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结论
篇2
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我觉得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及准备:
一、确定符合实际的企业需求管理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商品软件
有些企业在一谈到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或是实施时往往忽略了企业的现状,无边无际的要求实现着什么,不管这些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可行的、是否适合企业管理需要,这些事情或是想法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目标明确并且合理是企业成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其实人力信息系统的应用应该是以目前实际管理的基础上,以规范其不合理的流程,建立可行性、合理性的管理制度或流程应用为目标,借助于应用软件工具规范或提高管理效率的一项工作。例如企业目前在员工考核、其他业务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只是希望将薪资管理实现信息化以摒弃原来手工处理工资的业务,那么企业可以只选择薪资管理模块,像绩效管理这些与企业非人事业务相关的内容最好目前不要选择,除非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与时间来做业务流程的规范或是梳理,否则很难保证项目在实施时不被拖延或出现失败的局面。换句话说企业在选择时要考虑企业的目前现状是否允许低风险地完成企业的目标,而不是抛开一切现实状态意念上的高度追求。
确定好企业人力资源要实现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软件了。现在社会上光是国内就有成几百家软件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加上国外的恐怕就会有近千家这样的规模。如何在这众多的软件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国内知名品牌的软件大多是经过众多企业应用检验的,其功能比较完善,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调整软件的结构或是功能,其价格稍微要高一些,但是较国外的要便宜;小规模没有名气的软件大多是根据某个企业定制开发的,其检验程度仅限于一家或是几家,但是软件的价格会占有极大的优势;国外的软件一般来讲拿过来不能马上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大多需要定制开发,其实施周期长,产品价格高,其日后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企业较小,需求不高,可以选择国内的小软件,如果企业要求信息化的集成程度很高,其应用范围很广,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选择国内知名的品牌;但基本上不建议本土公司选择国外的人力资源软件,实在是担心水土不服。
国内的软件有品牌优势的主要是用友、金蝶等这些大的管理软件公司,他们有不同的产品系统,例如用友公司有E-HR软件,适用于集团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U8人力资源,适合于中型企业管理,金蝶也是这样。
我们是去年(2008)上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当时已经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在软件选型时我们注意到有的软件公司在系统中就按最新的政策设计了软件,有的软件公司没有做出调整,结果我们选择了及时根据政策进行调整的软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的软件在考勤方面还有一个亮点打动了选型组的成员,他们的软件可以支持按不定时工作制进行考勤,其他软件商一般是没有这样的功能。产品很微小的功能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就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让软件供应商进行产品介绍时一定要听他们的亮点,通过几家的比较,我们基本上可以选到认为适合我们的产品。选型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一定要选择具有长期发展的企业,否则几年内,软件供应商不存在了,我们的软件也就没有了使用保障。
二、要系统地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确定可行的实施计划
其实在购买了软件商品后,我们大多是需要软件公司与我们一起来进行项目的实施,很少有企业只买软件产品不买实施的,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能靠员工自己摸透的,这样就会涉及实施费用与合作,如何保证在双方约定的条件下成功地将软件应用起来,这就是需要我们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其实规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项目实施的周期;一个是项目实施的人员及项目最终实现的具体目标(不同于上面第一条的目标,那是一个泛式的管理目标,而这里是一个详细的目标)。项目实施的周期大多是由软件公司与企业双方协商而定,但这个周期要符合项目自身的需要,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过短可使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功能及建立起规范的流程,过长会浪费实施费用而且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另一点就是要明确这个项目由哪些成员组成,而不能让涉及的人员都跟进项目,否则企业的正常工作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人员选择上要慎重,一般情况下要把企业的高层吸引进项目中来,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大多是人力部门独立使用,与其他部门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档案可能需要其他部门协同完成。这样企业的高管就可以协调这些非人力部门来完成这项庞大的数据工程。在部门间出现的“争论”可以进行“拍板”性强制执行。另一个是要求人力部门的经理进入项目,并充当项目经理一职,以组织本部门内各分科室或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并直接向项目监理进行进度汇报;再有就是需要若干名对人力业务熟知、有学习能力的人员进行项目,充当关键用户的角色。当然这些是针对稍等规模企业的,如果一个企业里人力部门总共就有3~5个员工就可不必这样挑选人员。
在有了一个时间周期与参与者之后,就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把要达到的目标按天与人进行分解,明确每个人在每一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工作,以确保项目的最后成功。
这里要着重谈一下,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团队的同时也需要软件方提供稳定的实施团队以确保项目的质量。有些软件厂商不确定自己的团队,而是采用抓人的政策,今天是甲来,明天是乙来,还都有理由说甲是薪资的专家,乙是绩效的专家。一定要他们进厂前也提供人员名单,并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以轻易换人,这样是对双方负责。
(一)要详细描述企业的现在流程,让软件方帮助企业规范流程,并体现在实施方案中
在项目实施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些软件公司会把这个阶段称为“蓝图设计”,可以想象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地位了。只有在这个阶段把工作落实到最具体处,后面的工作基本上都会迎刃而解。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现状调查、企业需求分析、产品培训、项目解决方案等四个过程。
在企业现状调查中主要是软件公司采用访谈式、问卷式或其他方式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需要通过软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在回答时需要实事求是地讲述,也可以向软件公司了解其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哪些好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将这些管理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
企业需求分析是软件公司根据了解到的企业现状及未来需求做出的一份分析报告,他们会在报告中指出哪些是企业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变革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软件来约束的,也就是说他们会使企业的需求合理化,因为软件只能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管理上的规范,在这个方面企业要有充足的接受准备,很有可能软件公司的指出会让企业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软件应用培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公司会把适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软件产品功能讲述给企业的员工(确切地讲是传授给企业的关键用户),他们在做培训时已经结合了以后企业运作时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在这里希望企业的员工不是呆板地接受,更重要是学习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以后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会很有帮助。在这里软件方也会将企业员工培训时反应的一些需求重新考虑,他们最终会在项目解决方案中全面地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所有合理需求。在做软件培训时,一定要要求软件方在培训前给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讲义,以保证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可以有参考的教材。
(二)要准备准确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解决方案进行测试,确保无误后上线
在项目解决方案出来后,软件公司通常会让企业按他们提供的数据格式准备企业现在的数据,这里可能会包括人员档案、部门档案、工资档案等很多,档案数量会根据企业所选的应用模块而不同,但我们要切记准备这些数据时一定要仔细,不能抱以“糊弄”的态度来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以后的所有工作都将信赖这些数据,你现在不好好准备,在后来你只能重新补做,你会更痛苦。在准备出这些数据后你可以试着要求软件公司帮你把这些数据导入到系统中(我们就可以不用手工录入了,减轻很多工作),可能有些数据是不能导入那我们需要小心地录入,在所有的数据进行系统后千万不要以为这就可以了,我们一定要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不是我们不相信他们提供的方案,一是通过这些实际的数据我们可以熟悉软件的操作性应用,二是也可以研究一下流程设计的思路,以后在企业流程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自己搞定了。在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业务得到充分测试后,我们才可以相信这个解决方案,这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系统切换,但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自己编制一份操作手册,以确保我们真正的流程,还可编制满足自己岗位的操作手册,万一我们不在这个岗位时后来的人也可以很顺利地接手这个工作,或者是我们调到其他岗位时也可以快速入门。
