留的花艺文化甚少了解或一无所知,甚至遗弃了我们宝贵的中华民族传统,一味的学习西方的花艺,以“看不懂的就是美”为最高境界,没有个人特色,更谈不上中国特色了,无数机械化的插花产品充斥在我们周围,致使花艺和人们生活需求脱节,和中国形象脱节,本文希望通过对花艺今昔、东西方等角度的对比,以各类事实说话,阐明如今之中国如何弘扬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花艺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2、弘扬中国特色花艺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西方插花的引入、礼仪插花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插花进入千家万户的需要,中国插花面临继承、充实、发展、创新、改革的新时期。怎样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又能顺应人们现代审美观的变化,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形成崭新的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课题。要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才能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们发展中国现代插花必须立足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现代插花的本源。对中国传统插花前述的特色和风格,深入学习、去粗取精,使中国传统插花的优秀理念和技艺,要像保护“国粹”一样,一代代传下去,一代扬光大。继续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大放光彩。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优秀理念和技艺,用崭新的形式为人们的现代生活服务。
3、中国花艺近代的发展状况
3.1作为花艺的先锋,中国的花艺从业者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很多花店始终想的是怎样才能有商品出售给顾客,而且还不用花艺师来繁琐制作?利益永远是第一主导,哪怕是违背自己良心的,瞪着眼睛说瞎话,误导了大量的花卉消费者。他们的花艺具有浓浓的铜臭味。还有一些当稍微被冠上艺术的名义的活动时,我们的那些所谓的花艺师们,争先恐后的模仿国外的作品,以看不懂为美,根本不知其意,一概拿来,稍加改动,就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高规格的舞台,很多大型的花艺比赛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的赝品。
3.2作为花艺的消费群体,中国花卉消费还大量停留在送礼和节假日消费方面,普通市民更视花卉(尤其是切花)为奢侈品。大多数消费者的花艺知识(哪怕是欣赏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城市的消费者一味的追求花的价廉、量大而多,无所谓艺术,只要花的数量够多,品种够多,包装够大,且价格便宜就行,这就致使花店业者根据客户需要做,导致了这种恶性循环。
3.3现在的消费人群主导了现代中国花艺的走向,务实没有错,生存首要就是活着,在赚取利润的时候不忘普及花艺的知识,应该是中国花艺人的责任。我们往往不经意的误导,导致了恶性循环,导致了中国花艺和世界花艺的大幅落后,打一个通俗的例子就是欧美和日本等地已经是大学生了,我们呢还是小学生,而且为自己所仅有的成绩沾沾自喜,偶尔到大学去参观一下,就以大学生自居,继续进一步误人子弟,这种情况下,中国花艺焉有不落后之理。
4、对如何弘扬中国花艺民族特色的设想及方案
4.1文化的普及。要发展,教育须先行,当中国的插花花艺行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的时候,需要我们首先确认中国花艺应该具备的方向,那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方向。然后系统性和指导性的进行中国花艺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有的放矢的层层引导,严格要求每个花艺从业者不断规范自己插花花艺的特点,带有鲜明中国色彩的特点。另外教育不能蜻蜓点水,要需要一个持续性的培训教育计划。让教育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行业者的一种习惯,让从业者在学习后自觉的进行辐射变成一种习惯。这是我们所急需做的。
4.2花艺人的力行实践。4.2.1我们的插花作品既是商品也是艺术品,花艺人的欣赏趣味直接对消费者产生极大影响,引导着消费方向和消费品位,制约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所以现有插花商品需要不断提升艺术含量,发展民族本土文化与特色,由西洋风格向提升民族文化方向转型。通过市场作用将传统艺术推向大众,以增强百姓民族意识。 4.2.2作为花艺人,要做好示范性,在加强学习中国传统花艺的同时,力求把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做好、做精。其次还要经常练习,了解什么样的瓶器搭配什么的枝条相对好看,反复思考其中的意境;多参加一些交流活动,花艺师们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3各项弘扬中国花艺民族特色的措施
传统插花作为一门艺术能否凤凰涅磐,在现实生活中复活,象日本花道那样,成为被大众接受可以深入也可以浅出的文化活动,这需要作多方面地努力。
4.3.1最大限度的普及花艺知识的培训。花艺培训是宣传和普及中国花艺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但要落地生根,以我公司为例,我公司一直视花艺的推广为己任,坚持“花艺进社区、进街道、进学校”的方针,先后几年无偿为宁波大市范围的几所学校定期开展花艺培训课程,我们的花艺培训足迹遍布宁波各个乡镇街道机关社区,宣传讲解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每年我们的上课和表演次数均达到70余场,参加人数约为5000人次,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广大宁波市民对花艺的历史和花艺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4.3.2借助妇联、工会、党工委等组织提供的平台,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不设比赛准入门槛,丰厚的奖励鼓励花艺从业者和花艺爱好者参加比赛,让他们的花艺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还有提高传统花艺和融入传统文化花艺的比重,让参赛者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带动他们的水平提升。
4.3.3利用庙会、节庆日等时机,进行非遗展示,进行传统花艺的表演和宣讲,不遗余力的开展传统花艺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从我公司实践几年来看,此类活动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借助庙会、节庆日的人气,可以最大程度的把知识普及开来。
5、结论和建议
中国传统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既为艺术,就必有其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必富有民族特性与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曾对全球特别是东方的插花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注重意境创设追求枝情花韵之趣;善用木本花材,强调线条造型等等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主要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品生命力的表现,是艺术家个性与特色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特性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常言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对创作者成功的最好评价。
