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电子商务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于此,通过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总结其特点,对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高校开始电子商务的探索、教学与研究,不断更新电子商务的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成就斐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院校普遍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具有人文本质属性特征的教育,尤其重视技能性、实践取向性,注意院校与企业联系,注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美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最早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国家之一。美国知名高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在1998年组织计算机学院和供应链管理研究院联合创立了电子商务学院,一年后又设立了全球第一个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当前,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或以电子商务为研究方向的专业一般由大学的计算机学院开设,并由计算机类和管理类的师资共同组成团队进行电子商务教育与研究,如巴康学院(BaconeCollege)、查普林学院(ChamplainCollege)、哈里斯斯托州立大学(Harris-StowestateUniversity)等。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美国的大学很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截止2013年,在美国综合排名前50的大学里,开设商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仅有4所,综合排名前300的大学,只有18所大学开设商科(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更多的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二、美国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拥有大量的机会接触企业、研究案例、利用所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企业也非常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为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校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例如,在电子商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学生带薪实习、课外实践,特别重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以企业模式为代表的美国,其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相当灵活,并没有统一标准,院校不但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自适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而且根据各自的优势形成特色,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特别重视技能性、实用性、实践性。如以提供MBA学位的课程来说,提供者多为商学院,主要训练专业经纪人如何评估有效的电子商务应用在企业所产生的成本与效应[1];而提供MS学位的课程则由计算机学院提供,强调程式设计训练。
三、美国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特点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难点。尽管美国各大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互有特色,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呈现以下特点:
(一)培养层次以硕士为主
美国电子商务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为重点[2]。调查发现,美国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中,MS和MBA占比达70%,其次是非学历认证教育和BS两个阶段。
(二)课程设置针对性强
美国大学会根据专业不同需求设置课程门类,培养目标不同而设置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课程设计合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口岗位要求,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多变,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更好地明确和胜任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还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数学模式侧重实践
美国的教学侧重于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营销课程中安排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自主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并在平台上进行电子交易、买卖,测试学校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安排带薪实习,要求学生帮助客户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开展咨询服务,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解决商业难题,等等。
四、美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供需矛盾、人才质量欠佳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成果经验,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以填补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空缺。
(一)明确就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企业实际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树立多元意识,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所在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培养不同领域的电子商务人才,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应用工作的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使不同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岗位群。比如,在一个电子商务专业下设不同的应用方向,或者其他类型专业的电子商务方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二)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培养的是技能性、实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案例分析、模拟场景、带薪实习等内容,传统课堂和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优势互补,反复交替中逐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快速适应和熟悉电子商务场景。比如,联合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大赛,既可以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又能达到宣传了企业品牌、增加产品销量的目的。
(三)根据行业需求,制定评价标准
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否合格,需要进行检验、评价。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时,理应同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共举,做到首尾呼应,保证输出的每一位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通过学校、行业和国家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以便保障培养的人才具有合格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通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三方面的考评,综合评估学生素质,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效促进电子商务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留学,电子商务专业解析-新通留学》[EB/OL].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培养模式知识技能素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其经营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扩大使用电子商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定位不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基地。
电子商务需求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方面,如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更注重于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应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商务功能等。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型人才。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第二个层次——一般管理人员层是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职业技能结构的构建
职业技能一般由四部分所组成,即: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开发的能力和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1.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在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专业特点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同时,要在学习中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到电子商务公司或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操作等。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如与学生课下的一些交流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通过POS机“刷卡消费”,其实就是电子支付的一些应用、毕业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网上应聘、学生可以注册成为网校的在线学员、可以通过CA申请个人数字证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创造性开发的能力
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标新立异”。同时,尽可能让公司、企业和社会参与,引入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环境。要培养创造性开发的能力,重要的是开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学中的整齐划一为张扬个性。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上实训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褒扬,组织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学中,要建立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4.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素质结构的构建
素质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社会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社会素质的培养