注意一点,在数据准备好之后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让软件公司为我们进行数据备份,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各类数据问题都一一在备份数据中进行修正,以方便正式上线使用。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计划进行,做好每个阶段的总结与问题的跟踪
其实在做IT项目实施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项目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要超期,这一点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项目的实施计划时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要按周编制可行的实施周计划,这样才能有保证项目按预期的计划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相应的调整,防止项目偏差太多,保证主体按计划进行。最好在每周进行一下项目的总结工作,把计划要完成的与实际未完成的做一个比较,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完成,把问题跟踪下来。对于需要部门协调的可以通过我们的项目总监进行协调,需要拍板也找他定夺。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项目始终在向前推进,不要死撑着。
其实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冲突,例如与企业早期应用的财务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在人事信息、部门档案可能就会有冲突,当时可能就是解决财务核算问题或是生产中心的问题,没有充足考虑后期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与原系统的应用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论证,寻求一个各方可接收的方案,妥善处理这些事情。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企业早期上了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等系统,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时,发现财务核算的部门是组,生产制造控制的部门是组的上一级“车间”,但是人力资源的绩效要到组,与财务一致,最后协调的结果是生产制造调整原有的应用模式,也控制到组,保证财务、人力、生产信息一致。
其实正规的、有能力保障的软件供应商在进行项目实施时,都会谈及上面的一些事情,但有时我们不会特殊注意,加之供应商在项目管控方面的强弱不一,很有可能就在上面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虽然软件供应商会全力补救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在时间上、在人力上已经花费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担心这些事情会影响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对项目的整体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企业的人员一定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些事情,避免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使得项目向积极的方向进展。
祝愿所有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企业都顺利地应用上自己心仪的软件,也祝愿项目实施过程人力资源工作者充满快乐与激情。
篇3
一、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
集团下发关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排意见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抽调了一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人员信息的采集工作。根据工作性质及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平衡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目前,组长:XXX;副组长:XX、XX;成员: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部、信息化中心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各子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信息化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2、协调沟通机制及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能够顺利进行,集团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参加由冀中能源集团组织的业务培训,随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小组成员,多次召开实施指导会议,解决在信息采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传达冀中能源集团对信息采集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确定本单位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各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信息采集沟通渠道畅通,及时解决信息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业务流程梳理方面的情况
认真、高效地做好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按照《XXXXXXXXX的通知》要求,迅速组织集团机关及所属各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工作,通过个人填报、查阅档案、个别询问等方式确保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准确无误。截止到现在,所有单位全部入库,共4个单位,入库人员达350人左右,其中合同制工340人,劳务派遣10人;档案附表信息采集情况是:3个单位附表信息采集已经完毕,并已入库,还有1个单位附表信息正在采集中。
4、工资构成项目方面的情况
做好薪酬模块准备工作。按照《的通知》要求,集团人力资源部根据本单位薪酬核算体系,在修改完善规范基础上形成了本单位薪资核算模板,并对相关工资项目设置了统一公式。
5、统计报表设定等方面的情况
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统计报表体系,进一步规范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准确核实各类数据资料来源及计算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增强统计报表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二、未完成工作及原因分析
个别人员信息核实不准确、信息报送工作不及时
由于人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时间紧迫,采集信息量大,个别人员信息核实不准确造成录入工作速度较慢,影响工作进展。个别单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未能及时上报人员信息附表。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信息采集
完善劳务派遣人员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核实已录入人员信息,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并根据职工人员变动及相关信息变动情况,对人员基本信息表及附表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督促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及时把准确信息上报至集团人力资源部,并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上级领导指导解决。
2、规范工资构成
对集团公司现有工资制度有侧重点地,对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完善基本工资制度,统一工资表模式。
3、统计报表
根据冀中能源集团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统计报表体系,确定本单位报表内容。
篇4
【关键词】取水水源取水规模 水资源开发利用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1.1 企业概况
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采选建设项目,矿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北东约60km处。建设项目隶属于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11月取得国土资源厅对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公司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通达矿业二八地铅锌多金属矿,矿区面积2.24km2,开采深度由1240m至825m标高。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外部建设条件,本项目拟新建采矿、选矿生产规模为1000t/d,年工作300d,年处理矿石30×104t,选矿年入选矿石30×104t,完全由企业采矿厂提供。产品方案为铅精矿、锌精矿,银富集在铅、锌精矿粉中。
1.2 企业取用水
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以自身30.0×104t/a采矿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以矿区东南部木希嘎河沟谷上游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孔隙潜水(Q4al-pl)作为工业场地综合生活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为960.0m3/d;生产取水地点为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1000t/d铅锌矿井底蓄水池;生活取水地点为矿区东南侧木石匣河谷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处。
1.3 取退水影响范围
工程生产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公司的采矿区,面积2.24km2;生活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木石匣河上游二八地渗渠断面以下沟谷区。项目无退水,退水影响范围为建设项目工业场地区,面积90亩。
2 取水、用方案
业主提出的生产取水方案为采用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生产消防高位水池、生活水箱总新水补水量866.0m3/d。
3 水资源现状分析
