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学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护理学的概念

篇1

关键词:高职 康复护理学 护理技能实训 教学

1 高职护生开设《康复护理学》的意义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和慢性病者[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康复护理学以达到全面康复为目的,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适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使之重返社会[3]。

《康复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要求高,康复技术多样性、复杂性等原因,致使教、学双方都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护生初接触时会感觉医学名词陌生,概念难理解,康复评定内容多而繁琐,康复护理技术涉及人体的各个功能恢复,难以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进行康复护理技术实训中,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记忆较零散,经常出现护生练习后仍掌握不到位,不能系统地联系和应用,难以掌握在何时应用哪项康复护理技术,如何应用好康复护理技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与临床工作实际工作脱节较大,对护生将来的实习有不利的影响。

护理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4],在校期间学习《康复护理学》,利于护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尽早介入康复指导,可使更多的患者在最佳时间,得到正确的康复知识,尽可能避免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以较好的状态回归社会。

2 高职护生《康复护理学》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护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常用康复护理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用“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对《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做了改革,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2.1 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设计实训讨论案例。

以“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例,根据患者运动障碍3个时期,即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为主线,融入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伴随的功能障碍,为案例讨论及实训提供素材。

2.2运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护生对案例做分析,引导康复评定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计划。

在对脑卒中进行康复治疗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都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评定,即对脑卒中患者各种障碍是性质、部位、范围、程度作出准确的评定[5]。将护生按每组10~12人合理分组,每组由1位教师负责组织带领进行讨论,将护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引导护生分析患者发病至转归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例如上述“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案例,要让护生认识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阶段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体征,如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在小组成员的探讨中,分析、总结,使护生对该疾病有了个清晰的认识,分析存在的康复训练问题,从而能够运用康复评定方法,对各个时期出现的症状体征制定相应康复计划。同时,也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实训方法

仍以案例为素材,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角色扮演法”, 相互变换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各项康复训练。由于在案例讨论的时候带教教师注重启发护生主动思维能力,引导护生对患者病情作了分期分析,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模糊的理论清晰化,为护生进行康复训练做了铺垫。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技能实训,把繁杂的训练内容做了相应划分,使护生在练习的过程,能够区别患者病程各个阶段所适宜的康复训练项目,能够准确完成相应任务。

实训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辅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态度,体现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课程结束前,带教教师召集本组护生,结合病案讨论及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课程回顾及小结,交流分享训练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康复护理技术的最佳方法和时机,进而再次巩固了理论知识,在“讨论-实践-总结”循环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护生感觉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对康复护理技术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的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3 小结

通过“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中,运用案例进行讨论,指导实训项目;根据案例素材,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实施和体验康复护理技术;课后再做总结回顾,形成了依据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有效循环机制,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护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实施方法,并形成牢固的记忆,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还能够使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提高护生的康复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和熟练应用护理技能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杨信才,王彦.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6-269.

[3] 刘永兵,樊新霞,陈璐,王传荣,王春秋,蔡雪娇.乌鲁木齐市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学知识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70-72.

篇2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年龄16~79岁;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①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质性研究[1]的基础上,拟定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问卷一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调查表,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统计得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需求程度越高;问卷二为子项目调查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维度包括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尊重爱护康复患者、服务意识及责任心3个子项目;理论水平包括康复护理理论、康复专科知识拓展2个子项目;技术水平包括康复护理实践考核、康复治疗前护理评估、康复治疗后护理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带教能力、心理辅导能力6个子项目;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子项目;专业发展能力包括患者满意度、临床科研能力2个子项目。18个子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可以多选,结果统计每个子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

1.2.2调查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成员发放问卷,如有疑问,由发放问卷人员当场解释,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认知情况(表1)康复患者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核心能力各项期望程度的选择情况(表2)

2.3其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地域、ADL自理能力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期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军人高于地方患者(F=5.68,P=0.02;F=4.09,P=0.03;F=5.70,P=0.02);不同年龄患者对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的重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3;F=3.46,P=0.0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P=0.02;F=3.50,P=0.02)。

