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目标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早我院救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目标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PROS量表的得分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目标护理 康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4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难以治愈和持续性的特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优良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护理干预。我院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目标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分组。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早我院救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为47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4±6.21)岁,病程3-17月,平均病程(8±5.48)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5±5.76)岁,病程2-18月,平均病程(9±5.37)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预防复发的护理,加强生活技能训练的护理干预,以及帮助患者恢复人际关系的护理。
预防复发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应坚持让患者服药,预防复发。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忌浓茶,忌烟酒,并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还需对患者的情感、行为、药物反应,以及睡眠质量变化进行细心的观察,在发现患者产生社会、心理,或是其他的社会性事件时,应及时防范疾病复发。
生活技能训练护理:通常经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均会有较大的改变,有的患者已经接近正常状态,所以在康复阶段,护理人员除指导患者积极服药之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技能的锻炼,让患者逐步的向正常人的生活靠近,可适当的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逐渐的增强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患者的人际关系护理: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退缩,精神冷漠,以及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逐渐的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结合心理辅导,鼓励患者积极社交,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参照IPROS量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IPROS量表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社交能力、工疗情况、以及关心和兴趣,总共36个项目,每项0.5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功能缺陷越轻,分数越高,表明社会功能缺陷越重[2]。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患者个性改变,情感、思维和行为分裂,表现为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会对心智功能造成重大的影响,包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思考。在临床中,常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活动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并导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减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目标护理干预旨在为患者创造更多有利的环境,尽量的避免诱发因素,实现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增强患者的生活兴趣和生活能力,稳定患者情绪,为患者治愈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并通过护理人员、社会和家庭对患者的主动支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面的关怀,增强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信心。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对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康复护理课程 现状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校康复护理课程开展现状
1.1准备工作
1.1.1教学目标
通过康复护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康复护理知识,掌握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的早期恢复;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并运用康复护理理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1.1.2课程设置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一书为教材。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0 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试验课10 学时、考试2学时。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的一般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1.1.3实验室建设
设置三个实验室,分成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 PT) 、作业治疗(OT) 、言语治疗(ST)等四大块内容。实验项目包括:康复评定;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运动疗法2学时;作业疗法;良肢位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体疗手法。实验设备包括: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角度尺;上肢运动治疗器械(墙拉力器、手支撑器、关节练习器等);下肢运动治疗器械(悬吊牵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调式)、可调式OT桌、木插板等作业用具;PT训练床、PT椅等体疗用具。操作示教课均在多媒体示教室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操作在实验室进行。
1.2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示范教学、回示范、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知识,示教演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康复护理操作的基本要领,实验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操作技能。
1.3考核办法
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2)结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的考察,综合评定成绩占30%。(3)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
1.4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康复医学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树立了康复的观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康复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
康复护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虽有很多护理院校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程,但学生多认为对以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2教师
我院康复课程授课老师为护理专业毕业教师,上岗前自学康复护理理论内容,在康复护理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在上课过程中,对部分康复专业知识的讲授感觉力不从心。
2.3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能够满足教学一般需求,但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学方法灵活性待加强。实验课均为实验室练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场所收到限制。
