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虚拟人力资源;创新;新方向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竞争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的竞争,转而更加强调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众多资源中的一种,慢慢开始引起各个组织的高度关注,能否具备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组织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人力资源由理论学习阶段转变为管理阶段之后,就随之出现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一、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以及利用所使用的柔性化的管理运作方式。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同,虚拟人力资源并不以实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其本质形式存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流向等方面。
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论述
1.招聘虚拟。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在招聘员工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在现代社会,员工跳槽频繁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企业的快速成立一方面为求职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求职机会,一方面又造成了员工“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求职心态,致使很多企业员工的工作流动性大,企业职位的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因此渐渐出现了招聘虚拟的状态。招聘虚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上的中介机构通过掌握企业招聘的具体情况和求职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筛选,为他们匹配各自合适的对象;另一种是企业通过网络的形式在求职网站上自己的求职信息,求职人员看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后向企业投递简历,企业再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招聘适合自己岗位的工作人员。
2.员工虚拟。员工虚拟实际上就是将对员工的智力、体力等元素的管理与对员工的管理两者分割开来,一方管理员工,另一方使用员工的智力或体力,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员工虚拟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体力的虚拟,一种是智力的虚拟,体力的虚拟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体力服务,智力的虚拟主要是指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这种智力资源和体力资源都分别有相应的管理单位,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召之即来,节省自己寻找人力资源的时间,方便快捷,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3.培训虚拟。很多企业在运营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而是将员工的培训虚拟化,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对员工的适应能力和技能要求都相应的提高,因此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网络培训具有效率高、方便快捷的重要特点,适合各行各业的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有效手段。
三、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意义
1.利用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实现向战略人力资源的转化。相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使管理人员脱离行政管理繁杂事务的束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应用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也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企业内部全局性、系统性的事务管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着战略化的方向发展。
2.利用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环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培训机构、招聘机构等等中介机构,同我国传统的人事机构一样,这些组织的出现,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虚拟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时效性。
3.利用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在我国的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使员工缺乏切实的社会保障,虚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将“企业办社会”转变成“社会办企业”,提高企业的各项福利的转变,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虚拟人力资源的构建是现阶段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它代表着人力资源发展的新的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信息全球化的局势使得各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创新探索,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关注顾客的需求以及市场局势的变化,在虚拟的人力资源环境下,积极进行探索研究,适时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真正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苗青,王重鸣.组织创新前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2).
[2]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张喜征.基于信任治理中心的虚拟企业资源池管理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6).
[4]叶飞,孙东川,张红.面向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新过程框架结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1).
篇2
摘 要 新社保法的推行和实施对我国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新社保法、新社保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新社保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三个方面浅谈新社保法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通过这样的分析以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 新社保法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法制法规也越来越完善。法律越来越全面的覆盖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犯,同时也是为了树立法律的威严,发挥法律应有的规范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民,使人民获得“自由”。在2011年颁布的新社保法也不例外。新社保法不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新社保法
(一)什么是新社保法
新社保法对人民基础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新社保法包含了一系列社会保险,例如工伤险、生育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员失业保险等。这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社会保险需要企业和相关工作单位缴纳一定金额的费用,并且法律规定相关保险机构要为这些社会保险服务。而我国公民不仅可以享受这些社会保险的服务而且还是一名监督者,监督企业相关的缴费情况。为工作人员上缴相关的社会保险的费用是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如果企业没有根据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给在职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新社保法颁布和实施的意义所在
新社保法从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框架得以确立,这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保障。新社保法规定企业不能侵犯在职人员的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因为这份责任具有强制性。正因如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障,但新社保法也规定了员工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员工和企业之间因为保险缴费问题而出现矛盾可以在这部法律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部法律没有面世之前,企业和员工关于社会保险问题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交给单独的仲裁机关机构进行协调解决。但现在员工可以依法对侵犯自己社会保险合法权益的企业提讼。这更好的解决了员工和企业之间关于社会保险的矛盾,使员工有法可依,这对企业乃是中国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新社保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不利影响
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法律责任:所谓新社保法,其新在于和旧社保法相比,新社保法的收益人群变大了,而且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以前相比变大了。在新社保法中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依法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没有参与社保或者有些社会保险没有办理,那么这些企业将会有赔偿金额的危险,还要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新社保法更多的是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提供法律保障,正是因为这样,意味着企业将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着更大的赔偿危险。
企业的社会保险金额投入变大:近几年来。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民的法律观念也越来越强。人民越来越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不再是一个“法盲”。在还是实行旧社保法的时候,即使劳动人民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出台,为其提供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所以劳动人民的法律维权行动在很多时候显得困难。很多的企业也钻旧社保法的空子不为员工缴纳相关的社会保险甚至不办理社会保险。但是随着新社保法的出台,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广大人民的自我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今劳动人民有法可依,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投入金额将变大。
(二)有利影响
每个企业对社会保险投入成本相同:在新社保法没有出台的时候,企业缴纳社会保险不同。有些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办理社会保险的相关业务,但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支出,使企业的成本投入加大。但是也有企业出现不缴纳社会保险状况,虽然这使企业社会保险的成本得到了降低,但是这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还使市场的发展变得不健康,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这也和相关监督部门执法不够严格有关,对于法律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企业注重经济利益并没错,但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员工的待遇问题。现新社保的出台,带着较大的强制性色彩,对于没有依据新社保法办事的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而言,新社保法无疑是公平的,使他们站在了统一的环境下竞争。同时新社保法对维护市场秩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三、管理方式优化措施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法制化管理:随着新社保法的实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深受影响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法制化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使员工的合法权益的得到保障,还符合企业可持续发现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只有科学法制的管理才能为企业提供不断向前的资源。在没有新社保之前,员工和企业关于劳动的纠纷此起彼伏,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有很大的压力。在新社保实施之后,员工的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企业非法侵犯的时候,员工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法律的途径向企业提出诉讼,而企业可能将面临着巨额的损失。所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法制化管理对企业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减少员工和企业矛盾的路径之一,同时也为企业光明的未来打下基础。
积极的指引企业员工加入社会保险:新社保法对企业员工的保护是更多的员工加入到了社会保险,因为新社保法中规定了企业的责任所在,如果不履行其义务,企业才要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员工加入到社会保险中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法制化合法化的管理。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改革:新社保法没有实施之前,对于频繁换工作岗位的人而言是不好的得,这些人很难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但在新社保法推行以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企业将对员工的个人档案统一管理。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改革,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动的自由性得到了很好保障。
新社保法的行是员工的合法权利得到的保障,但是这也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变高,费用变大,少数企业仍可能不依法办事。所以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加大执法的力度。尽力打造法制的,优秀的企业,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因为劳动而产生的纠纷出现。而企业应严格遵守新社保法,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做到合法经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赢得员工的信赖,留住企业的骨干精英,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的良好的发展。
四、结语
新社保法的实施对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有有利之处,一个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目光,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应将遵纪守法,人力资源,合理用工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卢万英.浅析新社保法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商,2016(14):42.