3讨论

3.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程度差异性分析本调查显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中,协调沟通能力选择最多为221例次,占86.33%,说明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患者高度需求,也是融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康复氛围的基础,而且沟通中的互动使护患之间互补、互谅,减少护患纠纷,后续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2]。这与兰美娟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对尊重爱护康复患者选择占75.00%,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选择占73.44%。分析认为住院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自理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康复效果期望值高,护士的尊重与关爱,可建立患者康复自信心。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需求程度,说明专业技能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康复治疗前的身心准备及治疗后出现的问题解决,是减轻患者痛苦、最好发挥康复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康复护理研究对推动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徐少波等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5]。本体系专业发展能力子项目中,纳入了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次数为最低,分别为23.83%和17.58%。分析原因,从患者角度看,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比较抽象,与患者康复没有直接关系;尤其科研选择,与专家意见差异较大,说明专家更多重视的是专科护士特有的分析、推理、创新等能力对患者的影响,而患者关注的是康复护理效果,通过直觉作出选择,两者差异并不冲突。患者对科研选择多于评判性思维,可能是由于康复中心最近几年科研意识较强,成果较多,又被评为“全军研究型科室”,各项宣传报道、接待参观学习团队较多,且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病例讨论与会诊查房等行为对患者有直接的影响。

3.2康复患者一般资料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有差异。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期望有差异,军人患者高于地方患者,分析认为一是该项目描述比较抽象,二是二者对条目内涵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同,地方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费用等真实体验,而军人患者除了目前康复效果的需求,还会考虑专科治疗护理效果的间接、长远影响,对军队康复学科发展及护士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对于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兰美娟等[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与医务人员交流期望,且年龄越大期望值越高。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护士的沟通交流和尊重爱护期望越高;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缺少信息来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较弱,对关爱、尊重以及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有关系。良好的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6]。在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5]。创伤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残疾者往往会有自卑感,所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显得格外重要[4]。专科护士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可促使康复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体现生命价值。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专科护士法律知识与伦理要求也高,认为这与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患者对护士病区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第5位)与专家意见(第18位)差异较大,分析认为二者关注角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除了对康复治疗护理需求外,对住院舒适度、生活方便度、住院环境等要求较多;而专家关注的是护士在康复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4小结

目前,国际上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上没有统一概念,但都关注了核心能力的多元性,在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态度、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求,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关爱、伦理、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界也存在不同见解,专家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6]。本研究调查的核心能力项目,是由我院康复中心依据国内外康复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构建,通过函询我国军队和地方康复机构管理者和相关学术专家形成的核心能力体系标准,不等于康复患者对护士的能力期望。通过对住院康复患者调查得出结论,康复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应急处置能力、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实践考核、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前后护理评估、康复专科知识拓展、康复护理理论、法律知识与伦理、带教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加强要素,从而提升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静,薛蓓蕾,马修堂,等.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11):29-31.

[2]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兰美娟,孟羽飞,王淑卿.患者对护士执业能力期望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78-880.

[4]郑彩云,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4.

[5]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现状;展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为了适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职能必须不断地扩展,其服务范围必须跨出医院,迈向社区,进入家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发展的趋势,社区护理已经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困难和挑战。现就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综述如下:

1 社区护理的内涵

社区护理发展到今天,由于各个国家社区护理发展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解释也各不相同。但在对社区护理的内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表述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点:①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2],是利用护理和公共卫生的诸概念和技术,通过广泛的和连续的护理活动,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科学和艺术;②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③社区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残障,促进个体、家庭和团体达到全民健康的最佳水平[3];④社区护理提供服务的特点是连续性、动态性和全科性的服务。

根据文献综述、专家访谈,结合我国城市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内涵,即“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为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的目的,提供连续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护理专业服务”。

2 社区护理的内容[4]

2.1 家庭医疗的护理: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大量不需要特殊仪器和技术处理的疾病,均可以通过社区和家庭服务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家庭病床符合社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愿望,特别是可以满足慢性疾病的老年、体弱、行动不便、到医院就诊有困难的病人的需要。

2.2 预防保健护理:社区人群中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面对的健康问题比较多,社区护士可以为他们提供以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护理服务。

2.3 康复护理:由于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社区康复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康复医疗的主要对象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其目标是使他们最终在身体、心理、社交及职业等方面获得最大的潜能,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

2.4 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为了实现WHO的全球卫生目标,护理工作的切入点从关注个体人的疾病转入到关注个体人的整体及人群整体。健康教育开展迅速、深入且形式多样化,效果显著。通过对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的干预性教育,达到预防疾病、控制感染、自我保健、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5 临终服务: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使病人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不一,所涉及的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可能不同,但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应以促进和维护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儿童、伤残人为重点。

