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作风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作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作风

篇1

关键词: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生产;作用

矿井通风主要是用于排除、稀释矿井之中的粉尘与瓦斯,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呼吸正常,降低矿井中作业区内的温度,防止煤炭发生自燃事故,同时也是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以通风方式排除的瓦斯占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粉尘为20%―30%,热量为60%―70%。从这些数据来看,矿井通风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从近几年,爆发煤矿安全事故来看,因通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仅次于顶板事故,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科学、系统的安排好通风管理工作,增强矿井安全的预警能力,这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矿区的经济效益,促进矿区的平稳、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矿井通风作用

矿井通风,顾名思义,就是将空气输入到井下,从而提高矿井之中氧气的含量,并且将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的系统。煤矿生产属于地下作业,其工作环境异常复杂,当空气进入到矿井内,流经各个作业场所时,会掺入一些粉尘与有害气体,在这一过程中,空气的成分慢慢发生着变化。同时,受地热作用、机械设备散热的影响,井下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也会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作业环境,因此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必须要进行通风。

矿井通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井下提供新鲜空气,以保证井下操作人员对氧气的正常需要;二是排出或冲淡矿井内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三是对井下气候、环境进行调节,改善工作环境;四是一旦发生灾害或者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效控制风流,这就能够为救灾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为了控制矿井下的风流能够按照指定的线路进行流动与分配,那么就需要在矿井的某一部分巷口中构建能够引导、控制风的流向、速度的构筑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风设施,它可以分为隔断风流与引导风流。一些新建矿井的通风系统通常以分区式、对角式为主,而一些改建或者是扩建的矿井则是以混合式为主。

二、漏风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风流没有到达使用地就沿途漏出或者是漏入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漏风。产生漏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由于通风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没有对通风设备、建筑进行定期维护等。一旦出现了漏风情况,首先,它会降低井下作业地点的有效风量,从而造成单位空气中瓦斯与煤尘的含量增加,温度与湿度升高,使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化,对井下作业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如果漏风情况稍重,将改变使井下的通风结构,使通风系统变得非常复杂,从而降低了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稳定性,甚至无法控制风量与风速。最后,如果漏风情况过于严重,将会导致风流短路,使整个通风系统陷入瘫痪。

三、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通风安全意识。矿井通风工作不但关系着矿区的经济效益,同时与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来提高全体员工的通风安全意识都是值得的。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对通风工作的认识,通风安全工作要由煤矿的主要领导来负责,同时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科学合理的矿井安全体系,并且这一体系层层落实,将单位的每一位员都纳入体系管辖的范围之内。其次,利用好板报、标语、广播、网络等教育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对全体员工进行通风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使全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粉尘、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以及矿井通风的作用,使全员能够通过宣传与培训,提高对矿井通风工作的认识,进而树立通风安全意识。最后,通过一些通风安全实例,进行宣传教育,因为每一起通风安全事故都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更能引起全员的注意,培训的过程中,讲师要对每一起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每一起事故的教训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防治措施、处理方法进行系统说明。煤矿单位要利用好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防护与救援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员工能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认真执行。

(二)做好漏风的预防工作。一是要制定通风机械设备的操作细则,确保煤矿的全体员工能够严格按照细则进行操作。二是抽调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通风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井下的每一个通风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且马上通知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维修。三是组织巡检队,定时对通风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特别注意风桥处。一般情况下,风桥处的漏风会比较严重,一旦风桥不够严密,必会影响整个井下的通风系统。因此,我们在对井下的通风系统进行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对风桥的使用,如果某处必须要使用风桥,则必须要保证风桥的严密性,同时要定期对风桥进行维护。

(三)优化通风设施,重视现场管理。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优化通风设施则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煤矿单位首先必须保证通风资金的及时到位,引入先进的通风设备,对多年使用的陈旧设施进行更换,大幅度提高机械设备的情况,如此才能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对通风安全的掌控。除了引进选择的通风设备,优化通风设施之外,还要重视现场管理,在技术、设备更新的基础上来实现安全生产。安排专人来负责巡视、维护通风设施,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通风系统的水平、独立通风,保证风向的稳定,同时做好通风事故隐患的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杜绝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的错误现象的发生。