[2] 谷文.中国式"社保银行"构想――郑秉文论构建中国新社保体系[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6):72-77.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设施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地搜集、整理、分类,以便于使社会上各生产要素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狭义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雏形便是原先的档案管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管理,还包括了企业外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逐渐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也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即企业信息化构建方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及信息运用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
1.人员信息化方式
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企业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渠道进行人员的甄选、培训、激励、管理等,使企业内部员工的职能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人员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节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还为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高效的渠道。
2.组织信息化方式
是指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来,使原有的公司管理架构不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按照信息流的传递方向进行严格、正规、有序的管理。当然组织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间、企业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组织信息化大大减少了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
3.产品信息化方式
是指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渠道获取的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商品中来,从而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产品的信息化最终导致企业的产品中信息含量逐渐增加,而物质比重逐渐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化产品的增多也在逐步推动社会向电子信息化时代迈进。
4.信息技术化方式
指企业将传统的信息流管理转向网络环境下运用先进技术管理信息流的管理方式。主要形式是企业运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包括业务的处理、生产管理、客户交流等都是按照自动化管理方式进行的。信息技术化方式是企业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结构模式
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在企业中不仅要按照技术管理的模式进行,还应当强化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理念,构建而成的信息资源管理三维框架,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1.技术管理模式
技术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实用性、先进性、高性价比性等原则,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以促进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确保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技术管理概况为以下内容:借助于网络环境进行企业所需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得到企业所需的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信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的销产业链中,并结合智能化设备进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防火墙以及信息加密技术,来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外部引进先进软件的同时加强企业适应性软件的开发,从而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序化管理。
2.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从经济适用性角度出发,来监督并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用。它主要结合经济学中相关信息资源的成本以及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规律来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以保证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信息资源管理能够起到为企业创造经济增长点的效果。信息资源的特性超越了物质特征所包含的价值,因此随着网络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信息产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合理高效地配置信息资源;结合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的经济效益;结合信息资源分析商品成本、价格变动规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了解掌握宏观政策变化等。
3.人文管理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主要原则,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文管理模式就是指企业根据其信息化战略建设的要求,注重员工的信息行为,重视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并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环境,从而保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信息资源管理在进行资源的整理应用过程中也应当重视人与社会等因素,将社会行为学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因为机械化、程序化的信息系统无法解决类似于员工的信息需求、员工的信息行为及信息价值评估等与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总结来说,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模式包括:企业员工信息化理念的素质教育、信息系统中专业型人才的配备、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以及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活动规划;制定相关的信息政策,以确保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用效益;解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及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常用模式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1.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B是指企业之间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在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基础上的合作关系。B2B之间可以通过专用的系统网络,来实现相互间数据信息的交流、传播,为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利渠道。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所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于相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该系统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商务关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情况。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构建的,它需要在网络上建造一个虚拟现实的企业间业务运作系统,在该虚拟系统上,相互关联的企业间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交流信息,如上游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虚拟系统了解企业的原材料需求量及未来发展趋势,而下游企业也能更好地开展产品的加工、销售活动,这一系列环节就构成了电子商务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在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司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及时,产品库存的适量,往往授权供应商和经销商访问企业的外网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准确的信息。这样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它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也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C即“企业对客户”是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网络零售业务,正如日常生活中为广大消费者所接触到的“淘宝”、“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等网上购物平台,他们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日常的经营销售活动,所有业务行为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简单的说B2C就是网上商店,消费者不用去实体店,在网上即可寻找到适合的商品,逛街、消费、支付一系列行为都在网上完成。随着B2C商业模式的普及,其优势也在日积月累中更加彰显,因此基于B2C的电子商务在商贸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B2C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客户的需求、教育背景等等数据,将存储到企业的后端数据库,客户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企业方便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中第一手资料,减轻了企业在进销环节的压力。数据库则是由企业进行专门管理的,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获取的有用信息都会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企业实时应用,数据库也为储蓄客户信息、分析客户需求、指导企业运营提供了便利的工具。CRM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客户关系、了解同行业企业客户信息资源、分析客户需求、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3.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不同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范围相对较小,也更加便于管理运作。因此针对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就是信息流的高速运转,只有信息流达到高速运转,才能保证企业在生产线、现金流等方面的高速运转,这样才能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中最普遍的运用的就是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供销链管理,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实现科学管理。ERP系统将企业的内部运营与外部信息资源系统相连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敏锐,为企业获取市场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更加方便了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管理活动,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个子系统及各个部门都能获取实时信息,更推动了企业从事后治理到事前控制的改变。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
对企业而言,只有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掌握及时的信息资源、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才能使企业在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优化改进。
(一)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实现基于B2B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
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技术使企业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不限于供应链环节内的成员,它可超出供应链之外,特别是包括那些组织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由于传统的B2B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Extranet的网络模型的构建是弥补不足的关键。
2.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便于提高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它要求企业间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标准必须一致,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存储及分析应用规则必须一致。这样才能在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共享环节发挥有效作用。
3.优化信息环境
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下的,当然信息的流通也需要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供应链环节上的企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信息流得到高效快速的运作,才能提高企业间的共同竞争力。
(二)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也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商品与现实商品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亲身感受,在B2C的平台中,信息的流向也是企业的主动推出与消费者的被动接受,从而造成很多交易活动的无效性和网上交易平台的混乱。所以,企业在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之外还应当建立ERP系统,严格控制企业在销售、库存、配送、第三方物流及售后各方面的运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竞争力。另外,随着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用户及消费者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系统的承受能力在接受不断的考验,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这就给IT系统的升级发展提出了要求。
(三)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企业内部中,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依赖于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资源的利用也是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因此信息资源主要掌握在这些专业人员手中,而无法得到其他人员的重视。当然,对于信息资源的不重视也就意味着与创新型资源擦肩而过,企业员工对信息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知识创新水平。因此,要想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首先要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流的传递速度和质量。组织结构的改变、权利的下放方便了知识型人才创新才能的发挥,从而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进程,也为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其次是重视企业文化的革新,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内部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对企业组织文化进行革新主要是为组织提供一个开放的、可信赖的内部信息共享环境,鼓励员工实践和自主创新。
四、结论
从本文上述研究可知,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应对当前企业发展来说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待优化改进,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的额加强。而我国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而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不能赶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在迫切的寻求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所以说,我们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长云.供应链核心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07(8):44- 46.