社会素质属于后天素质,它在素质结构中起调节作用。它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给这两种素质打上一定的社会烙印;它既引导个体做人,也引导个体成才。内化是社会素质形成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多树立正面典型,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2.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容易产生危机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素质等。在这些素质中,认知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情绪的管理水平;个性素质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特征。人的心理素质一旦潜藏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通过深刻理解职业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还要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昂扬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不是割裂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操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在教学上,要彻底变革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操的训练,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怡李炎: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6,(9)
[2]谢康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学生反馈
一、概述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快速推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愈来愈广泛,愈来愈深入。无论是传统企业的“触网”工程还是完全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1]。高校作为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最近几年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本该容易找到合适的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可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届电子商务毕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并不是特别高[2]。为了探索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电子商务培养质量,实现高校电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要良好对接,特此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分析。
二、问卷设计和回收
问卷围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相关的10个核心问题,涉及培养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问卷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核心问题。调查对象为已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在校电子商务专业的高年级(大三和大四)学生,主要涉及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星和现场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11份,其中已毕业学生的问卷136份,在校高年级学生填写问卷75份。通过对比分析各个群体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了解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更加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
三、问卷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问卷分析结果显示,62%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很重要,29%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重要,认为其他综合素质重要的不到10%。其中已毕业的学生中,认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很重要的占比90%以上。这说明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均认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很重要。在校大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更多来源于理论知识,而毕业大学生已经有了工作经验,思想更加成熟,更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才是企业所需。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跨界”行业,在要求专业技术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也很高,这就要求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技能全面发展。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问卷中围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是否设立专业方向展开了调研,其中91%的学生赞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设立专业方向(比如电商系统开发技术,电商营销,电子商务策划等)以强化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设立专业方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这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很希望明确专业方向,以强化所学专业方向相关知识,突出专业能力。33%的学生首选强化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31%的学生首选强化电子商业运营管理的能力,11%的学生首选了要加强电子商务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有较少部分同学首选了电子商务研究能力或物流、网络营销能力的强化。从这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倾向于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两大类的能力,其中对于创业能力也表现出较强的渴求。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问卷列出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站美工设计基础、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原理、网络营销、现代物流技术、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管理经济学(双语)、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企业运营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物联网技术与实践、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现代广告策划与创意、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等38门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课程,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为是网络美工设计基础、电商网站设计与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和管理学原理,几乎每一门课都超过了40%的同学认可。认可度较高的其他课程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安全、运筹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说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偏技术类的课程看的较重,同时客户关系管理和管理学原理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将专业技术和营销管理类知识合理融合,力争培养复合型人才。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女生对网络美工、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广告策划较感兴趣,而男生则在企业资源规划、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方面较为感兴趣。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择业意向
问卷显示,如果让学生(包括已毕业的)重新选择电子商务的专业方向,近70%的学生选择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等技术类方向,而已毕业同学从事电子商务偏技术类工作的占比却低于40%。这一结果和学生对偏技术类和管理类工作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近70%的学生认为电子商务偏技术类的工作门槛高(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较辛苦,待遇好,发展前景好,而相反认为偏管理类的工作门槛低,轻松一些,待遇低,前景一般。电子商务技术类工作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为系统的技术知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这导致了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关于就业范围方面,80%的学生选择电子商务对口的工作或直接相关的工作。这说明一方面学生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比较看好,另外一方面选择电子商务对口工作更能发挥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关于创业意向方面,4.8%的学生选择创业,这远高于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9%。这和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创业的形式多样(淘宝网店、技术服务等)和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有很大关系。
四、结束语
本次问卷调研旨在通过学生自身反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虽然问卷涉及面不十分广,但也能管中窥豹,对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建议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子商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培养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2.建议适当引导学生强化一项技能,通过电子商务能力模块划分,组织学生结合兴趣,参加兴趣方向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专多能”,能够和社会和企业需求实现良好对接。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抓好核心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要有完整的体系,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努力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踪新技术的发展。
4.要注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培训,推动电子商务创客空间建设。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引领下,电子商务具有交叉学科的背景,该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专业自身的优势,同时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和推动,也将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庄道远,等.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应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93-96
