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6 21:5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计划

篇1

根据上述重要意义、困难与问题,我们的工作计划与具体实施归纳如下。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虽然,儿科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各单位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起、医院与学校的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使此类教学活动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我们上述的思考与实践,均显示能够合理解决上述困难,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2

1、学生放假时间

*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寒假时间从2010年1月15日至2月28日,共44天,2月26日为到校日,3月1日正式开学。

2、教师放假时间

*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教师放假时间从201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共34天,2月25日正式上班。1月18-20日为市、县(市)区及学校组织教师统一集备时间。

二、寒假工作要求

1、加强寒假工作领导,落实假期工作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把假期工作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要成立假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假期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假前要召开专门会议,对假期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各学校要将假期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名单、值班值宿安排以及联系电话及时报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寒假期间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值班,做好值班记录,保证信息畅通。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

2、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要在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扎实推进以“文明礼仪进校园、文明行为进社会、礼貌感恩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工程,继续教育学生远离,不接触、凶杀等不良的影视作品、书刊,不进“三厅一社”和社会网吧,不参加危害身心的游戏活动,不唱灰色童谣,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以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道德实践活动,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敬老助残、参观访问等教育体验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学校要自主设计或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结合市科协、市教育局制定的“科普之冬”工作安排,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学校要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及其它专用教室、文体设施。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基层学校要利用好寒假时间,继续开展“城乡互助手拉手”及深入农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3、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师生假期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放假前组织人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彻底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寒假期间,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尤其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安全巡查工作。

各学校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假期时间安排,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安全、健康、法制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己。重点防范交通、食物中毒、火灾、过冰溺水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加强“两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各校、各班级要与学生建立通畅的联系方式,随时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同时,要督促家长承担起假期安全监护责任。

严格控制大型集体活动,禁止大规模的集体外出活动。如果必须举行,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经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操作。各校要建立健全假期安全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网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妥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以有效保证师生安全。

4、做好学生寒假防控甲流工作确保不爆发大的疫情

各校要高度重视寒假期间学生甲流防控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学生重症病例出现。

寒假前要利用家长会开展一次防控甲流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知晓对重症甲流病例的预判;提醒家长在寒假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场所聚会,积极配合社区做好防控工作。要继续坚持报告联系人制度,寒假期间如有爆发疫情和重症病例出现,及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开学前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学生返校前甲流防控相关工作。

5、合理布置寒假作业,确保师生休息时间

各中小学校要与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科学有序地安排学生的假期生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指导家长不要盲目让子女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要在保证子女健康成长、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假期为“学困生”义务补课。鼓励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为保证广大师生有充分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适量、合理地布置学生的寒假作业。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社区劳动及体育锻炼。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或探究性(研究性)小论文。各学校要确立假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开学以后各学校要组织专题汇报,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学生的考核记录。

6、加大查处力度,制止教育“三乱”行为

寒假期间是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的易发期和活跃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三乱”的危害和治理“三乱”的紧迫性、必要性。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五坚持”和“五不准”。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市监察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的八条处罚规定》和《*市教育系统二十条禁令》,严禁学校、教师违反规定进行乱补课。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三乱”行为。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三乱”行为的稽查力度,公开查处“三乱”工作的举报电话,假期中,市、县(市)区教育局要组织稽查小组,认真查处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对顶风违纪的“三乱”行为要公开曝光,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7、组织好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各单位、各学校要认真抓好干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利用假前、假后的有效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体现教育均衡、公平原则,认真谋划新一年的工作思路。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认识,做好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工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精神,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参加教改实践,努力开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广大教师要搞好家访。家访数量要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做好家访记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重点做好此项工作,针对假期农村初中辍学易发和高发的特点,组织走访,严格控防,抓好寒假期间的控辍保学工作。要重视和安排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的寒假生活,各中小学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认真解决他们在假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开学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家访工作进行检查。

