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经济调研

篇1

一、××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目前,在××镇共有个体户___户,私营企业__户,主要涉及百货、饮食、农业开发、农村专业合作社、食品经营,道路运输,废旧物资收购等多个行业。上述个私经济主要分布在××镇的东门、南门和下街,构成了××镇的市场经济结构。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镇市场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镇地理条件虽然较为优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_、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作为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指从事市场经营,它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镇作为一个农村大镇,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发展相当不充分,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自给自足的阶段;其次,作为经济发展中重头戏的第二产业即工业相当欠缺,个体中根本没有,而企业中也仅仅只有_、_户而已;而发展得较好的第三产业即商贸服务业却因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制约,举步维艰,且主要为商贸业,服务业特别是较高档次的服务产业欠缺。

_、市场发展不充分。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不再是仅仅依靠市场经商做生意而已,它应该是依托于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镇市场发展中存在着规模化和专业化上较为落后的状况。如我们熟知的蜘蛛王、海尔等专卖店,事实上是经营者在经营这些品牌的同时,大量经营其他品牌的商品。

_、市场规划较为零乱。目前的××镇要想去买点东西,你为了达到货比三家的目的可能得跑遍整个××场,这不仅不利于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管理,也不利于××镇市场经济的发展。

_、市场占有率以零售为主,批发企业规模较小。作为××镇,远离××县县城和垫江县城,可以说是一个能辐射周围很多乡镇的天然批发市场。但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反而使其批发市场没有形成,这可以说是××镇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缺陷。而少数的几家批发企业其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理念及意识也较差。

_、水电资源极为贫乏。××镇的用水条件非常艰苦,有的居民甚至半个月也无法用上自来水,还得去提水来用;电力资源也不能满足居民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水电资源的贫乏是制约××镇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_、对个私经济发展中的行政事业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私经营者对收费意见颇多。一是收费不公平,有部分小经营者的费用几乎与大企业的收费一样;二是对网吧、茶馆等特殊行业存在着隐性收费问题。三是对食品经营者进行体检时卫生部门有硬性规定,必须两人以上去参加体检,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多数个体户只有一个人经营);四是对个体户当中如烟花爆竹、香烟等存在着不合理的收费。

_、各部门间的协作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辖区内遇到问题时各部门间要么是相互推诿、要么是大家都不管。如办理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几乎不进行催办;居委收取卫生费,全由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求个体户到居委或村委开据场所证明而收费,从而易加深工商部门与个私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等。

三、对××镇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议。

××镇这一××县的农村大镇,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去发展,如何去实现建设中小城市的目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对此,通过对××镇的调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_、加大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注重引进企业的方向。引进企业其实是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都一直重视的问题,可是作为××镇一不靠山、二不靠水、三不靠铁路的农村乡镇,怎样去引进呢?其实我们不一定把目标盯上那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我们可以更实际一些,如引进制衣、制鞋等行业的企业(我们常说的劳动密集性行业),这些企业只需加工生产就行,不需要太多的自然资源,一旦有了大企业的进驻,不仅可以增加××镇长期的流动人口,还能解决××镇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_、加快农业开发速度。目前,××镇有农业开发公司_户,农村专业合作社_户,从数量上来看完全可以使××镇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基地。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开发公司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农村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瘫痪半瘫痪的境地,甚至可以说××镇农业开发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因此,我们可以扶持××、××等农业开发公司去投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项目。如:在××镇可以开发一家生猪养殖中心,在养殖中加入配套设备(用猪的粪便生产沼气,解决燃料问题,或者在生猪养殖下游建一池塘用于养浮萍或其它猪吃的植物,再下游可以建鱼塘养鱼再让水流到河里,不仅解决养猪中的物资问题,还能既环保又能增加农副产品收入)等。

_、鼓励个体户和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道路。现代市场经济不再仅仅是依靠市场进行调节而实现经营目的的模式,应该是在充分掌握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走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的现代经营理念。但在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中,有的经营者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就只能安于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它们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一是要加强宣传,使个体户和企业明白走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协调好金融机构的关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便利;三是可以实施政府补贴,如在门市租赁上给他们开方便之门;四是加强对他们诚信经营的教育等。

_、做好对××镇的市场规划。零乱的市场规划显然不利于××镇的经济发展。虽然对于老街区重新规划有一定难度,但对于××镇开发区和新开的个体户、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与布局。一是做到合理,二是做到集中。有了良好的市场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户和企业做大,也有利于提升××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_、加快开发××镇批发市场。××镇批发市场难以形成有三:一是成本过高导致售价偏高;二是经营者经营理念落后;三是资金欠缺。因此,开发××镇批发市场这一辐射周边多个乡镇的亮点就要做到:一是切实打造物流中心功能,让××成为能覆盖××县、丰都、垫江等地的货物集散地;二是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不要因小利而失去市场;三是加强经营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使他们之间相互融资,解决资金中的问题;四是加大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市场规划和经营指导上多为他们出谋划策。

_、尽力解决××镇经济发展中的水电资源问题。现代社会水电资源贫乏必然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党委政府要下决心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_、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对企业家的大局意识和协同合作能力。目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镇是一个相当富裕的乡镇,资产上百万的老板就有__个以上,但由于他们的个人主义较浓厚以及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使他们不敢对经营或新的项目大胆投资。例如:××镇的农业开发公司完全可以进行重组,因为有_个农业开发公司而不敢大胆去闯、大胆去经营,倒不如重组成一个资本充足,敢于从事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公司。

_、规范对个私经济的收费。发展个私经济,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如停止征收工商部门的“两费”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个体户和企业仍然负担较重。因此,规范收费,不仅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能提升我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_、加强各部门职能关系的协调。推动××镇的经济发展是各个职能部门共同职责,党委政府要尽可能使他们统一到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来。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二是要求各部门明确支持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农民式返乡创业要进行积极的支持,如凯光太阳能热水器厂在投资___万后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有的部门却还对其紧抓不放,使其发展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下除了党委政府帮助宣传其产品外其他部门也应帮助宣传,有的手续费能延期的就尽可能给予其发展的机会。

篇2

一、对普查对象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经济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社会动员,特别是这次普查涉及集贸市场全部经营户,要消除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做到如实申报。加大普查宣传力度,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是搞好集贸市场经营户经济普查的关键,因此宣传工作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载体向社会公众宣传经济普查,并在人口集中地段、集贸市场入口设置经济普查公益广告牌、宣传橱窗、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安排宣传车进行巡回广播等,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形成轰动效应。通过宣传使集贸市场的经营户明白如实申报普查资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广泛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普查资料,对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新闻单位要予以曝光,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要向集贸市场的经营户讲明经济普查与工商税务没有必然的联系,与缴纳各种费用没有任何关系。

二、要做好集贸市场示意图的绘制

武义县现有星光菜市场、星光水果市场、商贸中心、下王宅菜市场、南丰菜市场、武义建材市场等多个大型市场,普查员要根据集贸市场的现状和经营户的位置标明四至的界限,图中要标明建筑物、过道、摊位号、经营户姓名,同时要标明经营户在集贸市场所处的位置,经营户之间要用点划线分隔,还可根据集贸市场经营户经营的种类分为水产类、肉食品类、干果类、蔬菜类、百货类、调味品类、豆制品类、流动摊贩类、活禽类、水果类、布匹类等,便于进行普查登记。在进行示意图绘制时,还应注明集市贸易市场内外的建筑物、门牌号等,不仅要画出较为详细的道路和街巷,还要标明经营户的位置。集贸市场普查示意图要覆盖整个集贸市场。示意图绘制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

