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现代婚姻观发生巨变的环境下,家庭离婚率的飙升使单亲家庭的数目日渐增多,单亲子女增多,这就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如何通过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家访对单亲家庭孩子家庭了解,对其心理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发育处于不平衡状态,家庭结构的巨变,导致家庭经济的改变,再加上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导致孩子自卑而缺乏自信。
2.抑郁冷漠。单亲对孩子的创伤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在这期间孩子心灵也会受到极大伤害,经常表现出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往往见到别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封闭自己,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长时间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3.充满憎恨。很父母离异后,就会再婚,对孩子的关心会越来越少,有的甚至直接将孩子置之不顾,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人爱、没人关心,也不会去关心别人,久而久之就对父母、甚至对同学老师充满憎恨。
4.放任、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缺少关爱,有的单亲父母在物质上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样长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天,自由、散漫、放任、不受管教,自然到学校对老师的教育也是置之不理,自己约束能力差,此外,由于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椤
5.嫉妒仇视。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仇视心态。他们排斥周围的人,甚至仇视周围的人,因为在家庭中缺少爱,所以孩子心中就缺少爱,再加上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之不理,重则伺机报复机,经常做一些恶作剧去报复,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心情浮躁,性格孤僻,情绪不稳。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情感、心理和品德的发展。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家庭情况帮助孩子形成积极情绪和健康的人格,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孩子入学起,就着手建立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去家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细的记录。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可以带着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经常进行学习辅导,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在行为上进行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所有代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细心地观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个叫娟娟(化名)的单亲家庭女孩,她个性孤僻,脾气坏,经常与同学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隔三差五与同学吵架。后经家访、谈心,她对同学的态度大有好转,处事也好很多,并被推选为小组长。而在家里与父亲新交的女朋友关系不好,她认为那个女人会夺走父亲对自己全部的爱,导致女方提出让她父亲在孩子与爱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条件,这使其父亲非常痛苦,甚至到了分手的地步,我了解了这情况,找孩子谈话,教育孩子从对父亲的爱,家庭生活各种负担方面去着想,告诉她,她不能陪伴父亲一辈子,当父亲年老时,他会很孤独。终使孩子接纳了父亲的女朋友。
2.让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消除抑郁的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作为代课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关注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同学、老师都很关心他们,尽可能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让他们感到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改变,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生活方式,不能歧视、嘲笑单亲孩子。其三,要多观察,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优点,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班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良好形象,使同学们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适时和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
篇2
关键词: “单亲家庭”模式 单亲子女 教育问题
作为一个单亲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家庭的破碎已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影响,其心灵的创伤是难以疗治的,但我不愿放弃。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班上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让他们健康地走向社会,更是我不能放弃的。为了那些和我孩子一样内心苦着的孩子,我不停努力着。在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期间,我有幸听到了重庆师范学院胡朝兵教授关于《发展心理学》的课,深受启发和教育,通过认真反省和思考,我想就“单亲家庭”的模式和“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谈谈看法,但愿能给单亲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们以启发和借鉴。
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表明,中国近五年的离婚数每年都在100万对以上,离婚率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增。而随着离婚问题的日益突出又衍生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离异型的“单亲家庭”。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外出打工的人数剧增,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无数的准“单亲家庭”就衍生出来。那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该怎样教育呢?要教育好这些孩子,我们先得了解“单亲家庭”的模式及其特点。
家长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是和双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无父母家庭、叔姑姨舅杂居的家庭等各种家庭模式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家长不要主观地给孩子灌输“他不幸”“她抬不起头来”“她可怜”等意识,只要给孩子一片明朗的天,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
由于单亲家庭背景不同,结构的不同,种类极其繁多,我们现就按照单亲父子、父女、母子、母女这四种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一)单亲父子家庭:男孩子长到初中以后,儿子逐渐自立,对父亲比较强硬的教育态度可能产生抗拒心理,缺少母亲调节和缓冲,父子关系可能僵持成势不两立的局面。做父亲的要注意克制和妥协,尽量把和孩子的关系处理为朋友的关系,并借助女性亲属的介入,使孩子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如姑姑类的人物,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妥当。