参考文献
[1]明 张谦德.《瓶花谱》.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
篇5
学科技能竞赛是考察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面向广大学生群众的竞赛活动,是激发潜能、提升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力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作为农业类院校,拥有茶学、观赏园艺等特色优势专业,并积极组织相关技能竞赛。该校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23年来多次承办各级茶艺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共二十余项,参与培训及参加竞赛的学生从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高达73%。园艺园林学院从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大赛针对全省园艺专业的学生参赛,还设置有不同层面的赛前辅导、插花培训、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学科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思考掌握另一门谋生的技巧,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路径;另一方面该类学科技能竞赛的开展是对该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演练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参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可以不断地查缺补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茶艺、插花花艺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训练、在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通过学生间学习效率的横向比较,无形间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的端正、竞争意识的提高,使整个高校被围绕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具有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挑战不同难度的新鲜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正能量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求学动力,激发出学生最根本的好学精神。经历了操作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开展技能竞赛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节节攀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参与过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各方面显得更加成熟。调查发现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综合表现能力较强,在应对就职应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学科技能竞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活动制度、服从相关时间安排,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还要学会处理学习工作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强化,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是强有力的保证。
2.4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涵盖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纽带。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使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传播开来。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堪忧。茶艺和花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生机。东方式插花艺术在国际花艺界独树一帜,茶艺的精神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二者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强劲的生命力让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插花花艺竞赛和茶艺技能竞赛,学生不仅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为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5有效地促进高校良好口碑的打造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游离在一流大学边缘的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可能因为高考失误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处于低落时期,这些学生自身有极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开展出色的学科技能竞赛,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高校间的排名,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心快乐的学习,形成学科技能竞赛和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该校茶艺和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分别从2010年与2012年启动,每年各组织1次茶艺与插花花艺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全国茶艺、插花花艺专业技能大赛,与各兄弟院校同场竞技,扩大该校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心胸,增加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以此形成常态,逐步增强该校学生的参赛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该校在全国农林院校中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良好的口碑。
3学科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3.1与时俱进,重视学科技能竞赛意义
