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方式;转变
1 利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研究
一般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水利档案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有许多局限性,纸质的档案信息容量较小,查阅费时费力,这不仅使得水利工作效率低下,更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实现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这是发展水利事业的时代化要求。
1.1 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为水利事业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水利档案是对水利事业起步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记载,几乎记录了一切关于水利事业的活动,其数据量大、涉及方面广,参考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无不体现着对水利发展的重要作用。当水利工程遇到问题时,可以查阅档案的解决方案再结合现实情况来解决。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
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使得水利档案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趋于多元化。现在越来越要求水利档案公开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满足这种需求成为可能。同时也丰富了水利档案信息公开的方式,除了书报等传统的方式外,还能用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来传播。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水利档案管理量越来越大,空间存放限制性很大,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促进水利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将纸质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电子档案管理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保证保存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检索速度,为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方便。
1.2 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符合水利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就水利档案资源来说,记录和保存数据也应是很重要的事业。对档案的管理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例如近几年内陆地区实现对水利资源有效利用的成功案例说明了水利事业新的发展。正是这样,档案资源管理也需有新的转变。如在检索方面,若一页一页翻资料则会费时费力,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无论怎么讲,水利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方式,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水利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
因此,促进水利档案管理向现代化方式转变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非常紧要的工作。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水利建设档案管理方面会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这种技术也为转变水利档案管理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促进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2 水利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及限制因素研究
2.1 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
首先是法律的保证。我国是法制国家,对水利档案管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方面要进行法律的保护,针对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立法,因为传统方式所依赖的法律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方式。所以要健全法律法规,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给予法律保护。
其次,要有技术措施。在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现代化管理方面,不仅要改变外部环境,更需要加强技术措施工作。过硬的技术基础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且积极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2.2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限制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水利档案管理引用该技术并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在水利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的因素。
首先,一些水利档案从业人员没能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档案管理对水利建设的发展没有太大作用,不会造成很多影响。因此在转变水利档案管理方式上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水利档案内容复杂,而施工时间长等因素又使得具体信息转换为档案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对管理方式的改革也具有限制性。
另外,一些基层水利档案从业者习惯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习惯用计算机来整合。而且在电子存档技术方面存有缺陷,使得原始数据存有质疑,这也制约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3 水利档案管理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途径
3.1 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有了相应的改变。对于我国的水利档案管理,应该积极探索相关的理论知识,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水利档案管理理论体系,为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于有效而正确地开展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把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升到理性的认识中来,并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从而实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水利档案管理学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属于档案学的一个分支。所以,积极探索水利档案管理的理论,是转变管理方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档案工作研究的重要方面。坚实的理论是促进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的基础,是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
3.2 制定标准化的管理
标准化的管理是从国家部门的角度来设置的,是对某项重复的工作进行概念化的规定,以统一的操作标准,这样有利于是活动开展更有秩序。在水利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当中,筛选出管理时用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提纲,对实践操作和实施的规范与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一整套标准化的方法,以此来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是促进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客观要求。
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是水利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水利档案管理采用现代化方式则需用最新的科技和标准化的管理来进行,以此来提高效率、完善经验、加强管理。相反,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从业人员各做各的,那么必将会造成水利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现代化的管理进程也不会得到发展。
3.3 共享水利档案资源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可以知道,水利档案资源被部分部门垄断,每个地区都完全垄断自身资料,很少与它地进行交流。而这样的情况造成各个地区水利发展不平衡,更阻碍了我国整体水利事业的发展进程。
