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与救援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与救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设计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很多煤矿企业都设有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在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时,良好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是可以说是整个工作的“大脑”,它可以及时获取和处理煤矿井下有关信息,提供煤矿事故全方位可靠信息,以便应急指挥中心输出高效处理指令,采用科学的应急预案,实现对煤矿事故的科学高效处理和及时有效控制。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进行系统设计,还有一部分仍然沿用C/S传统模式,系统基本都包括煤矿信息采集、应急救援智能处理、煤矿信息存储、现场人员物质调度4个大模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系统原理进行开发设计,用以实现应急救援可视化、信息管理科学化等目的。
1系统应用分析
目前,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煤矿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系统数据库规模较小并且数据管理混乱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高效运转离不开数据库支持。数据库的稳定性、大小、结构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很多煤矿企业虽然应用了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一方面数据库性能低,缺乏管理更新,造成系统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煤矿系统信息种类多,比较烦琐,大部分数据库无法做到有序处理。
1.2系统信息获取途径有限,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监控
大部分企业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获取途径比较单一,无法对井下各个有关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有的企业仅仅对井下几个因素进行监测,这都影响系统对信息分析,也影响着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对于应急救援工作来说,不仅要对人员位置、风向、井下温度、瓦斯含量、机器运转等进行监控,还要有应急救援设施、矿山机械设备、通风降温、电力供应、危险源等信息的获取。
1.3系统功能设计不够全面
系统功能设计应该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全面高效地开展为目的。对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输出等四个模块,有些系统仅仅注重其中一或两块,没有考虑到系统整体性的特性。只有四个模块都要具体细致地功能设计,才保证系统功能全面,运行高效顺畅。
1.4资金投入少,软硬件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
很大一部分煤矿企业缺乏对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没有重视其应用。“走形式”、“花架子”等思想仍蔓延在企业文化之中,系统软硬件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计算机人员进行管理,从而系统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恶性循环。
2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措施
2.1系统功能设计
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控监测、信息分析处理、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通讯、系统日常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监测监控包括对人员进行定位监控、水文监测、机械运作监控以及视频实时监控;信息分析处理是对监控监测输送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并对矿井整体状况、救援路线、预案选择等进行分析;应急救援指挥是人和机结合的部分,共同完成人员物资调度调配,预案的修改选择等重要工作;应急救援通讯是系统的辅助模块,它是指挥中心与各部门连接桥梁,主要内容就是4G网络通信、IP对讲机无线通信、可视化网络通信等;系统日常管理则是系统应急救援开展的基石,需要对救援预案编辑存储、矿井信息存系统维护升级、预案模拟演练等等。
2.2数据库建设
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针对数据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应选择应属关系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SQLServer2012数据库开发平台,进行开发设计。SQLServer2012数据库具有数据处理灵活性高,简化HA和DR的需求,安全可靠,增加了更多的cmdlet,为煤矿数据的处理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使用ER/Studio数据库开发软件和SQLServer2012数据库相结合,设计出安全、高效的数据库,并且根据信息种类的不同设计出多个数据库,提高信息存储质量和读取速度,以及方便数据库管理。
2.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一方面必须对井下实时动态信息进行筛选初分析,然后输送给应急指挥中心;另一方面,根据初步分析的信息必须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比如是否达到报警值、是否启动预案、信息综合整合呈现等等。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对于图像的处理处理呈现就是系统数据处理的重要部分。采用GIS、MapX控件和3DMAX控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地理信息地图数字水平低的缺陷,实现煤矿矿井地图三维可视化呈现。
2.4系统外辅助措施
煤矿企业应加大在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系统硬软件,确保系统涉及的硬软件都是符合系统运行要求的。煤矿企业还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完善系统,全面细致保障信息采集,科学合理进行信息存储,高效及时进行信息输出,同时,及时将编写的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预案输入系统,以便及时更新数据库,保障系统正确及时应对各种事故。煤矿企业必须掌握一些维护更新的相关技术,维护和管理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系统地稳定性和可控性。
3结论
改进完善的系统会为煤矿企业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增强煤矿企业应急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立,等.基于基础数据库的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1:44-47.
[2]高东旭,庞大芳.基于ASP.NET和SQLServer技术开发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煤炭技术,2008,10:64-65.
[3]李艳妮.基于WebGIS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工程大学,2015.