3 社区护理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3.1 社区护理顺应时代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肺病和肿瘤等。这些慢性病的护理需求量的增加,必将由社区和家庭来负担[5]。由于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调,80%投入在城市,只有20%投入在农村。在所有卫生资源中的80%投入到大医院,20%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6],这就需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健康需要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

3.2 社区护理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我国预计到204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4.28%)成为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而且老年病人有病程长、康复慢的特点,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慢性病的护理,能很有效的解决老年人护理的难题。

3.3 医疗费用的增长: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的增长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尤其是近两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现象。根据有关的调查表明:通过社区护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医疗费用。

3.4 社区护理是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保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医保水平在总体上不能过高,只能是“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如将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可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成本最小化,是“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符合医疗保险的原则。

4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4.1 社区护理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和经费来源有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很重视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却很少倾向于社区护理的发展。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全国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还不完善。有的城市2~3名护士做社区护理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社区组织。从经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多数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农村,农民平均收入低,除了维持温饱,少有剩余。农民通常是小病不治,大病就医,不治之症就放弃治疗,所以也很少有人愿意付这笔费用。近年来,虽然正倡导医疗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医院治疗和城镇居民,而且对社区护理还没有一个统一合格的收费标准,这些都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正确认识,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4.2 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在大城市更为突出。加之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不高,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那种“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念依然存在。

4.3 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社区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丰富的学识、经验和技能,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与人交流、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一直短缺,中国现有13亿人口,护士仅有124.5万人,缺乏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目前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社区护士,使她们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大纲》为培养社区护理队伍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一支专家队伍,拥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理教育,促进社区护理的开展[7]。卫生部出台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的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

4.4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高: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大部分还停留在打针、发药的概念上。“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人们通常将疾病的康复归结于医生,护士仍然是医生的附属品,以协助医生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的理解,尤其是对护士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持怀疑的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4.5 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

4.6 缺乏政府的有效的政策、财政及其它方面的支持。

5 展望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5.1 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有绝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条件、医疗条件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环境不合理、需求多层次、多档次、范围宽及复合性优质、经济、便利的服务,而社区护理正好适应了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农村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应坚持以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前提,以合作医疗为基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导,注意服务方式的连续性,服务关系的相对固定性,服务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价格的优惠性,使群众真正受益。在农村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8]。

5.2 社区护理教育体制将日趋完善:护理人员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健康转变;服务对象从患者服务向为群体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的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9]。政府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改革现行的护理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一方面对目前的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以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地培训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生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培养不同层次的社区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进行统一的认证资格的考试。

5.3 社区护理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发展:各地可协调有关部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根据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制定本地区的社区护理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的试点、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当地的大医院、及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士、社区护理员和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队伍。

5.4 社区护理专业化及角色的分工会越来越细:社区护士的角色功能范围会不断地扩大,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不仅有普通的社区护士,还可以有单独开业的社区临床护理专家、家庭开业护士、社区保健护士、高级妇幼保健护士、社区治疗护士等。这些高级社区护士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实践、社区护理咨询、社区健康教育及护理研究等工作。

5.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地发展、完善及提高。

5.6 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社区护理务[10] :主体多元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可打破过去的部门垄断,并可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本加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拓宽筹资的渠道。通过相互的竞争,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改善服务功能、服务态度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赢得居民的信任。同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按岗、按质、按量”分配,建立激励机制。

5.7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护理活动,有利于居民以比较低廉的费用获得优质、便捷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个人账户保门诊,社区统筹保住院”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参保居民的费用意识和节约意识。

5.8 政府的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逐渐加强。

总之,我国的社区护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社区护理任重道远,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开展社区护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区护理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发展将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早日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翠荣.家庭护理现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3,9(8):649-650.

[2]陈静敏,萧仔伶,苗遒芳,等.社区卫生护理学[M].台湾:伟华图书局有限公司.1999,5-53.

[3]黄明珠,黄琏华,等.公共卫生学[M].台湾:伟华图书局有限公司.1994,17-204.

[4]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8):1413-1415.

[5]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

[6]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2.

[7]刘则杨,武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及社会护理教育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2,17(7):550.

[8]李俊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1):879.

