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00:1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宣传年度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普宣传年度工作计划

篇1

一、贯彻落实州防震减灾局长会议精神

二、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二)强化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

(三)讲政治,听指挥,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战疫”各阶

段工作部署;筹资出力,完成所包村“三域一居”和脱贫攻坚联乡包村年度工作任务;协助省地震局工作组,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工作;配合州政府工作组,完成县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专项督查工作。

三、地震监测预报及震情跟踪工作

(一)加强震情值班制度,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加强震情值班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加强重要宏观异常前兆观测点的保护工作,定时与地震台及周边县地震系,做好地震信息交流,积极捕捉宏微观信息。及时上报震情信息,认真填写周、月、季、半年、年度地震分析预报表。

(二)加强震情跟踪工作。一是调整宏观异常观测点;二是加强震情值班制度,与地震台保持业务联系,利用他们的监测手段来加强震情监视和震情跟踪工作;三是加强对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运用和管理,依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四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切实做好我县境内强震台、地震烈度仪、多分量(AETA)实验站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

四、地震灾害预防工作

(一)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工作。为建立健全地震宏观监测、灾情速报和科普宣传网,完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配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为我县地震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前兆信息。

(二)以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专题科普宣传为契机,做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5月9日,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县防震减灾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水务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在城关小学组织开展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主题的地震应急避险、消防救援、洪灾避险疏散多科目应急演练;5月12日,与县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在县城十字路口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本年度向各乡镇及学校发放《地震知识100问》、《民居抗震设防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宣传挂历》共计1127本(份、套)。

(三)狠抓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及农居抗震设防指导工作。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落实抗震设防工作落实情况,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监控管理力度,全面了解全县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督促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加强抗震设防审批工作,全年共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备案审查3件。

(四)做实防震减灾基础项目建设协调工作。一是做好1:1万城市活断层普查、勘查建设协调工作;二是做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本台和一般台建设协调工作;三是局内部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成挂网招标。

五、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重点要做实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防震减灾局长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证目标任务。

(二)积极稳妥推进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实施;

(三)做实做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四)严格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和信息报送;

篇2

一、年环保工作总结

(一)、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

年11月27日街道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为普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街道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广泛宣传发动,精心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科学组织培训,周密部署,抓好关键环节,普查有序进行。经过路街道普查办全体人员和外聘普查员的共同努力,路街道共完成调查生活源419家,集中401表229家,402表186家,403表4家。工业源285家,其中详表138家,简表147家。VOC表196家。

(二)、建立环保公约制度,加大环保投入

年初调整建立了路街道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了环保公约制度,根据区府要求结合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分别制订居委会、单位的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同各居委会、单位的领导签约,进一步明确各基层单位环保工作的职责。街道在污染源控制、生态保护和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保管理、监测、监理、信息、科技、宣传等)、环保设施运转费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严格实施总量控制

根据“行区‘’期间二氧化硫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总量控制方案”,路街道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3800吨削减到2010年3500吨;新增工业COD用量在本地区内平衡。路街道根据发展实际,制定减排措施。提高环境准入条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对对现有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排放水平;提高环境监管效能,强化企业排污监管。今年上海豪峰宾馆1台2吨、1台0.5吨燃煤锅炉停用。行饭店1台2吨、1台4吨燃煤锅炉停用。

篇3

历年来,为了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技术,提高村民科学素养、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村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提出开展科普示范工作的思路:增加科普投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让辖区村民的素质高起来,引导村民想念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生活”。采取健康有益,动静结合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摒弃陈规陋习,提高生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先后获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市级敬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健康村、市级文明村、市五好党支部称号等荣誉。村创建科普示范村,具有相当大的提升潜力和拓展空间,也具有说服力较强的科普示范村示范作用。

一、科学规划、发展现代农业

村在年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全村土地进行了集体流转,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由于过于分散的问题。村两委通过认真的学习、考察、研究,引进了几家有资质的企业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在村内发展现代农业。

时值今日,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各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能在温室、大棚中看见生机勃勃的有机、反季节蔬菜、仙人掌、花卉等作物。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既加快了村的经济发展,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学习农业新知识的热情,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现代农业的发展把村民带上了集体奔小康的道路,同时通过村班子的科学规划,村的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村被纳入了3.65平方公里的新农村建设范围,在完成了第一期新农村建设的河道清理、墙面白化、污水纳管、低压水网改造、道路黑化等项目的建设和改造之后,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投入,实施长效管理,如今村河道清澈、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道路整洁,环保意识深入民心,文明素质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二、领导重视、营造科普氛围