篇3

——桐乡市XX小学创建嘉兴市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桐乡市XX小学创办于1947年,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使她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进取中不断创新;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积淀,造就了她省示范小学的文化底蕴。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今的**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植根乡土,立足校本,充分发掘本土名人文化资源,确立了“科学育人,求真求实”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杨园精神育德、科技教育启智”的“全面+特长”的办学模式。学校占地面积55亩,校舍建筑面积10237平方米,绿化率约达48%,人均绿化面积约15平方米,校园花团锦簇,四季常青。学校教学区、运动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绿草茵茵的足球场与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群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教学环境优美。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喻示着青春、健康和希望,代表着科学和环保;人类需要绿色,进而呼唤绿色。而作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历史重任的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积极倡导绿色教育。学校领导深刻领悟到绿色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播种绿色 收获希望”的创建理念,深入有效地开展各项环境教育活动。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确实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绿色校园,美化环境塑形象

学校注重强化绿色人文理念,从建立生态型、学习型校园的高度入手,关注绿化工作和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美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教育硬件建设方面,学校确定了“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学校给每个班级、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分类垃圾桶,每幢教学楼前也都配置分类垃圾桶,在学校公共区域设置垃圾分类亭,让师生在生活小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学校的卫生每天早中晚打扫三次,每天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对教室、包干去的卫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地进行反馈。每天的卫生由班主任亲自负责,指导学生对教室和包干区进行打扫,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大家学环保,用环保、做环保,环保教育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学校还通过对卫生间用水设施的改造、对楼道电源开关和教室日光灯的更换等措施,使全校的节水、节电工作卓有成效。

二、绿色教育,组织健全有保障

1.组织健全我校自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以来,成立了以校长王兴炬为组长、副校长梅建强、吕旭英为副组长,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为组员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学校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列入学校、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各教研组、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研究创建工作。

2.职责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明确,职责分明。由学校总务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的维护,政教处负责组织开展环保教育的各项活动,教导处负责环保教育在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的有机渗透,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领导小组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使环境教育与学校各部门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三、绿色宣传,绿色理念促和谐

我们抓住重大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绿色教育宣传活动,把绿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当中,使师生树立较强的绿色观念和意识。

宣传橱窗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位永不下班的“老师”。我们在宣传栏、电子屏幕上开辟环保专栏,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展示学生环保科幻画;校园里到处是师生共同设计的节能、护绿文明提示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舒适的绿色氛围中接受教育。同时,我们还利用广播站宣传学生的环保征文、环保活动,每月评出环保之星;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晨会、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教案评比;学校开辟了纸塑浮雕长廊,用废旧报纸制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作品,创设了一种无形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育;充分利用有关的节日,做到环境教育宣传系列化。

四、绿色课堂,环保意识入人心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领导均要研究学校环境教育发展工作,将环境问题,环境建设、环境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鼓励教师多渠道传授环境科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以增强教育实效。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渠道,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是提高学生环保认识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家园的情感是绿色教育成功实施的基础。因此学校先对相关教师进行了环境教育课程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力求在学科教学和教材中渗透“绿色”,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绿色教育的观点,在教学检测中包含绿色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渗透。语文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风景,陶冶情操;科学课上,组织学生认识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给学生讲环保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实践,提升环保意识;各中队利用班队课开展环保主题队会,落实绿色理念。

早在几年前,学校为了普及环境知识,提高人文意识,参与绿色实践,实现和谐发展,美术教研组成员开发了《纸塑童心》课程。课程作品是结合了美术课程中传统的泥塑、雕刻技艺,把废旧报纸制成纸浆,做成了“纸塑浮雕”。经过几年的努力,纸塑浮雕教学在我校开枝散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校层面:创编了《纸塑童心》校本课程并在1-6年级的纸塑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2014年,编印了《纸塑童心》师生作品集;2015年,《纸塑童心》课程被评为桐乡市首批精品课程;2016年被桐乡市教育局命名为桐乡市第六批美术纸塑浮雕特色学校;2017年《纸塑童心》课程被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分会入选为优秀拓展性课程;2017年6月,我校研发的纸塑造型艺术获得了国家级发明专利。在2017年10月,《纸塑童心》课程还被评为嘉兴市精品课程。