篇4

【关键词】 临床护理;中药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6-01

随着中医药学科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临床护理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这就要求中医的护理人员要具备相当丰富的中药学知识,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提出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宜忌,中药中副作用症状与解救护理的措施以及护理须知等,在本系统中形成新的体系与理论以及新的知识,为实践提供新的思维与方法。综述如下。

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与范畴

在护理学中应用中药学要以中医的理论作为指导,利用中医中药,再结合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以及医疗活动,对幼、弱、老、病、残以及健康或者亚健康的人群进行照顾与护理,并利用传统的护理技术,用以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它建立在护理学以及中药学两种既相互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基础之上。

1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性比较强,既包括了对中药物应用,如药物的名称、剂量、种类、用法、用量、疗效、宜忌等知识,护理人员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准确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患者进行无误的治疗,并且对于药性以及药理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分辨。[1]又包括了方剂,如方剂的定义、功效、名称以及组成等等,护理人员要对其基本用量以及用法、宜忌等进行准确的掌握,并且能够认识到方剂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12 应用包括的主要内容

121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目标是人类的健康以及用药的安全。

122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只是患者,也包含了健康人群。

123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研究内容要遵循中药学的理论体系,要发扬出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特色,将临床实践作为基础,对前人的成就以及经验进行总结,反映出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为医学护理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中药学护理理论以及知识技能进行研究,突出规范施药以及辩证施护的特色。对重症者、老幼残等进行及时的保护,减轻疾病给其带来的痛苦。帮助慢性疾病人群恢复身体健康,提高健康人群对健康的标准。细致诊断与处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与问题。[2]

13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的范畴

131 临床护理 建立在两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特点等来满足对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

132 护理教育 主要是指校园教育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随着中药学在护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对于知识以及承担的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医学领域高速发展的需要。

133 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主要包括中药的给药观察,药物的临床试验以及调查分析等,从方法上对于中药学与护理学应用中存在的规律进行了解分析。[3]

134 护理管理 是指社区与医院中药护理方面的技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开展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教育,让健康人群以及患者都能有良好的预防保健知识,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 中药学与护理学中的应用发展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是由长时间的积累而实现的,有着古老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远古时期 祖先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过程中逐渐的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态与性能,通过漫长的实践,发现了其对人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慢慢形成,改变了人体自身素质,是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22 先秦时期 这时的中医药学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应用品种也逐渐的增多,各种文献记载多达几百种,并且有了较为系统的治疗形式,如服用与食用,另还有擦、敷、洗、涂等方法。并在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治疗时会重视情志的护理。

23 秦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精、气、神以及阴阳五行等哲学性较强的概念被融入到了医学的领域之中,并且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并成为了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对于中医于护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于护理学之中应用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应用于护理之中开创了先河;《伤寒杂病论》则确定了医学护理中的辩证施护原则。

24 宋金元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医用药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与药物性能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渐的变得实用化、具体化以及系统化,并且对于医病用药过程中的配伍禁忌也开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期间更是产生了著名的用药“十九畏”与用药“十八反”的歌诀,其对护理学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期间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地护理的重视:一是开始重视利用药食进行养生护理,这个时期中,在食疗养生方面,护理学中逐渐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思路、新见解;二是重视利用饮食对脾胃进行滋养护理,在这个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李东恒根据自己内伤脾胃,百病乃生的思想提出了利用药膳滋养脾胃的思想;三是重视药膳于保健方面的护理,在这个时期,医学家朱丹溪于刘完素与李东恒的“火热论”和“阴火论”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滋阴学说,可谓是在护理学中独具一格。

25 明清时期 在明代,出现了著名的《本草纲目》、《普济方》以及《本草经疏》等影响非常深远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本草纲目》,其收录的药材总计1892种,相关配图1100多幅,复方11000多首,并对药物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一共分为了十六部六十余类。其中对于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非常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与发挥,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本草时期的重点与中心著作。而到了清代,赵学敏有对《本草纲目》进行了纠正与补充,其作品《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了34条对《本草纲目》的补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本草学内容。

26 延续至今 经过不断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医药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并杰出的医药学理论,在相关的医药学大词典中,汇集了几千条古今论述,拥有相当繁博的资料,还有其他各种医典对于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被应用到了护理学的临床研究当中,二者之间有效的融合,促进了我国护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各种中医药护理教育不断涌现,为中药学护理领域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其根基之坚实无可厚非。作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只有在护理学与中药学两种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中药的临床应用、配伍禁忌以及性味归经等知识,才能将中药在护理领域中更好的发展下去,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小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6):64-65

