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艺术教育被忽视。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音乐器材只有一台脚踏琴、一台电子琴。而美术器材只有闲置很长时间的画夹,像颜料等必要美术用品都十分短缺。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社会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实践探索
一、艺术类继续教育资源基础
许多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均具有社会艺术教育功能,这些可以通过各音乐学院的官方网站查看。纵观国内九大老牌音乐学院以及新成立的两所音乐学院,基本都设置有继续教育功能的继续教育学院,只是各院校在继续教育的侧重点有所差别,有的侧重艺术培训、有的侧重音乐考级、有的侧重学历进修,但都体现各大音乐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笔者所在的沈阳音乐学院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中心,是沈阳音乐学院下设的教学单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承担着成人学历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音乐考级等具体工作。总之,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着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及文化推广、音乐考级等几大方面的重任,除学历教育之外,其他均可划归为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或者说是社会艺术教育当中。其中,社会艺术培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旨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办专业面广、实用性强的专业进行的社会艺术教育。
二、社会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地区差异,发展不均
新时期,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同造成了社会艺术教育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仍相对落后,势必会影响社会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对这一事实,我们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向薄弱地区倾斜,以达到共同发展来推动促进社会艺术教育水平提高,进而实现社会艺术教育均衡。让每个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地享受到社会艺术教育的权利,感受艺术带给人的快乐和幸福。近几年,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许多高校也参与其中,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找准方向、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到地方区域的发展建设中,通过品牌院校、特色院校等办学路径提升社会艺术教育水平,使社会艺术教育实现普及化、专业化、特色化。具体来看,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参与社会艺术教育的人群没有明确的要求,因而会产生许多不同,从教学形式来看也有“一对一”授课、小组课、大班课等多种,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发展不均,这些不利于社会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专业单一,门类不全
相对于文学绘画这两种艺术门类,音乐舞蹈和舞台表演这些艺术形式,能够更加直接迅速,灵敏地触及人们情感内心的世界,使人产生丰富多变、细腻微妙的情绪体验,作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思考现今习惯使用的自然科学的授课方式,采取普遍的听课式、传授式教育形式,更应该有效地促进学员获得这样的美好愉悦,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让学员感受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思考并准确定位社会艺术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在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与改革,改变专业单一、门类不全的不足,社会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与改变的问题是适应社会需求,让社会艺术教育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专业门类齐全,让学员想学有教,达到社会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社会艺术教育的专业、门类以及成果主要体现在考级、比赛和相关的音乐演出等多方面。学员通过参加活动,特别是考级来检验自身音乐技能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各省市音乐家协会、各大音乐学院及许多专业院团都组织有各种专业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很多社会艺术教育也是随着考级活动走进人们的视野。例如社会艺术教育的艺术考级,参与者有针对性地学习艺术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艺术技能,并在考级的曲目、技能等方面有相应的积累。多种多样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顺应了社会艺术教育需求的发展,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艺术实践活动舞台,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但单纯从考级、比赛以及音乐演出来看社会艺术教育也是不够的,有些比赛、考级活动被培训机构参与后,通过利益分成为吸引广大学员参与报名,使比赛、考级行为转变为商业行为,这与社会艺术教育的培养人的本质背道而驰。为了得到证书的级别的认可,只重视对考级目录曲目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对艺术内容进行深层挖掘的现象,选择不适合自己程度的级别,拔苗助长似的社会艺术教育培训,内涵关注不够,不利于社会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3.受众分化,目标不明
明确培训受众群体,增强学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利用平台建立学习小组,制定和提供学员视角的活动方案。在培训前,在学员群体中,开展指导性、提纲性的课前说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使学习有针对性、具体性,展示和说明讲解,让大家排除对未知知识的慌乱和恐惧,让学员充分展示出主体者和参与者的姿态。利用社交平台的互动性,让学员参与到培训项目的策划之中。学员、学校教师之间的注重沟通与交流,提高可操作性,保证教学反馈的及时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在课程安排与选择上征求教师的意见,以确保项目与学校教学大纲的关联性和知识信息的学术准确性。以学员提出关注点和兴趣点为突破,构建课程框架,有助于学员进行探索、创造性思考。我们要打破混乱无序、目标不明的各种培训,选择有针对性,学员易于接受的积极、乐观、自信的模式来培养个体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社会艺术教育的和谐、有序、文明发展。
三、社会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1.整合资源,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发挥积极作用