(二)学生层面:近五年来,由学生创作的纸塑浮雕作品在嘉兴市第六届、第七届“石榴杯”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得金、银、铜奖,在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美术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用纸浮雕形式创作的环保作品,强而有力的视觉效果,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浙江省和全国级取得别比赛的一、二等奖;还有许多作品在《书画教育》、《缘缘漫画》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鼎》、《吉祥挂件》、《童年趣事》、《昭陵六骏》等我校学生的纸浮雕作品二十余件分别被浙江报业集团和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

(三)教师层面:我们的老师,在探索中实践,在总结中反思,撰写的多篇关于儿童纸塑浮雕创作与教学的论文,在桐乡市级和嘉兴市级的“三项”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老师撰写的关于纸浮雕教学的课题在嘉兴市立项,其研究成果在嘉兴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另有两个课题在桐乡市立项,现今正在结题阶段。我们的美术老师个人设计的立体造型作品《纸雕龙纹罐》在2016年桐乡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美术)作品赛中荣获一等奖,并选送浙江省参加评比荣获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书法美术大赛三等奖。众多成果的取得,大大鼓舞了在校教师搞科研创特色的信心,有效带动了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纸塑浮雕在学科中渗透、在学科活动中体现,已经成为我校环保教育活动的一大特色。

五、绿色实践,绿色思想见行动

1.以节日为契机,开展教育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纪念和活动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外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2.成立环保社团,重视养成

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环保社团,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长期以来,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发出了倡议,开展“五个一”环保节能活动(即种一棵树,栽一盆花,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五不”习惯养成活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刻划桌凳,不污染环境)和美化校园“十无”创建活动(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垃圾,课桌无刻划,公物无损坏,言语无脏话,穿着无奇装,水电无浪费,同学无打骂,教室无喧哗,校园无吸烟)。通过活动,强化了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组建活动小组,培养能力

组织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环保科幻画的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环保带来的愉悦心情与生活之美。

4.参加实践活动,服务社区

近年来,学校一直以家长会、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向家长广泛宣传环保。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阐述了环保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带动身边的人,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利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契机,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的环境宣传活动;定期到社区宣传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先后到凤凰湖、东兴街、炉头集镇等地方参加“你丢我捡”的社会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开展“以物换物”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让绿色环保理念深植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绿满心田,优美校园结硕果

篇4

[关键词]出版传媒集团 出版与科技融合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2012年9月23—24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了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就如何加快技术创新、推进出版传媒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柳斌杰署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着眼于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全局,回顾了出版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作出了出版传媒集团体制改革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的战略判断,结合中央“三改一加强”的要求,提出了加大出版与科技融合、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推动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与新要求。讲话还专门部署了出版业迎接十召开的具体工作任务。与会代表一致反映,柳署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思路开阔、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兼顾了宏观指导与具体操作,为出版传媒集团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19家出版传媒集团的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此外还有二十几家单位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大家紧密围绕柳署长的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具体做法,归纳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新鲜经验,梳理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大会发言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现将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一、树立科技意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作为承载信息内容传播功能的新闻出版业,其发展始终与信息传播技术紧密相关。当前,科技已经渗透到新闻出版产业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在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产能的同时,也催生出数字出版等新闻出版产业的新形态,出版与科技融合的趋势、新闻出版业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同步前行的趋势日益凸显。新闻出版企业,特别是作为新闻出版产业主力军的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应当着眼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全局工作,认清所处形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充分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出版产业