(一)良好的科普组织:

党支部、村委会历来重视科普工作,建立了村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把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以两委班子及村民组长组成科普工作小组,以有文化、有特长、有热情的村民,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科普工作网络,为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良好的宣传平台:

一是以村民学校为平台,聘请教师开展对村民的科普宣传教育。二是以科普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作为平台,向村民宣传的科普知识。三是以二月一期的《村简报》在向村民宣传各种科普知识以及环保知识。

三、组织有力、策划科普活动

(一)良好的经济基础:

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不动摇,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全村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合理的结构调整和总体规划,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增加了土地的产出。工业方面,全面实施租赁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企业家。现村年可支配财力达万元,可为科普村的创建提供物质基础。

(二)良好的科普设施基础:

为进一步为村民满足健身、求知的需要,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于年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平方的村民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科普体验馆、农家书屋、电脑信息室,健身房、舞场、曲艺厅、多功能厅等活动设施,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建有统一规格的科普画廊,画廊全年更换不少于6期。居民家庭上网率达25%以上。

(三)组织有序的科普活动:

篇4

新目标:2015年广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实施方案》明确,到2015年, 广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有新提高,广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3.4%以上。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建设有新突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普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普运行机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新成效,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开展工作,为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有新发展,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有新提升,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建设有新完善。

新任务:“五大行动”、“五大工程”和一个“长效机制”构建广西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时期,广西科学素质工作将实施“五大主要行动”、“五大基础工程”和建设一个“长效机制”。“五大行动”主要包括“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五大基础工程”即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建设一项机制,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实施方案》对实施“五大主要行动”、“五大基础工程”和建设一项“长效机制”明确了具体任务,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确定了各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并明确了参与单位的具体职责。

新要求: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实施方案》从组织实施、工作制度、保障条件三方面提出了确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强调了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全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将有关科学素质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各级领导小组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制度。要求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定期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督查,宣传、奖励和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篇5

广泛宣传教育,增强综治意识

为卓有成效地开展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和谐平安单位工作,我调整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将综治和创建工作列入局领导班子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层层签订了社会综治责任书。局机关股室设立了一名维护稳定信息联络员、建立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综治工作与责任人的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确保责任落实。每年投入数千元经费,给综治活动提供保障。我组织全局干职工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年”、“创先争优”、“构建和谐社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等教育活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综治会议和文件精神,采取出墙报、办专刊,编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综治和普法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局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制定了综治年度工作计划,先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发》以及保密、消防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局干部法制意识、稳定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干职工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依法管理水平。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和谐平安单位创建工作与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

强化内部管理,保持安定团结

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创建和谐平安单位,推进依法行政,要靠执行制度,落实措施作保证。我们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行政处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节日值班制度、案件报告制度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股室人员岗位职责,严格各项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加强了局办公室防盗设施建设,确保不出安全问题。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思想骨干的作用,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搞好内部团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为干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实际问题;在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坚持值班制度,严格落实“零”报告制度,积极维护社会维稳和安全稳定工作,保持了全局安定团结,工作正常有序。

篇6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老龄委关于印发六盘市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钟山区老龄委关于印发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下的合法权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黄土坡街道办事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行动的总体目标

    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应老龄化的改造和升级,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实现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2 年底,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使用实现常态化;预防网络和电子通讯诈骗知识的宣传实现常态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常态化。

二、行动的组织机制

   为确保“智慧助老”行动的有序开展,成立街道“智慧助老”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动员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统筹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针对重点部门、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专项调研。

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王应钊    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

副组长: 亢强辉    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由街道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社区支书和主任担任。每个部门和社区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工作对接和上报。街道“智慧助老”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生服务中心,由蔡正达同志承担“智慧助老”行动的统筹协调及相关事务。

    三、行动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健全“智慧助老”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街道老龄委将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加强督促落实。将在“智慧助老”行动中事迹突出的机构、企业和个人上报区老龄委,纳入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表彰的重点推荐名单。各部门各社区根据职责分工,以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导向,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并抓好落实,每月28日上报一次本部门本行业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情况和经验。