艺术类继续教育满足民众对艺术的渴望和需求,能够推进全民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学员和教师参与推动、带动实践与提前进入社会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拓宽了艺术类大学的社会教育领域、丰富了大学的办学领域。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办社会艺术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艺术教育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面对全体社会民众,满足对社会艺术有需求的所有人,为他们提供再学习、再进步、再提高的机会。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的社会艺术教育功能正是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社会艺术服务起到引领、指导、规范及推动的作用。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办社会艺术教育,是实现大学教育的扩充,对社会艺术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院校有研究推动社会艺术教育的能力,可以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细则来规范社会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综合艺术院校教育的可用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反馈社会,促进院校教育事业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发展。关注各群体受教育的机会,扩大教育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形式。能够明确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对社会艺术教育的基点和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专业教师的力量,发挥所在区、市以及省的引领作用,促进当地社会艺术教育、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荣发展。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省市区社会艺术教育具有示范带动机制。依托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的社会艺术教育中心,通过有机结合,发挥各方优势和特点,实现资源共享。与专家、教师、优秀团队的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促进人才成长。搭建社会艺术教育培训学习平台,发挥以强带弱、以长补短的带动作用,加强社会艺术教育的辐射作用,最终形成具有特色联盟、共享资源、共育人才、追梦未来的社会艺术教育体系。在学院内外的社会艺术教育活动实践中,整体思考、整体布局,协同发展,结合学院的需求,整体发力。建立社会艺术教育教师联盟,社会艺术教育学员联盟,社会艺术教育院校联盟等,连接学校、教师、社会,这是开放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资源创新整合。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发挥区、市社会艺术教育的管理、指导、引领、示范、服务的职能。
2.细化设计,针对不同学员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
社会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对艺术教育有需求的社会人士,其中既有以启蒙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群体,有以审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群体,还有以成年人和老年人为教育对象的成人群体。其中,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艺术教育相对于其它群体比较丰富,中年、老年群体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因此,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音乐需求,社会不同的艺术教育目标,研究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实施良好的社会艺术教育。为了实现社会艺术教育的目标、顺利开展活动,我们应该细化设计,重新建立相应的、合理的课程结构。从学科角度有舞蹈、音乐、戏剧表演项目;从受教人群角度有学龄前(启蒙、基础、提高)、青少年进阶、成年人兴趣、老年人体验等多种。社会艺术教育是要经历体验、理解到审美的过程。因此,社会艺术教育的课程要具有明确的阶段性,有助于学员、家长明确学习目标,保证对艺术学习兴趣的可持续性。注重课程内容设计和认知程度方面的衔接,从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开展。儿童群体的社会艺术教育,是针对儿童年龄阶段,以激发兴趣、艺术感知、培养习惯、良好养成、建立学习的意识的教育为出发点。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使儿童在欣赏和感知艺术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针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并不拘泥于某种艺术技能的掌握,更应该的是根据儿童的心理进行艺术体验。因此,儿童的社会艺术教育,更多的是用艺术手段来开启心智,陶冶情操。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艺术教育,是针对学校教育以外的艺术培养,是为来自社会不同学校的青少年开展的以兴趣爱好为主的艺术教育。课外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侧重在于青少年个性的发展,鼓励青少年通过演唱、演奏、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体验艺术之美和艺术情感,发挥艺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培养学员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提升学员抽象思维和敏锐推理能力、自制力、毅力、专注力等非智力因素。成人群体的社会艺术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成年人接受能力,心智相对成熟,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等特点,研究适合成人心智特点的教学模式及良好的音响设备基础上的艺术欣赏课程,根据成人需要开设器乐课程、艺术课程、音乐沙龙、讨论课程,成年人的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发挥成年人的自我教育和趋势,通过交流欣赏以及艺术技能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是成年人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社会艺术教育受众群体也已经向老年人群体发展。对于这类受众群体的社会艺术教育,更应该侧重的是审美体验,自身愉悦、心态年轻、充实精神生活。成年人参与社会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达到修身养性、娱乐身心的目的。针对这类人群,艺术教育非高精尖深的专业教育,而是美简雅的普及教育,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上,以审美体验为主,从兴趣出发来感受艺术教育的美和快乐。一般选择简易、通俗、流行、趣味的作品来学习。3.直面问题,社会艺术教育培养学员综合艺术能力不同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固定性,社会艺术教育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更多的自由和灵活的空间。直面社会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改变艺术教师一贯重视知识传授、过度专注于艺术技能训练的现状,根据当今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对学员进行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用感受表达情绪体验和情感,用表现来传达技能,用鉴赏来感受审美,用习惯养成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优雅高尚的趣味品性。在艺术老师的引导下,学员进行艺术欣赏,艺术表演,艺术创造等大量的实践活动,完成个体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感受,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获得快乐,逐渐培养,提高个人在听觉,视觉,动觉,联觉等方面的感性能力,强化这种审美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体验。社会艺术教育的多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有助于学员综合艺术素养的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平衡发展。艺术教育是针对不同学员的多元性、综合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教育,面对不同的学员,教师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灵活可变的艺术教育课程,我的教育是在保证学员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员对各种艺术的综合性认识与提高。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可以专门为社会艺术教育设计适用于培养学员综合艺术能力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管理,通过这些基础建设来保证对学员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避免单一传统的专业化教学模式、精英化教学方法。社会艺术教育的层级越丰富,内部分工越多,机构规模就会越大,事物就会越繁杂。艺术类继续教育学院能够发挥对三方面管理的优势,包括课程管理,从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监控、课程优化、课程研发等一系列内容;对参与教学师资的管理,评价与激励、教育教学研究、教师职业培训等自我进步完善内容;对学员的管理涉及招生、安全与服务、评价与建议、反馈与跟踪等众多内容,来保证社会艺术教育对学员的综合性培养,通过计划、协调、组织、实施、监控、评估、反馈到下一步社会艺术教育计划的再开始循环,通过这样的向上螺旋的循环达到社会艺术教育的提升。