克什克腾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6183.42×104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9141×104m3,地下水资源量38760.55×104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21718.13×104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7507.71×104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1805×104m3,地下水可开采量14389.96×104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8687.25×104m3。
4 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经水资源论证报告用水合理性分析和水平衡计算核定:建设项目生产、生活新水补水总量912m3/d(包括水的损失),其中生产新水【疏干水补水量724m3/d,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补水(用于锅炉补水)量20m3/d】补水量744m3/d,生活新水【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补水量168m3/d。该项工程年均单位产品新水量0.912m3/t铅锌矿,低于《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15/T385-2009)铅锌矿选矿“1.5m3/t原矿”的定额标准,且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益为177.4元/m3,高于该地区现状年2009年流域水资源利用平均效益指标(约15元/m3)。
5 项目供水水量保证程度分析
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在木石匣河水源地二八地地段建渗渠+大口井供水工程,可取水量556.0m3/d,工程取水量有保证;供水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以上控制流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5285.2m3/d,洪水渗漏补给量454.5m3/d,总补给量为降水入渗和洪水渗漏补给量,总计为5739.7m3/d;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可开采余量3063.8m3/d;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天然地下潜流侧向补给量486.5m3/d。本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工程所取水量其天然补给及可开采余量均有保证;按最不利因素考虑,即枯水期全年无补给期出于保守取值按150d计算,则可供渗渠开采的储存量2547.3m3/d。亦完全可以满足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采选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的取水需求。
6 水资源保护措施
6.1为了维持管网的正常运行,保证安全供水, 防止管网渗漏, 必须做好日常的管网养护管理工作。
6.2排水系统采取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工程废污水必须实行清污分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污废水处理工艺,使其不定期达到相应生产环节用水要求,并重复利用。
6.3建议厂家对尾矿库加强防渗措施,并尽量减少尾矿的面积和时间。预防在采取综合利用及相应措施后,在降雨情况下临时矸石场对地表、地下水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6.4为保护水资源,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务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工程的水务管理制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期、调试期和运行期的水务管理,并将水务管理纳入到正常的生产管理之中,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5
1996年InternetArchive的成立拉开了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研究和实践的序幕。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技术却有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从最初的百万数据到现在的数十亿的URL采集,项目的自己投入越来越多,项目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从1996年到1999年间,首先InternetArchive的成立,然后欧美各国纷纷开始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项目的实验。在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发起PANDORA项目,其目的在于保存澳大利亚的在线出版物,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宗教、自然科学、文化等重要文献资产。同时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还领导了另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关于数字资源保存主题的门户网站PADI,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机制,帮助确保数据格式信息能够被有效管理、保存和提供未来访问。1997年北欧图书馆了开启了NWA项目,该项目借鉴了Kulturarw3的Web信息资源采集项目的经验,其目的是根据在网络中进行保存、访问等操作的要求而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格,协助国家项目的协调发展,联合北欧各国图书馆建立欧洲网络资源长期保存的合作机制。1997年在美国还开展了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负责的。其目的是为有关Web信息的数字化、元数据、选择和采集、长期保存与获取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试验,从而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运行一个大规模的Web信息保存项目提供指导和经验。以上介绍的属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初始起步的实验阶段,主要目的都是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各种借鉴经验。从2000开始到2005年时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实际应用部署阶段。该阶段欧美各主要国家已经开始对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高度重视,并已经开设从国家层面进行思考和作战略计划。因此该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国家或区域为单位的战略合作保存体系发展迅速
(2)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得到极大的扩展
(3)国际机构与会议更加关注网络信息资源存储
(4)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000年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提出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及保存计划”,其中包括立即收集和保存可能瞬间即逝的Web数字信息。2001年挪威国家图书馆开始实施Paradigma项目,英国国家图书馆启动试验性项目DomainUK。2002年第68届IFLA理事会对以往国家层面网络信息资源采集(如NWA)的经验予以总结,探讨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法律问题。2003年六月,由来自多个国家的12个成员机构组成的国家网络保存联盟正式成立。自2005年以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技术进入了长远发展阶段。在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相关项目的实验研究、应用部署发展的基础上,相关的组织机构相关的组织机构、项目对如何更好的将Web资源呈现给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以用于学术研究、追踪动态等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长远发展问题更为关注。
二、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发展现状
(一)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国际现状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力参与并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活动中来。关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国际互联网保存联盟(IIPC)的机构成员在2003年成立的时候只有12个,到2009年3月已经发展到38个,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亚洲。2008年IIPC对其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该组织的成员50%是国家图书馆,10%是高校图书馆,8%是其他类型图书馆,3%是国家档案馆,3%是内容提供商,26%是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由此可见,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WA活动参与的主力,并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网络信息资源存储仍然以实验和项目形式为主。在其发展初期,项目都是以小规模的Web资源采集的探索性实验为主,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开始进行实际的可行的部署和应用,而目前很多国家和区域已经建立战略合成关系投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体系。IIPC对38家成员馆2008年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研究状态分析显示:以项目形式开展研究的有6家(15%)、以实验形式开展研究的有7家(18%)、可运作但仍处于实验阶段的有11家(29%)、完全投入应用的有5家(15%)、商业应用的有4家(10%)、其他形式的有5家(13%)。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方式和策略呈多样化发展,采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Web资源的采集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摆脱了曾经的单一Web资源一次采集。现在的主要采集方式有Web资源二次采集、数据库采集(深层网采集)和事务型采集等多种方式。采集策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现在的采集策略主要有混合策略、复杂域、大规模采集。采集内容也覆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经济、健康、艺术、人文等方面。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系统技术和标准框架已日趋成熟。