(四)加快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煤矿单位也必须适应这一时展的趋势,积极构建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1.利用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功能。利用计算机生产的图像主要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通风示意图以及避灾路线图等等,然后根据生成的图像分析用风地点、风向、风量分配以及安放通风设施的地点等等,同时要根据矿井的最新动态对计算机图像进行及时更新。

2.建立通风设备管理数据库。通风设备管理数据库在包括以下信息:通风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风量、风速、风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风门、风桥、密闭建筑的损坏程度;测量仪器所记录的数据等等。

3.逐步建立执行记录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在包含以下信息:国家颁布的与通风管理相关的法律政策、行业制度等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与分析,使煤矿全体员工能够及时、准确的检索到这些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矿区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关系着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进而保证煤矿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辉.浅谈我国煤矿通风安全隐患管理及相关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篇2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篇3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

1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包括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五部分。在该体系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作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 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保障了每项安全工作都是全过程控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

2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式管理,其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动,但其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2.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煤矿系统可能威胁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带来煤矿生产不稳定等危害的根源或者状态。危险源是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起因,同时,危险源存在于煤矿企业建设、生产和改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内容。煤矿危险源的辨识要求针对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危险源的特点,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求在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危险源检测,及时地记录与汇总分析。

2.2 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各单位将本单位制定的初稿上报风险管理小组下设的各个专业科室,由专业科室组织相关科室、基层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对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双向反馈、修改及审核,通过至少3轮修改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随着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需要不断测评和改进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体现PDCA管理模式。

2.3 制定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提炼出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控制以及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达到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并且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消除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的制定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措施要具体,符合现场实际,能更好的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2.4 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状态监测关注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效率,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2.5 风险预警。煤矿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按照其严重度和特征设定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检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级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从而避免不期望的结果出现。通过危险源辨识能够有效的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弄清楚安全管理的对象以及现状;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每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找出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以作为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要求,对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标准以及措施。通过检测危险源,掌握危险源的风险变化状况以及是否处于可控状态。通过判定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将检查结果与评估标准进行对照,确定风险不可承受的隐患,报告和通知相关人员。通过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危险源,按照警情(轻警、中警、高警、巨警)提示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最后通过体系的绩效考核,检查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矿井安全等级,强化体系的有效执行。

3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在陈旧的安全管理理念中,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基本是被动的、落后的,而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人的生命价值更为重要,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倒换,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安全管理模式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超前预控,随着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而生,它是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所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选择。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的特点。

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建立安全长效控制机制;让管理走在事故前面,切实消除事故的发生。煤矿事故的可防以及事故风险的可控的管理过程是整个体系强调的重点,由于其管理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认识观以及方法论来讲,都是全面推行我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国汉君.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篇4

关键词:煤矿 安检员素质

1.煤矿安检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检查工作的好坏,对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煤矿安全检查员作为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执法者和安全生产方针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者,他们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排头兵,也是煤矿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最终着力点,更是矿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神。

2.目前煤矿安全检查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安检员现场工作经验不足

有些煤矿的安全检查人员对现场的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不熟练,对安全检查的标准掌握不全面,导致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够发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

2.2 安检员工作作风消极被动

有些安检员在工作中不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面对被检查单位的利益诱惑和好言好语容易迷失方向,走向不廉政或“老好人”的歧途。

2.3 安检员在检查过程中不能深入工作现场

由于井下工作条件恶略,一些不负责任安检员为避开恶略的工作环境而不愿意到工作一线去检查隐患,导致现场的安全检查存在死角和漏洞。

3.加强煤矿安检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煤矿安全检查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安全检查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一定的组织、决策、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需要掌握煤矿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煤矿安全检查员的业务素质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使安检员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更不能缺位。

