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1

关键词: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性

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原来的固定模式化教学方法,从全方位入手,进行改革、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历史是一门内容比较广阔的学科,它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教好历史,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就要考我们老师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我们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常常说教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方法和艺术性也是百花齐放,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学”,整个课堂老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因此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从转变自身的角色开始,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改变课堂教学程式,培养学生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成为学习主角,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其自主意识,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策源地。

三、选取典型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即使一个很好的说书人,也不可能把情节平淡的故事讲好。而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所限,文字简单概括,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使历史教学血肉丰满,使描述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需要历史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看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我工作多年来,平时不管在哪,只要遇到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有益的内容,我都赶快制成小卡片,收集起来,日久天长,我历史教学资料越来越丰富,我在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兵精粮足,游刃有余,不愁“难为无米之炊”。但在教学中,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学进度又不能落下,所以老师补充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精挑细选,选取最能解释说明课本内容的、最生动有趣的典型材料,语言务必精炼,力求用最少的话表达更多的内容。

四、注重课堂评估,巩固教学成果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艺术;提高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每一节成功的教学都是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展现。艺术性的教 学,能给学生关的享受,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事实上,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与教学等诸多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艺术, 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沟通引导的艺术―激发兴趣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 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计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三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看到鱼的位置就是鱼的实际位置,在这样“前科学”错误概念影响下,出现凭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因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2.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体会学习乐趣

如在教“密度”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开展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时,便找出物质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当实验探究伴随着学习过程时,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课堂的艺术―语言

1.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乐趣而使知识撇在一旁。

2. 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R=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不能说当I 趋向于0时,电阻无穷大,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但在物理学上,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由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定义,应根据学生的接受实际知识的能力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接下来在高中讲授牛顿第三定律,对力的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到了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对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3. 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

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将“所”字漏掉,也不能在“平面”之前加什么词修饰,不能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4. 要考虑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例如,学生对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字,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就是用来判定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注意力集中。

5. 语言要有较强的幽默性、趣味性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斯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例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

当前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重技术、轻艺术”的问题,表现为教学方式刻板、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目标等。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出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考虑,教师有必要尽快更正认识,并通过调整教法等方式来实现教学技术与艺术的兼顾。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导入艺术、讲解艺术、互动艺术、情感艺术以及情境创设艺术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导入艺术和讲解艺术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导入艺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解惑者,还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言行举止均会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后必须要注意自身举止,维持良好的教学仪态,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使他们愿意配合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提高新课导入的趣味性,使学生顺利进入教学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指的是导入需自然、有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问题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导入新课。以《春》为例,教师在提问时,应保证提出的问题与初中生兴趣相符且可以促使其思考,比如,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是什么模样?此种做法除了可以活跃气氛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为他们理解课文主旨打下基础。其次,关联导入,指的是教师借助与新课相关的内容来实现导入。比如,对于《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张不同的云的图片,鼓励学生猜一猜哪一张图片预示着即将下雨。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云的图片与课文的关联性,可起到提高科普文章趣味性的作用。

2.讲解艺术。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面面俱到的讲解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为他们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留下机会。为此,教师应把握好讲解艺术,做到适度、适当。讲解艺术涉及语言、内容、结尾方式三个方面,其中,语言艺术指的是教师在讲解时需做到用词恰当、得体,这一点是保证课堂生动、气氛活跃的必要条件;内容艺术指的是教师应保证讲解内容富有感染力,且较为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这一点与初中生性格浮躁的特点相吻合,能够起到防止学生跑神、激发思考等作用,集中体现为设疑艺术;结尾艺术指的是教师在讲解结束时应进行一个简短的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学生知识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对于《武陵春》这篇诗词,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如下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提问:日晚是什么意思?对此,学生一般会给出两个答案,分别是天色已晚、日上三竿。这两个答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但若教师在此时直接指出,极易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进而影响到其探究热情。所以,教师不宜直接否定错误答案,而是应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谁的答案是错的。其次,要求持有两种观点的学生分别陈述理由。此时,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学生可能会说:不想梳头是因为天色不早准备休息了呀!而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学生则会说:人一般是在早上梳洗的时候梳头,因此日晚指的应该不是晚上。此种安排可使学生各抒己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均会主动思考,对诗词的领会也会更加深入。最后,教师肯定第二种观点,并进行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提出表扬:排除错误答案之后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你们很厉害啊,都看过福尔摩斯么?对于回答出错的学生,教师也应以恰当的方式进行鼓励:你们晚上也梳头吗?这种习惯也是可以的,有助于睡眠,但是古人可能不知道,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考虑一下古人的感受好吗?上述方法一方面可以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回答错误的学生的尴尬,可减轻出错给学生心理带去的负面影响。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上述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深化教学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可促进教学实效的优化。