[2] 刘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6(25):89- 90.
[3] 王伟军,甘春梅.Web2.0 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变[J].情报科学,2009(8):1126- 1132.
[4] 刘平.基于价值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5] 黄飞飞.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6] 许亚湖.企业成本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 84.
篇4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医院的工作方式,加强医疗信息的整合能力,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在应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从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最后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现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对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前言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各行业、各领域都在不断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以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医疗服务行业[1]。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影响下,各级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也进入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新时期[2]。在日趋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中,医院领域中的信息资源管理也随之出现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健康稳步发展,应受到各级医院及相关研究人员重视与广泛关注,并具体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级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及普遍应用。
1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涵
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来说,医院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对各级医院中病案、文献、设备、人员及各种媒介形式的电子信息资源、印刷制品、文字等方面的管理,局限于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2];从广义上来说,医院信息资源是医院全部信息活动因素的总称,包括与信息资源相关的技术、设备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特点
医院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①各种文献、资料、书刊等信息资源;②各级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的信息资源;③相关研究人员经有目的、有组织调查后获得的卫生信息资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数字化、多元化、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等特点[3]。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在传统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一般情况下,相关资源管理操作人员采用人工文字记录方式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并管理,对人力、物力耗费较大,资源存储量小,很容易受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且存在较大误差。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简化信息资源记录与存储过程,信息资源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具有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完整性强等特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信息,可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经信息网络远距离传送,很少出现丢失现象[4]。相关操作人员可分析并处理医院信息资源,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未得到充分应用时,医院信息资源只经文字、语言等实现存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医院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从单纯的语言、文字到图像、文本、软件、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均可进行有效存储,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且向多元化存储方向发展[5]。
1.2.3信息资源管理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传统信息资源存储载体为纸张、磁盘、磁带等,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其存在形式以网络为载体,展示虚拟化的姿势形态,广大用户得到的是丰富的网络信息,体现医院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社会性。
2当前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由于医院内住院患者流动性大,其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处方、消费等信息随之大量产生,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很难将这些住院患者的档案信息进行快速且有效整理[6]。为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准确查询相关新设备、新知识等信息资源,并将其有效应用到临床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构建有效信息传递渠道及方式,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及存储等功能进行集成,以利于医护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将其从传统的繁琐信息资源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个人精力到具体临床工作中。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①与各级医院的属性相比较,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尚不完善,且在数字化医院工作管理中所应用的医疗、设备、行政等功能实现上也存在很大欠缺;②信息资源共享上也存在一些漏洞,由于受限于多种因素尚无法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在可控范围内尚未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流通,且信息反馈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③医院各部门工作差异性较大,造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存在一定分歧,医院信息资源从收集、加工、处理到存储各环节都有一个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统一,并不能满足医院对信息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要求;④在医院信息资源电子化管理中,大多数医院的病案信息统计、交流及病房管理经验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⑤由于医院内相关信息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有效发挥作用。
3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渗入各行业、各领域,当然也涉及到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来院就诊及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医院各种设备及药物信息、医院管理中档案及外部网络信息等多个方面[7,8],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改革医院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保证计算机网络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3.1病案信息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应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具体临床工作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进行:①借助计算机网络规范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保证病案信息录入的标准性和规范性;②借助病案信息管理功能记录就诊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保证在医院信息管理中有记录可查、有证据可依;③根据临床具体工作使用需求,设定信息资源管理反馈系统,及时调整并反馈信息资源管理结构及模式。医院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的建设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医院信息的利用率,并为医院提供盈利及技术支持[9]。
3.2历史信息医院历史信息,作为医院各个发展阶段的有效记录,其维护对医院资源信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充分覆盖历史信息,且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有效统一管理医院发展中各种信息资源,并为数据统计、分析及方案制定提供规范的数据基础[10,11]。为减少医院空间使用,降低管理成本,可定期对医院历史信息做好维护工作,利于广大医护人员有效、快速解决临床具体工作中的难题,适应医护人员的医疗需求,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拟订合理完善的医护人员操作规范,要求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及时记录在医院的信息管理文档中,确保记录信息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方便日后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使用;②医护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案信息,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在诊治患者时真正做到有据可寻,有据可依;③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反馈系统,并根据各个时期及阶段的需求调整医院信息资源的系统架构。
3.3药品及药物
药品是医院中主要的流动物品,其分类及有效管理情况影响药品信息及其数据统计的准确性[12]。各级医院为实现其长效且稳定发展,不仅要做好病案及历史信息的维护工作,还应注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药品及设备上的应用,相关的信息量复杂而多变,医护人员做好医院信息资源入库及出库分类管理标准,按照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等分类管理,确保医院各种药品及设备使用均在统一标准下进行,以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13]。结合药品自身特点及特殊性,各级医院药品及药物管理处应具体考虑药品药物信息、采购计划、财务验收、查询、调价、入库及出库管理等方面。其中,①入库及出库管理,针对进购的药品及药物,待检验合格后入库管理,并将采购日期、发票号码、供货单位名称等及时准确录入系统,在药品及药物积压、失效等问题时,应及时清理出库,并准确统计药品及药物出库情况;②采购计划,医院针对所缺的药品及药物及时进行补给,也可通过药品及药物月消耗量进行补给,保证常用药品及药物的正常需求,并及时进行统计;③财务验收,医院相关财务人员根据发票审核药品及药物,并将其入库,待财务人员验收后,准确入库;④药品及药物调价,参照国家发改委及相关药品及药物物价文件,对需要调价的药品及药物及时进行价格调整,并在网络上进行及时更新,有效调整,利于广大医护人员对医院信息资源快速且有效地进行查询,也可通过历史查询药品及药物供货商送货记录,以快捷方便地定位医院各种药品及药物的准确信息,并进行有效药品及药物信息资源管理。
3.4外部网络信息资源
