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言文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语言文学概念

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途径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这一概念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它和其他语言的概念一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也正是因为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很清晰的职业定位,它的应用性也比较弱。社会化分工建设的逐渐精细化使这一情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汉语言文学被细化成了多个类别,这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汉语言文学属于人文科学,因此,它能够体现人文精神。同时,汉语言文学也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它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作出众多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将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趋势问题的理解,并且这还有助于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创造。社会地位发展与进步给技工院校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成为了各大技工院校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它必需尽快提高专业的应用性。目前,社会学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尽快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提高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这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地位创新,还包括教学思维的创新,并且教学思维地位创新比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要。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突破固有限制。由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十分活跃的思维,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广的就业面,这本身是汉语言文学地位优点所在,但这一优点也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够认真,学习效果不佳。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为此,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教学局限在课本最终版,教师要对当前社会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很多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演变而来的,例如新闻、文秘专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确保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打破专业限制,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独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教师可以口向学生教授文秘、新闻等由汉语言专业演变而来的专业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培养创新思维

一般来说,行动是由思想所决定的,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专业特性,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要求较高,这一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东方文化底蕴与中国文化底蕴。所谓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但在于对于文字等与汉语言等直接相关的文化的了解。更在于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解读。相信有了良好的政治观、历史观和地理观的铺垫,汉语言的学习者们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汉语言最最原始和基础的力量。由于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汉语产生感情,并且学生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进行创新的动力,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在实践中继承发展,在探索中开创未来,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要加强实用性

文秘、编辑等职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但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都在企业、新闻出版等单位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房地产、律师等行业就业,这说明有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但尽管如此,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减少冲击,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所包含的课程多达十几门,过多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尽快精简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同时,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具有实用性的内容。

三、结语

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几个途径来实现。本文通过对于汉语言学科特点的描述,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的思维和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入手。将汉语言文学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会文化的魅力所在。笔者认为这也将是未来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真正将我们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安慧玉.浅谈提高《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56-157.

[2]曾庆敏,杜曼,李争鸣.浅谈提高“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10:116-117.

[3]苏永红,羊健.浅谈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114-115.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汉语言文学 应用性 教学理念 实践

汉语言文学是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是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在职业院校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实用性与应用性引入到教学当中。

一、汉语言文学在职业教学的重要性及发展追求

汉语言文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在职业院校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以意识物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教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人文学科。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有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部掌握与领悟,还应当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知识与文化精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

2.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对于文学的追求。文学是没有界限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存在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对于文学的追求主要强调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追求一种自然现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一般文学形式的发展历史要早许多,因此不管是从其体制还是要求来说,都相对比较完善。如今,各种语言形式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系统的管理控制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文学的追求依然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汉语言的特点及其新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职业院校设立的专业中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选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文学的探究能力。

1.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是由多重概念以及方式组合成的一种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这一门专业在职业定位方面并不具有明确性,应用性相对较弱。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技能分工十分明确,这就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要求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应用性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是人们通过对过去各个事物的认识来对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

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从就业必备的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能力。

三、小结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职业院校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等优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篇3

1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具有语言能力,人类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语文教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语文教育教会人类认字、写字、阅读、表达、沟通等多种能力,是对学生智力拓展的一种开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研究,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源于语文教育,要想学好汉语言文学,首先要打好语文学习基础,这样对未来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在各大高校教学中,汉语言文学已被列入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汉语言文学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也是学生今后向教师领域201发展要钻研的业务,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对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

3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色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的文化,它是中国深厚文化的精神所在,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深远,它是精神层次的体现,它是人们人文观念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精神对外的表现。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4提高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4.1提高实践能力,结合性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因此不管在教育领域的哪个阶段,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两者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特征。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存在于语文教育中,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理论中都可以采用同种方式传授,都是为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视野而服务。对于学生精神层次的提升与价值观的认知都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挖掘与探索是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教育的共同之处。在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诗词鉴赏的探索中,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积极运用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知识,成为受欢迎的人。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课程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4.2提高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科技的飞跃发展使得学校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学已遍及各大院校。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有了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语文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并讲解,让学生根据学习进行总结,并分组讨论或上台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对学到的内容进行评论,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路,提升学生对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教师可以从自身思维入手,树立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全面的教学素材。