水利档案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共享资源、加强交流、积累经验促进了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水利档案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得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这样不仅促进各地的交流,又有效地解决了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样,任何人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检索到所需要的水利信息,是现代化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要体现。
4 结束语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化的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并未完全实现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的过渡。若要完成这一过渡则需要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避免棘手问题的出现。总之,实现水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颖,郭雅.谈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J].兰台内外.2011(03).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组织实践。
在近百年来的境况下,中国的学人所以要做中西比较,很大程度上还是要论证中国传统思想存在的合理性。
按照蒋庆先生的观点,20世纪上半叶的学人在学贯中西之时,正是为了解决体用分离、文化歧出的问题,以期能够确定中国传统思想是否能够、如何能够继续在中国发挥现实功用。而在做中西比较的时候,他们又呈现出了不同的比较思路。具体到中西关于管理方面的思想之比较,亦是如此。笔者在本次探索性研究的过程中,正是希望能理清这些比较的思路,试图区分各种层面的比较,讨论这些比较各自是否具有其可能性。然后,再从中找到一种最优的、最具价值的比较方法。这便是笔者的目的之一。更进一步地,笔者试图通过扬弃陷入误区的比较方式、选取最具价值的比较方法,从而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代组织实践中所能发挥的功用做一些发微,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下的存在价值。这便是笔者的目的之二。
笔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中的问题规律和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并对其中有关变量间关系进行了尝试性陈述。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人们往往习惯通过简单比附的方法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进行比较。
简单比附,即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拈出一叶对应到西学体系之中。这种研究方法只是停留在了一个很浅的层次,或者只是某些人为寻求文化本位的民族自尊心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其一鳞一爪,终究不是做中西比较的良方,这点可以从老师们从不会停留在这个比较的层面上而见得。
而今一种较为有价值且合理的比较思路,是发现西方管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比较寻找能弥补其问题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能更为清晰地发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价值,进而论证其存在合理性。
篇3
关键词:法治背景;行政模式;创新
行政管理方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政治文化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是指政府行政C关为了实现管理职能而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随着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就会促使行政管理的方式发生改变,如何让行政管理方式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中形成的,政府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权力,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具有单方性、强制性和服从性,传统方式下的行政管理有许多的不足。
(一)以政府为主体,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
传统的管理方式采用的是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政府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压制性,行政相对人没有反驳的权利,只有被动的接受,这样行政相对人的意愿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也没有表达意愿的场所,这样无形中就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虽然国家也在不断的根据政治形态的变化适当的调整行政管理方式,但是还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
(二)创新机制欠缺,阻碍了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下,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没有表达自己建议的机会,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数的政策制定者是政府办公人员,对于其他行业的工作的不熟悉,很难制出适合大众的行政管理方式,这样就会造成行政管理没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与社会发展脱节,难以适应社会。
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方式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因此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全球化的发展,国外的许多国家进行了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并且借鉴了许多私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进行了全面质量提升、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将以前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多元化、多方面的管理方式,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也进行了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根据WTO的规章,要求政府阳光理政,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发生,所以传统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不适应时展的,必须做出调整。
(二)创新性的行政管理方式是有效履行政府职能的保证
行政管理方式是依据政府职能而存在的,政府职能反应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行政管理方式是解决做好这些方面的方式方法。行政管理方式是政府更好的形式其职能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合适的行政管理方式才能更好行使政府职能,因此行政管理管理方式可以促进政府职能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政府职能的职权范围更加广泛、复杂,也就要求行政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行政管理方式应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形态。
三、法制背景下的行政创新措施
行政管理方式观念的更新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要根据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调整,首先,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传统的行政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政府拥有最高的权利,采用强制的手段对人们进行管理,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这样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转变观念,从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政观念。其次,行政管理方式要从单向互动转变为双向互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政府单方面的意志表示,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接受,这样就剥夺了相对人表达意愿的权利,这样的方式是不合理的,要提供行政相对人表达意愿的机会,然后合理的接受并采纳。政府部门也要多提供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机会,这样才能让行政管理方式更顺应民意。最后,行政管理方式从强制转变为合作,强制并不是行政管理方式的本质特征,但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表现出来的就是强制性执法,这样就扭曲了行使行政管理方式的初衷,政府是民众的服务部门,行政管理方式也就是为民众服务而产生的,因此要与行政相对人相互合作,了解相对人的意愿,这样制定的行政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玲玲.树立责任行政理念 努力建设责任政府[J].理论学刊.2002(06).
[2]范文锋.行政理念的发展途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03).
[3]王B.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政府行政理念刍议[J].黑河学刊.2013(09).