三、积极争取普查对象的支持和理解

普查员入户普查时一定要明确说明目的,强调本次经济普查是全国统一行动,与纳税无任何关系,也不可能作为以后纳税的依据。要打消经营户的顾虑。在普查登记时可能有的经营户不在,普查员可参照“卫生许可证”等有效证书,将经营户的名称填写清楚。在登记经营情况时,如果“户主”不在,应在过一段时间后再返回调查。对于不配合的经营户,要将地址、名称登记清楚并上报有关部门。如果经营者是外地的或少数民族,应注意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随时找市场管理人员和工商所配合。普查员在普查时应有的放矢,做到“一见”、“二看”、“三询问”。“一见”,即见经营户主,确定联系人,与联系人见面;“二看”,一看营业执照,二看证书;“三询问”,一问经营活动,确定行业类型;二问经营规模;三问经营范围和财务情况,确定经营状态。“三要素”将会使普查员提高清查效率和报表填报的准确率。在调查时还可采取拉家常的方法,普查员决不能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或用生硬的语言对话,避免单刀直入,陷入僵局。一定要态度和蔼让经营户有一种亲如一家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取得可靠的普查数据。

四、搞好经营户调查的注意事项

在集贸市场对经营户进行经济普查时,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法。

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后,调查员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提高普查员的调查访问技巧。采取“先看后问再评估”的办法。调查先“四看”:一看执照,二看营业面积,三看从业人员,四看经营规模。然后“四问”:一问税费,二问摊位租金,三问日常支出,四问其他指标。最后对其主要指标进行推算评估。方式决定成效,在经济普查中,进行经营户调查,按规定出示调查证件、说明调查原因,但经营者可能还心存疑虑,不太愿意合作,调查工作就比较被动,要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应从相对熟悉的经营户入手,经过说明解释,经营户打消疑虑,为调查人员提供较为详实的数据资料,然后以这些经营户为范例,对其他经营户进行调查,经营者看到普查员手中厚厚的调查资料后,就能自觉的配合调查。随着调查的进行,可能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尽管各经营户会配合询问,但在提供调查数据时仍心存疑虑,怕说实话真话会增加他们工商管理费及税额,在提供资料时会藏着掖着,提供的数据水份就很大,对此,要改变询问策略,进店之后与经营户拉拉家常,聊聊天,然后询问每月的租金、水电费、摊位费、工商管理费及税额、雇员工资等各项支出情况,然后再询问他们每月的销售情况,“人性化”的询问方式,经营户就能接受,也愿意配合,也能积极向调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确保经济普查的顺利进行。

2、要把握普查的时机。普查员一定要把握好普查时间,避开被调查户的营业高峰期,尽量不打扰正常营业,以免造成对方反感情绪,影响调查质量。如被调查户从事餐饮活动,应尽量避开中午和下午的就餐时间;被调查户如果是从事批发零售业,尽量不要在该业主与顾客进行交易时调查。在入户调查的过程中,掌握调查的时间至关重要,例如星光蔬菜批发市场,菜农在每天早上的五点钟就已经在批发蔬菜,在六点左右,他们差不多都已经回到家中,结束一天的蔬菜批发,普查员如果在8点才开始普查,那很明显,他将拉下很大一部分菜农的经济指标,没办法做到不重不漏的普查要求。再者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调查时间,有可能遭遇冷面孔,还可能会人去场空,找不到人使调查无法进行。基于这种情况,在普查时,利用交易的空档完成普查任务,同时还能保证普查质量。

3、要尽量缩短调查时间。经营户在经营期间,一般都不愿意被人打扰。这就要求普查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尽量减少普查时间。比如普查员可以通过看被调查户的营业执照和店铺招牌,就可以将店名、摊位号、姓名、登记注册机关、证号、电话号码、主要经营活动等项目直接填入调查表,从而节约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4、要依法普查,掌握工作方式和方法。普查员入户一定要佩戴《普查员证》,衣服要得体,说话要态度和蔼,用亲和的语言,寻找共同语言,要讲一些经营户受用的话,引起双方的共鸣。

5、要注意调查的人员配置。一般来说,大型普查都会由专门成立的普查办承担,而普查办的组成人员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及单位,调查人员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在经济普查中进行集贸市场调查时,集市上的经营者本来就顾虑重重,怕说真话增加他们的费用,不愿意配合调查,当他们发现调查队员当中有税务及工商人员时,就更不愿意配合了,因此尽量不让工商税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普查,要增加社区干部的参与比例,他们熟悉本社区情况,知根知底,使调查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五、对经济普查员的工作要求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每个普查员负责的普查区域范围界限;二是熟悉环境,明确普查员负责区域内的街道名称门牌起止号码,个体经营户摊位号,掌握集贸市场普查区域内的经营户数量和分布情况。三是按商品类别和经营户经营种类制定调查路线。同时对普查员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普查员在清查登记时,应当根据集贸市场示意图沿调查路线逐户进行清查,甄别调查对象,通过询问并按照普查登记的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判断是否属于调查对象,如确认,普查员首先必须向调查对象发放《致被调查对象的一封信》,然后认真查验调查对象的登记注册证件(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财务帐薄等资料,并协助调查对象据实逐项填写清查表。

2、对于清查底册的经营户若找到,则在“核查情况”一栏划“√”,若没有找到,则在核查情况一栏划“×”,并在核查情况说明一栏中注明具体情况。

3、对于不在清查底册的清查经营户如找到,由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添加到清查底册后边,并在核查情况说明栏中注明新增。

4、在清查时,普查员必须衣着整洁、语言规范,持有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并盖有公章的《普查指导员证》、《普查员证》,主动向清查对象出示证件,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依法告知清查对象义务,责任与权力,对不配合清查工作的,普查员依据《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发放法律文书进行督促,情节严重的移交执法人员处理。

篇3

【关键词】长春市 体育经济 发展现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长春市区体育经济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抽取了长春市区中不同阶层的16岁以上男女居民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文献。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按照体育统计的制卷原理,设计出“长春市区体育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于2015年6月―2015年9月初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00份,收回326份。其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77.75%。

3.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长春市区体育馆现状分析

长春市的场馆大都集中在大小中学校,主要先满足本校、本地区青少年、群众健身活动,其次才承接各种商业活动增加收入,经营规模初级水平,属于半经营性质的场馆。纯经营性质场馆休闲项目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篮球,排球、健美、游泳、羽毛球等项目。较大的长春体育馆,郭守敬游泳馆,设施一般水平,与省级体育场馆有很大差距,举办大型比赛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体育场馆经营、健身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健身行业在长春发展势头较好,经营较好的俱乐部主要有赛乐健身俱乐部,名仕健身中心,金力豪健身俱乐部,动组阳光健身俱乐部,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的经营方式都为私营,所以经营方式灵活,目标群体较为集中,市场经营程度较好,定位层次多样,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场馆大多有健身场、篮球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但不是很完善。

(三)体育用品销售火爆,体育彩票业刚兴起,观赏性体育收入较低

长春市区居民实物性体育消费仍占主导地位约占85.33%,说明长春市体育用品市场有较大需求量。体育参与性消费有快速发展势头占13.53%;观赏性体育消费相对滞后,占1.16%。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实物性体育消费是获得可持久使用的体育中介物质,可以代替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等,这样的物质产品消费是一举两得,比较符合我国人民传统的消费习惯。由于长春市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低,各种休闲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不高,加上居民的预期收支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居民的体育劳务消费。还由于长春市整体竞技水平不高,甚至某些运动项目的整个环境不良,导致很大一部分居民对其失去信心,再加上媒体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宣传引导不够,也是人们的观赏性消费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市民消费意识及体育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经过调查从侧面发现广大居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这是由于近年来学校教育、健康教育、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人们对体育健身娱乐的功能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参与或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再就是长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在满足低层次需要后 ,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而体育需求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

