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读物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读物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小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65-01
新课标在小学生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起到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刚开学时我曾在阅读指导课上就课外读物拥有量、拥有的课外读物阅读情况、课外阅读笔记情况做过现场调查。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有26人,其中拥有5本以上课外读物的有4人,十本以上的有2人;在拥有10本以上课外读物的2人中,其中一位只认真读过3本,其余的只是浏览一遍,另一位认真读过8本,还有3本没看;所有看课外书的同学都说自己没有做读书笔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可见一斑。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阅读量少的原因主要有3个:①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再加上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字阅读枯燥无味,不像其他媒体那样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使本来就不多的课外书也积满了尘灰;②没有时间读;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充塞了学生的空间;③没有书读,他们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看等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
鉴于此,我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1.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有书可读
每接到新的班级,我就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然后介绍本学年的教学内容,推荐本学年的课外读物,让同学们有一个整体的计划。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①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适合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定期更换,供学生借阅。②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为解决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③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读物。
2.保证时间,让学生从容阅读
读书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后盾,只能走马观花,甚至只作为形式而已,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适当减少作业量,不布置机械重复作业;教会学生挤时间阅读;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最好能跟孩子一起阅读。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先不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如采取联读,即立足于课本,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赤壁之战》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农村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熟悉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提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并向他们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做好读书笔记
好书对于我们就像有着无限宝藏的城堡,我们打开了这扇门就会不断地发现我们精神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但是,如果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好比进了城堡空手归,所以我教导学生,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也要讲究步骤,一般来说,我把它分成四步:①将感触最深与自己产生共鸣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反复诵读;②在原文旁批,指导学生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凝炼、精辟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谈自己的真切感受;③评价书中人物,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④鉴赏作品的积极意义,初步评价作品。如作品的作者是谁,他一般写作的风格是什么?作者写作背景是什么?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以及某些意象是象征什么?在读书笔记中,表述自己在读书时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刚开始可要求学生写少一点,一段时间后,渐渐增加。
篇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首先,要利用他们纯洁天真、热情活泼的特点。一旦崇拜某人某事便会痴迷,而优秀作家的作品往往也更有权威性,给他们的头脑中灌输“名人效应”,以此引起他们对名人作品的关注;其次,把一部庞大的作品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者提出一个与原作相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引导他们读原作;再次,注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尽力把这类作品导向学生,比如:电影、电视剧、重大社会新闻往往是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可以利用他们在这方面的热情,由此及彼推出有关的读物供其阅读。
二、指导学生选好课外读物
目前,世界上每年出版新书就达到几百万部。而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学生该选择哪一些书来阅读呢?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员”的工作,要巧妙的帮助学生精选读物。教师不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一本能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的书。因此,我认为如何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是一个至关重要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美国自然学学者考尔登也曾说:“仅次于选择好友,就是选择好书。”可见,选择好课外读物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头等大事。如果课外读物品位低下,有害身心健康,那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贻害非浅。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以有益、有用、有得为原则。据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青年修养方面的书。如中外名人传记,及《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育了几代人的书。读这类书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第二,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中外名著,学生优秀习作及一些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方面的书。如中国现当代散文、中学生优秀作文等。读这类书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对作者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拓宽语文知识,以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看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包括科幻作品,及以中学生或青年为阅读对象的报刊杂志。如《读者》《中国青年》《演讲与口才》《环球》《科学》等,这类书可让学生广泛浏览,以了解现代科技,并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明白现代人应有的文化品格。
第四,指导学生阅读具有代表性又有相当难度深度的名著名篇。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现代名家名篇、外国名著系列等,读这些书能让学生学会审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鉴赏水平,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按照这几方面,我给学生开列了一个书目单,让每位学生从中寻找最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当然,都是还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不断扩大阅读面,择优向学生推荐最新书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新旧知识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人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好一种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培养他们养成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良好习惯。而真正有益的阅读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向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达到理解、吸收、运用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采去了一下做法:
1.精读与速读相结合
精读,就是在全读细读的基础上,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也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与要旨。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其具体做法是:阅读时注意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
2.写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前提条件,它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阅读的兴趣、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主选择。如果拥有一本内容丰富、精致细巧的读书笔记,等于拥有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拥有一份闲适自乐的好心情。这样就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并真正与课内学习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有:①旁批: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②摘录:根据需要将有关的好句子,好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③心得:读过以后,记下来自己的体会、感悟、等思想的小火花;④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3.及时做好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首先时间要落实,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很容易偏离目标。为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每学期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其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调查统计他们阅读的篇目、类别、字数等;②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体会、评选表彰课外阅读中的积极分子;③检查评比尽量要以正面导向为主,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并建立长期的阅读指导平台。
4.定期组织交流,沟通
教师可定期组织交流,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学习气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把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真正加以运用,指导实践,如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回校后,我组织了学生讨论,气氛相当热烈。学生认识到社会的进步,正当的竞争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也认识到社会竞争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激发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思考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思考二: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感,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尽量使儿童的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思考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得以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形式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要通过条件创造,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他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二、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样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
2.指导方法。(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得很普遍。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
三、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可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2.对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一、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我让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百合花开》中的《小英雄雨来》(续),以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卡罗纳》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另外,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就我任教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于是我推荐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夏洛的网》夏洛是一只蜘蛛,威尔伯则是一只小猪,他们之间奇特二温馨的友谊感染了无数的人。《爱的教育》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有故事都是爱。《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希腊神话》、《时代广场的蟋蟀》和《苹果树上的外婆》等书籍。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我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三、开展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演讲赛、、成语接龙、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创办班级读书交流课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四、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1)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2)亲子共读,激发阅读的欲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受,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的启发和引导。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篇5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体会读书乐趣
