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酿酒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工艺酿酒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专利发明人、高级酿酒师——胡顺开研制发明的“雅大牌”酿酒设备及高产酒曲,在全国推广15年来,经3万多家用户使用,效果良好。《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食品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南卫视、永州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雅大牌”酿酒设备已获得多项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920062887.1、ZL200920064809.5),并荣获中国星火计划20周年成果展优秀奖,中华爱迪生发明博览会金奖,湖南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科技创新金奖,湖南省著名商标,连续参展了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马来西亚“中国出口商品博览会”,受到了专家和商家的赞誉。“雅大”牌专利酿酒设备和高产酒曲已批量销住越南、缅甸、老挝、阿尔及利亚、台湾等国家及地区。
新法酿酒改写了中国几千年的酿酒传统,它比传统方法酿酒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出酒率高,越来越被广大酿酒户接受,特别是新法酿酒的酒糟,再利用雅大“绿维宝”发酵技术处理后,蛋白质含量高达35%左右,是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的优质蛋白饲料。
一、主要特点:1.投资小,占地少。一般投资5000~9000元,主要用于购买蒸馏设备、发酵缸等,占地25平方米左右,可建成家庭作坊式小酒厂,生产出合格产品,也可扩大生产规模;2.原料不需蒸煮。原料直接加水加酒曲发酵蒸馏成酒,比传统工艺节省燃料50%,节省劳动强度和时间50%。一般妇女1人即可操作;3.酒糟的粗蛋白含量达34.86%,是养殖业紧缺的高蛋白饲料;4.酿造的成品酒达到国家一级白酒标准。酒味绵甜爽口,酒质纯正,醇厚悠长,无邪杂、焦糊味;5.比传统工艺提高出酒率35%~55%,100公斤大米可酿造出50度酒85~95公斤,而传统工艺仅55~65公斤。
二、效益分析:1.酿酒利润:一人一天酿制100公斤大米产50度酒85公斤,每公斤售价10元,计850元。成本:大米每公斤3.9元,计390元,酒曲、燃料费、其他费用每天69元,综合成本459元。每天利润850元-459元=391元/天,年利润=391元×300天=117300元。2.养猪利润:100公斤大米产糖化饲料300公斤,可喂40头猪,4个月出栏,一年养三批120头,按毛猪每公斤19.2元,每头猪(100公斤)卖1920元。买仔猪每头660元,饲料及附加粗青饲料等350元,综合成本1010元。每头利润=1920元-1010元=910元,年利润=910元×120头=109200元。以上粮食价格、酒价、猪价按2011年湖南省实际情况计算。即每天酿制100公斤大米、酿酒+养猪年利润可达226500元。若按每天加工200公斤计算,年利润可达40多万元。
雅大公司专业制造大小适用的锅炉式专利蒸酒设备(有连体和分体式二种),另有日产量1~10吨以上大型设备。公司有年产2000万瓶的酒厂及当地已投产成功客户,供学员实地参观,考察对比验证。
1. 常年培训:新老方法酿造粮食酒、水果酒、药酒、养猪、勾调等技术。
2. 厂家供:生料、熟料高产酒曲、水果酒曲、秸秆发酵剂、催陈过滤机。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萍洲高科技园(18号信箱)
电话:0746-6368128 2885311 6368166 手机:13907469271 网址:省略 专利权人:胡顺开
武汉:027-86652580 15926305565
成都028-83533168 13666260592
南宁:0771-2324975 13471006528
篇2
刘伟开始了他那令人难以忘记的弹奏,灵活的脚趾在琴键上飞舞着,优美的琴声不断地从钢琴中传出,凄美而动听,他的音乐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当他演奏完以后,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红了眼睛,都不约而同地全都站起来为他鼓掌,这时,所有人投给他的不再是同情的眼光,而是敬佩。刘伟在弹奏完以后,说了一句很鼓舞人心的话:“我觉得我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没有人规定钢琴一定要用手弹。”命运是人无法选择的,但人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你可以轻易地从刘伟身上学到人应当不屈不饶,不畏艰难地精彩的活着,而刘伟通过中国达人秀这个平台,让每个人都知道这点。
坐在电视机前的李立光,看着刘伟,再看看自己,不自觉地红了眼眶,因为他与刘伟一样,都是一位残疾人,他没有了一条腿。可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刘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总是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当中……
李立光小时候因为家里一贫如洗,在他十岁那年,母亲因为没有办法在过这种生活而离开了李立光和他父亲,从此没有再回来过。他父亲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把他拉扯长大,不过因为家中贫寒,没读多少书的李立光在十五岁那年就随着外出打工的大人们来到了深圳。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又没有什么技能,他只能从事最苦、最累的活,扫垃圾、做搬运工……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了。他父亲看他已经三十岁了,可还是没有娶到老婆,于是他就找人帮忙介绍,可是人家嫌弃李立光太穷了,都不愿意嫁给他。更让人伤心的是,由于工地施工的不到位,在09年一个阴雨天,他一不小心从还在竣工的大楼上摔了下来,经过医生抢救,李立光的命是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躺在床上的李立光,觉得自己一切都完了,他没有看到父亲的担忧,没有发现父亲因为担心他而日益消瘦的身体,没有看到一辈子含辛茹苦把他拉扯长大的父亲已经两鬓苍苍,他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父亲看到李立光这样,想帮,却没有办法……
李立光通过电视看到刘伟,同为残疾人,可是却拥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刘伟的坚强勇敢深深地感染着李立光。因此李立光的心变得坚强起来,他一遍又一遍地鼓励自己:刘伟能做到的,我也能!人穷,志不穷;身虽残,志亦坚!
由于没有办法从事以前的工作,李立光决定自己创业,在中央七台看到新工艺酿酒广告时,就打电话到一本机械咨询了解。由于运用新工艺酿酒酿造出来的白酒对比传统工艺酿酒的白酒要口感香醇,再加上操作简单,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在家酿酒。他想自己在家酿酒,父亲负责销售,当李立光与父亲商量时,父亲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难得自己的儿子能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创业,做父亲的怎么会反对呢?于是刘伟与父亲通过扎实的操作,便买了一台设备回家。
回到家乡的李立光负责在家中酿酒,不过因为李立光的残疾,他酿酒时很不方便,于是他父亲给他做了一支拐杖,让他可以走得轻松一些。而李立光就每天都拄着拐杖,不停地从发酵搅拌等工序中忙碌着,尽管每一道工序对他来说都很吃力,他却忙的不亦乐乎。
为了宣传自己的白酒,李立光在当地赶集上蒸出了他的第一锅五粮酒让人免费品尝,当喝过的人纷纷反映他的白酒好喝,口感醇净、品质上乘,很快他的酒被人抢购一空了,李立光看到这种情况,脸上充满了笑容。而父亲为了让李立光创业变得更成功,利用一本机械研发的一粮九酿技术做出各种低成本的饮料、酱油,采用一本机械各种营销方法“买一送一”买白酒送饮料、酱油来进行促销。接着利用新工艺酿酒的酒率比传统工艺酿酒酒率高20%――40%的特点,以买五斤送一斤白酒的让利方式成功的找到20家代销店。开业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有6000多元的收入……
篇3
一、 尊重历史,科学地对待固态发酵白酒和新工艺白酒
白酒作为世界最古老的酒种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对继承发展白酒十分重视,无论是烟台酿酒操作法,还是后来的周口、茅台、汾酒试点,都凝聚着周恒刚、秦含章、熊子书等老一辈酿酒专家毕生的心血,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一直处于粮食短缺状态,白酒工业除了为国家积累资金,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外,还负有采用先进技术节约粮食的责任。烟台操作法“低温发酵,定温蒸烧,黄曲加酵母”,选用以纯培养菌种替代传统的自然培养大曲,达到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的目的。同时烟台试点除了总结高粱、玉米制酒外,还重点介绍了甘薯干、高粱糠制酒的方法。周口试点重点则是探索总结野生植物橡子酿制白酒的操作方法。
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由轻工业部提出的将酒精改制白酒项目被列入《纲要》。随后在1963至1972年国家科委关于酿酒工业及其装备技术改造政策的若干规定《草案》中明确指出:“今后十年内,白酒的生产工艺,应以液态发酵为发展方向”。
1964年,北京酿酒厂将酒精经固态发酵的香醅串蒸,生产出固态白酒风格,质量优于麸曲法生产的二锅头。它综合了液态发酵机械化程度高,出酒率高和固态发酵产生香味的优点。
1973年辽宁省金县试点进一步提出了“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的工艺路线。
1989年颁布的食用酒精国家标准奠定了液态法生产白酒的物质基础,传统固态发酵技术的科学总结进一步促进了新工艺白酒质量的提高。
“经过近40年全行业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基本完成了这一项重大技术革新。这是建国以来继烟台操作法之后技术改造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里程碑。”(注1)
综上所述,液态法新工艺白酒是对中国传统白酒产业的继承与发展,是50年白酒产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成果。正如白酒专家沈怡方所言:“纵观5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一部白酒生产科技发展史。从抓产量到提高质量的两个时期,创建并发展了先进的麸曲法和液态发酵法两种新工艺,开发出利国利民的低度白酒新产品。”(注2)那么“不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不重视传统工艺和生产基础建设,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片面依赖勾兑调味方法,大量开发液态法和固液结合白酒,通过豪华包装、夸大宣传的方式,以高价位推向市场。”就有失公允。