对于在体育健身方面花钱是否值得的调查结果如下:认为“值得”的有132人占32.44%;“适当投入”的有159人占51.13%;“没有必要”的有20人占总数的6.43%;说明长春市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保守性的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其大多原因是下岗失业的可能性使今后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再则就是教育费用过高、医疗负担、房价等因素都制约着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热情,不敢放开手脚消费。

(五)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大多数居民的锻炼场所都是就近为基本原则,大部分调查对象体育健身场所集中在家附近的广场,公园,空地以及公路道边等非正规健身场所。其中利用学校机关体育设施锻炼的占26.05%,而到健身房消费锻炼的只占13.83%,这也反映了消费健身在市民当中占的数量还很少。

通过调查认为满意的占19.94%,认为一般的占34.41%,不满意的占40.84%,非常不满意的有4.82%。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当今体育场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人们运动健身的需求。虽然近几年小区体育设施在不断得到发展,但是相对体育锻炼人群来说,在数量上及形式上还有很多欠缺。

随着城市的发展,要求职能部门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场馆缺乏的地方设立比较大的、适合各阶层居民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调查结果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商品意识的逐步增强,城市居民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长春市区的体育场馆及设施水平较低,发展比较缓慢,人均占有量也很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常锻炼的需要,虽然私营的健身俱乐部填充了一部分空白,但依然距全民健身的目标相差很远。

(二)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在逐年提高,但相对水平增长幅度不大,体育消费仍是实物性消费占主要地位,这种消费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大环境下,会长期保持下去。

(三)为促进体育消费,搞活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应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强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活跃体育市场;增强体育市场的管理,提高服务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力。

参考文献:

[1]颜春元,李春梅,文铁成.保定市区体育经济现状调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5).

篇4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11-0101-17

1.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1.1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区域间经济发展理论基础是区域均衡发展(balanced growth)理论与区域非均衡发展(unbalanced growth)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是始终贯穿区域发展理论演变过程的一个主题,它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平衡与不平衡增长密切相关,前者侧重于企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转变,后者侧重于经济结构的转变。实际上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经济结构的产生与转换总是落实在具体的区域,区域结构的改善和发展也离不开通过经济结构变化这一途径。

1.1.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平衡发展理论,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 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1.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中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度,并可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因此,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必定是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也是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产业。凡有关联效应的产业———不管是前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制造品或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还是后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农产品、初级产品生产部门)———都能通过该产业的扩张和优先增长,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后向联系部门、前向联系部门和整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

1.2 区域分工和合作理论

首先由劳尔·普雷维什于20 世纪40 年代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主要是阐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中心—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到了60 年代,弗里德曼将中心—外围理论的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学。弗里德曼(Friedman)的中心—外围理论,在考虑区域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发展条件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最初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单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替代,当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随着政府政策干预,中心和外围界限会逐渐消失,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获得全面发展。另外还有以弗农等的产品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

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但在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该理论十分看重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强调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点轴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也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基本上是按照点轴开发的战略模式逐步展开的。中国的点轴开发模式最初由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提出并系统阐述,他主张中国应重点开发沿海轴线和长江沿岸轴线,以此形成“T”字形战略布局。

2.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特征分析

2.1 地理概况与经济区域划分在地理划分上,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恩施州巴东县,东至黄冈市黄梅县,沿江地区包括武汉、黄石、宜昌、鄂州、黄冈、荆州、咸宁、恩施等8 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全长1061 公里,长度在沿江各省市中排名第一,占长江干线总长的38% 。国土面积54168.5 平方公里, 人口达2750.1 万。

在经济区域划分上,湖北省地理位置按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圈。其中武汉城市圈的定位在于“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这个区域也是湖北经济的重心。以武汉为中心的“8+1 城市圈”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九市,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和GDP总量,分别占湖北省的31.2%、53.3%和62.7%。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 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土地面积、总人口和GDP 总量,分别占湖北省的68.8%、46.7%和42.4%。湖北省2015 年地区GDP达到29550.19 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九位,中西部省份首位,全省经济进入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2015 年,湖北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好于其他两大经济圈,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活力。虽然长江经济带8 个市州中部分县市区并未包括,但是研究过程中不再剔除,而是以8 个市州整体指标来研究。本文主要就湖北长江经济带中市州区域差异做出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2.2 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0.Hirschman) 早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就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生动地揭示出在经济发展这一层面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好比一个“木桶”,8个市州好比8 块“木板”,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不是由那块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

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其中西部以宜昌为中心,是全省确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综合实力强,仅次于武汉,荆州是湖北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但恩施地处山林地段,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经济发展一直较慢,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在鄂西圈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湖北东部以武汉为中心,是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周边城市除黄冈外,其余3 个城市(黄石、咸宁和鄂州)工农业基础都较薄弱,在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8 个市州经济发展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从8 个市州经济区域情况看,(如图3-1 和表3-2 所示)在地区结构上,武汉一枝独秀。但其区域面积仅占全省4.6%,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7.6%,经济总量却占整个湖北省的36.9%;仅次于武汉的宜昌经济总量不及武汉的1/3;宜昌是除武汉外唯一一个占全省比重过10%的城市,达到11.5%;其他过千亿的3 个城市中,荆州在面积和人口上略低于黄冈市,但经济总量却与黄冈市旗鼓相当;鄂州在8 个城市中,无论面积还是人口,各项指标均偏低,然而GDP 却高于恩施。

就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来说,如图3-2 所示,武汉和恩施属于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均超过40%,分别达到51.0 和42.1%;而宜昌、黄石和鄂州则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均在55%以上,分别为58.7%、55.4% 和57.9%;目前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末期,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约为45.7%,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仅为11.2%,对于第一产业仍有4 个市州比重在20%左右,即荆州、黄冈、恩施和咸宁,相对而言,这4 个市州显得工业化基础还较薄弱,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如表3-3 所示和图3-3 所示)8 个市州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均超过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反映了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差距得到了缩小;从地方财政收入情况看,各地区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率均超过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反映出各地区较均衡的发展趋势;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看,除武汉市的人均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城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恩施最低,人均值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武汉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占据首位,分别达到104132 元、36436 元和17722 元,而恩施市3 项指标均排名最后,武汉市3项指标分别是恩施州相应人均值的5.16 倍、1.64 倍和2.22 倍,是排名第二的宜昌的1.26 倍、1.34 倍和1.36 倍。

总之,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自两大中心城市独大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圈层地区结构;武汉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宜昌次之,西部恩施地区发展总体水平最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非常突出,并开始成为制约经济带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市州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

为了具体对区域经济差异状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地区差异状况对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状况作进一步分析。本文选择能反映8 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地区离差系数对经济区域差异分析,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 为标准差,Xi 为某市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 为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n 为该地区所含区域个数。CV 值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也越大;反之,则说明区域经济差异逐渐缩小。选取湖北省各地市2005、2010、2015 共三年数据,计算其离差系数分别0.22、0.26、0.31,其数值逐年增大,说明区域经济总量的地区差距在逐年扩大。