对传统出版的管理、生产和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是推动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各个出版集团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案。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化战略的重点是以集团公司优质资源和核心业务为基础,通过重点建设综合平台融合集团数字化集约经营业务,打造特色服务平台支撑起传统出版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共同突显内容聚集、传播、交易和服务4大功能。在综合平台建设方面,将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打造成集团公司集约化数字内容投送和运营平台,成为集团公司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主体,实现各个平台的互联互通和精品电子图书的投放和数据库的线上营销,加强精品化、高端化的人文社科类电子图书运营平台的建设。通过自主平台,自主定价和运营,拓宽电子图书的销售渠道。在专业化数据库平台建设方面,集团公司将依托较为深厚的内容资源积累,通过技术转换,把这些资源变为数据库产品,提高内容的附加值,推出以个性化和定制服务为特色的产品,推动专业和学术出版向纵深发展,既满足数字媒体的海量要求,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全面的信息与知识服务。集团公司将以辞书语料库和百科术语库为试点,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整理、标注,打造集团工具书应用产品线和百科知识服务产品线,后续有序开展古籍、翻译、美术、医学等专业数据库和应用产品的建设。在促进出版业务转型方面,集团将积极开拓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传统出版业务与先进技术的融合,以音乐数字平台和语联网平台的建设为示范,带动各出版单位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出版产品线。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将充分利用中图公司进出口业务的优势,大力建设国际平台,强化对全球数字出版资源的聚合、保存和利用,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数字资源进出口“中盘”。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朋义介绍了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一是进行数字出版基础建设。通过搭建内容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和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提高编辑和出版效率,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该平台既是编辑和管理工作平台,又能够整合生产过程中的内容资源,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碎片化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同时能够方便检索、使用和推送涵盖多种出版形态的数字内容资源。通过自创、购买、合作等途径,建设涵盖多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素材,分类标引明确、碎片化的、可方便检索和重复利用的基础数字资源库。旗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将12 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 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二是建立网络运营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旗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建设以人教网和人教学习网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增值,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人教网正在建成全学科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站,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使用,注册用户已达120万个;人教学习网提供基础教育各学科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两个网络平台连接着以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纸质教科书为基础的人教电子书包,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人教社还在大力打造主要服务于教师和教学管理的人教数字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精选优质学习参考资源的人教学生资源中心(数字图书馆)。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教育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正在运营着以下三个重要平台:一是中国大学生在线,它是由全国高校共同参与的、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社区,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的150万学生注册为会员;二是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目前已建立了30个省级分中心和20个市级分中心,近3年培训了6万名高校教师;三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以“爱课程”(icourse)网站为核心的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其中包括1 00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各社也正在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下一步,集团将在此基础上全面打造全国教育出版网络运营主平台。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介绍,结合在传统科技书刊专业出版方面的优势,集团正在积极探索新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力推进出版产业技术创新,努力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和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的骨干力量,是集团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集团现在已储备电子图书近3万种,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文库”在线服务,“科学e书房”系列产品已完成设计和制作。下一步要进一步丰富数字出版的形态和品种,提高书刊数字化出版产品的比例,加快存量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筹备科技知识资源数据库建设,建设综合性出版物投送平台和内容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编辑、印制、发行、物流、管理复合出版技术平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出版集团。总裁陈昕介绍,面对数字技术给传媒产业带来的革命性变革,集团以数字出版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ERP管理平台的建设,再造出版企业现代化管理流程,将数字技术融入出版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1)数字化编撰平台推动编辑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针对大众图书,集团进行了“基于内容对象的协同编纂和动态出版的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这个面向作者和编辑的内容生产、加工系统,能使作者和编辑按各自权限远程参与撰写和编辑加工,并共享相关资源,完成内容。针对工具书编纂,集团研制开发了“汉语辞书编纂辅助系统”和“大型英汉词典编纂平台”,对加快《辞海》、《英汉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编纂进程,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2)在印刷、发行、零售、物流等领域,通过植入数字化技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印刷领域,成立了专门负责POD业务的数字印刷公司,负责追踪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完善、拓展POD业务,使之与传统出版生产手段完全对接。在发行领域,实施了“基于神经网络智能配送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以期建立一套针对出版行业大型发行中盘的智能添配系统。该系统将使用当前世界领先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作为核心建模和销售模拟模块,实现对销售品种的自动跟踪、分析,并提出配送建议,为图书发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物流领域,集团于2000年即建立起国内第一家采用现代网络传输技术、达到发达国家图书配送先进水平的图书物流平台。近年又投资建设二期物流中心。该中心实现系统高度信息化、订单处理和资金结算电子化、仓储管理智能化,以100亿元码洋吞吐量的规模、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和管理,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图书物流企业。(3)通过实施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出版企业的流程再造。集团于2008年启动ERP系统,现已有部分模块全面上线。通过编辑、印务、发行、人力资源、财务一体化的ERP管理平台,全面优化了集团总部及各级下属企业的管理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既保证了集团对各级下属企业实时的垂直管控,也保证了在集团决策层面、下属企业经营层面和业务层面编、印、发、财、人力资源的横向协作与沟通,集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健强调,作为国内率先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出版集团之一,近年来,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出版的改造和应用,坚持把数字出版和电子商务作为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集团从2002年就开始了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出版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整合编、印、发、供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出版社的数字化管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行业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RP系统,并在2009年建成国内书业第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和物流自动化系统无缝衔接的物流配送系统。浙江印刷集团近年在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等高新技术改造与应用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数字信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2009年集团成立了“数字传媒公司”,对全集团数字出版和出版信息化业务进行深度整合,实现了从纸书出版、电子书加工、数字样书库管理,到互联网销售、手持终端阅读消费的整条产业链的数字化贯通。作为国内品种最多的“博库”网上书店,2011年重组全新上线,配送速度明显加快,图书销量快速增长,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成了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金卿介绍,近两年集团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编务、印务、发行、财务、人力资源和决策支持六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集团实施了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石家庄和保定两大数字印刷基地;以河北出版物发行中心建成运营为契机,推进发行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发行物流和实体书店的升级转型。实践证明,对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既可以提升编、印、发、供等传统业态的产业发展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又会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影视动漫等新业态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对出版传媒集团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发展新兴出版产业形态,创新产品体系

