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宣传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保健宣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因此,如何把握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妇幼卫生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妇幼卫生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1妇幼卫生行政执法取得新成绩
重视《母婴保健法》贯彻与实施,不断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为,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①实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制度。加强《母婴保健法》执法工作,杜绝非法执业行为。在抽查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均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助产相关技术许可证,未发现超范围执业现象;在被抽查的医护人员中,除个别新上岗人员外,均有助产技术、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服务资格证;②《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工作逐步得到规范。严格按照《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要求,统一管理和发放出生医学证明;③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近年先后实施了"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补助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孕产妇和0~6岁儿童免费体检项目和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提高了住院分娩率;④产科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去年以来,把产科作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进行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大提高产科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2当前妇幼卫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2.1行政立法不到位 在执法活动中,"有法难依"现象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群,《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立法工作缺乏前瞻性,有的条款过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用;对违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比较笼统。
2.2执法机构设置不健全 ①《母婴保健法》只是在行政管理条款中,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执法部门和执法主体划分界限不清。②从省市到县一级,执法机构不健全,机构不独立,从政策上讲,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具有执法资格的唯一机构,但是在实际中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只是群众眼里的医疗服务单位,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执法职能不予认可。
2.3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缺乏协调。在《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虽然对执法机关相互配合开展执法有规定,但实际中,人大、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普遍认为,违反《母婴保健法》的行为对社会不构成一定危害性,不重视执法。
2.4执法人员执法权意识淡漠 法律规定《母婴保健法》执法人员有独立的执法权,但是由于有的执法人员对《母婴保健法》学习不够,理解不透,造成执法意识淡漠,行政执法权闲置不用。
2.5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 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报告、检查、约束机制,对妇幼卫生行政执法情况监督不到位,执法"走过场"等现象存在。
2.6妇幼卫生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能力较低,执法观念淡薄,执法手段落后,执法人员的知识水平、年龄差异等与新形势新时期执法工作不相适应,不相符合。
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必须对行政执法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真正使行政执法活动依法进行,推动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3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篇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看,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仍存在着重视不够、部门配合不协调、投入机制不健全、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切实加强这项工作,有效降低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根据《母婴保健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0年)》,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也在增加,严重威胁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直接影响出生人口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从维护我国妇女儿童健康和人口质量、稳定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防治艾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地区本单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在资金安排、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明确分工,建立协作机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一项全局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要建立由妇幼部门牵头,疾控、医政、规财等部门参与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分工,加强协调,保证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妇幼部门主要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综合协调,并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以及提供信息和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疾控部门负责指导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HIV抗体的筛查及承担确证试验等工作,为建设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及艾滋病检测点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医政部门负责阳性孕产妇和婴儿的救治工作。规划财务部门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经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提供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发现阳性孕产妇和婴儿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妇幼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当地艾滋病治疗体系,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住院分娩,保证其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
三、加大投入,保障工作经费。艾滋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各地要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疫情监测、药品和试剂采购、职业暴露、人员培训、宣传教育及开展预防服务、随访等工作的必要经费。用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费,妇幼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工作的开展。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开展综合性防治艾滋病国际项目的地区,要将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妇幼卫生管理部门纳入示范区和国际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部门协调,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四、因地制宜,规范技术服务。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常规化工作机制。将包括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干预、随访等内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融入到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及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范围内,予以加强。
各地要参照《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和预防为主,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工作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科学规范地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五、积极配合,加大宣教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妇儿工委、妇联、计生、民政、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积极配合,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根据各地的特点,开发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增加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和发放数量,扩大发放地区和宣传教育人群覆盖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孕产妇艾滋病筛查的自觉性。