篇5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 实验教学; TBL; PBL; LBL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2-02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TBL Combined with PBL and LBL Two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in Basic Nursing Educ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XIONG 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152-153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BL combined with PBL and LBL two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in basic nurs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Method:Nursing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in our school 2012 were selected,30 students were took TBL combined with PBL teaching modes as experiment group,30 students were took LBL teaching modes as control group.The scores,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scores and skills score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ased ca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 based learn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Lecture based lear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hua Medical College,Huaihua 418000,China

为探讨护理专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对采用TBL结合PBL与LBL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BL结合PBL教学模式较LBL教学模式,学生综合能力及考核成绩更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学生,在展开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以采用TBL结合PBL模式教学的30名学生为试验组,男1名,女29名,年龄15~19岁,平均(17.6±2.4)岁,入学成绩542~605分,平均(554.3±2.6)分;以采用LBL模式教学的30名学生为对照组,男2名,女28名,年龄15~18岁,平均(17.2±2.6)岁,入学成绩545~607分,平均(557.5±3.1)分;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内容均为18项护理操作技能,对照组采用LBL模式教学,首先根据学生数量将其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基础护理学实验概念及目的、用物等,在讲授过程中展开演示,小组内展开讨论。试验组采用TBL结合PBL模式教学,同样先将30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教师为学生讲解PBL模式实施方法,带教老师将实验内容编制成册并由教育专家审阅后打印,在实验教学前为学生逐一发放;在小组内展开自学讨论与组间讨论;在课前各小组成员将课堂准备工作完善,带教老师为学生讲解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点,各小组积极发言并由学生展开示教操作,由带教老师展开评价并总结;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护士与患者,对实验操作内容展开强化练习,教师在旁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

在完成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后展开调查及考核,考核项目包括18项护理操作能力,所得评分为各项得分的平均值。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学生教学满意度展开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

对照组理论考核评分(81.4±2.6)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82.6±3.2)分;试验组理论考核评分(89.7±2.8)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92.6±3.6)分;试验组理论考核评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对比

试验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学生对护理教学的满意率对比

试验组教学满意率为96.7%(29/30),对照组满意率为76.7%(23/30),试验组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人员在对教育改革予以深化的目标下,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展开可积极实践和探索,且已取得了明显成果[1-3]。基础护理是医学教育重要课程之一,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其中实验教学在课程中所占比例较重,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增强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该课程理论教学较为枯燥且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5]。

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时,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采用TBL结合PBL与LBL教学模式。LBL教学模式即是以课堂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方法[6-7],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教师授课,在目前各院校护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这一模式展开教学即是由教师通过全面、系统的为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讲解较为重视,对护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缺少关注。PBL教学模式更注重于引导学生在有意义情景中展开护理知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经对护理工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促使其对问题背后含有的科学知识主动展开学习,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现阶段这一教学模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护理教育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推广,且已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我国护理专业教学对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TBL是在PBL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由美国教育学家于2002年提出[8-10],这一教学模式更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灵活性、创造性,同时着力于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相较于LBL教学模式,TBL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合作能力[11],可对“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教学思想予以直接体现,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并主动探寻团队合作,促使学生主动对相关信息加以搜集,从而提高其获取、更新护理专业知识的能力[12]。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TBL教学模式下带着问题学习并搜集资料,同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对基础知识加强认识并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可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也极为有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完成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后,通过考核及调查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评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TBL基础之上,采取PBL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提高,可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TBL结合PBL教学模式较LBL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大幅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燕.PBL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06-107.

[2]张洁,段宣初,贾松柏.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35-1036.

[3]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4]郭文萃,许立新,高颖昌,等.PBL与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应用研究的Meta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4):90-92.

[5]邵庆亮,姚笠,赵霞霞.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167-168.

[6]万毅,黄立军,王伟峰,等.结合PBL与L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556-1557.

[7]王孝艳,吴冬梅,马惠欣.PBL教学法运用于ICU护理教学查房的尝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43.

[8]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30-1234.

[9]黄俊杰,赵善民,王彩冰,等.PBL教学法在成人本科《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66-167.

[10]赵磊,刘春庆,刘建.PBL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的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82-84.