(二)单亲父女家庭:由于女孩生理发育的成熟,女儿与父亲的交流可能更疏远,有些女儿的小脾气可能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和娇惯,或者父亲过于娇惯,又不能触及生活细节,女儿都会对父亲产生隔膜,或者怀念母亲,而产生顾影自怜的林黛玉式的悲剧性格。这时,父亲应找到一个女儿可以倾诉和宣泄的女性长辈来调节,使女孩得到心理上的依赖,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三)单亲母子家庭:这是比较容易出现教育问题的一种单亲家庭模式,因为母亲通常对儿子疼爱有加而管教不足。一般来说,男孩子到了青春期,通常很讨厌唠叨的妈妈。对妈妈的话根本接受不进去,这就可能因为过分娇惯而使孩子长成暴虐的叛逆性格,许多青少年犯罪的现象都出自单亲母子家庭。虽有舅舅的帮助,但舅舅对外甥的管教确实不如父亲更有效,而且常常出现的结果是,舅舅有时的严厉管教会导致母亲的不悦,于是舅舅逐渐远离或逐渐客气起来,孩子的教育就出现空当。孩子不能在无所畏惧的条件下成长,他们必须有畏惧的人,才能成长得更健康。这时母亲一定要把教育和关怀严格地划分清楚,对孩子的关爱可以无限,但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心软;母亲不要为孩子牺牲一切,反而要在事业上保持独立、在家务上分给孩子部分责任,在生活上不姑息不娇惯,这才会让你的儿子更敬重你,更接受你的教导。
(四)单亲母女家庭:这种模式的单亲家庭一般不存在严重的教育隐患,只是要提醒做母亲的,不要先自己变成怨妇,对孩子没有有益的影响。这时,母亲最好给孩子找一个男班主任的班级,让女孩通过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更理性、更社会性,使孩子不致成为一个即使成绩优良,也仍然目光短浅、性格狭隘的小女人。
在此,我们要请所有单亲家庭的父母,告诉你们的孩子:现在的社会上,只有30%的家庭是双亲家庭,其他的都是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孤儿家庭、同堂家庭、杂居家庭、畸形家庭、寄宿家庭、继父继母家庭和虽然双亲健在但终日争吵的不和睦家庭,你们的家庭只是模式之一,而不是一个残缺的家庭。
二
那么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其一,家长要调整思想认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因为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让双方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了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会更怨恨父母。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班级生活。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学生说了刺激性,我们不妨找那个学生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或者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让孩子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建议
一、单亲子女的成因
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未成年子女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像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就更多了,作为一名教师,看着这些单亲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根据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对单亲家庭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丧偶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父母双亲中的一方亡故而造成的家庭残缺,未成年子女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家庭。这种类型的单亲家庭所占的比重较小。
2.离婚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父母亲双方发生感情危机而离异,最终造成家庭的残缺。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夫妻双方的矛盾日益增多,最终导致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而离异。据近些年的统计,世界各国的离婚率呈日益增长的态势,离婚家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
3.夫妻分居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工作关系,夫妻双方经常不在一起生活,未成年子女由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抚养的家庭。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普遍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所在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夫妻分居式家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不完善,这种家庭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大。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影响,以离婚式家庭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成长的过程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等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何来更好地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征: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补偿心理,尤其是逆反心理是单亲家庭的主要特征。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一些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为了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健康地成长,可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2.给单亲家庭孩子充分的
家庭的亲人与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
3.满足单亲家庭孩子必须的物质要求
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
4.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5.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健全的个性
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地蛮做,便会大大阻碍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
6.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他们积极成才
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灵受到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单亲;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方式
目前单亲家庭现象在国内外渐趋普遍,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也引起了相关机构与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人们往往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一般家庭教育等方面,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却基本上是一个研究空白。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单亲父母对这个问题感觉非常困惑,一些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性别角色教育而出现性别认同异常的孩子,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生活,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据本人咨询工作中的一般调查了解,行为偏于异性或已成为易、同性恋者(特别是恋长辈者),单亲家庭的孩子明显多于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孩子。鉴于单亲家庭的不同情况与类型,其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和角色行为的培养具有更加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单亲家庭的概念和类型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近些年离婚率的增加是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是父母一方去世造成的,还有少部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父母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所导致,这可称作类单亲家庭。某媒体曾做过一个采访调查,一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