二、结语

增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不仅是保证初中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还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做法,对教学深度与广度的加大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充分重视教法改进,通过增强教学艺术性的方式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8):72-75.

篇4

一、用和风细雨式的语言启发学生深思

英语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用慢言细语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尊重,更是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审视和了解自己,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和风细雨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状态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尽情地释放学习潜能。在运用时应把握好时机,即在学生“口欲言又止,手欲写又停”的情况下,注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运用追问和启发的形式来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规范、合理。同时,可要求学生针对教师的启迪大胆质疑思考,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语言来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语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大熊猫的认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以“Do you think giant panda is very cute?”和“Why do we like giant panda?”去阅读、感知文本,从中探寻相关答案。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What do I know about giant panda?”为题来主动表达,深入思考感知。

二、用协商合作语言引导学生探求

传统英语教学更多地注重教师讲解,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这样强制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学习,学习缺乏生机和活力。艺术性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和信任学生,以平等协商的来引导学生表达,更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师生之间的协商合作,使得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价值。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引导他们拓宽思维、放飞想象;多给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带着激情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采取设问、诘问、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这种协商语言能使得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协商语言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能使学生增强自身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ves”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What is your dream college school life?让学生通过自我表达来描绘未来的学校生活。同时,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理想学校生活图景的基础上,可尝试运用“Try to guess my school life”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探寻更为丰富的学校生活。通过这样的协商,能使得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积极思考。

三、用表扬激励语言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往往一句不经意的“Very good!”便能使学生的学习激情更为高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激励表扬性语言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学习的效能感。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感染力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实效低下、不受学生欢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过于强调初中语文的独立性,把初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割裂开来,从而形成封闭化、程序化、死板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在初中各学科中,初中语文学科的感彩最强烈,教学的艺术因素最丰富,我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依赖特定的教学情景而形成,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要创设初中语文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和感染力。

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究教材本身的艺术因素,做到美文美教。传统的课文分析模式会把课文讲解得支离破碎,毫无乐趣可言,尽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但学生的反映却极其冷淡。记得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一个个毫无反应。后来我深刻分析了讲课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优美,有动听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因此高质量的诵读至关重要,我按照这样的教学设想重新讲了一遍。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我满怀深情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春》时,整个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学生都沉浸在我的朗读之中。我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朱自清所描述的那个美丽的艺术世界,使他们真正品味到了散文的艺术之美。

要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美态。课堂教学是一项示范性非常强的活动,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给初学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在一言一行之间自然流露出教师的优雅和情趣,流露出教师的慈爱和睿智,使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语文,学好语文。

2.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有效地朝着课堂教学目标流动的。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营造使学生思维朝着这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以具有的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表象。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一般都能反映社会生活,它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对这些抽象内容的理解,最好的方式是多联想、多想象和多感悟。诸多教学实践证明: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心理现象,是配合这一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因子。

一堂语文课能否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取决于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学习的动机源于他们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自身内部的力量往往决定于需求的满足。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例如《羚羊木雕》,大部分学生都说这篇文章内容易懂,只不过篇幅太长,不知道全文的构思,只要讲解这一难点就行了。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仅使用了朗读的方法,便使他们愉悦而快速地学完了这篇课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教学语言为媒介,通过师生情感的传递,使初中生掌握课堂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从教学语言角度讲,语言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教学工具,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都十分注意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情感上打下信任的基础,让学生认为老师是最棒的,并且坚信老师能够教好他们。由于师生感情好,学生都会与你主动亲近,都愿意欣赏你的美,都会敬佩你的才华和人品,都愿意为你争光,你所布置的教学任务都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初中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犹如一把打开初中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导入的艺术性,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遵循语文课堂教学规律,结合本课重点、难点内容来设计。只有这样,才会极大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出疑问,逐步地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最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 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 艺术性 导入艺术 提问艺术 评价艺术