医疗信息共享是各医院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外部网络中权限用户可在允许范围内查询并使用,有效进行医院信息资源的查询[14]。各级医院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时,操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远程医疗,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并制定合理且有效方案帮助合作医疗单位或其他门诊部门应用外部网络信息资源,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15-17]。此外,各级医院需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外部网络信息资源的便捷性,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来院就诊患者提供特色且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医院在各级医院中的有利地位。
4总结与展望
篇5
关键词:信息;惠民视角;档案整合;研究
1 三大问题的具体说明
(1)资源整合过程标准不统一
在信息资源进行相互交流时,信息系统内部的接口需要保持相对一致才能保证信息沟通的顺利进行。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进程中存在的“双轨制”和“双套制”运行方式,不仅使作为信息惠民服务及电子政务平台有机组成部分的“单轨制”难以得到落实,而且严重阻碍数字民生档案在最后一公里的“互联互通互信,共建共享共认”,为三证合一等电子证照的再用带来困难。此外,区域间规则及管理方式差异造成的“资源整合标准不统一”问题,影响并妨碍区域间/内部信息的整合和再次利用,使得管理实践与政策规定间的鸿沟不断加深,影响信息系统整体效用的充分发挥。
(2)实践工作过程“公共服务意识欠缺”
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城市社会整体治理模式转变过程的相对脱节,不仅使信息惠民工程的管理目标未能落到实处,也使得民生信息资源自身社会效用的发挥受到局限,民生档案的各类数字化整合及服务成果成为“政府的管理工具”而非“社会的公共资源”。
(3)资源管理服务过程存在“碎片化管理倾向”
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对管理模式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的忽视。一项研究的调查数据表明:在68个有效样本城市中,地方城市提供的民生档案种类多达 100 余种,涉及 20个系统和部门,可依照其功能差异被划分为包括“人事、保险、住房、户籍、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知青及就业”等 17 个类型。如果将上述每个子类都单独提出并形成所谓“分支类
型”,对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而言,极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可谓“有弊无利”。而看似“多样化”的分支管理类型,并未从实质上理解和阐释信息化治理模式与社会实践及社会发展变迁间的关系。
2 对策分析
从系统的整体角度看,缺乏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策略以及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就信息惠民工程来讲,受益于提出的国家信息资源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但“自下而上”进行的“区域信息工程”的突出进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顶层设计,区域管理和个人、组织的设计和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对解决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也缺乏有效的措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强调价值管理的理念,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在民生档案管理领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民生档案由“文件”到“资源”的转向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资源价值的概念,强调连续管理的特点,注重数字化技术和方法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为解决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在2007年,首先提出了数字连续性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数字连续性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技术、业务和管理问题。数字连续性只要需要,就能够以所需要的方式,在需要的时间去使用数字信息的能力之特点,要求数据的连续性管理工作在业务、技术、人员技能和系统流程支持协调联动的四个方面;信息强调社会意义的数字连续性管理及其在社会公共服务创新中的作用。惠民工程,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我国基于新的目撕鸵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它还强调城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培养。两者结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强调统一信息格式识别和数字连续性管理模式的元数据管理,避免信息孤岛,信息惠民工程还需要一个“单轨制”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档案管理模式的统一标准的实施。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强调“数
字连续性管理模型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作为信息惠民工程的根本目的,也需要协同各方信息,扩大服务范围。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强调“协同服务数字持续管理模式和以企业合作为核心的信息项目,造福于人民,还强调信息共享,以避免重复投资和建,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顶层设计和具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3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Web2.0 图书馆 信息资源 管理 策略
一、Web2.0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我国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在被信息包围着,当今的世界可谓是处于一个信息的海洋中,信息环境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浪潮席卷了全球,世界各国的人们无时无刻都需要接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了解和掌握外面发生的事件。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现状,互联网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高效的信息获取平台,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也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衍生出了互联网2.0,也就是Web2.0,如今网民呈现出了一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其个性化、社会化的需求在进一步地增强,在这个基础上,Web2.0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目前,Web2.0逐渐应用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上,这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并能够充分满足网民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Web2.0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Web2.0这一互联网优势,以满足现代读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Web2.0的内涵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一类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是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而Web2.0则更加注重互联网用户的交互作用,强调以用户为主导,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和创造者,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读者,他也是互联网的作者,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上的信息向主动制造和创造互联网的信息,并促进其信息的发展,这就使得Web2.0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Web2.0既是一种互联网理念,又是一种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出现的事物,因为从理念上来讲,它的核心理念是注重互联网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以用户为主导内容;从技术上来讲,Web2.0是将Blog、SNS、RSS、TAG、IM、Wiki等社会软件作为核心的应用内容,并根据Ajax、XML等一些相关的新技术来实现新一代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Web2.0内在的核心内容是用户参与以及合作分享的理念,而相应的网络支持技术则是Web2.0主要的实现形式,总的来说,Web2.0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实现的。
对于Web2.0的互联网运营模式来说,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称之为Web2.0,而Web2.0必须具备的要素主要包括:互联网用户在网站的操作系统内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数据库;网站还应该具有能够使得互联网用户的数据库信息在网站系统内进行内外迁移的功能;Web2.0要完全立足于Web的基础,其所有的操作功能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完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Web2.0是在Web1.0的现有基础上,整合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方面、社会学方面、经济学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它在技术上进行了整合、概念上进行了整合、服务上进行了整合。用比较精辟的话概括就是:Web2.0是以网络来作为平台、内在数据进行驱动、采摘集体性的智慧、软件周期的终结者、富含了充分的互联网使用者体验、轻量级规划的互联网运营模式、超越了单一的互联网设备水平的软件。Web2.0它是一套可以执行的互联网理念体系,并不只是单纯的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它实践着每个网民的网络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理想与需求,是实现让每一个网民都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实现从"全民上网"到"全民植网"的新高度,彻底地释放网民的网络信息创造潜能,进而实现网络信息有序、高效、增值,可以说Web2.0是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新的标志事物,也是互联网史上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二、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特征
从2003年Web2.0的出现到至今,它为互联网开启了新的发展时代,在这个大的发展背景影响下,从2005年9月开始,图书馆学界也逐渐运用Web2.0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工作,将Web2.0的理念和技术图书馆领域中,这就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地具有参与性、社会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进而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并充分提高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和信息资源的满意度。在Web2.0的环境和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管理内容上,数字资源所占的比重在迅速地增加。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得到进一步地普及和发展,大量的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不断地传播和扩散,当下,网络的信息资源成为了与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三者并列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的三大主要类型之一。在网络技术环境和互联网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个图书馆也在加大力度来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很多图书馆都开始自行建设学科导航系统来推荐自己的网络学术资源。