5结语

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探究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就业率很高的专业,而且待遇丰厚,但是现阶段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应用性不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为理论知识,所学知识和将来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或者行政单位工作并没有多大联系。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人才的培养中心有偏差。现阶段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人才培养中心偏差问题,仍以人文理论知识为主,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名家作品、写作特点及艺术成就等固化的理论知识,至于怎样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用或写作却没有重点讲解。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虽然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却无法灵活应用,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一个缺陷。(2)考核制度和形式不够完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考核制度和形式不够完善的问题,考核过于死板,考试题目多是概念性知识,缺少创新类题目,学生只要用心去背就能得高分,这种学习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很难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3)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认同感不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对本专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认识的深度不够,因此也就很难产生兴趣和认同感了。虽然有很多学生高考报考时会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但这种情况很多都是因为这个专业就业率高、待遇丰厚,并不是因为本身喜欢汉语言文学专业。再加上教师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毕业,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可以顺利毕业,但文化素养并不高。

二、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

首先,汉语言文学具有丰富的汉语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将中国语言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语言与协调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可以应用到其他专业或社会行业中,因此,专业知识涉及范围较广,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不高。然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却可以让教师更加侧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通过制订应用性教学方案、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技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将来的工作需要。同时,教师通过对应用性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机制,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开展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应用性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水平。

篇5

就昨天清风突然间就能联系自己了,就是有在那个QQ上问了一下自己说现在还玩QQ吗这个意思,然后建议就打了个问号问他怎么了嘛,然后他就说很久没有联系了,所以就第一下午其实清风他真的就是也是那种很念旧的人,记忆大概也是排名,反正是应该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人吧,相对于网友然后也没有说经常亲口联系,再加上也没有说彼此分享过故事,只是在这一个同一个网站上去了解到了对方的那一些故事,但是呢,就对方还是愿意去相信自己还是会挂念着自己,自己就觉得还是挺感动的吧,也会觉得嗯是一个很单纯,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吧。

然后后来就我问,说了他去学很远了,然后所以就跟他说我也是学的很远啊,然后他就说,嗯可能我是汉语言文学嘛,他觉得是汉语言,因为他们分数不够那个人选,然后自己就一脸懵逼虫来,就没有了解过汉语言,你自己就知道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是放这种东西,因为我报考的这个学校就没有汉语言,就都是汉语言文学的。后来经过他的解释也想理解了,可能就是其他学校或者说其他成分就有吧,但是广东省的话,这些学校基本上好像都是汉语言文学,也有可能之前自己没有分清楚这两个概念,所以呢,也就没有说特别的关注了一下,究竟有没有汉语言这个专业了。

然后就我们基本上都没有上课了,就是军训了,然后在开学典礼上就是有讲了一下这个汉语言文学在这个学校的定位,以及那些教授究竟有怎样的资本,然后最后呢也是有听了我们专业的那个课的老师讲了一下这一个汉语言文学,接下来会讲什么课,然后会有怎样的作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当然也说倡导我们可以创新性的去学习,要不想要说用那些条条框框来约束我们的那些学习方式,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这样子。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后悔吧,就好像其他的专业不是很适合自己,自己就觉得在这个专业里就可以更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也可以往自己的身上要去发展一下,学习了可能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吧,然后也有看了一下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是真的挺少的,就星期四甚至都没有课,如果把体育课都排在星期四的话,那才说明强调课,然后星期四基本上就没有课了,现在大家就是有时候得考虑一下,星期四没有课的时候应该干什么,因为其他的话这种事都是有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然后好像还有一节英语课这样子。

篇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

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篇7

论文摘要:我国各个高等学校专业设立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同时又是学校专业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便是汉语言文学。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较为广泛、社会各个行业对其需求比较稳定,等等。但是,在信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与经济文化也在飞速向前发展,这都在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人才战略观念,更对传统的人文类专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时代的限制下,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育方式发展为知识性的,其能力培育仅仅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能力本质并不是其目的。如今社会迫切需要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展现自身能力及才华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作,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最基础性的要求。从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来看,他们的主要工作类型有:语文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新闻类工作、秘书、行政管理等,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关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要进行语言及文学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同时还要进行文学气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审美观念与创新思想的培育,这都是为毕业生踏上社会赢得欢迎所做的备战工作。所以,要从当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出发,针对其课程系统与培育方式进行相关的改进以及结构性的调整,整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以此形成自身特有优势,不仅顺应实际需求,同时也是顺应时势潮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现实中,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1)课程内容精简化,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2)核心内容凸显化,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3)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不必追求过深,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断改革创新,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针对某些社会问题(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可以为我所用,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要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用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地激励学生,学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会感同身受,进行探索、发现、分析、思考、创新。虽然,根据专业特点,此专业的教师大都不讷于言,然而,他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言行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艳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