现实中单亲家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由母亲与孩子组成的,这种类型占单亲家庭的多数,据统计可达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二是由父亲与孩子组成;三是比较特殊的由父母轮流抚养的单亲家庭,这种类型占极少数;四是由祖代父母一方与孩子组成,这种类型所占比例更少。如果细分的话,单亲家庭还有母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父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祖母与孙儿、祖母与孙女,祖父与孙儿、祖父与孙女这样几种类型。
一般来讲,容易出现性别角色教育方面问题的主要是异性单亲与孩子组成的家庭类型,但同性组成的家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点本文后面要简单说明。理论上认为,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这样他们在性别认同和角色行为方面的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差,最终可能造成角色培养的失败,出现中性化或易性、同性性取向、恋父恋母等结果。
2 母子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这类家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学习模仿的同性成人对象,在教养方面往往容易过分溺爱和保护,有意无意淡化了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比如我接待过的一位来访者,母亲自孩子两岁时离婚到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母亲从来没让孩子自己下楼跟小伙伴玩过,上下学都是接送,回到家只要孩子一在视线中消失她就焦虑难耐,马上追出去看着他和别的孩子玩耍,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敏感脆弱,最后不得不来接受咨询。另外,作为母亲还往往出现把对孩子父亲的怨恨情绪强加给孩子的倾向,不断给孩子灌输父亲的丑恶和男人的可恨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但得不到男性角色的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在心中留下男性可怕、可恶、不负责任等不良印象,使得他不自觉地让自己与这样的男人划清界限,不去学习他们的行为,其结果会形成对男人比较顽固的错误认识,自身也会形成角色行为的异常。
在母亲与儿子组成的单亲家庭中如何恰当、有效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2.1 从观念和教养方式入手
母亲应建立对男性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把孩子看成一个男性来对待,努力减低对其溺爱程度,尽可能放开手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天性,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不可淘气更不能打架,过分讲卫生,不能做出任何危险举动等。不能灌输男性不好的观点,应该客观自然地看待男性,让孩子也逐渐形成这个概念。这实际上主要在于观念和教养方式的改变,虽然对一些人来说改变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真正树立起对后代负责、为孩子着想的观念,也不是改变不了的。
2.2 注意调节孩子的两往活动
许多单亲母亲对儿子的交往范围和对象都非常关注,往往干涉过多,而且容易倾向于老实、安静、听话等方面,跟女孩儿和文静的男孩交往比较放心,而跟调皮的男孩或成年男性的交往则尽可能回避和避免,这就无疑使孩子不能随时得到男性角色的熏陶与学习。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跟男往,增加好奇心和探究心以及冒险心理,即便某些事情做得过火了也不要轻易处罚,而以正确引导为主。如果家庭中有男性亲属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他们多接触、多一起活动,以弥补没有父亲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父亲的角色。
2.3 母亲的异往
一些不准备再婚的女性往往基本禁绝与异性的来往,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表现的矜持,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好反而会形成对男性的不良认识,影响到其自身的性别意识。因此作为母亲,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意识进行正常的异往甚至谈恋爱,时机成熟时再婚。即便不准备再婚也应该有恰当的两往活动,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自然、从容,一定的情况下还可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告知异往的必要性,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4 母爱要适度
过分施以母爱,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也是导致性别角色教育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尽早母子分开睡眠,洗浴和更换内衣也要强化回避意识,不要让孩子对母亲的身体过分依赖和过分熟悉,更不要有超出母子范围的亲昵之举。母亲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自己的空间,不能事事干预、时时参与,要各自有自己较为独立的生活内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男人意识增强,独立处理事情和调节自身心理的能力逐渐提高。
3 父女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由父亲和女儿组成的单亲家庭虽然数量不会很多,但由于是两个性别所组成,其特殊性更决定了孩子在性别角色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多一些。这类家庭的父亲在教养孩子方面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保护、极端溺爱,其舐犊之情甚至胜过女性,这种教养的结果,孩子过于女性化,敏感脆弱、细腻多情、谨慎小心,依赖性过强,自主性过差;要么“粗放经营”、一切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自然发展自己,随心随性自由自在,其结果可能造成孩子自主意识过强、独断专横、自我中心,女性化不足。咨询中接待过一位父亲,
丧偶后一直跟当时三岁的女儿生活,由于担心后母对孩不好,所以近十年了始终没有再婚。其间也很少跟异性有较密切的接触。考虑到孩子没有母爱,所以他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和爱护,同时有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个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成熟起来时,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自己的女儿缺乏女性应有的温柔可人的特点,语言粗俗、行为豪放,跟男孩子交往密切、称兄道弟,很明显出现了性别角色的异常。
这类家庭中进行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应注意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避免教养方式极端化
避免教养方式两个极端的出现,既不可过于保护也不能太多放手,应有意识以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教育她,让她懂得女性的自立、自强、自尊的必要性。
3.2 帮助孩子进入女性角色
较早让孩子介入家庭事务,了解女性的家庭功能,体验相应的角色行为,但要避免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替代母亲在家庭中地位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父亲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体验父女之爱的乐趣,减少不必要的肉体亲密接触,尤其不要出现在对方面前暴露过多的情况。
3.3 加强孩子的两往
同样需要加强孩子的交往活动,应该鼓励孩子与两性自然交往,在交往中体验不同性别的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避免限制甚至干涉与异往现象;有意识让亲属中成年女性多接触孩子,同样可以适当替代母亲的角色,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去学习,以获得女性应有的心理和行为。
3.4 多参加社交活动