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加深,电子商务逐渐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贸易环境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实现了高速增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2.7万亿元人民币,2014年交易规模增长至4.2万亿,增长率提高到33.3%,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个新兴而庞大的行业,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而相关的社会培训力量还较为薄弱,这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理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1、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1.1高校目前没有跨境电商专业,已有专业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国内上千所本专科高校设立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而外语专业的分布则更加广泛,大量关联学科的毕业生被输送至企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还需要较强地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因此,目前高校现有的专业实际上没有与从事跨境电商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完全相匹配的人才。根据2015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调查认为已有的“人才”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86%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
1.2近两年部分高校开始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
虽然目前国内高校没有跨境电商专业,但从2013年开始一些高校逐渐在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外语等专业筹划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但受限于师资问题,当前的跨境电商方向往往只是开设了几门方向课,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电商、物流、通关、支付、网络、商务、外语等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体系不完整。同样受制于师资问题,以及实践教学资源配置问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实战教学环节严重不足。就目前来看,还几乎没有跨境电商方向的毕业生,但接受过部分实训课程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走向人才市场。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反应较快
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反应速度上看,高职院校的反应快于本科院校。浙江省有些高职院校早在2013年就开设了速卖通班、敦煌班和eBay班等,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今年陆续有些院校开始在国际贸易专业下设置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也有些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从校内挑选学生进入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企业,边实训边学习,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实训功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反应速度又快于其他本科院校。随着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少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重视跨境电商的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在校内开设适当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或者开设培训班、特色班,更进一步的是开设专业方向,然后依托校企合作,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推荐到对口的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上岗。传统的研究型或教研行院校则更多的关注跨境电商的研究,而非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2、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高校现有专业未能有机融合,缺乏科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近几年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跨境电商人才是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一方面每年高校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中显示:17.6%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剩下82.4%的企业虽然招到了人,但是这些“人才”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主要原因就是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而高校目前还没有跨境电商专业,已有的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尚未能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当前启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高校主要是应用型院校,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度地倾向于实操,但这些实操培训也基本上是初级的培训,而高等院校不同于培训机构,除了实操课程外,一个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立体人才培养方案急需建立起来。
2.2高校跨境电商师资和教材极度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这对高校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老师自身缺乏跨境电商的实践经验,高校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跨境电商的课程,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师资和教材。如果专门请企业的人来讲,授课费用高,课程体系不一定完整。同时,由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时间不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时间更短,因此相关的教材十分匮乏。
2.3缺乏对接企业资源,跨境电商实操培训存在难度
由于缺乏对接企业的资源,跨境培训主要依托高校教师,加上跨境电商的相关平台众多,不同平台的运营规则也不尽相同,有些平台受到多方面制约,学生很难全部以个人名义注册开设店铺,最终只能以理论的形式讲解,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值得庆幸的是,阿里巴巴等企业开始和学校对接,就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践教学进行合作,但目前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3、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跨境电商领域人才短缺的情况,高校眼下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整合现有专业资源,重发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模式结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3.1高校应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条件,支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市场已经明确了其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应大胆创新,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必要的教学科研人员、资金、场地等办学条件,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切实为社会解决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
3.2高校可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模式结合
3.2.1高校应举办跨境电子商务短期培训班
面对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和人才需求,高校可以结合社会力量,为今后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学生开设跨境电商特色培训班,学生经过培训后和企业对接,参与企业实操项目,边学边实践,为后续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高校培训班也应当面向社会展开培训工作。这样可以适当缓解当下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3.2.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举办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
高校还应考虑跨境电商中高级人才的长远培养。高校应该综合考虑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外语等已有的专业资源,通过开展各项调研和部署,科学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筹建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并且在办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方案随时做适度的调整,从而正满足行业的需求。
3.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3.1依托龙头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高校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跨境电商发展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获取科研资源扶持,以及实践教学等支持,并将优质的科研成果和合格的人才回馈给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聘请资深行业人士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鼓励高校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合理。
3.3.2借助企业力量,积极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创业教学平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平台的建设,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学生来说,实践平台说他们学习技能并将所学技能加以巩固运用的地方。第一,高校可以与阿里巴巴为典型代表的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他们以研发的跨境电商知识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在该平台的学习和操作,掌握B2B跨境电商的实践技能。第二,高校可以引进合作企业产品,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身份到真实的跨境电商零售平台开店铺,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今后独立运行跨境电商项目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办公、仓储等资源,以及创业指导等。
3.4高校可探索订单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高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设施、设备与技术;企业方植入前沿实践课程、提供企业讲师并辅助高校培训认证师资;高校依托自身的企业资源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真实企业业务实践和实习项目。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企业正常业务运作的前提下,学生从大二开始便可以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参与企业的部分业务,通过锻炼,等到学生临近毕业时候,已经对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企业毕业后马上就能用得上。
4、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实现载体,但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已经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若措施得当,相信在未来的三五年由高校输送的合格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一定会成为推动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
[2]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6-2].