篇4
高等学校管理是教育活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是社会活动管理范畴内的一个特定活动领域。教育管理与一般管理活动有本质区别,即教育管理以人的培养作为活动目标,不像生产部门那样以物的产出为其基本活动价值。这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过程和方法的独特性。[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1.1行政管理体制高度中央集权。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共分为4级,即“中央—省—地级市—企业”的层次。中央有直接管辖的高等学校,如“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省有省属大学进行直接管理;地级市和企业亦如此。中央高度集权使地方缺乏教育自,束缚了地方办学和民间办学的积极性;整齐划一的学校模式,忽视了各地差异并脱离地方实际,不利于培养多元化人才;机构臃肿、权责界限不明、行政效率低。
1.2管理方式单一。
我国高等学校传统管理方式主要就是公文通知、开会汇报总结等形式,完全没有创新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形式单一的管理方式肯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1.3政治渗透性强、法制化水平低。
我国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一直渗透着很强的政治性,无不体现高度的中央集权性质,加之法制化水平过低,造成法律规定的缺位、滞后与粗糙,最突出地表现在缺乏必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极其落后的管理方式。[4]3.4权责不一、流于形式。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权责不一、流于形式的管理方式。过于追求表面工作量的增多以及结果的重要性,却真正忽略了管理中质的突破和过程的系统化。
2、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大数据概念出现前,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一直促使我们将高等教育变成数字化的教育,比如建设数字化校园、开设远程网络教学等。但当大数据概念出现后,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将大数据和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使高等教育向数据化方向发展?
2.1树立数据化观念。
大数据的提出是对当今社会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极大挑战,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与载体,必须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大数据时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全新处理问题的能力。高等学校管理方法的转变最关键就是要树立数据化观念,具体表现在用数据化来进行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五个方面。
2.2综合运用系统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管理方式。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要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管理方式和大数据看成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因其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特点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与调整。协同论认为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大数据系统、高等教育系统、高等学校管理系统之间一定存在着某些联系,通过将协同论的观点运用在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上,将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和进步。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的现象。全球数据量爆炸式的增长导致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过程就是突变论在现代社会最好的实例。高等学校的管理方式在通过突变论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时,必定会成为处理和应对大数据带来挑战的有力实施者。
3、结语
篇5
关键词:柔性管理;大学生管理;学校管理
一、柔性管理思想概述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柔性管理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柔性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较多。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对人心理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人们自主管理的意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拉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柔性管理是顺应时展需求产生的。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管理的需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实行柔性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已经基本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采用刚性管理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刚性管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活动,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也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2)柔性管理是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产生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都有所变化,传统的刚性教育已经不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所以说,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使用柔性教育是迎合大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管理方式,适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普遍推广。
三、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实行柔性管理。在传统的刚性管理工作中,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①学校在对大学生实行柔性管理工作之前,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多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作为柔性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使学校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②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使管理者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所变化,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可以聘请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拉近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服务精神,从而配合学校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