新技术是新业态最强大的催化力量,技术转化是新兴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文化与教育、内容与科技、资本与资源结合为牵引,大力推动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多元介质的融合、衍生,业务涉及数字技术研发、手机出版、网络在线出版、影视嫁接、电子书包、3G互动阅读等多个板块,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业态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总裁王亚非介绍,公司目前正着力推进互动阅读。实施“BOOK3.0”互动阅读、幼儿教育类互动电子书《yoyobooks》等项目,整合内容资源,嵌入触摸手控、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大规模开展3G互动阅读产品开发,着力打造数字出版全产业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正在并购集团所属的时代漫游传媒公司,整合集团动漫人才和资源,形成数字出版整体合力。集团还将逐步整合国内外出版、动漫、游戏以及IT产业资源,建立内容复合开发、多媒介呈现、多渠道嫁接的全产业链有效运营模式,打造融合出版社、技术服务与运营商、其他内容需求商的开放运营平台,扩展数字出版产业链。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指出,对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一直是传统出版的短板,而要补上这一课,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技术公司合作,在跨界合作中布局新业态。他认为改制上市对中南传媒的最大意义,不是募集了四十多亿元的发展资金,也不是跃居成为中国出版龙头股这种行业地位的提升,而是具备了跟世界任何一家公司开展合作的体制基础和平等的商业机遇,有机会与深圳华为、日本角川、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腾讯网等优秀公司合作。目前,集团与华为组建的天闻数媒公司研发的电子书包已在深圳试用,政企学习产品斩获首个千万级商务大单,Read365移动互联阅读平台面世后即获广泛好评。与中国移动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的红网县级手机报已在湖南71个县市开通,2012年底将覆盖全部县市。与腾讯打造的大湘网于7月16日正式上线,成为湖南最具影响力的生活门户网站。通过这一系列跨界合作,不仅打开了通往国际传媒集团的通路,而且基本完成了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数字传输通路的新媒布局,走在了中国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前列。