[11]张佳.PBL与L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43-144.

篇6

目前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社区护理只是初具雏形。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护理专业还不能独立运作,还要依附于医疗或其他社区卫生组织合作,社区护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找好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内的作用、地位,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服务体系。

1 在调查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存在以下缺陷

1.1 社区护理概念不清 目前社区护士概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通过社区护理转岗培训取得社区护士培训证书即称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偏重于以第二级预防为主的、较局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护理。把出诊、下社区量血压认为就是社区护理,与第一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有一定差距。

1.2 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具体,社区护理质量考核无标准,社区护士配置不合理。

1.3 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调 现在开展的护理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为应付上面的检查突击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而且基本为死档。上门护理也仅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忽视其心理和康复的指导。下社区服务也仅是测血压,对于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有一定差距。

1.4 社区护士知识老化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基本都是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而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即可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由此无论从理论上、操作上、临床经验上都只能作为一个护士职业的起点。还有就是年龄大的,多年来接触的临床工作也仅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治疗,所以显出了现有社区护士知识上的缺陷。

2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职能

2.1 社区护理概念 社区护理也可称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以社区家庭健康为中心,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提供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2.2 社区护理的职能

2.2.1 预防保健为主 社区护理服务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2.2.2 强调群体健康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整体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及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单位。收集和分析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

2.2.3 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 由于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对交通的便利性要求更高。另外社区中慢性病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2.2.4 综合 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进行综合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面很广、有一定难度,需要护理人员有高水平、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2.5 可及性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其基本要求所提供的服务应是所有社区人群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2.2.6 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在许多情况下,社区护士需要单独解决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社区护士较医院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性,需要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区护理

发展对策根据以上社区护理的概念和职能特点,结合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石发展社区护理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调整社区护理人员结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服务有多种,涉及问题多且护理特点在于以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护理观更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社区居民对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而且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不仅是完成本机构的临床护理,更应该跨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迈向社区,进入家庭,摸清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状态,对辖区居民的慢五病管理提出干预方案,对各级各类人群进行有效分类管理。以达到第一级的预防为主的护理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个性化、连续化、综合性的服务。

3.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以上社区护理职能特点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护理人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应提高准入制度,建议由主管护师或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过三年工作经历,并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社区护理学专科培训证书的护士才能成为社区护士,以满足独立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区护理工作。或在现有基础上挑选具有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社区护士,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和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的全科型护理知识的社区护士,才有资格进入社区,解决并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对于那些资历较浅或脱离临床时间较长的老年资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健康评估、疾病人群、护士特点进行灵活实用的培训。学习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急救技术等,逐步推行培训和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传帮带的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技能,提高社区护士的职业素质,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才均衡发展。

3.3 严格社区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尤其在做家庭服务时,一方面因条件简陋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护士可能会因忙碌、疏忽等造成意外,所以,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仅要求社区护士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技术,还要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绩效考核、监督与评价标准,根据社区护理的特点,考虑到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服务质量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资料,综合制订出适宜的质量指标,建立可行的社区护理质量,以“以需要编制,以任务定岗,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和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制定护理人员业绩考评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构建开放、科学的护理模式。

3.4 增强社区护理职能 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服务职能仍定位在病人和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少有了解、指导、促进作用。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善终服务等服务项目。社区护士职责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以对群体行为干预达到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

3.5 寻找政策上的支持 社区护理是一门技术,应当体现她的价值,在家庭护理、探视制度、健康教育等护理项目上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的保障以及工作价值的体现。鼓励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主管部门应根据地区情况,制订出诊项目、操作规程、意向协议等,使其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3.6 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

3.7 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拓宽社区护理领域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的新兴领域,健全社区护理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尝试过程。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一,“医院化”的护理方法,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发展我们的社区护理事业。

篇7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手术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86-01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年龄越大患者,危害越大,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下,当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出血或肿瘤阻塞后,病情不易控制,易危及患者生命。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对于老年患者,如何围绕手术前后进行有效护理,使患者得到较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尝试综合性的全面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护理方法的实施和一些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其中观察组(综合护理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结肠癌28例,直肠癌18例。包括腺癌37例,黏液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结肠癌25例,直肠癌11例。包括腺癌36例,黏液细胞癌6例,未分化癌4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特征、腹部CT、镜检以及病理切片证实诊断。两组从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疾病概述: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因部位、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腹部压痛,进行性贫血。左侧结肠癌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带有血粘液伴有里急后重。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传统护理,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相关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略)