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不是液态法白酒将“出局”,或者说最后必将被纯粮固态发酵酒所替代呢?笔者认为不会。无论是液态法还是纯粮固态法都有各自的市场,都将继续存在下去,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两种酿酒方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点。传统的纯粮固态白酒其特有粮香、窖香等香型特点以及独特口味是不能简单复制模仿的。而液态法白酒又具有提纯去杂程度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污染少,酒体干净,口味清爽的优点,符合“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发展方向。
有人认为液态法白酒是粮食短缺时期的产物,而现实粮食过剩,需要消化多余的粮食,因此就要提倡重点发展纯粮固态传统白酒,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三方面的错误,一是有悖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要用占全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来耕地减少,粮食减产,进口增加,粮食问题中央已有所警觉。地少人多粮食相对紧缺将是我国长期要面对的局面,一时的过剩就以为中国可以放心地消耗粮食了显然是盲目乐观,酿酒工业历来是耗粮大户,节约粮食,降低消耗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方针。二是有悖于酿酒工业的基本方针,酿酒行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是指导21世纪我国酿酒工业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计划。白酒工业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酒类发展的产业政策,包括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使白酒工业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调整。规划还明确提出:在生产高纯度酒精的基础上,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全面提高液态法白酒的产品档次。“十五”期间,推出一批液态法高档名牌白酒产品,与固态法优级品率的提高相辅加,大幅度提高优质白酒在白酒总量中的比例。三是与提倡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相悖,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存在着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耗能耗粮高、提纯去杂程度低、污染大等弊端,把以纯粮为原料的传统白酒作为主流产品,势必影响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最终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二、“纯粮标志”概念不明
把“纯粮标志”作为固态发酵传统白酒标示并没有准确地概括传统白酒的特点,甚至是以偏概全。纯粮固态发酵只是中国白酒的表面特征,运用纯粮固态发酵的酒成千上万,但真正称得上名酒的屈指可数,比如东北地区的小烧酒,近几年兴起的生料酿酒,它们都是纯粮酿造,甚至说近年我国食用酒精的原料也大都是玉米,也是“纯粮酿造”,把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纯粮”标志作为传统白酒特有标示就有些模糊。
也许有人会说,纯粮标志还有许多其它的条件要求,只有全部达到才会授予纯粮标志。标示是为广大消费者区别商品而用的,它的基本要求就是直观明了,给消费者的直觉就是这种酒的原料是纯粮,而没有其它。
众所周知,能够将淀粉、糖分等碳水化合物发酵酿制成酒者,主要是靠酒曲,著名酿酒专家熊子书曾引用北山酒经说:“看米不如看曲,看曲不如看酒,看酒不如看浆,浆者酒母也。”说到底是如何选育、培养微生物的问题,茅台之所以是茅台,就是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的窖池、酒曲、工艺所产生的微生物群落。泸州老窖独特在“老窖”上,所以称“中国第一窖”。酒曲、老窖、独特的酿造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的精华所在,可见“纯粮标志”并没有包含这些传统白酒的最主要特征。
三、“纯粮标志”酒没有独立的检测标准
从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中了解到,“纯粮标志”并没有相应的独立检测标准。如“第五条依照第四条要求组织生产的白酒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并符合《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审定规则》要求,可申请使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并受本行业规范的约束。”
与白酒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共有9个,它们分属于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和豉香型及贵州茅台酒,都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但任何类别的白酒,不论原料、工艺、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论执行国标、行标、或企业标准,只要是白酒,都必需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57-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57-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卫生指标对甲醇、杂醇油、铅等危害人健康的物质有严格的规定。对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等理化指标也有详尽的规定。产品符合标准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饮用。
从9个国家白酒标准看,各标准对原料及工艺都有明确规定,如浓香型白酒产品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已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清香型白酒产品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以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酿成的,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并都有明确的感观和理化要求,除浓、米、清3个低度酒国标外,其余6个高度酒国标都明确规定:“优级、一级、二级酒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这说明白酒国家标准都已经涵盖了纯粮、固态发酵、不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除低度酒外)这些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达到国家白酒标准就是纯粮酿造,消费者完全可以信任这些达到国家标准的白酒。而“纯粮标志”只是这些达标白酒的重复认可。
“纯粮”与“非纯粮”有没有严格的检验标准来界定,这是业内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纯粮标志”一问世,业内就有人提出疑问,“纯粮标志”造假,比酒造假更容易。那么怎么来鉴别真“纯粮”酒和假“纯粮”酒呢?笔者查阅了《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和介绍《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审定规则》的相关文章,没有见到有关纯粮固态酿造酒的检测标准。笔者又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有关专家,据一些专家分析,纯粮固态发酵与固液结合白酒从理化标准上很难区别,因为固液结合白酒增香调味酒工艺和固态发酵白酒是一样的,成分因勾兑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口感也并非一般人所能鉴别出来。一旦需要仲裁鉴别就成为司法难题。难辨真伪,所设的“门槛”就形同虚设了。
四、“纯粮标志”施行前景堪忧
中国酒市场混乱,前所未有,假冒伪劣层出不穷,经国家多次综合治理,收到一些成效,但并未根除,至今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应的酒法出台。在这样的大环境、大前提下,“纯粮标志”如何有效的施行,令人十分担忧。
首先每一个酒企都在生产高中低档系列产品,据说“纯粮标志”按一定的品种、数量收取费用,并非全部产品全部产量,以万吨亿瓶数计,怎么保证物标相符?监督难度不可谓不大。单凭企业自律、自觉显然不能使消费者放心。其次纯粮标志一旦进入市场,就可能出现诸如真假标、真假酒、假标与真酒、真标与假酒等等问题,消费者又应如何来鉴别这些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
依据《规范》“第十五条为保证该标志使用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诚请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消费者进行监督,同时也接受和处理使用该标志产品的消费者的投诉。”一旦出现消费者怀疑投诉,又该依据哪些标准来鉴别?这似乎又回到了前一个问题,一旦成为谁也说不清的问题,那么如何来保证科学性、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
据一媒体称“纯粮标志”是“强制性规范”,在“纯粮酒”与“非纯粮酒”之间没有严格的检测标准的情况下,强制性又从何而来?
五、“纯粮标志”难以和国际标准接轨
按《规范》所言,只有纯粮标志的固态发酵酒才是真正的高档白酒,这与国际高档蒸馏酒的认识标准显然有较大的差异。
据有关资料介绍与中国白酒齐名的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其他是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只有中国白酒是固态发酵。酿酒原料则更是千差万别,国外蒸溜酒按制造原料可分为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和朗姆酒(Rum)。白兰地以葡萄为原料,若以其它水果为原料制成的蒸馏酒,则在白兰地名称前冠以水果的名称,如苹果白兰地等。威士忌以麦芽和谷类为原料,单纯的粮谷威士忌一般不能上市销售,只有和麦芽威士忌组成混合威士忌方可销售。而朗姆酒则是以制糖工业的下脚料甘蔗渣、糖蜜为原料,又细分为深色和浅色两种朗姆酒。金酒(Gin)和伏特加酒(Vodka)是以高纯酒精为基础酿制而成的。