[3]张亮.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分析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消费电子,2014(20).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高职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据专家测算,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达到200万。另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开展已有将近6年的时间,如今在全国开设该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共有275所,加上以专业方向和高职高专等形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累计超过400所。然而通过这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质量并不是很理想,据统计,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平。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存在偏差呢?这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高职院校,担当着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是个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普遍短,加之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培养的过程中经常随着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变动而变动,造成了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所有电子商务应用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都开了相应的课程,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没有特色。
2.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设置不能相融互动
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加上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尚没有明确地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成为一个大拼盘。教材都是其它专业现有的,比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而不是专门针对性设计的。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教各的,而不是围绕一条主线索来组织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或者课程之间不能相融互动,学生的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
3.实践环节薄弱,技能不突出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安排。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如果没有真正的商人参与,如果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即便是在学校实验室可以进行基础训练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内容,但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原因,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是很扎实。
4.师资严重缺乏
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由于师资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师资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从应用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目前急需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商贸知识,懂得如何将信息和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从而开发出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企业的产品推介和销售服务。二是技术支持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商贸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的商务问题。三是战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知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
作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主,则主要着眼于前面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培养熟悉企业商务运作流程,掌握现代商务管理理论、营销技能,能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商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看来,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懂的商务管理,又要懂技术应用,这也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一个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学生掌握跨管理、信息技术、商务运营、计算机网络等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过分追求“全”将会使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学校可以在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学校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专业再进行细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思路,有针对性地、多方向地培养人才。
三、构建合理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1.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在明确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根据从事该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相关企业中的商务运营、网站管理、客户支持三个大的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客户服务、销售、库存、采购、网络促销、市场调查、网站编辑、网页设计、后台开发、网络管理、配送管理、数据库维护、结算等。
因此根据岗位分析,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按能力模块,进行分方向教学,可以考虑将该专业分为商务管理和技术应用方向,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商务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运作、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面向的岗位主要有营销管理、市场调查分析人员、行政文员助理、仓管员、采购员、客户服务人员、网络营销人员,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等。技术应用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在企业商务运作的应用,面向的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网站维护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电子商务系统操作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等,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1)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探索灵活、互动、高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加强电子商务专业课任课教师的交流,使每一个专业课老师能充分理解体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很清楚自己所任教的课程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还可以使各相关课程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有的放矢,讲授课程时能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从而使得各门课程能够融会贯通。
(3)精心设计实践实训项目,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验、大型作业、综合设计、项目方案书、顶岗实习等多样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着重加强学生应用电子手段解决商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锻炼。如可以给定一个实际案例或调研的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撰写方案书。
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寒暑假参加校外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类竞赛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加快师资培养步伐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根据优化结构、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从企业、生产第一线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课,另一方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前往产学研合作单位进修学习,这样,既可以学到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管理的经验,又可以掌握企业实际运用电子商务的状况,还可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型,对教研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另外在考核、培养、评职奖励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鼓励他们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梁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困境引发的职业人才培养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4)
篇6
摘要: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1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98亿人,位于世界第一位。2008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88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41.9%。在所有互联网应用中,网上购物使用率为24.8%,用户人数达到7400万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15000亿元。按照国家规划,到2010年前,我国大型企业采购的物资至少要有25%在网上完成。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年仅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就达100多万。然而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意味着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迫切需要改进。
2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些传统、成熟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营销、贸易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以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学生学这个专业大都是因为它听起来很时髦,觉得学这个专业很不错。但是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模糊的。
2.2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不平衡
当前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创建,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培养出的学生技术能力较强,但商务管理知识偏弱。另一种是在管理系的基础上创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则侧重于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专业课教师在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相对前一种情况而言,学生的管理知识比较全面,但技术知识又比较偏弱,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强。不论是哪种专业设置模式,都不够全面、合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平衡。
2.3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效果欠佳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的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学校内部的专业实验室采用一些模拟的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另一种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两种实训方式相比而言,第一种方式由于模拟软件受学校资金分配、软件商配套服务等等条件约束,很难随着电子商务实践应用的飞速发展,做到及时进行升级换代,同时由于这种实训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模拟状态,与实际工作尚有差距,故而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而第二种方式虽然较第一种方式与实际工作结合更紧密一些,实训效果也更好一些,但对于学校来说,确保长期拥有或自行建设这样的实习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当前各高校基本都是以第一种实训方式为主,效果欠佳。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思路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明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学生的实际能力,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实训到企业实践转换的电子商务人员。
3.2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
针对市场需求,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不同的细分方向,但不管怎么细分却都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至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比较高,在市场上才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应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这种指导思想,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公共基础课模块、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和商务交流课程模块,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一学年下学期每个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如何开展和应用,能够成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在调整体系中,贯彻“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可以将课程分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构建较为清晰完整的体系。对所有方向而言,都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因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3.3改革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式
电子商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突出的学科。如果要达到培养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深谙经济活动规律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的目标,必须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现有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状
况的具体分析以及本专业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应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感知型实验、模拟型实验、模仿型实验、实际经营型实验和毕业实习实验。
(1)感知型实验。
电子商务教学中,有一些知识很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比如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申请数字证书、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等等。这些知识课堂讲授起来枯燥难懂,但是只要通过具体操作,学生一下就会明白掌握。通过学生的动手将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验就是感知型实验。
(2)模拟型实验。
这是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现有模拟教学软件进行的实验,它主要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角色,然后进行仿真电子商务运营。通过这种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电子商务流程。同时,通过模拟运营与角色互换,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岗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对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这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3)模仿型实验。
模仿型实验就是按照老师的指导或教材的提示,依照一定的步骤,模仿老师讲过的或书本上现成的一个类似的例题,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这种实验主要应用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课程中,学生通过“模仿-消化-吸收-创新”,可以快速地把别人的经验、方法快速消化,并为我所用,进而有所创新。通过模仿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就会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思维。
(4)实际经营型实验。
实际经营型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开设一家网上商店进行独立经营,从而亲身感受商务运营的真实过程,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应用、总结,了解商务的真实内涵,积累商务经验。通过实际经营,学生不仅能不断创新,彻底领会所学的知识,让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融会贯通,还可以有一点收入。在这些收入刺激下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淘宝、易趣等网站上都有现成的网店模版,可以免费开店,有的还配有开店的知识学习流程,通过这些流程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毕业实习实验。
为了让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很多学校针对专业特点都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更为重要。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对新环境、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求贤若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优化的,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唐吉,关南宝,吴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改方案[J].商场现代化,2007,(35):127.