篇3
关键词:扩招;设计教育;现状;教学模式;定位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39-2
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类生源数量直线上升,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近80%已开办设计或相关专业,这有力地刺激了设计教育的招生规模,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并没有带来设计水平的迅速提高,反而使本来就不太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显得更加脆弱而凌乱,最终导致一系列影响我国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归结起来如下:
一、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从目前来看,我们不得不把设计专业学生质量的下降归因于扩招,虽然不能说扩招是导致学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却是直接原因。高校似乎将教育过程看成了生产过程,以为学校可以像工厂一样,先上“规模”,再上“档次”。如今我们看到“规模”的确上去了,“档次”呢?疯狂的艺考报名现场不是表明了学生对设计专业的热衷和喜爱,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艺考只是进入大学的一块敲门砖,文化分数不高,就学艺术。而相较于舞蹈、影视、戏曲等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外貌、身材等要求没那么高,而且学生认为设计专业毕业以后收入会很可观,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价值观为学生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埋下隐患,由此导致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毕业生质量更是无从保证。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的有效人数却未得到相应的提升,造成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质量下降,比起以前设计专业1:4的师生比,现在一个教师往往要担任几十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师生比大大超标。各大高校对设计专业老师的需求很大,而设计实践经验与理论素质兼而有之的教师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何况在大扩招的背景下,设计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应有的专业实践和全面系统训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缺乏,教师在学历层次、职称与知识等方面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更新、稳定与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程结构有待优化更新,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程体系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的特色,专科、本科、文科、理科都是一种教学思路,开设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没有从根本上区分开各自的培养层次,这些都使得学校所设专业缺少特色,缺少个性。在课程结构上,课程设置随意,结构单一,对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的漠视,影响了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科目的学时、顺序不合理,大部分院校课程繁多缺乏主干和精品课程,缺乏深度,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只是疲于应付作业,没有时间认真读书、参加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生向“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设计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各个学院的定位不清晰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的定位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学校和专业就如同单位和岗位上的个体一样,都是按规定和规范有计划的运转。我国大学基本上只有一个相同的定位目标:为国家培养人才,比如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者“跨世纪人才”。这些都是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我们应该明确地知道“培养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如果定位目标里没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那目标就往往成为口号。在大学需要整体重新定位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学院的定位问题也不能回避。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都是千人一面的教学体系,大家只是先把专业设起来、学生招进来、教师引进来,却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缺乏定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校最终会办成什么样。由于各个院校的历史、背景、占有的资源不同,各个院校的定位也必然不同,层次化、差异化的教育模式应该成为我们的宏观发展目标。
五、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技水平,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标尺,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设计离不开创意,而创意若离开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文化是以创意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根本立足点。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储备库,设计教育对社会文化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而目前我们的设计师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还没有深入到文化建设的层次,那么所谓的“设计文化”便无从谈起。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领域人文精神的缺失应该引起设计教育者的重视。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构建合理的设计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只是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及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来改变设计教育的现状,共同努力,促进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编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智昊. 论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J]. 教育探索,2007,(02).