有意思的是伏特加酒:是用土豆、玉米为原料制得高纯酒精再调制成的高度烈性酒,伏特加酒分两大类,一类是无色、无杂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类是加入各种香料的伏特加,这与我国的固液结合白酒工艺有些相似。
如果从适应消费心理口感等方面上讲,伏特加酒很难与我们的白酒相比,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却远远高于我们的白酒。中国白酒由于口味习惯、测评指标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阻碍,中国白酒始终没能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只在国外华人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外与我们齐名的蒸馏酒既不“纯粮”,更不“固态”,可见酒品能否占领市场,并不简单取决于使用什么原料,用什么方法,而在于这个酒品有没有消费者所钟情喜欢的特色。纯粮酿造的酒品不见得就一定高贵,液态法制出的酒也不见得就一定质量低劣。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纯粮固态发酵是我们传统白酒的基本因素,也不否定在传统工艺下产生诸如“茅五剑”等民族白酒品牌。中国传统名酒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体,同样是纯粮固态发酵,因地理环境、窖池、酿造工艺、用曲、勾兑、陈化等条件的不同而产出的酒则千差万别。这就是我们传统白酒的魅力所在。我们当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国传统白酒口味的芳香浓郁、醇厚圆润、回味悠长、层次丰满、风格各异,让品惯了洋酒的洋人们逐渐接受中国白酒的独特口味,而纯粮固态发酵仅仅是其成因之一。
但如果一味地强调“纯粮”、“固态”,甚至把“纯粮”、“固态”和中国高档白酒划等号,就等于用自己的右手否定自己的左手。为什么墨西哥人可以用一种叫龙舌兰的仙人掌类植物为原料,制成名叫特吉拉酒的烈性酒,(也有人把这种酒列为世界第七大蒸馏酒)这种酒呈琥珀色,以香气奇异,口味浓烈而为世人所喜爱,而中国人就非得“纯粮”“固态”不可?这样做法无疑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综合以上五点,笔者以为:一是中国白酒必须两条腿走路,只有传统固态酿造白酒与液态法新工艺白酒双翼齐飞才能保证白酒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中国传统白酒作为世界著名蒸馏酒之一,应制定一部通用的国家标准,区别于世界其它著名蒸馏酒,以利于推广和保护中国传统白酒,同时也应及早制定新型白酒国家标准,还新工艺白酒的本来面目,保护企业、消费者双方面的利益,正确、科学、全方位地向世界推介我们的白酒;三是对纯粮标志要慎行,特别是宣传要慎重,避免因夸大宣传对白酒业带来新的混乱。
篇4
丛台酒因邯郸名胜古迹“丛台”而得名,承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重大革新而载入史册,留下了“鲁酒薄而邯郸围”著名典故和众多美酒颂歌,跨越历史长河,起伏跌宕、延续至今。丛台酒以中国优质酒、中华文化名酒、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在我国名优白酒中享有盛誉,其传统酿造技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老字号名厂 承载赵酒古老文化
1999年10月和2011年4月,国内贸易部和国家商务部先后两次认证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 “中华老字号”,这是国家对民族工业优秀企业历史继承和延绵发展的肯定。
丛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精湛,风味独特。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邯郸作为殷商王朝的京畿之地和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已是闻名遐迩的善酿之乡。用滏水河畔清纯的甘泉,酿出的稀世美酒,被封为宫廷珍品,扬名诸侯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则是邯郸美酒一曲千古流传的颂歌。从邯郸出土的历代大量珍贵文物来看,专用酒器有樽、觥、爵、壶、瓶等,印证着古赵悠久灿烂的酿酒历史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邯郸酒经历了发酵酒到蒸馏酒的演变过程,是中国蒸馏白酒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等都曾游历邯郸,饱饮佳酿,书诗吟歌。李白有“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把酒引美人,请歌邯郸词”之句。素有边塞诗人美誉的王昌龄在《邯郸少年行》中写道“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鞘”。非常生动地赞咏了邯郸美酒及燕赵之士的尚武精神。到了宋代,著名传记大家张能臣所著《酒名记》中记有“邯郸风曲法酒”为全国有名的蒸馏白酒,印证了邯郸是中国蒸馏白酒最早发祥地之一。
明清两代,邯郸酿酒再次出现高峰。崛起于明代弘治年间的贞元增烧坊,在邯郸得到了世代相传。公元1750年秋,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幸邯,在丛台行宫之上观赏歌舞,品饮美酒,即兴挥毫书下《邯郸行》豪放诗篇,一句“美酒十千醉不辞”写出了大清天子对邯郸美酒的无尚褒奖。清末民初,邯郸周边以“贞元增烧坊”为中心,相继出现了十五家烧坊,以“贞元增”产酒最多,质量最优,产品远销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
1945年,邯郸解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贞元增”等十五家私人烧房的基础上,创设了政府直接管理的邯郸市酒厂,成为邯郸第一批国营企业。从此,古城酿酒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发明人工老窖 首创中国酒界之最
中国酿酒界泰斗巨匠、全国评酒专家组组长周恒刚先生,曾在他的多部专著和讲话中提到:“邯郸丛台酒厂是第一家发明培养人工窖泥的,是在全国第一家引进四川泸州酒厂正宗浓香型白酒工艺的,这一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对全国酿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市酒厂为探求酒业发展新路,到盛产浓香型曲酒的四川泸州老窖酒厂拜师学艺,在几次学习归来后,酒厂的科技人员在四川泸州酒厂无私帮助下,通过两年多数百次试验和技术分析,终于培育出浓香型窖池窖泥。这一试验的成功,在我国酿酒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确认为“人工老窖技术”。
1965年,河北省第二届评酒会在天津召开,邯郸市酒厂用人工老窖生产的浓香型大曲酒,以“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特色,被评为河北名酒。同年,全国名酒会议在四川泸州酒厂召开,邯郸市酒厂介绍了人工培养老窖的经验,引起酿酒界巨大的震动。人工老窖技术的运用,是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上的重大革新,有效地缩短了窖泥成熟期,为在全国推广和普及浓香型白酒做出了杰出贡献。邯郸市酒厂在此项技术上所做的先导努力,将永载中国酿酒史的灿烂篇章。
“河北第一名酒” 荣获国家质量奖章
丛台酒自确立正宗浓香型生产工艺以来,品质不断提高。1965年初露锋芒,1972年开始在全国酿酒会上崭露头角。1975年在华北区白酒品评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丛台酒香、绵、净,很有发展前途”,并希望能扩大生产,缓和供不应求的矛盾。
1975~1988年,是丛台酒生产成熟和辉煌期。1979年,河北省举办第三届评酒会,丛台酒被评为河北省名酒综合总分第一名。同年,国家轻工业部在辽宁旅顺(今大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这是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以后,相隔16年的一次盛会,丛台酒参加了这次评比,首次被评为中国优质酒。正是在此后历届全省评酒会和国家评酒会上丛台酒屡获殊荣,从而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了“南有茅台、北有丛台、丛台酒——河北第一名酒”盛誉。
依托科技优势 拓展名牌发展空间
篇5
贵州酒的品质,是整个白酒业最为认可和肯定的“黔酒符号”。“贵州出好酒”,一直以来是全国消费者对贵州的符号化记忆和认识!这一点毋须置疑,也是贵州人骄傲的关键所在!
谈品质,首先得谈贵州酒一贯低调的行事风格,决定了贵州酒始终以品质领先保持与全国白酒品牌的竞争。有时侯,不做要比乱做好。当全国白酒市场掀起一阵又一阵“广告竞争热”、“概念比拼热”、“终端抢夺热”、“文化炒作热”时,贵州酒以不变应万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广告、拼概念、抢终端和炒文化时,贵州酒就以唯一拥有的质量口碑,低调应对来自广告酒、概念酒、终端酒和文化酒的“市场分割”和“竞争威胁”。诚然,在这一场市场对峙中,贵州酒不同程度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优势。原本具有相当市场覆盖率的“贵州名酒群”,包括贵州茅台、习酒、董酒、匀酒、鸭溪、湄窖、珍酒、安酒等这些品牌,曾在90年代中期后,都不程度地出现过退化、萎缩和低迷的现象。除了贵州茅台酒在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其在高档白酒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和独一无二的酱香酒工艺,逐渐复苏并重新回到高档酒领导者品牌位置上,以及1998年加入茅台集团,凭借其贵州本土市场稳扎稳打,实现8年跨越式增长的“习酒”外,绝大部分老贵州名酒,仍处于回复和起步之中,其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已经退回到贵州本地市场或者局部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贵州白酒错过了浓香型白酒市场主流时期,而出现的浓香型白酒过度透支潮,进而保持下来了贵州酒一贯的质量口碑优势。即便是在新工艺白酒大力主张的时期,贵州酒的主流品牌并没有盲目跟随新工艺白酒,绝大部分名酒厂仍然坚持传统工艺白酒。正如贵州醇酒厂鄢文松厂长所说:“在广告酒、概念酒和炒作酒主导的近10年来,贵州酒虽然牺牲了市场份额,却留住了品质和口碑。这在品质酒回归或者喝酒时代到来的时期里,一流的品质和信赖度极高的质量口碑,比起市场份额来说更重要。失去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来重新获取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而失去品质或者失去消费者的品质信任,再好的广告、再好的包装,都无济于事。因为品质是获得消费者长期信赖的根本保障”。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是传统工艺白酒和新工艺白酒的“区隔标识”。这一点,贵州醇酒厂鄢文松厂长10年前就意识到了未来白酒发展的最终归属,那就是传统工艺白酒将以高品质酒,成为白酒业的最后堡垒!