3.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定量评价

3.1 指标选取

笔者选取了2015 年湖北省长江经济带8 个市州的共11 个经济指标,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11 个经济指标分别是:X1 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反映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反映个体经济发展水平;X3 为第一产业总产值(亿元),反映区域内农业发展水平;X4 为第二产业总产值(亿元),反映区域内工业发展水平;X5 为第三产业总产值(亿元),反映区域内服务业及城镇化水平;X6 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反映区域内经济实力;X7 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反映区域内经济投入与公益设施建设能力;X8 为全社会零售总额(亿元),反映区域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实际购买力;X9 为出口总额(亿美元),反映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竞争能力;X10 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反映区域内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X11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16》最新数据,得到2015 年湖北省8 个市州各项经济指标(如表4-1)。

3.2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要求原始变量之间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如果原始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无法从中综合出共同特征的少数因子来。因此,在作因子分析时,对原始变量做相关分析。由spss 数据处理系统提供KMO 和Bartlett 检验可以判断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SPSS 软件计算得到以上数据的Bartlett 检验的F 值等于0.000,表明所取的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Bartlett 检验值为0.276,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于11 个指标X1,X2,…,X10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给出这8 个市州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排名,我们对X1,X2,…,X10 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消除各变量间量纲不一致性,先将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数据用Y1,Y2,…,Y10表示,然后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 软件,经计算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如表4-2 。

笔者使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得到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特征值大于1 的前两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3.6%,可见提取2 个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3)可以得到11 个原始变量与这2 个因子之间表达式如下:

F1=0.326Y1+0.266Y2+0.159Y3+0.326Y4+0.323Y5+0.324Y6 +0.325Y7+0.324Y8+0.323Y9+0.315Y10+0.260Y11

F2=0.077Y1-0.438Y2+0.779Y3+0.033Y4+0.056Y5+0.038Y6+0.138Y7+0.106Y8+0.020Y9 -0.241Y10-0.318Y11

我们以特征值的方差作加权系数计算各样本总得分,即

F =9.265/(9.265 +1.029)F1+1.029/(9.265+1.029)F2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Y1,Y2,…,Y10 分别代入F1、F2、F 的表达式中,得到各样本在F1、F2 及F 上的得分,从而获得各地区的综合排名,见表4-4。

3.3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

从竞争力综合评价来看,湖北长江经济带8 个地级市州的竞争力排序可根据评价值的高低,把评价值>1 的地区定为竞争力极强的地区;把评价值>0.2 的地区定为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把评价值>-1.0 的地区定为竞争力较弱的地区。从表4-4 看出,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经济在各个方面的指标均居全省各市州的首位,发展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在全省也当仁不让的成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

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包括宜昌。宜昌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电名城、化工主要产地,综合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各项人均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竞争力较弱的城市包括黄石、荆州和黄冈。这几个城市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均为平原,基本上没有大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较低,且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发展缓慢。

竞争力较弱的市州:鄂州,咸宁和恩施。该类地市和其他地市有较大的区分性,原因在于不仅其评价值是负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其评价值大小与其城市评价值有明显的断层。这几个市州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3.4 聚类分析

根据上面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原来的11 个指标化为2个指标来反映。由于主成分F1 与F2 互不相关,因此利用主成分F1 与F2 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是合理的。本文考察(F1 与F2 )两个指标,采用样本距离为欧式距离,聚类方法为离差平方和法,经SPSS 19.0 统计软件计算得聚类图(如图4-1)。

图4-1 是聚类分析的谱系图。从聚类进程和聚类谱系图可以看出,从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8 个市州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武汉;第二类为:宜昌;第三类为:黄冈、荆州,第四类为:咸宁、鄂州、黄石;这些地区地处平原、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发展较好。第五类:恩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属欠发达地区。

3.5 结语

形成各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各地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从上面看出,武汉在湖北8 个地区中实力最强,名列第一,事实上,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市作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并且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最好,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在聚类分析中它单独成为一类,与其他类的距离也较大。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处于全省重要城市的首位,所以武汉在发展潜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第二类中,宜昌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好,葛洲坝、三峡大坝等一些大型企业都分布在这些地区,给这些地区经济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三类中,荆州、黄冈,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的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主要得益于人口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在第四类中,咸宁、黄石、鄂州这一城市类中的大多数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发展较好,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最后一类是恩施。恩施地处鄂西山区,农业生产水平低,以产玉米、薯类等杂粮为主,粮食产量较低。但木材、桐油、木耳、药材等产品居全省之首,是省内主要的林特产区(见表4-4)。

4.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新的动态的和谐的发展观,其实现需要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综合发展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之各地区各种要素资源环境条件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时间也有早有晚,这就造成各地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不同时段出现较大波动。

4.1 地理条件及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及地理环境资源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概念,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前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从空间角度上看,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由中心城市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圈层地区结构现象。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武汉、宜昌均位于交通便利的铁路线附近,知识信息流通方便,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功能。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宜昌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如荆州和黄石等城市区位优势同样明显。而恩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条件先天不足,地区经济只能以发展农业和在农业资源基础上发展轻工业生产为主。另外,本地区由于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交错、土地分散,给其发展集约农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4.2 科技及人力资源因素

罗默(Paul·Roomer)和卢卡斯(Robert·E·Lucas)提出了区域分化理论,认为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人力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少,那么,经济发展就必然会越来越慢。何况现代经济发展对科技和人力资源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湖北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由2000 年58 个增加到2015 年的241 个,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有一定的上升,从2000 年的16.0%增加到2015 年的28.4%,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933 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6 项,应用技术成果1875项,软科学成果42 项。另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787 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830.07 亿元, 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37.95%。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65 亿元,增长1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1%。围绕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创新创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和争取力度,共争取国家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40 个,争取国家资金71.2 亿元。这对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高所及区域差异缩小无疑将产生积极影响。

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人力资源差异明显,沿江8 个市州无论在科技、人力资源及信息等资源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武汉科研机构数量较多,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信息资源较丰富,产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该地区集中了湖北省大部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该地区集中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部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科技及人力资源优势显著。相比武汉,恩施为传统农业区,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低,信息资源贫乏,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必然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仅此足以说明,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科技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4.3 产业结构效率因素

2000 年以来,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三次产业的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与之相伴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从生产总值看,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结构也由2000 年的15.5 ∶49.7∶34.8,到2015 年的11.2∶45.7∶43.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了4.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了4.0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了8.3 个百分点,减少相对较慢。这种结构变动反映了三次产业结构向协调发展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经济结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较快,反映非农产业比重在逐年提高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加速;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上述数据也反映了服务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增强,应该说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效率直接相关。所有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要素资源要由经济结构来转换和体现。因此,不同地区经济结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导致资源与要素流向利用率高的地区,并最终造成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要与不同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所以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进步条件下,当某一产业处于各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总会有一些产业比另一些产业发展要快。因此,产业结构不同的区域,其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必然不同。武汉集中分布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也较发达,三产业的比例基本协调,黄石、咸宁等城市技术条件落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各产业发展水平均低,因此,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4.4 区域经济政策因素

区域经济政策特别是投资政策是影响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域经济政策特别是投资政策的倾斜度使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差距扩大,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悬殊,资金投入及流动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速度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等条件的不同,区域经济差异逐渐呈现。与此同时,湖北根据省情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比如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以此带动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出“一主两副”的发展策略。因为武汉地区是湖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区域经济差异的程度。具体从投资政策上看,武汉市作为省会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湖北省投资重点地区;宜昌地区属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居于全省前列表明,宜昌市发展水平较高,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在全省也应排在前列。此外,荆州、黄石都曾在不同时期作为全省的重点投资开发区,而经济欠发达的恩施在接受国家和省内投资方面必然十分有限。

