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介入超声学;微创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医学等多专业结合的典型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机理,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疾病提供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方法。不久的将来,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现有技术的不断演变、改进,新技术的发明、医疗整合及精准医疗的出现会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未来医学对于操作的微创性、精准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越来越精,生物医学的发展无疑会对医学的发展展现其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1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
1.1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是医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85年由英国Payne和Wickham等最早提出了“微创操作”的概念[1]。而“微创外科”的概念是在微创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其本质是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实则就是对患者采用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归“微创技术”,如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内镜、腔镜及微创化手术等。而这些微创技术创造、发明,都是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下完成的。
1.2内镜技术
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是纤维内镜。伴随科学技术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和腔镜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及完善,诊疗过程也越来简便、微创化,是微创技术发展中最为全面和成熟的,如目前有更轻便的胶囊内镜等,无处不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
1.3腔镜技术
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自1992年我国荀祖武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腔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直到今天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目前国际及国内更流行的有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2生物医学工程在影像及介入医学的应用
2.1影像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透视引导下的微创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根据透视设备的不同,透视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在X光/CT引导、超声引导和MRI引导下开展的透视微创治疗技术。而介入超声因其设备轻便、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
2.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技术是在1895年由Haschek和Lindenthal两位教授在行血管造影后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此技术出现后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单独的介入科,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2.3CT引导下的微创-数字技术与医学的融合
生物医学不仅在诊疗设备、三围图像重建及数字医学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而且在诊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成果的取得恰恰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的[3]。主要体现为CT辅助的立体定位技术,例如CT定位引导下组织穿刺活检、脑血肿清除及腰间盘突出的定位。
2.4超声引导微创技术
我国在半个多世纪前超声学已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相对于其他医学影像学,超声有其诸多优势(如无放射性、无创伤、费用低廉、设备简单、报告迅速、便于多次随访等),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机体或脏器情况,对体内病理改变比较直观,故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乳腺、肝脏及肾脏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也得到良好效果。目前介入超声治疗在临床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尤其在小肿瘤的治疗优势更明显,其不仅代表了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展现了其定位精准、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医学发展模式。介入超声学在临床的应用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学术活力的医学科学体系。近10余年,由超声科、医学工程学科专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门新型学科技术,正在被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及骨科等更多的临床医师所应用,这不仅使得介入超声学得到更迅速的传播和承认、在肿瘤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超声引导下肿瘤的射频消融术对探针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对金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性质,在疾病的诊断、食品检测、肿瘤的显像与放射治疗、靶向载药、药物控释、以及对有机物的选择性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4~7]。面对学科发展之迅速。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同时也要求我们技术操作更科学、合理、规范、个体化[8],而这些恰恰需要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参与,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精、更无创的医疗设备。
3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3.1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合作
微创技术需要永无止境的追求。个人觉得相比于“能治病”,“会治病”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要要培养一种临床思维模式,这正如我们需要通过“微创”在客观上建立另一种临床思维模式,即微创技术的创新-微创医学的长远发展[9];在微观上,借国家医改大好政策,展望未来5~10年微创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及普及,如现有各种微创技术的全面、系统提升,以及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及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微创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挑战巨大,特别是学科之间竞争激烈,这些可以在医疗资源及专业主导地位的分配反映出来,故使我们不仅要更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且要促使基础、临床及预防医学和其他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更进一步加快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创造新方法、制造新设备的步伐,最终使各个学科受益,各个患者、医生受益。
3.2医疗整合
近些年临床各亚专科、亚专业的进一步细化,国内医学的发展模式也是以“能分则分、能细则细”为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水平,同时伴随的是医学知识及诊疗实践出现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那么如何可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以及未来医学到底该如何发展?樊代明、郎景和等多名院士及著名医学专家在2016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发言称: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不仅要进行医学整合,而且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我们为保障人类健康而具备新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新的医学观念,而不是像目前仅具备的单纯“能看病”。所谓整合医学,前提必须是以人的整体为基础,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将各医学专业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各专科最有效的治疗加以有机整合,使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更符合、更适合的新的医学体系,医疗服务不仅使得心身并举、防治结合,而且要达到医养共进、人病同治的目的。国民全面健康,医学发展必须要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及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整合,医学又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凡是涉及和人或人类健康有关的学科或科学都应该用来更好的为医学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而生物医学工程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同时把各种先进知识、有效实践经验进行合理、不同程度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形成生命医学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
3.3精准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30日在国情咨文演讲,宣布美国正式启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10]。早在2011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就共同发出了“精准医学”的倡议[11~13]。其最高规模4大研究机构的联手倡议,为未来的医学指明方向,代表精准医学就是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医学发展史上发展的3个里程碑分别是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而过去的研究模式以试验为主导的[14,15],这不仅和临床距离大,而且根本无法达到临床需求。而以临床为主导的新研究模式恰恰是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精准医疗的发展必然要应用更精准的医疗仪器及设备,而精准设备及仪器的研发恰恰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6]。展望未来,所有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将走向精准医学,医学的发展一定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3]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A):1-4.