贵州酒的品质有口皆碑、众所周知!全国著名白酒资深专家、教授沈怡方表示:“黔酒是优质白酒,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都属于一流产品,这些产品历经无数代人的努力、创新才得到的”;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教授高月明也表示:“贵州给我的印象很深,尤其是白酒,可以说是全省各地都有酒产业,而且酒质好,在全国都数一数二”。
但是,当白酒业整体向品质酒回归时,贵州酒对品质应该重新加以认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首先,对品质酒的认识上,贵州酒应该以动态的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进步,进一步扩大贵州酒与其他酒在品质上的差距。切不可以静态的思想,固化自我的意识形态,重新步入故步自封的传统市场意识形态里,这将不利于贵州酒的发展。其实,品质酒回归的背后,是受全国名酒复苏的驱动。中国名酒分布地域广、覆盖产品风格多。既有贵州名酒、又有四川名酒、江苏名酒、安徽名酒、河南名酒等;既有酱香型名酒,也有浓香型名酒、清香型名酒、米香型名酒、兼香型名酒等等。这些名酒,其品质上都有着相当高的消费信赖度。如果贵州酒不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贵州酒在品质和口感上的与众不同,贵州酒的品质优势将逐渐缩小,进而构成新的竞争威胁。
习酒、茅台,无疑是靠不断技术进步,始终保持品质领先竞争优势的典型。“黔派浓香、习酒领创”对习酒来说,是技术创新和进步,对习酒品质提升的高度总结。“具有典型贵州浓香型白酒风格”,是在2007年11月“茅台集团习酒鉴评暨荣获驰名商标会”上,专家给予“习酒”的品鉴总结。著名白酒专家于桥教授在专家们对习酒的鉴评这样一结论到:浓香型习酒具有清亮透明、窖香幽雅、绵柔细腻、醇厚丰满、谐调爽净、回甜味长、风格独特的质量风格特征,突出了黔酒地域特色,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明显,坚持单粮与多粮结合,风味卓越不凡,感受与众不同;产品突出了“浓中显酱而不露”的典型风格,既不同于四川浓香,也不同于苏、鲁、豫、皖淡雅浓香;在生产工艺方面,坚持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架式制曲与老窖发酵工艺,使其更规范化和科学化。
茅台,在酱香工艺上的领导地位,与其始终保持传统工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有关。通过科研活动,探明了茅台酒有益健康的物质成分构成,其中可挥发物质成分达800多种,不可挥发物质成分为400多种;不仅为茅台酒的健康理念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而且为引领中国白酒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标杆”;采用现代先进的高分析技术、纳米技术及微机勾兑应用技术指导生产,进一步地推进、提升了茅台酒传统、合理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同时,还于2004年实现了电话与计算机网络的“合而为一”,使陈酿酒库、制曲房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这在科学控制、稳定提高茅台酒质量上,走在了全国白酒行业的前列;以设立开展茅台酒科学研究的“两个基金”、建立获得国家认可的“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及原已成立的中国白酒技术中心为产、学、研一体的平台,为搭载“神舟五号”的茅台酒酿造原料的科研,不断完善提高酒类产品质量验证体系水平,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同时,在认识品质上,贵州酒一定要建立起相对性市场营销观。品质是保障、市场是基础、营销是手段,品牌是符号,贵州酒必须将这四者有机整合起来看待品质。切不可忽略市场、营销和品牌,只顾及产品品质,这样会加速贵州白酒的思想固化。“好酒也要勤吆喝”,再好的品质,不能卖出一流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那只能是“闺中秀”,无人问津。“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市场、三流的营销”,是贵州酒当前的真实写照。贵州酒要在当前极其有利的市场背景下获得高速、高品质成长,必须在继续发挥品质超群优势的基础上,重点补缺市场、营销和品牌在战略和战术的“短板”,才有希望和可能。
再次,认识贵州酒的品质,一定是结合贵州独特的酿造环境、悠久的酿酒历史、丰厚的酿酒文化和独特的酿酒工艺,共同成就其贵州酒的高品质认知。也就是,贵州酒的品质,并非是质量过硬这么简单,更多是高消费附加值。强调贵州酒的品质,是贵州独一无二的酿酒自然环境(包括原生态自然山、水、空气和阳光等)、独一无二的酿酒传统工艺、独一无二的酿酒历史文化等共同决定了贵州白酒的品质超群。它是原料品质、工艺品质和消费品质,共同决定的综合品质。
以高品质构建贵州白酒未来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贵州白酒企业的“共识”。愈来愈多的酒厂,已经意识到夯实企业和产品品质基础,是确保酒厂和品牌高成长品质发展的基础。在经历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的“短暂浮燥”后,贵州白酒已经逐渐回到理性酿酒的轨道。即便是在主张新工艺白酒时代,贵州一些老牌名酒厂,因为盲目跟随新工艺白酒,曾放弃原本有着独一无二酿造工艺和超群品质的产品,短期内有过新工艺白酒的经历,看似对核心竞争优势的放弃,成为加速贵州名酒低沉的“原罪”。但,事物的辩证关系背后,却是这些名酒厂把经过长达20年以上窖藏的老酒保留了下来。比如说有着“中国兼香型白酒鼻祖”的贵州老名酒——“匀酒”、被看成是“董香型白酒开创者”的“董酒”,现在库存有千吨以上窖藏年限超过20年的传统工艺老酒。这是“资本”;也是“资产”,为“匀酒”和“董酒”出击未来品质酒市场竞争,奠定了可靠的品质保障!
品牌
有品无牌,是贵州白酒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典型标志!
为什么这样说?“品”,指“品质”;“牌”,是“符号化价值”。品牌,是品质与符号化价值始终联系起来的一个消费识别符号。品质,是品牌的保障;符号化是品牌的区隔标志。“三鹿奶粉”,在消费者看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奶制品品牌”。当2008年9月爆发“三鹿奶粉危机”以来,“三鹿”的品牌价值一落千丈,其根源就在于“三鹿”只注重品牌的符号化;而忽略了品牌的基础是品质所致。
贵州白酒,品质的社会公众信任度极高。这为“贵州白酒”在品牌消费时代,建立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白酒,要建立品牌和提升品牌价值,有很大的基础优势。首先是贵州白酒的品质,消费者的信任度和依赖性都极高。我们只要加强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价值与众不同特征塑造和传播,贵州白酒的品牌和品牌价值都很容易建立起来”,贵州匀酒酒业有限公司张洪董事长这样认为:“随着消费者愈来愈追求品质生活,塑造有着相当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信任度的品牌,是未来白酒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贵州白酒,其品质的社会公众信任不言而喻。但我们必须坦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上的差距和不足。本着酿造高品质白酒的原则,加大在市场、营销和品牌上的补溢,贵州白酒品牌的塑造和竞争力提升,将不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贵州白酒,在品牌竞争上,已经开始进入了“革命时代”!并且这场由贵州名酒厂和贵州白酒产业集群区域掀起的“品牌革命”,比起贵州白酒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和“突围”,都表现得更加理性、深刻和与众不同!笔者以为,这是贵州白酒在顺应品质酒时代,围绕白酒市场竞争“最后一块堡垒”所进行的“品牌革命”!它的基础是贵州白酒一流的品质、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它的目标是建立品质酒竞争领导者地位;它的态度是理性的;它的方法是渐进的!
创新,成就“国酒茅台”连续9年跨越式增长!
国酒茅台,1998年注定成为一个“新起点”!不破除传统观念,就不会滋生新的力量!从1915年荣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1949年荣誉“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国酒茅台酒就以“外交酒”、“政治酒”和“文化酒”的形象被固化下来,以“国酒”尊享于世界范围!但正是这样的“荣誉”,也曾让国酒茅台误入“自我封闭”的思想境地,而有了在90年初期到中期的艰难,被有着四川酒的“六朵金花”之一的“五粮液”直追,不仅价格超过茅台,而且市场地位日益强大并大有与“茅台”争夺“国酒地位”的声势。
十字路口,“国酒茅台”选择了创新成就未来!从1998年开始,“国酒茅台”启动以品牌为核心的创新革命。“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品牌定位,迅即引起了全国白酒业的“争议”。尽管关于“国酒茅台健康理念”的争议,险些把“国酒茅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但这场没有硝烟的“争议”,却把“国酒茅台”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推移到了一个新高度。审时度势,“国酒人”巧借“健康争议”,以“设立1000万健康基金”、与贵州省科学院共同建立国酒茅台科研体系以及关于国酒茅台与健康的科研报道等频频出招,让消费者愈来愈接受和认同“国酒茅台”与“健康”的关系,并愈来愈得到了消费者默认;持续的价格提升和年份酒的推出,彻底释放了“国酒茅台”的品牌价值。2007年,“国酒茅台”的价格回复到中国最贵白酒的地位,名副其实为“国酒”。超过800元售价的普通茅台酒、股票价格曾突破200元,在传统消费品牌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迹。当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把“贵州茅台”视为奢侈品时,贵州茅台的国酒品牌价值也就被彻底释放出来。
习酒,以1998年加盟贵州茅台集团为“起点”,通过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产品创新,激活了习酒品牌创新,可以说是贵州老牌名酒复苏的典型。“习酒”以“建设贵州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精心打造贵州浓香型白酒第一品牌,执行浓、酱并举”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统一的、完全的品牌核心理念以及确立习酒品牌营销传播理论,成功地打造了以独树一帜的“黔派浓香”风格为代表的、具有全国知名度名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习酒品牌新体系。在创新企业文化方面,该公司通过确立和实践“无情不商”的经营理念和“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有效提高了习酒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诚信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匀酒,贵州老名酒中唯一与“中国老四大名酒”——董酒齐名的原生态兼香型白酒,其酱中带浓、陈香突出、顺喝尤在的口感,曾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在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贵州白酒一片跟随四川酒浓香一统天下风向,不但丢掉了匀酒的本质,还丢掉了匀酒的品牌。2007年11月,随着由某投资商入主重新组建匀酒酒业以来,以“还原匀酒本质”的品牌创新之旅迅即展开。首先以还原匀酒酱头浓尾兼香品质;其次以还原匀酒本土市场区位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匀酒品牌理性还原。经过约一年时间的“还原战略”,“匀酒”在贵州黔南本土市场的还原率已经突破40%以上,目前已经开始向贵州其他地区市场渗透。一向适应淡雅风格的黔西南市场,作为“匀酒”从黔南市场向贵州周边市场渗透的“第一站”开局良好,市场起跑速度喜人。
品牌,白酒业市场竞争的“最后堡垒”。从广告酒到概念酒,再到品质酒,白酒业经历了从浮燥向理性发展的渐变过程。随着消费者愈来愈理性和成熟,白酒业的品质酒时代是必然趋势。在品质酒时代,或者说在“喝酒时代”,品牌将成为符号化的消费价值和市场竞争焦点存在,并构成为一个酒厂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或者资产。
品牌,是什么?品牌首先是“符号”,它是消费者识别和区隔消费选择的工具。喝高档酒,为什么选择喝“茅台”、“五粮液”或者是“水井坊”?答案就在于这些品牌赋予了消费者与众不同的高消费价值,或是“国酒的身份意义”、或者是“中庸之道”、或者是“高尚生活元素”等等。这就是品牌的符号化价值所在;其次,品牌是“承诺”。为谁承诺?为消费者;承诺什么?承诺售卖的价值、品质和信誉。
贵州白酒,将迎来以品质为核心的白酒品牌革命。面对日益表现强劲的名酒复苏势头,作为传统名酒集中的贵州白酒,以品牌革命迎合未来白酒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选择,也是必然。深度发掘贵州名酒的文化基因和个性价值,是贵州白酒品牌革命首当其冲的事。“匀酒”是什么?笔者通过融合历史与时代的文化因子后发现,“匀”的本意是“均匀”和“协调”;引伸为“和谐”之意;同时,作为酱头浓尾的兼香型白酒,需要酱、浓两种香型的“协调”与“和谐”,完全表现出两种香型的和谐之美。“匀”,是一种分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于是,便有了“知心好友、分享匀酒”的品牌新主张。这一品牌主张的出台,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匀酒”仅限于“都匀的酒”的传统记忆。在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中,我们重点突出表现“匀酒”的“分享”、“均匀”与“和谐”之符号化价值,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品牌概念。
■附:2008'贵州名酒
序号 品牌 企业名称 所在地 企业有所制
1 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仁怀市 国有控股
2 茅台迎宾酒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仁怀市 国有控股
3 茅台王子酒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仁怀市 国有控股
4 习酒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公司 贵州习水县 国有控股
5 贵州醇 贵州醇酒厂 贵州兴义市 国有
6 董酒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遵义市 股份制
7 青酒 贵州青酒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镇远县 股份制
8 金沙窖酒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 贵州金沙县 股份制
■数据来源:《CHINA酒类营销研究院》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机制
制约贵州白酒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机制老化和体制僵化。这是近20年贵州白酒与四川白酒距离成几何倍拉大的关键所在。
贵州白酒,国有体系的酒厂占绝大多数。在计划经济时期,贵州白酒靠计划批条曾走过一段辉煌历程。但当步入市场经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计划批条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竞争优势劣汰。贵州白酒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差,缺乏相当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意识,一些传统的国有酒厂因机制、体制和市场体系的制约,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原有的48个贵州名酒品牌中,最后只剩下贵州茅台酒孤军奋战。
不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贵州白酒的前途难说。于是,贵州白酒的“革命”,把体制变革和创新作为首当其冲的重点,将贵州国有酒厂的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推向了一个“高度”!
