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艺术

篇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健康艺术 快乐艺术 激励艺术 整体艺术

一、健康艺术

“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面向广大学生,才能通过健康体育教育,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1.体育教学要把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

学校体育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是由学校体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直接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健康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不仅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还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

2.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和保健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为此,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充分利用在校学到的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体育教学要提倡“健康体育”的新观念。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评价的标准也应该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健康,在课程的结构、设置上要突破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确保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力争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练习。

4.体育教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点,有效地影响、干预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快乐艺术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和有吸引力的。其基本内涵主要有:

1.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成人化。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但经过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

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学生能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个性全面发展。

3.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他们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强制性的,而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求知欲。

三、激励艺术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人们积极性的高低),用公式表示为:工作绩效=能力×激励。由此可见,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

1.教学导语激励。

诱发兴趣,引起注意,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一环。为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在导语中注意说明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此时教师不能作空洞的说教,而要联系实际,指出所要讲授的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

2.布置任务时的激励。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特别是有难度的任务时),如果常用命令式的口气,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进取心,或使学生产生误解,理解为完成任务是为了老师,使学生的心境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因而学得吃力、乏味。如果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去布置任务,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用激励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让学生自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一种激励。

体育教学在强调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使学生爱好体育,尝到参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由受教师支配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还会有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成为一种新的激励起点。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每个学生顺利达到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愈能满足这种需求就愈能调动内部驱动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是激励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也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他们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与难度,能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美学知觉能力,在运动中经历完整的身心统一,发扬良好的体育风尚和互爱精神,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因此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跳远的复习课中,可以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多个不同要求的“练习点”,在每个练习点上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设计诸如“破层次记录”的比赛游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技术、技能,选择符合自己的练习,可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练习之中。

4.沟通心灵的融通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要有容人之短、不计恩怨的胸怀,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做到“理中有情”,相互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艺术,就会导致负效应发生。而如果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和训练,且这种效应会长时期持续下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

5.幽默也是一种激励艺术。

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语言具有幽默感,深得学生喜欢并非易事。但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尽可能将多类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语言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幽默感。

四、整体艺术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一个评估的问题。同时,由于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因此,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

教师,与学校和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是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灌输思想和观念,培养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能传递相关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评估能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见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艺术;风格;技巧;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37-01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体育,因为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特别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中学体育教师审美意识物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艺术的风格

1.1 教学艺术的模仿。教师只有博采众长,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成为自己的教学艺术个性。我们国内优秀体育教师和教练的教学指导经验就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如果我们将他们的教学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使自己尽快地掌握和熟悉体育教学的环节和特点;国外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特征,使形体与技巧达到和谐统一,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摸仿这些可以使自己成熟和完善起来。

当然,模仿不等于照搬。照搬他人的经验,攀不上教学艺术的高峰;盲目效仿,也只能得到形而不能得其神,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

1.2 教学艺术的创新。始于学步,终于创新,这是体育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模仿只是手段,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丢开模仿的拐杖,寻求自己独立的创造。

体育教学艺术创新的标志是教学风格的形成。其中必定有教师独特的个性,蕴涵着创造性的成分。比如体育的教学比赛,最能体现教学艺术的环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既是教师教学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又是创造性教学活动的结果。教学风格贵在创新,没有独特就没有风格,独具风格的教学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

2.教学艺术的技巧

体育教学的实践表明,一个完整的教学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教学艺术的构思,二是教学艺术的实施。

2.1 教学艺术的构思。什么是教学艺术的构思呢?体育教学艺术的构思是体育教师在头脑中对体育教学艺术形象的设计,它是体育教学艺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大家都知道,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备课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堂视为艺术家的舞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挖掘所有艺术内容,使每一堂课生动有趣,使学生受益匪浅。体育教学艺术的构思范围很广,它涉及到体育教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大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安排,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确立;小到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过渡,甚至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动作等,都要精心准备。