4.煤矿安检员应具备的素质

煤矿安全检查员在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煤矿安全检查员,就必须掌握过硬的业务和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

4.1 安检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

安检员要想使自己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必须经常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还要经常深入现场了解现场生产情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同事安检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隐患的高度敏感性,能够发现管理方面的隐患、分析隐患背后的隐患。避免传统性的“行为检查”和“外表性检查”。

4.2 安检员应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

安全检查工作与其它工作性质不同,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因素及潜在的隐患。如果达不到这一点,人员配的再多也无济于事。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煤矿安全检查员就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安全知识。

4.3安检员必须具良好的工作作风

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是安检员应该具备的工作作风。从煤矿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安全工作虽始终没有放松,但是“三违”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人们往往不能够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出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这就要求安检员要有一种敢于坚持原则的精神。

4.3安检员还必须具备“四多”

4.4.1 多想

安检员应该经常分析现场的安全生产动态,不断思考、探索抓好安全检查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三违”产生规律,对现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时段和地点进行重点抓。

4.4.2 多看

安检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应该做到“眼观六路”,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的行为等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查看,从中发现问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的现象。

4.4.3 多跑

安检员应该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深入一些作业环境恶劣、危险工作区域,尽量扩大安全检查的覆盖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现场发现更多的安全隐患。

4.4.4多讲

安检员要到职工中间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三违”人员的帮教要苦口婆心,经常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并经常向上级部门提出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

4.4.5多落实

凡安检员在生产现场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要严格按照隐患整改流程进行跟踪管理,直到把隐患彻底消除为止。这就要求安检员不仅要能发现生产中的隐患和问题,而且还要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4.4.5安检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篇5

1.加强安全监管,扎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考核奖罚机制,继续严格执行“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的煤矿安全监管考核制度,采取日常检查、巡查和互查等多种形式,认真落实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各项监察监管指令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铁的手腕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移,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多项并举,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一是加强局机关监管队伍建设。实现竞聘上岗,要求局监管人员切实做到“作风要正、知识要广、业务要精、工作要实”。二是加强安监员队伍建设。对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发挥不了作用的安监员要予以辞退,健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监管人员的学习培训。切实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员业务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全体监管人员的政策法规意识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强监管队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杜绝、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

3.全力以赴,扎实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全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对整合主体矿井、被整合矿井和限期退出矿井的安全监管,严防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杜绝安全事故,促进煤炭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4.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等工作,逐步改善办矿条件;实行整合、技改和改扩建工程跟踪管理制度,确保严格按设计批复施工;对确定为质量标准化建设示范矿和样板矿的,要按照要求认真整改,抓好地面设施建设和“采、掘、机、运”的各项达标。通过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建立安全型矿井,实现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篇6

一、搞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

安全生产事关员工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抓好“一通三防”工作是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保证,对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一通三防”当成一项长期持久的事业。随着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煤矿安全形势有所好转,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事故率特别是“一通三防”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煤矿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在煤矿的伤亡事故中,瓦斯事故屈居榜首。瓦斯事故仍然是安全生产最大的威胁,“一通三防”依然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一通三防”工作任重而道远,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二)企业要保障“一通三防”专项资金的投入。“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是搞好“一通三防”的物质基础。“一通三防”资金投入不能少,而且要专款专用,资金投入到位是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的首要保证。同时,从通风核定和预算入手,对不合理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对通风设施的构筑要严格标准施工,该密闭的巷道必须密闭,必须保证施工质量,不得跑风漏风;对瓦斯涌出异常的区域要跟踪监测,对矿井监测系统不断进行更新、补充、改造,保证监测的稳定可靠。

