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抽象艺术的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抽象艺术的设计

篇1

关键词:抽象艺术;陶瓷绘画;美术设计

前言

作用在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绘画艺术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下,现代化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有效发展,通过在陶瓷美术设计的有效应用,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设计灵感,增强陶瓷艺术所具内涵的丰富性,大力促进陶瓷艺术的良好、高效发展,抽象陶瓷艺术也提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使艺术家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发挥了陶瓷艺术家的巨大潜能。

1现代抽象艺术及其特征

1.1抽象的概念

抽象这个词拉丁文为Abstractio,它的原意是排除、抽出。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两仪生四象”、“大象无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语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贴切于“抽象”。具象是抽象的反义词,写实绘画、人像摄影和纪录片等一系列艺术创作语言,这都可以被归位具象的范畴,他们用一切详尽的、复杂的、直接的方式去呈现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起,绘画对象从宗教转移到人本身,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精心的雕刻出带有人的真实情感的表现语言。画布上的每个人的神情、动作和穿着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相反来说,抽象就是对原有事情的提炼、总结和改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呈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些简单的图案、符号、色彩等艺术要素都能够表达出不同于写实的设计美感。

1.2现代抽象艺术的内涵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

1.3特征

通过对诸多抽象艺术相关作品的有效观察,可以看出在现代抽象艺术创作过程中,在对艺术进行展现的过程中并不会在意是不是已经脱离事实,通常只重视对情绪或者是韵律的有效传达,以给予观赏者有效启发。所以现代抽象艺术所具备的特征包括:独创性、纯粹性、追求新、欣赏性等。在抽象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会对客观想象、现实状态进行直接描绘,而是运用色彩、线条等进行勾勒,找不到逻辑方面的关联,但能够给予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产生深刻思考。

2现代抽象艺术的作用

2.1形式方面的作用

在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艺术形态方面投入更多关注,以给予观赏者良好的视觉感受。而现代抽象艺术能够对陶瓷美术设计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通过抽象展现手法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不同感受,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在实际设计中注重对抽象事物的有效思考,并由艺术角度开展深入分析,通过多样化的绘画形式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设计的韵律感、情感以节奏感,还能够凸显设计自身所具备的艺术形象,为作品的成功设计提供可靠保障。由具体设计中可以看出,陶瓷艺术所具备的美感既会受到绘画形象的有效影响,还重视对观赏者心理的充分考虑。在新时代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审美能力、意识发生了明显转变,并且个体审美有着相应差异。所以在实际的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使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艺术效果,让观赏者获得多样的视觉享受。

2.2点、线、面方面的作用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组成部分,其中,“点”是构成整幅画面最简单的元素,可与“线”“面”充分结合,以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美感;其次,“线”在陶瓷艺术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是陶瓷绘画中重要的视觉表现元素,其不受线条宽度、长度及弧度的限制,画师可自由发挥。最后,“面”代表着空间,具有多样性,其中较小的“面”给予人一种精致感,大的“面”给予人一种广阔感;而虚面则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感,实面则给予人一种坚韧有力感。因此,画师可灵活结合点、线、面进行艺术创作,以展现不同形式的美感。在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点有利于对视觉元素的有效发挥,看似简单,可所代表的意义非常广泛;线作为对点的延伸,可以将点作为起始,向着任意方向不断发展,是陶瓷美术设计中较为常用的元素。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所以想要体现怎样的感觉,就需要设计人员对线条自身所具备的艺术特征开展深入分析。同时通过对线条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对平面的有效切割,对结构的有效重组;面作为空间的有效代表,其形态十分多样化,包括规则化平面以及不规则化平面。规则化平面能够使人产生约束感,不规则化平面会使人产生不断变化的感觉。同时面具备大小区别,小面即表示浓缩就是精华,大面能够给人以宽广浩渺的感受。此外,面还分为虚与实,虚面有着以虚无感的感觉,而实面能够体现出无穷的力量。

2.3色彩方面的作用

在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色彩的恰当、合理应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所具备的视觉效果得到有效强化,这样才能够使作品价值得到显著提升。但在对色彩进行应用时,也不是所有效果都能够得到展现,因为其作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色彩能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注重对色彩的有效了解与分析。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色彩分为单色以及搭配色应用。其中单彩有冷暖、明暗区别,通过对色彩的明确应用,可以加深色彩自身所具备的感染力。所以色彩自身拥有的差异性可以为色彩搭配奠定良好基础,而抽象艺术设计更加重视对色彩协调搭配的充分突显。在陶瓷美术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还需要对烧制后色彩变化给予充分考虑,以实现对色彩的合理搭配,显著提升设计效果。色彩是陶瓷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件陶瓷工艺品是否能达到视觉效果与形体造型的整体统一,将直接决定这一瓷器的艺术价值。因此,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是对陶瓷艺术画师的最基本要求。例如,陶瓷制品与一般画作不同,其需经过烧制工艺打造而成,因此在烧制后存在较大的色差。因此陶瓷工艺画师需分析釉上、釉下时颜色的差别,掌握陶瓷制品烧制后的色彩变化规律,确保釉下颜色与心中设想的一致。由此可见,陶瓷工艺画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掌握色彩的属性与规律,将色彩合理搭配,从而充分展示作品的艺术感,提高作品自身的色彩鉴赏力。

篇2

与抽象想对应的就是具体,抽象实际上就是将诸多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共同因素、特征加以分离,并且对其中所存在的关系进行阐明。在抽象艺术之中,实际上包含了对于复杂事物体系的简化、综述、概括等,所以,以往的艺术工作体系中,经常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突出某个事物本身的因素,导致了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过于模糊,这就是人们对于抽象艺术本身理解不深甚至无法理解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作品赏析之中,人们直接将抽象艺术理解为无法理解、看懂的东西,而不清楚这一艺术是从自然中所剥离出来的。所以,抽象艺术在作品之中实际上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艺术呈现形式,它是利用持续不断的融合、提炼所完成的,无法通过其他具体的东西来对其中所存在的相应结构加以代替。抽象所具有的含义实际上都是形容分离或者是转移,尤其是将注意力从某些事物、方面上进行转移。抽象本身在艺术领域之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一种属于表达了世界之外信息的作用,依据作品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完整性来进行判断,能够称之为更多或者更少的抽象,这类型的再现性抽象,实际上就是语义性抽象;而另外一种含义则是形容多种不同艺术形式之中,那部分不传达的信息,它们没有描绘任何事物,仅仅只是非传统形式的要素,通过非传统形式所组成的作品,这也就叫做非传统抽象。这两种抽象形式的存在,构成了所有的抽象主义本质,并且发生着千变万化的演变。