六、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地要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逐级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可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包括自愿咨询检测、职业暴露防护等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七、分类指导,强化监督管理。开展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是促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落实和各项技术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参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详见附件),定期组织自查和监督指导工作。
监督指导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要根据艾滋病疫情特点、传播途径、工作机制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侧重地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八、加强管理,提高信息利用。各地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质量、信息上报的管理和考核工作,确保有关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和上报。
篇3
近年来,我市妇幼卫生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全市妇幼保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1 工作现状
1.1 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严格依法服务
充分利用《母婴保健法》宣传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乳喂养宣传周”等时机,采取印发宣传单、制作专题片、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核、审批母婴保健有关证件,加大妇幼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反母婴保健法律法规行为,净化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环境。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严格依法服务,工作人员母婴保健法律知识知晓率和依法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日臻完善。
1.2 产科建设不断加强 各接生定点单位对照《山东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开展助产技术服务,产科建设不断加强,从房屋设施、设备、急救药品、人员、技术、规章制度等“六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区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高、精、尖的诊断、抢救设备,提高了产科急救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产科制度、操作规程逐步完善。全市79家定点接生单位,有3家机构达到了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44家机构达到了二级标准、32家机构达到了一级标准。
1.3 妇幼保健工作卓有成效,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了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200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1.0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7%,婴儿死亡率4.16%。针对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前医学检查率锐减的现状,为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政府买单、民政把关、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服务”的婚前医学检查模式,全市已有四个区县先后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全市婚检率逐步提高到34.50%。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9%以上,对通过筛查确诊的“两病”患儿实行了免费诊疗,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0~7岁儿童听力筛查率达到86.9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建立普查普治制度,保障了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按照《淄博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积极开展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工作,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1.4“爱婴市”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全面落实《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制定巩固爱婴医院措施,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孕、产妇进行广泛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收到明显效果。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采取产妇人院实行医务人员责任制、出院回访制等措施,加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取得较好效果。
1.5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办法》及我市有关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健全网络,逐级实行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认真填写各类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表、卡、簿,积极开展漏报调查和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认真做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有关妇幼保健指标的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妇幼卫生报表质量管理,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种报表填写、上报及时、准确、规范,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2 存在问题
2.1 投入不足,妇幼保健三级网不够健全政府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不到位,社会公益性质体现不够,个别区县妇幼保健院发展困难。个别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性质的全额事业单位没有完全落实,乡镇妇幼保健人员享受不到全额工资。有的区县妇幼机构隶属关系转变,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不畅,工作不顺。区县“横到边、纵到底”的区县、乡镇、村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使农村妇幼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妇幼卫生信息各项原始数据来源不确切,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2.2 母婴保健执法意识不够强 (1)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审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对《母婴保健法》有关内容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2)医疗保健机构在母婴保健法律证件更替中时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反映出医疗保健机构依法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意识不够强。
2.3 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够准确有的妇幼保健机构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偏离了新时期母婴保健工作方针。个别妇幼保健机构把经济效益明显的医疗服务放在医院发展的主导地位,把保障生殖健康、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保健服务当成从属,按医院模式建设保健机构。宣传社会、动员协调卫生资源能力较小,重专业技术,轻组织协调;重自我发展,轻网络建设;重直接服务,轻培训指导,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医院,业务发展缺少保健机构应有的重点和特色。
2.4 妇幼卫生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践技能较差,少数人员对高危妊娠管理、产科出血的处理、新生儿复苏抢救等必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要求存在模糊认识,一级助产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超范围执业现象较为普遍,为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留下隐患。
3 对策