[4]张磊,刘晓燕,沈晶晶,等.纳米颗粒在抗癌药物可控靶向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25:1375-1382.
[5]曹丰晶,胡玉才,王卓,等.金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31:31-35.
[6]凌萍,张旭光,涂或.纳米金在肿瘤显像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1,35:59-62.
[7]王亮,孟祥举,肖丰收.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827-833.
[8]马和平.微创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实践与展望[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489-491.
[9]王永光.微创、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J].中国医刊,2004,39(1):57-59.
篇2
从疾病转归中发现问题尽管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许多疾病的治疗还是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特别是一些顽固性疾病、恶性疾病,治愈率低,死亡率高,长期困扰着医学界。众所周知,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也很高,一旦复发,基本难以控制。本院普外科医师在追寻复发原因时推测,病灶区的神经丛内可能藏有毛细淋巴管,成为癌细胞转移的通道。实验室研究证实了这一设想,于是扩大了手术清扫范围,使术后复发率有所降低。这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一例患者、特别是难治性疾病结束后,应该认真地回顾分析,在不断提高疗效上下工夫。
临床医师应主导转化的进程
1确定研究框架包括设定研究内容:根据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确定,如研制新器具、研发新药品、创立新方法等;设计研究方案:如项目负责人、研究团队、支撑条件、技术路线、起止时间等;设立研究目标:证实临床假想而后提出新技术、新疗法;研发新的器具、药品、试剂等,解决某种问题。临床医师作为项目研究的发起者,必须完成好这些基础工程。
2搭建研究平台包括选择合作团队:根据课题特点寻求合作方,如基础医学、理工科学、工矿企业等。筹集实验设备:协调利用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资源,满足课题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需求;筹措研究经费:院内申请启动基金,立项申请国家基金,争取其他渠道支持等。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组织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相当精力。
3参与研究工作包括提供研究资料: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样本,整理相关诊治资料信息;配合研究开展:承担基础研究中的临床相关任务,如采集患者血、尿样本及其他技术操作等;实施临床研究:承担基础研究完成后的后续研究任务,如新药临床研究等。
4把握研究方向包括跟踪基础研究的全过程,始终以临床需求为牵引,考量基础研究的每一步进展,及时剔除没有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基础研究的正确走向。如果没有临床医师的把握,研究往往与临床脱节,甚至误入歧途。
临床医师应催生转化的成果
1临床前研究包括少量患者研究:检验药品、器具、方法的安全性;适量患者研究:检验药品、器具、方法的有效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更大范围内试用,为临床应用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师要协助把握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案、时间的长短、标准的掌握等,确保临床前研究达到预期目的。
2临床应用包括观察临床疗效:进一步确认成果的有效性;查找存在问题:对群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再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以求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更完美的产品性能。如在血友病乙的治疗上,国内外都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本院血液内科与某大学合作开展基因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过程很复杂,有的患者效果还不太理想。因此,又重新开展实验室研究,期待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
3宣传研究成果通过现场讲座、视频、发表文章等途径,及时宣传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获得其他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认同、接受。
4推进成果产业化协调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等相关链条,尽快实现成果的产业化。尽管这不是临床医师的责任,但是其参与使产业化的进程更快、更有效。本院医师在用于膑骨骨折治疗的聚膑器、用于大动脉血管瘤治疗的各种支架等器具的推广应用上,与产家密切合作,使产品应用于更多的医院。
5指导临床应用帮助其他医务人员尽快掌握并熟练运用。通过培养进修生、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疗法,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临床医师应促成转化的目标
1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医师要加强个性化的治疗研究,实现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为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服务,即E-E(ExperiencetoEvidencebase)。这是对临床医师的更高要求,也是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如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临床医师要考虑到,哪些患者必须化疗,哪些患者可不用化疗。必须化疗的,也要以通用化疗方案为依据,合理调整,在化疗药物使用方式、方法、时间选择上,因人而异,妥善安排。这种精确的个性化的治疗,会提高疗效,节约资源,节省经费。
篇3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学科;有效合作
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结合在一起,能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的摩擦程度,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现象,所以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医学检验是一门独立性比较强的学了,在实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能精准的分析出病患体内各项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价值比较高,所以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医学检验人员进行合作,提高二者的合作程度,并对每一个合作环节进行重视,把握整体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诊疗信息。
1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有效合作的必然性