[3]葛田田. 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 艺术探索,2007,(03).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一、艺术教育概述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时以艺术课程为常规形式同时艺术教育是发展学生美育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实现自身的美化完善自我人格另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和审美素养小学艺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的范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音乐、美术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必须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艺术教育的推行中农村小学处于劣势目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城市的小学艺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部自2015年起将艺术教育考试成绩纳入小升初的成绩要求这对在艺术教育方面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来说加强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中推行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一)艺术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被忽视
据调查目前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或“杂课”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周开课数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节以上有的学校虽然在课表上有艺术课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或直接改成了学生的唱歌课、画画课有的艺术课程被其他主要课程如语文、数学等挤占也有一些艺术课成了学生的自习课安排的音乐课、美术课等有时形同虚设个别学校更是不开设艺术课程这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设备及场所短缺
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在“普九”“普图”“普实”的教育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学校存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艺术教育教学的设备遭到损毁或流失不能保证农村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更有一些农村小学因为缺乏艺术课所需要的设备而无法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农村学生希望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教室里配备他们喜欢的乐器或其他设备然而农村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需求
(三)教师对艺术课的授课水平不高
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教师的素养程度普遍不高有的教师从事艺术教育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指导学生实际训练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教师虽然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艺术教育的能力并不突出很多教师的感受能力只停留在能够认识简单的曲谱和能画一些简笔画的水平教学的方法单一认为音乐就是唱歌美术就是画画这远不能适应艺术教育的需要
(四)家长忽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
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思想较为封闭知识水平较低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习艺术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仍然受其影响过分关注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而对艺术课程“不管不问”认为孩子对音乐、美术等课程可学可不学在态度和行为上的轻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且他们对学校开设的一些艺术活动不参与、不支持造成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困境
三、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学校的配合
1.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
针对艺术教育中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充分了解国家课程标准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将艺术课程开足、开齐和开好农村小学的领导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不能将艺术课程当成“杂课”或“游戏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2]在教学的形式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在艺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艺术课程的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是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农村学校应积极把握“普九”成果的契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设施建设配齐各类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器材使学校拥有开设艺术课程的条件同时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设备配齐、配好另一方面通过“自力更生”发挥地区特色利用本地区社会文化资源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并自制有特色的教学用具和教学器材
3.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学校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和文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农村小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节或开展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活动创设学生艺术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艺术活动小组开展舞蹈表演、美术作品展、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进而开阔农村小学生的视野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4.重视师资的选用和培训
农村小学要重视艺术类特长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培训的方法上可采用专职培训和自学、不断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优化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第一可以从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中选拔愿意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且有一定基础的年轻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充实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师资源第二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可以邀请艺术教育的专家进行授课或让艺术教育教师观摩优质教学视频使艺术教育教师有机会学到较为系统、实用的专业知识
(二)家长的支持
1.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源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地区家庭条件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家长应该转变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多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为此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爱好、特长等因素不断提高认识进而从思想上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和发展
2.积极创设条件
家长要重视子女的艺术教育积极培养孩子对于艺术课程以及各类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学校及地区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加需要家长配合时不能认为那些是无用的而是要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家长在家庭中要提供给孩子一些塑造艺术素养的条件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家庭条件能负担起的乐器这样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孩子在家期间不应逼迫孩子只学习文化知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应该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学生的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农村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体会到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因而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不够浓厚针对农村现有条件一方面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培养自身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学校中可以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学生在艺术课程及艺术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对教师的依赖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发展发挥自身爱好、特长的观念和行为促进自身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洪毅然.关于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意见[J].江苏教育1988(Z1).
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 艺术教育 对策
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尚未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仍然将艺术教育当成“副科”,他们普遍认为艺术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智育教育等,无视艺术教育的主体性,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模糊,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高校艺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阻碍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解,导致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着随意性的情况。另外,大多数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性,课程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较陈旧、僵化
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大多没有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立足于艺术文化的发展需要,更没有考虑到艺a术形式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导致艺术教育缺乏一定的活力和灵活性,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更无法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发挥自身的思维特性。
(三)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设备和条件
由于一些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尚未有充分认识,导致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没有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艺术教育活动的场地、配套设施的安排和购置等,这使得艺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设备,开展艺术教育的条件不充足,无法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成效性。
(四)缺乏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水平高低。然而,许多高校并未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非科班出身的兼职教师,他们缺乏对艺术专业知识全面、系统性的学习,专业素养普遍较低,而且数量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基本的艺术知识和创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针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对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在进一步整合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强化艺术类教育课程建设,合理设置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同时规范课程内容。高校在进行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加强经费投入,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
加快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投入,这些都需要加大艺术教育经费的支出。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资源,吸纳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艺术,加大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并广泛地与社会各界、艺术团体进行沟通洽谈,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同时鼓励高校学生组建文化艺术社团,通过举办社团交流会、文化艺术节以及剧团演出来深化学生对于艺术教育内容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高校艺术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基础性学科知识教育的特点,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来直观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使用过去传统的、抽象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还有要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艺术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在艺术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来发挥现代艺术教育的特色,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高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艺术类教师,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在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其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悟力,大力培养教师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从而便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取得高校艺术教育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提高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思想认识,运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正确认知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蒋艳.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王建平.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0(1).
[3]党中华.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2(12).