避免多数情况下只是父女两个在家的情况,父亲应该有正常的朋友交往,包括异性间的往来以及谈恋爱活动,经常邀明友来家和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知道男女两性必要的交往和情感建立过程,并在观察了解中来体会和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
4 其它类型单亲家庭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
4.1 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
一般认为同性两代人的单亲家庭基本不存在性别角色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也并不那么乐观,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孩子来看,到成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性别认同和行为、性取向的异常。这类家庭主要的问题在于单亲父亲或母亲本人即存在性别行为问题、孩子主要受少数同性的影响而不能更广泛接触别的人员、或者由于没有成熟的异性在身边进行对比模仿和学习,使之很难形成恰当合理的性别认识,由此会影响到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此对于这类单亲家庭,同样需要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以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别去培养意识与行为,单亲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婚姻失败者,由于这个打击可能变得性格怪异,如男性变得退缩无奈、胆小谨慎、敏感多疑,女性变得暴躁粗野、脆弱多变等,这些心理和行为均与社会所期待的性别角色要求相去甚远,如果直接影响到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
4.2 加强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
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影响;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2-01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婚恋观念的改变,离婚率的快速增长,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单亲家庭因为不健全,所以导致孩子受到的爱与关注不够,安全感不足,一但家长没有处理好,那么就会造成心理困扰,出现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嫉妒、逆反等心理问题。
二、单亲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1、亲子关系的失调
第一,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 则会产生被双亲一方抛弃的担心。第二,家庭的缺损,容易导致父母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第三,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
2、教养方式的失当
(1)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他们把希望托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希望不符合,便会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
(2)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监管不力。单亲家庭父母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
(3)心怀内疚,对孩子过度溺爱。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亲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的一味满足、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
3、社会评价压力
在中国人根深固地的家庭理念中,单亲家庭是不光彩的,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儿童,必然也会在内心深处染上这种观念,加之他们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正确的看待家庭状况,因此家庭的缺损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压力。
三、单亲家庭的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1、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现在有不少离异的父母,想避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不愿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对付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询问。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并教会孩子应付各种有关的询问,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2、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教养要得当,注意科学的教养方式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3、由于社会的宽容度及个人修养尚未达到相当的水平,使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
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4、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四、幼儿老师对待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建议
1、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群体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怀,但效果如何关键却在于关怀的方法和程度,教育者应尽量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2、先肯定,再批评
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成长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正因如此,他们从小接受许多来自各方的训导、批评、教育,甚至歧视。对待单亲家庭的幼儿我们更要注意方式,注意分寸,最做到先肯定再批评。先肯定个人优点,再指出缺点不足。
3、教给幼儿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1)倾诉。给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教师要懂得在恰当时机诱导他们诉说,听他们真情流露,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尽量宣泄、释放出来,减少内心的折磨和矛盾。
(2)运动。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教单亲家庭幼儿通过运动调节心理。在运动中把身体里面的不愉悦感觉通过肢体活动、出汗发散出来,在汗水的挥发过程排放内心的不良情绪,使心情得到舒展。
(3)大喊。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幼儿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那就给他们大喊的机会,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让他们把心中的种种负面情绪叫喊出来,通过喊叫来平衡和缓和他们不安、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健康应该成长应备受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将爱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理、生理、真正健康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单亲家庭的成因 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离婚率逐渐上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由城市发展到了农村。有关方面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双亲家庭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存在心理障碍的只占1.2%;而单亲家庭子女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的则占61.43%。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为双亲家庭子女的5.9倍。