5.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湖北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情况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性和不均衡现象明显,其中武汉和宜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内部差异较小,协调发展相对较好,特别是武汉,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有率先崛起并走在东部发展前列的优势;而处于鄂西部的恩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前两者相比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仅以此为例,对于湖北域内长江经济带来说,要实现本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第一,注重协调发展。针对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将会加剧的状况,必须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将发展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区域经济不能维持平衡发展,在发展的政策和发展的空间方面,不能平均用力,而应当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应当在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个经济增长极,借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政府必须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从这点出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应尽快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形成区域间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各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包括发展目标、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区域合作、工业产业带和农业产业带规划等,还包括区域内外交通、通信协调政策。如促进建立快捷交通网、城际铁路、交通枢纽的政策。促进增长极、经济核心区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政策;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支柱性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体制创新的政策。努力向中央争取支持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策。各级政府作为地区经济的管理者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就必须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加强要素投入的区域协调性。对于省级政府在制定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并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要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投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教育、科技、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制定法规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各地区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5.2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两步走”战略

从开放型经济角度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的合作,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来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同时长江经济带要加强与外部的经济贸易联系,提高产品外销的比重和市场占有率。从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区发展角度看,这两个经济圈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分工是建立在各自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合作是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通过有以下两步:

第一步,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一体化,为区域发展一体化奠定基础。第一,编制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利用沿江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将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协调,以实现区域产业要素的空间流动与优化组合以及产业的合理分工。第二,确立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利用湖北长江经济带这个平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协调发展需要的综合开发体制和机制。作为产业集聚地的城市,彼此之间应该建立由政府推动的,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支柱产业配套、新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产业联动机制,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有效率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使沿江城市成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区域协作共同体。第三,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一体化。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布局一体化。要以荆州、黄冈等市为重点,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发展大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贸工农一体化和公司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组织形式,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工业现代化发展及布局一体化。要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发展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建设中国内地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以武汉、黄石、鄂州为依托,发展船舶工业,打造沿江船舶产业带;要以武汉、宜昌、荆州为依托,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磷化工和轻纺工业,提升石油化工、磷化工和轻纺工业基地。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布局一体化。要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宜昌、荆州、鄂州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产业,形成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四是旅游业发展及布局一体化。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清江画廊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和武当山、明显陵、荆州古城等特色文化景区,开发三峡、三国、武当、土家民俗系列特色商品和纪念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浓郁湖北特色的沿江旅游产业带。

第二步,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城乡发展一体化。目前,湖北省长江经济带除武汉外,黄石、宜昌、荆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不够,实力较弱、质量不高,要壮大经济实力,完善区域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带动所辖区域发展的“领头雁”。一是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湖北省长江沿岸地区中小城市数量较多,虽规模不大,但分布较广,具有城乡易于溶合、城市特色易于塑造、城市建设易于开展、个性化特征易于体现的特点。要进一步发挥这些中小城市的优势,提升中小城市的功能,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最适宜人居住的社区。二是择优培育中心镇。选择现状基础好、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加快发展,使其规模能扩大,以增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武汉、宜昌两市的周围城市相对密集,人口和产业比较集中,要加以积极引导,实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镇的地域空间集聚,做到有序发展。四是用政策手段加以引导。继续致力于消除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障碍,积极倡导灵活的就业方式,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对迁移到中小城市、乡镇就业定居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

5.3 坚持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模式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一轮开放开发必然是要通过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发挥肩挑鄂西和鄂东的“扁担功能”,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最终实现湖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资源优势等不一样,要实现其整体发展,必须通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实行分段开发,才能最终实现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模式可概括为“城市—区域、区域—区域”。

城市—区域合作模式: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点一轴原理,依托交通线,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形成增长极,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形成产业带和城镇带。通过实施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一体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城市的辐射力、吸纳力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行政区域布局,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城市和乡村联结的桥梁,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上可以确定两个中心城市,即武汉和宜昌。一是进一步发挥武汉的龙头带动作用。武汉是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还是华中地区、长江中游、省域中心城市,具有多层次性。突出武汉市在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中的龙头地位,支持武汉市的发展。努力推动武汉与沿江各地产业、科教资源、基础设施、区域性资本市场等的无缝隙对接、实现区域合作与沿江各地共同繁荣。二是逐步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宜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的次中心城市、水电之都、国际性旅游城市。要从新型工业化、物流、旅游业、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逐步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宜昌各沿江地区及巴东地区的发展。

区域—区域合作模式即分段经济结构,以大中城市为枢纽,以卫星城市为节点,以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通过不同经济段位的产业定位,实施产业的梯度升级,进而使区域产业发展和整体产业发展同步,同时利用产业发展既能带动地区发展,又兼顾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分段产业分工体系,就是可以把一个区域的不同城市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产品内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确立分工点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分段发展可分为东西两段,武鄂黄段和宜昌荆州段。一是提升武鄂黄地区发展水平。武鄂黄地区是湖北冶金工业的生产基地,全省生铁、钢、钢材产量,鄂东三市(武汉、鄂州、黄石)占全省总产量的85% 以上, 铜产量占100%,金银产量也主要集中在鄂东的黄石。二是加快宜昌———荆州段的整体开放开发。湖北全域居长江中游,径流里程1060 余公里。其中荆州、宜昌两市江段全长约600 公里,超过中游江段的一半,构成了我省长江西端城市群,是长江上游向中游过渡的节点城市。两市之间联系紧密,开发优势明显。宜昌、荆州山水相邻,沿长江岸陆地里程100 多公里,高速公路车程不到1 小时,沪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江南翻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把宜昌、荆州紧紧连成一片;两市都是重要的资源富集区、产业聚集区,优势互补,开放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 高祥宝,董寒青. 数据分析与SPSS 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汪冬华.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楠,卜海.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4).

[5]邹慧鹏.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统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篇5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办公室里异常忙碌,那天2008年第12期《现代营销》在全国面市的日子。尽管事先做了准备,但火爆的反馈还是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

是的,这样的情景对“神韵炭雕”来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项目面市以来,“神韵”炭雕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每一次媒体的报道都能引发一轮迅猛而持久的咨询加盟热潮。有时候我会静下来很认真地想,这个项目究竟会不会让别人赚钱?毕竟,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无数投资者的期许。

换位想一下,我非常能理解投资者在选择项目时的顾虑。所以想让投资者接受,我必须先找到“神韵”炭雕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神韵”炭雕的品质。我曾有过2次装修新家的经历,累过忙过之后,面对崭新的家,我却丝毫乐不起来。放在客厅的吊兰枯萎了,小孩一回家就捂鼻子皱眉头的,待在家里总觉得透不过气,哮喘也三番五次地纠缠着我……这一切都归咎于装修污染!一想到苯、甲醛等装修污染有可能致癌、白血病等,我就坐立不安。关爱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我必须寻找能够持续治理家中空气污染的对策,这也是我开创炭雕事业的起因。

选择炭雕,是因为它独特的吸附污染气体的实用性和美化家居的装饰性非常贴合当下的需求。炭雕由活性炭制成,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正是这些微孔使得活性炭能“捕捉”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杂质。在一个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颗粒中,微孔的内表面积相当于一个客厅墙面大小。炭雕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说服了我,也说服了很多投资者。

不过,很多人会说,现在搞炭雕连锁招商的可不止你一家,凭什么加盟“神韵”炭雕呢?不错,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炭雕确实是个新兴的产业,诱人的利润空间和美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为数不少的企业纷纷投身炭雕行业。我用什么来证明“神韵”炭雕的出类拔萃呢?首先,你已经了解了炭雕的基本功能,我不再重复。

我要强调的是,面对真真假假纷乱复杂的炭雕产业,投资者该如何鉴别?