2建筑设计中抽象艺术的应用

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抽象艺术本身的应用,属于一种再现性质的语义以及非再现性、非传统性的抽象艺术手法,这类艺术形式能够充分的使用在建筑图纸设计中,也可以应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甚至于可以在部分建筑的外形设计上加以应用。由此可见,抽象艺术形式在建筑的设计体系之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方式以及范围。

2.1再现性语义抽象

在针对建筑设计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设计人员都会把抽象艺术使用在部分细节体系中,以此来对夸张手法加以利用,从而充分的表现出事物本身的风格、特征。例如在对室内家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将抽象艺术理念作为核心依据,来使得家具之中所存在的某个点能够最大限度的放大,那么所得出的家具本身不仅仅能够具备简洁、美观的外观,还能够极大的强化其中所存在的丰富内容,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类设计风格本身在执行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先对事物本身的特性加以提炼,之后再针对其中某个点进行持续性的方法,最终构成干净利落、独特的造型或者是线条、色彩等形式,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材质的进行混搭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性质的抽象建筑设计。而这类型的抽象艺术,实际上也就被成为是再现性语义抽象。

2.2非再现性非传统抽象

在人类的建筑历史上,使用非传统的抽象抽发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创作,实际上已经是近现代的事件,这类型手法形式实际上占有了较高的主导地位。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应溯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到上世纪20年代走向。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先是经济基础落后,而后是政治观点的制约,严格地说,中国建筑界敞开思想了解西方现代建筑是八十年代才开始的。几乎半个世纪关于现代建筑运动在西方建筑界的争论我们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数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同志才关心这些事。构成派运用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建筑创作,重视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创作中常用。

2.3建筑图中的抽象艺术理论

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抽象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在实际对于抽象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非传统形态、非习惯性的建筑设计进行全面的思考,防止抽象艺术和传统、缺乏活力的设计形式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在建筑图进行配景的过程中,也应当要对配景细节加以舍弃,直接用抽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2.4室内设计的应用

室内设计,是每一个抽象设计师所广泛运用抽象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建筑体系的室内,有相当一部分都能够和抽象元素完美的协调在以期,而在对抽象元素进行了相应的运用滞后,又能够使得建筑室内呈现出更加简洁、现代化的效果。但是,以往传统建筑在部分情况下无法与抽象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如此以来就导致部分抽象室内设计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以及欣赏。因此,绝大部分设计师都开始对传统设计体系之中的点、形状、线条手法进行抽象元素结合,甚至将两者所融合,如此所设计出的室内效果,能够更加明显的表现出艺术性。例如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中,常常会以黑白二色或三原色进行组合设计,这些色彩的差异对比造就了一种明快的室内设计风格,颇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抽象艺术;跨界设计

1什么是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指对事物的一种简化并提炼抽取出来的艺术,它是由形体、线条、色彩的三种组合表现的。抽象派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其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具体化某种事物,而采取线条,色块,形状等来构图以表现其内心的活动。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1康定斯基热抽象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风格分为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在野兽主义阶段,他创作了“构图”、“即兴”、“抒情”等命名的作品,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画。1910年创作的《无题》,康定斯基自命为是他的第一幅抽象画。在这幅画中,激荡而自由的线条与色块,形状,波浪线等相互穿插,看起来随意点画,却多而不乱,形散而神不善,通过这些线条,色块表现了作者内心活动。

2.2蒙德里安冷抽象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抽象主义画家,他的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1913年前的绘画以线条为主,把横线与竖线结合起来构图,形成直角或矩形,并在其中涂以红、黄、蓝三原色和灰色。1917年创立了风格派,充分发挥出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采用线条,色块构图,创造了新造型主义艺术。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具体被抽象化,情感隐喻其中,形成了激荡又理性的画面效果。

3抽象艺术在中国环境设计的跨界现象

3.1家具设计

从红蓝椅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椅子形态可以看出抽象主义对于家具设计的重要革命性的改变。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红蓝椅对包豪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3.2建筑方面

“鸟巢”无论从外观察还是从内欣赏,看到的都是一根根钢铁相互编织而成的独特建筑,线成为了面的建筑,把一个具象的鸟巢变成了具有抽象味道的建筑。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鸟巢体育场的空间设计体现出了空前的设计理念,为我国体育馆建设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3园林方面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意境就是一种神、形、情、理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2007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青岛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抽象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花园的整体设计是以抽象的方式从色彩、空间与材质体现青岛城市的特色蕴味。抽象互动的线条构图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海滨城市富有朝气的城市风貌。

4结语

从上述环境设计与应用的抽象艺术,可以看出抽象艺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展示其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而抽象的建筑类型又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无论是雕塑还是展览空间,非特定的造型都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因此,抽象艺术的意境是抽象艺术形式基本形式的终极目标。[1]在中国,我们的许多抽象艺术作品都在模仿国外,顺应国外抽象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中国不是没有抽象艺术。例如,我国传统的书法、国画就是很好的一种抽象艺术表现形式。可见,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创新意识。抽象艺术的视觉效果只是其外在表象,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抽象艺术的意境感受。本文期望通过研究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环境设计中的跨界设计,一方面促进抽象艺术与我们生活环境的结合,进一步扩大环境设计的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人们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提高国内大众对抽象艺术认识水平的鉴赏能力,丰富我们情感,促使抽象艺术创造的意境感受更加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对本国跨界设计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艺术是一种对于社会的真实反映,抽象艺术是从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自己本身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当今世界是一个鼓励多样性发展的时代,抽象艺术的发展正印证了这一事实。抽象艺术具有传统艺术没有的视觉冲击力,更加的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抽象艺术更加容易打开人们的思路,体会到在现今社会,时展的独特魅力,相比于传统艺术的不温不火,抽象艺术更加的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自身表达的美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一、城市公共艺术与抽象艺术的概念