篇2
简单而言,风险值得便是当物体受到诸如损坏、伤害或者攻击之后的一种特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风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金融学以及灾害学等领域中。总的来说,现阶段风险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一些灾害事故在某一区域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定义为风险;第二,对于某些突发事故的事前预测和事后检验也是风险;第三,风险愈高,某一区域的危害愈大,反之则依然;第四,区域特点、风险评价预测和突发事故特点构成了风险;第五,风险往往是用作损害程度的衡量手段。所以,在煤矿应急管理过程中,风险是煤矿生产和煤矿应急关机各个环节和阶段的可控因素。而将风险纳入煤矿应急管理领域当中,则是为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自然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
2煤矿应急管理的策略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2.1煤矿应急管理的策略
为了更好应对煤矿生产中极易出现的突发安全事故,煤矿应急管理中构建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基础的策略。这就需要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法律法规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应急管理的安全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煤矿应急管理的安全法规,切实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能凭借着相应法律法规健全自身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更好的保障了财产和人身安全。在制定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需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从根本上保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煤矿应急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保障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广大煤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应急管理需求,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考核等,确保广大应急管理人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深化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断强化自身应急意识。这样在正儿八经的应急管理过程中就具备了应急管理意识,构建了应急管理氛围,充分提升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人员的总体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通讯也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应急管理的保障。所以,加强应急通讯体系的建设就成为煤矿应急管理过程中最为紧迫和必要的任务。而且应急通讯有着不确定性、有限性、难获性和时效性,迅速掌握应急管理信息实施应急管理通讯更是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应当从煤矿应急管理信息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信息检索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信息手段,确保应急管理中的相关信息和突发事故信息能够迅速、高效和实时进行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进而有效提升煤矿应急管理的能力。具体来说,煤矿企业可以从应急预警系统的建设、应急通讯以及应急通信协调机制的构建、信息和通讯管理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应急通信系统的体系建设。最后,煤矿应急管理策略中必备的就是应急救援的加强。这是因为煤矿突发事故往往具备不确定性、严重性、突发性以及偶然性特点,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应急救援工作就应当坚持统一指挥和积极预防,尽量将煤矿企业生产区域类的救援资源和社会救援资源有机结合,进而将事故风险和损害程度降至最低。具体来说,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应急管理救援工作的训练和演习,并且长期性和经常性针对不同突发事故进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相应突发事故应有不同的应急救援方案,在详细评估、演练和再进行修改,以确保最终的应急救援方案能够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应急救援队伍必须配备专业的救护小组,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特点学习有毒气体知识、熟悉煤矿重点防护部位等,同时配备各种救援和救护设备,一旦突发事故出现,及时进行救援。
2.2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是为了更好开展煤矿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因此,在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可行性、显著性、系统性、简明性、可比性以及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七项原则。这样,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价体系便能充分立足于煤矿生产和突发事故实际,结合突发事故的复杂性进行大量指标选取,进而针对不同突发事故和应急管理内容进行多方位、全角度的选取和评价。这样才能构建有效的煤矿应急管理分享评价体系。具体来说,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庞杂多样,所以很难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选用单一或者多个指标进行说明。因此,这就需要针对煤矿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易发生突发事故情况和应急管理工作等构建一个以人、物、环境等为主的风险评价体系。通常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内容涉及诸如紧急疏散措施、人员身体状况、人员心理状况、党员布局结果等19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来说,人为因素包括了身体和心理状况、专业素养、现状指挥状况、安全意识和年龄和工龄等;环境因素包涵了煤层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物资和设备等因素又包涵了应急通信设备、事故检测和预警设备、个人防护装备、救援物资、采煤设备等;管理因素包涵了紧急疏散措施、应急管理培训、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法规和对策、应急分工和指挥等。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煤矿; 重大事故; 应急信息管理; 系统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coal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crunch time.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management divis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ystem of countrywide electron Information Office in the promotion of coal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work, and takes it as the important work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mine inform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the excellent. So this article on coal mines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Key words: coal mine;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突发公共事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危及到国家安全,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这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更考验着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能力,以及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使政府意识到自身应在建立国家应急体系和提高社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和效率方面承担起相应责任。从目前来看,政府最迫切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解决煤矿事故应急信息建设的最关键问题,就是构建一个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研究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和开发急救援信息辅助系统,在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探索一条为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提供安全全方位服务、符合行业实际的信息服务方式,使煤矿能及时更新安全信息、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事故的救援效率,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我国各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想要一下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平台,不是很现实,即使建立了统一的平台,在实际使用中也很容易出现盲目和随意的问题,很难切实的组织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本课题结合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应急信息管理作为突破点,先从基础应急资源的管理入手,以地理信息 GIS 系统为支撑。
2.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2.1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进行安全日常管理、灾害预防与处理、事故管理、矿山救护管理、事故统计分析、安全评估、人员信息管理、安全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及安全教育与安全技术培训等。
从 2002 年开始,各地建立的安全监管局网站,承担着安全生产信息在网上的功能,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电子网络信息平台。2007 年煤炭行业在视频会议系统方面的投入为 0.44 亿元。各集团公司通过 FTP、电子邮件等方式从管属的各煤矿业务处理系统中接受数据,建立本集团公司的煤矿安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重庆市开展了基于组件式GIS和GSM技术的重庆市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平台(CRCCS)的开发研制工作。该系统实现了省(市)级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自动化、信息化。CRCCS 面向市、区县、煤矿(救护队)三级煤炭机构, 将事故监控与报警、地图动态查询与定位、救援指挥、安全生产及行业管理融为一体的综合安全生产与管理平台。由于系统基于 GIS 技术,因此,体现了良好的实效性和共享性。该平台的建设受地域影响和各地信息建设发展水平的限制,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还是有一定难度。
中国矿业大学王铃丁等人提出的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于煤矿事故的应急响应、救灾、预案演练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具有事故应急救援调度指挥、预案模拟演练和应急资源查询管理的功能。
吉林大学在 2008 年提出了煤矿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依据现在国内采用的应急预案,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再参照以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建设煤矿事故应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其应至少由作业处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作业处理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应急管理系统提供信息采集:1、信息表现 2、信息调度 3、通讯和物资资源调度等功能。应急指挥系统也称应急响应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 Internet 技术为纽带,基于 GIS 技术支持的煤矿安全信息共享与网络决策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数据的动态管理与分析、通风隐患情况的自动报警等,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应急的可能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应急所需的信息。
2.2国外现状
发达的煤炭生产大国的信息基础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工能力、国民信息意识及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比其他国家高。英国的煤矿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零死亡”的国家。
3.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
3.1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应急信息主要来自于应急管理部门、安委会成员单位其他委办局、企业和公众以及其它信息来源。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在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数据仓库。
2.2煤矿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煤矿行业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主要是以应急信息为依托,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借助信息平台,指挥救援工作,根据事故性质决定是否启动预案,然后由指挥者根据预案中预先设定的救援措施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依靠先进的地理信息定位(GIS)系统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并根据事故模拟分析系统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而对救援工作进行辅助决策。当救援完成后,对各方面的数据实施统计分析,从而便于救援工作者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应急信息是整个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主导,包括救援队伍信息、应急专家信息、知识库信息等。因此建设一个统一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更好的辅助应急救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洺,王巍. 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数据需求、实现路径与管理制度[J]. 电子政务,2008,(05) .