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北京作为国际城市的丰厚文化资源及产业的聚合传播能力,充分挖掘集团及子公司在图书、期刊方面的特色资源,探索优质资源的多元开发和利用,打造原创国产动漫精品,拓展新媒体发展业务领域。代表产品主要包括:(1)以《漫虫记》(104集电视动画,技术为2D+3D)为基础,构建一个虚拟昆虫王国,推出精品图书、电子书、app应用等多媒介产品系列。同时,开展以昆虫为主题的旅游、竞赛、公益活动,让《漫虫记》成为人们“了解自然,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科普窗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该项目已通过广电总局备案,计划三年完成,面向国内与海外,进行电视和互联网发行。(2)推出原创动漫品牌——大型系列动画片《中华美德故事》,计划制作300集,每集以5分钟的片长讲述一则中华文明传统道德经典故事,在生动灵活、寓教于乐的方式中,提高观众对人性道德的认知力。作为一次新的尝试,将对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形成一整套产业链。(3)打造“科学养育移动传媒平台”,提供手机“父母必读”。《父母必读》杂志依靠三十多年来积累并形成的高质量的专业资源,除运营在母婴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父母必读育儿网外,还编辑了父母必读专题电子杂志,合作开办了育儿专家频道。为更好地满足现在年轻父母数字养育的需要,于2011年研发手机父母必读,提供育儿资讯、宝宝中心、微博、语音、电商等系列科学养育产品与服务。2012年1月手机父母必读1.0(ios版、android版)正式上线,到7月手机客户端装机量达到了69万个。7—10月完成手机父母必读2.0研发,实现客户端与微博互动。2013年将研发手机父母必读3.0,增加基于位置的语音交互系统和基于移动支付的电商系统。2014年底,手机父母必读装机量将达到500万个以上,惠及千万家庭。

四、准确把握产业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

新闻出版企业既要跟踪产业内部已有技术的升级与变革,更要关注与内容生产、存储、传播密切相关的产业外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打破思维定式、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并把握住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将技术的推动、支撑作用发挥出来,切实解放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为应对新闻出版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的业务处理需求的不同,近年来,与新闻出版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内容制作、整合和标引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加工与存储、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及内容资源嵌入式聚合等技术;二是数字内容的多渠道技术,包括数字内容的多终端呈现、多屏无缝衔接的传播技术;三是MPR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四是营销与用户服务技术,包括对消费行为收集、分析并反馈给生产端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五是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包括线上线下互动技术;六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包括原有的数字水印、数字DNA技术及各种第三方计数与付费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七是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技术,包括新型印刷流程控制技术;八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各出版传媒集团认为对上述技术,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技术的发展要有敏锐的眼光、清晰的认识,应积极寻找应用的方向和突破口。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业之基,兴业之本。目前,人才缺乏是制约出版企业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的重要瓶颈。出版企业要想实现出版与科技的融合,首先要突破人才瓶颈,培养一大批高端专业人才和实用操作人才。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少雄介绍了大力延揽人才,扎实培养人才,紧紧依靠人才,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的有力措施。一是调整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数字出版、电子商务、新媒体等专业人才的比重。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符合数字出版、新媒体、产业科技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探索成立“中文传媒学院”,使其成为出版传媒高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全国同业有影响力的传媒产业研究机构。四是投入1 000万元设立专项人才培养资金,重点用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建立完善人才保障与激励机制。通过上述措施,初步建立起一支符合出版与科技融合需求的在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等方面发挥作用的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