篇6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 礼仪教育 现状 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教诲。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要素之一。由于良好的礼仪规范,我们也被世界赞誉为礼仪之邦。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方不良思潮涌入,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气日渐严重。优秀的传统礼仪规范逐渐被我们所遗忘。只要稍微用心,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些学生,包含高职艺术学生,经常脏话连篇、穿着随意进入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这些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礼仪的涵义及重要性
“礼仪”意指在人际交流中[1],通过一定的,公认的方式来表现约束自己,尊敬别人的过程。礼仪涉及面广泛,包括日常和人沟通、交流、相处、工作时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等。
良好的礼仪不但表现出我们良好的修养,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高水平的礼仪教育。具体来讲,良好的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1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论语》有曰:“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良好的礼仪教育首先会极大的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中包含很多的谦让,包容的内容,这都是当前社会比较欠缺的文化。通过礼仪教育,同学之间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他人;其次,由于目前在读的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一代学生由于出生时家庭较为优越,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都较为溺爱。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来了个习惯,例如个人主义浓厚,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孤立,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学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学术方面一般水平都较高。特别是高职艺术学生,由于长时间在参与艺术创作,其专业水平大部分都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当学生开始就业时,或者是重新找工作,再就业时,专业知识只是用人单位关注的一方面。不管你的专业多优秀,如果你在面试时不注重礼仪,很容易一开始就在面试官脑海中形成不好的印象,你的专业知识也就没有机会展示出来,所以礼仪教育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水平。
3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长远来看,良好的礼仪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礼仪教育中充满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这些优秀思想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将有助于其以后长期的发展。
二、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那么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如何呢,这值得我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艺术类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艺术类的学生大部分心思较为细腻,富有创新意识,感性化倾向明显[2]。但同时,由于其公共学科,诸如数学、语文等基础较差,这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较弱。一些学生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很明显的体现在日常中,高职艺术学生礼仪水平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知书达理,但是另一部分学生却亟需改善。
三、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对策
为了更好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
1将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
虽然目前很多学校,教师,学生都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学的好与不好对自己毕业没有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学生真正的重视起来。同时,礼仪教育也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之后,三年时间中都应该持续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水平。
2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通过礼仪教育我们更希望学生学到在生活实际中有用的礼仪知识,让同学在待人接物中恰当运用。但是传统的教育更倾向于在课堂上说教,这样的教育手段,对于数理化等学科比较有用,但是对礼仪教育这种实用性学科则不太适合。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例如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情景模拟、现场互动、形体训练等参与性的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礼仪教育的精髓。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除了学习传统礼仪之外,还应该关注涉外礼仪等。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丰富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
3全员动员,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礼仪体现在一个人生活中一言一行,同时也受周围人的影响。进行良好的礼仪教育,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3]。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是教师的礼仪提升过程,只有老师的礼仪水平较高,才能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感化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重视起礼仪。为此,学校应当对老师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例如,要求老师上课不得穿着过于随便,课堂不得抽烟,上课期间不得接听电话等。老师做错事情,应当主动道歉。其次,家庭也是礼仪教育的重点。教师应该主动和家长多沟通,提升家长的礼仪水平,家长也可以给学生带个好头。最后,学校应该多做好礼仪宣传,利用招聘会等形式,影响用人企业,争取形成一个全民重视礼仪,全民提高礼仪的氛围。
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只有上下齐心,学校积极地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的高职艺术学生的整体礼仪素养才会有较大的提升,我们也才会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礼仪.http:///view/69841.htm[EB/OL]
篇7
关键词:丝网版画;艺术教育;绘画意识
1丝网版画在甘肃高校的状态