(三)打造作风过硬的通风专业队伍。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踏实的专业队伍。通风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这支队伍要具有敢于坚持原则,善于科学管理的综合素质,能够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危险区域排查隐患,合理解决“一通三防”棘手问题。因此,在“一通三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1.培养一批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严肃认真有扎实工作作风的专业队伍。2.选拔一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勇于吃苦的人才,使他们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的领头雁,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四)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责任制规范人的行为,为消除隐患,营造安全氛围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从矿长责任制抓起,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广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井下现场,深入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点地点,盯住突出问题,强化现场管理。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使“一通三防”各项制度在现场得到落实。其次,树立全员管理思想,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一通三防”工作上的的地位和作用。矿井通风专业队对完善通风系统,实施瓦斯监测,加强火区管理,搞好防尘负有直接工作责任,专业职能部门对“一通三防”工作负有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隐患排查的业务保安责任,其它各工作岗位根据责任制的要求承担“一通三防”安全责任。

(五)要让企业全员重视“一通三防”,警惕事故发生。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微风作业就是事故,是正确接受事故教训,彻底杜绝瓦斯事故的需要。当作业场所因通风设施损坏或设施构筑不及时等其它原因出现微风时,工人们要主动撤出微风区域,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信息,从而使隐患得以及时消除。防治瓦斯不是小事,深刻认识到防治瓦斯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构筑起安全防线,自觉地爱护通风设施,自觉地反馈通风系统方面的信息,形成瓦斯管理全员参与的局面。

二、科学建立并充分利用好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近年来,所有中小型煤矿都建立健全了以监测监控瓦斯通风参数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好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建立防治瓦斯灾害的长效机制,遏制重大瓦斯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

(一)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生产观念,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在不同类型煤矿装备相应的监测监控系统的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死任务”、“硬指标”,消灭“漏洞”,不留“死角”,是抓好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在仪器设备选择上,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整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统一的设计、安装、生产、服务厂家,是建立高质量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多为国产化研制并逐步实现批量生产。随着市场自身的发展及市场对监测监控系统供需的要求,国内除了几家较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安全仪器专业厂不断推出监测监控新产品外,也有一些企业“乘机而入”,移植、拼凑、组合了“形形”的监测仪表、监控设备、监控系统,从而一方面激化了市场竞争,一方面也干扰了监测监控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的正常市场秩序。在设备选择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根据实际需要和仪器功能选择有诚信的质量有保证的生产厂家,切不可为了暂时的“节约投入”而不顾质量、不顾基本功能地选择了不利于正确实施监测监控功能的系统及配套设备。

(三)认真保证监测监控系统的装备功能标准,不断完善,逐步升级。这也是确保监测监控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完善各类安全参数,增强监测监控能力,加大监管范围和力度,保证监测监控系统始终处于高层次的状态。

篇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基层煤监分局的班子建设,虽经多次调整,整体协调,功能发挥显著。但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领导班子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及时查找差距,才能准确把握今后努力的方向,把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抓得更好,抓出实效。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勇于查找班子建设中存在的差距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建设,虽历经曲折,但总体不断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与省局的领导、分局班子的集体努力分不开,但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当前煤监分局的班子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不牢

科学发展观广义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而言,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要把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事故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执法力度不够,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职责不够,以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事故不够。其次是对监察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他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某些问题或偏差,了解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两个层次的问题,都未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二)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不深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班子建设来说,狭义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应是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建设方面主要是勇于奉献的思想不牢、处理某些个别问题公平公正不够;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勤政务实、艰苦奋斗等方面有时做得不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主要是有关规定、纪律、禁令遵守和执行得不够全面和严格。班子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往往影响到队伍建设。

(三)协调配合的能力加强不够

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协调配合的狭义要求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主要存在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不够的两大差距。在内部协调配合方面:主要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上下协调配合不够、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监察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在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监察分局与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职能中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不够

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对领导班子建设的狭义要求的理解是:领导班子应不断加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这是事关班子能否带好这支队伍的关键。班子向心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班子成员没有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和意见放在心上。凝聚力不强的原因是分局的整体缺乏一种精神或灵魂,上下统一不够,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上有纪律要求,下有灵活应对。战斗力不强,主要是在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执法到位等方面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上级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得不够。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班子建设的建议