[2] 丰国炳. 江苏省应急平台应急预案智能管理系统设计[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 (02) .
篇4
煤矿事故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准确的送达救援地点,这是煤炭应急物流应解决的问题。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因此对于它的含义,也要从应急物流的含义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界定。欧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此概念从目标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界定,不够完整。徐东等则直接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6]。此定义不仅给出了目标,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对象及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和完整。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含义,本人参照以上定义,给予如下定义:煤炭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煤炭行业的突发性事故灾害(如瓦斯灾害、水灾、火灾、煤尘灾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灾害)、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而对所需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对应急物流的一般含义,笔者突出了应对煤矿行业事故灾害的应急物流运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2煤炭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它既有应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业的一些独有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也应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等特点。其中突发性是煤炭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显特征,因为煤矿突发事件如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为应对煤矿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就有了突发性的特点。煤矿应急物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煤矿突发事件的多样性,煤矿的突发事件既有水灾、火灾、瓦斯灾害、冲击地压、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突发事故,也会存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突发事件对物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煤炭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煤炭应急物流是为煤矿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务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是由于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太注重物流运作的成本等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其要实现时间最短。煤炭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是指煤炭应急物流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许多物流的中间环节,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紧凑,物流管理的机构也非常精简,有极大的非常规色彩。煤炭应急物流的多主体性主要在于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物流企业、当地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3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分析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关要素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应该是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下级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业组织、煤炭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物资筹措、物资储备、运输调度、装卸搬运、物资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进行说明。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理论技术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7]。这7个构件也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更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体系,从要素的角度也应包含这七大要素,如图1所示。煤炭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煤炭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煤炭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煤炭应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指挥决策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煤炭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煤炭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铁路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煤炭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煤炭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等,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应急物流预案、各种标准、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制约煤炭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煤炭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等,它是推动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煤炭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结构、布局、存在状态、生产能力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
4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及运作流程分析
4.1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
由于煤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时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这些后果,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应包含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等部分。
4.1.1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负责煤炭应急物流的平时和救援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在平时及事故发生时的正常运转。
4.1.2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是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是煤炭应急物流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煤炭应急物流机构通过该网络平台与煤炭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系统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主要业务、运输能力、库房容量等。
4.1.3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救援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及配送送达等工作。简单阐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资的筹措。救援物资的筹措是煤炭应急救援行动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资的筹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储备;强制征用;突击生产;组织捐赠;争取援助;紧急采购等。②煤炭救援物资储备。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家和企业一般会储备定量的特定物资作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抢险用器材、设备和材料,用来阻止灾害的蔓延,救援受灾人员和抢救机械设备等财产,从而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③煤矿救援物资的运输调度。救援物资调度问题是煤炭应急物流中主要的决策问题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矿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尽快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特定数量与种类的救援物资从仓库或中转站运送到指定的灾害或事件发生地的问题。救援物资调度的目标就是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时供应,进而为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④煤炭救援物资的配送。救援物资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以及救援物资送达作业。
