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商业结合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遗文化与商业结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土特产主要是指在当地生产加工的富有地域特点的产品,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湘西南一带土特产产品非常丰富,苗族的腊肉,侗族的油茶,还有各色卤菜、米花、猪血丸子、辣椒、龙山百合、米酒等等。然而在商业化日趋繁盛的今天,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存在设计雷同、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现状。如宝庆猪血丸子是当地富有盛名的土特产,但是其包装设计却是参差不齐,有的仅以真空塑料袋进行密封,仅考虑到产品的保护功能而忽略了商品包装的促销功能。而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1、企业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不够重视
湘西南地区的土特产生产企业以及加工商大部分都是小公司,一般都只对产品质量较为重视,而忽略了产品的包装设计,同时他们缺乏较为前瞻的设计眼光,不能理解合理优秀的包装设计对于产品的促销作用。
2、创新设计人才的缺乏,品牌意识淡薄
一套好的土特产包装设计,不仅在视觉传达上具有良好的审美感,还应符合产品的文化内涵,它需要设计者对产品进行市场相关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产品当地的文化特点,能让包装既具有好的保护性,又能传达产品的地域特色。而创新设计人才的缺乏,使得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不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同时,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也使得湘西南土特产仅在当地销售较为顺畅,不能更好地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
二、非遗传承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发展结合新方向
基于以上观点,将湘西南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相结合为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湘西南非遗文化面临的瓶颈与湘西南土特产包装面临的发展状况一致。深入挖掘湘西南非遗文化,通过湘西南独特丰富的非遗文化来进行当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无疑是提升湘西南土特产包装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容器结构的改善
产品包装容器设计是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结构要素,进行容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不同形态、不同特征。同时也要符合商品运输和存储的要求。近年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兴起,也让包装容器环保耐用的设计需求凸显。在湘西南非遗文化中,学习宝庆竹刻器型制作的年轻一辈锐减,现今仅剩下竹艺器型加工厂的杨厂长艺人在从事这项国家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器型制作过于复杂难学,而且销售前景不堪;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高沙土陶制作,高沙土陶也是湘西南地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土陶制品的陶罐也曾销往全国各地,而目前高沙土陶的制作者也仅剩下两家作坊,四五个传承人。如果能将这些湘西南本地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与当地的土特产包装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能从包装的器型上对土特产包装进行创新,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非遗项目,创新包装容器设计的队伍中来。
2、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材质设计的改善
包装设计中材料运用主要是指制作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包装内容物来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而湘西南各类不同的非遗项目也能为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材料运用带来革新。如蓝印花布、侗族织锦、花瑶挑花都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不仅制作原料源自当地,具有当地质朴环保的特点,其纹样也是非常美观大方的。自古以来,粽子包装以其天然材质延续千百年而经久不衰,而湘西酒鬼酒的瓶装也是因其借鉴麻袋材质的造型而享誉中外,由此便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材质对于土特产包装的深远影响,同时,合理利用非遗文化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材质设计也符合绿色环保的健康标准。
3、以非遗文化来进行湘西南土特产包装设计视觉传达上的创新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土特产包装也是如此,将本地的传统非遗文化合理融入到本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来,是对土特产包装视觉传达部分的创新,在湘西南非遗文化中,许多优秀的项目其纹样设计都颇具民间纹样的吉祥寓意,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纹样创作手法和寓意方式都值得我们在进行现代包装设计时借鉴及发扬。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非遗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
一、博物馆服务的发展进程