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它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而离异造成;还有的由于父母某一方喜新厌旧,或第三者插足造成;有的是配偶工作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由于单亲孩子的不断增加,单亲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整的家,缺少完整的爱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和逆反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被忽视。 尽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但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他们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周边环境来决定,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样可以塑造出色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明星就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比如周杰伦、徐若、李文、梁咏琪、孙俪等。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值得单亲家庭学习借鉴。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即使夫妻双方离婚,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赏识教育
1.孩子需要赏识,需要爱
作为单身家庭的孩子,曾经历了亲人早逝的痛苦或家庭破裂、双亲离异的恐惧,更有甚者,在单亲家庭形成后仍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孤独无助,失落自卑,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更多一份关爱。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由于他们的特殊的环境和由此产生的特殊心理,实施赏识教育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实施得法,其效果更明显。
2.教师应该当好赏识教育的主角
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学校,教师应该当好赏识教育的主角,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问题是如何当好这个主角,根据地我多年的实践作为主角应做到:走进孩子的心灵,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独、冷僻、沉默少言,心灵隐藏着许多不愿披露的症结。作为主角的老师,首先必须与孩子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并为下一步的赏识教育奠定基础。
第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普遍
表现出自卑的心理,但往往又表现出倔强好胜,唯恐被人瞧不起,以一种叛逆的心理试图捍卫自己的人格的尊严。我曾经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关爱,想走近、了解并帮助几个家庭遭遇特别不幸,至今仍无人关心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我深入地谈到他们的家庭,谈到他们目前处境,也谈到他们自身的缺点和不健康的心理,苦口婆心,充满关心和同情,十几次谈话却越谈越崩,满腔的怜悯、关爱反而引起他们越来越强的反感。经过多次反思,我终于明白: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由此而产生的孩子的特殊心理残障,恰恰是单亲家庭孩子最忌讳触及的雷区,因为这正是孩子心灵的伤疤隐痛,在他们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上,不能允许再次的刺激,,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亲和、尊重和激励。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选准了自己的形象,以朋友的身份面临他们的平常生活,随时克服作为教师习惯性居高临下的说教,保持平等的交谈、接触、,十分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和鼓励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终于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被他们认作为知心朋友。
第二,接纳孩子的缺点。当你能过沟通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与之交上了朋友,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全部的时候,这时你或许会发现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是那样的古怪冷僻,心理状态是那样的令人费解,各种缺点弱点是那么集中地在他们身上,而且缺点、弱点改正的过程又是那样的反复艰难。教育者应该冷静地面对,勇敢地接纳,接纳孩子的缺点、弱点,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在接纳之后,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克服弱点,不断进步,这种接纳才能导致升华。
第三,激励孩子的进步。有些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些偏见,认为他的身上缺点多,甚至觉得浑身上下都看不顺眼,没一处优点。这是不对的。问题在于怎样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注意捕捉孩子可能偶然出现的一丝一丝毫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有技巧有学问,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以及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说声“你一定行”都会给孩子莫大的激励和无限的幸福,从而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取得较大的进步。
3.父母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仍然爱他。双方必须让孩子知道你们对他的爱不变,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是离异,在不打扰对方生活的前提下,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可以效仿外国的做法,约好固定的时间和孩子呆一天半天,尽情表达对孩子的爱。
第二,细心解释单亲的原因,不要给孩子带来任何消极想法。如果父母分开了,任何一方不得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更不能在分开后经常指责对方。要让孩子慢慢明白分开是因为父母彼此不再相爱,是大人一种决定和选择,而不是谁的过错。如果整天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咒骂和怨恨,孩子就会感觉不到温馨,可能会养成愤世嫉俗、脾气暴躁、胆小自卑的性格。
第三,父亲要身兼母职,母亲要身兼父职。父母双方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来说都是必要的。父亲一般倾向于开发和勇敢的尝试,而母亲一般倾向于温柔和保护。因此,不管父母原来是哪一种养育方式,在变成单亲家庭后,要适当改变自己,同时采取另外一种养育方式,让孩子的人格发展更加完整。
第四,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第五,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
三、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篇7
关键词:心理特征;成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76-01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感,他们不愿意与其他的同学相处,久而久之会造成性格孤僻甚至有粗暴行为。
2、怯懦自卑,自私狭隘。家庭的不完整有时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进而产生自卑、狭隘的心理。
3、内心空虚,放任对抗。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感受不到关爱,因此会选择家庭以外的方式来慰藉自己。也不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常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扰乱班级秩序等等。
4、情绪失调,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到了家庭破裂的打击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其外部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缺课、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的成因
1、家庭