[3]马继刚.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J].电子商务,2007,(1):87.
篇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也是稳增长、扩就业的重大举措。当前,创新创业被定位的国家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国务院先后22份相关文件部署和推进创新创业。创新驱动越来越成为国家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其中,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引擎。在国家部署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大创新”格局下的生力军,这当中,电子商务专业更是在“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中优势明显。而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高校究竟应该如何着力电子商务“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非常小,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是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将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三是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现状和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保障体系存在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1]。
2.1培养目标中创新创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电子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文/喻文丹商务是一个涵盖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跨学科的专业,在倾向于重计算机技术还是重营销上,各个学校的偏重点各有不同。然而,许多高校在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用性问题、适应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之时,却对创新性问题有所忽视,没有将创新创业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2]。培养目标当中没有重视创新创业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缺乏创新创业观念,又没有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学生在毕业时想创业却无从下手,或者盲目创业埋下极大的失败风险。
2.2缺乏创新创业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是跨学科专业,所以目前很多高校课程开设得比较杂乱,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营销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简单堆砌起来,缺乏知识体系。而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更晚,大多数院校创业课程开设得很少,一般仅一两门课程且经常作为公共选修课或者第二课程形式存在,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场讲座。由于创业课程的课时很少、选修课性质特点等原因,创新创业并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而在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当中,一般是针对所有行业的创新创业案例泛泛而谈,没有对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模式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没有将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无法实现专业理论学习到创新创业实践的跨越。
2.3创新创业型师资力量薄弱
“互联网+”创新模式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型师资团队是关键。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出现的时间不长,所以国内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不是出身电子商务本专业,大多是从计算机专业或者经管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很多老师都是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从教,缺乏参与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与管理、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边教边学。创新创业的案例教学来源只能是书本或网络,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2.4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不到位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实训室、实验教学系统等,但多停留在演示示范阶段,学生仅仅只能通过“看”了解一些实际过程,而没有实际动手“练”,所以很难深刻地领悟和体会真实过程。而真正的投身市场经济的创新创业实战演练机会更是凤毛麟角,实践锻炼往往止步于课堂操练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很难落到实处。
3、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局限性[3],其培养的学生是“找饭碗”,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要学会“造饭碗”。
3.1培养目标面向大学生“互联网+”模式创新
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模式创新精神和创业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作为既懂互联网又懂经管的跨学科人才正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同时,创新创业又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最强动力。因此,要将“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更是在“大创新”格局下要凸显出“互联网+”跨界创新创业的优势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互联网+”跨界创新精神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展开。
3.2科学合理地设置“互联网+”创业课程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所学的专业课当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创新创业思维[4]。此外,将创业课程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原有的通识的创业课程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所学的技术和营销类的核心课程,开设综合专业与创业的“互联网+”类创业课程,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基于互联网的跨界创新创业思维。让专业课所学的知识在创业课程中活学活用起来。同时,为弥补在职教师的实战经验缺失的不足,可积极聘请创业高管作为“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的特聘专家教师,讲授互联网市场创新创业的真实的“得与失”,引导学生对认识创业思考创业。
3.3落实“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实践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而系统地进行。1)构建校内实践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系统、搭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主要满足零基础的学生起步教学需要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启蒙,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第一步,让学生多操作少观摩。对学生的操作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从而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2)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与真实市场经济相连的教学实践基地是让创新创业从书本走向校内、从校内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让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接受市场的考验,让学生真实地去发现市场机遇和认知市场规律,从理论走向实践。3)以赛促学、赛学相长。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忍的,因此让学生投身竞赛体验竞争、以赛促学是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鼓励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创意”三创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等各种创意赛事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优秀的创新成果还可以获得创业启动资金,通过比赛实现“互联网+”模式创业直通车。
3.4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自主创业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电子商务学生在校启动自主创业,落实政府创新创业鼓励政策,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供配套支持。1)创建创业导师机制为自主创业提供支持。认真甄选并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可以由创业高管特聘教师或者双师型教师担任,自主创业的学生可选择一名创业导师主要对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深入了解创业过程[5]。让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富余时间,积极思考创业项目并进行“创业试水”,在创业试水过程中自主创新和实践。2)建立创业基金。将政府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创业基金专门支持创新创业。对创业试水取得一定发展的项目提供创业基金支持。用创业基金为创业试水项目进一步成长成熟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同时,对发展潜力较大但所需资金较多的创业试水项目,可协助学生寻求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3)“弹性学分制”下引导理性休学。国家允许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引起热议,对于大学生究竟是否延迟毕业年限进行创业众说纷纭。“弹性学分制”中休学创业取得创业学分是一大创新举措,重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实践。然而,盲目的休学创业必将带来失败的恶果。为最大程度减小大学生创业风险,对于前面提到的创业大赛中获得肯定的项目以及自主创业试水成功的项目可支持休学创业获得弹性创业学分。并且在休学创业期间,由创业导师团队和创业基金提供创新创业发展的配套支持。