4.2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所体现的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流程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煤炭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各项分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参照我国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当事故救援命令下达后,煤炭应急物流指挥部门立即搜集整理有关信息,根据救援指挥领导机构对突发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救援物资需求做初步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品种、数量等;根据煤炭企业集团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运输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拟制可行、科学的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方案,并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对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运作执行部门则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炭应急物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对整个煤炭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善后处理。调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资,梳理总结煤炭应急物流经验教训,向上级上报有关情况等。
5小结
篇5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安全领域;安全生产;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89-02
1煤矿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安全领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即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煤矿企业比较重视硬件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入比较轻视,即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比较轻视,在思想意识上,虽然各单位都意识到了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只是用计算机进行排版和打印之类的最基础的事情,对于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处理等是非常模糊的,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煤矿没有自己具体的规划,即使有相应的规划也没有按照本煤矿的全局制定,而在实际中常常出现设备缺乏通信功能,导致信息资源无法接入局域网,信息也不能实现共享。同时由于管理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甚至是由于受资金、管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是就事论事地实施某一个或几个子系统,使大部分仍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从而造成了煤矿内部“信息孤岛”的存在。这样不仅制约信息技术的发挥,也增加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不利于煤矿整体信息化的实现。
2煤矿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发展的作用
煤矿所带来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煤炭工作又是非一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其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其在煤矿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前提
煤矿生产是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其生产环节也比较多,要求也相当高,而在实际生产时由于水、火、瓦斯和顶板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事故。因此,煤矿生产技术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而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信息传递等可摆脱人工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有助于职工从本质上认识到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井下瓦斯、煤尘、水等危险情况的预警、预报等,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控各部门、各生产环节运作状况,能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2物料管理非常重要
在煤矿生产中,所用的物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成本多占比率一般都超过一半。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优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措施,即可以降低物料的周转时间。同时信息化网络将采购和销售电子化,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以及使得煤矿企业的效益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2.3为决策提供依据
无论是哪个企业的决策者都是根据不同的信息作出决策,当然煤矿企业也是如此,而信息化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准确性也明显的提高。决策者既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监控子系统随时看到和收到煤炭开采的现场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子系统中的基本信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建立的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借助互联网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互连,使煤矿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挖掘,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煤矿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本矿的经济效益。
3煤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3.1管理方面
在煤矿企业中,要根据本煤矿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搜集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有用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通过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实行办公自动化,使全矿的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都纳入煤矿信息化管理,减少管理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3.2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井下工作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加强监控,可以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能使员工的行为有所规范。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3.3网络建设方面
现在煤矿企业各部门、区、队、班组等都配置和使用了计算机,而煤矿应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局域网、电子邮件系统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
4.1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指明了今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寻求多方支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急用先行;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我国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实现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共用共享系统。建立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电子办公系统功能,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机构的政府网站,提高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网上互动的效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4.2发展方向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并完善事故统计与调查分析系统、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多数企业基本建成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省管企业基本建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培训、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电子装备等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到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省、地(市)应急救援机构的统一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基本建成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基础资源数据库;基本建成供各级机构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
(3)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体系。建立省级以上的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专家远程会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以明显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基本完成满足各级政务机构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建设。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应急救援以及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相关网络和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技术保障和维护制度。
(5)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基础建设。要基本建成支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门户网站群,可陆续实现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受理功能,逐步加强网上为民服务和互动交流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安全保障系统要从多个层次分别对信息进行保护、监测、响应、恢复和改善。在条件、时机成熟或必要时建立灾备中心。通过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不受诸多威胁的侵犯,确保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改善各级机构局域网基础条件及连入互联网和安全生产专网的条件,包括局域网布线、网络设备。