2.4实验课
我院康复护理的实验室面积较小,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无法系统展开。实验课程设计单调,无法联系临床病例,见习基地还未建立,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动手机会。
3对康复护理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 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3.2师资队伍建设
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康复护理相关课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学术会议,定期下临床进修康复护理临床技术。制定教师考评方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并制定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学习新理论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教学方法
康复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
3.4加强康复护理实训,建立康复护理社区见习基地
加强康复护理技能实训,为护生提供见习场地,有利于护生今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基本的康复技能应由教师在课堂示教后,让护生在实验室练习,并及时在医院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巩固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社区有很多康复护理对象人群,建立社区见习基地,增加护生实训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的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评价与认知[1]。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疾病,起病急,病程长,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存活的患者大都伴有失语、偏瘫等躯体残疾,有的患者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心理异常,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生活质量也有所降低。由于肢体瘫痪造成的一些列家庭与社会问题可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对脑卒中的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其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干预起到正性作用,可有效的促进疾病的转归[2]。我院通过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自我效能理论,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患者锻炼的自信心,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良好,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卒中的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15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2例。患者均属于首次发作,经过MRI或者头颅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或者脑梗死。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中加入自我效能理论,培养患者的自我能力信念,影响患者的心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自我管理在患者中进行授权教育,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让其由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的接受治疗成为治疗的提供者,同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关系,由医护人员向其传授主体行为经验。
1.2.2激励患者长期的慢性疾病让患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常常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调动患者的潜能,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发挥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1.2.3社会支持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建立与发展自我效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应注重其家庭的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社会支持在提高自我效能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患者家庭成员的压力,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在精神上安慰、支持患者,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坚定其治疗与锻炼的信心。
1.2.4制定目标与患者一同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目标,将总目标分为几个小目标,列出详细的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明确目标,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对目标充满希望与自信,积极努力的取得进步。
1.2.5直接经验相关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可以激励患者改变其不良的行为及生活习惯[3]。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当让患者尽量的体会成功的感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1.2.6间接经验让患者多与年龄相仿、充满自信、功能锻炼良好的患者接触,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激发自己的潜能,为自己找到榜样。同时,功能锻炼良好的患者在与病友分享成功的体会时,可提高其锻炼的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1.3疗效诊断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护理效果,评定项目:GOS神经功能预后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
1.4统计学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GOS神经功能预后评分的优良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QOL)与护理前对比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心理与行为护理越来越受重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的康复过程[4]。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与方法,护理的过程中注重激发患者自身的潜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使患者配合医生及护士积极的完成疾病的康复任务。自我效能理论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卒中的患者采取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培养患者的自我效能,激发患者的内在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佳冰,秦静.对脑卒中运动障碍康复期患者实施自我效能理论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799-800.
[2]刘晓慧,柴晓敏,徐小维,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18-19.
篇4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社会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康复医学就是一门通过专门的临床医学手段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L)的医学学科 [1]。康复医学领域的生活质量是指个人的一种生活水平和体验;它反映了患有致残性疾患的患者和残疾人,在不同程度伤病和功能阻碍的影响下,在生存上维持身体活动、精神活动、社会活动处于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2]。SCI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质量的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SCI患者60例,男50例,女10例;按损伤部位分颈髓12例,胸髓40例,腰髓8例;按损伤病因分外伤52例,肿瘤8例;按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性损伤26例,不完全性损伤34例。