3.1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明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牢牢把握“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定不移的按照方针指引的方向改革、建设、发展,决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迷失方向,丢失本色。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设立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争取政府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人、财、物的投人,明确其归属和应承担的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禁止任何名目的兼并或撤并,确保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2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三级网母婴保健事业,不仅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而且关系到出生人口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网络。在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三项监测”等各项妇幼卫生信息的采集以及优生优育咨询,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3.3 加强产科建设,依法规范助产技术服务 (1)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定点接生单位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积极改善住院条件,创造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就诊者提供便捷、经济、优质的服务。(2)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更新,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应急、抢救水平;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操作流程,防止产科医疗纠纷发生。(3)对交通条件便利、年接生量较少、短时间内无法改善产科设备,无法配备产科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医院,要果断地取消其定点接生资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
3.4 发展巩固“爱婴市”成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篇4
现阶段社会对医疗卫生期望值太高,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现象尚存,特别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妇幼保健管理难度增加,母婴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流动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波动较大,制约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针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切实做好妇幼卫生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行政参谋和助手作用,认真地解决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新探索的实践与做法
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实施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母婴阳光工程、保障母婴安全工作等重大举措,把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纳入“两个率先”总体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科学发展观目标管理体系,纳入政府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这为推动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开展政府实事工程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的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婚前医学检查一站式服务,以及母婴阳光工程等政府实事工程,以关怀妇女、儿童和特殊人群为目标,实行免费母婴健康咨询、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产前筛查诊断等系列保健服务。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惠民措施贯穿于妇幼保健服务全过程,将项目内容延伸到流动人口,力争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加强母婴安全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大量融入,影响了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的完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我市推行了母婴急救共济制度,实行了危重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建立了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完善了母婴死因评审制度,实施了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快速启动母婴救治程序,特别在突发母婴危重险情时,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提高了全市危重母婴抢救成功率。加快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建设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情况,我市将妇幼卫生项目纳入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涵盖了妇幼保健基础工作、妇幼卫生的业务管理、卫生部新开展的各项筛查管理、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等各种报表、证件管理,以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化、业务资料电子化、监测统计自动化、保健服务便民化。目前已将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如妇女“两癌”检查和叶酸补服,以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项目的内容拓展到信息平台,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认真落实重大妇幼卫生项目2009年以来,为确实保障广大农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进一步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我市按照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要求,加强了领导、明确了任务、推进了四项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的落实。项目实施以来,全市(至2011年9月)发现乳腺癌113例(其中癌前病变18例)、宫颈癌89例,癌前病变1418例;2011年1—11月全市婚检和孕产期保健中分别发现HIV阳性妇女1例和孕产妇9例,梅毒阳性孕产妇112人,乙肝阳性孕产妇3293人,年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3293人,均按工作要求实施了母婴阻断。
新探索的效益与成效
提升了职工思想素质具体表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廉洁自律性,防腐意识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加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并且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同时,职工在妇幼卫生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组织现场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仅2011年全市开展宣传活动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8万册,张贴宣传海报300张,发送母婴健康知识短信2万余条,发表科普文章10篇,社区巡回讲座30次,极大地促进了妇幼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的9.33‰降至2010年的6.62‰、婚检率由2005年的4.61%上升至2010年的91.18%;6年中检出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指定传染病人数3076例(其中性病848例),按照医学要求均采取了及时的治疗干预;2005—2010年期间,全市筛查和诊断重大缺陷胎儿1130例,其中79%终止了妊娠;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疾病851例,其中听力障碍儿546例,均采取积极治疗干预。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阻断了疾病的母婴传播,减少了严重缺陷儿的出生,降低了出生婴儿残障的程度,全市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母婴安全工作凸显成效危重孕产妇和婴儿的救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10年全市救治危重新生儿874例,救治成功率为94%;救治危重孕产妇923人,救治成功率为98%,挽救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全市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根据中国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34.2/10万和婴儿死亡率14.9‰的推算,2010年苏州市减少了26例孕产妇死亡和862例婴儿死亡,有2.5万名高危孕产妇得到良好的监护和治疗。母婴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全市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先导,带动了母婴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女职工保健、儿童保健工作的联动,促进了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2010年统计年度报告显示,全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7.9%,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8.78%,孕产妇死亡率4.47/10万;婴儿死亡率4.18‰,达到了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我市实施妇女“两癌”检查以来,共筛查确诊乳腺癌66例(其中癌前病变5例)、宫颈癌46例,癌前病变133例,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病妇女的生存质量。
篇5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
(二)婚前医学检查;
(三)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四)助产技术;
(五)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
(七)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第四条公民享有母婴保健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权利。
第五条母婴保健工作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特殊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的配套规章和技术规范;