1、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在二战后,在美国开始兴起的,艺术雕像从博物馆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不仅包含着空间和场所的共享性,也包括着人们心里行的共同享有与协作,具有多种内涵。在这些理念和当今的环境下,公共艺术天然的具有一些现代化的特征,比如具有多元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化的运营机制、符合城市的审美标准等。而城市的共公艺术作品首先具有开放性,具有普遍的共公精神和性质,面向非特定的人群[1]。城市公共艺术提案、审议、确定都应该尊重大众的愿望。其实施的空间应该包括城市空间、道路、广告路沿、树木等多种广阔的空间。城市雕塑就是人们在公共群体的社会结构中,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以天然或者是人工加工的方式,制作出占有三维空间,并蕴含精神功能的制品。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雕塑不是简单的把艺术品放在公共空间之中,而是要与城市文化、环境、人文等向协调,使其具备社会属性与城市特征。

2、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也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主要注重内在的、心理上的表现,以最简单的手法,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这一艺术理念希望表达一种精神的现实以及更高层次的现实,也就是主观表现上的无象性。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抽象艺术也包含着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与排序,就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感受。

二、抽象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1、室内公共艺术中抽象雕塑艺术的应用

当代内部空间抽象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对公共空间的展示上,通过抽象雕塑对人们活动的空间进行装饰,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比如大厅、廊道空间、餐饮空间等多种公共空间的展示。在室内空间抽象雕塑的营造中,主要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参与到室内空间的结构之中。也就是说,在室内公共空间的抽象艺术设计要与环境完美的结合,突出环境的特色。比如在某一书展中的抽象雕塑设计,无论是展台还是墙壁,都布置了白色的立方体,简单的线条、简单的形体,恰好构建出了纯白简介,安静沉稳的“心理真实”,人们马上就进入了书展的艺术氛围。再比如在thinkinghouse的设计中,作者运用多种的几何造型,独特、简介的抽象雕塑结构,与冷色的灯光和暖色的地板相搭配,创造出了独特活泼的艺术效果,切合主题[2]。

2、室外公共艺术中抽象雕塑艺术的应用

室外公共艺术中的抽象雕塑艺术要反应当代的时代面貌和精神,并与建筑、设施、环境等相融合,但是要突出的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这就要求抽象雕塑作品要秉承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观念,把点、线、面、色彩、肌理相互联系,组成艺术家的思维和激情,着重展现视觉的流动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抽象雕塑要以基本的构成元素表达事物的内涵。总体来说,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首先艺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自然客体的提炼、概括和展现,要抽取最具生命力和精神内涵的自然物象,形成对这一物象更高层此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作品永恒;另一种是以简单的结合形状作为纯形式的形体语言,以构建的方式创造空间造型。这一类型展现的是对人们理性的思考,情感方面的表达较弱,具有强大的张力和动感。

3、抽象雕像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当前随着人文精神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两者的结合出现了以下几种特征。首先,体现人性化的特征,注重工具性和实用性,不再只是简单的纯艺术;其次,突出个性化,人们的雕刻师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不同的理念和想法使公共艺术中的抽象雕塑独具魅力;最后,抽象化程度不断的加深,提倡简约、简化却不平凡的设计理念。

三、结语

篇5

1.传统文化是设计文化生存之本

传统文化抽象与现代设计是交互影响的。传统文化抽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积淀,很多时候表现为含蓄而内敛;现代设计主张个性、创意、时尚,体现出现代人的诸多性格,其代表着勇于实践开拓、敢于冲击的一面。在很多现代设计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提升品位,内在和外显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事实上,传统文化抽象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就艺术而言,它是由人创造的,这里的“人”是不可能离开民族而存在的,特别是离不开本土的文化,即所谓的“民族性”。以“鱼”为例,中西方对鱼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区别,鱼在中国有着美好的象征,当设计中出现鱼时,中国人自然就会联想到这个抽象符号所连带的一些特殊意义。而西方由于地域性和文字差异,对鱼所产生的联想是不一样的。没有脱离了“民族性”的设计者,也就使得设计存在“传统性”和“民族性”,设计文化存在于斯,长于斯,自然就像于斯。传统文化的抽象性的传布、流传和系统性的特性决定了其文化的不可逆转性。设计者的思考源泉是统一的,他们拥有同一个本源,其传承过程的漫长特性又让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设计者捕获的灵感,从此加以深化和个性主张,完成一件件形态各异但是殊途同归的作品。例如,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和国内其他设计者的设计在文化层面而言,他们拥有同一个本源,即是传统文化思想的抽象性:中国特征。由此,发现了一些所谓的逆传统的设计思路,其实只是逆转了形式而在阐述传统的抽象性。在时信通畅的当下,中西方文化没有显现出绝对的冲突;相反,在艺术上普遍认可“艺术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规律。中西艺术的融合使得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抽象意义变得更宏大。就设计艺术而言,给受众带来愉悦和共鸣这一条件下,文化抽象变得没有国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去关心发生在国外的思潮,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文化的抽象性意义作为一种介质在作用着双方,所以也就有了《功夫熊猫》这样的中西合璧作品,还有了“鸟巢”奥运主场馆。现代设计因中国传统文化被国际的认知度而逐渐发挥其能量,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取得立足之地,是需要根植于庞大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才可行的。换言之,现代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才能使设计经得起历史的沉淀,经得起世界的考量。

2.现代设计不可避免地源于传统设计

以非洲艺术为例,大型非洲艺术展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据数据显示,从1990年开始(直到现在),西方国家内部举办的大型非洲艺术展览不下30个,包括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馆和英国的皇家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等都举办过当代非洲艺术大展。非洲艺术不是野蛮、愚昧的偏见,它代表了原生态文化,以反映自然界最原始的状态为特色,这是非洲艺术的魅力所在。深入研究非洲艺术,我们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它们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精神积累,也就是都非常注重题材的象征意义。非洲的文化抽象性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说比中国体现得更为直接,比如,非洲直白地描绘他们的众神,或者是抽象性的拟人形象,它们作为中介缓和亡灵和生者之间的关联。所以当拟人形象一出现,他们就明白图像的具体象征。这些图像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抽象性一样,具有传布和流传性、系统性。回头看红火的非洲艺术的当下,他们在做些什么。在大型非洲艺术展览中,我们除了发现原生态的艺术外,还看见了借鉴和引进现代先进技术而进行创作的非洲艺术品,他们尊崇原生态,却不抵触新技术,这就是非洲艺术中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的根源在哪里?从非洲艺术例子中,我们发现,技术的先进性是可以比较的,艺术却不存在谁落后的问题。也就是说,懂得弗洛伊德理论的和懂得加缪理论的人不见得可以在艺术上结论谁优谁劣。艺术的未来,即艺术的可发展性是决定选择对错的标准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抽象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人,其系统性也决定了现代设计艺术的未来依然是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的。所谓的国际化,在某种层面上是督促当代设计艺术家如何去传承、利用、发扬本土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3.现代流行趋势与传统文化的抽象性