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系统技术中包括了摄取(Ingest)、存储(Storage)、访问(Access)和索引与检索(Index&Search)四大部分,并IIPC也围绕其核心功能为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工具。IIPC技术委员会下设的四个子委员会负责对WA的摄取、保存、访问、索引与检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除了技术以外,对WA其相关的标准规范也投入了许多的研究。目前所涉及的标准规范主要有:获取阶段的存档资源标识、统一资源命名等数据唯一标识,多任务并发管理协议(HIP)、蜘蛛协议(Robertprotocol);存储阶段的存档文件格式、Web存档文件格式,保存元数据实施策略、元数据编码与传输标准(简称METS)等。此外WA领域中对于协作共享也非常的注重,WA在系统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十分关注系统的互操作,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系统框架和进行功能模块化开发,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协作性、互操作性。IIPC提出了WA系统体系框架并开发了一系列的开源软件。WA系统和工具得到不断的开发与更新。且目前WA领域的大多数软件都是开源的,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现在在使用的工具主要有:PANDAS,澳大利亚PANDORA项目开发的基于采集的数字化存档系统,为国内参与合作的各个州立图书馆构建了合作者分布式使用的功能;WAS,美国WebAtRisk项目构建的基于Web的分布式仓储构建、存储和管理工具;Heritrix、Nutch2WAX、WERA,是有IIPC资助开发的系列软件;Wayback是目前WA领域使用率最高的访问工具;WCT是一种由NWA与IIPC合作开发的应用率较高的保存工具。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著名的工具。WA领域的工具、系统有趋同的发展趋势。几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机构开始合作开发和完善现有的软件和工具。
目前,IIPC与合作机构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爬虫(SmartCrawler)以提高爬虫自动采集的效率。WA相关法律体制得到加强和完善。虽然目前有许多国家队图书等出版物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国家也对相关的电子出版物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都没有明确的将Web信息资源纳入到呈缴法。目前许多没有制定Web资源呈缴法律的国家,也采取了各种方式积极的完善与WA相关的法律,例如版权声明,这时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之一。此外还有采集前征求出版者许可、允许出版者提出剔除请求和混合型的解决方案。由于WA项目的投资数额巨大,相关的成本分析与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WA对存储设备、技术等软硬件的要求都很高,同时其花费的时间周期也十分的长。因此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荷兰国家图书馆2005年的资金投入接近于2004年的3倍,2006-2009的预算也明显增加。为了使WA项目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许多国家已经将WA项目的资金纳入了国家图书馆的业务开支。为了能够使WA的研究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已经开设对其费用成本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目前主要的是采用NASA用于研究太空、地球数据保存的费用估计工具CET,但还没有建立其特有的成本费用模型。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合作机制也逐步得到加强。WA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项目,单靠某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目前国际上的主要的WA项目都是由多个机构合作完成的,合作已成为WA发展的趋势。合作范围也从国家内部、组织间的合作发展到了地区合作,再到国际合作。从其合作机制来看主要分为:高度集中机制、责任平等机制、高度分散机制和独立工作机制。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WA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于WA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少数其他单位。国家科学图书馆一直以来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宏观支撑机制和问题框架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WA的理论、技术予以探索研究。国家图书馆和高校的一些研究人员对元数据方案、服务模式、WA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家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试验项目(WICP)采集保存了自2003年以来“.cn”域名下的网站和所有中文(编码)网站,积累Web数据达150G;对政府网站、电子报刊、国学的Web资源进行镜像存档;选择了2008北京奥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专题进行专题存档,并对专题存档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挖掘。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IIPC的成员,并积极推动和促进Web资源呈缴法的起草,以解决WA长远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我国研究人员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与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4年、2007年两次承办“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iPRESS),为国内保存领域的研究人员参与国际长期保存合作,促进长期保存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 长期保存 收集策略 责任主体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191-02
相对于以纸张等载体存在的传统信息资源,以数字介质为载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规模更加庞大、产生速度更快、获取更加充分快捷等特色,从而为人们使用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网络信息更新频繁、生命周期短、不易永久保存的特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大量地流失。2001年和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相继《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纲领(草案)》、《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两份文件,旨在提供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重要步骤的参考,并指出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应当得到妥善保存。本文仅就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涉及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难点
1.对载体的寿命的依赖性。网络信息长期存取是以磁介质为载体的软盘、光盘、硬盘等,载体的寿命的长短决定着信息的可利用性。一方面,软盘、光盘、硬盘等载体的寿命明显短于纸质载体。据研究报道,9mm磁道磁带使用寿命为一至二年,8mm磁道磁带使用寿命为五至十年,4mm磁带为十年,WORM光盘为一百年。另一方面,软盘、光盘、硬盘等载体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包括恒温、无磁场、湿度合适、无灰尘、无强光照射等,载体容易受到物理因素的干扰而损坏、变质与灭失。
2.保存技术的过时换代性。用来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不仅复杂,而且更新较快,这可能导致以旧的格式存储的信息不再可用。美国数字信息归档特别工作组曾在有关报告中指出:尽管数据的丢失与存储载体的变质有很大的关系,但主要问题是因软件与硬件技术的迅速更新,当设再配套。有资料报道,在技术与市场的推动下,记录与储存数字资源的设备与软件大约每二三年就完成一个更新周期。所以,相对于载体寿命,技术过时对于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是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信息存储格式的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以多种格式存在,对其长期保存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存储格式如果同保存单位的软硬件条件不配套或不兼容,那么这些信息就无法得到长期保存。其二,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格式极不统一,包括PDF格式、SGML格式、XML格式、WDL格式、REF格式、WORD格式、MPEG格式、HTML格式等,仅Raster影像扫描格式就达数十种之多。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格式越多,对保存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就越高,保存的难度就会越大。
4.网络信息的动态变化性。当信息以纸质载体得到固定后,就会固定不变,而网络信息资源则不同,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这给捕捉和保存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学者运用“著录中析出部分+出处部分”和“著录析出部分+出处部分+引用日期”两种形式随机抽查了《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The Library Quarterly》等十种中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2002年第一期中的10条网络引文,结果仅有4条能够重现原文。在这之中,未能重现原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连网页都无法链接者;有所引文献荡然无存者。就是能查到所引文献,也颇费周折。况且这些文献的寿命如何是难以预料的。
5.信息保存的著作权问题。保存以纸质载体存在的文献信息通常不受著作权的限制。因为,这种行为在各国著作权法中属于合理使用。尽管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以数字载体存在的信息资源亦往往被法律认可,但是适用条件却是不同的。其一,将网络信息资源从旧的格式转移到新的软硬件环境之中时,可能会出现代码、格式、结构、标记等的转换和新的元数据的析取,出现外观、感觉、功能、超文本甚至内容的缺失,从而涉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信息管理权等著作权问题。其二,对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合理使用规则复杂而不确定,法律风险相对较大。
二、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