(二)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三)组织推广母婴保健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适宜技术;
(四)对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
第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公安、民政、教育、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二章婚前保健
第九条母婴保健法第七条所称婚前卫生指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二)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三)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四)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五)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六)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医师进行婚前卫生咨询时,应当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的信息,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指导,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第十条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前,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第十一条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
第十二条申请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分别设置专用的男、女婚前医学检查室,配备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设备;
(二)设置婚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室;
(三)具有符合条件的进行男、女婚前医学检查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婚前医学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及相关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应当遵守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并按照婚前医学检查项目进行。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和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应当列明是否发现下列疾病:
(一)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
(二)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精神病;
(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四)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
发现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当事人依据医生的医学意见,可以暂缓结婚,也可以自愿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结扎手术;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治疗提供医学咨询和医疗服务。
第十五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转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确诊。
第十六条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母婴保健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医学鉴定证明。
第三章孕产期保健
第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提供有关避孕、节育、生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育龄夫妻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提出医学意见;限于现有医疗技术水平难以确诊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育龄夫妻可以选择避孕、节育、不孕等相应的医学措施。
第十八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医疗保健服务:
(一)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二)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三)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为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五)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婴儿;
(六)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
(八)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九条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孕妇患有下列严重疾病或者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毒、有害因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应当对孕妇进行医学指导和必要的医学检查:
(一)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二)严重的精神性疾病;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严重影响生育的其他疾病。
第二十条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第二十一条母婴保健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胎儿的严重遗传性疾病、胎儿的严重缺陷、孕妇患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其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严重疾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介绍有关遗传性疾病的知识,给予咨询、指导。对诊断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提出医学意见。
第二十三条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国家提倡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消毒接生和新生儿复苏,预防产伤及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
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应当由经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证书的人员接生。
高危孕妇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第四章婴儿保健
第二十五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新生儿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二十六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新生儿访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卡),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检查,提供有关预防疾病、合理膳食、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做好婴儿多发病、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项目对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监护人应当保证婴儿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第二十八条国家推行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
医疗、保健机构不得向孕产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
第二十九条母乳代用品产品包装标签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保健机构赠送产品样品或者以推销为目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和资料。
第三十条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所在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定的哺乳时间。
第五章技术鉴定
第三十一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分为省、市、县三级。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符合下列任职条件:
(一)县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设区的市级和省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需要进一步确诊的,可以自接到检查或者诊断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鉴定申请。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意见,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鉴定意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再鉴定。
第三十三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学鉴定时须有5名以上相关专业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
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论向当事人出具鉴定意见书。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
(二)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卫生监督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证件。
卫生监督人员可以向医疗、保健机构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母婴保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拒绝和隐瞒。