2.2 教学艺术的实施。体育教学艺术的实施,就是体育教师驾驭物质媒介:语言、表情、器材、场地等等,将头脑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实施和构思是相互约制、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构思是实施的准备,实施是构思的体现。体育教学艺术的成功与否及其价值的高低,只有通过体育教学艺术的实施来证实,因此,只有将体育教学艺术的构思和实施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教学艺术创造活动。只有将体育教学艺术的构思具体地表现出来,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才算最后完成。

体育艺术教学的实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器材来塑造教学艺术形象,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艺术的实施时,首先必须掌握这些器材的性能和规律。为了从理论上认识这些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体育教师要进行长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从属于体育教学艺术技巧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用以创造教学艺术的特殊工具,如果不进行系统的练习,不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和完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成为教学艺术方面的行家了;虽然教学技能本身不是教学艺术,但它却是构成体育艺术技巧、体现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意图,是完成体育教学艺术实施任务的重要条件。

3.教学艺术的审美

3.1 教学艺术的形象。形象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体育教师在教学艺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表现,是对教师的仪表、姿态 、动作等方面的综合审美评价,表现为教学艺术的形象。良好的教学过程在本质上也就是教学艺术形象的审美教育过程,是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艺术的形象作用于学生,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思维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审美判断,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在体育课上,要完成教学艺术的审美过程大致为审美准备,审美发生,审美实现三个阶段。首先通过教师在教学前对材料的审美和从教材里提炼美的因素,获得教学艺术的审美感;其次教师按照一定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根据审美的主体(学生)和审美对象(教学)的审美反应,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艺术形象达到最高境界。

3.2 教学艺术的欣赏。体育是当今社会最具竞争性、观赏性和剌激性的活动,它是一种形体雕塑,它使人身体健康、行为敏捷和举止优雅大方。那么,把体育教学艺术的欣赏作为美学的研究内容,这就要我们研究教师教学艺术上外在形体美、动作美和研究运动着装的人体美。特别在体育课上,一是教师要求学生教学设计的一个体育项目时,应先帮助学生对该项目的基本动作、技巧,有什么规则,对运动者有什么要求等,否则,学生就只是看热闹,看不出什么名堂,更谈不上获得体育美的欣赏效果。二是教师靠什么来提高体育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特别是理想能力,尽管途径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丰富文化知识和高深的教学艺术修养,同时掌握了欣赏教学艺术的方法,养成了教学艺术的欣赏习惯,体育教师对艺术的欣赏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篇3

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规律、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

关键词:表达方法灵活、形象、可听、可想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整体,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规律、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体育教师,教师就是学生的欣赏对象( 如服装、动作等),其本质也是欣赏者、感受者,教师的欣赏对象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不应华而不实,要有机结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体,达到可听、可视、可触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不但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在现代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它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与审美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愉悦环境中高效率地进行乐学、乐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取得终身锻炼效益; 它是教师学科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方法的升华,同时也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再现。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情感性、娱乐性、个性化等特点.

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要做好观念的准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愉快的教学,并且要有良好的心态、教态,“教”要积极地适应“学”做好备课、课前的器材场地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讲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艺术

组织教学是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的。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有条不紊地把学生组织好、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保证课堂的密度和运动量适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认真地贯彻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堂课中,逐步达到既定的目的,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正确的组织教学,讲究教学艺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课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情绪,并使学生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练习什么、怎样练,以及要达到什么的目标。为了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在队列的操练、队形的变化和练习作业的进行要经常变化,而且组织形式多样。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做到口令清晰,声音洪亮,能熟练地调动和变化队形,合理地安排练习。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艺术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以语言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能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概念和练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意图,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精明简练、抓住关键体育课的教学与其它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环境多在比较复杂、周围刺激物较多的运动场上进行。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和技能,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每堂课中讲解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时语言必须清明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这样的讲解就才能吸引学生,达到以一贯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讲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的“口诀”,教师在讲解时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三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示范艺术