(二)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的知识管理和隐性的知识管理两个方面,在这其中,隐性的知识管理工作是重点和难点,在网络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用户群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丰富化和多样化的今天,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来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有着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势在必行的。
(三)在管理技术上,新的技术工具和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它实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交流与参考合作咨询、联机进行合作编目,另外,宽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存储密度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文献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势头,并掀起了新一轮的,特别是分布式地对内容进行管理、数据库的集成以及开源软件等这些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创新充分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受益,进而推动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管理策略,而在Web2.0的基础上,其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策略。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
(一)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管理工作。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包括自建资源信息、外购资源和通过收集网络资源三种建设方式,而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当中,就是要把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需求作为驱动条件,再综合利用Web2.0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全面了解和掌握用户的切身需求,并将其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的依据,而在数字资源的自建方面,可以运用Web2.0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使得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创建过程中,进而将用户创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工作。在Web2.0的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理念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时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改进,这就需要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相结合,来适应用户在信息需求方面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以及利用化和效率化等相关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如果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组织工作上能充分利用分众和分类法优势进行组织,就可以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控制,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三)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工作。在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实现数字信息的永久保存,就必须做好其存储工作,而这就需要构建一些开源软件的存储系统,来进行收集和保存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工作,或者建立图书馆主题库或资料库,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永久保存。
(四)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工作。这方面主要是对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为信息进行挖掘,以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进而为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是对图书馆收集和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获取更为详细的知识体系。运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吸引用户参与和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Web2.0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今,Web2.0已经逐渐地应用到了图书馆领域,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充分挖掘Web2.0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优势性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欧阳红红.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
篇7
1 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一)对档案信息资源不够重视
鉴于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时间都是采用的纸质存储方式,档案在入库后要想进行查找往往较为麻烦,由此也就造成了档案的利用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人们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差。此外,因为部分单位领导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未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认为档案工作无关痛痒,只要不发生遗失情况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要求。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改进,体制机制效率地下。上述问题均造成了目前档案管理水平的严重滞后,对于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也十分有限。
(二)档案管理创新力度不足
受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化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网络现已被广泛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中,然而档案管理工作却还是难以满足于人们在信息化、网络化及高效化方面的需求,仍大量存在着以纸质档案存储与管理的工作方式。这一现状情况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全面、有效的传播开来,分享效率大大降低,?Y源利用率长期得不到提高。人们本可以通过档案信息资源解决的问题却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资源,不得不从其他方面寻求办法,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人们对档案管理丧失信心,所提出的档案查阅需求也越来越少,这也会反作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使其滞后性大大加剧。
(三)档案管理基础设施陈旧
受到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长期的轻视思想影响,各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所投入的经费也十分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在部分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档案工作仍停留在纸质形式,即便应用了电子化档案管理方式也还是停留在单机阶段,未实现网络连接,仅能够在本系统内部进行相关档案的查找工作,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长期得不到提升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难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求。此外,基础设施的不齐全,档案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不够及时也在极大的程度上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效率长期停滞不前。
(四)档案服务方式较为单一
鉴于档案获取难度较大,人们常常会对档案会产生出一种神秘性的感受,认为档案信息好像都是保密性质的,一般人无法获取。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着的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式,其在接收新技术、新管理理念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无法在第一时间便接收并应用好相关的新型技术与理念,由此也就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无法实现高效推进。这一思想观念是传统档案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所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因而针对这一问题积极转变档案服务方式已经十分迫切。
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要想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要把握的根本点还是人才,只有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方可实现将客观规律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过程中,人才地位至关重要。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人才而言,必须要求其不仅要能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掌握档案归类、整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还要求其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掌握在信息时代进行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有关的新型管理专业知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本身要求其就是具备高素质水准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单位在这一方面还应大力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处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以便能够更加有效的适应于越来越普及的档案服务工作。
(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意识
就当前我国档案资源的开发现状来分析,若要想尽可能的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便需在思想层面上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首先一点便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扭转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观念,并积极建立起符合时展潮流的思想观念,促使其能够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达到深刻认识,将滞后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另外,主要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也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于新的信息观念,有关从业人员也应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管理思想与技术,拓宽档案知识面,以此来促使自身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目前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期能够为档案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档案工作的资金与基础设施投入