一看企业的技术能力!自开拓炭雕事业以来,我就把“产品科技含量胜人一筹”作为目标,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开发炭制升级产品,结合各种炭产品特性进行组合配制,另外添加了生物磁粉、远红外线粉、负离子粉、纳米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使其吸附能力提高1-2倍、吸附空间扩大2-3倍。此外,神韵炭雕还利用炭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经过特殊孔径调节工艺处理,使其具备与室内有害气体分子大小相匹配的孔隙结构,完全吸附有害气体而不是遮盖或淡化气味,从根本上彻底清除室内污染。经国家权威机构“谱尼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表明:神韵炭雕在24小时内对室内甲醛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同时,我组织多位专家设计符合东方审美观念的雕刻图案。“神韵”炭雕运用流光、绚彩、幻影等艺术手段,通过透雕、影雕、光雕等手法精工细刻,斑斓之间尽透专家、技工、画匠们的心血。刻着龙凤呈祥的花瓶、绘有松鹤延年的壁画、印有生肖剪纸图案的挂件……件件融古老图腾文明的神韵,黑色映衬下的金龙彩凤、富贵芙蓉气势非凡,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出类拔萃的艺术附加值呼之欲出。我们更把炭雕产品细化为家居类、办公类、健康类、礼品类、车饰类、祈福类、避邪类、藏品类等。卓越的净化功效,加之纯手工精心雕刻,让炭雕产品囊括了环保、装饰、礼品三大市场。这就是“神韵”炭雕的产品优势。

二看企业的加盟政策能否落到实处。除了考察产品优势以外,总部的加盟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听了很多某某品牌的总部扶持不到位导致相当多投资者加盟失败的事情。为此,究竟怎样才能让投资者放心无忧地加盟“神韵”炭雕?

可以说,“神韵”炭雕的加盟政策是我们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在上期的文章中提过,“先让你看到我的合作诚意”是我对待加盟商的第一准则。免费加盟、整店输出、退换货保障是培养加盟商合作诚意的三板斧,从根本上降低了投资者的运营风险。首批款全部为进货款项,不收一分加盟费,让投资者低门槛创业。投资2万元,15天即可开业;整店输出,包括开店投资、店面选址、店内产品、店内形象、装饰风格、人员培训、产品陈列、运营流程、物流系统、促销模式、新品上市等,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有可供复制的样板,充分保证了单店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盈利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此外,畅通无忧的退换货体系更是解决了加盟商的后顾之忧,滞销商品可退回总部,由总部统一调整配送至其他可能畅销的地域,或回炉重新出品。

在与加盟商的回访沟通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对“神韵”炭雕加盟政策的认可和好评,经营“神韵”炭雕让他们信服了我们做出的“经营服务一条龙,开店就赚钱”的承诺。

如果还有人怀疑“神韵”炭雕的产品性能,如果还有人怀疑“神韵”炭雕加盟政策的真实性,如果还有人在投资选项上犹豫不决,那么,只要你肯花点时间登录我们的网站,认真阅读详尽的产品介绍和加盟政策,相信你即便是货比N家,也会最终回头来选择“神韵”炭雕。这不是我空口说出来的,而是“神韵”炭雕一年来的市场占有率、是百余家加盟商火爆的经营业绩、是蒸蒸日上的“神韵”炭雕品牌验证的事实!■

北京特瑞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神韵炭雕(中国)事业总部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方兴大厦10层(北京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话:010―82386677 82382055

篇6

论文关键词:]交通,城市道路,分车带景观,疏林草地

 

长沙市三一大道即319国道城区段,作为长沙市城北主要出入通道之一,是连接伍家岭商圈、广电商圈乃至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的重要走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北城区交通流量的分析,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研究,力求展现新城新风貌。将市政道路、景观等系统建设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力求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城市文化,让使用人群共享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大道。

1 项目背景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北城入口的交通主干道,位于开福片区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全长两公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现状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央分车带的景观已处于老化状态毕业论文题目,与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等缺乏整体感;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个别树种(如蒲葵)不适应长沙气候,在冬季须进行包扎处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道牙设置过高,且其面层易脱落,不仅影响车行视线,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未进行浇灌系统的设置,整条分车带内植被只能依靠水车浇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增大了财政支出,影响了交通。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三一大道为北城区主入口道路,作为2009年长沙市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之一,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拓宽于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建成北城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新风向的形象展示窗口,对美化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整个长沙市的多元化发展起着宣传与推动的作用。

2 总体设计模式

位于开福片区三一大道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原属于长沙市北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北城片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长沙经济腾跃的形象展示区。通过对三一大道用地现状以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满足整体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增为双向八车道,原有的8米中央绿化带则减为2米宽景观带。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交通、体现特色”的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风格强调体现“疏林草地”,以展现北城经济活跃,欣欣向荣毕业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以及热情洋溢的城区氛围,使其具有区域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1 设计定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城片区整体环境定位,结合周边用地现状,把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形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安全大道、形象大道、景观大道。

2.2 设计理念

(1)完善功能,安全舒适。设计充分研究道路使用现状,根据车流与人流量大小的特点,注重调头口的合理设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调头,以及人群在不影响车行的前提下安全穿越人行道,满足其通达功能。

(2)塑造形象,提升品质。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是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力求以高品质、严管理为最终目标,融合周边整体景观,有效提升北城片区整体形象。

(3)凸显城市精神,强调地域特色。北城片区属于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分车带的景观建设将其发展精神充分融入设计中,与片区景观营造一整体对外开放的环境氛围。

(4)尺度适宜,节奏轻快。景观设计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景观的尺度感受,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创造一宜人的多元化观赏景观空间。

2.3 设计特色

(1)依从交通,注重功能

由于三一大道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处于高车流量与高人流量的交通环境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与行人的关系,处理好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安全问题,通过景观的引导性设计,使中央分车带景观为其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2)绿化为主,注重变化

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的景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题目,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景观小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打破原有植被景观色彩单一的格局,通过草坪绿带形式来强调道路的轮廓、线形,进行有效视觉引导,且增大了景观带的视觉宽度。植物选择以本土开花树种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的变化,植株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左右,取消了乔木层的设置,在不影响视线通透性的同时,满足了防眩要求。引入大量草花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换,其与多年生植物相互配合,丰富了分车带色彩景观,做到四季有景可赏。通过植物色彩、质地、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产生不同的植物围合空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抓住细节,注重尺度

在景观带的设计中,除了把握大尺度上景观组团的设计外,更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1)在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的同时,点缀以小型鹅卵景石,丰富了造景素材。(2)井盖的处理配合以草坪为主的大环境氛围,采用仿真草加以遮盖,与整体草坪融为一体。(3)15公分高的弧形路沿石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营造了美观的整体效果,而且保护了分车带内景观,为车辆与路沿石的边擦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缓冲空间。(4)加置的填埋式浇灌系统,通过喷头喷射直径与景观植被带面积的换算,选择半球形喷头,达到最佳喷灌效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能形成实时小型喷泉景观。

(4)把握环境,体现特色

长沙北城片区属于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飞速发展,三一大道作为长沙的北入口进城大道,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窗口,结合片区整体现代化发展气息,抓住特色,建成展现新城新风貌的开放式景观大道。

3 景观界面

整个分车带景观处于城市空间三维界面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视线高度,不同使用人群,对其景观的感受有所不同,随之产生多变的视觉空间。