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做各种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技术动作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技术动作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直观的教学法。示范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因为人们的认识主要靠视觉、听觉和触觉接受外界的信息而获得的,其中以视觉最为有效。当教师教授新教材的时侯,学生无疑对其是生疏的,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做一二次清楚、优美、准确、娴熟的示范,让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技术动作留下清晰的动作表象,这样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是形成条件反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示范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根据学生的人数和队形,动作的性质、结构和要求,以及学生观察的部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教师示范动作要以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为原则,有时还要根据动作的变化适当移动方向和位置,同时,在选择示范的方向和位置时,还得考虑阳光、风向和运动场地周围的情况等外界因素。

四、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学生思维艺术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某一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多采用“发现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此外,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提出的问题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要有思维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教师去激励;激励,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之一。加强教学激励的艺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用激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反,用命令的口气布置任务,则会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活动的热情,尤其是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暂时遇到困难或动作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激励,此时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利于动作的学习而且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遇到上述情况时应是肯定学生正确的部分,刻苦练习的精神,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对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其改进提高的动机和行为。总之,运用奖惩激励时,要注意内容、形式、方法的多样化、艺术化,创造适宜的奖惩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奖惩的激励杠杆作用,注意奖惩的激励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求知、求实、创新

五、小结

篇4

例如:游戏“抢救伤员”。它要求两名学生用手做成担架,把充当伤员的学生从前线抢运到野战医院。在以往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急于求快,未到终点,就将伤员一扔,或抢救中有连拖带拉的现象。所以在游戏开始前,向学生提问:“有些同学,为了比别人快,可能会把伤员连拖带拉或未到终点就将伤员扔下。请问这样的抢救伤员会出现什么后果?经过提问游戏的效果比翻来复去地讲规则要好的多。这样提问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徒手操下蹲运动。要求学生做全蹲动作,但个别学生会做成半蹲或蹲的不深。当讲解完动作要领后,用婉转的语气问”有些同学可能会蹲不下去,是不是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了?“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该节课的要求,效果会很好。

素质练习中蛙跳,要求学生跳过一定的距离。学生练习时,可能跳的很快,但每一次跳的距离却很近。动作质量不高,练习效果不好。所以这种练习最好采用比赛的方式。比如”看谁能用最少的步子完成。“练习中要求每个学生跳完后,马上报出自己所用的步子。教师不断的报出最好的成绩。”好!有六步完成的了,看看谁能跳出五步的?“教师的助威,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性大增,把单调乏味的素质练习当作是一种竞赛。

篇5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艺术性

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一定的审美原则,在特定教学条件下,为追求全面教学效果,娴熟运用教学手段、方法、技巧的综合艺术。具体而言,体育教学艺术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组织艺术、氛围艺术四个方面。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学工作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课改实践中,我深感体育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体育教育艺术的形式特点以及合理运用,得出了一些感悟与心得,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作交流探讨。

一、语言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艺术素养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体育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生动的体育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体育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形象生动的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后滚翻时,我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富有儿童色彩的“团身如刺猬,后滚像皮球”。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我在少儿韵律操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授课,使学生能较好的建立对动作的节奏感,同时还预防学生错误和多余动作的产生。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要体现出“精”,体育课的练习时间很有限,教师要抓住动作要领,一针见血地概括出要点,让学生好记好掌握。例如,在教原地侧向掷垒球时,我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动作为:蹬(蹬地)、转(转身)、挺(挺胸)、甩(出手)、拨(拨指),教学效果明显。

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效果。我们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讲解、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二、表演艺术

在体育教学中,表演艺术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法,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比,体育教学是以健康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运动类教育的一门学科,更具有直观性和模仿性的特点。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言传”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身教”,即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它可以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传达信息,交流感情,充分展现教师风采,有助于学生获得动作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好表演艺术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的一个必备的基本功。