(2) 利用文化建设,改善管理环境。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关键,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学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制度发展和变革的同时,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制约,校园文化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氛围,影响学校价值体系的构建。所以,在大学中推行文化建设,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也可以改善学校的管理环境,从而使学生的管理更加有效。
篇6
1 我国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整个医院档案管理基础差
自强调医院要重视档案管理之时开始,我国医院均采用一种传统的人工收集和整理的管理方式,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一直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处在半封闭化的状态之中。一般人是无法翻阅这些经过收集和整理的档案。而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病人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且能在未来的时间段内进行翻阅和参考,主要强调这些资料不要丢失这种基本性的管理原则。而人们在进行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缺乏遵循原则,并且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并且医院财政部门缺乏对其的经济支持,从而使得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基础差。
1.2 工作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主要划归为行政文书的工作,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之间采取的是不同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另外,由于行政文书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意识,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档案纸张不规范、装订不合格以及其它性问题,从而导致档案在后期查询时出现无法利用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整个档案的性质和价值。
1.3 档案管理的概念不清
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是以人作为主要的管理成员进行,需要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共同的努力。对档案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手机和整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然而在现阶段的医院档案馆力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十分薄弱,档案资料和信息的整理总是存在着各种缺陷,使得整个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严重拖了医院发展的后腿。并且医院对档案管理的工作重视不够,并没有将这项工作列入医院所必须要管理的工作,因此,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严重束缚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档案管理的整理工作不符合规范
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它也没有颁布特定的规定来规范亿元的档案整理工作。这使得许多工作人员随心所欲进行档案所需要的资料和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使得许多重要的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存在着丢失等情况,并且许多收集起来的资料毫无长远的参考价值,使得档案缺乏最重要的参考价值。
1.5 档案管理方式十分落后
许多医院对档案管理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从而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拉低医院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并且为相关部门在查询、搜索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严重不利于档案作用的发挥。
2 针对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所提出的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
2.1 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医院档案管理理念,对于医院档案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实现医院现代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档案馆里过程中使用现代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运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能够提高整个医院档案的整体质量和价值。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需要医院上下多方面共同努力。以新的观念去迎接新的挑战,努力从过去长期封闭、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过去传统的手工型向现代化管理型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注重保管向注重提供利用转变。
2.2 环境的创新
加强硬件建设,促进文书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是适应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大对文书档案设施的投入,配备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管理。同时,选择适合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软件,并在档案工作人员中开展计算机培训,以掌握档案计算机管理运用技术,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3 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工作的两个不同阶段,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做好文书工作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文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因此,文书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档案意识,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学知识,熟悉掌握档案工作业务环节的基本技能。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确保文件收集完整、及时和准确。为此,我院档案室副主任兼任了文书工作,并且参加医院一些大型活动和院长办公会,保证了文件收集的完整与安全。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文书档案归档管理制度,做好文书档案的基础工作、监督指导与沟通协调工作。认真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文书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做好准备。