卫生监督人员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其从事的业务,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考核。
医师和助产人员(包括家庭接生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认真填写各项记录,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
助产人员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执业医师应当依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第三十八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条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篇6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七乡三镇共卫生院10个,70个行政村卫生室,70名村医(其中有女村医12人,,男村医58人);各卫生院设有防保科,各有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妇幼专干,负责本辖区内的妇幼保健工作。
(二)县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在职职工31人,其中业务人员27人,(大专22人,中专5人)财务后勤人员4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1人,年内无退休人员,年末在职人数为31人。院内设有儿保科、妇保科、统计科、基层指导科、婚姻保健科、医技科、药剂科、财务后勤、院办公室等职能科室,全院全年出勤率为100%,派出县驻乡专家5人。一年来,全县妇幼专干人员基本稳定。团结协作,积极努力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二、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管理,规范业务
(1)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等各级领导、项目专家对我县“降消”项目工作及妇幼卫生工作的检查督导意见和全县的“降消”项目专题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加强对全县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工作。
(2)加强对乡、村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县保健院抽出近20个产儿科人员分片包干到7乡3镇,加强业务指导。从09年5月份起,每月按各乡卫生院定时、定点的工作安排,在院内医生十分紧张的情况,坚持每月到各乡协助村级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全年共下乡协助、指导工作111人次,共784天。县、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孕产妇产前检查1073人次,儿童健康检查7262人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级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
(3)根据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借鉴人家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编制了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表、卡、册,对全县妇幼卫生基础数据进行月报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妇幼卫生数据档案。
2、落实措施、加大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1)以乡为单位,集中各乡村医和农家卫生员进行县、乡、村妇幼保健管理操作规范、“降消”项目的运作程序和新的妇幼卫生信息月报表应用进行全面培训;全年共办培训班15期,培训村医及农家卫生员2094人次,通过不断的加深培训,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村医及农家卫生员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村级妇幼保健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帮助乡卫生院明确和理顺了每月乡对村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督查管理机制。基本理顺了县、乡、村妇幼卫生三级网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2)每月协助乡卫生院定时、定点进村卫生室培训和协助工作,对乡妇幼人员和村医进行实地面对面、手把手的孕产妇保健、高危孕产妇筛查及高危管理,儿童保健、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妇幼保健技术培训,使村医和农家卫生员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年共进村卫生室指导协助工作 111人次,指导村医和农家卫生员 1255人次。通过边指导边培训,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了乡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服务能力和对村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能力。
3、加大“降消” 项目和“新农合”政策宣传和妇幼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进行孕产妇保健、产前检查的同时,向孕产妇及其家庭和家属充分宣传“降消” 项目和“新农合”中国家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优惠政策、限价住院分娩、贫困救助、住院分娩的好处等。全年共集中培训、宣传“降消” 项目和“新农合”政策宣传和妇幼保健知识 19 批次,共有1925人接受培训;对多少2268个孕妇家庭发放“降消” 项目和“新农合”政策宣传;全县共发放“降消” 项目和“新农合”政策妇幼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处方30248张,约有 60000多人接受了健康教育。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和妇幼卫生工作例会上政府分管领导、卫生局领导、县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又进一步安排强调了“降消”项目工作,重新对“降消”项目的运作程序进行全面培训。
共3页,当前第1页1
4、2009年全县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孕产妇死亡率:2009年全县共有孕产妇总数1672 人,活产数有1672人,有孕产妇死亡2例,孕产妇死亡率为119.62/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59.71个十万分点(XX年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9.33/10万);按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150/10万),控制在要求指标以内。
(2)孕产妇保健:2009年共有孕产妇1672人,共进行孕产妇产前检查1073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64.17%,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1个百分点(XX年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55.66%);系统管理327人,系统管理率为19.56%,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4.97个百分点(XX年年孕产妇管理率为14.59%)
(3)高危孕产妇筛查和高危住院分娩:2009年共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16人,筛查率为6.94%,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个2.48 百分点(XX年年高危孕产妇筛查率为4.46%)。高危管理116人,高危管理率为100%。高危产妇住院分娩96人。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2.76%,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12个百分点(XX年年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6.88%)。
(4)住院分娩率:2009年全县共有孕产妇总数1672人,活产数有1672人,其中:住院分娩837人,住院分娩率为50.0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52个百分点(XX年年住院分娩率为29.54%),按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40%),完成指标要求。
(5)新法接生:2009年共有107人,新法接生率为64.47%,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7.95个百分点(XX年年新法接生率为36.52%)。
(6) 儿童保健:2009年共有0——6岁儿童10664人,5岁以下儿童7558人,3岁以下儿童4853人,年内共进行7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7262人,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8.1 %;系统管理966人,系统管理率为19.91 %;筛查出高危和体弱儿童219人,体弱儿管理率为100%。
(7) 婴儿死亡率:2009年全县共有婴儿死亡37人,死亡率为: 22.13 ‰;与上年相比下降了6.5 个千分点(XX年年婴儿死亡率为28.63‰);按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25‰),控制在指标要求内。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9年全县共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 43 人,死亡率为 25.72 ‰。与上年相比下降了9.89个千分点(XX年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5.61‰)。
(9)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年内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无出生缺陷儿。
(10)母乳喂养实查人数为1329 人,母乳喂养1319人,母乳喂养率99.25%,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6个百分点(XX年母乳喂养率为99.09%)。
(11)2009年度出生死亡漏报调查:按照两个死亡监测方案的相关,对全县三分之一的乡、三分之一的村进行本年度的出生死亡漏报调查,全县共抽查了叶枝、白济讯、维登三个乡,抽查了三个乡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共10个村,三个乡共上报活产数534人,漏报调查后实际有出生数569人,漏报35人(叶枝镇5人、白济讯19人、维登乡11人),漏报率为6.15%;上报死亡人数17人,漏报调查后实际死亡18人,漏报1人,漏报率为 5.56%;上报孕产妇死亡数2人,漏报调查后实际死亡2人,无孕产妇死亡漏报。从上述漏报调查中可以看出,全县的乡村妇幼保健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孕产妇、出生、死亡等情况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甚至是空白点,如何加强对村级妇幼保健服务,加强孕情况跟踪,尽量或减少漏报,是我们下一年度工作中应着重加强的重点。