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等方面活动,这些活动又是一切外观行为综合性的表演,表情态度、姿势动作、存在于手势和眼神表情之中。其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教师完美的示范不仅准确地表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有利于形成动作概念、动作表象。例如,在冬季教学中,教师不畏严寒、精神抖擞,表现出自信、乐观、泰然自若的精神面貌,仍然以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各种动作示范与演示,由此不仅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体态印象,而且,又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学生的练习信心和勇气。又例如:我在教学生武术操当中,通过准确的动作强调眼随手走,加深学生对动作精神的领会,让学生知道通过眼神就可以表现出这套武术操动作的刚柔相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时候我适当加上一段《男儿当自强》的歌曲,学生的那种想急于参与的欲望则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就非常理想。

三、组织艺术

体育教学的组织艺术主要体现在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体育课教学由于学生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并且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有其独特的特殊的时间、空间特征,体育教学不仅组织复杂,而且还呈现出不同于文化课教学的组织艺术。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从而进行备课,对怎样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都要进行一个预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这本身就是艺术。比如我要上一堂课时,首先我必须考虑以下内容:一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师生活动如何密切配合、组织形式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教学步骤如何安排、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思想教育工作如何进行、场地器材如何布置等等,都要经过仔细思考、反复推敲,进行艺术构思,方能奏效。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求,在继承、发展、创新上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起到为实现教学目标铺路搭桥的作用。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特点,并采用多种多样的、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获得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走与跑的教学中,设计“小战士过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紧急出击”、“过河杀敌”等环节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信号的引导下进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站立的姿势,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收”与“放”。

四、氛围艺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氛围艺术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篇6

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只有使语言、表情、体态、板书、动作等各种因素统一起来,达到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某一个方面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一个教师在授课中语言粗杂,声音嘶哑,表情呆滞,体态臃肿,说话结结巴巴,他的教学质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高的。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衣着整洁,款式适宜,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简洁,并使用普通话,表情要自然大方,动作要灵活自然。

二、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及知识基础,考虑到各类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平衡性,要采取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要把教书与育人并重

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看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实质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把握教材、提高能力。教师的课堂授课是一种人格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把身教与言教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记得在一次体育课的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突然阑尾炎发作,剧烈的疼痛使他大汗淋漓,他完全可以停止教课,但他没有这样做,他以钢铁般的毅力坚持把课讲完,当下课铃响起后,他却倒在了体育场上。事情过后,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看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我的心弦受到强烈的震动,我终生难忘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我也永远不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必须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们必须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其他有关学科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业务提高,只靠吃过去的老本来教书,他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课教好的。因此,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到老。

篇7

1、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首先要做到口齿清晰,字正腔圆。体育教师的口令要准确、清晰、果断、节奏感强。洪亮的口令能使人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反之,会把一个队伍指挥的松散无序。教师的语言必须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要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有助于迅速的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时刻井然有序。其次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教师在教学中,对技术概念、动作要领要讲解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纠正错误动作、评定动作质量以及科学术语的运用均要正确。例如:“踝关节”不能说成“脚脖子”、“送髋”不能说成“挺肚子”,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形成错误概念,又能收到语言美德教育效果。第三语言精练,重点突出。体育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教学时,要在短时间内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讲清重点,解决关键。避免东拉西扯,言之无物的空话。例如在教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可概括为“一夹、二插、三抬臂”。最后还要做到活泼生动,形象逼真。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动作时,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

2、体育教师示范的艺术。示范法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正确的示范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示范是最形象生动的,它是任何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①示范的目的要明确。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形象,它告诉学生这种技能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成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目的明确。另外,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务求规范、连贯、完整、优美。实践证明,教师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示范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促进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要领十分重要,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做到有的放矢。②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示范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作范例,这就得让全体学生都听得见,看得到。因此,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规范,还要特别注重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示范的位置应根据学生的队行,动作的结够特点以及安全的因素来选择最佳示范位置。一般来说示范者应该站在学生的正前面,距离的远近以全班学生看清为准,有的时候根据动作的变化还需要适当的移动自己的示范位置和示范方向,显示动作的正面和背面以及左右移动的动作,采用正面示范,如足球中的守门员移动步伐以及扑球动作等。③示范要动静结合,形式多样,准确优美。示范动作要建立在准确、熟练、优美的基础上,还要快慢得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重点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的和放慢速度的示范。这样不仅有助与学生掌握动作,还有助与提高学生兴趣,达到鼓舞士气的作用。④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让学生感知动作的外部形象,而讲解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的联系,二者结合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技术动作。