(1)车行面层。三一大道属于联系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主干道之一,繁忙的车流量决定了其主要的使用人群。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把握好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景观段,通过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消减车行人员的视觉疲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车速对乘驾人员视觉连续性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以30~50米为标准段进行景观单元的设计,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植物群落空间,满足人们在高速行驶下对景观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整个景观带地被层均覆盖经改良的草种,色泽柔和的草地景观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增加了视野开阔度,而且减少了土壤的裸露机会,创造了更清洁、更环保的行车环境。通过植物层次、以及疏密的逐渐过渡,将掉头口区域内采用留白处理,为乘驾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2)步行面层。在这一层面内,使用人群主要为路人以及散步的人群。三一大道周边众多的学校、居住小区以及商铺,这决定了分车景观带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需要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分车带景观的塑造,主要以植物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通过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色彩、质感等的相互协调,注重展现植物的个体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过小型鹅卵景石的点缀作用,丰富景观空间,增加其趣味性,给人以静观感受。植物空间的变化,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充分配合周边建筑环境,做到步移景异。

(3)高架桥上层。从四方坪立交桥俯瞰整个三一大道,其中央分车带的整体景观效果一览无余。设计中,把握整个路段的“S”线形,从平面构成入手,把握整体构图效果,利用自然曲直的道路路线,创造一有节奏、有韵律的景观绿带。景观以组团为单位毕业论文题目,以分车带为画板,注重整体平面构图形式,做到收放自由,引入“飘带”式设计,大量使用草花植物,形成花海,与灌木、小乔木层相互配合,力求展现一灵动的空间。

不同的观赏层面,以及不同景观使用人群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一全方位立体感受空间,做到景随人动,人随景悦。

4 结语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使者。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作为道路建设的形象展示台,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此次景观带的建设在充分尊重交通优先的原则下,通过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把握地域特色,建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观大道,这为以后城市中央分车带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英)G.卡伦著.城市景观艺术[M].刘杰,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单虎.城市道路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1.

[4]赵斌.高速公路绿化艺术性设计[J].中外公路,2006(1):182-184.

篇7

前言

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起步较晚,尤其是在与市场经济并行模式下,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经济价值体现并不显著,对高教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相对处于弱化地位。纵观社会环境、大学教学主体以及创业教育的实际现状,我们发现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方向偏差,需要全社会合力,构建万众创业环境,促进高校教育活动向市场经济靠拢。

一、高校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的衔接问题

1.万众创业尚未形成有利的社会影响。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视自主创业为读书人谋求生计之下策,以出仕从政报效邦国方为上等的儒学观念,在人们的价值观中根深蒂固。因此,很多大学生以出国深造、进入政界、科研界或者考取公务员为光耀门楣之举,高校求学期间的个人志向沿袭传统,对于当今社会、国家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未纳入考虑范畴。其次,宏观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律规制,在制定和实施上未形成有效影响力,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之间缺少有效的实现途径和保障体系。此外,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机构不完善,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创业教育的经济价值不能显著体现。

2.创业教育未体现出市场经济导向。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教育主体活动应以市场经济发展运行及其客观规律为依托,进行策略性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调整,从目前高校教育体系来看,与市场经济并行的就业教育、??业教育中,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未得到明确体现。首先,在教材上表现为过于偏重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关市场经济的内容停留在理论知识研究上,很多学科对此更是一笔带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市场经济的阐释、应用均倾向于理论化、书本化,缺少鲜活的案例和比对分析。其次,创业教育中的市场经济认知部分,内容设置较为肤浅,未触及根本,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竞争机制,讲得过于笼统,使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无法形成全面的、生动的了解,从而削弱了创业教育的经济效能。

3.创业教育脱离了市场需求。创业是一项具体的、具有实践性质的经济活动,在此之前,高校教育注重知识性、文化和思想方面的深度教育,人才的技能培育和能力转化相对薄弱。在万众创业背景下,创业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立项,创业立项决定着创业的方向,并对创业过程的顺利与否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经济活动缺少了解,因此,在立项上普遍存在着盲目心理,大多数人会选择听取家人意见,或者涌向热门投资行业进行创业,忽略了市场的考察和调研,未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在立项选择上很容易出现脱离市场经济主体需求的片面、盲目现象,致创业难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规划。

二、构建高校教育的经济发展方向

1.多方合力,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高等教育人才进行自主创业,构筑高品质创业体系,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报效国家的可行性路径。以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富强、经济强盛的民族复兴梦,从本质上说,离不开经济实体的大范围创新、大幅度增加知识含量,以及高新产业的迅速崛起,高校教育鼓励自主创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意义。因此,无论是大学生群体还是家庭和社会,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人才投身创业领域对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改变旧有观念成见,在意识层面形成万众创业的认识。其次,国家宏观政策、法律规制以及地方政策的扶持规划,都应体现出鼓励高素质人才自主创业的政策氛围,政府部门需完善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优惠政制,为创业行为提供宏观调控上的支持。

2.结合市场经济,改进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应与市场经济密切结合,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经济知识,对市场经济有相对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市场经济进行专业分析,并将相关知识融进教学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规律,为创业行为储备必要的经济基础知识。高校教育在提供创业指导时,应使创业活动与市场内部运行机制相契合,尊重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高创业成功率。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增加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教学内容,增设实践环节和调研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知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凸现创业教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促进教育经济发展。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实际,突出创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实性,使高校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性、适用性增强。

3.联系实际,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在立项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倾向于成本小、投资风险低的热门行业,如网络开店、餐饮行业等;或者是以自身专业为基础,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创业,如设计类学生利用自身在设计上的专业优势,承接相关设计业务;或者突出自身的技能优势进行产品开发、生产,从而实现自主创业。高校教育应突出创业立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在创业立项时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资源优势,以发挥强项优势,从自己熟知和感兴趣、有资源的领域着手,并结合市场外围环境,通过深入调研和考察,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创业风险规避措施,使高校教育在创业大环境中,体现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先进作用。

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核心为市场,其将经济构建成一种生产形式,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公路交通运输的节点为城市,通过公路交通能够将所有城市、交通要点有效连接,达到城市经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公路因其灵活、便捷、覆盖面广及通达性良好等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公路运输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前提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密不可分,在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中公路运输市场经济作为其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其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沿线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必然需求。道路运输商品交换场所与交换双方经济关系都是构成公路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确保公路运输市场有序、健全,运输市场机制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对沿线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起到促进作用。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先完善道路交通网,只有交通便捷了,才能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与货物流通。通过建立公路交通运输网,才能加大吸引投资的力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降低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公路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前提,只有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才能为人们的出行、工作等带来便利,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对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市场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措施

2.1 加强公路运输建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很大程度上通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增强,可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而言,不得出现盲目过度、不考虑效益的过分膨胀。以往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以一定牺牲为代价成本,如公路修建将严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大量占用农田耕地或增加迁移成本等,这些都需计算到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成本内,但又会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阻碍。为此,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其建设、维护成本进行整合运算。也就是说,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必须进行合理预算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对各项工程职责进行全面落实,对公路运输经济规模的扩大提供可靠保障。

2.2 强化路车管理及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

对于省级的公路来讲,其运输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加强该地区范围内一、二级道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并对其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对地级市的公路建设来讲,其运输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加强该地区内的二、三级道路运输市场规划的建设,并对其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对于县级以下乡镇设置的道路来讲,其运输下属机构承担着地市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指派的有关职责。同时,还应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确保不同路段的无缝对接,为货主、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需要对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帮扶与协作进行高度的重视,依靠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公路各个路段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另外,应加强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对销售网进一步拓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

2.3 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的管理

构建公路运输公司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层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作业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效果,因而,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提升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公路运输公司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对具有高度责任性、积极进取的年青管理团队进行要点培育。构建公路运输公司市场发展情况反映准则。在公路运输公司内部设置商场调研部分,其主要作业是对商场进行调研、预测以及进行市场的开发等。经过抽样调查活动客流量和货源,能够对现在公路运输市场的实践情况进行全方位地掌握。

2.4 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

当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全国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中得到普及,但这种管理体系一直停留在表层,要促进公路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创新思路,建立具有关联模式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使公路运输的经营渠道更加规范化,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化,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促使公路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完善,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为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经济管理,不断地加强市场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保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吴燕.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2]杨亚军.讨论县级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34-35.