(1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维西县2009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按省、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防治艾滋病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2009年维西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的紧紧围绕所有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等目标人群,开展了如下工作:
①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活动。配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围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发放各种宣传册、画报、宣传单等资料,通过县、乡各助产服务单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手中,向孕产妇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信息。
②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后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以县医院为主,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孕产妇提供检测后咨询;为其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填写《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并为决定终止妊娠的阳性孕产妇提供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共3页,当前第2页2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009年共完成孕期hiv抗体检测313人,产时hiv抗体检测510人, hiv阳性孕妇3例, 2例在检测后咨询,自愿终止妊娠,另一例从县疾控中心转介到县保健院。
——2009年共收到上级分发下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均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㈠各级党委政府对“降消”项目工作的领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党委政府是乡村级卫生工作的直接领导管理部门,应将辖区内的“降消”项目工作与一切“惠农、惠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抓共管,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全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努力降低两个死亡率。
㈡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极度薄弱,由于缺乏村级妇幼保健女村医,导致使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保健服务难以开展,甚至是无开展.这是导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㈢县、乡、村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深入, 个别乡镇还存在孕产妇宣传发动的盲点和空白点。是导致孕产妇漏报、住院分娩空白的重要原因。
㈣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力度亟待加强,目前社区的健康教育还不够深入,宣传面还不够广泛;应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为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健康保健技术服务的能力。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卫生服务工作(包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的全面开展。
㈤从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考核中可以看出,考核的结果普遍上升,但是离上级要求的工作指标相差还甚远,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使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㈥乡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村医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近半年来加强了对乡、村级妇幼保健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村医对妇幼卫生信息台帐的规范有所提高,但出生死亡漏报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说明村医对辖区内孕产妇信息的掌握不透,问题还是在村级,有个别村医甚至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台帐丢失。严重影响到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整性。
㈦各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本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管理力度。应本着全面服务于本辖区所有服务对象的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本辖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对策,逐步提高本乡的妇幼保健技术服务能力,为切实保障本辖区妇女、儿童,这一社会弱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优质服务。
(八)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强制婚检被取消,婚前人群hiv检测工作难度较大。
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㈠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全县“降消”项目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政府责任目标的执行力度,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融入“三农、惠农”工作中,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的建设,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基层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继续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
㈢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底职能,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技术的服务能力。
㈣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㈤加大《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开展婚前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加强做好pmtc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做好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发放。
㈥对全县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管理,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矫治,治疗效果评价分析,加强儿童“四病”的防治、宣传,提倡母乳喂养。
㈦加强县、乡、村妇幼卫生统计台帐的管理及运作。及时、准确、完整的做好每一个台帐的登记统计工作。力求各项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和杜绝各种数据的漏报、缺报和瞒报。
篇7
为了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自2007年起,鄂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被纳入全球基金项目,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检测、治疗与关怀的服务体系。从2011年起,鄂州市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1]要求,建立了一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制度,理顺了该重大妇幼项目的管理流程,整合了相关资源,探索了一套适合本市的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管理模式。
1 主要做法
1.1领导高度重视
2012年3月市政府制定了《鄂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2],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作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如妇联、人社、公安、教育、财政、宣传、计生)的工作职责,并将两个规划中各部门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年终对各部门落实的任务进行考核。市卫生局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自2011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局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会议,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如各级医疗保健单位的职责及基层卫生院采样标本如何送检、检测试剂耗材的采购、采样经费及检测经费的下发等,为项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职责分工明确