3、体育教师的激励艺术

(1)融通式激励。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2)勉励式激励。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篇8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进行探讨、分析.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则是承接大学生、体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中间力量.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需要经历:“模仿性教学—独立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形成教学艺术风格性教学”四个逐步递进的阶段.

1前言

体育教学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是通过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尊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实质上是对教师独特劳动的尊重体育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体育教学艺术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特点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m青年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讨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特点

2.1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优势明显

目前进人普通高校聘任体育教师的绝大多是各个体育院、系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他们的优势、特点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1)年轻(25-28岁);干工作充满热情;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能坚决执行,并设法完成;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2)具有少量的教学经历.在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实习,以及研究生期间的教研活动,使这批青年教师对实际教学具有相关阅历和认识;(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养,而且有相当部分学生有协作导师完成省级课程、甚至国家级课题的经历.(4)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处于最佳状态.由于受到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在对相关专业的理论进行更深人学习的同时,他们还要坚持技术训练,以求面试时使用.

2.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不足突出

2.2.1独立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历程往往比较顺利,经过大学教育或研究生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虽然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但多数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对教学法、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够.虽然有本科阶段的教学实习与研究生阶段的助教活动,但这些都是在相关指导教师和导师的协助下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进行教学几乎没有.当真正独立面对教学对象、或者一些教学事件时,会举措不定.

2.2.2独立进行科研历练相对缺乏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求学过程中,常年将精力集中在体育专项技术练习,以及教学、训练理论深人学习上,导致其他文化知识的欠缺,也使得体育教师大多数科研能力较弱.在本科学历比例偏大的体育教学部门,青年体育教师整体科研水平都会偏低,因为体育本科教育中,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而科研能没能得到系统训练,部分硕士学历的青年体育教师,求学期间不同程度的参与过科研,但那些大部分是协助的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体育教研活动都要经过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传统型的体育教师中大量存在着重实践经验而轻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倾向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3“但求无过”心态,易随波逐流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常年将精力集中在体育专项技术的学习、教学、训练上,导致其他文化知识的欠缺,同时也形成了简单、直接的处事习惯在处理除专项技术问题之外的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有些争议的事件上,青年体育教师多变现出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思想追求“但求无过”,大大遏制了青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2.3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名青年体育教师只有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教学艺术实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其成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2.3.1主观方面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文化素养、心理品质及在教学艺术上的追求精神.其中,教师的主观追求是形成体育教学艺术风格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带动着其他因素进人积极的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下,青年体育教想要尽快、尽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就必须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成为敬业爱岗、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教师,而且要在观念层面上确立合乎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取向,需要青年体育教师在主观上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成才氛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乐教爱生的崇高品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格境界.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锲而不舍,以崇高的人格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出发点。

科研的过程,也是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青年体育教师应具有客观辩证的认识观、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体育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而这一切都能通过科研活动表现出来.科研的过程还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以科研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学习动力,通过不断勤奋学习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从而为自身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3.2客观方面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时代要求、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等,这些对体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制约作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体育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办学思想上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日趋多元化,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亦日趋多元化高等体育教育的转轨客观上要求青年体育教师坚定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方向.高等教师市场化机制不断渗透,高校教师流动的增加,职业竞争也随着增加,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要在尽饮.尽短的时间里形成个人的教学艺术风格.

3高校青年孜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3.1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青年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青年体育教师开始教学时,一般是模仿套用别人的教学方法、语言等教学经验.该阶段突出的特点是,模仿成分多,创造性成分很少.这一阶段在研究生学习的助教助研过程中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大部分是继承所在学校及导师的特点.