4、小结
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定位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要求精细化、专业化的电商人才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网民人数迅猛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伴随网民人数增长的是网络企业数的扩大,短短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电商人才的需求提上了日程,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反应,在短短几年,培养出大批电商“人才”。但电商企业仍处于粗放竞争的阶段,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不高,超过75.93%的企业只要求大专学历。电商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淘宝大学的电商人才调查中发现,24.86%的企业最缺美工,24.29%最缺运营,22.6%的企业最缺推广,而网店客服至少存在600000个工作岗位缺口。淘宝大学负责人倪亮也透露,中国电商人才缺口还会继续增加,未来三年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
当批量产出遇上精细化的需求时,高校的决策者懵了,一边是市场亟需电商人才,一边是高校大批的电商毕业生就业难,为什么?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却容不下我们的“专业人才”?
2 定位模糊,是造成电商人才供需脱节的根源
面对迅猛发展的电商市场,高校电商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已有超过300所普通高等学校和职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达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从理论上看,仍然难以缓解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但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十年之余,而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70%的就业率,相对几百万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这样一个事实,实在是国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个尴尬局面。
2.1 高校对电商专业定位的认知错位,导致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高校更注重的是所谓高层次人才,盲目追求研究型教学模式,追求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无视市场对电商人才层次的实际需求。由此,培养出的都是理论上不去,实践做不来的“半吊子”人才,在学生培养的定位、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等问题上,更多的是闭门造车,没有了解企业的需求。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考虑企业需求,但自身资源有限,也很难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格局上,拼命上本科、研究生等,追求研究性,理论性;在课程构架上,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方式上,沿袭填鸭式,再加上教学体系模糊,课程设置混乱。由此,培养出的所谓电商人才,做研究,缺乏理论水平,做管理,没有实践经验,做基础,不懂技术。
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首先,网络的产生,不管是形式还是实质上,都带给人们太大的冲击,面对绚丽而神秘的网络,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依托网络而展开的电子商务活动蒙上了高端、神秘的色彩;其次,初始阶段,企业都是在摸索着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高校对电商的专业构想及课程体系设置亦不成熟,很多想法浮于表面;再次,实践环节的缺失,使我们把重点完全放到理论教学的环节,一味地追求高层次。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我们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最后大多数进入企业,高不成低不就,成为用人单位的鸡肋。
2.2 课程设置混乱,缺乏系统性
我国大多数开设电商专业的高校,其课程构架基本为三部分,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内容包括两个模块,即管理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具体课程主要参照营销及国贸、计算机等专业的课程设置组合而来,缺乏层次性和融合性,课程也没有专业特色,同时,实践教学模块的缺失或不规范,更无法适应市场对电商人才的要求。
3 把握市场需求脉搏,精准定位,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合理路径
3.1 通过分层次的定位来满足电商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精细化需求
我们的培养方案不能再一味强调高层次、复合型,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动手(下转第73页)(上接第48页)操作的精细化人才上,而且调整定位的内容,力争培养我们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尽可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现有本科教学的体制下,要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采用中期论文和分组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由本专业的所有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结合实情,给出论文题目,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几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几乎可以把本专业涉及的几个方向都接触到;另外,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不同行业的企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不同的行业电子商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利用实验平台,让学生熟悉各种平台的操作原理及流程,掌握每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把电子商务与其它各行各业融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哪里,对未来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有所准备。
3.2 科学而人性化的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现代高校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必要的必修课外,增加选修课的份额,扩大选修课的覆盖范围,不要局限在本学科,甚至是本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三个层次,核心层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专业课程,如,网络营销、电商物流、电子支付、网站建设技术等等课程;相关的课程,如,房地产营销、项目策划与管理、网上创业、客户关系管理等;拓展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方面的课程,图形图像处理、动画的设计与创作方面的课程,网络广告的创意、设计与和营销方面的课程,办公自动化、文秘与礼仪方面的课程,等等。
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在拥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给企业输送精细化人才。
3.3 以实践教学为桥梁,打造实用型人才
目前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调查显示,电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实际工作能力不足,能直接上岗的人还不到2%,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进行培训适应。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人才,总是期望高校的学生一出来就非常能干,不需要上岗培训就能派上用场。本科层次的教育却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基本理论培养,这样,完全不能满足电商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如何使高校的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呢?实践教学是很好的桥梁。
高校实践教学可以多条腿走路,第一步,通过学校提供的虚拟实验环境,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接触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增强对电商企业的感性认识;第二步,通过网络平台,比如淘宝实验室,让学生进驻网络平台,尝试网上的运营,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比如我们创建淘宝实验室的五年时间,开班10期,每期50人次,共培训学员300人,给有意学习网上开店,接触网络运营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空间,第三步,利用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与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培训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我们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选择部分有兴趣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送到阿里巴巴,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且定期轮岗,经过培训,阿里巴巴在此基础上,择优录用,既解决了高校的实践难题,又缩短甚至省却了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时间,为他们输送了适用的人才。
篇9
企业问卷旨在了解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标准的设定;发放区域包括广西区内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东兴等主要城市,以及区外深圳,上海,杭州,天津,大连等大城市。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学生问卷旨在获得对现行培养方案意见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存在缺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调查对象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应用英语方向)学生;发放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