1.完全性收集策略。完全性收集策略,又称总括性收集策略,是对所有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部收集,有人形象地比喻成“一网打尽”。由于通过人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部收集是无法做到的,因此通常靠相关计算机软件来自动完成。比如,爬虫程序能把“爬”过的网络文献的每一页都抓到服务器中,并且自动管理。采用完全性收集策略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有瑞典的Kulturarw项目、奥地利的联机归档系统(The Austrian Online,AOLA)以及美国国会的Internet档案馆协议项目等。完全性收集的特点是节省人力、效率高,收集到的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较强。但是,完全性收集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无法准确判断信息价值大小的无奈选择,所以可能收集到很多无用信息或者垃圾信息,并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同时,由于无法在收集信息前向每一位权利人取得授权,因此著作权限制问题会比较明显。完全性收集策略对深层次的网页信息、不可见网页信息、动态信息的收集也具有局限性。
2.部分性收集策略。部分性收集策略,又称选择性收集策略。这种收集模式只收集某个学科、专业,或者特定专题的网络信息资源,针对性、实用性较强。采用部分性收集策略的代表项目如美国著名的NDIIPP项目、澳大利亚的PANDORA项目、英国的Britain on the web项目等。部分性收集策略建立在对网络信息资源价值的判断之上,因此“收集标准”的制定就成为影响这种策略实施效果最主要的问题。美国著名的NDIIPP项目对数字资源的选择标准是:现在或将来,能够满足国会和研究者需求的信息;内容独特的信息;具有学术内容的信息;处于丧失风险中的信息;流通的信息。在此标准下的数字资源的特性可以归纳为:有用性、唯一性/独特性、学术性、风险性和流通性。部分性收集策略的不足是无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未来价值作出准确预判,而且对特定网络信息资源的发现、跟踪、定位、调整也非易事,被收集到的信息的覆盖率也往往不高。
3.兼顾性收集策略。兼顾性收集策略,又称混合性收集策略。这种收集策略把完全性收集策略、部分性收集策略结合起来运用,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采用兼顾性收集策略的典型项目是丹麦的Web Archive计划、捷克的Web Archive等。比如,丹麦的Web Archive计划从2005年7月起,每年对丹麦的所有网站进行四次采集,同时还选择80个左右的重点网站进行频繁采集,每年还针对两三个重要事件进行主题采集。属于兼顾性收集策略的模式还有“优先爬行”与“集中爬行”相结合、推送模型和拉取模型相结合等。
三、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责任主体
1.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指出:尽管数字保存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但是要有相应的机构承担领导职责。还有的国际组织在文件中指出:国家图书馆是获取和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在各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中的确发挥了主力和主导作用。比如,英国的CEDARS项目由JISC资助,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兹大学图书馆参加,目的是研究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战略框架与具体方法,建立分布式长期存储系统。又比如,2004年6月启动的英国网络信息长期保存联盟计划(UKWAC)的合作单位由大英图书馆、威尔士图书馆、韦尔科姆图书馆等六个机构组成,旨在对英国网站信息进行选择性地保存。还比如,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DLF)的组成单位包括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和洛杉矶国家试验研究图书馆,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其他责任主体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活动。
2.档案馆。相对于图书馆等文献机构,档案馆的收藏更能反映历史的完整性、原貌与发展轨迹。因此,档案馆在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比如,1991年5月,瑞士、挪威、芬兰、冰岛等北欧国家档案馆就通过合作调研出版了《电子文件存取与保护》一书。有学者认为,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合作保存的开端。又比如,1992年3月,澳大利亚举办了“澳大利亚已记录的文化遗产的存取”的全国会议,组建了由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澳大利亚国家音像档案馆等组成的专题调查组(TF2001调研组),研究重点是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与保护。还比如,1996年,美国建立了Internet档案馆,收集和保存Web信息,容量每月增加10TB。2001年1月,美国国家档案文件署(NARA)要求所有的联邦机构对他们的公共站点进行快照。PRESTO项目由英国、意大利、法国的三家最大的广播资料档案馆发起,目的是探讨降低保存音视频资料成本的方法。而在英国,95%的政府记录以电子形式提供,这些原生记录存储和保存在国家档案馆。
3.其他主体。在实践中,从事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主体非常广泛。其一,出版商。比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和美国物理协会出版社等都对自己出版的重要数字信息产品进行保存。其二,信息中心。比如,德国的Probado项目由几所大学的信息中心联合开发,项目关注的领域是除文本文档以外的复杂文档,成果主要应用于音乐、3D图形、多媒体学习等方向。其三,科研机构。比如,启动于2001年11月的ERPANET项目,由来自英国、荷兰、意大利与瑞士的科研机构合作,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扩展并能自我持续发展的欧洲启动项目,成为保存文化遗产和科学数字对象领域的虚拟数据交换中心与知识存储库。其四,高等学校。比如,CAMiLEON是英国利兹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合作项目,主要是对迁移技术和仿真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其五,学术团体。比如,美国网络大学政治和社会研究协会(TCPSR)正在从事收集和保存经济调查的数据研究,美国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开发了保存天体物理学数据的系统。此外,参与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主体还有国家的商务部门、政策制定部门、企业、私人组织、数字产品经销商、基金会等等。
参考文献:
[1]陈清文.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采集策略与方法[J].情报探索,2006,(12):47-48.
[2]赵俊玲,卢振波.网络信息保存的责任体系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88-97.
[3]于映红,张建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兰台世界,2008,(2):66-67.
篇7
一、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由于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形成与发展的技术基础不同,所属部门不同等因素,我国于2007年正式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我国的档案目录体系相对独立,是对同一事物所处不同阶段进行的独立编目。在当前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仍未有效协同工作。这一现状可带来以下问题。一是浪费资源。如对相同信息分别编目,重复著录,造成人财物等资源浪费。二是影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效益。一方面,由于编目标准存有差异,影响著录信息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信息资源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如不将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关联,政务信息资源中应归档或已归档的政务信息在进入档案馆保管阶段,经档案馆编目录管理和控制之后,不易再通过原利用体系独立对其进行查找利用,进而影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三是不利于对档案资源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进入电子文件时代,档案部门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同样可以借鉴目录控制思想,?τ?归档和尚未进馆档案进行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由于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之间尚未建立有效关联,档案目录的潜在管理功能仍未充分发挥。
二、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互融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具有内在联系
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目录控制的思想,将目录作为组织管理和检索利用信息资源的一种基本机制。都可以通过在微观上著录、标引、规范控制和在宏观上利用选择、描述和检索控制等手段,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发现与定位,协调和引导信息资源的流动和有效利用,以解决信息组织、分类、存储、检索、定位、获取等问题。正如文件与档案的关系,政务活动中产生的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可以通过政务专网或其他方式直接转变为电子档案全文信息。根据信息生命周期,这两个目录体系的编制在时间轴线上虽有先后之分,但具有同源性的信息资源将这两个目录体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且因其编目对象的同源性而具有交叉关系。
(二)二者在构成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1.技术总体架构具有相似功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总体架构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政务部门的共享信息库、目录内容信息库和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服务信息库组成。目录内容服务系统由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传输系统、目录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组成。目录服务系统基于目录内容服务信息库,向用户提供目录内容查询检索服务。与之比较,虽然在档案目录体系中尚无信息库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等称谓,但是档案目录体系同样具有类似的系统及相对应的功能,亦可实现对档案目录内容的存储、管理、提供查询检索服务等功能,亦有编目、管理、更新、维护档案目录内容和档案目录载体,以及提供目录内容查询检索服务等内容。