1.3.2观察组: 采取综合护理,具体为

1.3.2.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老年患者注意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术前3日给流质,术前1日禁食,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1.3.2.2术前心理护理:直结肠位置特殊,对患者进行宣教,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的生活状态,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

1.3.2.3术后措施:加强心肺功能监测,给予吸氧及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监测,术后麻醉清醒前应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待6小时患者神清后取半卧休息,以利于引流,结肠造口术后应向造口侧侧卧[1]以防止大便或肠液流出污染伤口。术后1d进行早期床上活动,术后2d坐起。术后24-48小时内禁食,由静脉输液补充基本热量,直至肠功能恢复排气后试饮少量温开水或葡萄糖饮料,也可通过胃肠置留管滴入5%浓度的素膳食;手术后5-6天可进普通流质饮食。

1.3.2.4术后并发症护理:注意患者渗血、渗液情况,腹部有无不适症,伤口敷料及腹带是否适宜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手术类型而不同,对于采取造口手术的老年患者,每日应仔细观察血液循环、造口颜色、排泄物性状。防治造口坏死、凹陷、出血等。

1.3.2.5术后其它相关护理:对直肠癌术后造瘘病人,要解除为难情绪,避免抑郁。排尿障碍者,应注意锻炼膀胱功能。对老年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疗法恢复功能、增强免疫力,可进行屈腿运动、举腿运动、踏车运动。

1.4疗效评定:术后6周对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综合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6±3.4(d),出现3例并发症(6.52%),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4±2.8(d),出现9例并发症,2例死亡。

3讨论

直结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可能和环境、遗传、慢性大肠炎症有关。而有研究表明,其发病年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而且行动不便,血管硬化,术后抗感染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患者,及时全面的护理尤其重要。

直肠癌手术时很难保留及其功能是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且老年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较之年轻患者更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促进机体恢复。术后要尽快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及时开导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无刺激为主。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分泌增加可导致机体排钾量增加,血钾和细胞内钾浓度减少,术后要注意增加含钾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汤等等。老年人术后还可能出现谵妄的表现[2],因此术后密切观测必不可少。对于实施肠造口术患者,由于切除,造口处的张力、血运、营养状况等严重影响着后期生活状态,护理时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加速康复护理在直结肠癌术中被运用[3],它提出术前不安置胃管,并对肠道准备持异议,这可能成为未来该病的护理方式。

综上,综合全面的护理更有利于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荆淑红,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1):156-157

篇8

关键词 痴呆 居家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60-03

痴呆是以认知功能缺乏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具有获得性、进行性、持续性特点。老年性痴呆使患者身心遭受疾病折磨,还会由于繁重的家庭护理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减轻患者家属所面临的压力和烦恼,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控制老年性痴呆病情的发展。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择延吉街道延吉四村和友谊新村小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家庭病床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名,年龄大于70岁,有二、三级医院诊断史病程大于2年。

护理干预方法

社区护士上门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家属与陪护人员主动学习如何护理患者,社区护士每月上门2~3次进行护理指导,并留下电话供家属随时可以咨询。

患者的饮食护理[1]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记忆障碍,造成部分患者饮食过度,或因痴呆而不知饥饱不主动进食或拒食,影响必需的营养摄入,不利于身心健康。故在饮食安排方面,社区护士应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注意:①患者进餐时应安排专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帮助喂水、喂饭。②根据患者口味进行膳食搭配和烹调,给予足够的营养供给,适当限制热量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鸡蛋、鱼、瘦肉、牛奶等。少量多餐,不吃油炸、过于油腻食物,多吃益智健脑防治老年痴呆的食物如芝麻、胡桃仁、松子、大枣、桂圆肉、山楂、荔枝、薏米仁等食品。③选择适合患者特点的易咀嚼、易吞咽、易消化的食品。④吞咽困难者,饭菜要细软易于消化,并预先帮助去除鱼肉的骨刺,也不宜喂大块食物以免梗阻窒息。⑤饮品、汤水温度不可太高以免烫伤。⑥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定时定量,以免饮食过度或不足。