1.2 调查方法 由科室2名大专学历的高级责任护士,经过培训后采用不记名编号的方式,统一指导语,并向患者讲解填写方法。于患者入院72 h内发放问卷,通过访谈法完成第一次生活质量调查表的采集与表格填写;经过4、16周康复护理,再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表的填写与收集,进行统计整理与评分。
1.3 生存质量评分 依据WHOQOL-100量表,从中选择与SCI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定:对SCI的认知、治疗与生活态度、日常生活能力、二便功能、家庭与社会支持、心理状况等。评分范围0~6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3]。如受排尿症状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如果在您的余生始终伴有现在的症状(排尿障碍),您认为如何?”0分:高兴;1分:满意;2分:大致满意;3分:还可以;4分:不大满意;5分:苦恼;6分:很糟。
1.4 康复护理措施
1.4.1 病区护理管理分工明确,加强康复护理督导 (1)护理助理负责床单位整齐,环境清洁,病区安全;(2)低级护士负责所辖病区空气对流,温湿度适宜;健康宣教、按医嘱执行康复护理与治疗;(3)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康复护理目标的制定和康复运动训练的督导,做到有序训练有序病区护理;承担心理护理、康复协调与指导;(4)护士长负责工作的整体协调、督导,评比和人力资源调配。
1.4.2 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一对一或小组形式,进行新入院患者康复病区环境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指导和培训患者、陪护及家属对康复护理目标的主动配合,做好干预前知情书的告知与签订。
1.4.3 认真落实SCI康复专科护理 如膀胱功能重建技术[4]的护理实施、ADL训练和督促、良肢位摆放技术、压疮预防技术、排痰与呼吸训练技术等,并做好相关记录与沟通。
1.4.4 做好饮水饮食管理 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2000 ml以内,并要求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 ml左右,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膀胱容量要控制在500 ml以下,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400 ml,可在上午10时、下午4时、晚8时饮水各200 ml,晚8时到次日晨6时,不再饮水;患者和陪护需做好实际记录。
1.4.5 辅助器具的装卸护理和使用指导 指导和帮助患者穿戴辅助器具如早期的胸背支架,恢复期的长腿支具,进行轮椅转移的安全指导和监督。
1.4.6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每天查看磨损皮肤,防止压疮发生;观察两下肢的血运情况,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1.4.7 心理护理 结合截瘫的康复治疗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每个康复专业人员都学习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根据SCI患者不同病程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4.8 积极引导医疗社工和爱心义工的社会支持 他们可以帮助贫困患者在经济上寻求民政、社团的捐助;在法律上可以进行咨询、调解和援助;在精神上可以给予安慰,体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1.4.9 积极开展职业训练 带领SCI患者上街购物、文娱活动、轮椅比赛等,以扩展生活空间、提升生存勇气、提高生活能力,积极回归社会。
2 结果
经过入院时访谈、阶段性康复护理4周和16周的评估发现,60例SCI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有显著改善,由入院时的很糟、苦恼好转到大致满意或还可以,生活质量都明显提高,见表1。其中改善生活质量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膀胱功能重建技术,使导尿管拔率由入院时的10%提高到康复护理16周时的90%,患者彻底摆脱了长期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的困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实验证明,膀胱功能重建的康复护理是改善SCI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SCI康复护理的临床突破。据统计,全球每年将增加30万例以上的SCI患者,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SCI患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幸存者中绝大多数存在排尿障碍,其中有1/3以上的患者认为排尿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多年来,笔者采取膀胱功能重建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排尿功能,由表2可见,导尿管拔率由入院时的10%提高到康复护理16周时的90%,使患者彻底摆脱了长期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生活困扰和社会自卑,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生存尊严和生存信心,极大地提高了SCI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提高患者及亲属对SCI康复理念的认知水平有利生存质量的改善 针对截瘫的SCI患者,生活质量是个体在一定文化与价值概念背景下,对其所处地位及状况的感受。它与个人的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物有关[5]。所以康复护理在全程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康复护理的目标就是要加强细节管理、督促功能训练、寻求家庭和(或)社会支持,调节心理状况,发挥患者的个体潜力,促进康复功能向自理能力转化。具体到患者及其家属对SCI的认知缺失或不足,护士要重视康复宣教与康复督导管理。SCI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脊髓结构或功能的损伤,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终生难以恢复的功能障碍;完全性损伤患者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依赖轮椅生活,长期与并发症为伴。瞬间损伤导致终生苦难,身心备受煎熬。康复过程一般经历躺坐站步行四个阶段。患者对康复的长期性缺乏信心,对预后迷茫,由此引起情绪低落,生活悲伤,出现生不如死的生存困境。在康复机构中,不仅要提高SCI患者住院期间的功能康复效果,养成主动训练、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还要提高患者对该病恢复与转归的客观认同,指导患者在家庭或社区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恢复生存信心。
3.3 现代辅助器具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现代科技支撑 针对伤残严重、目前康复医疗技术难以恢复躯体功能者,特别是依赖轮椅生活的截瘫和四肢瘫的SCI患者,现代辅助器具能有效替代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为完全依赖轮椅生活的患者配置可驱动的电动轮椅;高位截瘫者给予配备生活辅助器具,利用残存功能可以帮助患者进食或电脑打字,有力地提升了生活情趣和品质空间;也为患者拓展工作岗位打下职业基础。
3.4 家庭关爱与工伤保险等社会支持是提高SCI患者生存质量的有力保障[6] 在家庭和社会支持中,康复费用与付费方式无疑是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工伤保险医疗患者而言,长期的自费治疗,对个人或家庭经济构成巨大冲击,导致思想负担加重。对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也就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幸的是,深圳有健全的工伤保险制度,通过工伤康复鉴定确保康复治疗的早期干预;病区积极发动医疗社工,帮助处于困境无助的劳务工患者咨询相关法律保障,寻求社会救助和捐助等;配辅助器具,通过参加轮椅朋友中途训练营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患者的社会行为,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自觉性,促进功能障碍恢复以提高生存质量。
3.5 高度关注SCI患者的心理与精神需求,拓展社会活动空间 目前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常常伴有愤怒、抑郁、焦虑、孤独感和被动依赖这五大心理障碍。所以康复护理自始至终都应重视心理教育和心理康复训练。对每个SCI患者,都进行心理层面的评估,构建和谐的医患气氛,使其被接纳、被关注,积极调适最佳心理状态,逐步开展康复综合治疗,在有效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同时,调适治疗心情和自理能力,加强康复督导与康复治疗的相互沟通,根据病程有目的有步骤的诱导和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帮助患者寻求适合自己的与社会帮助;通过实施康复心理教育和心理护理训练,更好地引导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SCI患者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活动空间,努力全面提高SCI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尊严。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9.