2.管理架构涉及相似角色。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管理架构包括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使用和管理的3个角色、6项活动。3个角色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6项活动包括规划、编目、注册、管理、服务、使用。在档案目录体系中,也包括档案目录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3个角色,只是各个角色在各自目录体系中的管理职责、管理环节、管理环节与角色的关系有所差异。
(三)二者的提供利用服务方式存在共性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服务形成与提供流程包括准备、编目、注册、4个环节。档案馆提供档案目录内容服务需经过接收、编目、审核、提供检索利用等环节。二者虽有差异,但均需经过对信息资源的汇集、编目、审核等过程,向用户提供目录服务。二者在定位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也都包含目录查询和信息获取环节。一般情况下,档案用户可以基于浏览器等客户端查询开放档案目录及部分特定的档案目录内容,这与查询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方式类似。不同的是,档案目录服务和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受时空限制,档案利用者仍需到档案馆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查询档案目录内容,并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四)二者具有建立映射关系的先决条件
两个目录体系交互融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能够在二者之间建立一定的映射关系。档案著录项目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核心元数据在提供的检索点、著录选择等方面具有共性,这两个目录体系中都可按主题分类信息资源,且分类原理基本相同,具有建立映射关系的先决条件。
1.档案著录项目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核心元数据都是用于揭示和描述信息资源特征的记录事项,都是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和检索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二者可提供的检索点具有明显的交叉重合,如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摘要、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日期、关键字等核心元数据与档案著录信息中题名、提要、责任者、时间、主题词或关键词等,可以通过技术等手段进行转换,尤其在信息资源名称与题名、摘要与提要、关键字与主题词或关键词、类目编码与档号、信息资源标识符与分类号等之间都具有建立映射关系的可能性。
2.二者都可按主题将信息资源分类,且分类原理基本相同,即通过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将分析结果与类目表中的具体类目进行对应,进而确定所属类目及分类标识。不同的是,对档案著录条目进行主题分类主要依据《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档案分类标引规则》等,而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附录中明确给出的《主题分类类目表》,二者在类目设置、标识等也有一定差异,但这些同样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解决或减少其差异对建立相互关联的影响。
三、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融合方式
(一)构建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体化服务平台
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互融合的前提是,而不是试图将这两个目录体系合二为一。因此,调整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使之与档案目录体系的建设规范相一致,或是调整档案目录体系,使之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技术要求、元数据标准、分类标识、管理要求等规范相匹配,似乎都不适宜。本文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目录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共性及建立映射关系的先决条件,尝试构建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协同工作,在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不断推进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公众在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利用需求,并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档案目录编制及服务中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其做法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将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连接起来,再利用网络通讯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查询。如?D1所示。
在构建的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体化服务平台中,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仍可相对独立,并能够实时更新目录数据。二者可通过网络服务器中的信息处理系统与用户端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信息处理系统查询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网络信息系统可满足不同权限用户异地查询需求,并使用户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或是由系统自动选择检索档案目录信息,或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信息,或是同时检索档案目录信息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信息,以得到更为充分完整的信息线索。通过构建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档案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交互融合,不仅有利于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而且有利于节省资源,并实现档案目录信息的网络化服务。
(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索质量。档案著录项目与核心元数据在含义、编排组织、条目涵盖范围、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不能严格定义映射关系,可能导致映射不清,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从而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等检索指标。因而保证检索质量关键是解决好档案目录数据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数据的映射问题,包括定义传统档案著录项目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核心元数据的映射、档案元数据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核心元数据的映射,以及传统档案著录项目与档案元数据之间的映射等。还需考虑在数据转换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内涵不一致、词语与代码规范不一致等一些不相匹配的情况。
2.档案馆内各目录数据库之间的系统关联。档案馆还需进一步将各层级、类别的目录数据库系统组织关联起来,充分发挥、扩展如档号等著录项目功能,以利于实现两个目录体系的双向映射,降低检索的复杂度,保证检索质量与效率。
篇8
[关键词]多元层次描述 网络信息保存 档案来源理念
[分类号]G250.73
随着信息网络环境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各种原生型数字资源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更是与日俱增。图书馆与各种信息服务机构正着手研究数字资源保存和利用的相关问题,并开始进行各种网络信息保存计划。网络信息资源的长久保存不仅是要提供现阶段的使用与服务,同时也为将来提供研究及传播知识的服务。
1 网络信息资源保存计划及其资源组织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知识传播主要媒介已经由传统纸质转移到数字形式,而互联网正是数字资源传播的主要环境。目前,互联网可谓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数字资源集中地。有鉴于网络资源已成为知识的主要形式,而网络信息资源快速增长及迅速消失的特性使各国开始注意到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重要性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及实践。从1996年起,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Library of Australia,NLA)开始进行Pandora计划,美国公益性组织创办Intemet Archives,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0年开始着手Minerva计划,我国的国家图书馆于2004年进行网络信息资源保存试验项目。
1.1 国外主要网络资源保存项目简介
・Internet Archive:人类知识的全球化使用(Universal access to human knowledge)o Internet Archive成立于1996年,由Alexa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创办,是一个网络信息保存及研究的公益性计划。定期收录并永久保存全球可开放获取(Openaccess)的HTML网页资源。
・Pandora:澳大利亚网络文献资源的保存与利用(Preserving and Accessing Networked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Australia)。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于1996年开始启动,其目的是在建立一个澳大利亚网络信息资源归档系统的同时,为保护和存取澳大利亚电子资源制定政策和程序。
・Minerva:网络电子资源虚拟档案镜像(Mapping the Interact Electronic Resources Virtual Archive)。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实施,主要目标是为有关网络信息的选择和收集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试验,从而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运行一个大规模的网络信息保存项目提供指导和经验。
1.2 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策略对比分析
以上三个项目所采取的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主体收集:所有符合标准的网站都加以收集,如Internet Archive是收集所有HTML网页;二是选择性收集:由图书馆员或其他专家针对个别网站评选,按照相应标准进行选择性收集。如澳大利亚的Pandora计划和国会图书馆的Minerva项目。