贵州茅台,以贵州茅台酒厂为核心,率先启动贵州白酒国有酒厂体制改革“急先锋”。成功改制为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0年由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上海捷强集团、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等企业共同发展起,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7月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贵州茅台”由一个完全国有企业转变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题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为贵州茅台创新市场、管理、产品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先生对此曾这样评价到:“贵州茅台‘投资主体一元’和‘一股独大’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为了建立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及竞争更加自如‘对接’的企业制度,我们相继推出了企业领导层年薪制、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制、中层干部末尾淘汰制、一年一聘等一系列内部机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各层级员工内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推动了技术、工艺、质量、产品开发、文化建设、企业低成本扩张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
习酒,以1998年加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为契机,通过机制创新获得了8年跨越式发展。10年,对习酒来说,是一个10年创新累积。贵州茅台集团副总经理,茅台集团习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自力表示:“10年来,我与习酒公司的班子成员和广大员工一起,在原习酒市场基本丢失、企业债台高筑、流动资金匮乏等情况下,靠着内抓管理、外创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回并重新树起了习酒市场的大旗。2007年,习酒销售收入实现4.7亿,税金9000多万元,利润近3000万元。2008年1至8月,习酒公司实现销售、实现税金、上缴税金、实现利润与2007年同比相比分别增长88.54%、99.93%、93.55%和174.96%。”
一家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酒厂,如何凤凰涅槃?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刘自力董事长在2008年9月20日举办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1998年新企业成立至2008年8月止,习酒累计生产销售成品酒57891吨,实现销售24.64亿元,实现税金5.13亿元,上缴税金4.34亿元,实现利润1.38亿元。习酒的历史包袱和遗留债务减轻,偿还了原习公司银行贷款3.65亿元和其它债务7000多万元,向习水社保部门补缴老企业欠缴的“两金”1500余万元,员工人均年工资收入2007年达到3.69万元,是兼并当年的7倍多,实现了企业增盈,税收增长,员工增收。这一业绩的取得正是“习酒”十年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的结果。
董酒,曾经的“中国老四大名酒”和“贵州老名酒”,如今的新“贵州名酒”;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完全国有酒厂到今天的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贵州董酒完成了机制和体制上的完全创新。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易基刚先生坦言:“机制和品牌的老化使得董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董酒虽然在10年时间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仍让众多消费者念念不忘。他说,前几年的产品积压,却让董酒留下了近万吨12年到15年的陈年基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万吨基酒不仅仅是董酒财富,也是白酒行业的财富。我们将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基酒开发一系列高端产品。”从2007年完全改制到2008年9月,“董酒高端品牌再造”成果显著,随着“国密董酒”全新上市、董酒地方标准获准通过、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的获得、荣耀汤加王室专用酒------等等,“董酒”吹响了向中国高档白酒市场发力的“集积号”,已经成为全国白酒业关注贵州白酒的一个焦点和兴奋点!
鸭溪,这个被誉为“酒中美人”的“黔酒奇葩”,自2006年由北京银仓商贸有限公司(香港银基集团旗下子公司)控股以来,首期投入1200万元对原鸭溪酒业进行技术改造(拟到2015年累计投资10亿元新建10万吨鸭溪窖酒基酒生产基地)。2008年9月19日,历经2年时间历练的新“鸭溪窖酒”、“鸭溪典藏”(浓头酱尾兼香白酒)亮相遵义酒博会、立即引起了全国酒类经销商的青睐和关注!
机制创新,为贵州名酒出击未来名酒复苏潮和回归中国白酒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除了贵州茅台、习酒通过机制创新,获得了超越式发展,董酒、鸭溪等通过机制创新,已经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外,有着“中国酱头浓尾兼香型鼻祖”的“匀酒”,2007年12月由贵州某民营资本托管,新“匀酒”已经上市。目前以保持20%以上的复苏速度,正全力以赴复苏贵州本土市场;2008年8月,始建于80年代除的贵州林酒厂由某投资企业注资3000万元成功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原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改制为民营资本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目前相关生产基地改造、品牌创新等基础性工作进度明显,一个以“纯粹贵州、纯粹酱香”新星大曲酱香型品牌——“林酒”,将在万杰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的全程塑造下亮相;“安酒”,2007年由广东汕头联美集团完全收购,新的贵州安酒酒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企业体系再造和品牌重塑的关键时期;青酒,作为贵州白酒业中改制较为成功的国有酒厂之一,2000年原贵州青溪酒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成立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2万吨白酒,年实现收入达3.4亿元,实现利税36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39亿元的大型白酒企业集团。2007年,“青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12月16日,贵州青酒集团总投资1.2亿多元,拟于2009年建成可年产60度大曲基础酒6000吨和新增成品酒生产能力10000吨的万顿白酒酿造基地正式开建,标志着贵州白酒又一个万吨级白酒生产基地;金沙窖酒,作为始建于30年代老国有酒厂,近年来通过产品和市场营销创新,在贵州本土中、低档酱香酒市场占据绝对领导者地位。为进一步在贵州酱香型白酒整体增长趋势强劲的条件下做大做强,金沙酒厂于2007年7月成功引进在煤化工、尿素等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湖北宜化,改制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完成从国有酒厂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机制转变。目前,投资7000多万元的一期技改工程已完成,将回沙酒生产能力从每年1000吨扩大到2000吨;拟到2012年10月,累积投资3.8亿,由2000吨扩大到1万吨。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1至6月,金沙窖酒酒业实现销售收入6669万元,实现利润2221万元。预计2008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生产散回沙基酒2000吨,销售回沙酒14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
创新,源自机制的首先创新。“国酒茅台”、“习酒”先于贵州白酒其他名酒复苏,并愈来愈呈现出超强的市场竞争力优势,与其机制创新驱动的整体创新。作为传统行业的白酒业,传承是相对的,创新是绝对的。随着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一味地保守,就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习酒”在坚持传统浓香工艺的基础上,揉合贵州白酒业最具传统工艺优势的酱香酒工艺,通过酱香酒对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改良和提升,以新的口感满足了白酒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习酒”八年连续跨越式增长,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以创新思维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
集群
产业集群,是贵州白酒整体优势扩张的主要形式!是贵州白酒2008年“革命”的重点!