博物馆是人类尊重历史、珍视艺术和崇尚科学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最早服务于西方上流社会。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进入“博物馆繁荣”时代,国际博物馆领域确立了以“社会服务”为根本宗旨。从此,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始拓展并趋于全面,除了征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物质文化遗产,还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支持所在地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人为本”、“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理念成为现代博物馆实现场馆设施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英国的博物馆将管理的根本目标定位为“让民众成为博物馆的核心,让博物馆成为社会的核心。”更加明确了新时期博物馆的服务宗旨。
我国的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承载着向国民弘扬传统文明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非遗博物馆的发展与职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与“物质遗产”相对而称的专业术语。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投以广泛关注的目光,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兴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共建立民俗博物馆17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424个,非遗保护设施建设被列入了国家“十二五”文化和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1]
非遗博物馆,除了具备传统博物馆的属性外,还应保护传承非遗传统文化、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征集、展览、研究非遗藏品的工作,并兼顾扶持非遗传承人群体,在以“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大前提下,为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非遗博物馆服务的内容及新趋势
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矛盾,对于博物馆而言应积极保留大量的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现代性并向世界范围传播推广。对于非遗博物馆而言,如何让社会关注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非遗保护意识,使之不成为仅仅留在“纸上名录”,如何让“纸上的名录”真正成为“镌刻在人们心中的珍宝”仍然是摆在每一位博物馆人面前的问题。[2]
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记忆”的主体是观众,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引导观众构建权威的、有条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展品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创造力”指的是新时期博物馆应具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策划出符合现代民众喜爱的展览。
因此,新时期非遗博物馆的服务就应兼顾“记忆”和“创造力”两个方面,所谓“记忆”在非遗博物馆的语境中指的是非遗馆所占有的能给观众传递非遗历史文化的资源,包括非遗展品、传承人等。“创造力”是指利用非遗博物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理念巧妙融汇,改变以往传统的古板的说教展示形式,让观众在游乐、观赏中全方位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努力达到探索传播、宣传、传承非遗的目的,从而让非遗文明的种子真正植入观众的心中,并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引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
新时期的非遗保护应着眼于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整合,因为两者虽然看似矛盾,但并非不能共存,应以开放性的文化心态和全球化视野,以文化主体认同和更好地持续性活态传承为原则并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四、提升非遗博物馆服务能力的途径
非遗博物馆作楣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除了明确自身职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争让服务尽善尽美。
1、培养不同类型的服务人才
服务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服务意识的养成,因此在招募博物馆服务人才时就应将服务意识作为考核和培训的前提。
非遗博物馆应根据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岗位的差别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服务。从实际情况来看,非遗博物馆的服务人才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专业陈列研究人才,他们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将非遗的“权威记忆”保存并加以研究,将非遗财富通过书本、资料等形式传播,服务民众。第二类是展览策划型人才,也就是能将文中所提的“记忆”加以“创造力”的人才,这类人才除了具备资深的非遗知识外,还能将其用附有创造力并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类便是一线的服务人员,这是非遗博物馆中最庞大的群体,包含宣教、志愿者、看馆、安保人员,应在上岗前对各自的职责明确并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确保博物馆服务安全、有效、优质,让群众满意。第四类为社会团体和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作为“特殊观众群”,他们除了给非遗博物馆提供各方面资源的帮助,还可以从观众的视角对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献计献策。
2、完善场馆硬件设施
非遗博物馆应当合理支配政府财政投入,努力改进陈列展览的设施,从而提升陈列展览水平。还应完善观众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如设立咨询台、寄存处、游客服务中心等,考虑到某些游览区的路线复杂,可印制中英文对照的导览图,除了介绍博物馆的概况外,还将博物馆景点和公共设施标注其中。为了让观众更全面了解非遗,可在非遗馆区内建立非遗传习教室和传承人工作室,为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和观众的观赏、传习提供良好的场所。
3、满足观众参观要求