篇8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使得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母语使用的规范性和得体性,加强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以后人生的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改革要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让教师回归引导者的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提出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满感情的去写作。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探索新思路来完善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现状,提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改革方案。

一、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国中小学作为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通顺的、清楚的、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考试方式,中小学生的写作存在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的方法有待改进,现在的写作课流程通常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内容打分。这样的流程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唯分数论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限制。二是现有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不够科学,没有形成完善的作文教学理论体系,在实际中实用性不强而缺乏引导的力度。

三是作文形式太过于刻板,太过于讲求作文的格式而套路而忽略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同样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

不可否认的现状是高校汉语言教育与市场需求已经脱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高校的课程管理者要分析市场需求,认清时代形式,合理的设置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结构,可以参考的思路有“结合市场、加强实践、磨炼技能、改变实践课课时、更新教材等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该聚焦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改变课时结构将学生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主要的内容上,而不是浪费大量的实践去了解一些陈旧的理论概念。加强写作教学实习,实习不能流于形式。

(二)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学风建设

学生归根到底还是以学习为主,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教师应适时的组织开展班级会议,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努力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学习氛围。鼓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演讲、创新比赛,在积极备战的过程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比赛获得了名次,那会极大的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2]。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大量涌现。高校要为年轻的教师提供上升的渠道,使他们能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毕竟年轻的教师与中小学生之间交流起来更加便捷。

三、结论

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的,所以为了达到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就必须从研究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弊端,探索新的思路对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进行改革[3]。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写作课程现状,提出了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思路,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厌学的现状。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因素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值得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借鉴。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下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中职学校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传统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前,老师传授的汉语言文学信息使我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以教会学生汉语的理论知识、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了解思想内容为目的的,有时对课文的思想观点拔高地总结一下,让学生了解就行了;做学生的根本就不用费劲思考文章的内容,理解不了就背下来。总之,在汉语言文学课上,这就是应试教育。它所培养出的人缺乏人文关怀,已远远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了。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人文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它关涉个人品质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对许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冲击很大。许多青年人是非观念不清,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金钱化,极端个人主义,道德水准低,性格冷漠,缺乏公德意识等等。这些人文精神缺乏所造成的现象很多人把它归罪于学校教育。的确,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决不是它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从孩子出生,我们就已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家长忽视了,学校忽视了,社会忽视了,最主要是成年人所主宰的社会已经缺乏人文精神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我认为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共同努力改善人文环境,使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提高青年人的人文素质。

三、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下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以德育人

中职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2、以情育人

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用情感先教学生怎样做人。“成才需得先成人,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倘使一个人才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义,这个人才对于社会而言,最多只是个工具,不可能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只有对成人有自觉意识,对人的含义有深刻理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成为人才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精英,从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的发展。”这是哈佛几百年来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深厚传统。我们不一定要求培养出的是精英,但至少应是一个人——健康的人。“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把广阔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利用教材内容,先教学生认识“人”,有“人”的自觉意识,学会做人。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上学前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已基本上定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察漏补缺,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容去感染、引导他们。让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优秀诗词中、散文中阔大优美的意境,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3、以景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创设佳境,营造人文氛围。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如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教之动情,以情动人,则学生会学之生情,感情得到升华,理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掘,心灵得到陶冶……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利用其它空间,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等领域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总之,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知识习得、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篇10

汉语言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也为汉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被社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想要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外发展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就必须不断学习汉语言文学,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这就是我在汉语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教师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中职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在设置存在较大缺失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部分学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

怎样上出充满趣味的汉语课?有人认为汉语课就应该做到室中书声朗朗,教室热热闹闹。我认为:这只是课堂的表面形式。实际上好的汉语课应是教师情感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充满讨论气息,充满人文关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汉语知识,而且在双向互动中情感得到交流,运用汉语的技能得到提高。由课文而悟道,由悟道学做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完美结合的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人的培养,对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趣味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课本,而要对课本内容做出独特的解读和情景创设。不同侧面地引导民族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掌握。同时,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刚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对爱这个词非常敏感。当老师讲到爱这个词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有的羞涩,有的脸红,有的窃窃私语,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爱的理解比较狭窄,一谈到爱就会联想到情爱。为了引导学生对爱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便启发学生让他们说说什么是爱,爱都有哪些?并且围绕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把列举的每一种爱都用一个事例来进行说明。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列举了各种不同的爱。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懂得了爱的博大,爱的美好,并且明白了只有不断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爱,才能赢得更多的爱,更多的尊重。最后再请学生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多做类似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累语言,更能吸引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效果。

三、让汉语课堂洋溢着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