[3]吕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济管理作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2:77-78.

篇9

关键词:营改增;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偏好;引导

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该制度设计日益影响着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偏好。当前,若是不对失范的行为偏好进行纠正,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改良。为了更好的服务主题,本文以物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代表。物流企业长期受到重复征税的困扰,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中自然因破除了重复征税现象,而能显著增强盈利能力。在现有的诸多文献中,不少作者在论及交通类企业在税制改革后的行为偏好时,往往以一种良好的意愿来预期企业的经营行为,如预期企业会增大技改和固定资产重置的意愿,当然这属于良性的行为偏好。但在笔者的调研中却发现,单纯的税制改革并不会按预期的路径前行,作用于物流企业行为偏好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以合力的形式来决定企业的行动方向。

一、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偏好分析

从调研中可知,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偏好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规模扩张冲动显现

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可知,物流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高于其它类型的企业,所以物流企业唯有追求规模化经营,才能因成本控制优势而具备服务价格优势。在税制改革全面实施的当前,物流企业在获得制度红利的同时,其规模扩张的冲动已经逐步显现。特别在争夺电商物流市场份额上,传统快递企业与传统物资运输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态势。

(二)资产重置意愿增强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与日俱增,诸多物流企业面临高昂的用工成本也逐渐采取的要素替代策略。具体而言,便是在仓储、流通加工等领域以自动化设备来替代劳动要素。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物流企业在制度红利的支撑下通过积累,将慢慢具备要素替代的内源性资金支持。因此,资产重置意愿的增强也就构成了当前企业的行为偏好。

(三)多元经营意图明显

在“营改增”全面推行的今天,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经营上的寒冬。因此,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便成为在理论上可行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其它领域也将享受到“营改增”的制度红利,所以企业的多元经营意图便越发明显了。

二、引导措施

在分析了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偏好后,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来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具体而言,引导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出:

(一)完善市场进入标准

物流企业在“营改增”实施后其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我们需要避免“有钱就任性”的经营作风,而是在电商市场进入标准上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得真正具备资质的物流企业进入。为此,发改委下属有关部门,应通过深入调研来完善现行的进入标准。

(二)给予企业专项优惠

物流企业走集团化路线,是我国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技术层面,则需要有序提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因此,当前物流企业技改和资产重置的行为偏好需要被肯定,而且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在财税优化政策的设计上向物流企业进行倾斜。当然,这里也需要规制部分企业以技改和资产重置之名,太套取财税优惠政策。

(三)鼓励企业并购重组

企业走多元化道路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一种适应,但这里也需要防止企业的重复建设和“另起炉灶”。显然,这将造成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当前混改制度下,应鼓励物流企业与包括电商企业、零售企业在内的其它行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在相互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并购重组,从而形成范围经济效应。

三、实证分析

自“营改增”政策在湖北省地区启动实施以来,M公司以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为载体,及时跟进、强化学习、扎实推进,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降低了纳税成本,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了企业应得利益。截至2013年10月底,该公司及区域各单位完成“营改增”合同梳理金额近1.3亿元,节约成本550余万元。M公司准确掌握税化,将“营改增”工作重点放在工程项目设计、燃料采购运杂费、服务费、修理费、中介劳务等方面,有效提高“营改增”工作力度。从以上实证材料中可以总结出,M企业还需要从细化自身执行政策上入手,来切实利用营改增的制度红利来。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物流企业长期受到重复征税的困扰,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中自然因破除了重复征税现象,而能显著增强盈利能力。随之而来的制度红利,使得企业具有这样三点行为偏好:规模扩张冲动显现、资产重置意愿增强、多元经营意图明显。具体的引导措施,则可以围绕着:完善市场进入标准、给予企业专项优惠、鼓励企业并购重组这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黄约.“营改增”税制试点推广下的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4(8)

[2]林珏.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行为规范[J].财经问题研究,1995(02)

[3]林珏,顾速.市场经济与主体行为规范[J].思想战线,1994(04):4-10

篇10

一、煤炭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营销观念落后。普遍认为,所谓的营销就是推销,煤炭不和别的商品一样,而且,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企业自身出发,由于营销观念的落后,使的大多数企业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煤炭企业开始重视营销。实际上,推销只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推销是把企业的现有产品销售出去,而市场营销则是在产品未出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而销售之后还没有结束。

第二,不做市场调查。现在是市场经济,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正确的对市场进行研究,才能够占领市场,在竞争中获胜,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正式的营销之前,进行科学的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种策略。企业只有正确的、科学的运用市场营销组合,才能有效的占领市场。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然而,大多数煤炭企业由于营销观念的落后,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没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组合。

第四,营销人才素质较低。煤炭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劳动过程简单,人员素质较低。他们缺少必要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因此,煤炭企业要想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站稳,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营销素质。

二、煤炭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

第一,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的本质是以交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协调各种市场活动,通过使顾客满意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市场营销的观念很丰富,主要包括系统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信息观念,服务观念,人才观念等几个方面。

第二,重视营销调研。只有重视营销调研,才能及时发现市场机会,了解顾客需求,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而占领目标市场。营销调研首先要确定研究目标,而后制定调研计划,收集并分析信息,最后得出结论。煤炭企业营销调研的范围包括:)市场态势;竞争态势;政府有关政策;经济、法律、技术环境;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研究;顾客购买行为等。

第三,采用有效的营销策略。

一是注重产品质量,完善顾客服务。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提高煤炭的洗选率和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减少原煤销售,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与此同时,还必须完善顾客服务。

二是竞争手段多样化。价格竞争是煤炭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煤炭企业还必须看到产品质量、服务、渠道、促销手段等非价格竞争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只有采取多种竞争手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以直销为主,中间商为辅。目前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尚未健全,而原有的流通渠道已发生变革。同时煤炭企业的用户以电厂、钢厂等生产企业为主,这些用户用煤量大,需求稳定,所以煤炭销售应以直销为主,当然煤炭企业也不能忽视中间商的分销作用,应选择一些实力强、信誉好的中间商作为有效补充;

四是促销手段以人员推销为主。煤炭因其自身特点,只有产地没有品牌,依靠广告和营业推广难以扩大销路。同时,煤炭企业的用户购买决策比较理性、专业,所以煤炭企业应以人员推销为主,以便及时向顾客提供信息,收集顾客的要求和反应,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并适当配合公共关系,提高企业知名度;

五是借助媒体的力量。煤炭不同于其他产品,因此,大家很少在媒体上见到有关煤炭的广告,但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想从营销创新的角度讲,进行广告宣传的攻势,增强企业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可信度、可购欲的力度;

六是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煤炭企业市场营销要创新,首先要补上营销这一课,理解什么是营销理念。所谓市场营销理念,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企业在面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分配时的态度问题。着重解决营销就是推销、销售、卖煤的片面认识,要从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全员全过程补上营销这一课。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放眼全国、全面撒网以及广种薄收的战略战术在市场上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其高昂的营销成本,多面树敌的尴尬处境,让很多企业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充分利用深度营销,集中优势资源,攻击竞品的薄弱环节,以建立自己的战略区域市场,几乎成了众多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