(1)懈怠责任。父母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责任,结果造成孩子无人看管,甚至误入歧途,另外有一方想承担责任但力不从心,此外还有些家长因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情况很少关注。
(2)方法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存在严重偏差,要么粗暴打骂,要么百依百顺,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势必会造成孩子心理扭曲。
(3)观念错误。许多家长无法面对现实,不能理性看待婚姻与家庭,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感情暗示,将孩子的成长问题归咎于婚姻的失败,不能够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有些家长一味的抱怨,向孩子灌输敌意情绪。另一些父母因觉得离婚有愧于孩子,所以尽量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对孩子过分溺爱会使得孩子骄横、任性,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
2、学校
在学校中,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感到缺乏朋友和关爱,产生自卑或自恋心里。他们会转而以其他方式寻求慰藉,在学校中逃学,滥交朋友,寻求精神慰藉和庇护等。而有的教师缺乏责任,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学校的措施不到位,疏导不及时,会加重孩子消极情绪,造成心理问题。
3、社会
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中的问题社会组织很难介入进行有效的干预,加之社会对于单亲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不够、干预不力。对于担心孩子的成长,社会能做的事情有限。虽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原则性规定,但始终未能完全建立起未成年人不良成长环境的良性干预机制。
三、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的防治对策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才能使得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
1、共同关注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需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关注与解决,必须彻底摒弃单亲孩子教育是家庭问题这一错误观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积极介入、通力合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2、健全机制
(1)成长风险告诫机制。夫妻离异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利影响额重要原因,虽然,我们要尊重公民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法律权利,但我们也要高度重视父母离异给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伤害。建立单亲孩子成长风险告诫机制,通过人民法院、民政机关在办理离婚的时候,需要明确告知其离婚会对孩子造成的成长风险,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2)建立单亲孩子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一是改善单亲孩子成长的环境,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相关领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空间,尽量防止人为因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二是加强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尽量适应成长环境。
(3)建立单亲孩子成长不利因素干预机制。美国等法制较健全的国家已建立了一套单亲孩子成长不利因素干预机制,在孩子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时,政府部门有权进行必要的干预,我们也可以借鉴。
3、科学教育
(1)用爱心,抚平单亲孩子心理创伤。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中,亲友、老师、同学要主动关心帮助,嘘寒问暖,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用爱心,抚平单亲孩子心理创伤,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露出灿烂的笑脸。
(2)以诚心,扶助单亲孩子生活。首先,要重点培养单亲家庭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人生当中不可能总是一片坦途,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阻碍,相反,如果处理得好,反倒会成为孩子前进的驱动力。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因此,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抓住影响孩子思想转变的重要环节,进行适当的劝导。其次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表扬的方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当他们在学习上有独特的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特别提出表扬,这样能够大大增强单亲家庭孩子的进取心。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单亲家庭 教育思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如何,跟他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提高。2012年9月,笔者在任教的学校作了一个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共有204个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认真研究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重大课程。
一、单亲家庭学生定义
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是温暖的港湾,一个健全和谐的家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单亲家庭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不深,心智不成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到同学们有健全的家,有父母双亲的爱,自己的处境,却是困难与痛苦,就像一个泄气的气球,不良心理表现随之出现,进而导致消极行为的出现。
由于一些单亲家庭教育的偏差,更加促单亲家庭学生的极端表现,笔者作为一线教师,观察归纳出单亲家庭教育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份溺爱型。许多单亲家庭的家长普遍都认为,由于家庭的破裂,歉疚了孩子,出于补偿的心理,对孩子百依百顺,本以来无私的付出去唤起孩子的感恩,认真做人。但事实上,却事与愿违。通常会因为父母的过度满足,孩子只会知道他得到的是理所当然的,只会不断的索取,最终形成其以我为中心,不尊重和体谅别人,不懂得换位思考,没责任感,不会感恩。
(2)放任自流型。现在很多人对待婚姻是“一见终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离婚后,子女成为一个包袱,谁也不愿承担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其放任自流,孩子像一只流浪猫、流浪狗、孩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人生失去了目标、生活失去了希望、学习失去了动力,从而自暴自弃。
三、对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的思考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家丑不可外传。”所以许多单亲家庭家长不向学校、教师主动反映情况,更加上教师沉重的教学教育任务。所以不到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教师难以了解到学生家庭的情况。使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往往事态严重时,再作教育跟进,学生基本上就难以转化、挽救。
作为教师对待单亲家庭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应主动了解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学生可从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可从当事人了解情况,也可以从同学当中了解情况。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开始摸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途径获取信息,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做好跟踪教育并详细记录。