要开展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之时可依据以下三步骤来逐步实施:⑴对所获取到的各项信息资源予以搜集、分类,并进行初步筛选及整理,利用对档案价值的评定来进行档案归档,促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达到更加规范化的程度;⑵把所搜集到的资源放进档案数据库内,借助于对标准数据库的构建来促使档案能够被整理、存放至特定的位置,确保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标准化;⑶尽快监理档案信息资源集合平台,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完成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后,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便可有的放矢,切实提升对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四)开展档案管理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方可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共享,并由此来降低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额外损耗。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观察到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结合以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适当的联合策略,主动增强和相关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密切协作,走合作发展道路,拓宽自身所服务的领域范围,提升对社会的服务广度。
篇8
[关键词] 企业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对企业内外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包括对外部市场信息、公共资源信息以及对企业内部信息如生产资源信息、产品开发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市场反馈信息等的搜集、处理和利用能力,所有外部信息只有在高效的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信息并经过正确处理后才能转变为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在经济环境法制化的推动下,企业外部信息的透明、公共属性特征将日益强化,因此从企业生存、发展、并不断推动业绩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和利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正确与高效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信息管理。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以资本为根基的企业首先要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大化,这一巨大的力量驱使企业必须最大限度的加快流动资金流转效率,流动资金流转效率是由企业内部知识资源、产品物质资源(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流转效率决定的。产品物质资源的有形、简单特征使企业在实际管控中较容易达到管理目标,而知识资源由于具有巨大的弹性导致对其进行有效管控难度较大,对知识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附着于知识资源的资金的流转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知识资源进行正确高效的管理,搭建科学高效的知识管理平台成为获取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绩效的要素。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都是有效运用资源追求企业绩效最大化。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有效满足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手段是通过资源的配置来实现其目标;知识管理是基于企业对知识创新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机制)。虽然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产生的背景、目标、管理内容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的作用基本一致。通过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调节和控制、优化决策和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同时通过对知识资源的系统化和有效管理,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架构的搭建
1.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架构的常见形式。
(1)塔型架构,这是一种在大型企业中常见的传统资源管理架构。此类管理架构是依照企业的塔状组织结构搭建的,其优点在于产生在不同层级的信息在经过一般性筛选处理后逐级传递,可以减少重大决策判断失误,缺点是效率低下和容易产生信息失真。
(2)树型架构,这是一种适宜于中小型企业的资源管理架构,此类管理架构是依照企业的垂直组织结构搭建的,产生在不同层级的信息在经过一般性筛选处理后都直接传递给最高层级,其优点是高效,缺点是极易产生重大失误。
(3)扁平型架构,这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资源管理架构,它是依照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搭建的资源管理平台。这种平台的搭建是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团队成员为核心,企业要努力使每一个岗位的成员都能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搜集者、识别者、使用者和管理者。这种架构可以较大程度的简化资源传递处理的流程,因此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过程的失真、也极大的提高了资源流转效率和正确决策效率。
2.不同管理架构对管理资源的掌控分析。
(1)在塔型和树型管理架构中,信息采集末梢单元发达灵敏,信息采集量庞大,是一种快速的采集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管理者通常会陷入洪水般的信息流中而不能自拔,如果加上企业管理者试图做出更多的决策,限于管理者自身不可能成为企业中所有领域的行家里手,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模式下长期工作的各层级管理者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弱化,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信息失真将不可避免。因此要发挥好这两种管理方式的优越性,除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法如:ERP信息管理系统外,必须培养各层级相关人员对信息的正确搜集、识别、处理和管理能力。
(2)在扁平型管理架构中,由于管理扁平化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信息失真,要求从企业团队的每一个基层成员、最小单元的管理者向上追溯到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都必须具备与自身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知识、信息管理能力,这种架构一旦搭建完成,由于大部分日常信息都已经在相应的岗位上高效正确处理,汇集到主渠道里传递的信息数量将逐级减少、重要性逐级增强、透明性逐级改善,这将会使领导者尤其是最高决策者,能够从洪水般的信息流中脱身,致力于处理事关企业决策的重大信息,从而制定正确的政策、调整企业的航向,推动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需要强调的是,扁平化管理成功的基础是改革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培育能力具备的团队成员,尤其是各管理单元的管理人员,这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
3.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模式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企业从建立初期的粗放式管理、高速成长期的制度化管理到确立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培育出完善的企业文化的成熟期,企业的价值理念、产品属性、人文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很难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任何企业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都需要创造性,在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蕴藏着管理方式的创新。这种差异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接受这种差异化将为企业营造可孕育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活动的基本氛围。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管理模式,搭建符合自身需要的高效科学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二、企业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策略
1.搭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以确保知识、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知识、信息循环本身引起的企业运转是否良性取决于其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是否失真和各环节知识、信息处理者的主观作用,搭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知识和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处理者的责任感。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知识和信息管理的正确快捷。
2.通过树立企业理想引导组织成员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企业不可能仅依附于资本的增值本性保证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和持续生存。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把资本赋予必要的社会属性的企业才可以生存的更久。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有理想,其中心内涵是领导者必须有两种核心的责任感,其一是有责任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其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有意识的主动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即要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企业领导者还应努力把这种个人行为变成企业的行为,变成每个团队成员的行为,最终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能够在团队内部营造诚实、勤奋、轻松、开放的工作氛围,使每一个企业成员都成为高效正确的资源利用者和管理者,推动绩效不断提高。
3.建立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的搭建必须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知识与信息管理突出的特征表现在管理的刚性和柔性上,刚性是指知识和信息表达内容的证据、依据属性,柔性指的是知识和信息内容或隐含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弹性。在知识和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管理过程中有关环节的人员会将自己理性或非理性的判断、思想赋予流过的信息。团队成员中的差异性、个性化行为特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敏感度。但这种行为特征对保证知识、信息流程中的真实性却是有害的。因此必须规范人们在知识和信息处理中的行为,即在深刻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每个成员,确保企业运作的聚合性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