选择性收集的优点在于不必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在保存很多垃圾信息上,同时还可以对收集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检索。但是选择性策略的缺点也比较突出,首先进行甄别筛选是非常费力的事情,需要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其次选择标准主观性很强,由人为主观进行选择一方面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网络信息;另一方面也会有对选择标准的非议。
主体收集可能会保存很多没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但是会节省人力。尽管从理论上来讲主体收集可以对选定域名内的网络信息的所有更新进行收集,但是由于目前收集工具的收集能力和其他技术因素,导致收集周期比较长,在这期间,可能就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网络信息。由于收集范围广,很难对所有收集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很难保证收集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两种资源收集策略的项目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1.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及描述方式对比分析
3个项目在收集工具、收集方式、资源描述、检索存取等方面各有特点,现将其归纳,如表2所示:
1.4 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优劣分析
Internet Archive就其资源组织而言是以定期收集整个网站内容的快照方式,数据量巨大,能以最全面最完整的形式保存网站资源。但其所收集的资源并未进行整理与描述,仅能通过URL进行地址查询、网页浏览,无法提供关键词或更深入的内容查询服务,缺乏信息的主题性和特征性描述,对于网站信息整体架构和发展脉络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Pandora对每一个收集的项目都经过评估及并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源组织方式是将网页主题内容加以选择并收集网页快照,以整个网站或专题为描述单元,参考有关电子资源编目标准并建立查询系统,同时使所收集的网页资源编目纪录能纳入其国家书目网,提供一致性的书目查询服务。Minerva则以主题选择方式收集与保存网页资源,其特点体现在以MODS作为专题下的目录层级的描述标准,提供二元层次的整理与描述。以上两个项目虽然在资源整理描述的方式和手段上优于Interact Archive,但在资源组织方式上都是以主题内容为选择性的网络信息保存,是主题导向的收集。由于收集者主观判断所产生的偏差以及将资源抽离原有情境所产生的干扰,可能导致重要信息与研究价值的缺失。
2 档案编排来源原则与实施方式
网络资源的保存与开放使用,其核心在于网页资源的编排与描述方式。网络资源如同档案数据,是一个有机成长的可收集性资源,资源之间是一个具有相互关联的结构性组织。
2.1 档案编排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
档案编排来源原则最初起源于1841年法国档案学者所提出关于“尊重全宗”的概念。来源原则具体实施方式为控制层次,其最佳阐释是由美国学者荷默斯于1964年所提出的“现代档案工作重点是由广泛与一般性到微观性与特定性,以渐进方式收集与描述档案单元”。具体理论表现为:
2.1.1 概念思想:来源原则 档案编排的来源原则,定义于档案是随着机构或个人的业务与活动所产生的文件,经过有条件的价值鉴定,才得以成为长久保存的档案数据。而经由档案可反映出某一机构或个人的特征,因此档案编排必须依据其来源。
2.1.2 具体表现:尊重全宗在档案实体整理与保管领域充分尊重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以档案产生的有机体――机构、家庭或个人的所有档案,作为档案编排
整理的全宗。
2.1.3 内容发展:尊重原始顺序尊重原始顺序原则是用以维护归档系统,包括管理特殊的文件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运用尊重原始顺序处理档案在于原始顺序具有下列特征:①反映当时业务的确实情况;②保存文件原有的关系;③提供有关记录产生、利用或活动的文件证明;④增加档案价值。
2.1.4 实施方式:档案控制层次来源原则实际应用的方式体现于控制层次,它是以全宗、系统、案卷与件为四个基本层次,从整体性到特定性,以渐进方式收集与描述档案单元。
现代档案科学的发展表明,档案编排以来源原则为理论基础,外部具体表现是尊重全宗,内部延伸结构为尊重原始顺序,实际应用方法是档案控制层次。其理论结构如图1所示:
2.2 档案控制层次模式
来源原则的具体实施是以档案控制层次方式进行,在全宗、系列、案卷与件等四大主要层次,依尊重全宗与尊重原始顺序编排。每一基本层次中都包含有处理需求和检索等内涵与信息,具体包括:①全宗:通常由一个机构的文书或一个人的所有文件组成,应收集该全宗档案的一般性内容与其整体的历史或传记信息。②系列:系列是在全宗之下,依机构的下属单位、业务或功能的记录组成,包含有产生文件的特定业务与归档结构等信息。系列是档案描述最基本的单元。其描述项目应包含:题名、日期、档案数量、实体编排、内容摘要等。③案卷:系列下包括的案卷,主要是档案产生时为便于管理与保存,通过立卷依一定顺序或标准将性质相同的文件归类。④件:指个别文件,是案卷下的组成单元。
档案编排通过控制层次,提供全宗、系列、案卷与个别文件四项基本控制层次,形成多元层次编排的基础,可建立多元层次描述,提供多元层次描述信息及档案内容查询与使用的服务。
3 基于档案来源理论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层次描述结构
3.1 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层次组织结构
来源原则的编排依据,有别于主题内容选择的主观性,具有客观、理性基础,适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在互联网内,网络信息资源以统一资源定位符――网址(URL),以规定格式来获取,例如http、ffp、gopher、news与maiho等协议。URL是用来界定资源对象的位置与该对象的存取方式,URL中的域名是共享一个共同地址的网络计算机群组,域名本身具有结构性,域名采用树状结构,并采用层级式管理。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编排可依据域名的层级式结构来组织网站资源的控制层次,并形成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层次的界定与结构。
3.1.1 最高层:机构或个人网站
域名是组织、企业或个人在网络环境中身份的代表,可作为定义一个全宗的明确的界定。如nlc.省略是国家图书馆的机构域名。
3.1.2 第二层:网站下子域名或主要栏目
在机构域名下,可根据网站各种服务功能(即栏目),针对子域名区分成不同系列。例如wenjin.nlc.省略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馆奖网站。
3.1.3 第三层:在子域名或服务项目下相同性质的网页在子域名下,由于网络资源更新,为便于保存与管理可经由收集相关性质的网页,依日期或字母顺序等次序加以编排。
3.1.4 第四层:个别网页网页是网络资源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有文本、视频、动画等形式,同时也是以URL界定与存取。
依域名与网址结构所界定的网络信息资源控制层次,是尊重网站创建者(机构或个人)的原始结构加以定义,如同档案来源原则与控制层次的具体实现,具备了客观性且符合目的性的理论基础。在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层次应用中二者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以来源原则为理论基础,依据档案控制层次应用方式,所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层次结构,除以域名为最高层级的来源用来了解网站创建者的历史与建站目的外,运用个别网站的网域结构与尊重网站内容归类顺序,更能符合网络信息资源产生的背景与内容结构。
3.2 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层次描述模式
由尊重来源原则所建立多元层次描述模式,由整体性到特定性,从宏观到微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描述,符合网络信息资源有机成长的可收集性与结构性,达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客观性与目的性。根据网络资源结构与档案控制层次的对应关系,依照档案来源原则描绘出网络信息资源多元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所知,各个层次描述的信息内容深度和层级是成反比的,即最高层的描述内容是简要概述,最底层的描述是深入到个别网页内容。各层次描述内容为:①最高层:机构或个人网站。最高层是依据档案来源原则,尊重资源的产生者(即网站创建者)来进行描述。有别于Pandora和Minerva所定义的主题内容导向,而以网站为一个整体来源,是以域名为基础的客观性结构。描述项目包括网站的创建者、拥有者与收集保存者等三方面的信息需求,主要描述信息有创建者背景信息(机构历史或个人传记)、网站内容概述、网站信息获取规则、网站保存需求、网站组织管理等,对资源保存机构而言,最重要是收集其历史描述和网站整体的内容概述。②第二层:网站下子域名或服务项目。网站下属子域名或服务项目,通常是网站创建者就内容主题性与服务功能性加以分类的项目,第二层描述项目应包含栏目名称、内容摘要、主题、资源涵盖日期、资源组织等。③第三层:相同性质的网页。在第二层子域名下,是由网站创建者将具有相同性质的网页加以集中呈现,以方便资源的管理与使用。第三层描述项目主要为栏目名称,资源涵盖更新日期、资源格式等。④第四层:个别网页。个别网页是网络信息资源最基本的元素,是指单一个别网页,在网络中以网址定义,提供链接与浏览或下载等服务。资源的格式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等。对个别网页的描述,可深入至网页内容,包括全文等。
4 结语
依据网站创建者尊重来源的多元层次组织结构,由最高层的全宗描述到最底层的个别网页内容循序渐进逐级描述。并通过多元层次描述建立层次目录,除了提供整体及深入的描述内容外,还有最高层整体网站的描述,以及对于网站来源的历史性描述与整体网站内容结构关系的概述,更可作为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管理基础。
网络信息与档案一样,客观记录并反映着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研究及了解知识发展的宝贵原始记录。其高度共享、传递及时等特点,是传统档案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网络资源自发产生的特性及资源的易失性,又使其成为一种珍贵而脆弱的信息资源。档案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与控制层次的具体方式,符合网络资源有机成长的收集性与结构性,以整个网站为收集对象,通过域名与网址的系统化结构,分层组织网站中所有网页资源,并以多元层次描述模式,由上而下、循序渐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代根兴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2010-03-01]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ppt
[2] Arms W Y, Adkins R, Ammen C.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theweb : The minerva prototype.省略/arcviewer/1/OCC/2007/08/08/0000070511/viewer/file1424, html featurel
[3]Koerbin P,澳大利亚网络域名爬行与收割研究报告,魏来,编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6(2):10-17
[4]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0-03-01]. lcweb2, loc.gov/diglib/lcwa/html/lewa - techinfo, html.