3.2独立性教学阶段

青年教师从毕业到走上自己的教师岗位后,即开始独立教学,独立面对教学对象.这一阶段基本上摆脱了模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课外体育指导等,能够将别人成功的经验通过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开始意识到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一阶段是运用所学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是运量创新教学的前奏,在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3创造性教学阶段

创新教学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总结大量的独立教学实践经验,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理论,达到质的飞跃.在该阶段青年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艺术的自觉追求者,其创造性在教学中不断表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上.青年体育教师这种独立创造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并逐渐呈现稳定状态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进人一个崭新的高度.

3.4形成独特的体育教学艺术风格阶段

经历了“模拟性教学”、“独立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三个阶段不懈努力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已基本成形.在本一阶段,独特教学艺术风格形成阶段,更多是完善部分教学细节娜经过这一阶段后,青年体育教师教师将成为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学艺术风格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独特的稳定表现,教学带上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教学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在体育教学艺术、乃至灵魂创造者.至此,该教师体育教学艺术风格走上成熟,教学和艺术浑然一体.

4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肩负着向下一代大学生传递体育文化,包括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锻炼方法、技能的重任.因此,青年体育教师除了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之外,还要努力钻研体育教育临界学科(体育教学心理学、体育美学、运动生理学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电化教学技术、CAI多媒体技术等),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尽快、尽早的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为未来的体育教育事业加砖添瓦

5建议

5.1青年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

体育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二者都是在创造中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要大胆创新,要敢于对传统的、陈旧的、不与时俱进的事物进行完善和取缔.在学校体育结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探索最优化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学校体育科学理论,打造自身体育教学艺术风格.

篇9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技术动作 预防 纠正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21-0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动作定型,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正确地掌握和提高技术、技能,同时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甚至会出现伤害事故。因此,本文就教学中出现错误的原因、预防措施、纠正方法进行探讨,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学生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1.身体练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积极性不高。

2.学生思想上存在害怕受伤、怕累等顾虑,练习时容易产生动作上的错误。

3.身体练习的概念及完成身体练习的技术要领不明确,或者由于旧的技能的干扰。

4.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身体训练水平以及技术基础比较差。

5.由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理解不深,在讲解与示范中传授了错误的知识概念和错误的动作,或在教学中抓不住重点、难点,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错误。

6.教学条件差,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7.学生缺乏对动作的综合分析能力,抓不住关键找不出动作之间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致使出现错误。

二、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1.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应加强有关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认识该身体练习对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意义。由于学生胆小、畏难或信心不足等思想上得原因,教师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保护和帮助,加强安全措施。同时还要变换练习的条件,降低标准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2.对身体练习的技术要领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动作,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形式,扩大直观效果。采取诱导性练习和正误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明确技术关键和难点。

3.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影响正确的掌握身体练习。应在课内外,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发展的锻炼,不断地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多鼓励,多启发,增强学生学会技术动作的信心。

4.加强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仅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对技术。体质较差的学生,亦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兴趣和爱好以及体育技术和技能基础等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还要加强课的组织工作。

5.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体育教育基本原理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及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努力提高身体练习的讲解示范能力,能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更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6.注意创造和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器材,做到一场多用、小场广用、一材多用,保持合理的练习密度和适宜的运动量,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还要检查器械的安全等。

7.克服原有的错误干扰,教师要对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真观察,深入分析,看其是否已经形成了错误定型。如果没有形成错误定型,不难纠正,经过一段时间指导,可以改变以前的错误。如果已经形成错误定型,要立即停止整套动作或完整动作练习。采取改变动作顺序、降低运动强度,动作难度,改变动作速率等办法,采取专门性、诱导性练习或转移性练习,来破坏原来形成的错误的条件反射之后,才能恢复整套动作或完整动作练习。

篇10

教学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增进师生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进程;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提问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教学提问的原则

(一)具体准确

教学提问注意问题要准确,答案要明确。问题太空泛,学生容易误解,回答起来不得要领。提问前,必须把提问的目的、范围、难度和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宽或太窄。比如:

1.在自己的不幸面前,祥林嫂主要选择了什么态度?