版画在中国艺术创作的传播路径上、中外美术史上都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艺术创作的兴衰历程向来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有必然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丝网版画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出现在中国的艺术舞台,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政策为其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丝网版画以一种技术含量高、媒材依赖性强等特点落户国内的艺术院校。由于缺少历史积淀,也没有传统版种带来的负荷,丝网版画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开始了国内高校对于版画艺术的探索与试验。丝网版画在我国的发展不到40年,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已经非常丰富。几代丝网版画家的努力成就了丝网版画语言,并拓展了这种语言,使其当代性语言呈现方式比较自由,与东方艺术文化精神的融合也更加紧密。丝网语言的艺术地位独具特性,有跻身国际艺术的资格;而数码版画等新媒体艺术则开拓了丝网版画发展的新篇章。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材料的陆续更新以及大量媒材的输入,丝网版画变换语境、更新语言方式、技法精益求精,加速了其自身语言的当代性转变进程。丝网版画语言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对其语言特性、发展优势与艺术创作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国内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进程中仍存在矛盾: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在艺术创作画种和版画语言之间的壁垒依旧存在;甚至在西部的艺术学院学习中并没有涉及关于丝网版画及印刷的课程,没有探讨如何在毕业后将版画艺术语言创作运用于学生自我发展及社会就业的需求当中。由于版画的技术特性,离开艺术院校创作环境的教师和学生基本无法从事丝网版画艺术创作。自由创作付出的代价过大,在西部高校基本没有创作条件,对丝网版画创作的理解不足,很多非版画艺术家很少考虑版画创作;也由于商业经济对版画艺术创作销售意识的偏差,以及西部高校群体对于版画的理解还不成熟,在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下决定了创作群体数量少。对原创版画艺术创作、复制版画印刷品、装饰画之间的界定不够清晰。对当地艺术家群体的工作机制的引导不足,较专业性展览、多形式的版画作品的引进不足,版画综合材料的欠缺,导致西部艺术教育在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低迷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积极建设经济政策,部分艺术家引进并使用一些国外创新的版画语言技术、自由的经营模式。从90年代末到今天,中国本身的版画艺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和版画艺术家成功进入艺术市场,由此带动了多种艺术形态的版画创作和更新的市场概念。如何处理版画语言带来的艺术观念表现与本体社会语言效应之间的关系,版画语言训练与版画创作、印刷方式和复制概念,以及与设计、绘画之间在艺术语言上的关系,都是摆在甘肃高校丝网版画教育面前的新问题。
2丝网版画在甘肃高校艺术教育的对策
篇8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教育 市场 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林雅尔(1977- ),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08-02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从诞生的这一天起就担负着双重任务,即一面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另一面又直接为社会培育一批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由于其双重性和发展的阶段性,这注定了艺术设计课的教学是十分艰难的。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转轨过来的,高职设计教育照着本科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模式上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在现行高职教育体系下,本科教学模式不一定能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除此之外,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能力差,如何面对自己的施教对象,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这是高职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高职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现状,笔者作一些阐述和思考。
一、高职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困境
1.招生状况不容乐观。从现实方面来看,全国多个省市高考考生人数都在降。据教育网上的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1020万名,比2008年约减少30万。而据江苏省考试院统计,2010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为52.7万,比2009年的54.6万减少近2万。据统计,江苏18~22岁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正呈下降趋势,2010年江苏共有52.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09年的54.6万人减少约1.9万人。2008年全省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为671.35万人,若以此为基点,预计到2015年,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会下降到390.99万人,2019年可能只有295.03万人。适龄人数的减少趋势意味着什么?习惯了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教师和学生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了?教育界人士和家长们都在分析。预测1:将来读大学拿文凭很容易。现如今高考的升学率就达到了70%以上,随着考试人数的减少,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预测2:职业教育招生将更困难。由于拿大学文凭的难度降低,中考时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读高中,这几年逐渐进入招生难的职业学校可能面临更大的招生难题。从学历含金量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力军是高等院校,其次才是高职学校,因此高职学校艺术专业招生不容乐观。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文化基础差,素质普遍不高,对学习缺乏动力。
2.对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盲目抄袭和模仿。高职学校专业课程开设过于求全,几乎全部都是模仿高校,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理论学习应该以够用为度,而简化版的本科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不得不面对理论不强、技能不熟练、人才定位模糊不清的尴尬局面。同时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成了手绘技法训练的课程,而且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引导,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节,实践环节与市场脱节,造成了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脱轨的局面。
3.实践教学设施流于形式,实践技能难以实施。高职学校往往开展多种系科,为保障各类专业的均衡发展,对设计类硬件设施配备很难做到一步到位。而艺术设计专业对硬件设施要求普遍较高。如本人供职的是综合性高职学校,设计专业专用的教室只有3间,设计专业有9个班,还要兼顾全系的电脑课程,自2007年配备了一批电脑后就没有再更新换代,这样的硬件设施造成了运用软件更新的滞后,电脑设计课程与软件功能脱节,对电脑课程要求较强的课程只能把课时缩短,有的索性将电脑课程教学退回手绘形式,专业技能训练由于硬件上无法得到保障,而难以得到实现。