一是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市卫生局承担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各区卫生局负责本辖区内项目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包括健康教育、人员培训、信息收集上报、监督指导等;市妇幼保健院牵头负责落实,承担技术指导工作,定期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进行人员培训,同时做好本辖区相关信息的管理,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等工作。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安全分娩医院,承担着为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提供安全助产服务,为辖区内所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和喂养指导等工作。二是明确了血样标本送检的机构和检查机构,具体血样标本送检的划分: 城区医疗机构(如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鄂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鄂州二医院)负责为机构内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各乡镇卫生院的采样标本由市疾控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共同负责检测,其中市疾控中心负责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各卫生院送样标本的检测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采样单位;市妇幼保健院除了完成本单位负责为机构内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外,还负责鄂城区各卫生院送样标本的检测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采样单位。
1.3狠抓配套措施
一是项目培训管理到位。每年市卫生局举办1―2期培训班,参会人员涉及到各个层面,如单位管理人员、妇产科专业人员、检验科人员、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等,培训内容有实施方案解读,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验室检测技术,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等,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核心知识掌握比较到位,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是健康教育宣传到位。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城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市妇幼保健院利用全市免费婚检契机,将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纳入常规服务范围,同时定期在健康教育大课堂针对孕妇免费举办专题讲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了项目公示制度,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在门诊大厅、重点科室等处公示服务项目,公布工作流程,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城乡居民的认可度。
三是实验室检测能力到位。我市负责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检测的6家医疗卫生机构均通过了全省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验收合格,能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3]、《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4]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相关检测服务;配备了必要检测设备和专职的检验人员;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四是项目资金管理分配到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加强了相关资金管理。对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市妇幼保健院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于今年5月份严格按照省卫生厅集中招标指导品目和价格对检测试剂和耗材进行了采购,目前检测试剂和耗材分发到全市各检测单位及采样单位。
关于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各单位补助经费的发放,经局长办公会讨论并形成纪要,检测单位按2.00元/人次,采样单位按3.00元/人次已下发到各单位。市妇幼卫生项目办(设在市妇幼保健院)今年已对3例艾滋病阳性孕产妇进行补助,其中住院分娩补助3000元/例,终止妊娠补助1000元/例,阳性HIV所生婴儿人工喂养补助1800元/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相关检测200元/例,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机会性感染预防用药补助200元/对母子。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乙肝母婴传播,我市从2012年已正式实施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补助项目,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按每例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凭鄂州市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补助三联单第二联、孕产妇身份证复印件、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报告单、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新生儿免疫球蛋白注射结算发票和汇总表到鄂州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办理报账手续,市直医疗单位可每半年报账一次,乡镇卫生院每年报账一次。
1.4加强项目督导,重视结果运用
我市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考核评估标准,市级对各区半年考核一次,各区对乡镇卫生院每季度考核一次,对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通知,使项目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为了做好我市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开展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今年5月市妇幼保健院与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科研合作,目前乙肝母婴传播风险识别与干预策略研究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
2 实施效果
一年多来,鄂州市经过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全市活产数11741人,孕产期接受HIV抗体检测人数11456人,孕产期HIV抗体检测率97.57 %,梅毒检测人数9930人,梅毒检测率为86.68%,乙肝检测人数10749人,乙肝检测率为91.55%。截至今年5月底,共发现艾滋病阳性孕产妇3例、梅毒阳性孕产妇5例、乙肝阳性孕产妇955例,对3例阳性孕产妇住院分娩及婴儿人工喂养进行了补助,对5例梅毒阳性孕产妇、955例乙肝阳性孕产妇也进行了补助,并对HIV阳性孕产妇及婴儿、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婴儿进行了随访。
3 体会
虽然我市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管理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保健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此,要进一步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栏、报纸、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该项目的宣传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努力形成项目推进的整体合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要加强项目培训和督导考核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全市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EB/OL].http://, 2011-02-28.
[2] 鄂州市人民政府. 鄂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2012-4-20.
篇8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总结
根据《忻州市卫生局关于开展xx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暨爱婴医院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县卫生局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开展爱婴医院管理和监督检查,取得了预期效果。先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
我局以及妇幼保健院十分重视这次宣传活动,把这次活动作为巩固爱婴行动成果,提高母婴保健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卫生局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围绕今年“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主题开展了宣传活动,还将此次活动与爱婴医院监督检查相结合,广泛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有力加强了爱婴医院管理。
二、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今年正值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提出二十周年。我局以此为契机,和妇幼保健院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一是组织妇保站产科、儿科、妇保科等8名医护人员与xx月xx日在县政府门前举行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对街道往返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对孕妇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共咨询人次50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到很好的社会效应。二是在县医院门前悬挂“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主题标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对于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了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活动增强了住院分娩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进行宣传。县政府大院政务公开栏刊登了“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提高了广大公务员干部的知晓率。我局、妇保站与电视台合作制作
“母乳喂养好”专题片一期,并连续播出三天,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