2.一个人面临不幸,一般有两种态度,顺从或者抗争,在自己的不幸面前,祥林嫂主要选择了哪种态度?

问题1,问得有些空泛,学生听后感觉迷惘,不知该怎么回答。问题2,“一个人面临不幸,一般有两种态度,顺从或者抗争”这样具体明确的限定,给学生提供了思路的导向,学生容易答到点子上。

(二)有启发性

提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悱不发,不愤不启”。当学生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或者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提问,也就是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问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拾阶而上,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比如在讲授《祝福》时,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不变”的事物有哪些?学生找到了“比先前没有大改变”的四叔,“也没有什么大改变”的几个本家和朋友,仅是停留在作者直接点明的“不变”的事物上。

师:对,这是作者直接点明的“不变”,那么,还有没有不提“不变”而暗含“不变”的东西呢?所谓“不变”,就是从前如此,现在也一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习俗:拜祭神灵和祖先、放鞭炮、办年货、杀鸡、宰鹅、洗猪肉等。

师:是啊,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细节,虽然没有说“变”或者“不变”,但从常理分析,应该是多年没变了,这也是“我”这个知识分子才会特意关注的,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到?

在老师的启发后,学生终于找出了文中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平气和’”一句,才明白“已经脱落的对联”也是“不变”的事物。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找到了作者直接点明的“不变”的事物,老师启发学生寻找:“还有没有不提“不变”而暗含“不变”的东西呢?”或者说“虽然没有说‘变’或者‘不变’,但从常理分析,应该是多年没变了,这也是“我”这个知识分子才会特意关注的,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到?”,并提醒学生:“所谓‘不变’,就是从前如此,现在也一样”,学生这才突破了对“不变的事物”的简单理解,对“祝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有逻辑性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逻辑性,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时要胸有全局,讲究问的顺序,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为营,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作层层递进的回答。学生面对难问题或大问题手足无措的时候,教师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四)难易适中

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脱口而出,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不了,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课堂变成一潭死水。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水平,而且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切忌提简单的“是非”之类的简单问题。

(五)数量得当

作为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数量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问题过少,课堂沉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积极性难以调动。但是物极必反,一味追求提问的次数,往往会使提问流于形式、失于肤浅。如果问题过多,一方面由于没有对每一个问题仔细深入地挖掘,所提的问题可能是一些简单的、学生不假思考就可随口而答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提问过于频繁,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每一个问题,结果仓促作答、答非所问,或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

(六)灵活多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情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提问,而且对各种提问方式要能变通转换,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设置不同难度、层次多样的问题。当学生没听清或没理解题意答不上来时,老师可以重述问题,突出重点词语,或者变换提问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学生吃不透问题的难点,老师可以将难点分解,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当学生思路误入歧途,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走出误区。

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把“沙鸥翔集”翻译成:沙鸥时而飞翔,时而聚集之后,老师这样提问:

师:“集”在这里的含义是聚集吗?大家看,“集”字的上半部的“隹”是与哪些字有关的偏旁?

生:雀、鹰、雁。

师:其实“隹”有一个含义,是指断尾鸟。大家看“集”字,鸟停在木上,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停歇。

师:那“沙鸥翔集”是什么意思呢?