[5] About the wayback machine. [2010-03-01 ].省略/web/web, php
[6]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and Partners. General procedures col-lectlons. [2010-03-01]. pandora. nla. gov.au/manual/collections, html.
[7]赵俊玲,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络信息保存项目Minerva及启示,图书馆建设,2005(5):40-42
[8] Fredric M M. Arranging and Describing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1990:28.
篇9
关键词 乡村 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在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乡村文化共享工程在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来源更加广阔;服务点增多,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各乡村把建立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成果斐然;将文化共享工程与乡村党员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在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以及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现代技术手段与通讯设备提高资源的传输效率与使用率,互联网、有线电视、卫星等方式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稳定快捷传输。
1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
(1)根据文化信息的来源划分: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信息资源与物质文化信息资源;社会主义文化系统资源,是文化观在中国的实现,是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2)根据文化信息生产部门划分:党政机关文化活动产生的文化信息资源,党政机关是文化活动管理的主要机构,在文化活动管理中产生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公共文化公益机构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与科研机构等为村民免费提供的信息资源;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源,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开发企业的信息资源。
(3)从文化信息内容划分:科技类文化信息资源;文娱类文化信息资源;教育类文化信息资源;经济类文化信息资源;政治类文化信息资源以及卫生类文化信息资源。
2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状
(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致,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政府部门财政压力沉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管理人员编制与经费问题无法落实,设备引入、维护经费问题得不到解决。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虽然文化共享工程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地域差异,基层站点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百姓对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了解程度有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信息鸿沟的影响,乡村居民获取信息有一定的障碍。
(3)政府政策支持不够与技术服务不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虽然工程开始之初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经费与技术支持力度薄弱,相关政策难以切实执行。
(4)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乡村居民参与热情不高。政府在文化工程建设中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缺乏竞争机制,乡村文化机构设置不规范。文化生活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者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由于乡村居民文化素质有限,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匮乏。
3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性
3.1建立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
政府需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经费纳入预算,确保乡村人均文化服务经费均衡;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通过资金社会化实现工程的可持续运转;加强文化部门、财政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设由乡镇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以及学校教师组成的文化工作队伍,为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乡村服务点工作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发动民间艺人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3.2建立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从文化共享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都应制定量化管理体系,通过分析项目进程中的知识、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项目,需要进行综合性管理。充分运用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借助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数字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共建体系,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形成职责明确、服务规范、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3.3开发建设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工程项目的核心,须在数量与质量上有保障,同时需要加强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在内容上要雅俗共赏,面向乡村普通百姓,增加农业科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其具有实用性与大众性。同时要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关注少数民族与少年儿童的需求。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鼓励作品权利人授权文化共享工程使用作品,通过募捐、合作、优惠采购以及购买等方式实现数字资源版权自主化。
3.4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评估理念,强化公众对政府文化行政的监督责任,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使公众意识到自身享有文化服务的权利,也有维护文化服务提供秩序的义务;绩效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以及评估反馈四个阶段,借助这一过程促进政府组织文化服务的绩效;根据工程的实践情况对文化体系建设不断修订改进,确定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范围,形成正确导向与有效激励;根据公众反馈进行改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纳入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工程项目良性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4结语
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复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果斐然但仍有不足,需要在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文化服务管理体系、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同时做好数字资源的开发建设,为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单肖娟.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艺术百家,2012(S1).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享共建
中图分类号:G258.6;G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引言
为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地方高职院校还应尽快完成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创新。而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相关学科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则能使企业主动参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而使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得到提高,进而顺利的实现职能转型。因此,还应以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为切入点,更好的应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的建设挑战。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想要加快高职院图书馆的建设,还要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图书专业资源的共同建设,从而通过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能够面向企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还要通过开展对著名鞋企的专业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合人才需求规划,并掌握企业各部门职能及员工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还要加强鞋类专业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从而完成面向企业的鞋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特点的汇总[1]。在此基础上,则要对高职院校的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及特点展开分析,然后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总结,则能科学制定鞋类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对策。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温州是国内服装用品的重要聚集地,拥有大量的鞋类品牌产品,如康奈、东艺、吉尔达、蛛蛛王等,拥有“中国鞋都”的美名。2013年,温州鞋革行工业总产值达到了852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了2.34%,出口鞋靴达51.6亿美元,较之上一年增长10.69%,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看,尽管温州鞋业不断产生大量信息资源,却仍然缺乏本地特色的信息平台。从高职院校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情况来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科研项目,负责进行温州鞋类专业资源数据库建设[2]。从总体上来看,温州地区在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则能加快资源共建共享进程,从而为温州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对策
1.框架建设
对国内开发较好的鞋类专业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得知鞋类专业数据库应该由企业信息库、市场信息库、鞋图库、创意作品库和文献数据库构成。其中,企业信息库中应包含企业名录、上市企业资讯和企业动态等信息,市场信息库中应包含行业研究报告、品牌运作和广告宣传等信息,文献数据库中应包含与鞋业有关的学位论文和电子书刊等内容,鞋图库中应包含温州市面上流行的鞋款式图片,创意作品库中应包含各种鞋类创意作品。
2.技术方案制定
在制定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方案时,高职院校应协同企业进行分析和完善,并加强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对接,从而对企业技术资源建设思路进行充分把握。而对可行性方案进行讨论和确定,并结合双方各自的设想达成一致的目标,则能完成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制定。结合温州高职院校鞋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行业发展趋势,还应按照种类、功能和主题等完成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划分和组织。具体在开展工作时,还应对企业和学校收藏的有关纸质书刊进行扫描和加工,并通过校企联合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然后以档子文档形式进行存储[3]。在此基础上,则可以结合企业需求、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进行特色数库的建设,进而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应通过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产品特征、经营情况和检索习惯等,并结合企业信息需求一同进行数据库建设。
3.方案实施途径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应面向企业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以便使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数据、文献资料和图片等信息。而确保数据库的推广力度足够大,才能使更多企业参与到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为此,高职院校还要与温州鞋业的行业协会合作,以便共同进行该项工作的推广。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依靠合作企业进行项目推广,进而使项目在行业的知名度得到尽快提高。在具体进行资源建设时,还应针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企业进行协商,从而进行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而通过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则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成校企协作共进[4]。最后,还应制定共享制度,并进行鞋类专业技术资源共享内容的规范管理,进而为实现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各方带来更多利益。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进行高职院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建设,能够将专业资源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充分结合到一起,从而在充实高职院校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内涵的同时,加强对面向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因此,通过采取共建共享模式进行图书专业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使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获取渠道得到拓宽,还能使高校和企业间的互动合作得到推动和创新,进而更好的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0:128-133.
[2]周立飞.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为“工学结合”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1:38-41.
[3]王宏蓉.高职院校图书馆校企合作模式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5,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