1、选讲有趣故事。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或借助录音范读精彩片断,或讲述故事梗概,或只是说个故事开头,或简介作家奇闻轶事,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内容,看自己所想与原作是否合拍。每当这时,学生求知欲特强,教师便可抓住学生想了解作品全貌这一契机,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氛围中。
2、推荐有益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既有价值、又能引发感兴趣的读物,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1)推荐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毅、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如战斗故事、科幻作品、伟人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等。(2)推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让学生自由地读。(3)推荐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做人并热爱故乡风物。
3、树立学习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立足现实,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习作训练时,我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写作并进步较快的学生,并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把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
1、学会旁批、眉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读后的感想、收获写下来。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
3、利用信息资源,拓展阅读面。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阅读大量的与现行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资源,拓展阅读内容。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开放阅读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刚刚激发起来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该阅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书籍之中,才能使阅读效果达到最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课外”尤其如此。如果硬性地规定今天阅读什么书籍,明天如何阅读;今天搞摘抄,明天写感受――学生岂不又成了执行指令的机器,成了张着大嘴待哺的填鸭?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你喜欢读小说、戏剧,我喜读诗歌、散文;你钻进长篇名著就不出来,我偏偏爱看小故事;你一遍就懂了,我可能需要两遍、三遍;你读得快些,一分钟能阅一千字,我读得慢点儿,一分钟读八百,而他可能更慢……学生之间,由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表现出很大的性格喜恶、能力智力的的差别,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别,不能“一刀切”。
四、开展多彩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我们是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例如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摘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断,为作文积累材料;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培养概括能力。阅读名言、警句时,要求学生摘录、评注,以陶冶其情操。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人物性格、品质;能从某一方面评点人物,锻炼其分析能力等。总之,读书笔记形式要多样,切不可一刀切。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定期进行展评,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在他的读书笔记扉页上贴一个“小卡通”,以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篇6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的愿望入手,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教师生动讲述自己(或由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4.开展丰富的活动,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对课外阅读,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这几种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都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背景,或渲染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产生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因此,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3.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让学生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的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5.精略并重
精读有两层意思:一是读得精细,“纤屑不遗”,二是阅读所得精粹,做到“发挥尽净”精读是阅读的最高形式,是最有价值的阅读。对有些课外读物,教师可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读物中的精彩片断,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技巧,以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读、思、议、练、评的训练环节,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教师也可以运用读、思、说、写、评、演等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要多朗读精彩句段。可以开展精彩句段的朗诵比赛一分钟读报等活动。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可以开展讲事故读书报告会新书介绍评读书大王等活动。形式可以是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三种:一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编写内容提纲;三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便于组织,教师可以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
5.演,表演
篇7
(小博士)
同学们,老师经常强调要我们发挥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这是因为,阅读的自主性越强,课外阅读的面就会越广,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浓,这样才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那么,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该如何发挥自主性呢?
一、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同学们可以自主创办“班级图书室”,每个人都想办法,为管理、借阅图书献计献策;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在家里建立一个“小书房”,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充满情趣的“读书小天地”。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班级板报、年级橱窗,自主开辟课外阅读栏目,比如“读书心得”“读书乐园”“好书伴我行”等。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同学们可以自主地将教材中的课文与课外读物进行对比阅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课外读物阅读。
三、运用熟悉的阅读方法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阅读报纸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捕捉到要点后再仔细阅读;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要先确定阅读目标,然后快速浏览,最后再认真地细读。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方法。
四、确定阅读笔记的形式
每个同学的家庭环境不同,各自的经历也不同,对同一读物的感受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自的阅读习惯,自主确定记读书笔记的形式。
五、设计展示成果的方式
篇8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关于课外阅读的规定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但这种多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在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注重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开学初,我就组织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组建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二、指导读物选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分辨假、恶、丑,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
课外读物的选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哪本书。同时要尽量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点,由所学课文让学生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去寻找所在课文的原著来阅读,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三、教给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上下功夫,却找不到好的办法。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有所收获。
一是引导他们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言显心声,形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面貌。文章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及面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二是引导他们抓住精彩句段琅琅地读。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文章意境,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文辞美,使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四、开展交流活动,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篇10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1)缺乏阅读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氛围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是家长不能成为课外阅读的榜样,一方面是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2)课外读物少。在农村,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课外读物。(3)时间的比重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4)学生不会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何况是大量的课外阅读。
因此,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高年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提升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呢?
一、营造氛围,是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
1.营造书香校园,点燃阅读激情
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人生启蒙有意义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创设校园阅读环境尤为重要。
2.打造书香班级,放飞阅读激情
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既没有专用的阅读场所,藏书又少得可怜。另外,农村集镇没有正规的书店。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班级中围绕读书进行个性化布置,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3.建书香家庭,升华阅读激情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
二、激发兴趣,是推动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1.榜样激励,激发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榜样示范,都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选择恰当的时机翻翻看看,并向学生介绍书中有趣的知识或故事情节。
2.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制造悬念,谈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片段,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介绍某一作家的奇闻趣事,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3.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4.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与课外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的乐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等。
5.师生同读,激发兴趣
与教材同步,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感受,理解和收获,享受阅读快乐。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促进师生共读。
三、指导策略,是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保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做好读书笔记,课外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1)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2)推荐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书籍。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我给学生讲了法布尔从小爱观察昆虫,毕生与昆虫为伍的故事,引起他们对这个人的好奇,然后推荐阅读《昆虫记》,去深入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和法布尔的过人之处,水到渠成。(3)推荐与课文相同题材、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2.指导读书方法
- 上一篇: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下一篇:自然法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