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综合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学综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文学综合

篇1

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杨玉丽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53000汉语言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汉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社会人才需要,加大汉语言文学课程比重,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外还需要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汉语言文学进行传承,通过知识范围的拓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课堂氛围轻松,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找到答案,进而解决问题,最总实现教学目标。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让汉语言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汉语言能够让人提高自身的素质。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汉语言教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借助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工具,能够更好地把一些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汉语言魅力。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汉语言教学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主题所需的各种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搜索,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借助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4渗透德育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理念,必须将德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去,既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又可以加快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握德育的时机,在课堂上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继承中担负着重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25-01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它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怎么样在教学中正确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以及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著名学者刘淼在《当代语文教育学》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综合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也有研究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所以,让学生扎实地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应努力的目标。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的现状

第一,老师不够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效果由于很难从考试中进行检测,因此很多教师在面对教学压力时较容易忽略或弱化综合性学习。单一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认为综合性学习可有可无,忽视了其重要性。

第二,学习资源利用不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但实际在教学操作中,部分资源需要老师自己去寻找、联系和开发。很多老师觉得麻烦,不好操作,所以大多时候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都只是草草了事。

第三,学习过程缺乏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对比。但有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其探究过程缺乏指导和评价,其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学习效果难以迅速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形成质的飞跃。但很多老师往往急功近利,把教学目标都定在“考试”二字上,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

第一,目标选择突出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把社会、科学、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整合。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将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手工课等,课堂注重热闹,偏离了语文课的主航道。因此,在教学主题选择和教学目标设定时,还应以文本或实践活动为契机,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二,教学指导避免随意性。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结合单元主题编排有“主体课文”、“语文天地”、“口语交际”、“笔下生花”等。因此,在教学前,老师应对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提炼出单元主题、单元训练点等。只有这样,教学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之后的学科优化整合才能更好地相互渗透与促进。老师在每学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应有一个整体安排,制订学习计划,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学习评价坚持主导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如果教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达不到预期发展,热情也受到打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整合和利用好资源,引领他们运用合适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从综合性学习中寻找规律,构建科学教学体系,树立规范教学方式。在此笔者希望促进深入研究,通过本轮课程改革,开创我国当代中国特色小学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9

[3]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5

篇3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发性。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性使课堂成为了“快乐的场所”,它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快、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质疑,可以猜想、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这种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教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他们思维异常活跃,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建立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观念。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儿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和想象能力,尤其应当大力表现那些突出奇想,专提怪问题的同学,只有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创设有针对性的、开放性的课堂训练项目,教学的“训练”应在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既能进行知识训练,又包含创新成分的作业题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扩大想象,在训练中巩固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选用以研究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知:D、E是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两点,要证明ABE≌ACD,还应补充一个什么条件?

2、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此,研究性学习必须发展其“实践性”的优势,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离开了实践经验,书本知识就难以消化。如果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使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另一方面,必须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融探索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实践为一体,在“做”、“考察”、“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

如针对我学校颁布了节约用水、用电的若干规定,本人观察到住校生洗衣服时存在着很多同学一直放着水漂洗衣服的现象,为此提出“研究漂洗衣服合理用水的问题”。

洗衣服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平常的事情,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合理假设,提出猜想,数学论证,探究问题的解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增强保护意识。这比颁发几个规定更能起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自觉性。

篇4

一.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需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首先真诚地实事求是地作自我介绍,然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们是父母眼中宝贵的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眼中的好伙伴,是我自己心中的梦想……当生活为我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我们站在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我们面对陌生而又亲切的同学们,不想作个自我介绍吗?不想让大家了解我们的才能与真诚、智慧与幽默吗?那么不妨来一次“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大比拼活动吧!我的话说完,同学们都情绪激奋,踊跃发言,两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由陌生到熟悉,变成了好朋友,也使我这个语文老师加上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张虎是一位马虎、直率、正直的学生;张梦丽是一位文静、刻苦的学生;刘云即是一位爱学习的学生也是一位体育特长生……然后我让学生趁热打铁形成文字,留下成长的印迹。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他人,更让我们认识了自己,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也培养了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深入生活,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和自然的联系