4.根据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合理设定管理指标。企业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其刚性和柔性特征并存。刚性特征如:科研人员开发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技术指标等具有刚性特征,其易于衡量、量化考核,因此在重视实际绩效的企业里,管理者很容易依据信息的刚性属性如客户要求而制定大量的刚性指标,依据刚性指标进行业绩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在信息搜集、输入、传递、处理、反馈和管理过程都是良性和透明时,是行之有效的。但实际上所有的信息搜集、输入、传递、处理、反馈、管理、及最终的处置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管理的柔性特征,如产品的性能指标往往是有限的,而产品性能是无限的,性能指标不能完全涵盖性能。当这种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可预知时,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考虑管理的柔性特征,这就涉及到人性方面。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却无法约束人的思想;考核可以使人完成既定有限的产品性能指标,却不能约束他开发出完美无缺的产品;因为人人都知道缺陷是永存的,追求完美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人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特征决定知识与信息管理乃至绩效管理的成败,管理者过于关注刚性特征如产品的性能指标,必然会引导具体工作者去努力实现既定的有限目标而忽略产品的真实性能,这也是很多企业绩效低下以及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产品的症结所在。就具体的管理项目来讲,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根据项目预研阶段获得的信息包括国内外该项目产品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来甄别项目的刚性和柔性特征中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不同的过程管理细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柔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刚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项目,对其进行量化考核非常困难。为实现更有价值的目标,管理者就必须随时关注过程信息,并逐步完善充实预期目标,及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以达到确保绩效增长的目的。
5.加强企业知识与信息库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建立一个广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与信息来源的机制,提供各种开放性的学习条件,建立能让丰富的信息和宝贵的知识不断更新的企业知识与信息库和顾问团队,使企业保持活力。因此,一是要有效组合知识与信息,使之成为系统的开放的资源;二是要继承和延展知识与信息的管理,使之不断演化和完善;三是要重视人的动态资源,让广大员工都成为知识与信息库的建设者;四是要做好知识与信息的选择、组织和管理,筛选并传播最相关和最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使企业能便捷、充分地获得知识分享和信息利用,推动企业创新,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绩效的结果。
三、结束语
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从企业生存、发展、并不断推动业绩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和利用等一系列流程的正确与高效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而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搭建科学高效的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对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和利用,培育能力具备的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推动企业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组织整体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教务管理 信息整合平台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3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和支撑,是保证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责任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教务管理在高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大都已经建立起高效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实践,管理重心下放,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和科研管理功能是必然的趋势。教务管理作为二级学院教学和相关管理功能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任务末端也是任务贯彻落实前沿。二级教务管理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学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和动态管理等几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二级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高校二级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实施的探索过程。
一、二级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各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的管理现状是:以学校教务系统为核心,辅助通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来保存信息资源为主。这种资源管理方式往往造成:信息资源零散地保存在多个不同的文件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查找、利用和整合相关数据较为困难,往往存在信息不一致和不完整的问题,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以教学任务管理为例,从下达任务书开始,到中间的多次调整修改,往往存在多个不同版本的教学任务书,他们以不同的文件名保存在计算机的不同目录下,不同学期和任务定稿前不可避免的任务调整使得文件保存变得比较混乱;且这些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和及时的备份措施,一旦遭受病毒攻击或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则导致信息丢失的概率较高。且类似的情况同时发生在教学、科研、实验、毕业设计、考试、项目申报、项目检查和结题等多个环节中,二级学院的教务和科研等工作不可能像学校层面那样,由专人负责每一项任务,通常会出现一位管理人员同时负责多项任务的情况,因此,实施此类管理时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且容易出现因为信息风险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问题和工作失误风险。然学校层面的信息系统可以在某些工作环节解决部分信息管理的难题,但由于系统具有封闭性且需要多次登录不同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二级学院的信息管理问题。如毕业设计等,但其功能主要是满足单个环节的流程及文档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环节之间很少或基本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
可见,在学院层面上,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停留在以零散文档为主的、局限于某个环节应用的阶段,相关流程也都没有一个整体的信息平台,每个信息提供者(如教师、管理人员等)的信息变更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反映,整体资源更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和管理。另外,学院层面的各项管理工作大部分还需要手工完成,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这些问题很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问题。要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从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建立一个适合这种特定管理需求的、科学的软件管理平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本科教学档案归档目录包括综合管理、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包含专业设置)、招生、学籍管理、课堂与教学实践、学位、毕业生(包括毕业设计和论文)、教材等。这些目录下的具体类目分解到每个时间段,每天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非常的繁琐庞杂。学生数量较多的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处理事务的项目相对较少,学生数量较少的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可能同时兼任科研秘书或者其他的工作职责,每天要同时处理来自不同部门的多项事务,从接受任务到任务完成资料归档,头绪更为繁杂。
二、二级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二级学院在多年的教学管理活动中,逐步积累、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符合学校管理的原则和需要,这是实施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制度基础。二级学院实施教学及研究等管理已有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培养了一支既有管理知识、又有计算机应用经验的管理队伍,这是实施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应用基础。
各二级学院已经具备了充足的计算机、网络条件。各个管理岗位都配备了计算机,可以作为实施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客户端。学院下属的各个部门都具备上网条件,校园内还可以无线上网,物理上具备了实施系统建设的基本客观条件。
学院领导重视教务管理的质量和层次,具有先进的创新管理理念,对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实施非常重视,对于系统实施所要求的观念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和控制体制的集中等都做出了非常清醒的预期和明确的部署,这是实施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就本次实施该项目的环境而言,由于南京邮电大学具有计算机科学的理工科学科背景,学校内具有一批从事过管理系统和产品开发的队伍,具备实施系统集成和整体技术支持的能力,这是实施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软件和技术保证。
综上所述,学院教务信息资源管理整合平台的实施,具备了管理、制度、应用、领导、组织、人员队伍、数据基础、软件产品开发、管理和实施和集成等各方面的充分的可操作性。
三、二级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的预期管理目标
实施学院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的管理目标是:运用先进的教务管理思想,提高教务及相关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教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和安全。
根据系统建设的目标和需求,确定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工作任务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资料管理、课程实验管理、实践环节管理、毕业设计管理、考试管理、文档资料管理、综合查询、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子系统,如图1所示。其主要模块的功能简介如下:
图1:学院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主要子系统模块图
(1)工作任务管理:可对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从工作任务建立、实施到完成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具体功能包括:
工作任务建立:建立各项日常工作任务,保存其重要性、完成时间、优先级等信息。
工作任务实施:为工作任务的进度和当前状态管理提供帮助,能分类汇总已完成任务和待完成任务;按照优先级及重要性提供工作任务列表;完成时间临近自动提醒。
(2)教学过程管理: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重要文档及资料的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教学任务分配及管理:设置和保存课程对象、教材、教学人员,并完成其各个属性的设置;教学业绩计算:根据教学情况,完成教学业绩的计算和汇总表的生成。
实验安排管理:根据相应教学数据和条件生成实验对象,并完成实验安排的时间和人员,完成相关对象的属性设置;
考试计划管理:根据相应教学数据和条件生成考试对象,并完成考试时间、类型和监考人员等数据的设置,实现相关对象的属性设置,生成考试计划;
教学测评管理:保存教学测评的结果,生成教学测评情况汇总。
(3)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资料管理:为学院的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及各类项目申报和总结提供支撑。主要功能包括: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为正在研究的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提供申报、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提供各类所需的统计表。
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管理:保存各类科研成果资料,如论文、精品课程及科研项目等,生成论文或科研项目的分类汇总统计表。