学科技能竞赛既不是少数学生的事,也不是最终目的,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让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学科技能竞赛的认识走向深刻,认识到技能竞赛的真正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打造和谐的学科技能竞赛氛围。湖南农业大学校、院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插花花艺、茶艺等学科技能竞赛工作,在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科技能竞赛中,院校领导全程参与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园艺园林学院相关专业教职工每年定期召开学科技能竞赛研讨会,交流总结竞赛工作、制定来年工作计划,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大影响,争取使学科技能竞赛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2持久深化,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科技能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竞赛相关文件由学校统一出台,竞赛组织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使得组织工作都有据可依,责任到人。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由院系主管教师主导的三位一体合理架构。而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更是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的重大举措,从而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该校教务管理部门不断规范学科技能竞赛流程,及时总结表彰,并将其制度化,将竞赛相关的组织和辅导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对获奖学生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湘农青年素质拓展学分、竞赛奖金等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工作量认定和职称评定倾斜等奖励,并在每年的校级表彰大会上对获奖的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表彰,全面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对学科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打造品牌,逐步形成多级管理长效机制
打造学科技能竞赛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学科技能竞赛是拔高教学质量、推动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多级管理,使学科技能竞赛向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一院一特、一校多品的精品学科技能竞赛品牌的打造。该校茶艺表演队与茶学协会于2012年正式合并,从校方管理转向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合作管理;花艺协会自成立以来由园艺园林学院单独管理。由学生与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工作,既能保证各项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活动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学院—学生”多层次高统一的管理长效机制。
4结语
篇6
开始和花打交道
“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别看我现在整天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很浪漫的样子,我以前是个一点不浪漫的人。”许阿姨说。
事实上,她是一个和数字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会计。病退回家后她也并未想到去创业,开始到一些私营公司里管管帐,后来又当过一阵子营业员。虽然那阵子效益还可以,但终究觉得太累,身体吃不消。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她就想索性不做了,拣门爱好学学弄弄安度后半生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许阿姨在初中同学会上遇上了20年没见面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是一所台湾人开的花店的花艺会馆的高级培训师。那个会馆的老板是一位曾经在亚洲花艺大赛上得奖的花界名人,而许阿姨的同学是那个老板来上海投资时的第一批员工,跟着老板学了好几年,手艺也是很高。
两人说得投机,约好了时间,许阿姨就去实地看了一次。那一次的见识令她难以忘怀。
“一下子觉得自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许阿姨描述道,“整个会馆里其实用花并不多,但让人觉得花团锦簇目不暇接。这就是插花的艺术了。不像走进一个鲜花批发市场,尽管花很多很多,但气氛比这里差远了。当时我就爱上了这门艺术,决心好好地学一下。”“当时,这个会馆提供3种花艺的学习:中国式,日本式,西洋式。”她说,“中国式插花历史最悠久,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直至当代。特点是清新自然,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日本式插花其实是六世纪时,日本派人来中国亲善访问时由一位僧人带回日本的,更重视一花一草的细节安排,要求把线条表现出来,近似中国宫廷式插花。日本式插花十分讲究耐心,要抛开一切繁琐,才能真正创造完美的作品,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洋式插花则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比较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西洋式插花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既能配合特殊社交场合,也能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许阿姨接着介绍说:“我为什么要把插花的套路简单跟你说一下呢,是因为当时的选择决定了后来我的创业历程。其实就个人修身养性来说,日本式插花是很好的选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很能延年益寿。但那种插花一方面学起来比较难,更重要的是家里日常没那种氛围,中国人的居住和文化条件不一样,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后来我又考虑到家里实际布置或者送人等需求,就选择了学习西洋式插花。从后来的结果看,这是最有实用价值的选择吧。”
小花艺大市场
普通花结、蝴蝶结、法国结;餐桌花、圆型台插、三角型台、L型、新月型、S型;单面花束、圆型花束、香港式花束、法式花束;胸花设计、花球及花车设计……整整几年时间,许阿姨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花艺的潜心学习中,虽然学习费用对她来说是不菲的开支,但她觉得很值得。
为了在家里能更多地练习,必须要用便宜一点的花材,许阿姨还必须同时学习研究市常除了市区内的花卉市场,她还经常和老师、同学一起结伴光顾郊区的市尝苗圃,争取以“批发价”买点花。时间长了自然对各种季节的不同花卉价格了如指掌,还结识了不少供应商,她去总能比一般人便宜些。
“无铺创业”走自己的路
然而,那时候的许阿姨已经打定主意要自己创业了。
“说到底,我的才能跟普通花店还是不很合适的。”许阿姨分析说,“普通花店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来自卖一般的花束,艺术性比较弱,一般的人稍微培训就可以做。而我的特长是设计一些配合特定场合和时节的花束,还有家庭和会场布置用的盆花。花店里的这块业务基本就是我一个人在做,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独立出来自己做?”