二、对高职艺术教育中相关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与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1.我国职业教育受到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影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国被制度化了。金榜题名、升官发财是中国人光宗耀祖的正道,中国的教育历来就是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把社会划分仕农工商几个等级,走仕途之路是改变命运的最好之选,无田无地,又走投无路的人才去拜师学艺。传统观念的人认为职业教育是糟蹋了教育,职业教育是教学生动手的手艺岂不是斯文扫地。因此,中国历来的学校教育都是教政治、思想等理论,很少教学生生产技能。这种重人权、轻技术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择业观。因此,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经过分流下来的学生,入学质量不高。近年来,由于国家提倡科教兴国,职业教育开始得到重视。表面看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有的高职院校规模达到了航母的规格。但高职艺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本无办学条件,但为了抢夺学生资源,很多高职学校盲目开设专业,甚至一些戏曲学校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从这一点看,一旦追求学生的数量,教师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学校对专业的不了解会造成教学模式的不专业,能力培养的弱化。学校规模是扩建了,但学生即使毕业了,也会失业于社会,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2.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传统的美术教学和工艺美术教学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形式上,长期课堂式教学已成固定模式,实践教学很少,难以满足职业要求。原来的高校美术专业大都沿用俄罗斯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比较僵化,相对欧洲国家的教学体系有些滞后了。而高职的艺术教育就沿用“本科型”的教学模式,所以观念也陈旧僵化。一年级都是美术基础课,二三年级上基础课与实践课,四年级开始毕业设计、实习和升学分流。每个课程都是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彼此之间缺乏连贯性,在教学的思路上也有不同的表达,学生同每个教师的交流也只能蜻蜓点水,这样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
3.由于受传统艺术观念的影响,使很多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人不愿意谈技术,尤其是电脑技术。就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学生环境艺术设计比赛是用电脑,高职组的学生是用手绘表达,这一定造成了手绘重于电脑的倾向,让人感觉高手才使用手绘。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必然导致实践基地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配套了机房和设备,也未能和教学进行很好的衔接配套。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的锻炼,设计的作品与实际想法相差甚远。
三、对高职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如何克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实中存的问题与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从系统思考,从市场入手,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现实型人才,从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工作导向下的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与完善自身,强调学生的“技术能力”,教学中努力做到“项目实施”。教师在教学框架中多设计一些小型的设计项目课程,把市场上的一些优秀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去,采取“实题跟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取其精华。让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解决展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临摹经典案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一题多做的习惯。尝试用几种方法做同一个案例,在设计项目完成后,学生还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上,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线,重视课堂知识和市场接轨。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本科教学未必能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各个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安排,而不是根据教学大纲一步一步地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比较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汲取,而且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忽视了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意义上讲,内容都是根据教学的知识点来安排的,但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趋势,知识在信息社会里从未像现在这样瞬息万变。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设计是在不断创新中完成的,也许今天提倡的东西,明天就可能会被,所以再单一地强调课本知识或者把某一种教学模式当范本那样传递下去,那么所进行的艺术教育只会落后于当今的社会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光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从实用性上讲,首先是服务于社会,在教学上更需要联系实际,融合专业知识和真实生活于一体,将以往呆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多参加市场调研,清楚了解市场发展规律与流行导向。在完成作品时,直接与市场接轨,避免出现教师是作业的唯一评判者,而教师只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些设计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设计主体。
3.以提升学习兴趣为方法,丰富校内外教学形式。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广博知识、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启发和提高学习兴趣是前提,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对于他们无论将来走上社会,还是升入高等学校都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我不但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各类设计作业,并且还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如在“广告设计”的教学中,命题“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等类型的主题招贴画,用两周的时间去调查,寻找素材,完成一幅完整而又有深刻含义的招贴画。参加比赛后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转变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观念,鼓舞了学生的信心。
4.加强实践基地设施和工作室的建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劳动者。所以对学生而言,如果没有相对熟练的电脑技能,再好的设计理念也不能实现,成才就业又从何谈起?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增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及时更新硬件设备,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成立工作室,承接校内外设计任务,参加社会上各类项目竞标,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完成设计创作。工作室的建立也能为专业建设建立社会声誉、为学校创造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设计实践的机会,从而为就业积累经验。
由此可见,让学生引起对专业的兴趣和能力是职业教育之本,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学校的设计课程也应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培养出发展有空间、实践能力强、就业有优势、能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干丽亚.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考试周刊,2011(24).
[2]何敏.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EB/OL].,2008-04-20.