通过查摆问题,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必须很好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议切实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的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千方百计减少伤亡事故来保障作业人员的最大利益。我们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对象是煤矿、煤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伤亡事故和改善作业条件。为此要通过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公正执法、严格执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协调好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关系,真正形成合力,使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职责认真全面落实,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要充分调动监察人员的执法积极性和创造性。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监察员也不例外。领导干部只有掌握监察员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情况,及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中的难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

篇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基层煤监分局的班子建设,虽经多次调整,整体协调,功能发挥显著。但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领导班子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及时查找差距,才能准确把握今后努力的方向,把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抓得更好,抓出实效。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勇于查找班子建设中存在的差距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建设,虽历经曲折,但总体不断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与省局的领导、分局班子的集体努力分不开,但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当前煤监分局的班子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不牢

科学发展观广义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而言,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要把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事故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执法力度不够,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职责不够,以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事故不够。其次是对监察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他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某些问题或偏差,了解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两个层次的问题,都未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二)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不深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班子建设来说,狭义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应是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建设方面主要是勇于奉献的思想不牢、处理某些个别问题公平公正不够;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勤政务实、艰苦奋斗等方面有时做得不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主要是有关规定、纪律、禁令遵守和执行得不够全面和严格。班子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往往影响到队伍建设。

(三)协调配合的能力加强不够

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协调配合的狭义要求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主要存在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不够的两大差距。在内部协调配合方面:主要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上下协调配合不够、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监察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在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监察分局与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职能中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不够

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对领导班子建设的狭义要求的理解是:领导班子应不断加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这是事关班子能否带好这支队伍的关键。班子向心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班子成员没有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和意见放在心上。凝聚力不强的原因是分局的整体缺乏一种精神或灵魂,上下统一不够,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上有纪律要求,下有灵活应对。战斗力不强,主要是在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执法到位等方面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上级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得不够。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班子建设的建议

通过查摆问题,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必须很好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议切实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的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千方百计减少伤亡事故来保障作业人员的最大利益。我们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对象是煤矿、煤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伤亡事故和改善作业条件。为此要通过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公正执法、严格执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协调好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关系,真正形成合力,使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职责认真全面落实,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要充分调动监察人员的执法积极性和创造性。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监察员也不例外。领导干部只有掌握监察员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情况,及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中的难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

篇9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煤炭企业;监管;行业法规

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的储量占世界的近一半,同时,也是煤炭资源的使用大国,煤炭行业作为一类异常关键的能源行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同时,煤矿生产是对安全操作的要求较高的行业,在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中,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统一规划、调度、引导、监督和控制。作为高危行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报端,安全管理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中。本文首先阐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接着给出一些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管理及企业的技术控制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为数不少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在对企业生产管理时,安全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当效益及安全产生矛盾及冲突时,往往会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除此以外,一些煤矿在执行采掘作业中未能制定清晰地规划,也没能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当采掘接替严峻时,并运用非规范化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对过断层及石门揭煤等方面未能出台安全管理的技术性保障办法;另外,一些煤矿工作面甚至还出现无风照旧作业的情形。

2、煤矿安全投入的资金相对匮乏 煤炭企业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作业技能培训投入和先进安管技术的投入。然而,事实上,负责煤矿管理的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煤矿较少对一线作业职工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即便是培训,也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考评体系,接受培训的职工仅将培训当作变相的消遣,未能严把考评关。此外,伴随煤矿开采技术的日臻完善,,矿井持续延伸会衍生一些安全灾害,例如地热等,在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费用相对匮乏,导致提升煤矿自主研发能力的可能性丧失。还不容忽视一点便是生产所需设备较为老化,未能及时投入资金采购新的先进设备,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可靠进行。

3、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4、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5、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

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

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结语

煤矿安全的生产和管理不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对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层意义。为此,需抓紧抓好煤矿安全管理这根弦不放松,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运作,带来更加直观的市场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卫,马尚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探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2]徐振茂.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3]王义江;马文彬.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9(07)