一、导入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用时不多,通常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有时甚至更少。但这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影响整个的课堂教学气氛,好的导入往往在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导入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提问法、topic谈论法、卡片展示法、screen演示法等,抓住学生的敏感点,从课的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用性

导入是为课堂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导入应紧扣教学主题,不易太散。同时导入还应围绕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有谈论的话题和思考的余地。

3.可操作性

导入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的,所以要考虑到教学所在的地点及教学对象,确保可以操作,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娱乐性

导入的形式应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

5.形象性

导入应自然流畅,不要牵强附会或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有时太过生硬会让学生不知所以莫名其妙。

6.审美性

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其与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7.调动性

活泼主动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知,导入的内容应紧扣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一听一看就兴奋不已。导入的形式也要活泼多样以便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艺术

提问同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艺术性。

1.精心设计,预估答案

在备课时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问题的难度适中,要是使班级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以后能够回答为宜。所设问题应做到题意明确,无歧义,问题的范围不宜过大,要紧扣本课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要先有个预想,以便在上课时作出及时的回应和调整。

2.选准对象,有的放矢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察言观色,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不确切的表述,并及时纠正,诱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3.明确目的,启发思维

教师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应合理利用一分一秒。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清晰明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也是可以分两大类:求同和求异。有些问题不应限制学生的答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分清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之间的区别,所提问题应由易到难,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知识,理解程度如何的回忆性问题,到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问题。

5.顾全大局,难易适中

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难道适宜,不贪大求全。问题太易则缺乏引力,索然无味;问题太难则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问题太难则高不可攀,望而生畏。提问适度就是要把握好难易间的度。

6.富有逻辑,针对性强

课堂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分析问题层层剥笋,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提问时若不注意逻辑顺序,则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三、课堂评价的艺术

不管是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是在学生提问以后,老师都应该给予及时而简短的评价,如果不给予及时的回应或老师的评价不够艺术性都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勇气,甚至前功尽弃。那么教师应在课堂评价中如何体现艺术性呢?

1.重表扬鼓励,轻批评呵斥

每一位学生只要能回答问题就要肯定其自信和勇气,特别是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大声的表扬,就算学生回答错误也不应该直接打击,而是要用一些更为委婉的话语,如:“Any different answers”、“Anything else”、“Who want to try again”。这些话既可以让回答问题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又给予了其他同学尝试的机会,同时不但不会打击到学生还能给所有同学一个再次表现的机会。

2.重顾全大局,轻个别多问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不可能是完全水平一致的,特别是英语科目成绩相差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喜欢一直提问好的学生,甚至有的学生一节课被提问三次以上,这样做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很清楚学生的层次,对于成绩不够好自信心不够强的同学而言,即使他们的回答不是很完美,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加强其自信,给予其回答和提问的机会。而有些同学自以为英语不错,经常在课上太过注重自我表现,有时甚至很过分会影响到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么就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挫折教育,打消其自傲的气焰,也给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

3.重及时回应,轻评判对错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老师在上课时都应及时给予答复,哪怕就是点个头那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制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确或不够完美,让他们尝试到被关注和被肯定的喜悦。相反若不能及时的给予回应,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感觉很茫然,不知所措,其他听课的同学同样会感到很迷茫,自己有的答案也不敢说出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讲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但也有的教师,语言无味,或是高腔高调,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是再好的课文,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打动学生。那么,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富有艺术性呢?