流行趋势与传统始终是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现代设计者会大胆地假设很多种设计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流行”之后,文化趋势又回复传统;当然这里所说的传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铁律,它也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以传统的中国国画为例,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后,我们已经吸收了大量外来的优秀文化,丰富了国画的本体,同时还多了阐述表现方式的现代审美观。即使是一成不变的京剧“脸谱”,在京剧的相关技术上也是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声光电、多媒体的运用等,新技术运用于舞台。由此我们发现,传统和流行其实并不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生硬地拼接,有了敏锐的感知能力,古老的传统可以流行起来。相对于传统文化的抽象性而言,流行趋势是一种探索,是前哨,它为我们感知未来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可以使自身从容地适应和发展。例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传统造型将其“符号化”,也就是典型的抽象性运用。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在于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蕴藏着的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从并非统一的国际化眼光来看现代的流行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各民族始终没有违背传统文化、风格而特异流行。比如德国设计始终坚持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特征;美国设计风格是轻松、乐观、自由;法国的设计面貌是豪华、奢侈、非大众、非民主的;丹麦的设计则坚持冷静、严肃、绝对功能化的时尚风格。由此也可以确定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抽象性设计在国际环境中,需要坚持的是一种风格下的个性化展现。越来越多的时尚设计师或者是潮流设计师在积极创新和实践的同时,把眼光更多地投向世界民族文化,运用本土文化传统的抽象性来表达艺术主题,丰富现代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和古今、内外的文化融合。这也是当代设计艺术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主题。

二、从来没有走远的现代设计

篇6

关键词:大众化;抽象艺术;新媒体艺术;差异

由于新媒体艺术是现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不仅体现出新的审美观,还打破传统艺术所无法体现的新领域范围,形成一种新的创新审美体验模式,推动了当下艺术文化的发展。因此,新媒体艺术实现了大众化和现代化的交融和互动,提升了大众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有效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进程。所以,本文从大众化角度出发,分析抽象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抽象艺术的含义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在很多时候,抽象艺术的概念指的就是抽象画。当然,除了抽象画以外,抽象艺术还应该包括更多的艺术领域、抽象雕塑、抽象装置、音乐、抽象诗歌、抽象摄影、建筑、抽象舞蹈等。抽象是外来语,在艺术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我们可以从毕加索的《牛》和蒙德里安的《树》的演变来理解西方人的抽象概念最初的含义。后来,抽象走向了极端,彻底摆脱了具体的形象和物象,画面必须没有任何我们的视觉所熟悉的物体,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画面,才称为抽象画。

二、新媒体艺术的含义

新媒体艺术(computer graph)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

三、从大众化的角度,分析抽象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差异

(一)抽象艺术的大众化理想

不少研究抽象艺术的学者认为,抽象艺术一方面所体现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价值和纯粹性,另一方面所强调的是艺术的大众化,将一些比较隐秘的知识转化为平常人能够理解的内容。所以,抽象艺术就是将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以及欣赏者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将普通的大众化得到升华,从而上升至精神生活的层面。只有这样,艺术家和欣赏者才能根据感情的变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还有一些早期的抽象艺术家认为,艺术是集体的,而非个人,它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实现精神的净化,因此,抽象艺术蕴含着独特且具有普遍性的艺术美,其抽象绘画的过程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平行和垂直两条直线的直角对抗的二元论,进而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自由。通常情况下,抽象艺术并非要脱离大众,拒绝和大众的交流,其实质上是将社会大众和整个人类世界作为服务的对象,通过相应的教化来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抽象艺术是实现大众化理想的重要内容,不仅将大众社会精神价值的构建包含在内,同时也将社会生产实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快了服务和大众生活的现代设计形成速度。尽管抽象艺术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大众化的含义依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保留下来。

(二)新媒体艺术的大众化现实

随着媒介的不断改变,使得艺术形式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基于这种条件,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受到众多人士的喜爱。由于新媒体艺术主要是借助电脑、电视以及数字成像技术等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术形式,继承和发展了抽象艺术的优势,其中包括包装艺术和观念艺术等,从而使新媒体艺术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品质。这和大众传播媒体呈现出各自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大众传播媒体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选择来实现对于自身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则长期受到传播媒体的控制,使得大众艺术无法真正得到自发的以及自娱自乐的艺术,而是由商人和媒体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大众艺术进行操控,这些无不成为大众主要的艺术经验来源,进而实现对大众欲望的操作和异化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富有抽象艺术且极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逐渐想要将大众媒体和艺术创作以及大众生活等相互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功利性媒体文化,实现集科技、生活、艺术等融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形式。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追求纯粹性的抽象艺术相较而言,新媒体艺术形式具有更加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具有观赏的开放性和复制性等特征,大大增进了新媒体艺术和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角色,不仅促进艺术大众化的发展,还符合了艺术本身演化更新的时代要求,最终使其处于时代领先的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新媒体艺术,它们都离不开大众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媒体艺术通过和大众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将大众艺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呈现给人们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抽象艺术所体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大众化特征。所以,任何形式的艺术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以大众化艺术为基础前提,从而将抽象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各自的艺术魅力展现给大众。

【参考文献】

篇7

能力利器的构成教学方法,在整体社会二十余年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却并无与时俱进的改变。二十余年中,虽然编著出版了大量构成艺术的新版教材,但构成艺术教学与发展了的应用实践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和谐性,特别是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存在着严重的误识误导。为此,针对构成艺术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究针对性的纠错策略,已成为当下构成艺术教学研究刻不容缓重要课题。