    (二)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培训行动。各部门各社区根据职责分工,鼓励在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服务场所增设志愿服务岗,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交通引导、就医咨询、金融服务、旅游指引等服务。动员社区服务人员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组织兴趣示范小组、智能技术运用比赛等形式,发动运用智能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带动、帮助、培训其他老年人,提高有意愿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开展家庭成员助老行动。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辅导,帮助老年人甄别各类不实信息。尊重老年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银行、医院、购物、出行等必须运用智能技术的场所和生活场景,动员家庭成员为老年人代办相关业务。

    (四)开展老年人自我学习提高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科普讲座、展板宣传等形式,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网络防骗的有关政策、法规和知识,消除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恐惧和排斥心理,逐步将智能技术作为丰富晚年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五)开展为老科普宣传行动。制作主题宣传片、公益广告、图册等简明易懂的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和防诈骗指南,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老年人密集活动场所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全社会增强帮助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责任意识。

    (六)开展智能产品社会募捐活动。积极搭建慈善募捐平台,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人士以及通讯公司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为城乡贫困老年人捐赠智能产品,减免通讯服务资费,帮助贫困老年人解决无智能产品可用和服务费用昂贵的问题。

    四、行动步骤及安排

    (一)行动启动阶段(2021年4月)。街道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在街道启动“智慧助老”行动。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开展专项调研。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根据职责分工,围绕实施方案制定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组织开展一次本部门本行业的集中排查工作。

(二) 深入推进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各相关部门根据集中排查结果,抓好问题整改;围绕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政策,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切实落实工作措施。组织开展针对行动的调研评估,街道做到每月一调度,积极宣传开展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接受上级老龄委针对行动的调研评估。

(三)总结阶段(2022年6月)。对各部门各社区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进行评估,对街道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形成总结上报区老龄委。

    五、行动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将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行动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倡导。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及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智慧助老”的具体措施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全民行动、“智慧助老”的浓厚氛围。

篇7

镇党委、政府一贯重视“行动”工作,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我镇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年终考评。在年初财政预算中有专项经费安排,按照每年不少于1万元标准,将经费划拨给镇卫生院防保组,专门用于“行动”工作。各村(社区)、各单位均安排一定的经费以满足“行动”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过问“行动”工作的落实,每年至少听取镇爱委会“行动”工作情况汇报两次,并针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建设性地指导工作。此外,在有关工作会议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一以贯之地强调爱国卫生工作和卫生镇创建成果巩固工作,提出“行动”工作要狠抓检查、督促,分管负责人要直接参与各类活动,要注重实效,要不断深化。镇爱卫会根据镇情实际,定期召开常规工作例会,专题研究部署“行动”工作,做到“行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

二、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行动”工作组织程度

近年来,我镇在调整镇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卫生、农业、教育、计生、文广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参与配合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形成了党委发令、政府领跑、领导小组实施、爱卫会督查的“行动”工作机制。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也设立了各自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配齐了专、兼职的工作人员。镇爱卫会明确各个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同时担负着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行动办”,具体实施行动工作。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直接指导有关单位、部门开展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考核活动。镇卫生院积极履行职能,负责全镇健康教育业务指导,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强的医护工作人员组成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散布全镇各村(社区)的乡村医生为行动联络员,并登记造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20__年,我镇取得扬州市级卫生镇荣誉后,我镇更加大了工作力度,做到组织机构不散,人员经费不减,“行动”工作依然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领导,为“行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紧扣目标任务,把行动工作抓细做实,全面提升质态

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任务是柔性的,目标却是刚性的。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镇政府共投入健康教育经费近11万元,其中20__年1.1万元、20__年1.2万元、20__年1.8万元、20__年3万元、今年3.6万元。间接投入近410万元,主要用于大仪中学学生公寓新建项目120万元、学生食堂翻建工程20万元、水冲式厕所15万元,大仪中心小学学生食堂新建项目45万元、各村小学、办学点危、旧房改造工程50万元,镇区公厕、道路等新建维修50万元,农村改厕10万元,自来水改造100万元等等。