2.4 利用手段的创新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档案部门必须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目前将计算机这种高效地处理庞大信息的现代先进工具引入到文书档案的管理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将大大简化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过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应用计算机、光盘等高科技检索工具,借助网络信息系统的平台,档案利用者通过授权可以便捷地得到所需的档案资料,这可有效地提高文书档案查借阅效率,丰富了文书档案查借阅手段,这也是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7
几十年来,照片档案一直沿用的基本管理方式是根据照片内容分类、装本、上架,根据照片内容查找所需照片。实践证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在手工管理照片档案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管理方式,也是大多数图书馆、档案馆、情报资料和信息部门通常采用的传统管理方式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档案数量的不断积累和日入库量的爆炸式增长,其弊病愈显突出:
1、分类是图书、档案、情报及照片档案管理的方法之一,或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管理方法和唯一的检索途径,势必会造成漏检率高。
原因一,在某些情况下,一张照片可能反映的是一个类或主要是一个类,但是很多情况下,一张照片可能反映的是两个类或三个类或更多的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张照片涵盖的信息呈多元化,这就为准确分类带来难度。尤其是现在新闻发稿照片涉及的面之广、照片涵盖的信息之多,使得现在的“类”越来越难分。原因二,人们对一张照片所属类目的理解难以统一。不同分类人可能把同一张照片分到不同的类,这也为查找带来难度。而且,在分类的把握上,人的主观判断带有的随意性也会导致类目确定的不稳定性,而将这种主观的判断作为唯一的检索路径,就容易出现找不到或找不全档案的情况。
2、装本是分类之后的重要工作,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审核分类,然后根据类目装本。这种做法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因为分类和装本不会是一个人,这样就可能出现原分类和后装本的类目不一致,就可能出现分类的人找不到本,或不是自己装的本找不到,或即便自己装的也可能由于记不清装在哪个本等情况。其次,成本后本册脊背上标签的标引必须准确,但是人为的标引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容易误导检索路径。再次,通常情况下,一张照片不是装一次本就可以的,还需要根据照片的增加不断调本、整本。比如,当某位领导同志的照片只有一张时,装在一个本里即可,如果超过五六十张的时候,就需要再装下一个本,同时需要调整本内的照片内容,或再按内容分本,或再按时间分本。又如,当非洲的照片不多时,可能会装一个本,而随着照片的增多,就会根据非洲各国照片的多少再按国家分出埃及、肯尼亚等等;如果埃及的照片再增加了,那就需要再按时间重新排列或再分出埃及政治、埃及工业、埃及农业、埃及文教等。一张照片需要多项工序,反复作业、手续繁杂。
3、按照照片内容分类、装本后,需要把装好的本根据类目排列上架。这里的问题是,类目之间要留有空位置,如果留得多了,会造成库房空间空置,以后需要向前移位;如果留得少了,空位置不够,就需要向后倒位。比如:原设置政治类预留出1架,可放200本,第2架201本开始经济类,如果实际装本时政治类超过200本,那就要从201本起后移,并以此后移下去。如果到一定时间需要定本时,政治类只有150本,那么后面经济类的本就要前移,再后面其他类的本依次顺序前移。这种倒架工作费工费时,但是,如果按分类装本上架又不能不倒,或往前倒或往后倒,否则,同类照片档案就不能放在一起。
4、及时给档案固定存放位置,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但是按照目前的管理方式,照片档案多年定不了位。原因是,按照照片内容分类、装本、上架,由于难以预测此类目下还将有多少照片,所以常常是在很长时间后重新整理时(多年来照片档案馆是按照五年一个断代整理的)才能定位。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的照片档案整理工作手续繁杂、工作量大,使得照片档案整理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照片档案的加工和整理,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尤其是目前照片档案利用的多角度和传统管理方法的唯一性之间的矛盾,为全方位、多角度查找照片档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照片档案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改革出路。
改革管理方式的条件
2000年12月6日,国家档案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传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改革,其宗旨是“简化整理、深化检索”,这个宗旨不仅对全国综合档案馆的整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照片档案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2000年中国照片档案馆数据管理系统立项并进行设计,2001年开始正式运行。该系统以其强大的随机处理海量图片数据的功能,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检索方式,秒级反应的检索速度较好地实现了“深化检索”的目的,为照片档案整理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进入新世纪,中国照片档案馆根据“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原则,依托数据管理系统,对照片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了彻底的改革。
新型管理方式的具体做法
中国照片档案馆进行新型管理方式改革,是将传统的按照分类装本、上架的管理方式改为按照照片的时间顺序装本、上架的整理方式,简称“类改序”。这种方式将传统方式中一张照片档案承担的多种功能(检索路径、保存单位等),变为一张照片只是一个保存实体,即只承担一个功能――保存单位(当然,由于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检索),其他检索功能均由图片数据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检索手段来解决。
具体做法如下:按照照片时间顺序。每100张(指底片数量)的固定数量装本、上架,每张照片经过数据管理系统一次实现自动定库、定架、定本。从发稿系统直接打印图文并茂的发稿记录作为照片档案实体,并根据发稿目录核对照片档案实体。照片档案实体实现一次性物理归档。该照片的定位数据与该照片的其他数据在数据档案中同时生成保存,物理归档与档案数据逻辑归档一并解决。
围绕“深化检索”,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手续、减少档案套数,努力实现“简化整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新型管理方式的特点
1、简单。按照照片时间排列整理,使工作流程简单明确、手续简化、易于操作。
2、高效。从照片系统直接生成照片档案,生成过程为照片发稿之后的秒级时间,较之传统管理方式的生成时间:1月、2月、3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3、完整。由于及时生成照片档案、及时核对发稿目录,减少了多环节流程中档案的流失,维护了档案的完整。
4、准确。由于经发稿系统直接生成照片档案,减少了人工程序因而减少了错误,尤其是不会出现文字说明和照片贴错的情况,维护了照片档案的准确。
5、全面。由于发稿系统直接打印的照片档案除具有原照片档案的全部信息外,还有档案生成的背景材料,如编辑、签稿人、打印人、签稿时间等,使得实体档案涵盖的信息更全面。
篇8
摘 要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传统刚性财务管理与之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近年来,柔性管理模式逐渐得到企业的青睐和认可。本文简要地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传统管理和柔性管理做出对比。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传统管理 柔性管理 对比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在逐年迅速地发展。在这样一个逐步走向经济大国的国家里,要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企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重要。无论是多大的企业,多大的集团,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适时地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的话,最终的结局就只能是被社会的洪流所淹没。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另一种则是柔性的管理方式。这两种管理方式虽有着相同的目标——管理好企业的财务活动,但在价值取向上却截然不同。