2数据分析
2.1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技能要求
2.1.1英语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中口语第一,写作能力其次。95.2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拥有英语在线交流能力要求,与处理英语公文的能力并列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71.43%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进行专业口译,这对于英语本科生的确是挑战,但这种期望给我们培养方案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另外,71.43%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拥有收集,加工外文商业信息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2.1.2商务技能商务技能方面,知晓规范的商务礼仪(95.24%)居首。这是国际商务谈判,研讨会等交流活动频繁所要求的;90.48%的企业掌握商务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调整英语技能课与商务理论课的比重是很好的提示;而对于商务操作能力里面的销售技能,外贸业务能力也占到了85.71%,比重虽不如前两项,或许企业认为这些技能能够在工作中习得。2.1.3其他技能95.24%的企业要求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其次为网络交易能力(85.71%)和单证处理能力(90.48%)。
2.2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满意度
61.9%的企业认为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处理能力,只有不到20%的企业表示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满意,并有9.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自主学习能力弱。3.3学生问卷反馈存在的问题在满意度方面,39.53%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不合理;其次认为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占6.98%。40%的学生认为最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是在线口语交流能力,其次为专业口译(37%)。说明学生对于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是认同的。
3建议
3.1确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英语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采用英语专业和英语商务方向课程结合的模式,在教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专业的商务知识。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从三年级开始,培养方案设置商务理论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等,以及商务实践课程如进出口实务、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单证、商务礼仪等。简而言之,即英语加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两者并重,方充分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
3.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实践
就校内实践教学而言,商务英语专业应构建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以实现学习者语言沟通技能的提高。建立商务实训室和商务实训机房,配备各项实训所需的商务软件、设备进行单证制作实训、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商务函电写作实训等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应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每年的玉博会,陶瓷博览会,药博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展会实训基地开展翻译、引导、办证等外商服务活动,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语言技能的提高。还可开展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等各类调查,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情况;加强与公司企业的合作。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签订合作意向,安排学生见习和实习,进行岗前培训等;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阿里巴巴等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成为越来越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学生的选择。学院可设立创业实践基金,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场所和必要设备,使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中实现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效结合,促成订单的完成,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专多能,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通常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功底,但商务知识不足,不具备商务交际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知识。要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走出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工作,通过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商务知识,发现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些实践知识可以生动形象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案例的方式阐释理论的知识;(2)引进来。高职院校应引进一批在外贸企业工作过、有实践经验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3)为教师提供跨专业再学习的机会。商务英语强调英语与商务的有效结合,在具备扎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充电,接受系统的商务知识培训,全面、深入了解商务知识。
4结论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
1.电子商务人才的总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行业和各领域都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活动,电子商务持续、广泛、深入的发展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据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缺口。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之根本。
2.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分析
从层次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实务层、实施层、策划和决策层。实务层是指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的实务操作层次;实施层是指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实施能力是岗位的主要要求;策划和决策层是指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策划其电子商务规划,并能辅助论证、决策重大项目。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技术型操作人才、商务型实务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技术型操作人才主要指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服务领域中的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以及传统企业中的软件人员、硬件人员和网络人员。这类人才要求具有娴熟的信息技术开发、配置、维护能力,还应该对企业的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商务型实务人才主要从事企业网络营销业务、网上国际贸易、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等工作。这类人才是网络虚拟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是企业或部门中的一般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他们既要熟悉网络虚拟市场下新的经济规律,又要掌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综合型管理人才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以经营管理为主,兼懂信息技术知识。这类人才需求量不大,他们是从宏观上把握商务网站发展的高、精、尖人才,既要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又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这类人才的培养途径一般是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
从职业资格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可分为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和高级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和助理电子商务师主要从事网页设计、信息收集、网络使用、电子交易的操作性和分析性工作:电子商务师在传统企业中可以从事企业信息化、企业商务管理工作,在中小企业中可以作为总经理助手负责企业信息化和商务事务,在大型企业中可以在信息部门和商务部门服务,参与领导决策;高级电子商务师主要从事网站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3.电子商务岗位分析
从社会需求来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传统企业领域,以及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是指专门从事与电子商务应用有关的系统软件开发、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在IT企业工作:在信息服务领域是指专门从事公共信息网络经营服务的业务技术人员,一般在新兴的网络企业工作;在传统企业中是指从事实施信息化改造、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在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指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科研和教学的专业人才。