一、利用抒情性语言来体现文章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总是容易被感动的,针对学生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抒情性的语言来体现教材文本中的真情实感,利用或悠长、或低沉的语气语调来氤氲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共鸣,求得一个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如《荔枝》一课,作家肖复兴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而留下了“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叹息,教师可以归纳出富含感情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之情,并让学生结合课文与实际,抒发自己想要对母亲表达的感情。抒情的语言犹如春风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而激发学生对于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怀。此外,我们利用抒情性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通过抒情的语言和极富表演性质的抒情语调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语言的美和怎样通过抒情的语言来表现语言的美,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达到教师使用语言教学生学用语言的目的。

二、教师的语言要简明规范、饱含激情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语文教师满腹才华、才高八斗,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可是一旦让其走上讲台,却发现他的课堂不温不火,没有激情,又不精练,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兴趣。我以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魅力不够,进而影响到了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我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语言首先要简明规范,简明指用语简要明白、言简意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讲话,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取舍自己的语言,不要过多使用陌生词语,对一些必讲的专业术语,教师要加以通俗解说;对一些未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网络语言,教师要谨慎使用,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激情,具有号召力。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在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

三、在研读教材上下功夫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64-01

现代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使教师更好的迎接现代教学面临的挑战,必须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顺利开展。一个具有较强教学艺术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较强的教学艺术性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还能使学生有轻松的课堂体验。教师较强的课堂教学艺术性,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整个课堂教学大放光彩;教师较强的教学艺术还能够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使学生信服教师,进而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具有较强教学艺术的教师往往更加受到学生的爱戴,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有助于知识点更好的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地理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然而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难度与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不断提升,使得教师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3、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世界地图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对地图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学生会由于在高中阶段要掌握大量的地图而感到沉重的负担。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世界地图分割成不同的板块,同时将地图知识的学习与当地人文、自然等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得到有效提升。

1、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教师与生俱来就掌握了较强的教学艺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方法,尤其对于地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讲究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等,都是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有效途径。当然为了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艺术性。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过程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十分关键。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试图通过提高自身教学的艺术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为了提升教学艺术,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学生。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对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反思学生。艺术性的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反思学生需要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反思个人。教师不仅要反思学生,还要对个人的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在实际的教学中,哪些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哪些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不适合,进而使教师能够对个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

3、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升。本人认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教师如果对学科专业技能把握的不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居高临下的感觉,自然难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的非常熟练,那么不仅能够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还能够使复杂的知识点更加有条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篇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个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就会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开启思维的机器,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好比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强烈读下去的渴望心理。常用的几种导入艺术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法、悬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可生搬硬套。下面以“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1.1常规导入法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在必修2模块中学习过的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还有印象吗?”……1.2情境教学法首先请学生观看PPT(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段视频传递了哪些信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过程或其他基因工程的视频),接着发问:“通过视频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主要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此时教师表扬并再问:很好,究竟如何才能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呢?学生: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抵抗棉铃虫害的抗虫棉。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再问:很好!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哪些相应的工具?学生“: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此时教师给予肯定,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分别学习DNA重组技术的这三种工具。很显然,第一种导入方式直白、平淡,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第二种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以视频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前沿领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科技意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提问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提问与回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所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回味性。例如,在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提问:可见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段“缝合”起来,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此,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另一种可以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它“姓甚“”名谁”呢?学生随即想起“DNA聚合酶”。老师接着再问:“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学生立刻就活跃起来,进行热烈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不是一回事。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相同点: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不同点: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需要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而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教师这样适时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探讨总结,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准确的答案,既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又使新旧知识融合,深入理解领会学习内容。另外,对学生的作答,教师或者让学生或者自己及时给予引导、修正、补充,力求答案正确清楚,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3启发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启发艺术是指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巧妙的引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启发艺术的表现方法亦多种多样,如诱引法、点拨法等。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回答也就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对学生加以启发引领,因势利导使学生解答接受。如:学习“分子运输车”———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内容时,教师可从下面四个思考题入手,逐步分析作为载体必需具备的条件。(1)作为分子运输车———载体,如果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将会怎样?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互动、解疑得出:限制酶切割位点可以被限制酶切割,进而目的基因才可以插入。(2)霍乱菌的质粒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否用它来做分子运输车?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霍乱菌对受体细胞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并进而归纳出霍乱菌是一种致病菌,其质粒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3)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转基因生物能有预想的效果吗?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我们将不可能获得基因产物,实验将失去意义,而且目的基因在细胞增殖中会丢失。(4)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如何去检测呢?教师适时点拨,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只有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才能让学生领悟,只有使学生真正想到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备某些条件的载体。另外,这样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结束收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