有位哲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科技及文化现象作为学习的对象,把语文课程当作是有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和不断开发的学习资源。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注重了这一关键环节,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让学生留意周围的广告、招牌、标语,觉得好的语句积累下来;带学生到户外活动,认真观察大自然,观察赏心悦目的景物。这两项活动就注重了综合性学习的合作探究和亲自体验。

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文,参加了这次“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由原来逛超市只看花花绿绿的包装转而注意到包装上的广告,例如:喝绿茶时注意到优美诗句“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香飘室内外,味存一瓶间”,蚊香广告“默默无蚊”等,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广告、招牌、商标有新意、独特的互相交流进行整理,同学之间交谈也风趣地用上两句,顿时语言生辉。同学们对广告使用成语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学生说为了维护语言的纯洁,应禁止用篡改成语的方法做广告,有的学生认为做广告谐音、双关语用得好,富有创意。同学们各自都谈了自己的看法。生活处处有语文。是的,当夏夜漫步在田间小路时你也会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轻风半夜鸣蝉”,你的灵感也会触动你的笔,将会绘一幅《乡村夜景》图。有的同学写的“体味四季”、“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等作文情文并茂。因此,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做好材料记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自觉性。

三.运用多种形式实现综合性学习

篇5

[摘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现场调查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只有“活动”而没有“语文”,只见“资料”而不见“创作”。 高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沟通生活实际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挖掘地方特色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要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习;途径;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42-03

[个人简介]曹凤姣(1961―),女,安徽省安庆人,专科,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近年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如扑面春风进入课堂,走向一线教学。崔峦老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繁花似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充分意识到,要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着眼点落实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高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要以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立足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后提取教材中的知识点或价值观等进行拓展性研究。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积跬步以行千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对课文内容再度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把《陶罐和陶罐》《渔夫的故事》这样故事性强的课文编演成课本剧;对教材内容整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以把学过的思乡的古诗词进行收集、整理,用画、诵、唱、舞等方式,展现诗歌的文化魅力;对课文延伸、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矛和盾的集合》一文后,学生可以开展一次“生活中的集优思维”综合性学习。

二、沟通生活实际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如果说生活是一泓丰盈不竭的源泉,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沟通学生与生活的一条活泼的溪流。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得到运用锻炼,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生活的语文,过语文的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学生可以走进大自然,用语文的视野发现美、表达美。学校和家庭也可以积极创造活动条件,让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三、挖掘地方特色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地域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家乡淮南区域内“寿州窑的兴衰”“豆腐文化”“蔡楚遗珍”“神秀八公山”“花鼓灯艺术”等特色乡土资源皆可作为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丰富资源,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大着力点。

四、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学生可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这样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有的学生不但与组内学生合作,成果展示时还请来外援。有的小组在活动中意见有分歧,学生说,“为了团结,我只有听他的了”,看似无奈,却也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别人,与人愉快地合作,这也正是这项实践活动的初衷所在。

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是学生,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他们研究的应该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认为的有价值问题。教师只能起一个“支架”的作用,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和设计,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构建新的认知。

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

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顾问的身份出现。如学生在调查其他同学爱吃的蔬菜水果时,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教师发现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就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点数就可以了。”笔者肯定了他的方法,并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

七、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另一个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和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上、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得一些有用的资料。为了了解蔬菜、水果的销量和保存,他们去市场进行了采访;为了了解同学们爱吃的水果,他们调查了800余人,并把数据制成了表格,用具体的数据说明问题。学生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善于思考,懂得了多角度了解问题,学会用多种方法说明问题。

八、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堂的普遍现象是,教师总想一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地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要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时,教师把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评价时教师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作为评价依据。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网络、电视或电影中的焦点人物或新闻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专题演讲,让学生学会用理智冷静的目光看待“热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心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开拓实践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语文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与思考