关键词:构成艺术 教学研究 误识误导 纠正策略

一、构成教学的性质与作用

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即是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组织成理想的形态与色彩的抽象造型效果。构成艺术是设计艺术的基础,通常采用摒弃主题性含义的纯粹形态、抽象形态组织造型,形成纯粹意义上的美感形式;构成艺术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并举,是一种理性直觉的创造行为。构成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区别在于:构成艺术并不具有主题性含义,只追求形式美感的表现,是对美感形式的研究;而设计艺术必须实现某种主题意义,是构成艺术的实际应用。由于侧重不同,构成艺术分别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构成,还可由此引申出如空间构成、材料构成、动态构成等。构成创意分别可以应用于图形设计、标志设计、装帧设计、染织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雕塑设计、壁画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动画设计、陶瓷设计等一切艺术设计领域。

二、教学中的误识误导现象

教与学的互动在构成艺术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的互动效果可以反衬出教学质量的优劣程度。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最糟糕不过的莫过于同时出现教师误导和学生惰性取巧,现实情况恰恰正是如此,相当数量的误导、误识现象仍在构成艺术教学中普遍流行。

1.教学误导的具体表现

⑴缺失理论指导。构成艺术理论的讲述是导入构成艺术知识的重要环节,形式美法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造型指南。许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设计、欣赏抽象造型,关键的起因就是不会用形式美法则去衡量、比较构成的造型美感。从教学方法论,作业辅导更是完成构成艺术理论教学的必要手段,因为,空谈理论对于学生而言既无意义也不会有好的收效。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创作过程思考和验证,逐步掌握各类构成的创意与制作方法,构成造型会变得有趣味且知晓其中的理论要求。在以往的构成教学中,这是不容易保证的硬件,他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创作经验和兢业精神,在缺乏教师的背景下,我们选择按教材讲述理论,保证有老师上课,按教材辅导作业,至于教学效果几乎不评论。

⑵依赖教材灌输。迄今为止,适用的构成艺术教材确实不多,尤其是新教师习惯全盘运用教材中的顺序内容授课。对于课本中的需要重点分析,甚至示范讲解的知识,选择回避或模糊化表述。构成艺术教学主要包含两块内容,一是讲解构成艺术理论和技法,二是掌握如何使用不同构成形式进行针对性应用设计。如果在教学中对理论或应用的讲解有所缺陷,选定一本适用的教材也许能弥补相当程度的损失。

⑶忽视构成知识的关连衔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材料构成作为独立的课程授课,它们的教学内容存在递进顺序,需要前后铺垫,互相连贯、支撑。学习构成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也是为了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实际应用。同一班级的构成课经常会由多位不同老师分别授课,由于教师对理解和讲授方法的差别,学生常常会意识不到它们内在的联系,授课教师之间如果没有一致的构成理论观念,没有在教研工作中勾通、交流观点,有心的学生反而要花时间猜究竟是哪一位老师讲得“有道理”。为构成而构成的作业缺乏应用性指向,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误导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完成众多无应用目的或非功能性的命题练习,机械的填方格、填满色块,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练习,构成作业不知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

2.误识现象种种

⑴轻视理论盲从构成。惰性是人性中的孽根,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技法、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烦琐,凭感觉的任意“创作”更乎合自己的兴趣和习性。因此,在构成作业中常常会看到学生效仿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去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作业。相当数量的初学者不了解用审美法则的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学习构成的过程自然也就感触不多。

⑵摹仿性学习方法。同样是惰性使然,学生们无师自通,对摹仿性设计显示出极其强烈的兴趣和要求,这一方法的选择,直接扼制了同学们自主创意、思考的训练空间,放弃了对构成创新的挑战,影响他们在今后专业设计中灵敏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创作思维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大量的摹仿同时还可能在思想上产生不劳而获的错误意识,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⑶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现代艺术中确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构成作品,但这一现状并不是指所有现代艺术都是抽象的构成,都属于本课程同学们应该训练的范围。观念艺术是现代艺术中一朵盛开的花朵,是近代西方艺术流派发展的产物。观念艺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向、表现方法、表现过程、表现材料、表现质地,目标是让观众获得刹那间的艺术感受或震撼,因此,这一类别的构成常常是“不择手段”地采用“猎奇”,极端之时有的甚至不惜选用“丑感”化效应,这些就同我们以抽象设计训练为目的的构成艺术相差颇远了。前者为纯艺术观念的表现,后者是为研究设计应用的基础,训练学生接触、运用抽象形态、抽象的语言。

⑷用具象形态的组合缺乏抽象语言。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以下两个问题有关;其一:对具象造型与抽象构成的概念理解不清,自认为只要组合起来,完成了就可以;其二:还没有学会构成的基本方法,不懂得要遵循什么法则去构成,主要是凭着有兴趣、好玩,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结果便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造成这类问题的学生大多是缺乏抽象思维指导意识,具象思维活跃,这种情况的特点是:只管过程,不顾结果。这种作业做的再多也没有意义,因为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都不会使用抽象的思维,抽象的语言,几乎没有收获。大多同学都“不习惯”同老师勾通、探讨问题,在训练中不仅常出错,有些问题就犯在基本的概念上,往往还是老师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要求避免的那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廓清对构成的认识。学习构成艺术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不应该让含糊的误区影响初学者的认知。构成艺术在教学中存在的误解,这是以往课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了解具象、抽象和意象造型艺术的区别是学好构成艺术设计的前提条件。

构成艺术的基本原则在于抽象的组构,类似于数学中加减法的决择,它的造型途径是从自然形态或人造形态中提炼出纯粹的形态要素,再把它们“分解与组合”成抽象的新形态。构成过程运用形状、色彩、肌理、材料、空间、光效应等造型要素和工艺技能,科学而系统地创造了与自然完全平行的艺术真实。同具象艺术相比较,构成的抽象形式更凸显了艺术化的“纯情”,形式美感鲜明。

2.纠正教学误导的具体策略。笔者运用在专业创作、课程教学和撰写教材的经验,思考了误识、误导所反映出的问题,尝试性的归纳了一些相对的纠错策略。

⑴严格教学的规范要求。加强构成艺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松懈是不规范教学长期存在的前提条件,加强专业教学的管理的监督措施,展开课程教研工作的研讨,在学术观点上多勾通,总结教学经验,交流研究成果。

⑵注重专任教师的培养。培养和选择合格教师上岗是改善构成教学工作实质性的第一步,切实注重教学梯队的培养工作,是改善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合格的教师方能在教学工作中追求质量,纠正误导、误识等问题。