产业集群,被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为“经济马赛克”,也有人称为“块状经济”。遵义,这个被誉为“黔北明珠”的城市,白酒业愈来愈成为其块状经济的产业经济特点。在整个遵义地区版图上,由遵义董公寺到鸭溪镇,从仁怀到习水县习酒镇,大量酒厂和白酒类关联产业所构成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愈来愈成为遵义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这就是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集群发展模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美约60%的份额。在美国绝大数州,都有一个或多个某类产业集群核心。其中,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在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分布着680个葡萄酒厂和几千个独立的葡萄栽培者、制造葡萄储存设备、灌溉设备、采摘设备和桶、瓶、瓶盖和软木塞、标签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公司和相关广告商。同时,还包括与葡萄酒有关的许多地方机构,诸如葡萄酒产业局等等。
遵义,以白酒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马赛克效应”日益表现出来。
遵义,作为贵州白酒集群产业发展的重点,2007年确立了以“一大十星”为重点的黔北名酒基地发展模式,旨在加大贵州遵义黔北名酒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贵州白酒。遵义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晓光指出:“白酒产业是遵义市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是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要用改革的精神,整合资源、科学发展,创新机制、体制,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加快改革步伐,促进‘黔北酒’的跨越式发展;要坚持质量、保证信誉、既要保持‘黔北酒’风格,又要努力开发新品,打造一批名优品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白酒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为‘黔北酒’振兴创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6月,遵义市规模以上白酒工业生产白酒85970千升,同比增长31.19%;实现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43.83%;实现增加值38.31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业生产白酒54658千升,同比增长46.3%。实现产值52.76亿元,占年计划的65.7%,同比增长41.5%;实现增加值34.03亿元,同比增长29.58 %;遵义市白酒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66.52%;实现利润32.64亿元,同比增长161.51%。其中,“一大十星”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13亿元,同比增长66.8%;实现利润32.32亿元,同比增长162.1%。
篇6
项目简介:露酒醇和清香,能滋养容颜,再配装在细高挑异形玻璃瓶中,处处透着雅丽不俗的气质。“金醇”露酒选用新鲜金针菇(边角料),经破碎、压榨、发酵、配置而成。产品色泽呈浅琥珀色,酒香清远飘逸,入口醇和舒适,略带甜味。国内市场未见同类产品,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巨大,亟待有识企业开发。
设备费120万元,周转资金600万元,年产500吨,利税900万元。主要设备有前处理设备(破碎机、压榨过滤设备)、全自动发酵设备、自动调配系统、杀菌灌装设备等。
工艺和标准:产品执行“GB/T27588-2011露酒”标准。工艺:金针菇清洗破碎榨汁发酵陈酿配制杀菌灌装成品。
合作企业要求:企业应临近金针菇生产地,熟悉酒和饮料销售市场。最好具有饮料生产或发酵生产经验。
联系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联 系 人:詹 斌
电 话:010-62815952/62895356
苦荞酿造食品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
萌动苦荞醋加工技术:对苦荞原料进行萌动活化处理,采用生料发酵与山西陈醋传统工艺相结合,产品中γ-氨基丁酸、D-手性肌醇含量分别提高3倍和10倍以上。
苦荞黄酮醋软胶囊加工新技术:采用真空浓缩技术生产高倍浓缩的苦荞醋膏,复配苦荞黄酮等辅料,真空脱气后进行软胶囊灌装压制。产品功效成分含量高,便于携带和服用。
抗氧化苦荞保健酒加工技术(专利技术):采用现代提取分离工艺处理苦荞酿酒酒糟,回收黄酮并适量回添到苦荞基酒中,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8倍和30倍以上。
联系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联 系 人:张宝林
电 话:0351-7128887/7136000
大米食品加工技术
成果简介:采用高GABA调控技术,培育出高GABA含量杂交稻品种,GABA含量为普通稻4倍以上。以筛选的加工型稻米品种为原料,采用速冻、冰点调节和气调包装技术,生产速冻型米发糕、麻团、米面窝、酥饺等产品。采用质构调理、生物转化、功能强化、抗老化等技术,开发新型花色方便米饭、花色方便米粉、米茶制品、复合型营养米羹、米制糕点等。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质期6个月以上。
应用前景:该技术成熟度高,可实现产业化生产,部分产品已在我国推广销售,经济效益良好。本成果适用于大米加工厂、食品加工企业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联系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狮子街
篇7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是白酒酿造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白酒酿造企业开始意识到产品形象的重要性,包装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甚至决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要想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视觉形象角度入手。这就要求包装设计师能够根据产品的消费定位,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包装从不同角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越具有个性化、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人性化的包装就越具有竞争力。一款好的包装所达到的宣传效果甚至可以超过一条三分钟的广告,其可以通过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消费者产生想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的兴趣。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白酒包装,其最终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起到一种无声的促销作用。所以说,包装不仅要起到单纯意义上的美观效果,还需要在销售和招商当中起到作用。
下面,笔者以“老秦窖八年陈酿”酒的外包装为例,从产品定位、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创新工艺等方面阐述酒包装的设计过程。
雏形确定
包装并非以哗众取宠为胜,而应根据产品的级别来制定包装档次,产品应与其包装相辅相成,以避免格格不入而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老秦窖八年陈酿”酒定位于中档消费市场,是“秦酒”中的一种,其容器采用的是定制弧型玻璃瓶,瓶体两侧利用玻璃工艺加工出浮雕效果,造型流畅、大气且不失精美。对此,包装设计师打造的外包装盒型主画面以酒瓶造型(如图1)为基础,利用与之相呼应的双弧线浮雕作为外包装图形结构的重点,并配有秦朝图形元素。
确定外包装盒主画面图形结构后,就要选定外包装的色调,由于秦朝以黑色为皇室所崇尚的颜色,以红、金两色为辅助色,因此外包装主要选择了黑、红、金三种颜色。但考虑到该款酒产品定位于中档消费市场,因此设计方案中并未以黑色为主色,而是以红色为主,黑、金两色为辅,以更加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
初稿设计
为了使雏形效果更加明确,在初稿设计(如图2)中,盒体正面利用两条弧线在主画面上勾勒出瓶型,并进行了区域分割:两条弧线内包含品牌名称和其他附属标识,金色的品牌名称与代表原产地的瓦当凤纹图案相结合,显得醒目、大方;两条弧线中间区域以红色瓦当图案作为填充;盒体下方为大禹治水图案,用于解释秦朝的起源。为使外包装盒型更具有“秦”的韵味,盒顶与两侧还增加了“铜车马”图形元素,并以“窖藏岁月香,秦韵远流长”为品牌广告语,这些设计元素的应用与“秦”酒文化相呼应。
终稿设计
初稿设计往往都是不完善的,经包装设计师再三考虑,在该酒产品外包装盒型画面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初稿设计的基础上将瓦当凤纹移至酒盒侧面,与侧面文字相得益彰,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年份标识“八年陈酿”,其利用方形印章形式表现,四平八稳的形态也更加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将初稿设计中两条弧线之间繁琐的瓦当凤标图形元素更换为青铜纹饰,青铜纹饰的厚重感与弧形相搭配,更具有张力;盒体底部的大禹治水图案更换为酿酒图,水为酒之源,“治水”易使人联想为“断其源头”,对于商家而言寓意不佳,而酿酒图更能体现古法酿酒的传统工艺。
修改后的酒包装整体上犹如秦砖汉瓦般厚重,两条弧形更像是石刻雕柱,支撑起整个盒体,稳健中带有灵动。该设计思路与酿酒企业的包装方案不谋而合,最终将其敲定为这款酒产品外包装盒的设计终稿(如图3)。
成品完成
篇8
随着经济转型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产品为王”时代业已到来,中国酒业正在由“渠道为王”、“品牌为王”、“模式为王”、“文化为王”向“产品为王”跨越。
劲牌人常说,产品就是战略。在劲牌,“先做好产品,再做市场”的“产品为王”意识渗透进了劲牌每一个员工的细胞中。
“苦酒宴”的故事
1953年,劲牌公司的前身“大冶县新建酒厂”创建,这家单一生产白酒的作坊式企业二十多年并没太大的发展。直到上世纪末,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顺势而为,将产品转型锁定保健酒,才“劲酒虽好”。
但是劲牌生产保健酒,也并非一帆风顺。提升保健酒品质让劲牌人绞尽脑汁。
1994年秋一个周末,公司中高层干部、质检员以及车间班组长接到公司董事长吴少勋的宴请通知,宴席上大家喝的酒都发酸发苦,喝的人都面露愧色,因为这酒是自己酿造的保健酒。自己酿的酒自己不敢喝,这样的企业办不长久。卖得再好,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后来,劲牌由此立下了一个规矩――每个新产品上市前,都要通过新产品的口感测评检验,由员工及亲朋好友先品评新产品,产品经过很多轮的员工亲友团队体验,确保“无可挑剔”才会正式宣布上市。
实际上,所有的酒业营销活动都建立在产品上,产品是贯穿酒企一切经营活动从始至终的核心,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产品为王”就是酒业运营趋势。劲牌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恰恰也证明了,把产品做好才是硬道理。
一心一意构建“产品力”
消费的最终指向是品牌、产品、服务,而品牌的好坏一切取决于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同样,商业模式必须依附于产品品质之上,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为产品价值的灵魂是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产品品质呢?