初中生处在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都不同,所以,更需要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教师最后为了学习成绩和授课效果,只能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听讲的时候不能够获得自己对课本内容独特的理解,课堂也没有生动性,初中语文课就成了单纯的“念字”的课堂。初中语文课本内容中安排的阅读部分是教育专家依据中学生的思想成熟特点和心智成熟的规律而挑选的内容,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社会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部分不仅教师不注重,更严重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就导致了初中生不能真正理解阅读的真谛,也导致初中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禁锢,没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完全跟着老师授课的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语文教学的改进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必须尽快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

二、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顿的原因

1.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不重视阅读的教学,而是将教学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对古诗词的记忆和文言文的理解上,整个课堂内容的分配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偏差。而就是因为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就跟着教师开始不重视阅读的部分,导致其他内容学习得很好,而阅读部分很差,更严重的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完全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学生没有了自己对阅读的思考和理解,对学生的心智成长特别不利。

2.学生对阅读部分不重视以及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课本为例,教材中有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初中生毕竟心智不成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长,再加上阅读部分的篇幅大都比较长,书中的插图也不是很多,所以初中生就对阅读部分不怎么感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再需要阅读的内容中,试问初中生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对阅读部分的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呢,又怎么会理解需要掌握的课文的中心思想呢?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部分的重视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部分的授课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光靠老师自己讲课文的主旨然后告诉学生,这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阅读部分的运用不理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初中语文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就只是古诗词和文言文,能应付考试就够了,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教师的教学目标简单说,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向,方向如果错了,教学的成果和学生的成绩肯定会不尽如人意。

三、对初中语文阅读部分的科学授课

1.教师需要摒弃不良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变换授课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自己想用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而是依据授课的内容或者学生的感兴趣程度来合理地授课。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和学生积极交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授课内容的重点,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对阅读的部分感兴趣,也愿意将精力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中,受课本内容和表面主旨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寻找阅读内容的真谛产生了惰性,并选择听教师将主旨思想讲给他们听,这样对学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很不利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且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大家共同去讨论课文的真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帮助学生培养了思维能力,也帮助他们更容易掌握课本内容。

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俗话说:阅读使人益智,使人明哲。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明显,初中生更是应该多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并在阅读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头脑,这样就可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部分有的放矢。

初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生对阅读方式的掌握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都会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 策略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背景

2001年7月,由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个概念。在此之前我国的教育历程中,我国语文界从未有过对综合性学习系统的研究。经过笔者的调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代表作品有黄辉霞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初探》、胡耘《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研究》等,但是因为世界观的差异,文献综述的结果类目较多,但是从实施内容来看,其分类还是比较清晰,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分为教学目标策略、教学内容策略、教学过程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学习存在的实施误区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认,在课程改革经历之后,教材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为学生服务是第一位,但是,这样的改革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抱着根深蒂固的理念,把课本当成教学的主体,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作课堂作业、学习规定来要求学生完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的知识点是教学的任务,这些知识点应适合于学生,而不是要求我们的去学生适应知识点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知识点,有的通过外显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更多的知识点,是隐藏在一些现象之后的,像情感认知领域。情绪态度等。笔者以人教版的戏曲艺术赏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设置问题如下:(1)享有“中国戏曲之父”的称号的人是谁? (2)所谓戏剧的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 (3)戏曲环境中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这样的问题甚至真的表现出初中语文的综合性了么?我们不难产生这样的疑问。虽然这些教学环节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相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比如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阅读资料,小组单独或合作完成讨论、学生个人口头演讲等,但是这些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语文可以用,其他的科目也一样进行。

2、目标设定不明确

由于综合性学习所追求的,是体验性目标的一种,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给人一个误解,就是学习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由于把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对立起来,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明确,容易模糊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新颖而空洞的量化目标来规定学业目标,如学生感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多元学习等,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旦被这些空疏的概念所占据,教学内容必然无序拼凑,教学过程将不好控制,学生的学习的成果评价就不好进行,这样得不到教学反馈。