就在寻找铺子的同时,一件事启发了许阿姨。一家以前找她布置过会场的公司又发来了业务,当得知当初来干活的许阿姨离开了那家花店后就径直找上她家里,问她愿不愿意帮下忙。推不开人情,许阿姨接下了这笔业务。没有场地,她就和爱人一起到花市买了花用“货的”拉回家,铺得一地,自己弄。拼拼凑凑地,居然也在2天里干完了所有的活,算下来虽然没有在花店有小工帮忙那样快,但赚的钱多了好几倍呢。
篇7
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张毓在山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
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准备带回城,放到房间里。回城之后,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给她们每人送了几枝。
张毓有个在花店上班的朋友李霞,拿了一束花,决定到花店里试着卖一下。
第二天一下班,李霞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说那束野花下午被一个女孩以30元的价格买走了,她还说以后要经常来买。拿着李霞递来的30元钱,张毓动心了:难道野花真的有这么好的消费市场吗?她决定再试试。
于是她约了李霞周末一起去再采些野花回来卖。果然,几百枝野花一个星期内全部卖完,老板还让她继续去采集野花,有多少他收购多少。
除去给花店老板的折扣,她一下挣了7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她在书店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张毓意识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
辞职:野花里寻找商机
看到市场反应不错,张毓想走卖野花这条之路。
但是,采集野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野花遍布在山野之间,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各种野花的花期也不一致。她想,要把野花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只能去专门种植野花,然后再定期卖给花店。
主意一定,她果断地辞职,带着积攒的几千元钱回家了。听说她要回家种野花,朋友、父母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很少有人能靠野花做出一番事业的。
张毓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没错,父母也只得“缴械投降”。于是,张毓很快把父亲的苗圃进行了扩大和改造,把原来只有一两亩地的苗圃扩大成了五六亩地,并拉起了一道篱笆墙。她从山上移植来了不少木本野生植物,同时也采集了一些野花的花种,准备播种。附近的村民们知道她的想法后,纷纷笑她异想天开。
张毓不理睬别人的嘲讽,继续忙碌着。虽然她发动了父母一起采集野花种子,但是人手还是不够。
她就在村里打出了收购野花花种和野花幼苗的广告,山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木繁茂的山里,听说这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也能卖钱,都不再嘲笑她了,很快给张毓采集了很多花种,挖来了很多野生花草。
张毓把草本花种按不同的种类种在地里,把一些适合观赏的红毛杜鹃、野蔷薇等木本植株移植到了盆里。
由于野生花草的生命力很旺盛,移植后基本上都成活了,但她还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除草、施肥、浇水,她都一丝不苟干得很认真,几个月后,种植园里开满了野、小紫罗兰、蒲公英、白头翁、开口箭等野花。
张毓摘下一些花准备卖,考虑到有些店主不愿意接收野花,她订做了一些塑料包装纸,把野花按照不同的花色搭配包装好,来到西安推销。
她印制了几盒名片,先把花放到十几家花店里让别人捎带着卖,如果能卖掉再打电话找她进货,很多店主都是带着疑惑的目光接收了她的花。果然不出她所料,花刚放出去不久,她就接到了电话,这些野花很快就被热衷时尚、追求情调的年轻男女买走了。她乘胜追击,和这些花店签订合约,每个星期给他们提供一批鲜野花。
有了固定的销路,张毓的干劲更大了,为了保证冬天也有鲜花出售,她建起了保温棚;为了确保实验能成功,她专门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有关专家,虚心学习野生植物种植和冬季保温的技术。
2001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张毓算了笔账,除去各种开支,她发现半年忙碌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郁闷之余,她开始分析原因,原来自己把野花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出售,这个办法是不太合理的,一方面,野花的生长周期长、花期短,一次剪下来后只能重新再种,这期间她就无花可卖,自然生意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野花比普通花草照顾起来要费神得多,但价格却差不多。
分析完这一切后,她决定在来年分批次种植野花,让每个月都有野花开放。但是,怎么样提高野花的“含金量”、能把野花卖得更贵一些呢?