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因应的传统财务管理是一种相对比较硬性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管的是钱。在传统管理模式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大多情况下是与会计弄混的。计算产品生产的成本,预算,收益,每月或每年的收入支出,将一切的开始跟结果都提前算清楚,一切按程序走,按计划管理,容不下半点转圜余地。而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在组织管理上更是要从上到下一级级地分级管理,因而许多信息也是必须从上到下一层层往下传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硬性的控制性管理方式。它本身忽视了管理者本人,只要求管理者成为管理金钱的工具,导致企业员工无法充分施展才能,束缚了创新能力,体现不出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进而对管理工作逐渐失去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益。
二、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阐释
如果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计划经济相辅相成相适应的话,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其劣势则越发明显。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兴旺的时候,开放商大多采取积极的财务策略,尽可能把资金投放在项目开发上,可是随着国家近年来的逐步调控,房市降温,开发商资金套牢,其财务管理策略如果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走势、政府调控,那么势必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状况——现实是现在确实不少开发商资金被套牢。
强行控制的计划型管理模式让企业的资金僵化,企业失去了对市场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即时的应变,跟不上市场的实际需求,影响了企业的前进。如果一个企业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仍然沿用这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的话,那么它将迅速地被社会所淘汰。
三、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柔性的财务管理方式显得更加适应时代的进展。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不同的,柔性的管理方式倡导的是管理“人”而不是管理钱的的一种人本思想。所谓柔性管理,就是企业资本运动、财务活动存在着变数,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环境的变化及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企业动态地实施财务管理,即企业柔性财务管理。
再以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为例,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到柔性财务管理和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自归属。如果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人员绝对没有自,他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按照高层的决策意图制订并实施财务计划,通常是自上而下、一层压一层地传达、执行。但在柔性惯性环境中,尽管服从战略需求也是必须的,但财务人员会有一定的自,并不一定完全按既定的财务框架开展工作,而且也不一定有现成的框架。例如,某些企业实行的是放羊式管理,没有严格的预算框架,企业把如何使用资金的权利采取信托责任的形式交托给一线负责人,给予充分的财务自,但同时也树立榜样、督促落后,做好审核工作,让所有人都知道企业的财务战略的大方向,自觉地往那个方向走。
(二)成本与市场主导权。传统的财务管理关注的是如何节省成本,柔性管理却以市场为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不需要面临复杂的市场变幻,而且竞争也不激烈,节省就是盈利;但是在当代,一味追求节约成本不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还得对市场的胃口。比如,碧桂园专注于别墅建设数十年,其投入比建设一般套房、居室要多得多,但是却依然能引领,主要就是其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成功抢占高端市场和休闲度假市场。柔性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不持家有道,但一定懂得迎合市场,只有采取正确的市场战略和财务战略,企业才能放长线钓大鱼,只追求眼前的芝麻,很可能就扔掉了未来的西瓜。
(三)能动性不同。传统财务管理强调彻底的服从和规范的执行,巴不得财务人员就是用最好的零件制造出来的同一批次优秀机器,柔性管理则主张灵活性和财务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A房产企业采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话,他们已经制定好了一年的财务预算甚至数年的财务战略,那么不管政府出台什么限购令、限价令,只怕既定的政策方针也会实施执行下去;但在柔性管理情况下,企业显然没那么笨,财务管理人也显然没那么被动,他们会主动留意市场变幻、政策走向,及时向企业汇报反映情况,好及时调整财务策略,比如暂时不投入太多建设资金,增强资金流通率等。
此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强调财务制度的稳定、连续、有序,属于纠错管理,很少出错但几乎一成不变;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共同应对善变的市场,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靠几个企业高层去盯着市场,总不如员工也积极参与来得高效。新陈代谢、优胜劣汰不但是自然界的不二法则,也是市场的不二法则,越是环境多变,越要鼓励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环境变迁中,多样性能使物种的存活率提升,市场中的企业亦然。
四、结语
与各自管理模式对应,所需要的人才也有区别。在传统条件下,企业可能更喜欢沉稳、踏实、细腻、一丝不苟的财务人员,简单来说是听话、不出错;在柔性管理模式中,基本的财务从业素质当然不可或缺,但是也有新的要求,比如不断学习、适应市场变化、具有创新精神,不光知道怎么做也会想自己该做什么。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传统管理模式将人异化成机器,柔性管理模式则是要把人解放出来,把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出来。
尽管柔性管理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还存在战略上、体制上、人才培养上的诸多问题,但新事物必定是要取代旧事物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的持续繁荣,现代企业已经融入并且很难跳离市场这个大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局限将越发明显,广大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占得先机,及早转变为柔性财务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市场长才更可能屹立不倒、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刘光进.试论新时期企业的财务柔性管理.中国总会计师.2010(7):93-94.