(6)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为主要目标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煤矿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环境,采用现在比较先进和流行的软件技术,基于Web、B/S结构,建成一套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管理集成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篇6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应急预防;应急管理
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典型环节,这4个环节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预防环节包括危险源及威胁的识别和危险缓解,应急计划及程序的开发和准备以及一个有效的应急响应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识别。应急准备环节主要是应急资源准备、预案编写与修订、演练以及预测预警和模拟分析,主要目的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响应环节包括使用应急资源缓解灾害对人身安全、电力设施、国家安全、社会环境的危害并启动相关救援行动。恢复环节就是采取行动终止应急状态、恢复正常秩序等。
1 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按照致灾原因分类,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分为如下4类:
(1)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主要指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造成的大面积电力设施损坏和电气故障。
(2)因电力设施受到破坏、自身故障或缺陷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如输变电一次设备受到毁坏,其控制、保护设备故障引发系统事故,或者输变电控制、保护设备存在隐藏性缺陷使之不能正确动作而引发的重大事故。
(3)人员过失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指运行维护人员误操作或调度人员处置不当,从而导致或扩大系统事故。
(4)次生灾害。由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对电气化铁路、城市地铁列车、化工厂、煤矿、广播电视以及军队、医院、学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的危害。
2 应急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
采用安全管理措施与一些安全技术手段,减少事故可能发生的潜在因素和诱发因素,从而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从事故发生前和它的本质上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事故不幸还是发生了,通过预先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安全技术手段降低事故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进而减缓它的严重程度。以往很多职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对事故没有采取什么预防措施,进而导致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1 应急预案的编写
应急预案中的问题。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导则中有规定编制预案需要6个过程:(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2)收集设备、职工、事故等各方面的资料;(3)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4)真是评估企业现在的应急能力;(5)编制相关应急预案;(6)评审与工作。
基层供电企业的应急预案在编制中就存在严重的问题。预案编制实际情况是指定谁去编写,这个谁可能是某部门也可能是某人,这样不能发现企业所有可能或已经存在的危险源,无法对事故类型与后果运用风险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扩大性事故分析就缺失了、应急队伍缺乏应急救援能力、对应急准备也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这样编制成的预案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应急能力的建设滞后情况严重,这种情况下发生突然事故,应急措施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可能会扩大事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查证消息是有单位把它列成机密文件,只有个别人知道,应急规范没有这样的要求,在编制过程中最好的情况就是全体职工都参与,也方便对他们的安全管理培训,所有与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员都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2.2 应急的设备和物资要准备齐全并保证能够被有效使用
事故发生时,应急的设备和物资就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理的效果和结果。很多单位在编制好应急预案后对其他有关的事就不重视了,设备和物资的缺失以及它们还能不能被有效使用等。如果这些设备和物资没有准备充分,在事故后的应急处理中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后来,对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落实,在设备和物资的维护方面也加强了相关人员的维护责任。经过这次整改,设备和物资方面的准备和维护才消除了不足和隐患。
2.3 所编制应急预案要对全体职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编得再好,如果职工对它不熟悉或工没有受到培训与演练,那么这个应急预案不过是几张废纸。很多单位都存在这种通病,结果事故突发时职工降低或丧失应急处理能力,造成事故扩大化甚至在演练时也发生了事故并造成扩大,这都是没有对职工定期培训与演练所造成的恶果。对应急预案在职工中进行培训和演练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现在大部分演练存在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实性,演练效果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应更加重视演练中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模拟,真正加强“练”的成分,检验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电力企业人员的应急能力。比如,交通影响。
2.4 事故的恢复阶段工作
对于事故处置的进展情况要及时报告,尤其是抢修恢复信息;事故经过应急处理恢复后,要认真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的使用状况及时清点,企业的财产损失及时正确的进行统计,检查设备的损坏状况并快速检修使之恢复正常。最后要向全体职工和社会舆论方面事故的处理状况和已经恢复的情况,为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有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等。
2010年11月21日11点40分,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并造成井下29人被困。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迅速向上级公司反映,组织52名抢险队员、2台5千瓦发电机、1台400kVA配变及资阳电力公司1台300千瓦发电车等应急物资赶赴现场,可靠、有力地保障了事故救援的电力供应。22日12点25分,29名被困井下的八田煤矿矿工全部获救。负责现场救援指挥行动的李成云副省长对电力部门应急保电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1.21”八田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我公司应急处置得当、效果显著,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不及时;对新闻舆论报道掌控不力;现场应急供电方案不完善;应急装备不能满足现场处置需求;(非)煤矿山等高危客户用电安全隐患较大。针对“威远八田煤矿透水事故”电力支援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由此次应急救援可以看出,基层供电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仅涉及电网恢复,还涉及重要、高危客户的救灾救援,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都很大,务必高度重视。
3 总结
企业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科学的应急管理系统。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有的灾害事故在发生前都有它发生的可能因素,基层企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各个部门要实现紧密配合,符合专业化要求,规范要科学、布局要合理、标准要统一,按这样的要求使应急机制具有统一性;通过应急预案的定期演练,提高职工个人和应急救援队伍对应急事故的处置能力,推动安全电网和基层供电企业零事故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提高整个供电网络应对自然环境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培训团先后赴德国国际矿业和矿产资源联合会、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保护部下属联邦环保总署、柏林灾难技术救援机构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德国鲁尔集团伊本比伦煤矿井下,考察学习工业4.0革命对采矿业的挑战和改变、现代采矿技术和劳动安全保护、应急救援机构运作机制等内容。
德国煤矿深部开采技术及安全监管工作
德国现有8处煤矿,其中井工煤矿3处(生产硬煤)、露天煤矿5处(生产褐煤),均为民营煤矿。2014年全德共生产煤炭1.91亿t(硬煤0.08亿 t,褐煤1.83亿 t),百万吨死亡率为0,近30年来未发生过死亡事故。现有3处井工煤矿均为高瓦斯矿井,采深均超过1 500 m,煤层平均厚度仅为2 m左右。
德国煤矿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支护。采用 “大断面、强支护、高装备”的深井支护技术,在1 500 m以深矿井普遍运用,并形成国家标准。
实现1 500 m以深矿井沿空留巷技术。在留设的巷道采空区设置2倍采高宽的充填墙,并视采空区漏风情况,向充填墙注浆,留巷得到成功应用。
使用“一七”防灭火技术。该系统于1996 年由德国施密茨公司研制成功,采取气动喷注泡沫进行防灭火,发泡能力6 000 L/h。泡沫留存时间能长达5 h,且具有繁殖及蒸发特性,具有发泡率高、强渗透力和附着力、有效隔绝空气、快速冷却燃烧物、操作简单和灭火费用低等优点。
瓦斯实现有效利用。德国现有3处井工煤矿全部为高瓦斯矿井,抽采瓦斯量每年约1亿m3,全部用于瓦斯发电,总装机能力36 MW,矿井用电自给自足。
综合自动化采煤技术。刨煤机采煤技术在德国煤矿薄及中厚煤层开采中得到普遍应用,综采自动化煤岩自动识别采煤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设备集中购置、选型配套系列化、统一化。德国鲁尔集团对井工煤矿,主要采矿设备和耗材实行统购,各煤矿租赁使用,设备型号尽量统一或相近,便于各矿互相调拨、操作人员熟练使用。