其它模块的功能按照学院相关管理的需求来确定。如:根据所保存的基础数据自动生成相关的报表,如:实验汇总、教材、科研资料、检查等,系统能实现与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
四、二级教务管理信息整合平台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取管理需求并据此构建系统,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已有的人力和资源条件的支撑,切实通过系统的实施取得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1.从实际应用中的需要出发,制定出一套在我校特定环境下针对学院内部管理的管理应用系统。
2.填补了工作任务管理、教学及科研成果管理的空白,为学院提高工作绩效提供有力支撑。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无线网、电子邮件、FTP等手段,展开教学和管理活动,多途径、多方位、跨时空实施,积极探索和促进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本文结合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现状,试图从通过对应用现状的分析,从应用角度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组合,切实提高学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和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逐步完善和改进系统的功能。希望此成果能对本学院及兄弟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本文为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G01711JX48。
[参考文献]
[1]于志刚,宋文红,李巍然等.教学质量保障的新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3):59-61.
[2]党传升,刘春惠,吕廷杰.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68-70.
[3]王丽,权洁.济南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0(24):66.
[4]庄树范,王颖.高校改革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1999(6):64-66.
[5]刘国买,许德仰.高校教务管理流程的再造与组织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8(8):64-66.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
DOIDOI:10.11907/rjdk.161946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90132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杨洋(1995-),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数据都来源于网络,网络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对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采集、组织、分析和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是大数据时代急待解决的问题。
1大数据概述
2011年,位于美国的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概念,随即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似乎所有学科都被冠以大数据的头衔。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秒钟有60张照片上传到网络;每分钟有60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每天,全球互联网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论坛帖子达到200万个,相当于美国《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到目前为止,大数据还没有一个完全准确且被公认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大数据的4V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的处理要求与日俱增,特别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亟需大数据技术的特殊处理,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组织利用,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网络信息资源概念
广义上讲,信息资源是指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劳动设备、信息劳动技术、信息劳动者等[1]。而网络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即虚拟的信息资源,是指借助于网络环境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总和。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集合,也可以是为满足人类需求,借助计算机等设备开发、生产和传递的、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集合。
2.2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遇
过去,很多行业对网络数据只是进行传统挖掘,比如点击率、网络流量以及其它仅局限于网络数据的指标。因为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很多详细的网络行为数据没有被充分挖掘。但是现在,在基于大数据的有关技术以及在全行业大数据的浪潮中,来自于网页浏览器、移动应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社交媒体等地方的网络数据被挖掘整理为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科研、商业、教育等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可用情报,从而促进各大行业蓬勃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中可挖掘的有用信息更加丰富。
早在大数据概念提出不久的2012年,美国就已经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美国作为一个科技与经济强国,其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政府在实行大数据战略时也给予了充分的经济与政策支持。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主题便是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国务院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涵盖了海量数据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我国现阶段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搜索引擎、元数据等技术上与科技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2],如何使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庞大的网络数据,增强信息的采集、组织、分析和运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其次,如何有效管理庞杂的信息资源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在互联网时代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杂乱无序,需要合理管理才能组织利用好这些数据,为生产生活创造价值。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发展迅速,但人们的从众心理会导致盲目投资,很多人往往在没有彻底弄清大数据的发展形势前就跟风操作,这会加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负担,不良的大数据产业还会带来行业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3.1提升大数据技术水平
我国的大数据技术水平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还存在差异,要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就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大数据核心技术有:①Hadoop,是一个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Hadoop 是以一种可靠、高效、可伸缩的方式进行处理的;②Storm是自由的开源软件,一个分布式的、容错的实时计算系统。Storm可以非常可靠地处理庞大的数据流,用于处理Hadoop的批量数据;③RapidMiner是世界领先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其数据挖掘任务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各种数据技术,能简化数据挖掘过程的设计和评价。
3.2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引导和管理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论环境非常复杂,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都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和接受者[4]。首先,有关部门要疏通网络舆论环境渠道,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解剖舆情问题,提取采集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整理网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其次,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反映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预测问题、提出预警。对于网络行为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得到经济、政治、社会层面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比如在淘宝网上,通过用户的购买数据和浏览数据得出用户偏好,在后台处理这类信息,形成商品推荐呈现给用户,以此增加用户购买行为概率,提高潜在经济效益。
大数据时代应以先进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一般的管理方式是难以驾驭大数据的,所以新型的先进管理经验应运而生。要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系的信息过程。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目的而创建。这都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与管理,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制订相应的政策推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深入到上至国家下到个人的各个层面,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个人的隐私也都会受到影响。国家不仅要在促进大数据发展上制定相应的政策,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政策和法规,用相应的法律来进行约束管理。
我国相关机构要建立符合实际的技术、人才、财政等政策保障体系[5],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生产并提供适合受众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服务。在经济政治条件允许下,可以建立大数据创业园区,集聚大数据开发运营企业,对相关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或相关支持,从而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大数据与互联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随着科技发达国家对大数据的重视,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也逐渐成为信息力量的权衡,网络信息资源在国家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应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加紧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以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张欣.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J].新技术,2015(5):119.
[2]严颂.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1):1922.
[3]刘倩倩.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5):838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