2、加大宣传力度。按照要求,在镇区主要道路、中心区、村(社区)及相关单位都设有固定的不少于2平方米的健康教育画廊或板报,每年统一刷新内容四次以上;购置了必备的音像制品10多套,由文广中心在自办的健康教育节目中统一播放,通过有线电视送健康知识到千家万户。购买各类宣传手册120__余册,发放自制宣传单60000余份,做到每户一册,人手一份,家喻户晓。添置了近6万元的除四害 药品,发放至农(居)户和公共场所。

3、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一是突出镇卫生院是“行动”工作的主阵地。镇卫生院在过道醒目处设立宣传栏,门诊、病房、各诊室都悬挂招贴宣传画,积极开展卫生科普宣传,每月由专人定期刷新内容。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来院对医护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充电式”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二是突出学校健康教育辐射性。近年来,我镇中小学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掀起家、校、村(社区)共同进行的健康教育热潮,全镇中学、完小健康课开课率达100%,做到了“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效果评价,此外,大仪中心小学、香沟学校多年来一直是无烟学校。三是突出公共场所和饮食行业示范性。针对我镇食品加工企业众多的特点,我们组织业主学习行业卫生知识,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在商场、超市、饭店公共场所开展控烟、禁烟宣传等。四是针对特殊人群强化宣传教育。对家庭妇女、农药使用者、主要劳动力及节假日返乡的外出打工者做好诸如劳动防护、呼吸道疾病、非典型肺炎防治等相关卫生知识宣传,利用逢集在人流密度高的场所举办临时卫生知识咨询台,在各村卫生室设立固定咨询台。

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宣传,全民的卫生意识也得到明显提高,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形成。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目前,我镇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知晓率分别达81%和76%以上。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知晓率分别达90%和85%以上。

四、科学管理,依法管理,长效管理,将“行动”工作向纵深推进

篇8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搞好“三下乡”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佳方式,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为此我们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加强领导。我们调整充实了县“三下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人大、政协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广播电视局、科协、团县委、县妇联、新华书店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并由专人负责。

(二)健全机制。我们宣传部是“三下乡”活动的牵头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如何,关键在机制运行如何,为此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三下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的开展活动,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考核,将“三下乡”活动内容细化、量化、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去年以来,我们召开两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活动的开展进行部署,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制定了计划,保证了“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加大宣传。我们每次搞“三下乡”活动都由县电视台跟踪做专题报道,在电视台开辟专题《双百下乡,电教致富》、《走进乡村》、《科技之光》、《视点》、《农情播报》等栏目,围绕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现代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利用科普大蓬车、自制宣传展板、VCD光盘巡回展出和播放,使“三下乡”活动家喻户晓。

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

全市年“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会议后,我们根据市里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也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三下乡”活动变集中下乡为常下乡,根据农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一)在文化下乡方面,县文化局将文化下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 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三下乡”工作,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靠上抓,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春节前夕,组织全县二十余名书画名家到农村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作画。县图书馆利用乡村大集,分门别类地将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图书送到群众家门口。县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戏剧协会和柳琴剧团结合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农村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编排成文艺节日,在农村集日演出,文艺节目语言通俗易懂,宣传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深受群众欢迎。县电影公司选择二百余部优秀国产影片,并配备了科技、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农民贴近的影片到农村、企业、学校巡回放映。在组织文化下乡过程中,积极发现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帮助村街建立健全文体活动室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体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业余生活的健康发展。

(二)在科技下乡方面,县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方面的专家到乡镇、到专业村、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主题,编印了《农村实用新技术专辑》、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光盘等一批科技资料,通过科技赶集、农技、科技、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县举办培训班次,培训农民近万名,送科技资料.万余份,科技录像带、光盘余盘,同时为解决农村科技信息不灵问题,我们在郯城镇、港上镇、红花乡、泉源乡等乡镇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县共安装“农家宝”信息机台,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市场信息余条,解决农村缺技术、缺信息问题。

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实施“510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510工程”),旨在五支人才队伍一起抓,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开拓意识强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优秀乡土人才,为构建“人才特区”,推进富民强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第三条“510工程”以两年为一个实施周期,每个周期分别选拔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优秀乡土人才各10名,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管理,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四条“510工程”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党管人才原则;

(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原则;

(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四)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原则。