非遗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参观诉求和目的,有助于非遗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参观人群采用差异化的宣传和服务方式。如非遗博物馆可在各项展览展示活动中,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非遗展览、互动活动,如为未成年人开办主题夏令营,以及各项非遗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通过一套完整的流程学习非遗文化。而对于老年群体,非遗博物馆可针对他们喜爱传统曲艺的特点安排免费的京剧、黄梅戏、昆曲、白话欣赏等活动,让他们在欣赏非遗曲艺的同时,重乩夏暇┑纳活和文化。根据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喜爱的特点,安排民俗体验和技艺参观活动,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感受传统地域风俗。
除了将观众吸引进博物馆,还应积极将传承人和非遗技艺请出去。让“非遗”走进社区、学校以及公共文化场所,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本土非遗文化。
4、提高“非遗”传承人待遇
非遗博物馆的服务主体除了观众,还有非遗传承人群体。如何让他们不为了生存被迫转行安守祖辈传下的“手工遗产”是保护非遗的关键问题。非遗博物馆应利用作为公众平台的优势,帮助非遗传承人改善生存环境,让他们不再为生计担忧,将传统技艺更好的展现给喜爱它的观众。
考虑到非遗传承人文化水平有限,非遗博物馆应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帮助非遗传承人整理技艺资料,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专项保护经费,并整合媒体、高校等各种平台和社会力量帮助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等活动,同时,利用自身作为旅游景点的优势,帮助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商业及社会活动,活动所得均归传承人所有,尽量帮助代表性传承人解决经费困难,让非遗传承人安心传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拓展与观众的互动方式
非遗博物馆官方网站的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建立无疑是非遗的一个新型窗口。将非遗博物馆的公开展览活动信息及时在网络平台上,让民众参与、监督非遗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并为非遗博物馆的服务提升献计献策,对非遗馆的发展起到公众监督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应冷静看待这些新兴的媒体互动方式,因为它对博物馆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它可以更广泛的参与到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活动之中,拓展博物馆的服务层面,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弊”在于在言论自由的社会,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观众对于博物馆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网站的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质疑及时诚恳解答,消除群众心中的困惑,将某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动力,并维护好博物馆的社会形象。
6、征询建议提升服务质量
非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重视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观众需求。在调研工作中,应将主动权交给观众,让他们对服务质量、展览满意度进行打分,这样既可以促进非遗博物馆用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吸引观众,又可以保留和扩展博物馆参观群体,实现与社会公众的交互式融合。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评价标准都与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必须准确把握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民众的期待,才是赢得观众赞誉的不二法则。
对于非遗博物馆而言,“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就是努力使非遗博物馆与观众、非遗传承人之间相处和谐,让非遗文化同百姓的精神需求相协调,让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同社会进步相统一。非遗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提出,以及“记忆”与“创造力”结合的服务方式,为非遗博物馆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而又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贴近百姓的优质服务必将引导观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喜爱,从而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龙.中国文物报.2012-6-11.
[2] 喻,廖君.中国文物报.2012-6-12.
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创作;影像媒体;传播
1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在湖北,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60项,省级名录312项(466个项目保护单位),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0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9个。2014年12月4日由湖北省申报的“三国传说”、“伯牙子期传说”、“武汉杂技”、“越调”、“楚剧”、“岳家拳”、“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等21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富有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都可以作为影视创作主题。然而目前关于这些非遗的影像资料非常有限,不利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许多非遗类别都可用影视创作的形式将技艺历史、技艺过程,从宏观到细节、从整体到部分如实的记录下来,作为影像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