笔者在讲授《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曾经试图引进音乐史的一些知识,试着制作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课前也让学生也在课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的介绍可谓丰富多彩,学生的辩论异彩纷呈,在小组分别讨论交流的主题就是月光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课下我对学生的学习感悟进行记录,学生纷纷表示听的很兴奋,但是学习的东西确不知所云。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明确主题,纵向深入

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置在形式上采取单元主题的类型。单元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范围跟本单元的其他模块的主题范,作为围是同一系列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探究主题时,一般可以采取围绕主题,纵向深入的角度挖掘。比如人教版初中的教材,学生开始大量接触古文,学生刚开始对此不仅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课业内容有一定的逆反情绪,认为身为现代人,学那么多的古文用处不大。掌握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后,笔者就充分利用我们当地的地方人文资源,主张他们利用周末到市民免费公园参观,让学生对当地的文化生活、历史沉淀的博大精深有个感性认识,结果显示,这种以学生身临其境,结合地方人文资源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更加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故园文化的亲近之感。

2、开发课程,选用信息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以来,在理论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纲一本”的不利局面,倡导各级教育政府部门、教师都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的建设中来。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历史资源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都不相同,但是都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筛选可用信息后,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首先,调动师生已有的内在知识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并筛选有用信息。其次,教师依靠教科书、图书资料和大众传媒等外在知识积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服务。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这一课时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赏析了有关当地民俗的名段,例如《苏三起解》《女驸马》引起了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戏曲特有的文艺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在之后的小组分组讨论中,进行了同组辩论,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开发了新的课程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反响。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语文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教师应把评价的着重点放在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过程上,评价标准的设定既要看综合性的确立是否有价值,学习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可探究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又要看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否做到所有同学都得到体验,以及在课程的活动中,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对不同的声音和打破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禹文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5-02

前言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脱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割裂的现象严重阻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所谓综合性学习,主要指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亲身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活动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课堂呢?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综合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联系生活实践开展教学,可促进教学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新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经验,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这一形态特征同样决定了小学语言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一方面,从生活实践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生活实践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将综合性学习课题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贴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课题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课堂知识转化为内在需要,学会健康愉悦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另一方面,从生活实践中选择能开拓学生视野的主题和内容。对于未知的事物,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同时,将课题内容进行适时、适度的延伸,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拓展,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用发现的眼光去发掘身边的事物,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经验,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设计“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因为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 “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开发,探究思维潜力正待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是不断在探究、探索的过程中生成的。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自主探究式”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建构起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探究理解,进而自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草原》等文章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汉人与各少数民族风俗人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汉人与各少数民族风俗人情有哪些?在礼仪习俗、猎捕习俗、劳作习俗、时节习俗和信仰习俗中,汉人和少数名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主要是什么?并将课题谈论延伸到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名的风俗人情。让学生通过查询、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思考、探究,自行得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和方法。同时,笔者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适当予以引导、点拨,启发思考、启发探究,指点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口和思路,进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了解有关民俗风情的知识,学会认知,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开展“合作学习式”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构建以学生合作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对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合作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创设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利用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幼香. 四个“强调”,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兼谈“难忘小学生活”的教学构想[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05)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发掘社会、自然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课外知识,并且根据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再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给学生创造出特定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分工,进而能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在整个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实践的经验,最终达到实现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目的。

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于课堂组织学习的认识不足

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的领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水平以及教师对课堂学生的引导,对于整个课堂的组织能力和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态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课堂引导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不利于对于学生主动性、勇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对于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1.2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力度不够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现阶段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综合性学习指的是进行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跨领域学习,较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后的课堂中语文老师不具备综合性学习的知识,而且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力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给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以及创造的空间。

1.3学生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尽管有些学生想好好的学习,但是受到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影响,不能很快接受新的课堂模式,导致积极性不高,进而无法快速的融入到团队的探究、学习或是自主学习中来,更是有些同学对于语文的学是死啃课本,根本没有联系生活的意识,也就无法提出问题来解决。

1.4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按照课程标准的目标以及国家发展人才的目的,应该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然而在现实中,存在很严重的忽视现象。