重视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制定粉尘测量方法、评估方法和岗位部署调控办法,按照法律规定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对煤矿每个接尘人员建立接尘档案,对患有尘肺职业病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协会支付保险金,因病提前退休的职工支付退休金。同时,注重技术防尘,强化源头治理。比如加大煤层注水力度,配备防尘设施,采煤工作面支架(包括顶梁上部)安设自动防尘喷雾装置,掘进工作面安装大功率除尘风机等。
工业4.0对采矿业的影响
2010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工业4.0”的未来发展目标。2013年4月,正式推出“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采矿业引入“工业4.0”概念,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在现场进行测试。例如:采煤机可以通过雷达传感器来辨识周边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作业,以及通过辨别不同切割声音来确认切割的是煤还是岩石;井下无人驾驶车辆通过雷达系统感知周边行人情况来判定是继续作业还是避让行人,等等。
通过“采矿4.0”技术实施,实现自动化无人工作面采煤,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辅助运输和岗点作业人数,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升矿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达到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目的。
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报告
德国1865年出台的《德国矿业法》、2013实施的《德国危险事故条例》等法律,对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结果公布等做出了相关规定:导致工伤损失3个工作日以上事故以及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具有一定影响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原则上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同业保险联合会;导致工伤损失28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并在事故发生后1周内向有关部门提交补充性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一般描述、事故类型和涉及物质、原因描述、损害类型和范围、应急措施、设备改进措施及执行计划等内容。
有关部门对涉及物质超过企业总物质量5%或人员伤亡较严重事故,还要通过审查、调查等手段,对企业在技术、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建议,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并督促企业采取必要补救措施,且将企业的补充性书面报告复印件和分析报告上报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还要向欧盟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情况和调查结果都要在公共网络上公布。
应急救援
德国事故救援实行属地管理,以州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当事故救援超出州政府能力范围,州政府请求联邦政府提供应急协调和救助。德国依据联邦法律形成了以消防队为核心,由联邦军队、警察、公共安全部门、联邦技术救援中心、红十字会等机构组成的事故救援队伍体系。
德国共有分布在各大城市的4万余名专业消防队员,其运转费用由地方政府供给,另有135万余名考核合格,可以随时投入事故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探测、电力、爆破等30余种专业进行分类管理,以提供专业救援服务。德国煤矿不常设专职的矿山救护队,但每个煤矿设置由兼职救护队员组成的矿山救护队。煤矿企业负责矿山救护队的运转费用。
救援期间,只允许矿长或其人、通风工程师、记录员、政府部门派员等4种人进入事故救援专用指挥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指挥室干扰事故救援指挥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指挥室内人员的全部讲话、通讯内容及矿井通风等有关情况。
双元制职业安全保护体系
德国在遵守欧盟安全生产框架性准则的同时,实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监管的双元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关分为联邦和各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邦层面主要负责相关法律制定,具体管理工作主要各州层面负责。主要职责是发放安全生产相关许可、监督检查企业落实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等。
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属非营利性机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提供事故预防和宣传、职工工伤事故理赔及受工伤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救助等。法律强制企业加入行业所属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全额缴纳意外伤亡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政府对煤矿监管机制
德国联邦政府对矿业的监督和管理设在州一级,各州的矿业主管部门设置不同,机构设置相对简捷、高效,一个部门负责煤矿开采所有相关许可的发放,以及企业经营计划的审批。比如,煤矿编制企业经营计划,包括筹建、开采到洗选等各个环节的计划书,内容涵盖开采设计、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矿业局依据法律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依据该计划对煤矿经营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中德对比分析
煤矿开采安全技术比较
支护方式。德国煤矿巷道断面均为半圆拱形大断面支护。国内煤矿支护方式主要是“锚杆+锚网索(喷)”支护,有的矿井采用砌碹支护或U型钢支护,矿井巷道断面较小,有的矿井巷道变形严重维修量大,巷道扩修量多达60%。
冲击地压防治。德国煤层厚度在1.5~3.5 m左右,与我国部分冲击地压矿井厚煤层相比冲击地压危害性较小。但就煤层冲击治理方案而言,与我国的“强支护、强卸压、强检测”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国内一些矿井对有冲击倾向煤层危害程度认识不够,卸压程度不足,没有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瓦斯治理。德国煤矿开采煤层具有硬度大、瓦斯压力小、含量低,透气性高、易抽采等特点。相比较而言,我国个别省区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在瓦斯、一氧化碳传感器方面,德国煤矿普遍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测程范围大(0~100%),稳定性强,不受温度、水等环境的影响,而我国仍然在大量使用催化原件传感器,测程范围小(0~4%),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
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对煤矿防尘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及防尘效果上与德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煤矿对防尘认识尚有差距,技术防尘和个体防护现场执行落实不到位;二是职工待遇保障有差距,体检发现职工患有尘肺病时,未像德国一样执行岗位调整工资收入差额补贴;三是煤矿粉尘浓度测定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数值,而德国煤矿粉尘检测工作每月由矿井粉尘测量员现场取样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数据有权威性。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比较
德国“采矿4.0”是在基本实现采矿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迈进。我国煤矿目前还基本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阶段,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尚未夯实。尽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相继推广了陕煤化集团黄陵一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经验,推进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但是机械化、自动化整体上还有差距,比如在煤岩自动识别技术、单轨吊辅助运输方式和刨煤机采煤技术等方面。
事故报告和救援比较
我国制定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处理作了详尽规定,《安全生产法》也明确事故报告要全文公开。总体上讲,我国比德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要求更为具体。比如,德国事故全部情况一般要经1年以上才能完全调查清楚并公布,而我国事故调查时限要求一般不得超过75日,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35日。
我国事故救援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事故救援工作职责,建立了矿山救护队、消防队、医疗等专业事故救援队伍体系。矿山救护队运转费用由政府或煤矿企业承担,装备投入、日常训练相对德国矿山救护队较多。我国事故救援志愿者数量多,但是缺少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我国煤矿事故救援参与指挥人员多,指挥地点基本为开放式,容易受外界干扰。并且德国煤矿事故救援指挥室内设有专人对救援指挥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有利于查明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
思考和建议
学习借鉴德国煤矿“大断面、强支护”深井开采技术。建议在深井项目安全核准时,将“大断面、强支护”作为必备条件。
鼓励煤矿企业引进“一七”防灭火系统。鼓励在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强的矿区推广和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回采工作面初采、过构造、收尾时期预防煤层自燃发火能力,以及火灾事故救援能力。
加强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工作。根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等级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合理确定各类岗位合理班工作时间,对不宜接尘人员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学习借鉴德国“采矿4.0”先进技术。建议将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列为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四化”建设。
逐步取消小绞车运输。德国的经验表明,小绞车运输完全可被取代。建议在条件适宜矿井,积极推广单轨吊辅助运输,以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升安全保障程度。
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建议对情况复杂的事故,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适当延长事故调查时限,确保能够真正将事故原因彻查分析清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篇8
全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3人。