⑶编写或选择优秀适用的教材。课程教材的实用价值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材是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硬件内容,优秀的教材不仅能够帮助经验少的教师背课,同时也能为学生独立作业提供非常大的参考作用。开展校际交流、对话,逐步提高构成艺术教学水准。走出去学习,不仅能学习兄弟院校的优势,更能通过比较认清自己在教材使用方面的不足和下一步应该回避、注意的问题。

3.纠正学习者误识的具体策略。学生工作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要求,按照以下的纠正措施,把误识问题控制在最低程度:

⑴强化构成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学生重视操作,轻视理论的普遍心理取向,系统、详尽的介绍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方法和要求,平衡学生的知识结构,防止偏科,影响对构成艺术理论知识的吸收。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有效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和缺乏章法的误识现象,为在专业设计中把控视觉美感造型,寻求新颖的创意提供有效方法和指导。

⑵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授课。放大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通病案例,具象生动的揭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俗易懂,记忆深刻。在课堂辅导和小结中运用有错误的作业做反面教材,分类评析错误的根源所在。

⑶重视构成方法与应用性知识的结合训练。通过具体的设计图像,让学生了解每种构成方法可能应用的效果和应用领域。经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再把学生的创作思维逐步引入相关的专业设计就不存在基础性的阻碍了。规范借鉴与抄袭作业的界线,情性的抄袭往往是不易控制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抄袭的危害及不良的行为性质,在评定成绩和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强调要求,抄袭作业不计分,每份作业均需拿出设计构想过程的草图或草模方案稿。

四、结语

总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专业教育必须具备严肃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否则难免影响教学质量。从以上举例的构成艺术教学中的误导、误识现象中,已不难看出它的危害性。构成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长期困扰于如此境况之中,值得专业教学管理者和执教者们深思。纠正种种有违教学目标的行为既是教学部门的责任,也是求学方的意愿,研究构成艺术的教学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尤其需要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篇8

对于构成,并不单纯指三大构成的知识,它的触角可以涉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果非要加个定义,那么所谓构成,就是组装,即把设计中诸要素像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艺术作品。而直观一点说,就是几何抽象的艺术。三、解读几何抽象与现代陶艺的融合顺着构成艺术即几何抽象艺术的发展脉络,去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通过拜读现代陶艺家们的作品,可以从中体味抽象艺术渗透的魅力,窥探现代陶艺是怎样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抽象艺术,从而开启了现代陶艺由具象或实用到抽象或非实用的转换。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艺术观念处于大变革时期,反传统、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与纯粹性的运动风起云涌。而立体主义的丰碑人物毕加索更是致力于从描绘自然具体形象向抽象化形象的转化,从他的陶艺作品中便可见一斑。分解与重组,不同视点的并置都是立体主义理念为陶艺注入的新鲜血液。立体主义的理念被他直接运用到陶艺的创作上,陶盘、陶器都只是画布的替代品。虽然在陶艺语言上毕加索还没走向深入,但这种直接的挪用或者甚至说玩票性质的举措却为现代陶艺揭开了新的篇章,是对现代陶艺家们抛开传统束缚探讨新的陶艺语言最早的启发,开始了陶瓷艺术对实用器具背离的萌芽。

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几何抽象艺术的感觉性表现的发现期。1931年,法国成立“抽象一创作”的艺术团体,推动了与自然完全断裂的几何造型艺术的发展,并在1936年把几何造型表现的艺术命名为“具体艺术”。在陶艺界,我们看到的是以美国的彼得·沃克思为首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兴起。他主张陶艺创作中即兴、自由的发挥,将黏土作为表现情感的载体,随意地叠、刮、戳、压。背离传统,彻底放弃了以往的造型完整和传统工艺技巧美感。甚至,他在作品上总是有意无意留下产生的瑕疵、开裂和斑孔,一目了然地记录着作品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沃克思用于表述隐喻及记载人与水、火、土的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没有具象,只有抽象表达,正是先锋派艺术家在陶艺领域对构成艺术的最好回应。陶瓷艺术开始了真正的对于传统的反叛,一切实用的器具已失去意义,几何抽象的表达方式为现代陶艺揭开了新的篇章!

上世纪60至70年代是几何抽象艺术的成熟期,同时也是极少主义成为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艺术流派的时代。在陶艺界,与之相呼应的是极限主义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瑞斯·梅森和西班牙的恩瑞特·梅斯特。极限主义需要一套严格的成型工艺技法的支撑,但这并不妨碍陶艺家们对黏土的抽象表现。理性、简洁是其根本。极限主义陶艺家的作品通常采用一种预先构想的理智方式,根据数学体系、几何图形的一些理念来对烧成品进行艺术创作。而真正将这种风格发展得比较好的是布瑞斯·梅森。他的巨大的“+”字型雕塑,尽显气派和庄重;西班牙的恩瑞特是极限主义的又一典范。他的作品造型结构严谨,棱角的平直转折犹如刀切,是严格意义上的硬边风格,精心设计又使其具有精妙的比例尺度,把构成因素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而极少主义的另一端则是被称为集合主义的构成艺术。艺术家们利用现代材料和“现成物”为素材,提倡基于“单个间的关系”来把握世界。以很多数量相同或相似的作品集聚在一起,经过理性的形式化的组合,使之构成了另一崭新的巨大的艺术形式。

“装置风格”则是“集合艺术”在陶艺领域的又一体现,是陶艺家对单件陶艺或非场域性的作品,在情感观念和视觉艺术氛围整体表达上的乏力和不足的必然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堆积或叠加,而需要考虑的除了作品本身的材料、色泽、形态,还包括与作品共生的环境的因素,诸如灯光、布局等。日本的三岛喜美代是这方面的灵魂人物。她擅长布置场面巨大的、极具震撼力的展览作品。其作品甚至超越了普通装置艺术所展示的视觉和观念的范畴。她对材料质感具有敏锐的把握力。报纸书籍、纸箱的酷似,垃圾方体的逼真,都让她的作品无懈可击。而当多个单位造型组成一个巨大的集合体时,自然地产生了一定的造型扩张性,环绕着一股内在的力量,似乎有一种可视的运动存在。陶土的可塑性和亲和性则更将它的视觉冲击力提升到了极致。