(2)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了去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 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应以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感召力深入到这类特殊学生当中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及困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教师的人格包容学生,促使其认识自身的错误,我们对待单亲家庭学生应不放弃、不抛弃。当你尊重了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学生必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就水到渠成。
(3)教师应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我们教师不可帮单亲家庭学生复原完整的家,但我们可以通过大集体的力量弥留他们的情感需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在群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这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为单亲家庭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让他们感受温暖,感受生活快乐、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篇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做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民工子女无法随父母进城,留在了农村,以及离婚率逐年上升,社会产生了大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称为特殊群体)这是社会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如何关注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新课题。这也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____县教育系统关工委从____0年开始就对全县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及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分布广泛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6992人,其中留守儿童1368人,占3.7%;单亲或双无亲学生1738人,占4.7%。即特殊群体儿童3106人,占学生总数8.4%。分布在全县城乡中小学。
(二)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监护方式多,但监管无力
调查显示:单亲、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监护方式。一是单亲监护占34%;二是隔辈监护占59%;三是亲属监护占3.8%;第四种极少数是同辈监护。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成长。由于监护人多数年龄偏大(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而且文化水平较低,生活方式、思想教育观念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沟通。大多数监护人不能辅导或身体不好,在学习上无法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45%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下,成绩优秀较少,40%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加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
(三)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及单亲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而且监护人重养轻教,久而久之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很少交流,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说谎、打架、好吃赖做占25%。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父母离婚、家庭破裂,使儿童在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失去了这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对儿童是一种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和伤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势必带来严重的影响。这样的学生往往感觉低人一等,并产生严重自卑心理,表现对未来没有追求,学习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单亲或双无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往往出现更多的敏感和多疑心理,精神紧张、不稳定,上课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有的还形成了极端性格。
(四)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本身行为自律能力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上网和电子游戏。再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吸烟、喝酒,甚至早恋、赌博,有的还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五)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沟通配合,大多数家长半年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未向老师了解过子女的情况,即使了解也是鞭长莫及。
单亲和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辅导。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
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完善学校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加强管理。以校为单位建立档案,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信息,记录品德、学习、行为,并建立谈心制度。黄沙中心校为154名留守儿童和183名单亲学生建立了档案,成立了帮扶单亲和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分析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每一个人,力求对特殊群体学生在心里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达牛小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通过开设亲情电话、实施家访制度与单亲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交流沟通,每半月向与其监护人询问在家表现以及思想动态,成立了心里辅导站,对所有特殊群体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2、开展关爱单亲和留守儿童帮扶系列工作。一是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定人监护。黄沙中心校实行“大拉小手”、“五老”分片包干、党员“一帮一”对单亲和留守儿童实行“照”、“管”、“教”。张复兴在活动站一直担负单亲和留守儿童家长职责。给单亲和留守儿童买书、买学习用品,辅导功课、个别谈心,有病给找大夫、买药、输液直至孩子病好。使叶婷婷等5名单亲、留守儿童没有失学;桓洞老教师姜兴华、刘继香帮助父母离异的双胞胎胡双、胡倩没有失学,一天比一天进步。二是交朋友,洪家学校