2 非遗课题引入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个大海,每个人回到故乡,走到乡村生活中去,你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感动的非物质文化。在当今转型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退潮的大海,每时每刻都在迅速的消失着,老一辈艺人默默地故去,文化与技艺也悄悄地消失了。那么,用影视拍摄的方式真实的还原与重现技艺,或是将一些仅剩文字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运用影像的方式还原、再现变得尤为重要。
影视创作作品相比文字、图片、录音更直观、更形象也更真实,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影视作品都可在保护中发挥重要功用。我们在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命题,通过对不同影视创作手段的归纳和探讨;对影视语言和影像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创作的规律,从而达到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3 非遗课题小组调研
通过多渠道获取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资料,对重点非遗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在班级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对重点非遗项目进行考察、学习,以图片及影像的资料形式完成资料调研部分。例如名为“武汉传统文化保护小组”对武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并开展了讨论会议,对每位小组成员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与优点进行了具体的调研工作安排。首先,小组设计了题为《武汉市传统文化保护调查》的问卷。问卷调查之后的统计分析发现:
3.1 整体性
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都处于不太了解的状态;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以民间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方言类为主;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景持一般意见。
3.2 差异性
市民认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各不相同,人们的意识不够、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等为主要趋势,但仍有一部分人持观看态度,认为武汉的非遗有非常大的保护力度,然而保护措施较为缺乏。
4 合理选择影视创作类型
针对拟定的湖北省非遗选题,选择重点的非遗项目进行课堂讲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对非遗项目进行学习和认识,拟定影视作品类别及主题。影视作品的制作技术和类型的选择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影视创作的主题内容决定了影片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实拍技术、定格技术、动画技术;其中,宣传片、纪录片、商业电影等几种类型可以更好地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命题。在课程中,对不同影片类型的制作技巧进行了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命题的剧本写作、分镜头绘制、镜头拍摄技巧以及中后期制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武汉传统文化保护小组”经过对搜集选题的筛选、讨论,小组最终希望运用动画技术,将黄鹤楼传说进行动画作品创作,制作一部公益类宣传短片。拟定了“黄鹤楼传说”这一命题,希望通过影视创作,将黄鹤楼传说的故事进行视觉表达,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传播。小组通过对黄鹤楼的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实际场景资料,结合网络资料,作为短片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的设计基础。
5 影视创作艺术表现
创作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要有超凡脱俗的创新思维,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艺术表达能力。在影视作品中,艺术表现力是通过视听语言传达到观众心里的,是用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的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地说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抽象的说影片是由画面、声音、时间、空间构成的。
影视作品的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视听语言表达形式,“武汉传统文化保护”小组所选定的动画宣传片制作,应该在各个故事节点上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画面设计,在先期录音的基础上设计每个镜头画面,录音解说词在叙事上干净利落,语言通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
在镜头与镜头的衔接上应多使用画面转场来增强影片的流畅性,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起到表情达意效果,作品中应注意典型的细节的处理,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凸现动画作品寓教于乐的独特的风格。
篇4
现代市场上的童装品牌在款式上趋同、内涵不足。随着国学的兴起,新生代父母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童装汉服也慢慢走进父母的视野。要想让“童装汉服”品牌在众多服饰品牌中独树一帜,就要让汉绣图案与其品牌形象充分结合,将传统图案进行巧妙设计与运用。这样,童装品牌标志既有浓厚的汉绣文化气息,又与时尚童趣充分融合,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因此,本文对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多种角度分析其作用。为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笔者列举了汉绣图案在儿童汉服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实际案例,借此来展望汉绣对品牌形象推广的发展蓝图。