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饮食、排泄、更衣、清洁和移动身体动作,社区护士每次上门要求轻度痴呆患者的家属督促患者做简单的家务,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对中度痴呆患者,家属要耐心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用勺进食、自行穿脱衣裤、如厕和剪指(趾)甲、接打电话等。洗澡时放好温水后提醒患者做下一步动作,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规定地方,尽量让患者自己取放。更衣和清洁要求先让患者自己做,必要时提醒和训练大小便,指导排泄后的清洁整理动作,有时在患者自己做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与帮助。护士要提醒家属陪同患者外出时,尽量让患者自己辨别方向或告诉该如何走,能行走的患者必须自己走,绝不能因为怕意外跌倒而阻止,对能够起步的患者必须每天搀扶着上、下午各走30 min,切不可一切包办,而加速痴呆的发展。

家庭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

社区护士上门告知家属训练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计算能力和适当的娱乐活动。中度患者定向力和记忆力训练:进行时间、空间和人物强化训练,尽可能随时纠正或提醒患者正确的人、时间、地点概念[3]。记忆力训练:日常物品的认识和用途,如脸盆、杯子、肥皂、衣服、梳子、水果、蔬菜、花草等。每日活动安排要从简单到复杂训练,或将整个训练分为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每次训练时间要短,经常给予患者鼓励。语言和计算能力训练:看图说话、自我介绍、复述物品、100以内加减计算等。训练方法:从工具、动物、植物、食品等内容中随意指出一项(如食品)让患者尽可能多说出与食品相关的东西,也经常让患者讲述简单的故事或者回忆过去的事情,让患者开口说话。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嘱家属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或戏剧,让患者跟着后面哼歌自得其乐,也可看戏曲、电视等,平时玩拼图、种花草等,增加患者注意力,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社区护士上门指导康复训练尽量从早期开始,训练的重点应侧重于个人生活能力的照顾和支持,尽最大努力促进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步态异常,身体平衡功能失调,为防止跌倒,配合辅助行走器具如拐杖、助行器可改善身体平衡和稳定度,矫正异常步态。对血管性痴呆后遗症患者及家属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加以协助进行被动活动,患者自己没有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家属要帮助按摩关节,防止软组织挛缩和粘连形成。在康复中,也要注意安全,在浴室中安排可抓的扶栏,使用橡胶浴盆垫、穿防滑拖鞋等以免滑倒。总之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由被调查者家属填写,当场完成问卷并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认知障碍、情绪反应、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睡眠情况等。与干预前、干预1年后分别填写1次,每次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P

结果

从表1可见,干预1年后,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大多数能协助家人做简单的家务活,有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刚开始卧床不能行走,经过一段时间肢体康复训练后能持拐独立行走,认知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证明积极康复锻炼及社区居家护理干预很有必要。但是调查也发现,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判断力的改变不明显。社区护士要加强指导家属对患者多观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

社区护士督促家属积极配合患者进行康复是有效的

现代神经功能康复理论―习得性废用论认为,主动康复训练可预防或减少行为的改变[4]。表1显示,居家护理干预后,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大多数能协助家人做简单的家务活。通过鼓励表扬增加患者自信心,部分患者脾气好转,减轻了焦虑症状。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经过训练后能持拐独立行走。但是,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判断力改变不明显,家属对患者关爱、帮助等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科学的饮食结构对预防进一步病变起到积极作用

氧自由基是痴呆祸首,给予富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及硒等抗氧化物质可消灭自由基。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与传导性,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老年痴呆与饮食习惯有关,如过多摄取肉类、油脂类食物易使脑动脉硬化,社区护士上门指导家属在日常饮食中补充粗粮、各种海产品、食用菌、乳类、豆制品及各种蔬菜水果等,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预防血管硬化,防止痴呆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侧重于个人生活能力的照顾和支持[5]

心理护理对痴呆患者很重要,让家属积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见,如果患者语言障碍表现为遗忘名称,家属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字强化记忆。家属、陪护人员态度要和蔼耐心,家人有空经常带患者到小区散散步,与邻居聊聊天,有兴趣爱好的患者还要鼓励其继续动手操作、唱歌娱乐等,多动脑,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突出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李家育. 老年性痴呆病人护理210问[M]. 北京: 科学术文献出版社, 2000: 86.

黄永禧, 王宁华. 康复护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28-29.

张允岭. 老年痴呆早期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3.

杨莘. 神经疾病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