劲牌产品开发技术员刘胜华是最年轻的中国酿酒大师之一。他认为,酒的产品力包括“安全、口感、功能、稳定性”四要素,缺一不可。产品缺了安全就会猝死,缺了口味、功能或稳定性,也会慢慢死掉。
为了让产品富有生命力,劲牌2000年成立了研发中心,2002年建成行业领先的科技研发大楼和实验室,进行了多项技术革命。2009年9月,劲牌投资1亿元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生物提取车间,很好地避免了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多、纯度低、吸收慢等问题,使保健酒的品质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终于破译了保健酒的保健密码。
得益于此,劲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蜕变成为了中国保健酒行业大哥大。
2013年,劲牌实现销售额近67亿元、上交税金近18亿元,连续12年领跑中国保健酒行业。可以说是劲牌“先做好产品,再做市场”战略成就的。劲牌一心一意构建“产品力”,留下的足迹堪称酒业提升产品品质的“活化石”。
追求“无可挑剔”
劲牌建立了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劲牌一直走在行业创新的最前沿。
一是,在业内率先提出“按做药的标准生产保健酒”的理念,并将“产品力”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先做好产品,再做市场。“不达标的酒,一滴也不能出厂。”
劲牌依靠率先研制出“中药提取数字化技术”,在保健酒行业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建立专属的药材种植基地并实行GAP标准化管理;第一个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对药材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第一批建立保健酒GMP生产基地。
篇9
关键词: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酒文化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假日的增多,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文化旅游由于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这也使得酒文化旅游具有着极大的开拓空间和发展前景。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并且独具特色,同时也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旅游内涵,积极开发酒文化旅游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传统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酒文化是指自然科学从高科技方面对酒的研究和社会科学从“酒文化”方面对酒的研究。而狭义上的酒文化一般是指酒在具体的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酒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是从工业旅游开始的,2004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中有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集团、青岛啤酒厂、烟台张裕集团、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啤酒厂等17家酒厂进入名单。2005-2007年公布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中,贵州茅台酒厂、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烟台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秦皇岛朗格斯酒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宿迁洋河酒厂工业园纷纷入榜。2006年国内首家综合性酒文化博物馆在大连开馆,由大连长兴酒庄投资兴建的大连长兴酒文化博物馆,设有赏酒厅、酒艺厅、酒史厅、酒器厅、地下酒窖、老酒作坊、仙酒烧锅、葡萄酒坊、葡萄园、礼仪酒自酿酒屋,系统演绎了中华酒史、大连酒史、酒仙传说,集中展示与酒文化相关的宫中遗物、贵族用品和民间艺术品,成为目前国内馆藏展品最多、展示面积最大的综合性酒文化博物馆,成为大连工业旅游的特色景点。2007年以酒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2008年至今酒文化旅游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我国的名酒原产地也都已经建成为名酒主题文化体验区,如贵州茅台镇建成了酒文化展示体验区,泸州建成酒文化体验第一城,河南打造华夏酒文化核心传承区,秦皇岛建设葡萄酒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被称为东方的波尔多。甘肃酒泉投资6亿建成酒文化博览园,成功举办了中国酒泉酒文化博览会,推动了当地酒文化旅游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各地节事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著名的青岛啤酒节在2012年达到了396万人次,啤酒销量达到1 180吨,如今,青岛啤酒节成功跻身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啤酒盛会之列,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青岛啤酒节对当地城市的旅游、食宿、购物、交通、会展等行业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酒文化旅游在我国虽然发展较晚,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比还处在落后阶段,但酒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并为广大游客所喜爱,已经走向蓬勃发展之路。
二、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中国酒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蕴涵丰富、完整而系统的酒文化体系。在酿酒制作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酿酒技术和工艺,在酿酒历史悠久天然状况良好的地方生产出名酒。在地域民族风情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酒礼酒俗。在诗词歌赋方面,关于酒的诗文词曲、名人典故至今广为流传。考古方面,发掘出有着研究及收藏价值的个时期酒器以及古酿酒作坊。这些都已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酒文化旅游资源。
(一)地方名酒。地方名酒都有其突出的独特风格,我国白酒最为著名的产自山西、四川及贵州等地。一地之所以生产出名酒,一般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同时还要有优质的原料、水质和环境,在名酒产地“喝酒喝出健康来”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意识”,美酒的飘香,酒的文化吸引游客前往,如贵州茅台,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闻酒”而来的人在逐渐大幅度上升,充分体现了地方名酒在知名度、品牌效应等方面强大的旅游功能。地方名酒成为重要的酒文化旅游资源。地方名酒对于带动地方产业和经济起到巨大作用,也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业。
(二)酒礼与酒俗。酒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交等方面,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酒又是丰富多采的文化载体。历史延续下来的酒礼酒俗,构成了酒文化。酒礼酒俗也可以归为民情风俗旅游资源类(所谓民情风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的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要素,包括了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以及要细心观察、深人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它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而且能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产生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为旅游开发所充分利用,并作为民俗中独特的一项单独出来和其他酒文化旅游资源整和。酒礼与酒俗划分为古代酒礼与酒俗和现代酒礼与酒俗:
1.古代酒礼与酒俗。古代酒礼有祭祀之礼,宴饮之礼和做客之礼。祭祀在古代中国是一项重要的仪式,天地鬼神、日月山川、列祖列宗都要祭祀,凡祭礼必有酒,酒在整个祭祀活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从秦始皇开始的泰山封禅大典,仪式庄严隆重,其中祭祀用的三牲和酒是最重要的,都有严格的讲究。中国人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在宴饮活动中产生了许多相应的礼节。比如宴饮一定要论资排辈以别尊卑长幼,宴饮正式开始时主人一定要恭敬肃立向客人敬酒。做客之礼更是繁琐,从在宴饮前的精心准备直到宴饮结束,做客之人都要遵守一定之规,否则失礼被人看成缺少教养之人。古代酒俗有婚嫁、诞生、祝寿丧事等酒俗。洞房花烛夜是人一生中的一大喜事,亲朋好友要喝喜酒祝贺。婴儿诞生满月要喝满月酒庆贺,高寿老人街坊邻里、亲朋好友都会来拜贺。在中国很多的民俗活动在社会的发展中,其内容和形式、活动情节都会发生变化,只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一直延续下来,形成很特定的酒。如交杯酒、回门酒、满月酒、梳头酒、月米酒、上梁酒等。
2.现代酒礼与酒俗。酒会成为人们交际的场所,安排及参加酒会都要遵照一定的礼节。在酒会上的祝酒要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倒酒要注意程序及倒酒的量,劝酒有文敬、武敬和罚敬,要是具体情况而定。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就无所依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不同的饮食规则和食物习俗,在众多的食物中,酒的饮用规则和饮用习俗又是最复杂、最具文化特色,少数民族饮酒的礼俗更是新奇。如羌族遇到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大家围坐在一个大坛子周围,用竹管或芦管吮酒汁,称作饮砸酒。彝族有饮转转酒和杆杆酒的习俗。少数民族的种种具有特色的饮酒习俗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希望参与其中,增进了解。
(三)酒器。有了酒,才有了盛酒的用具。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提高,酒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种类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繁杂,实用功能及装饰效果以及科学、收藏价值等都位居世界前列。酒器作为酒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人们全面了解酒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按酒器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酒器(木、竹制品、兽角、海螺、葫菇),陶制酒器(彝族五嘴救护酒壶),青铜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酒器,水晶制品(唐代玉方形杯、玉合杯、玉竹筒形杯),金银酒器(唐代金杯、唐代银杯、明代金壶、宋代银壶),锡制酒器,景泰蓝酒器,玻璃酒器,铝制罐,不锈钢饮酒器,袋装塑料软包装,纸包装容器等。所以,酒器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是酒文化博物馆重要的展品,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了解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酒器,满足游客对过去时代文化的了解的心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醉仙居是公司酒文化名园,内有一座酒器博物馆,是目前为止收集藏品最全的一家专业酒器博物馆。收集上至三代下至民国的酒器、酒具1 000余件,这些器皿基本上都是以杏花村为圆心,方圆百里以内收集到的饮酒器或盛酒器,这些器皿是杏花村酿酒史源远流长的物证。
(四)历史遗迹。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五处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泸州大曲窖池群,水井街酒坊遗址,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刘伶醉烧锅遗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刘伶醉古烧锅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酿酒遗址。李渡烧酒作坊是中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多、遗物最多、跨度时间最长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古井贡酒酿造遗址”是一处全面展现传统酿酒工艺流程的手工业设施遗址。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群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首个代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水井坊遗址成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古人类遗址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古老的景观形态表现,对游人会产生奇妙、神秘的吸引力,通过已经发现挖掘出的古代酒作坊遗址,进行科学的研究,加以保护及利用。这些酿酒遗址的发现,为人们再现了一套具备完整生产要素的古法酿酒工艺流程,包括酒窖、粮仓、蒸馏设施、炉灶、瓷质酒具,以及墙基、路基、房屋等和作坊有关的建筑遗迹都有,是展示中国酿酒工艺传统工艺流程的生动课堂。这些是中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成为旅游爱好者开展酒文化旅游的重要地方。这些发现,对研究我国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布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一类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五)酒与名人、名作。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与酒都有着不解之缘,绎着一出出佳酒名人的趣闻逸事,诗仙李白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杜甫因此评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而看出他豪放不羁和倜傥不群的性格。坡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诗中看出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酒因人而出名的比比皆事,从“何以解优,惟有杜康”再到“喝孔俯宴酒,作天下文章”。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饮酒后完全沉醉于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载。刘伶醉酒成为了历史佳话。所以酒文化也因有了名人的参与而更加丰富。这些与酒有关的文学作品和趣闻逸事都可以成为酒文化旅游很好的资源,可以满足游客增长知识,尤其是各地方将古代名人的文学作品和当地名酒联系起来,更具有吸引力。
(六)酿酒工艺。传统的手工酿造工艺和现代化的酿造工艺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眼球。让游客了解酿酒的整个工艺流程,例如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文化博物馆参观,游人可以在参观中了解酿酒的整个工艺流程和汾酒文化的发展历史的同时,也可以亲自过把酿酒隐。这样可以提高游客的参与性,满足游客猎奇心理,提高游客兴趣。