[2]田利军,崔志娟.基于柔性化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28):102-103.
[3]王娟.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柔性管理分析.价值工程.2011.30(24):123.
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经济社会中,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形态、经济发展路径、经济管理方式的巨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代的变化呼唤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应进行变革,朝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迈进,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今后和未来经济管理形态的发展方向。经济管理现代化带来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方式发生巨变,产生多方面的综合效应,这种管理方式的运用也会加速现代知识经济、技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全新的管理特征,也需要采取一定的实施策略,进而提升经济管理的效果,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一、现代经济形态呈现的新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现代经济形态呈现出了与传统经济截然不同的新特征、新趋势,这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经济形态就要求经济管理方式也应相应的发生重大改变。
1 虚拟性更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经济形态的虚拟性变为更强,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和使用,经济交往的实施主体更为发杂,完全摆脱了时空和限制,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往往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就往完成交易业务。
2 经济生活中的参与人员知识水平大为提高。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参与人员已经不能再单纯定位于普通劳动力,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大为提高,是受过高等教育、业务熟练的知识性的工作群体,主体性意识也大幅度提升,他们渴望尊重,期盼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这种劳动群体的出现和参与就需要管理方式相应做出改变。
3 流通领域发生巨变。传统经济形态中,企业的产品经过生产领域后,必须经过流畅领域才能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传统的流通领域层次众多,流通环节繁杂,增加了不必要的流通费用。现代经济形态中,流通领域发生巨变,网络技术的应用简化了众多的流通环节,传统的经销商、零售商冲到了巨大冲击,企业产品可以不经过批发、零售的流程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约了大量的流通成本,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流通领域的变化,相应带来运输、交通领域的变革,财政、金融、税收部门也许相应发生改变,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管理政策的调整,使得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现代经济形态的出现带动了经济管理方式的变革,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逐渐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经济管理现代化更能提高管理效率、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是管理学领域的又一次质的变革。
1 管理理念科学化。经济管理现代化要求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代替传统的依赖工作经验、听从管理阶层主观意向的管理方式,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设立管理组织,管理活动要符合现代经济形态的发展需要,进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管理方式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总是员工价值的发挥,为员工创造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2 管理技术现代化。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出现,要求经济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把信息技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积极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升管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本费用。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要求管理人员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使得经济管理活动得到了有效、及时的调控和指挥,从而也大大增加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3 管理策略民主化。现代经济形态中活动主体之一的员工,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大大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必不可缺的知识要素。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他们的管理策略不能沿用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而且采用民主化策略,切实保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和个人发展空间,通过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把员工发展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切实保证员工经济生活实现民主化。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管理理念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管理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不应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现代经济形态的飞速发展呼吁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变革,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采取一些工作策略,确保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能积极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
1 确立以为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原则,这种理念真正体现了尊重员工的工作精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确定要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这种经济管理思维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自发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现阶段来看,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工作目标,使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提高企业与组织的经济效益。
2 提升管理策略的民主化程度。以往我国经济管理中,垂直式管理策略比较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上级部门的行政决策,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参与,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形态的发展要求。我国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发展上应积极追求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方式,把民主化的内容增加到经济管理的模式中,实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透明化,防止的情况;确定民主化决策,确保基层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核心的价值。
3 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运用于管理工作之中。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论坛、微信、邮件、微博等等就成了整个社会沟通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现代化经济管理要使企业和基层人员实现更好、更快的联系和沟通,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企业发展的目标。以网络为基础的通讯技术可以满足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实现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更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利于企业的内部联系,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信息有效地、广泛地进行传播。
结语
总之,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经济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开展现代化的管理策略,通过管理创新来加速经济发展。
篇10
一、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也在逐步地上升,在这一背景下,纸质档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办公室办公。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发展,当下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办公流程当中。