三、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妇幼保健院在母乳喂养周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爱婴医院、卫生院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要求各爱婴医院、卫生院积极推行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避免人为干扰,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证母婴安全。提倡母乳喂养,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废除奶瓶、奶嘴安慰品,坚决抵制推销商推销母乳代用品,根据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对不符合十项措施的
爱婴医院,限期改正或取消爱婴医院称号。
通过“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为主题宣传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普及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的知识技巧,提高群众理解支持母乳喂养意识,同时
医护人员自身也得到了一次学习,使爱婴医院和爱婴卫生院工作不断完善,母婴保健服务水平也给到了
进一步提高。
篇9
2008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充分利用降消项目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不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彻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深入贯彻学习《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工作
1、各医疗单位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制度。依法管理从事接生、助产、产前检查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严格考核、从严审核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换发证工作,从严查处无两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领取、专人保管、证章分开、收费合理,依法查处和取缔非法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的单位和个人,杜绝乡镇医疗保健单位非本单位接生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3、加强产前筛查管理。贯彻执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加强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完善筛查网络功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技术水平,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建立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信息报告制度。
4、从严治理胎儿性别比例。认真贯彻商政卫发[2007]3号文件精神,严格超声染色体等胎儿性别鉴定相关设备及技术和人员管理。严禁非法开展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规范做好卫生系统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5、加强监督检查。县、乡医疗单位都要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对《母婴保健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妇幼保健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通报检查问题,力促全县母婴保健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在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分娩率达96%以上。按照分层培训和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各级保健人员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培训。村级保健人员要做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孕妇,督促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跟踪服务,责任到人,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培训村级保健人员做好产后访视,建立健全各种表、卡、册,扎扎实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完善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评审制度,积极开展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等宣传教育。落实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责任,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如实及时报告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对不具备接生资格的人员和单位助产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要严肃查处。结合降消项目和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落实住院分娩补助资金,提高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稳步提高住院分娩率。
三、继续开展产科建设达标验收工作
巩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工作。按照Ⅰ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整改完善,未通过产科评审验收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快建设任务,在6月底前必须通过验收达标。确保全县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县直医疗保健机构,完善工作资料等各项软件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建设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要利用国债项目和上级对卫生院装备设备的有利时机,加大妇产科的硬件建设,建设标准化产房,配备基本产科急救设备,未通过评审验收的单位产科不能及时完善产科设备的,暂停发《出生医学证明》。
四、认真做好降消项目及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制定项目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费,认真做好项目监督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活动,加强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及时上报项目相关信息,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规范妇幼新报表、新软件,确保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详实。
篇10
【关键词】
感染HIV孕妇;婴儿;母婴阻断;随访
近年来我国HIV感染人数逐渐上升,相应的妇女感染比例增加。随着育龄妇女感染HIV人数增加,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必然快速增加[1]。在中国部分地区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HIV母婴传播率达27.3%~41.7%[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当前极其紧迫的任务。因此,我国启动了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项目。我市是艾滋病感染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此项目试点之一,所以工作开展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为此,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7例已采取母婴阻断措施的孕妇所生儿童跟踪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已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孕妇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后所生的婴儿37例。
1.2 方法
1.2.1 由我院保健科经过专业培训医师管理,采取“一对一”跟踪管理模式。所有在孕前或孕期发现确诊感染HIV的孕妇作为对象,建立档案,随访、咨询、指导、进行国家制定的抗病毒方案(ZAT+NVP)治疗、安排住院分娩,婴儿出生后给予抗病毒方案(ZAT+NVP)治疗,人工喂养,发放免费婴儿奶粉,出院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1.2.2 随访方式 来访、家访、电话访
1.2.3 随访内容 婴儿一般情况,喂养状况,生长发育监测(儿童保健手册内容进行),血生化、HIV抗体检验,服药情况及监督等。免费婴儿奶粉发放到满12个月。人工喂养的指导,健康知识宣教。
1.2.4 随访时间 婴儿满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母婴同时随访,有条件者可增加体检次数。血生化、HIV抗体检验时间是满12个月和满18个月进行。随访满18个月即结案。
2 结果37例婴儿均结案,随访率100%,100%实行人工喂养,100%进行抗病毒方案(ZAT+NVP)治疗。无一例婴儿死亡。婴儿满12个月和18个月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儿童生长发育与同期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血生化检验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是一项利民、利国的预防艾滋病的希望工程。对所需服务的对象在提供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跟踪随访,提高目标人群对服务的可获得性、可及性及可接受性,使她们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怀,更好发挥母婴阻断的效果。感染HIV孕妇心理压力很大,最担心的是传染给婴儿,另一方面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强化自愿知情选择,提高保密性,促进服务对象的依从性。我院做到以上效果得力于把此项目放在儿童保健重中之重位置,从孕期到分娩、婴儿出生后18个月跟踪随访给予了心理和身体良好的保健服务,从而使她们有育儿的信心。因人而异,对困难家庭给予物质上帮助与支持。从事此项目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交流素质人才。
由于目前此项目仍处于实验治疗观察阶段,本文样本例数少,疗效只是阶段性结果,不能代表最后疗效,具体方案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