从电子商务岗位产生的来源来看,电子商务岗位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岗位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络营销和推广人员;二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新型岗位。
从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的不同,电子商务岗位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人员等;二是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络营销、网络市场调查等岗位;三是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研发员等岗位。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近几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已初步形成由大中专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构成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1.大中专院校的学历教育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13所普通高校开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到2005年全国共有27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700余所高职院校、上千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此外还有许多非电子商务专业也开设了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大中专院校成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主力军。
2.教育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
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设为4个等级: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从2001年起。全国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始推行电子商务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培养了数万名电子商务员和助理电子商务师以及数百名电子商务师。
3.远程教育
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在职人员无法参加集中培训和大中专院校的学历教育,采用远程教育就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又一方式。利用Internet,学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子商务课程,可以在网上与专家讨论、与学员交流、完成作业、直至网上考试。通过网上培训,既可以节省学员的培训时间和成本,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训服务。如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网校、FM365网校等远程教育机构,在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滞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
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电子商务人才。许多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培养的是学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是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等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网络营销、网络调查等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毕业生能做什么工作,适合哪些就业岗位?对这些问题有的学科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也说不清。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出现需求旺但就业率低的矛盾也就不足为奇。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在课程建设上或注重电子技术内容,或注重商务教学,或把电子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叠加和重组,缺乏融电子技术与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如何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取舍、优化整合,做到该弱化的弱化,该强化的强化,在这方面改革力度不大,往往是将传统的电子技术类或商务类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另一部分是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他们基本上是通过自学、参加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班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计算机方面转过来的教师对商务了解得少,懂商务的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4.实践条件欠缺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模拟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流程。但模拟软件的功能还不太完善,升级换代不及时,与电子商务的实际环境差距较大,显然,仅靠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校外实习,主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但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国内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业务处理、网上支付的企业很少,所以学校要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还比较困难。
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焦点在于:学校应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
1.加强专业建设,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群的电子商务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及其类型是不一样的。因此,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树立多元意识,着眼培养多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根据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应用和需求看,大专院校应该立足于培养技术型、技术偏管理型和管理偏技术型人才,而商务型实务人才主要依靠中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进行培养。理工科院校适合设置技术型和技术偏管理型电子商务专业,而管理类的院校适合设置管理偏技术型电子商务专业。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使不同专业方向对应着不同的岗位群。一所学校还可以设置几种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专业,或者在一个电子商务专业之下设置几个电子商务专业方向。
2.按“厚基础、宽口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厚基础”的目的是使学生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把握科学的研究方式方法。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某单一职业岗位,而是针对相关岗位群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专业技术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才培养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宽口径”的目的是使人才满足多样化、实用化的需求状况。课程和教学内容要适应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要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关院校及社会团体举办的培训班,或以进修方式攻读电子商务研究生课程:第二,组织教师参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学术交流;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电子商务课题研究;第四,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电子商务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第五,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高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4.加强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务实践,如网上市场调研、网络广告设计与实务、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等;二是模拟电子商务全过程运作的实验,即电子商务模拟实验:三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目前,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第一,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实践机会;第二,建立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室。校内电子商务实验室至少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以电子为主演示商务流程的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对有些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操作,二是初步模拟商务流程的功能,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来理解电子与商务的关系;第三,将一个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开设网上网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积累从事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