在陶艺这一领域,构成艺术的痕迹还可一一探寻。像日本的八木一夫——陶艺界的泰斗,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与象征并存。他不断将自己融入黏土之中,感知黏土与生命深处的渊源。这种纯粹的方式和净化的结果让人从他的作品中感到如宗教符咒般的昭示。在《我的自述传》中,他说:“如果要忠实地服从自己的心情创造,应该脱离传统陶瓷工艺过程。我想现代人的心理情感这个世界,如果用古文来陈述,怎么也表达不了。根据这些想法,我走向了所谓超现实立体造型,从此我可以自由自在的自我展开了。”正是这样,他的作品《萨姆先生的散步》将陶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也是对构成艺术作了最好的诠释。

而在陶艺创作中,只单纯追求形式美感、讲究比例尺度重理性的作品也不少见。有的将对象进行分裂、破坏、拆散,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重构和组合,有的更直接将二维的构成因子注入到立体造型中去,这里便不再列举了。

结语

纵观现代构成艺术和陶艺的发展、抽象艺术的概念和语言,随着年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通过摆脱传统,从单纯的抽象走向了多元化、综合性的陶艺制作。不只对泥土自身特性的挖掘,还采用多种现代手法,加强高科技与泥土的对话,创造出土与火、土与自然、土与人的心灵相融合的艺术。其中构成艺术始终是现代陶艺不可逃离和最眷恋的精神土壤。

艺术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现代几何抽象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虽然只踞于一种艺术类型的位置,但在现代设计史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有了印象派、立体主义到抽象主义等各种艺术发展的脉络,才有了现代陶艺由具象到抽象、由实用到纯粹艺术的转变。现代构成艺术的历史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陶艺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史。

二、现代陶艺之概念

中国素来以“瓷国”著称,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对世界的陶瓷艺术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正是由于这种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根植于国人心中的陶瓷审美模式拖延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萌芽时间,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现代陶艺审美观念,而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艺的起步和不断发展。

现代陶艺以其内在的张力、实验性、具象和非具象性的形式美感来承载当代文化精神,是现代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冷漠、回归自然的一种最好方式。就现代陶艺的观点来看,陶和瓷都只是媒材,现代陶艺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艺术。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是,表现现代人的思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它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作为精神性的表现媒体而存在,精神属性是主要特征;二是表现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极丰富而随机的视觉效果,超越传统的技术标准,拓展全新的表现领域。

这些也正是构成艺术在现代陶艺中得以运用的契机。而且艺术本身无疆界,一种风格或主义的确立,必将影响当时一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正如抽象表现主义对建筑、服装、平面设计等的冲击。陶艺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抽象艺术在其界内的发展,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加入陶艺作品创作,从而开启了抽象艺术运用之先河。

参考文献:

[1]白明编著.世界现代陶艺概览.江西美术出版社

[4]世界构成艺术100年

[5](美)阿纳森著.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6]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7]皮道坚著.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

[2]白明编著.外国当代陶艺博览.江西美术出版社

[3]许以祺主编.陶艺家通讯

篇9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艺术设计;实践应用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时进行的一种业余创作,同时也被称之为副业,但是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有其实用性,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人民的信仰和对生活的热爱。现代艺术就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也蕴含着民间艺术的文化,在视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某些方面还进行了融合,提高了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手法和方式分析

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对比分析,其在视觉上很有特点,在作品中融入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又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特征,有一定的随意性,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由的思想[1]。在进行民间艺术创造中,劳动人民都不拘泥于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其造成方式和手法非常多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对其创造产生影响,作品就有一种自然的秩序和律动。通过对大多数作品的分析发现,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都包含了类似的情感,作品造型别致,形态各异,有很明显的抽象效果,完全展示出了民间创作的理念[2]。在民间的艺术造型中,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二者有统一性,不能进行分割,常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愿景,因此在民间艺术造型中既具有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把抽象的内容实体化,让作品游离在实体和抽象两者之间,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2.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阴阳相济是民间艺术的创作原则,而在现代艺术创作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美术作品中,或者包装设计中,以及立体雕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这样现代艺术创作不仅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升华,融入了虚实相扣的艺术造型手法,让现代艺术造型更加多样化。虚实相扣的造型手法可以很好协调空间画面的形态,让整体画面更加完善和精炼。例如中国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虚实相扣的造型手法,该造型不仅十分巧妙,而且非常形象,人们看到后不会觉得太过抽象,一看就很容易接受,主要就是和民间造型设计进行了结合[4]。民间艺术所创作出来的美术造型有实体和抽象的特点,在二者过渡中主要在线条方面加以强调,因此造型上有很强的视觉冲击,这是现代造型设计中所不具备的。针对这一情况,现代造型设计可以借助这一点,设计出内容非常丰富,同时很有韵味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作品生命力长久不衰。在一些自然事物中,例如烟火、云气等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就可以改变其形态的不确定性,利用实体的有效形式表示抽象物体,让整个作品的装饰功能更强。例如在2008年设计的奥运会火炬祥云造型,其实现了让抽象事物向实体方面的过渡,不仅造型巧妙,而且非常自然,让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例如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及中国结编制艺术,其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都有应用,剪纸设计在平面设计,以及品牌包装上都有很大应用,展现了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之美。再如中国结造型在中国联通中的应用,人们在看到这个标志后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结,很容易让大众接受这种设计,而且有非常好的亲切感。民间造型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分析