目标:把野花做成产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毓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
她首先想到的是把像熏衣草之类花冠细小、不易褪色的花制成干花,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
经过反复筛选和对比,她挑出了一批适合制作干花的野花。第一批干花在2002年初上市了,这些干花一上市就显示出很旺盛的销售势头。
初战告捷,张毓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来,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注明其名称、学名和英文名称,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另外,要是给风干后的标本加个相框,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的墙上,城里很多人都向往田园风光,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野花野草就可以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
张毓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很兴奋,她做好了标本,订制了一些大小不等的相框,把这些标本夹入相框后,她带着几十个标本到了西安。
有几家小学对她的标本很感兴趣,有一所学校一下就以5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订制了上百个标本。这些标本在礼品店同样一炮打响,来买标本的大人、小孩都有,把礼品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加快生产标本的步伐,张毓回家组织了十几个村民帮助她一起制作标本,依然是供不应求。
同时,她移植的一些适合观赏的植物也可以出手了。她请父亲给每一盆观赏植物估好价格,联系到某花木交易市场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助代卖,一个月下来,卖出了100盆,收入5000多元。
为了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便增加利润,2003年9月,她把家里的种植园交给父亲料理,自己在西安市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盆栽和盆景,野花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她买来了很多关于插花的图书,仔细研究插花的花色搭配、花叶搭配。她把很多人视为野草的蒲公英、狗尾巴草都作为配花加进了花束中,用野花独创出了许多别致又美观的插花作品。
她给这些作品起了好听的名字:百鸟朝凤、俏佳人、星星点灯……这些插花作品令人们大开眼界。
张毓还办了个插花艺术培训班,免费教来店里看花的女士们插花常识,试图营造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让人们接受野花这个新鲜事物。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过学习的女士们大多成了她忠实的消费者,她们还把这个有特色的小店介绍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于是,更多的顾客拥向了她的花店。
进入2004年,张毓的花店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她的干花制品已经形成了10多个系列,标本相框也丰富到了100多个品种。由于不断有人加盟连锁,她一连开了5家连锁店,由她统一提供货源,这些花店开业后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好。
200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工艺制品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高会和商贸会,又有几十家外地客商了她的干花制品和标本相框。
现在,张毓的种植园已经扩大到了50亩地,种植了山梅花、报春花等几百个品种的野生花草。
篇8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57-02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
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系统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不同专业的专业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与技术应用类(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则应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维修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构建制度,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双师”能力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暂行规学校规定,每个青年教师一年累计要安排不得少于2个月(每个月以20个工作日计)的时间参加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时间,由各学院(部)根据当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情况、结合专业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的要求,分阶段完成。
青年教师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生产实习、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云南经济管理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
挂职锻炼――人文和社会学科的青年教师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司法部门等相关单位以挂职形式开展实践锻炼。
生产实习――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施工(管理)实习。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种类、技术现状、企业产能、企业存在的问题等;深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了解所在实践单位的工作性质、内容,从而了解国计民生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
科研合作――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去,边工作,边锻炼。
四、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各个二级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情况
我院财会金融系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让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培养社会经济与企业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拥有一支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50%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已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已办有两个会计特色班,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上作了改革与探索。我院经济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24%,研究生学历教师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30人,很多教师已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团队。我院管理系的师资队伍汇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来自全国各名校的毕业生。他们充满激情和朝气,敬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云南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主动与社会各界、广大企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46人,均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聘请了来自英、美、韩、日等国的1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与此同时,聘请了一批正副教授任教,形成了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职称有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6人、讲师职称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总数的80%。目前建设有各类计算机实训室14间,电脑1200余台。并通过校企合作,与四川华迪、锐捷网络、联想集团、长城科技、南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工程系汇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教师,专兼职近60名,充满朝气、尽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我省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系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与社会各界、广大建筑企业、水利水电公司、房地产企业开展合作。建筑工程系现有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房地产综合实训室,在完成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探索将相关岗前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组织巩固强化培训,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环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五、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院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缺乏一线工作经验;从企业请来的一批双师型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但对教学教法缺乏一定的技巧,并且工作较忙,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教改工作。
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培养的举措
1、从入口上把好关,招聘教师时优先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职教师,没有一批稳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无法保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2、校内培养
年轻教师学习力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通过学院的各类活动培养年轻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首先从制度上规范,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必须有2个月的企业锻炼的经历。各个二级学院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如商学院通过创业大赛活动把教学和企业管理能力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创业项目的立项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和老师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还引进昆明插花花艺协会,把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协会的工作协调起来,培养一批花艺师从事技能教学工作。
3、校企合作
2009年由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在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在民办职业教育体制下探索如何发挥民办机制优势的难得机遇,新组建的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包括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在内的183个理事成员单位,是一个跨地区、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的产、教、研联合体,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由民办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的成立是我省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我省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构建了优势平台。学院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优势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从而把青年教师尽快培养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证。
七、总结
“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双师型”教师也只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王俞,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经济师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