三、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目前对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一些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依托行业背景开发出来的,也有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和打造的酒文化旅游资源。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在其开发方法方面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个最有效、最符合实际的方法,还需要一个不断摸索和长期学习的过程。纵观国内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在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能效等因素,在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突出酒文化特色,树立品牌意识。任何一种新开发的旅游资源要想吸引游客的眼球,引起社会关注,首先是要具有特色。要突出人文旅游和自然旅游资源,通过创意、整合、配置、包装等必要的手段和方式,使旅游资源中的特质能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并为旅游者所喜欢。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找出自身特点,必须善于寻找出自己的特质资源或资源特质,使特质成为品牌的核心要素。如杏花村汾酒集团将酒文化特色与旅游特色相结合,在打造全新的“诗酒文化第一村”国家级旅游基地过程中,把酒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整合融为一体,突显基地特色,成为诗酒文化圈传播胜地。四川宜宾突出加强五粮液十里酒城全国旅游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五粮液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建设中国酒都酒文化主题酒店群,打造中国酒都四千年老作坊长廊,建设中国酒文化博物馆聚落,建设红楼梦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建设中国酒都美酒美食文化广场,打造中国酒都文化经典综艺晚会。把宜宾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中国酒类产品展示和交易的最大平台、中国最具特色的酒文化主题形象城市、中国白酒文化体验和酒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所以在开发酒文化旅游资源时一定要彰显特色,树立品牌意识。
(二)加强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渐渐不满足于那种走马观花似的简单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而是希望在旅游产品中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酒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游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更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设法要让旅游者参与其中,在一些民俗主题公园常见的表演者邀请旅游者共同参与表演的环节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杏花村在遗址和老作坊旧址建设中,再现明清杏花村72家酒家的胜景。建成一条复古生产线,重现“人推磨”、“大木锹”、“柏木甄桶”、“柳条酒篓”、“百年酒缸”,并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做酒的乐趣。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里一年四季活动不断,酒庄体验之旅、葡萄酒公主秀、金秋游客现场DIY自酿酒、酒庄鸡尾酒会、市民品酒及赏酒节等特色活动。国内一些大型葡萄酒庄在组织酒庄游时,除了品酒、介绍葡萄酒知识外,还会邀请有兴趣的游客和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葡萄采摘、分拣、清洗、榨汁等酿酒过程,游客通过这种亲身参与对葡萄酒文化的会有更深层的体验。因此,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强化游客参与性环节提升酒文化旅游品质。
(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发展。在开发酒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注重文化休闲方面的功能与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发展旅游的载体,旅游企业间的竞争其实也是文化的竞争。所以在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利用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将旅游业和酿酒业结合起来。如泸州在打造泸州旅游业推出美酒文化主题专项旅游产品。一是以深度休闲情景体验区的模式,促进国宝窖池和郎酒为主的名酒文化旅游项目的深化;二是增添新的酒文化主题旅游项目,着重打造城区高档酒吧一条街;三是将泸州城区建设为酒文化主题城市,在目前麒麟温酒器雕塑标志物等酒文化城市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建筑物或构筑物文化符号、街头小品等城市建设的细节上,设置酒文化元素;四是延长酒文化链条,从生产能喝的酒,衍生创造出能看、能吃、能玩、能综合体验的美酒衍生物,如酒景观、酒食品、酒休闲娱乐、酒文化创意等产品;五是开发酒主题的文化产品,结合科普活动,开展一些展示类的酿酒、品酒体验项目;六是落实“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发展战略,整合泸州与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等名酒文化资源,利用原粮、老窖、技艺、洞藏等酒文化优势,促进跨区域的旅游节点串联,打造顶级美酒主体产品。
(四)注重节事活动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啤酒节、葡萄酒节、白酒节等节事活动,如1991年始创的青岛国际啤酒节,2004年中国国酒茅台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茅台酒节。这些节事活动扩大影响从而提高当地知名度,同时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是典型的节日带动型,每年九月末至十月初为期两周的慕尼黑啤酒节也让德国的啤酒旅游闻名世界。在2012年吸引了640万游客,使德国慕尼黑的各大景区赚得钵满盆满,同时带动了其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慕尼黑啤酒节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之一,而且也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亚的民间风采和习俗。人们用华丽的马车运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帐篷开怀畅饮,欣赏巴伐利亚铜管乐队演奏的民歌乐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调。人们在啤酒节上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还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射击、杂耍、各种游艺活动及戏剧演出、民族音乐会等。人们在为节日增添喜庆欢乐气氛的同时,也充分表现出自己民族热情、豪放、充满活力的性格。所以在开发酒文化旅游资源时注重节事活动的带动作用。
(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酒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开发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突破,国外凡是对酒文化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得较为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国进行借鉴和利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效。在开发酒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模式,由产地政府牵头,成立开发协调机构,制定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另外欧洲葡萄酒旅游成熟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出现专业的接待人员,这些人员拥有葡萄酒酿造技术,将专业的葡萄酒旅游与酿酒专业知识相结合介绍给游客,游客由专业接待人员作为专业导游,了解葡萄酒基础知识,增加了对葡萄酒的兴趣以及消费习惯。所以在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发展的战略规划,培训所需要的专业接待人员,使我国的酒文化旅游能持续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小刚.话说酒令[J].甘肃教育,2006,(5).
[4]康明官.酒文化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樊星.当代文学与酒[J].长江大学学报,2006,(1).
[6]许金根.酒品与饮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何明,吴明泽.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8]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篇10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中国黄酒的代表――绍兴黄酒以其低度、营养、保健及卓越的品质为世界各地消费者所喜爱。作为国内黄酒龙头企业的领头人、绍兴黄酒的薪火传人,傅建伟始终以振兴绍兴黄酒这一民族传统产业为己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致力于做大、做强、做优黄酒主业,使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在规模、技术、质量、效益等方面均居黄酒行业领先地位。
打“陈酒”牌?创“新天地”
绍兴黄酒集团现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单位,国内最大的黄酒生产、经营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黄酒生产工艺设备和全国唯一的省级黄酒技术中心,聚集了一批国家级评酒大师,年产优质绍兴黄酒13万吨,总资产40.5亿元,主要产品“古越龙山”、“沈永和”、“女儿红”、“鉴湖”牌绍兴酒是中国首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其中“古越龙山”是中国驰名商标、黄酒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和唯一国宴专用酒,老字号“沈永和”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女儿红”是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连续多年为绍兴市市直企业利税第一大户、绍兴市区工业综合优胜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纳税百强企业”、“绍兴市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主业黄酒销售同比增长1亿元,2006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继续保持着黄酒行业龙头地位。
傅建伟深知,品牌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对于一直以传统生产为主的黄酒企业来说,打破黄酒“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大品牌、大传播赢得大市场的营销理念,这本身就是一大创举,而要付诸实施,不仅需要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管理者过人的胆识。傅建伟仔细分析黄酒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黄酒竞争者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大胆决策,聘请著名演员陈宝国做“古越龙山”品牌形象代言人,2004年首次在央视黄金时段投入6000万元做广告,打响了绍兴黄酒的第一炮。2006年继续与央视进行3年战略合作,持续的广告投入,为中国黄酒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越龙山”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高,销售额更是以50%的速度增长,也带动了整个黄酒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古越龙山”以其引人注目的成长性和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连续三届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最新品牌估值为14.19亿元,名列第353位,成为唯一一家进入500强的黄酒酿造品牌,并入选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古越龙山”还与法国卡慕国际成功签约合作,使“古越龙山”首次进入其全球免税店,为黄酒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傅建伟认为,一个传统产品生产企业,唯有重视传统,取其精华,才能得其精髓而传承至未来。为保留和保护黄酒传统工艺精华,他精心组织力量参与起草制定绍兴黄酒国家标准,保证了绍兴黄酒的品质统一、风味延续。绍兴黄酒的生产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古越龙山”成为首批使用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企业,并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传承基地。
傅建伟意识到,黄酒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此,他着力做深做新拥有黄酒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章,在传承黄酒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黄酒冷冻、膜过滤等现代新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黄酒业的黄酒沉淀问题;依托中国绍兴黄酒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开展黄酒基础科研,先后进行了“黄酒沉淀原因分析及防止机理研究”、“黄酒制曲新工艺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黄酒是保健型酒种,但其保健机理过去人们一直无法理清,傅建伟组织力量进行多年攻关研究,揭开了黄酒养生保健机理,发现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降血压和降胆固醇活性肽及酚类和功能性低聚糖、r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为黄酒的保健机理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他还组织开展节约型企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米浆水回收利用,用板式换热器代替盘肠式煎酒器,减少重油消耗等节能降耗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他积极实施管理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先后通过了ISO9002、ISO14001、HACCP、QS认证,使“古越龙山”成为“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企业。
注重人才培养?不忘回馈社会
傅建伟始终认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他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一是要求干部职工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巨资、拨专款,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在职MBA学习,鼓励员工参加学习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每年利用黄酒生产淡季开展全员培训,使干部的管理水平、员工的技能素质适应传统黄酒生产企业向现代黄酒制造业基地的转变。二是从制度上做文章,建立了职工学历工资和职称工资制度。三是立足职工职业技能创新基地,组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献金点子、“安康杯”文明生产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傅建伟十分注重企业的民主化管理,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一是组织企业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制度。二是切合实际地为职工着想,连续4年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及奖金福利。三是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每年通过“古越龙山”慈善救助基金、困难职工补助、工会互助互济金等形式,救助贫困职工,让他们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四是建设“古越龙山”特色企业文化,每年举行“古越龙山”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办好《古越龙山》杂志、报纸、酿酒通讯和企业网站,为职工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