生:“沙鸥翔集”的意思是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树木上。

学生错误地理解“集”为“聚集”,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集”是“停歇”的意思,学生很难明白。老师利用学生熟知的“雀、鹰、雁”这些与“集”偏旁相同的鸟类开始诱导,分析“集”的字体结构,提醒学生“鸟停在木上,应该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停歇”的意思,老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解决了“集”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提问的分类

教育家特内创设“布鲁纳—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将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和评价水平提问。美国的查尔斯?C.狄诺凡根据信息交流形式把教学提问分为以下5类: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

我们根据问题的关联性将教学提问分为单问和多问。单问指的是单个的、与其他问题没有关联的问题,包括直问与曲问、正问与逆问、设问与反问。多问指的是一连串的、有关联的问题,包括总分问、递进问和连环问。

(一)直问与曲问

直问:直截了当提出问题,不转弯抹角。

曲问:教师的本意是解决甲问题,却偏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问题,而乙问题的解决又以甲问题的解决为前提。以下是钱梦龙讲授《愚公移山》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看书的确很仔细!再请你们计算一下;这次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五个人。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愚公,一个遗男,还有他的三个子孙。

师:三个什么样的子孙?

生:三个会挑担的,“荷担者三夫。”

师:你们怎么知道愚公自己也参加了呢?

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是愚公率领了子孙去的。

钱老师不直接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是什么意思,而是绕个弯子,问学生“这次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样通俗易懂的问题,既避免了枯燥的发问,又达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正问与逆问

正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

逆问:教师不从正面提问,而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师:《社戏》这篇课文,题目讲的是戏,可开头和结尾有不少段落写的却是其它事,这叫文不对题。我想题目应该改一下,你们看行吗?

老师巧妙地用了一个反问,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最后统一了认识:《社戏》这个题目不必改,原因是开头和结尾有些段落虽不是写社戏,但对社戏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三)设问与反问

设问: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后,自问自答。

反问:教师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学生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教师的真意。经常用于学生表述有问题时,将其变为反问句,发人深思,引人警醒。

生:她(祥林嫂)偷着跑出来到鲁镇做工,改嫁时候的反抗,再次到鲁镇做工,去捐门槛,都说明她对生活还抱有希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师:改嫁是为了改变命运?

生(纷纷抢答)不是,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

师:什么礼教?

生:好女不嫁二夫。

当学生以为祥林嫂改嫁是为了反抗命运时,老师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反问“改嫁是为了改变命运?”引起学生的警醒,重新考虑祥林嫂改嫁的原因。

(四)总分问

教师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综合小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得出大问题的答案。

在教《秋水》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河伯这一形象的?然后把这一个大问题分成三个小问题给学生:

1.河伯为何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向若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这三个小问题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河伯这一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五)递进问

教师将几个连贯性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一步一台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1.课文前两个自然段通过简短的叙述为我们刻画了两个突出的形象,你从原文哪些字句认识了怎样的仲永,怎样的父亲——伤什么?

2.作者借可伤之人,可伤之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为何伤?

3.如果方氏父子现在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点什么?你会给现代版的方仲永什么的建议?——还伤谁?

“伤什么”、“为何伤”、“还伤谁”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步步推进,将伤仲永的浅层思考引向思维的拓展。

(六)连环问

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

师:方仲永少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到成年时竟然“泯然众人矣”,造成这种悲剧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生(自由问答)“不使学”。

师:为什么“不使学”?

生:“父利其然也”。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

师:这说明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很愚昧、贪财、目光短浅的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接连发问,一追到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教学提问的忌讳

(一)忌随意

提问缺少明确的指向性,结果学生的回答,都不是教师所要的答案,自然教学中就会有很大的出入,教学的实效性也就大打了折扣。教师在授课前应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提问进行精心策划,仔细斟酌每一个教学提问的内容、角度、难度、对象等。

(二)忌冗长

问题应简明扼要,若是冗长,学生很容易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心理上产生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都不愿听,更不用说积极思考了。口头提问一次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否则学生很难一下子全部记住。

(三)忌偏爱

有些老师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或者是由于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或者担心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把难度较小的问题送给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忌惩罚

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那些上课不认真、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就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这不但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而且也破坏了老师的形象。

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的精髓,既不满堂灌,也不满堂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吉首大学新开课程建设项目“普通话与教师口语”(2013KCB0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瑞.守望诗意——享受汉语之美的初中语文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玉春.安顿心灵——品味文化价值的高中语文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昕.教师口语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范惠娟.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探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