[2] 王茂斌,贾子善,吕佩源.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0-104.
[3] 王玉珍,王玉龙,程薇萍,等.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膀胱功能重建60例护理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36-138.
[4] 周宁,黄晓琳,丁新华.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2):732-735.
[5] 廖利民,李建军.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与未来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01.
篇5
(一)康复护理的含义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康复已经与预防、医疗成为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目的在于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简言之,康复医学就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综合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护理是指根据对伤残者总的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通过护理人员与康复医生及有关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帮助伤残者达到功能恢复或减轻伤残,预防继发伤残为目的的护理活动。康复护理已经成为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二)康复护理的特点
1.工作内容广泛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病者和伤残者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以平等的资格,重返社会和家庭。康复护理的实施要针对患者的整体康复,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不分科,要做全面的护理工作,病种繁杂,工作内容广泛。护理人员要做必要的辅助治疗和全面的护理业务服务,要对病人进行生活安排指导及身体照料,还要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的护理,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康复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以“自我护理”方法为重点,由被动接受他人护理变为主动自我护理
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非常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都要依赖他人。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依赖性,妨碍了患者功能的康复,也带给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患者,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上的潜力和个人的主动性,学习新的技能和活动方式,逐步提高功能独立性,尽可能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辅助,而不是盲目地代劳。要指导、训练和教会他们自我照顾日常生活的技能,使其由被动接受他人照料过渡到自我照顾,提高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服务范围宽,需要多方面沟通、协调
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要多种康复治疗,例如运动功能康复、语言功能康复,自助器、矫形器的运用及各种康复操和医疗体操、训练等,这就要求康复护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学习相关疾病障碍的康复医学知识。康复护士既是护理者,还要协调多学科、多专业的力量共同完成病人的康复治疗,这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4.康复护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康复护理对象的功能障碍存在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甚至是终身存在,因此,康复护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护理人员不但要重视早期康复,要防范继发性残疾和其他并发症的形成,还要关心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在与患者的密切接触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为有效治疗和护理提供条件,并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的良好关系。要引导和训练患者尽可能多地自理生活,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二、康复护理的意义
(一)符合当今社会医疗改革之需
当今社会,医疗改革的重点是将医疗资源尽可能地向广大群众转移。因此,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低成本、广覆盖原则。所谓低成本、广覆盖是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大多数服务对象能够享受服务,即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里开展康复训练,不受疗程的限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低成本、广覆盖的基层护理。
(二)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求
首先,慢性病已成为现代医疗关注的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创伤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对那些从脑卒中、心肌梗塞中存活下来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提高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其次,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因工伤和车祸致残者的数量比以前增多,他们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同时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体活动蓬勃发展,难度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文体活动如跳水、体操、杂技、赛车等造成的残疾,同样需要依靠康复治疗,使他们残而不废;而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使世界已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第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而造成的伤残者,迫切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三)顺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如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范围,已经从单纯的功能恢复扩大到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及教育康复等。这种转变是把疾病与健康作为人的整体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体来看待,承认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
三、康复护理的伦理规范
康复护理人员是病人恢复功能的主要指导和训练者,护理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病人能否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的伦理规范。
(一)理解病人,做到同情尊重
伤残人致残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先天性残疾,如先天性聋哑、智力发育不全等;二是后天因疾病、创伤、意外事故等原因所导致的伤残。伤残者,特别是后天致残者,他们遭受的是意外的、严重的挫折,这种挫折不但躯体痛苦,而且由于中断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毁灭了他们向往的美好前程,故而心理更加痛苦。伤残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痛恨、愤怒、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继而出现孤独感和自卑感,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或神经症,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对周围人们的言语和态度也十分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同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切不可怠慢、冷落、鄙视、嘲笑甚至歧视,要以文明的语言、诚挚的态度,尽量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关怀体贴,精心护理,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之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尽快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二)帮助病人,做到体贴负责