二、设立原则及依据
(一)市人民政府下达我区年度控制目标。
(二)安全生产相对控制指标。
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不超过0.14。
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不超过6.00。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不超过0.26。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要逐级落实,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到实处,并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落实到人。有关部门要定期跟踪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通过信息、简报等形式定期公布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加强源头管理,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所管辖区域和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进行普查登记并建档,跟踪监督,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要及时排除,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三)建立建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尽快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所管辖区域和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专业性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安全事故的救援能力。所有煤矿和非煤矿山都要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四)加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要求向区安委办(设在区安监局)报送安全生产事故快报、月统计报表统计材料。对事故的查处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和“四不放过”的原则,切实贯彻执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五)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支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要在年度预算中列入安全生产管理办公经费,安排配套资金,逐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装备水平。
(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事业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自防自救能力和劳动者的安全操作技能。对企业负责人、有关经营管理人员、特种岗位作业人员和各类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等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规范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活动。
(七)严格执行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储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专门用于安全生产应急抢险、事故善后处理和安全生产投入,不得挪作他用。安全费用的提取可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八)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企业,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方可进行生产。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要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合法经营。
篇9
【关键词】 矿山救援队 预防性 检查 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管理,全面促进其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保证安全、迅速、快捷地实施矿山企业生产与建设事故救援,保护矿工和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国家资源和财产损失,开展预防性检查工作在救援日常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矿山救援队担负着矿井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灾变处理的重要任务,是社会赋予的重大使命,因此,救援队伍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战斗意志,具有丰富的救援理论知识和抢险救灾经验。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靖远队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救援理念,注重“预防胜于抢救,预防更重于抢救”论断,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检查管理制度,制定了《预防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在每周的“安全救援例会上”予以通报,通过预防检查将救援队伍自身职能从“事中控制、事后抢救”向“事前防控”自然延伸,使之形成日常化和规范化长效机制。
1 预防检查的目的要明确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靖远队肩负着靖远煤业集团公司及周边地方煤矿的矿山救援和西北地区的重大矿山救援工作。开展煤矿安全检查,有助于指战员对所服务矿井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锤炼救援队伍意志,提升综合能力。救护队进行预防检查必须有名确的目的:首先,要了解所服务矿井的生产状况,采掘工作面的布置情况,瓦斯涌出量,硐室、非常仓库的位置、消防管路、压风系统、通风、排水等系统,火区分布、易燃煤层的发火规律以及矿井的防治措施、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及应急预案,各类事故的避灾路线等。其次,是要了解所检查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巷道类型、巷道用途等情况。升井后,做详细的记录,并绘制行走路线图。
2 预防性检查的知识性
矿山救护队队员大多来自煤矿井下一线,少部分为转业军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矿井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加之对矿井的各大系统不熟悉,不但影响到救援效果,往往导致发生救援人员自身伤亡事故。因此,要对矿山救护队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和预防检查显得非常重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并通过预防检查,深入矿井,熟悉矿井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洞察煤矿井下一些奥秘,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救援队伍预防检查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同时,采用携带的救护仪器、仪表进行现场操作,熟悉其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为将来投入安全抢险救援能够打下坚实的战备基础。
3 预防检查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预防检查工作在救护队的日常管理中被轻视、淡化,救援小队甚至将预防检查工作当作完任务,入井以后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升井后含含糊糊,一知半解,失去了预防检查的真正含义。
救护队在抢救矿井灾变事故时,必须全面掌握发生事故地点的概况,这主要基于平时预防检查过程中对发生事故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工作面的长度、顶板类型、清水管路是否到位、工作面坡度、风筒以及各种系统是否完好等情况的掌握了解,只有掌握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抢救方案。如果平时预防检查对于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程度不够,仅靠矿方提供的资料,或依靠灾区侦察情况,这显然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为救援队伍心中没底,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就会给抢险救灾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救护指挥员制定现场救援方案带来不确定因素。预防检查工作作为矿山救援队伍来说非常必要。
4 预防检查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矿山救援工作在客观上讲发生了重大变革,技术装备日新月异,在全国范围内先进舒适的正压氧气呼吸器已取代了落后的负压呼吸器,各种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应用而生,救援人员已由重体力向智能型转化,但是,这些新型的救援队伍,救援经验少,救援知识溃乏。从阅历上讲,目前的救援队伍中,在煤矿井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时间短,有很大一部分队员进队之前甚至没有从事过井下工作,对煤矿井下矿井概况、生产方式、系统环节、工作方法都比较陌生,加之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事故率大幅降低,一旦发生事故,都是重特大事故,突发灾变事故场景更加险恶,危险程度更加严重,新型救援队伍的心理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能力只有依靠日常应急救援演练和预防检查工作来获取,由此看来预防检查工作,是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救援工作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和紧迫感。如何才能彰显矿山救护队的个性,得到社会公众公正的认可呢?除了争取行业规范化管理外,还要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地通过预防性安全检查来找准与矿井、乃至社会舆论的契合点,以提高对矿山救护这个行业的认知度和公信度。
5 救护队预防检查工作的日常管理
矿山救护队作为一支专业化、军事化的队伍,预防检查非常重要,但过于频繁地执行预防性检查,势必会影响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也会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到煤矿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会使服务矿井感到厌烦。因此,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预防性检查工作,注重预防检查的质量,不能只求数量,顾此失彼。
总之,矿山救护队参与煤矿预防性安全检查是严格贯彻落实“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战备方针的具体体现,非常必要、情势紧迫,此项工作是矿山救护队工作职能的积极前置,是锻炼救护队伍,增强作战实力,充分发挥矿山救护队作用的有效途径,值得业内人士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年3月1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4月1日颁发的《矿山救护规程》.