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

2.1对于教师要强化教育理论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除了要保证做好平时的教学任务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组织定期学习活动,由于学校的教师年龄参差不齐,所以语文教师受教育的历史条件有所不同,需要将不同时期教育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汲取较优秀的教育思想,及时摒弃不合理的教学思想,进而达到更好的服务于改革课程下的教学任务。

2.2教师要把握学科研动态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和实施力度不够,还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要求和相关的科研动态,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对于科研动态的把握不到位,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讲解这些知识,进而使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收到的效果不好。追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除了要熟练掌握语文课本的知识外,还要对于相关课题的科研动态。

2.3教师与学生合作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争取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倡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而且开发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的潜能。其二是,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们建立起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的广阔空间。并且教师要积极引导点拨学生并同学生一起去进行合作和体验以及探究的活动,实现教师成为广大学生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路上的引领者,进而为学生们精心且努力地打开学习的广阔空间。

3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以适应时代不断的发展,进而成为合格人才的目标。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另外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的研究,要随着教育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改进,并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颧淳.对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3)

篇10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角色;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19-01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性质 。

综合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该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2.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

2.1一般操作程序 (1)发现问题阶段(指导确定选题、制定探究计划) (2)解决问题阶段(实施探究――自主性、合作性探究)(3)解决问题阶段(实施探究――自主性、合作性探究) (4)总结交流阶段(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交流、进行多种评价)

2.2操作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 (2)任务驱动 (3)形式多样 (4)时空开放;总原则:每个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

3.教师角色的转换

(1)从前台到后台 (2)从权威者、仲裁者到合作者 (3)从教材的讲解者到教材的加工者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实践活动课即不流于形式,又能够帮学生夯实基础,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3.1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综合实践活动是由活动课程发展而来的,是对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应只顾活动形式,更要注意课程的实质:它是一门课程,综合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所以选题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跨学科、多感官参与而且学生有兴趣参与、有探究价值,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的课题。如果把握不好,可改变题目的来源,即:由教师引出话题,通过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意向确立研究方向,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后确立研究的主题。如环境问题的选题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同学们讨论,而可以改成教师就环境中某一热点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激发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环境问题中某一方面的现象,学生讨论出一个主题,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产生子课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样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研究,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学生没有电脑,有的地方没有联网,你让学生用电脑去搜集资料,结果是什么?曾经在一次交流会上,某校的教师讲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问:你们想学什么?学生说:想学钓鱼。教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假思索地说:"那我们就学钓鱼。"于是同学们纷纷购置钓鱼器械,不出一星期,学校那小鱼塘里就再也无鱼可钓了。这个事例姑且不论教师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首先犯的错误就是他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我们这里究竟有多少鱼可以钓。学生没考虑到,但作为他们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这起"钓鱼"事例中的指导教师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主题的突破点。

从什么地方突破?从当地的实际条件突破,从投资少、持续长、耗费低的项目突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有兴趣的去研究问题,从中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一时的热闹,长时间的沉默。要巧妙的利用已有的条件,挖掘现有的资源,拿傻瓜相机照相,就研究如何取景符合美学规律,不需要去研究什么数码相片的处理。在农村中学,可以以"绿色证书"教育为突破点,而城镇就可以以"职业教育"为突破点。只有找准突破点,综合实践活动课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2建立学科联系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它是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课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通过对已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同时又诞生新的主题。知识储备的不足又让学生产生更高的知识要求,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内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又反过来辅助学生综合性课程的推进,借以相辅相成,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建立学科联系点呢?就在学生运用知识的时候发现知识缺障。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需而学应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科联系点,直接体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学生就自己的子课题起制定活动的计划,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计划中进行分析: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我解决的措施、我可能的困难、我解决的措施。"我的不足?"这里就是一个学科联系点,改进不足怎样去改进,方法多种多样,学到知识是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一组活动计划中分析:我的优势是口语交际,不足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能力欠缺,同时总结不够严密,我可能的困难是利用电脑查找相关资料,那么我改进措施就是学习数学中统计分析;学习利用电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搜集;学习一般作文的写作方法。那么这里学科联系点就是三个点:数学、语文、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