康复病人因性别、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性格及病种各不相同,康复护理也就必须因人而异。伤残病人大多数不能完全自理,有的甚至连穿衣、洗脸、漱口、吃饭、大小便、读报刊、读信件等日常生活小事也都有困难。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他们,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除做好日常生活护理,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医疗护理、教育护理和社会护理。在护理中,对心理失衡病人要及时帮助疏导调节;要根据伤残程序、部位、特点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训练中要仔细认真,耐心引导;要利用病人的特殊才能去适应社会需要,鼓励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等,从而使伤残者感到温暖和慰藉,增强其康复信心,共同完成康复护理任务。
(三)关爱病人,做到耐心周到
篇6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医院康复护理作用日益突出。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大多都长期要在社区中治疗和控制,加强康复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对社区DM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医疗服务的74例的DM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2.1±4.6)岁;均符合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诊治标准[1],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病程1~10年。
1.2 方法
1.2.1 定期体检,建立档案 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及心肺功能,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心理、运动、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并记录入档。
1.2.2 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为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疾病监测、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技术。教育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聘请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医生、全科护士授课、放VCD宣传片,并组织交讨论,每月1次,同时根据个体状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发放《糖尿病基本知识》、上门指导交谈,通过电话解答问题等。
1.2.3 上门护理 ①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指导患者疏泄情绪、自我放松、自我调节,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和悲观失望,提高其自信心。②生活起居护理指导:要求患者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避免劳累,避免熬夜,督促其每晚临睡前坚持用热温水泡脚。③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平衡膳食,食用低盐、低热能、口味清淡,富含粗纤维和低脂肪食物,限制淀粉的摄入量,严格禁止饮酒吸烟。④观察病情及给药护理 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对使用胰岛素者,准确掌握时间和剂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指导患者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低血糖休克。⑤运动指导:指导患者1次/d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练气功等。
1.3 观察指标 ①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有关糖尿病知识、态度改变情况。②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良生活方式及不按时服药等改变情况(表1)。
2.2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检测(表2)。
3 讨论
3.1 DM患者康复护理意义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2],从本次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结果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针对性强的康复护理,就能使患者加强自我保健、自我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3.2 DM患者康复护理内容 康复护理要根据总的康复计划,从有利于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纠正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进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功能的正常化,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整体目标来加强护理,重点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正、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3]。
3.3 DM患者康复护理措施 ①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②定期的社区访视是康复护理效果的保障患者治疗环境在社区的生活场所,需要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
3.3 对DM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对DM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虽然收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社区护理人才短缺,难以随时随地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公众对社区护理缺乏信任;③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有待完善;④患者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存在的差异影响一定护理干预效果。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面向社会、进入家庭,可加强医护服务的连续性,方便患者,低医疗费用,能更好地满足多数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桂琴,刘立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43-44.
[2] 林艳,郭雅娇,李碧华,等.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17(9):64-65.
篇7
[关键词] 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ull-time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1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recovery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ward;Full-time rehabilitation nurse;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 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 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 初期康复评价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 中期康复评价 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 末期康复评价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 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 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 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 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 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 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 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 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 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 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 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 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 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 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18(12):37-39.
[14] 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 24(11):3005-3006.