第二章培养对象选拔的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除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外,“510工程”其他四类培养对象的选拔面向社会公开进行,不受学历和人员性质的限制,不搞平衡照顾,注重实绩,好中选优。培养对象以中青年为主体,对个别获奖等级较高、贡献突出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六条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现任区机关、镇(街道)正科职干部;

(二)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近三年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优秀”或“嘉奖”;

(三)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基本条件。

(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五)年龄在45周岁以下。

第七条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应在我区各类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或在招商部门专业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且任职一年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懂经营,善管理,守法律,重诚信。所在企业年销售总额、利税总额在全区名列前茅;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市企业或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

(二)遵纪守法、素质全面,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成绩显著,特别是在引进高质量大项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第八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应在我区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或兼职两年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国家发明奖或国家科技进步四等奖以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或地市级科技进步奖以上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其成果经实际应用后对我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且效益显著。

(二)在完成区以上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或关键性问题,或在专业技术发明、推广、应用、改造、创新上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对推动全区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提高作出较大贡献。

(三)医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成功地诊治疑难、危重病症,得到专家认可,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优异成绩,并有创造性成果,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鉴定并得到推广,成效显著,获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五)在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中,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常州市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第九条高级技能人才应在我区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或兼职两年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部、省级行业技能比赛前十名,或地市级行业比赛前五名,或区级比赛前三名。

(二)具有技术革新成果、发明创造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论著,且有地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核发的证书,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参与科研项目工作,在高技能岗位上有显著成绩,并有地市级专业主管部门核发的证书,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省技能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在常州市范围内是本行业的工种带头人。

(五)在技术比赛中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及多次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者。

(六)经常州市高技能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的“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或技术能手”。

第十条优秀乡土人才应在我区农村工作满一年,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技术革新或发明在推广、转化、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成果得到区以上主管部门认可的。

(二)在生产经营或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中,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率先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并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成绩显著的。

(三)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在安置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上缴国家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的。

(四)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农业产业链上有一技之长且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成绩显著的能工巧匠。

(五)在农村科普工作中通过实验示范和传授技术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科技知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和较大影响的科技带头人。

(六)在解决“三农”问题、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较大贡献,走在全区前列的村级班子带头人。

第十一条推荐选拔“510工程”培养对象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进行的方法,基本程序是:

(一)推荐:选拔对象人选一般由所在单位根据选拔条件集体研究推荐,也可由本人自荐,经主管单位党(工)委或党组审核后,填写《高新区(新北区)“510工程”培养对象推荐表》,连同被推荐人的相关材料一同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考察: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审核筛选、逐人考察,核实其政治表现、成果和业绩等方面情况。

(三)评审: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高新区(新北区)“510工程”人才评审委员会,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初选名单。

(四)公示:通过一定方式将各类培养对象初选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审定: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类培养对象初选名单进行审定,并发文公布。

第三章培养和使用

第十二条关心培养对象政治上的进步。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所属镇(街道)及协管单位要主动关心他们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对要求入党的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对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各类培养对象,可优先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第十三条加强培养对象的教育培训。区委组织部会同培养对象的协管单位负责对各类培养对象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优秀人才所在单位每年要安排他们进行一定时间的业务学习和外出考察,有条件的可选送到院校、科研机构或国外进修。鼓励培养对象参加学历、证书教育,所在单位应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必要的帮助。

第十四条优化培养对象创业创新环境。有计划地选调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到上级有关部门、基层和企事业单位交流挂职,以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区、镇两级政府可聘请培养对象担任经济、专业技术、“三农”问题等方面顾问,使他们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贡献才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所在单位和协管单位要优先安排他们从事重点项目、课题的研究,优先给予经费扶持。优秀乡土人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请农贷资金,享受贷款贴息。

第十五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各部门、各级组织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的新理念,大力宣传各类培养对象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实干兴业的良好环境,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我区的建设之中。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对培养对象的管理实行由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区直有关部门协管、人才所在单位直接管理的分级管理体制。其职责分工是:

(一)区委组织部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牵头抓总,宏观协调和督查指导;负责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实施培养对象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工作。

(二)区委宣传统战部负责党的人才政策、培养对象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负责调查研究非党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反映意见,协调关系,联系党外培养对象,发现、培养非党优秀人才;区委党校负责培养对象的计划调训、政治理论培训。