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办公室档案管理模式,数字档案显然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并且数字档案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办公室档案内容的资源共享,提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送速度和沟通交流强度,这无疑为企业、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等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人们在享受数字档案管理方式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逐步发现,当下的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在应用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人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数字档案的应用也常常会产生文件丢失的情况,并且由于档案的种类复杂且内容多,人们在应用数字档案进行相关的资料的查询时,仍然十分耗时耗力。
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数字档案管理模式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传递、存储、收集以及共享工作的开展。同时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平台的有效建立,这一平台的建立,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和强度,有效地实现内部的资源共享、提升档案查询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当下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与政府,其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在不断地增加,所面临的发展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剧。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系统性和秩序性的基本前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更是决定各项工作开展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加强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档案管理方式的探究,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数字档案管理模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提升,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基本方向
根据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和数字档案管理方式的应用模式,主要可以将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工作的开展方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节约档案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在传统的数字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档案的归类、整理和查找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不仅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使得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居高不下。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档案的分类、整理以及查询工作的一体化,不仅节约了部门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也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因此节约档案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是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智能性。在传统的数字档案应用模式中,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内容的检索,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筛选,才能够真正地获取自身所要查询到的信息,消耗了档案管理者大量的时间,使得档案管理者根本无暇进行自身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完善。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数字?n案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智能性的全面提升,数字档案系统会根据档案用户所需,实现档案的智能性推荐,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更多时间进行自身工作模式、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智能性,是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关键性目标。
三、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方式探究
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档案管理方式探究,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式和改革思想,全面应用于数字档案管理,可以实现数字档案管理方法、应用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方式探究,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安全性的不足,是当下数字档案管理方式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之一,容易引发重要文件的丢失问题。将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全面应用于数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不同格式的档案的分类存储,实现档案管理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同时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有效结合,也可以实现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数字档案的有效播放,加强数字档案的可视性,进而提升档案利用者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因此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是加强数字档案管理力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加深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程度。数字档案数据库的欠缺以及档案数字化覆盖率的不足等,也是当下数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所存在的关键性弊端。(下转第45页)(上接第38页)随着信息流通速度的逐步加快,传统的数字信息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当下的时展所需,在这一大背景下,应当应用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大量数据有效的、系统性的存储。同时也应当逐步地提升部门在开展数字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数字覆盖率,尽可能地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有效提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存储量的同时,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综上,加深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程度,也是实现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档案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建立模式多元化的数字档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数据类型和种类的不断增加,数字档案的建立所需要存储的档案类型也逐步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够真正满足部门的信息管理需求。将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充分发挥于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字档案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字档案的多元性,是实现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力度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提升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也是决定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管理工作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如此,可以逐步增强数字档案管理力度。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建立,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流程的方向性引导,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中,进而实现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进一步有效提升。
开展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档案管理方式的探究可知,为了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应当应用信息技术对于当下的数字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建立。并且将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优势充分地发挥于数字档案模型建立当中,进一步实现数字档案的管理覆盖力度逐步增强。同时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提升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建立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数字档案管理人员技能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进而实现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的全方位提升。
- 上一篇:体育教学艺术
- 下一篇: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