篇8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仅仅局限于医院内的康复治疗远不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这时,患者在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延续性的专业康复护理指导已经逐渐被认为是医学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1]。本研究中将延续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予以在医院相同的康复护理方案,定期随访患者的脑功能、药物疗效、心理及饮食等情况;对照组在出院时予以护理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干预随访,治疗组患者年龄37~7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8±3.1)岁,有男性30例,女性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7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7.3±3.5)岁,有男性33例,女性10例。治疗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由专业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在药物、饮食、疾病管理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建议,其中包括(1)药物指导,即指导患者及家属熟悉所用药物的名称、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等,保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基础疾病的良好控制是脑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手段就是规律合理的药物治疗,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药物;(2)饮食指导,即指导家属为患者根据其病情恢复状态、基础疾病、饮食习惯以及家庭经济能力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患者的饮食须严格遵循科学饮食,制定过程中着重注意控制总摄入热量;减少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的摄入;控制盐摄入量;适当提高粗粮的摄入比例;戒除不良嗜好;(3)病情识别与管理,指导家属正确识别患者病情恶化的症状以及紧急应对策略;(4)康复锻炼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锻炼方式、时间、强度以及辅助器具等进行指导,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的改变,定期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出院后,由于没有医护人员的全程监护及指导,因此要对家属进行康复技能的训练。具体包括在床上正确摆放患者、床上活动,活动关节,进而实现下床活动、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吞咽训练、语言训练等,有条件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物理治疗、理疗,或辅助器具;(5)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后,心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信心缺失、多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干预,必要时咨询专业心理医生。同时解释患者关于脑卒中后遗症的诸多疑虑;鼓励患者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的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患者疾病的基本情况,使患者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起战胜疾病和康复的信心。通过冥想等方式让患者相信自己可以康复并回到发病前的生活状态。(6)胃管及尿管的护理:有些病人吞咽障碍或排泄障碍长期留置管道,带管出院;指导患者家属定时鼻饲流质,2-3h一次,鼻饲前抽吸胃内容物以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时若有阻力不可硬冲,免得损伤胃壁;定时开管,每隔3小时定时开管,以此锻炼患者的膀胱收缩功能,每日清洁尿道口,每周更换抗反流引流袋。对照组在出院时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延续性护理。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均予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分析,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半年内未出现脑卒中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复发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脑卒中治疗方法的不断丰富,该病的病死率已较前降低,但依然不能消除其造成的严重的后遗症,也成为了影响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的原因。具有关研究显示,大约7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超过10%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以致生活不能自理,该部分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不能保证,同时也为其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间的康复治疗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恢复其脑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3]。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的最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脑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大部分患者在康复阶段并不能一直在医院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及治疗,这就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3]。但是由于家属及患者对于科学专业的康复知识的缺乏,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并不能系统进行,从而导致康复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造成不同同程度后遗症的遗留,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并且有较高的脑卒中复发率[4]。
篇9
关键词:胸外科;个性化康复护理;呼吸功能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
DENG Gui-qiong,YUAN Ming-yan
(Department of Urology,Mianzhu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20 cases of sever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2016 year in March as the two group,A group of 60 case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60 cases in B group based 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clinical efficacy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A group and the complex B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iency were 83.30% and 95.00%(P
Key words:Thoracic surgery;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care;Respiratory function
胸外科手术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仍旧无法避免,同时受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呼吸和排痰困难,并影响呼吸功能逐渐下降[1]。因此,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治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重要措施。国外报道指出[2]: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且在促进重症胸外科患者呼吸功能恢头矫婢哂兄匾作用。故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为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共120例。纳入标准:年龄>20岁;接受手术治疗;护理配合度较高;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中途转院治疗;拒绝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60例。A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2±3.8)岁;其中血气胸6例,贲门癌8例,肺癌22例,食管癌24例。B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6.6±3.5)岁;其中血气胸5例,贲门癌9例,肺癌19例,食管癌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及生活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及手术方案,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重点一一备注,针对方案内容逐一落实。②控制病室温度20℃~24℃,湿度55%~65%;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卧姿,保持呼吸畅通,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呼吸及咳痰;予以雾化吸入、叩背、引流等促进患者咳痰,预防呼吸道黏膜损伤。③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的相关情况,增强其对术后疼痛的了解;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以此缓解压力;必要时予以药物进行镇痛,缓解手术患者的疼痛感。④术后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坐立于床上,并下床活动舒展身体,促进机体系统恢复运转,保持循环系统通畅;视情况加强腹式呼吸锻炼,逐渐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以促使呼吸功能迅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指标包括: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F1.0)、肺总量(TLC)、肺活量(VC)、潮气量(VT)及最高呼气流速(PEF)。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3]。有效:术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术后呼吸功能未明显改善,且有加重或恶化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χ2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A组临床有效率为83.30%,B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的对比 两组FEF1.0、TLC、VC、VT及P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机械刺激性强、麻醉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导致潴留发生,而咳痰困难又会引起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的危害较大。相关研究证实[4]: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使手术治愈率进一步提升。然而,常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缺乏针对性,所以护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胸外科手术的技术不断改进,但手术操作依然会对胸腔内组织造成创伤,术中肺叶受压现象出现易引起胸腔内产生积液、积气,故导致有效呼吸面积逐渐减少。由于不同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方案,通过各项护理操作的严格实施,可有效促使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恢复。此外,个性化康复护理注重个体差异性,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资料,可以迅速了解患者所需的护理重点,因而护理措施的落实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这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过程中,患者处于护理的核心位置,整个护理工作围绕患者的需求展开,凭借科学合理措施的实施,可促使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疗效提升。有关学者指出[5]:常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需求时,应及时采取个性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同时研究还发现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提升了10%~15%,因此认为胸外科重症患者运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促使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本研究尝试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95.00%明显高于A组的83.30%(P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可促使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明显恢复,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寅慧.综合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101-102.