一、汉绣图案概述
(一)汉绣的概念
汉绣作为湖北地区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工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流行于武汉、洪湖、荆州和沙市等地区。嫘祖垭丝孕育了荆楚丝织品刺绣文化,马山一号出土的丝绸解开了汉绣的历史传统面纱。汉绣与楚文化、戏剧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联系密切,因此多具有地方特色。而汉绣图案选材、设色、造型与构图、针法上都拥有自身特定的表现形式:其选材多为花卉植物、动物、文字、几盒、器物、人物、建筑,其设色受荆楚民间配色习俗的影响,注重浓墨重彩、多用重色为底色(如梅红、藏青、深褐),在造型与构图上强调夸张变形、重在形式、构图饱满、充实生动,在针法上注重实绣、技艺多变、富于装饰。由于独特的地方特色,汉绣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汉绣图案的概念
汉绣图案作为汉绣的核心表达内容,在图案上也有独特之处。首先,汉绣起源早,其图案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密切联系,像梅兰竹菊、牡丹莲花和飞禽走兽等。当然汉绣是一种地方刺绣,反映地方特色,因而汉绣图案除了龙凤麒麟牡丹之类的传统吉祥图案以外,也有具有湖北特色的九头鸟(见图1)、楚凤。其次,汉绣图案注重设计,将文字与汉绣图案进行结合形成字体绣(见图2)。最后,随着时展,汉绣图案开始与时代主题结合,出现新型汉绣图案,如汉绣市级代表人王燕系列作品《江汉朝宗》(见图3)、《四美图》(见图4)。
(三)汉绣图案的艺术价值
汉绣作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一个代表绣种,其图也独具地方特色。而“花无正果,热闹为先”“大俗即大雅”的图案设计理念将汉绣图案与其他绣种图案区别开来,最大的区别在于汉绣图案的设计在取材于生活中的事物后便解构重组,图案除了传达美好寓意外,还有极强的装饰性。它的格调处处体现浪漫、神秘、绚丽、夸张、包容的武汉及其周边的地域特色,展现出拙朴、大胆、野俗的民间艺术特点。
二、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应用现状
(一)市场调研与分析
“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进入商业模式。汉绣虽然在2008年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品牌推广中存在纯粹推广工艺、没有与品牌结合的问题,更没有童装品牌c其合作,使得汉绣艺术还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汉绣图案的应用也是简单地置于载体之上,未做创新,致使产品过于高端,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017年在新民众乐园开业的汉绣精工坊是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武汉汉韵臻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商业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开设的一个店铺(见图5)。其店铺陈设的是汉绣特色配饰、武汉特色旅游商品、装饰挂轴、床品四件套、汉绣旗袍(高级定制)。由于主要推广汉绣工艺,缺乏一定的市场考核,店铺开业到现在处于“观者多买着少”的情况。在推广过程中,精工坊品牌的包装、手提袋和网页宣传,除了产品带有汉绣图案特色外,其余均没有应用到汉绣图案。就目前消费者而言,很多人对传统工艺只是抱有赞叹之心而无使用之意,加之汉绣的知名度使得市场推广越来越狭窄。
泛悦汇昙华林街上的一家楚凤汉绣店铺是在2014年由武汉楚凤慧绣轩商贸有限公司成立的(见图6),秉承“咖啡与汉绣之缘”的经营理念。其旨在通过现代人喜欢的咖啡与传统的汉绣结合,吸引年轻人来关注到汉绣艺术,属于一种新的推广模式。店铺在装潢上体现了古香古色,而在品牌标志、宣传册、名片、广告和官方公众号中并没有运用带有汉绣特色的图案,加之店铺处在街区一个偏僻的地方,来参观者多为亲友,受用面也比较狭窄,推广效果不算好。
市场上的推广方式基本属于依托产品载体来做汉绣推广,如手机包、配饰、旗袍等。虽然汉绣精工坊在一些重要活动中(如武汉马拉松)制作了相关产品(见图7),但也只是纪念币、纪念徽章、纪念本这类具有纪念价值而实用价值较弱的产品,这种推广方式局限了汉绣图案艺术的发展前景。
(二)消费人群分析
消费人群为中高端收入人群及收藏家。中高端收入人群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开始注重精神世界的需求。其讲究的是穿着的文化底蕴、使用物品的文化底蕴以及居室设计的文化底蕴。中高端收入人群的生活环境十分考究,聚会、出行、工作都会表现自身的价值。汉绣图案产品可以满足其展现自己文化内涵的需求,因此购买甚多。但消费群体占用比例小,推广范围窄。
收藏家注重艺术品的年代感和价值,因而购买时注重汉绣图案的传统性和历史渊源。由于自身也会使用相关产品,收藏家在收藏时会附带购买一些日用产品。同样,其占用比例小,推广范围窄。
现代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青年,这个群体追求特色时尚和价格实在。传统的载体和宣传方式无法使其青睐,因此想要将汉绣图案文化推广、扩大,则需要开阔中青年人的消费市场。
三、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形式中的应用价值
(一)汉绣图案对童装品牌形象推广的价值
在品牌众多的时代,童装品牌想要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则必须在品牌形象推广上提出与传统童装不同的理念并实施出来。汉绣图案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含义和表现方式能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突出品牌的独特性,使消费者认识到童装不仅仅是便利的休闲装、运动装,童装品牌的形象也不仅仅是可爱的卡通图案,而是童装可以是具有中式禅意风格的服饰,童装品牌形象可以是同时具有中式禅意、汉绣图案韵味和童趣的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这样能满足新生代父母地求异心理,从而提升童装品牌形象推广的效果。
(二)童装品牌形象推广对汉绣图案的价值
新时代的到来,俗语中“酒香不怕巷子深”也转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代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人们为了抓住消费者眼球而用尽方式,从统一的视觉形象到独具特色的宣传与产品设计,无一不为了销售而努力包装。汉绣图案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潮流中渐渐受到冷落,只因所用承载物体和品牌推广不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童装品牌作为一个实用品牌,它所覆盖的是中青年父母的消费群体,这些群体的审美观念影响着童装品牌推广的方式。利用童装品牌推广的方式来间接推广汉绣图案艺术,使消费者认识到汉绣工艺不仅可以走进日常生活,还可以符合现代审美,使人们转变传统观念,接受甚至喜欢汉绣艺术。这样对于汉绣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深入人民群众生活的作用。