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校领导就是她们的亲人,日常活动生活格外照顾,课外辅导吃“偏饭”,使班级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三是“手拉手”,台南中心校开展五老“大手拉小手”和学生“手拉手”关爱特殊群体,为安力坤治病捐款3000余元,全校无一人失学。四是关爱。____二中还成立了“爱心超市”,衣物和学习用品随用随取。有难大家帮,使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他们架起幸福快乐成长的桥梁。 3、开展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逸夫小学、韭菜台、会山等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配合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和品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各种活动,缓解学习压力,增添他们乐学、爱学的良好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特殊群儿童明辨是非与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5、建立学校寄宿制。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儿童可到寄宿制学校寄宿,给他关爱,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突出家庭教育
1、要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树立孩子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全面关怀的理念,重视对孩子全方位监护。
2、确定好监护人,注意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3、外出打工父母或单亲父母,尽可能与孩子多联系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
(三)注重社会教育
1、县政府、乡镇、村组及妇联有关部门重视对单亲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专项部署单亲和留守儿童工作,并纳入均衡发展目标之一。
2、倡导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群及“五老”担当义务辅导“家长”关爱每一个单亲和留守儿童。
3、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文化建设,让单亲和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4、以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学校为主体,吸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参与,成立“乡镇单亲和留守儿童关护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布署推广典型,寻求解决单亲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好方法、好举措,发挥行政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力军的职能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还处在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单亲和留守儿童的责任感。
1、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及失去双亲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问题,单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上升。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但是如果引导不正确,那留给大家的只有遗憾。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呢?作为教育者唯有更多地去关心呵护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治疗心理创伤,让他们也能幸福成长、快乐成才。
一、单亲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单亲家庭的学生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1.自卑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及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不敢面对现实,多数言行实属隐瞒。自卑的心理影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孤独 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拘泥,不合群,不善于甚至不想与人沟通和交流,觉得自己在家庭或群体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久而久之,与学生、老师和双亲的距离疏远了,学习成绩上不去,对公益活动不热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3.渺茫 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他们对自己应该追求什么,选择什么,很多会感到非常渺茫,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4.独尊 单亲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或管教得少,或不接受管教,或因管得太严,方法不当,从小就养成了不认输,不服气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事不关己,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5.逆反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有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不如别人觉得低人三分,有时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不能接受父母的忠言相劝,有时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有时候“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得很残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
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要怀着一颗慈母之心关爱他们,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1.营造爱的氛围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单亲家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别人的理解和关爱,需求成功的赏识,教师要适时抓住这些需求,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不允许其它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和温暖,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
2.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单亲家庭学生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家长沟通,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从成功中觉得“我”能行,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3.树立自信心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学生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象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能行。因此教师要用心启迪学生的进步,首先注意寻找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格外的表扬,多鼓励,少指责批评,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多温情,切忌冷漠,使他们与老师的距离更贴近。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动力,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挖掘和培养,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发挥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可多与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步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4.提升耐挫力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动力。单亲家庭学生遇到的挫折相对较多,教师要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用一些名人成长的事迹激励他们,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5.扩大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