[2]潘丽华.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8(6):71-72.
[3]程应秀,金玲,贺红梅,等.呼吸训练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适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91-292.
[4]张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g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2):3360-3362.
篇10
方法:128例病人分为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以往档案资料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4-15天病情平稳后进行单一康复护理,15天后两组评定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8.75%和43.75%,两组比较P
结论: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较单一康复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 综合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0-02
脑出血由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由于“制动”或“废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因此及时治疗的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4月,在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与以往档案资料进行单一康复护理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符合200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6.2岁,发病2~120小时入院。无其他部位出血,无心肺功能不全,出血量10-40ml,均为保守治疗。
1.2 分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2010年10月-2012年4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共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6.4岁;对照组是2010年10月以前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档案资料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6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脱水、止血、保护脑细胞、等保守治疗。对照组在保守治疗待病情平稳4-15天后,给予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等单一功能锻炼,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治疗的同时,即给予患者肢体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良肢位是指瘫痪的肢体应放在适当的抗痉挛位置,不受压,防止关节过屈过伸。例如,上肢因痉挛引起的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指的姿势,通过被动运动,使之变为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的姿势等。因被动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动度,预防肌肉,韧带痉挛及关节急性挛缩。逐步进行由远端小关节到近端关节的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吞咽困难的训练、语言的训练、面部肌肉的运动等早期康复锻炼。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如责任护士自己制作的生活功能训练板、弹力带、泥胶、绳梯等进行功能锻炼,把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相结合,将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动作要协调到位,次序要由大到小,护理人员要能运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来操作,避免给患者康复锻炼时对护士自身造成损伤,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全部患者在患病后15天进行MBI指数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护士主诉评定有无职业损伤表现。
1.4 疗效标准。按照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来评定,包括十个项目:进食、修饰、转移、如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穿衣、平面步行、上下楼梯和洗澡,共计100分。MBI对定期评价康复效果有较高的价值,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①基本痊愈:MBI评分60分以上,残疾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MBI评分40分-60分,残疾程度1~3级。③有效:MBI评分20分-40分。④无效:MBI评分0分-20分,卧床病例、残疾5级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观察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68.75%,对照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444(68.75)12(18.75)8(12.5)87.5
对照组6428(43.75)20(31.25)16(25.0)7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2.2 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6.40,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X±S)治疗后(X±S)
观察组6425.15±8.6314.95±9.43
对照组6425.12±8.5319.45±7.83
注:两组治疗后均数差别检验有高度显著差异(t=3.60,P
3 讨论
脑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多损及内囊,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症状,还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由于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治疗与护理同样相当重要。应早期给予患者肢体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为下一步的主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等康复护理打好基础。病情平稳后可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将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相结合。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利用省力方法也防止了一些职业损伤。以往多以肌力量的增加作为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依据,而我们此次的课题以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做为偏瘫时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争取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4 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的治疗护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导致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护理脑出血患者中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护士常因此造成自身职业损伤。因此脑出血患者不仅仅需要挽救生命,而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早期的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锻炼,配合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能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减少了护士自身的职业损伤。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我们认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将使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可极大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士的职业损伤。
参考文献
[1] 鲁秋香.脑出血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
- 上一篇:高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 下一篇:城市规划主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