篇10
关键词:多维度;感知矿山;矿山安全;多元数据融合
中图分类号:TD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9-0082-04
引言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感知矿山”就是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来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进行可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感知和管理。
“感知矿山”的目标是将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该系统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采矿及矿物加工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构成矿山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1.多维度感知矿山系统概述
1.1“感知矿山”之事件机制
所谓“多维度”就是将矿山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集成与MES的方式,汇集至矿山安全生产监控支撑平台,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救援、事后分析的机制,实现“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图1所示是感知矿山系统的事件分析机制示意图。
所谓事前预防,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安全预警。实现时可以采用各种监控形式(例如全局监控模式、局部建立模式、数据监控模式,包括图形、图表、数字等)对矿山安全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图2所示是一个事前预防的示例图。
事中救援就是及时有效地调动一切资源进行事中处理和应急救援,也就是以事件驱动为中心,以事件定义和事件分级来响应预案定义和预案分级,真正做到在监控机房实时控制现场救援,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建立以资源调用计划、资源组合调用为基础的事中处理机制,最终建立以事件定义、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实施为一体的一整套救援体系,图3所示是一种事中应急救援方案。
事后分析包括查找事故原因,分析救援效果等;对事故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事故回放来分析原因,以改进监控与预警系统;
而救援分析则是对过程进行回放,以分析过程效果,然后改进,再持续改进,以使之趋于完善,图4所示是其事后分析持续改进循环图。
1.2“感知矿山”系统的体系结构
感知矿山系统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之上,以工业以太网及无线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结构。可以采用感知控制、多维数据感知及信息融合、管理决策三层支撑体系。在感知层,可采用MEMS传感及分布式传感技术、无线传输与自组网技术对系统供电、安全、生产等子系统进行感知,并对包括人员、设备、矿层结构、通信等井上井下安全生产要素进行实时监控;然后将感知层数据通过多维感知数据及信息融合技术进行统一数据描述,再将数据融合成为整体,为安全生产监控应用支撑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在上层管理决策层,安全与生产相互制约、相互支撑,可为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设备运行、生产调度、预警、应急救援等提供灾害风险评价,以利制定实时避灾方案。图5所示是感知矿山系统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结构图。
2.“感知矿山”应用模型
我国煤矿数量多,生产规模小,高瓦斯矿井多,水害状况存在重大隐患,开采方式多采用仓储式、巷采、壁式开采等形式。矿井采煤工作面为木支护、大多数煤矿提升系统及其保护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多数矿井通风系统混乱、通风设施设备简陋,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差。由于煤炭生产系统复杂,工作场所黑暗狭窄,人员集中,采掘工作面随时移动,地质条件的变化会使移动的采掘工作面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很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这就给安全工作带来困难。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心的问题。
2.1“感知矿山”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感知矿山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个感知:一是感知矿山灾害风险,实现各种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报;二是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实现主动式安全保障;三是感知矿山设备工作状况,实现预知维修。
三个感知的目标都是减灾保安全。为了实现三个感知,需要研究开发矿山特有的感知与测量技术。许多地质参数与岩层运动规律是影响矿山安全的关键因素,如地下水赋存情况、瓦斯与煤突出、岩层受力与冲击地压、采空区发火等。通过先进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可对煤矿有关环境与地质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根据采集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来建立模型,研究煤炭资源开采,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中重大灾害的成因、预测预报理论以及防治对策等关键问题。
目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煤矿井下采煤装备的远程定位、煤岩识别、井下安全环境监测、大型设备姿态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移动目标(人员、设备)的精确定位与管理;而基于无线覆盖的移动双向数据信息终端,则综合了人员定位、双向数据传输、报警及信息显示等功能,也可实现对人员的精密跟踪与信息联络,并可建立集调度、监控与管理于一体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可实现对安全生产各种系统的监控、语音通话和视频监控(即煤矿的MES层),从而开发出煤矿井下人员安全管理和救灾应急系统平台。
2.2感知矿山安全生产监控应用支撑平台
基于应用目的的感知矿山模型,可将物联网及其作用尽早落实到矿山建设与生产中去。基于上述原因,矿山的信息化模型势必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联系。由于数字矿山及矿山综合自动化模型在我国煤矿企业已经有众多的实际应用,因此,感知矿山的建设应该建立在这些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系统。有关感知矿山的系统主要有三层结构:
(1)感知与控制层
感知与控制层可由2层网络组成,即骨干传输网络和感知层网络。感知与控制层主要实现矿山生产与安全过程中各种传感与控制信息的采集与使用。各生产安全子系统在该层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或全分布方式接入物联网。要构成物与物相联,具有自主网功能的无线网络(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这一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感知矿山在感知层更多的是分布式感知与控制。
(2)信息集成层
信息集成层通过千兆工业以太网骨干将信息集成到控制中心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如信息融合、信息挖掘等),以用于安全生产监控的终端,它们可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中各个子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功能。
(3)管理决策与应用层
在管理决策与应用层,矿山各个职能部分通过网 络可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如矿山安全生产评价与监管、煤矿灾害预警与防治、煤矿供应链管理、大型设备故障诊断、矿山资源环境控制及评价以及地理信息处理等。感知矿山的开放性模型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矿井,并且基于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感知矿山理所当然是三网合一的系统,除可接入各种监测监控系统外,还可将有线IP电话、无线移动电话、人员定位系统、数字视频系统都接入网络。与基于千兆工业以太网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相比,感知矿山系统主要是突出了其物与物相联的特征以及移动视频及管理层应用特点,图6所示是“感知矿山”系统的应用模型架构。
3.感知矿山系统的应用
感知矿山作为物联网在煤矿上的应用,其特点是先感后知。它通过对井下井上感知数据(人员、环境、设备、产量、地形地貌)的汇集,来为安全生产、安全救援等提供数据决策。系统主要实现矿井概貌、煤炭计量、人员定位、环境监控、设备监控、报警联动监控、预警预案、预警救援、综合统计调度等功能。
其中矿井概貌用于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综合监控;煤炭计量可对煤矿的本日煤产量、本月煤产量、本年煤产量进行实时监测;人员定位用于对煤矿目前下井总人数、特殊人员下井情况以违章事件进行综合和实时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煤矿各传感器对束管实时值及分布情况进行总体监测;设备监视用于对煤矿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分布情况进行总体监测,并根据设备运行时间和故障率等信息提出检修提醒;报警信息功能用于对报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历史查询;联动监控用于根据井下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状态实现联动控制,其中包括联动规则定义、联动监测和联动控制三个部分;应急预案可在接收到报警信息或发生事故的危急情况下,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指导性和建议性的应急措施;综合统计就是利用先进的OLAP技术对煤产量、耗电量、报警次数等指标参数根据不同的时间粒度进行多维统计和分析;调度记录功能用于对常规调度进行定时提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