篇10

一、基本情况

全年共实施监察354次,监察覆盖率达到100%。监察出各类问题、隐患1216条,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17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52份;对55起死亡事故进行了立案调查、取证工作,下达立案决定书55份,实施行政处罚273万元,追究刑事责任8人。

全市生产矿井206个,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了安全程度评估,煤矿安全程度类别为:A类49个,B类30个,C类90个,D类37个。

全市煤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5起,死亡61人,百万吨死亡率4.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3起,死亡13人,百万吨死亡率2.2;乡镇煤矿42起,死亡48人,百万吨死亡率5.2(房山区40起,46人,百万吨死亡率5.8;门头沟区2起,2人,百万吨死亡率1.7)。

二、以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先进经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尽快掌握监察工作的重点,成立之初,对河北省局及邯郸、邢台两个办事处、井陉站和山西朔州站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考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煤矿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煤矿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文件。制定了《安全监察责任制》、《安全监察员工作日志填写规定》等24项内部工作制度。

2、坚决贯彻《安全生产法》,积极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针对北京地区煤矿的特点,重点抓好矿井“一通三防”的监察工作。以事故监察为突破口,加大对事故矿井的监察和行政处罚力度,通过对事故的查处,一方面引起了煤矿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全社会对安全工作的关注。

针对“非典”期间煤矿事故上升这一突出问题,办事处到重点乡镇、重点产煤村分别召开了6次由乡镇主管领导、村干部和矿长参加的座谈会,研究讨论煤矿安全工作。

3、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目前,已建立二级培训机构一家、三级培训机构三家,四级培训机构二十家。完成本年度乡镇煤矿矿长的安全资格考核工作,共考核乡镇煤矿矿长362名;考核煤矿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5500余名。

今年是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第一年,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编制了《北京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煤矿职工安全常识》,印制两万余册,发到各产煤区、乡(镇)、村及煤矿职工手中,进一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4、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任务急,工作量大,我们及时出台了评估标准,并组织房山、门头沟区煤炭主管部门、评估机构进行认真学习,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评估工作按时完成。通过评估实现了减少事故隐患,提高了煤矿企业主要经营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了煤矿企业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的步伐,促进煤矿企业和管理部门自我找差距,改进不足,提高了责任意识。

5、初步建立了北京矿山救援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进北京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工作质量和效果,本着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矿山救护力量的原则,对原有的矿山救护资源进行整合,组织起草了《关于建立北京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调研报告》和《北京市矿山救援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牵头组织北京昊华公司矿山救护队与房山、门头沟区各产煤乡镇分别签订了救护协议,这标志着北京市煤矿救护体系已经形成,并正常运转。

6、始终注意抓好队伍建设。

北京办事处共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煤矿安全监察人员13名,工勤人员4名。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进监察队伍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办事处党组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办事处队伍建设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廉政手册》等文件、书籍,发给全体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水平,我们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以学习《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专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

10月份以来,在房山、门头沟区分别召开了由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乡镇村负责人以及重点煤矿矿长参加的座谈会,办事处主要领导和纪检干部参加了会议,虚心听取了大家对我们一年来监察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20*年的工作重点

继续贯彻国家局党组提出的抓好“三件大事”、构建“六个支撑体系”、推进“五项创新”的要求,以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依法行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搞好自身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监察人员在不同程度上遇到矿主金钱方面的诱惑,在执法工作中,如何长期保持清正廉洁,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高度警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廉政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煤矿安全监察人员防腐的自觉性。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突出三个监察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重点监察20*年评估为C、D类的煤矿。二是重点监察事故多发和隐患较多的地区和煤矿。如房山区的史家营乡、大安山乡、南窖乡,门头沟区的清水镇、斋堂镇,京煤集团的长沟峪煤矿、三河煤矿。三是重点监察事故多发环节。如通风系统、顶板管理、提升运输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