在美术作品中色彩是第一个感官因素,因此设计的美术作品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所设计的作品色彩如何。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同,以及民族文化不同,导致其民族色彩观念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中,色彩有其深刻而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不仅如此,其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相互渗透的,彼此之间是不可分隔开的[5]。民间美术艺术创造中,对色彩进行搭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艺术作品的色彩也反映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欣赏这方面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里面蕴含的真挚情感,窥探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况味,对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多灵感。例如在我国红色是比较吉利的颜色,给人以大吉大利的祥瑞之兆,寓意给人们带来福气和运气,同时也象征着人们的日子红红火火,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在现代的年画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征,年画的基本色彩都是红色,而图案会有年年有鱼,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在整个景物构架中还会有人,以及福娃等,体现了民间艺术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民间艺术作品中,其使用的色彩都非常热情奔放,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劳动人民日常工作的心态。在现代艺术中就做不到这一点,在所有的现代艺术创作中,基本上都合理借鉴了民间艺术在此类色彩设计方面的经验。通过这些叙述可以知道,民间艺术作品反映的基本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很少有低沉低迷的作品,这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是紧密相连的。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近些年比较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设计思路都从根本出发,先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然后合理地进行吸收,让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平面设计中。在民间艺术色彩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点,风格比较纯真,而且设计理念新颖,在进行平面设计中,给设计人员很多设计灵感和设计艺术内容。在平面设计中甚至有中国风的平面设计作品,这都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分不开。在设计完的作品中,不仅有效地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吸收,同时也借助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推广和宣传了民间艺术设计。第二点,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就是让消费者得到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在民间美术色彩当中,主要作用就是以色传神,以色夺目等,使用色彩抓住人们的眼球和心理。例如在艺术设计中,绿色表示植物,白色代表肌肤,在包装设计中,色彩也是最响亮的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需要不断借鉴民间色彩,达到很好的包装效果。第三点,在服装中也进行了应用。设计服装的时候,其应用的色彩比较多,而且色彩变化也比较大,一般如果服装颜色搭配不好,就说明该设计是失败的。民间艺术的色彩一直是服装设计人员们借鉴的源头,通过不断从民间设计中汲取养料,设计出更好的服装。第四点,在装饰设计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在现代的装饰设计中,有浓烈的复古风格,很多设计师不仅在色彩搭配上非常苛刻,同时还要结合复古的文化特征,在这些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创作,把历史和现代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提高整体的艺术效果。中华历史博大精深,而且民间艺术一直和中华历史同步随行,二者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也一定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滋养,有关艺术设计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民间艺术的精华,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掌握好民间艺术在色彩搭配中的方法,但是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中,不要拘泥于传统形式,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艺术造型和色彩搭配进行合理创新,继续发扬我国的民间艺术,推动我国艺术文化的继续发展。总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引用民间美术艺术的造型和色彩,不仅可以发展我国的民间艺术,同时也可以创造出人们喜欢的作品,二者相得益彰。民间艺术不仅造型多样化,而且每一个造型都有其古典趣味,而其色彩搭配也非常具有民族色彩和历史色彩,可以给现代艺术设计增添新的养料,推动我国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1]刘畅.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108-108

[2]田军.喀什师范学院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土陶艺术为例[J]《.艺海》,2014(4):116-118

[3]王严.浅析民间美术的色彩和造型特点及其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21-22

[4]萧睿.中国民间美术在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5):9-11

篇10

以陈设装饰为主的陶艺作品主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即艺术品打动人们的灵魂,影响人们的情绪。那么,要想很大程度的深入影响观者的情绪,让观者的意识形态跟随陶艺作品而进行思考,就更需要被赋予情节生命里的艺术创作。当然,在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创作来源是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作为陶艺创作者要把这些生活元素加以修饰,再进而主观地再创造、再润色、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创作过程中,把对生活的浓郁情感,对细节情趣的细致表达,运用到对陶艺创作的独到认识中,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灵魂作品。再众多的表现手法和象征寓意中,现代气息十足并带有趣味性情节的创作风格脱颖而出,自成一派。

趣味性的设计观念无论是存在于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中,还是存在于谨慎的逐步完成的设计方案中,都与时代的审美诉求一致。以鲜明而积极的主题加以表现制作的陶艺作品,表现了具有时代责任的艺术家在丰富自身艺术感知的同时,面对艺术以及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创作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符合生活前进、符合艺术的探索。同时,这种创作精神作用于艺术品以表现艺术家的生活感知,使得艺术品与时代的发展主流方向互相滋长。它也能激发陶艺创作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使得人民精神风貌更加向上,达到艺术领域与时代文化领域的互相指引。陶艺作品的历史感现实感具有十分重要的魅力。反应积极的奋斗精神和由此带来的进步的人文精神,现代的陶艺作品也应像其他各类艺术作品一样走进现实的生活环境,反应时代进步的主题,把艺术与生活以极好的形式手法结合在一起。积极向上内心体验的自然流露更符合社会的主流精神的需求方向。事实上,这种隐藏在艺术品中的深层精神甚至比艺术品表面想要刻画的情节还重要。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运用抽象艺术的观念和语言的陶瓷艺术手段很常见,但是用抽象手法表达趣味性题材的陶瓷艺术品则代表了独特的创作要求。抽象的理性的线条结构强调艺术品的得节奏感和体量关系。简洁抽象的集合体人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帮我们认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艺术本身无疆界,一种风格或主义的确立,必将影响当时一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正如抽象表现主义对建筑、服装、平面设计等的冲击。艺术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现代几何抽象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虽然只居于一种艺术类型的位置,但在现代设计史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有了印象派到抽象主义等各种艺术发展的脉络,才有了现代陶艺由具象到抽象、由实用到纯粹艺术的转变。这类抽象形式陶艺作品中强化用理性的线条表现生动的情节,放弃了复杂的结构关系和表面肌理表现形式,创造易于接受的认同平台。现代陶艺以抽象语言的形式美感来承载当代文化精神,是现代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冷漠、回归自然的一种最好方式。抽象手法集中在空间关系的转折线和艺术品外轮廓的整体效果,淡化用雕塑语言进行细节的描绘。抽象形式造成用简洁化线条的穿插关系讲述丰富的情节,给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加陶艺作品中角色的生命力。陶艺创作中的这种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实现的,这既有思想内容的创作思路问题,又有表现形式的技法问题。可以说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我们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可以通过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体味几何抽象艺术渗透其间的魅力。可以说现代陶艺用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构成艺术,构成艺术的概念和语言同时也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不断影响现代陶艺的精神灵魂。总之,现代抽象形式的概念和语言,随着年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

丰富的釉色效果是陶艺语言中的重要因素,它有着非同凡响的魅力,不仅依附于形体,更带给整个作品更加深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现代陶艺的观点来看,陶瓷都只是媒材,现代陶艺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艺术。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表现现代人的思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在种种材料媒介里,釉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表现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极丰富而随机的视觉效果,并可以不断超越传统的技术标准,拓展全新的表现领域。釉色这种因素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形态审美的追求角度需要和极具表现力的釉色效果相契合,以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情趣。(本文作者:姚曼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