四、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应用方式――以“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形象推广为例
(一)童装品牌形象推广的基础应用
1.品牌标志设计
在童装品牌形象推广中,品牌商标是品牌形象的核心。童装品牌商标注重简单趣味,商标名称也需要朗朗上口。“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的标志中的“悟憨伢”谐音“武汉伢”(见图8),间接表现出汉绣的地域特点的同时,又富有中式禅意。悟,通颖悟,形容孩童聪慧;憨,憨厚,形容孩童纯真质朴;伢在武汉方言里有小孩子的意思。其中“悟”字中的“口”变形成汉绣图案中的如意图案,但进行了童趣化曲线的表达,让消费者与使用者产生了好奇心,进而促使消费者进店参观购买,从而促进品牌的推广。而“悟憨伢”的读取方式在武汉方言里可亲可敬,既能使本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有能使不同地域的人们了解武汉地域文化,这样既传播了品牌文化,又宣传了地方特色文化,使得品牌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2.象征图案设计
在品牌形象的树立过程中,象征图案能够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童装品牌形象中的象征图案应该简单童趣,易于识别且符合儿童心理。麦当劳的象征图案就是一个“M”,这个“M”无论年龄大小都能轻松画出,这种方式表现出品牌的大众化。“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的象征图案运用了汉绣图案中的如意形(见图9),但进行了童趣化曲线的表达,图形黑白结合,黑色部分形象为一个握着糖果的孩子,包含在之中的白色形象为含苞待放的花朵,也形象为刚刚升起的太阳,黑白结合在一起看像父母抱起孩子,而如意在中国传统文化寓意中富有美好寓意,相互结合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简化的如意图形可以提高孩童识别性和记忆性,对于品牌的推广起到Q定性作用。
(二)童装品牌形象的产品应用
“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的产品为儿童汉服,在搭配上是传统的交领右衽配上现代的飞鼠裤、绣花帆布鞋(见图10)。将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进行搭配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从而打破人们传统观念中一套系列的传统服饰搭配。这样的搭配组合将传统服饰从舞台服饰、庆典服饰中解放出来,走入寻常生活。它在满足新生代父母求异的消费心理的同时,也能使孩子在同学、朋友中脱颖而出。品牌产品的色调清新,装饰图案符合现代审美,因而能与新生代父母的审美观念相符合。
1.服饰交领右衽的汉绣图案设计
在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寄予孩子最大希望的成语。从孩童出生到成人,每件服饰都寄托了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愿望。将传统汉绣图案中“龙”“凤”简化并加入现代人喜爱的灰色系颜色(见图11),并进行二方连续组合绣制于交领右衽的交领上,使得服饰简约而不简单。现代审美中的服饰装饰不宜过多,点睛一笔就能突出产品的美感。
2.服饰飞鼠裤的汉绣图案设计
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非希望孩子以后能够飞黄腾达、富贵吉祥。所谓“麒麟骄子”应该是这个意思,而汉绣图案中的“牡丹”寓意高贵,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皇后,皇后当然是“人中龙凤”。现代社会没有皇后、皇帝的概念,但是一个人能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也能够说明是“人中龙凤”。因此,人们可以选用麒麟和牡丹作为汉绣图案(见图12),将二者进行童趣简化,把牡丹、麒麟设计成团饰图案,形容人生圆满。色彩选用符合现代儿童审美的浅红蓝色系,让使用者更能接受。
(三)童装品牌形象推广的宣传应用
1.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纸质媒介宣传中的应用
在推广品牌形象时,需要一定的纸质媒介,包装、手提袋、海报、Vip卡和吊牌均属于服饰品牌中应有纸质媒体元素(见图13)。“悟憨伢”儿童汉服品牌中的包装、手提袋、海报、Vip卡和吊牌上均使用汉绣图案――品牌标志。为了体现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可以进行统一设计,从而强化品牌的识别性。纸质媒介中的应用不仅包含汉绣图案标志,还有服饰模特展示照片,这样能够直观地展示品牌形象与品牌产品,在众多纸质媒介宣传脱颖而出且贴近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达到售卖的效果。
2.汉绣图案在童装品牌形象网络媒介宣传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互联网的发展,而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品牌形象的推广方式。现代品牌的推广不仅是线下的纸质媒介和地推,还有线上的网站与公众号推广。微信成为现代年轻人使用频率最多的软件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消遣的一个阅读平台,公众号的推广容量大、信息全、交流方式多,使受众群体与品牌推广人员交流更加密切。“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运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在公众号的图标上使用象征图案的如意形(见图14),在公众号的页面推广品牌文化与产品(见图15),内容与纸质媒介相辅相成,同时超链接至公司网页(见图16),简化了人们输入网址的麻烦手续,做到足不出户也能浏览“悟憨伢”品牌文化和汉绣图案文化。再者,互联网的覆盖面广,使用者多,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悟憨伢”品牌,间接关注到汉绣图案与汉绣文化,促进品牌与传统工艺的共同发展。
五、总结
“悟憨伢”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富有童趣汉绣图案为主要的视觉元素,品牌形象为黑白灰色调,加以汉绣色彩浅红、浅蓝、浅绿为点缀色彩,让童装汉服形成禅意感,将现代设计理念、童趣审美融入了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融入了产品,产品融入了品牌,品牌走入消费者视野。在“悟憨伢”原创儿童汉服品牌形象推广中,汉绣图案艺术提高了消费者的艺术审美水平,丰富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给传统手工艺――汉绣提供了另一种发展方向,提高了汉绣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