篇9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文艺术教育 教学内容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每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均高达500万以上。这些本科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家、政府、社会、家庭都在尽力解决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还是有些专业学生的就业非常困难。为此对专业就业进行统计公告,以利于群众对专业发展了解,就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每年省级政府都会公布本省就业难的专业榜单。该榜单从某些方面反映了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名列榜单的专业教育者往往会对本专业培养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反思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名列在某些省的十大就业难专业榜单上。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方式进行反思,找出教育方面的原因,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1]。
二、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1.人才供需不平衡
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并不十分乐观,多省公布的就业难榜单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名列其中。甚至在《2013年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中表明,有70%的学生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这是反映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确实是十分困难,即人才供需不平衡
为什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供需会如此不平衡?根本的原因在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但是招生时,不是必需艺术特长学生才可以报考。由于是艺术类专业对专业性的要求较低,因此有不少学校开设了该专业造成入行门槛降低,有大量的学生就读,造成毕业人数急剧增加。毕业人数增加进一步造成人才供需不平衡。
2.人的素质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从理论上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是十分广泛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以进行节目的主持工作,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等,也可以进入国家机关的宣传部门从事宣传管理、企事业单位或者是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公共和教学科研等工作。但是,当前的就业调查却发现,毕业生现实就业很难达到如此广泛的就业范围。据对用工单位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中发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较低很难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教育素质低下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这反映了在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发展时期,与专业人数急剧增加的数量相对比的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说明,当前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需要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特性,此专业对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现场指导。一般艺术类专业的培训本来就是以小班型组织教学为主。这样就会需要大量的教师,配置大量的教育资源。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大部分学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是最近扩招而来。进行扩招的学校也很难配置足够的教师与教育资源。因此,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
4.教育组织落后
通过一些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发现问题集中2个方面。
一方面是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配置不均衡。表现在一些学校存在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动手培训不足。这些学校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对该专业的教育基础调查的不足,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而对学生的表现、语言组织的训练不足。还有一些学校则注重学生的表现,但是对理论教学不重视,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综合水平迟迟无法提高。
另一方面存在教材落后的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材本身就较少,从事理论教研的教师也较少,这些就造成了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使用教材的落后,无法适应当代播音与主持的迅速发展。
虽然现在在教育组织上存在大量的不足,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研活动得到解决,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得到对本校教育问题的较为贴切的改进方案。
三、教育的改进
虽然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学方面的改进解决一部分问题,以获得提高毕业学生教育水平的较佳方法。
1.教学内容的设定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迅速地发展。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必需进行改变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在当前,急需对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规划,平衡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教育时间、教育资源配比上的调节。并且也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以及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式的改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强调小班型的教育组织教学。一般的学校因教育资源的不足无法达到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但是,当前教育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完全可以尝试以采用新式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组织,做到教育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本校的教育需求。
3.充实师资队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迅速发展,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优秀的高等教育人才不再稀缺。各院校可以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4.提高教师学术水准
在已有的基础上,想要迅速提高学生的水平,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且效费比最高的方法。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对本校教师设计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方法的水平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不可缺少的一步。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27-01
一、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紧迫性
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合作能力是职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些以集体活动开展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统一认识和共同情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每个个体会自愿的为了整个团队而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艺术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比如一些服装设计和表演专业、计算机网络制作以及动漫制作等,这些都是需要具备很好的额审美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切实综合的发展学生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个体参与到以后的社会工作竞争中。
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培养综合人才和育人的目标之一。
二、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起源于西方,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本土的一种具备地域性质但是皆具世界通性的一种教育。由于我国职业学校众多,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1、意识不够强。办学者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招生、就业、学校规模等这些事上,却忽视了学校内涵的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专业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这些软实力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明显欠缺,殊不知这些软实力正是构建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学生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生人才,学校才会具有竞争的实力。2、师资不够。老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导人员,目前职业学校在艺术类教育方面的老师配备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而造成的,从而使得艺术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专注力不够,能力素质好的基本都会寻找更好的出路,导致了职业学校艺术老师不仅师资不够同时教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3、艺术教育氛围不浓。由于目前学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一贯风格,使得学校重视技能以及就业方面的氛围营造,而缺乏对于文化、艺术等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更多的艺术给养,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艺术的一种追求,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不高。
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及改革
1、转变观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这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管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的数量以及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老师数量,如果老师的数量太少,根本难以维持正常的学校授课,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师资的极大浪费,所以合理的配备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组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确定。对于没有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基本可以配备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舞蹈老师,这样就能基本满足学校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艺术类学校或是有艺术专业的职业学校,则要增加艺术老师的数量,以满足教学要求,并且确保艺术教学的质量。
2、合理设置学分机制。要切实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设足够的艺术课这是很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的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经的模式。学校需要对专业学生开设一门或是多门的艺术课程,并且实行学分制管理,将艺术课的学分纳入到学生的学分制中,成绩合格的课程可获得一个学分,这样从某些层面来讲可确保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同时还要每周固定安排时间上课,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成绩合格取得1学分。通过上述的这些改革,学生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也能通过艺术课来弥补文化课或是专业课所缺的学分。
3、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校招收艺术专长的学生进入学校组成艺术团体来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已经成为学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方法,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但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有限,一般只是参加表演的人员可从中受益,但对于表演能力不强但酷爱艺术的其他学生来讲,也同样充满了对于艺术的渴望,所以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艺术素养和能力,做到均衡发展。
4、提高教师素养。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授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老师的道德、世界观、教学态度、行为举止和治学精神具有极大的敏感度,并受其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艺术老师在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以自身为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