(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发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局、科技局、农林局、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和特点,负责做好培养对象的协管工作,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掌握与培养对象有关的动态情况,协调解决培养对象的有关突出困难。

(四)人才所在单位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和管理制度,及时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培养对象的思想、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负责本辖区优秀乡土人才的直接管理工作,组织他们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为他们开展业务交流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第十七条建立和完善培养对象管理制度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在两年培养期内,培养对象应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总体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所在单位可与培养对象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并报有关协管部门备案。培养对象每年均应填写《“510”工程培养对象考核表》。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由相关管理部门会同所在单位对培养对象进行考核,并写出考核报告,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期满时,由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培养对象的工作实绩和创新成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和是否继续列入培养对象名单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1、对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在考核的基础上每年进行滚动调整,具体操作参照后备干部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其他四类培养对象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批。对在培养期内犯有严重错误,或因个人责任给单位和群众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者,以及其它原因不宜继续作为培养对象的,由所在单位或镇(街道)提出意见,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及时调整出培养对象名单。对培养对象工作调动、奖惩任免等重大变化情况,须及时与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气并备案。

第五章待遇和奖励

第十八条“510工程”培养对象享受下列待遇和奖励:

(一)自批准之月起,每人(不含高素质党政领导后备人才)每月享受500元人才津贴,经费从区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

(二)对培养期内取得市级以上重大科研成果或受市级以上奖励的培养对象,区财政给予等额的配套奖励。

(三)对连续两期被确认为培养对象的人员,可享受一次不少于7天的休养,费用由区人才开发资金和所在单位各承担50%。

(四)培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其意愿优先安排,有关单位不得收取政府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九条培养对象在培养期满后或被调整出培养对象名单即不再享受有关待遇,但可参加新一轮“510工程”培养对象的推荐、选拔。

篇10

一、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一)完善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与国家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网相衔接的、适合我省气候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山区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形成合理覆盖全省的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建立和完善雷电、生态与农业、地质灾害、酸雨、大气成份、土壤墒情、海洋等专业的气象灾害观测网,尽快形成地面、高空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提高我省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森林草原、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要交通干线等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能力。大力发展先进的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技术,加强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建立暴雨洪涝、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和大风、大雾、高温热浪、大雪、寒潮、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以及风暴潮、沙尘暴、道路交通、森林火险、公共卫生和空气质量等专业气象预报系统,着力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重大气象灾害事件的跨部门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雨(雪)、大雾、低温冻害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

(三)建立气象灾害信息服务渠道。要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各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拓展信息系统功能。广播电视部门要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在我省的接收落地工作。公共场所管理部门要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电子显示屏,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人,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形式,针对不同的群体及时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并提出适用的防灾避险措施。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电子显示屏使用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气象部门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快农村大喇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进一步畅通预警信息渠道,提高为农民群众防灾避险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

二、切实增强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认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当地自然灾害特点,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了解气象灾害在本行政区域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科学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依据。加强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确定气象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制订防洪涝、防风、防雷、防积涝、防雪灾、防台风、防浪、防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建立不同气象灾害种类的防御方案,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

(二)完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海堤、水库、防风林、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及时疏通河道,抓紧进行病险水库、堤防和海塘等重要险段的除险加固,确保工程设施防灾抗灾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针对台风、风暴潮、沙尘暴等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科学制订防风、防浪、防沙工程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三)全面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抓紧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建立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及播发、部门及社会公众防御指南、社会救助等协调联动机制,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统一有效的重大气象灾害应对体系。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强化城市人口密集区、重点保护部位和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五)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社区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要加快建立乡(镇)、村气象灾害防御义务信息员队伍,及时接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力度,在干旱缺水地区积极开展飞机、火箭等人工增雨(雪)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要加强人工防雹工作,进一步完善我省高炮防雹作业布局,切实做好经济作物主产区的雹灾预防。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对森林草原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

(七)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对本地本部门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太行山、燕山地区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快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体系建设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当地气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拟定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对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等。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使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加强山区、社区、矿区、学校等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二)加强气象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科学技术的研究,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不断提高我省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三)完善气象灾害相关法规和标准建设。要加快完善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及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地方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充分利用中央、地方和社会等多方面投资,将气象灾害防御建设项目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抓紧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气象防灾减灾项目的建设,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抗灾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科普宣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