现阶段,我国颁布的一些医院管理规章制度中,已经明确的要求病患、医护人员等需要对其检验部门的服务满意程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强调了医学检验的各项管理质量以及其服务满意度。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部分,其分别是前、中、后,实验室内结果分析的质量和其自身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等有着一定的连接程度,其性能发展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实验分析结果的质量以及其分析结果的差异程度。一般来说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都比较高,所以使得实验质量分析的出错率有了一定的限制,其出错率的降低给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在实验室前期质量管理中,其误差的发生概率大约在百分之四十六至百分之六十八之间,实验室中期的质量管理误差发生率大约在百分之十八至百分之四十七,在实验室后期的质量中,其产生误差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事物,所以,想要保证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就需要深入的分析实验室各个时期误差产生的原因,对其检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检测,不断的加强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之间的沟通程度,注重二者的交流环节。
2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有效合作的措施
2.1下病房。首先,医院要定期的对检验人员下病房的时间进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升相关医护人员在医学检验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还要进行医学检验项目开展重要性的宣讲,适当的给检验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辅助人员进行下病房工作的开展,依据其检验的结果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项目的选择,并把医护人员的检验意见带回到检验科室当中,详细的记录下来,让检验人员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因,对其原因进行整改和创新,使得医学检验工作可以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2检验人员素质。检验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检验结果的精准程度,所以,必须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秉持持证上岗的方式,进行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其业务的能力以及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对检验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质量的监督以及考核,保证其医学检结果的可靠程度。检验人员要进行更深度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便其能够和临床一声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明确病患的患病情况,了解各类药物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其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影响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西横渡,减少外力因素对其的影响,做好基础的保障措施,综合的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让检验人员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2.3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沟通。一些新分配的临床医师需要对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分析出检查项目以及工作开展的特性,这样不仅能加强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水平。临床医师在进行课题开展以及研究时,可以和实验室内的检验人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方案,制定出一套可实施性比较强的施工方案,并一起按照方案进行工作内容的开展。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的邀请一些医学检验专家给临床医师进行知识内容的讲演,给即将开展的实验项目内容赋予新的意义,找到实验项目的根本目标,以及其所需要的各类参考数值。提高二者的沟通程度,构建出一个积极活跃的学术探讨环境,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互相扶持,共同开展实验项目,努力组好每一个工作内容。2.4送检标本。送检标本是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有效合作的第一个环节,一般来说,检测标本通常都是临床医师和相关医护人员共同收集的,在采集过后,把其样本直接送到相应的医学实验室当中,这样能有效的保证实验样本的检测质量,防止其中间出现各类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图文差,如果标本的采集智联不过关,或者其送来检验的时间不正确,都能极大程度的影响到其检验的结果,甚至还会使得相关的医师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检验可是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到临床科室给医护人员分发一些标本采集的要求册子,并给相关的人员进行标本采集以及时间重要性的讲解。2.5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还应强调,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2.6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太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临床医生也要综合分析病情,多向实验室提供病人的情况,遇到有疑问的数据更要及时联系化验室,必要时重复实验,尤其对一些似乎与病情不相符的数据更要核实,防止贻误诊治。总之,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研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服务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合作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7与临床学科合作举办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活动。与临床医师建立更广范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谐的方式之一是合作举办院内学术交流会,这类活动让更多的医师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检验医学的发展。
3结语
医学需要各类学科在一起相互渗透,只有这样,其医学的发展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医学检验要和临床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定期的举报一些医学检验和临床学科合作重要性的宣讲,提高医护人员的参与度,以此来增加医学检验和临床之间的交流程度,让其形式多种多样,从医学的发展方向进行考量,提高相关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让检验人员可以更好的使用检测技术,并在使用过后,分析其结果,给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碧娜,黄开良,黄铭珊,等.医学检验法学问题的思考[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02).
[2]励益,方圆,李力达.上海市医学检验所执业现状及监管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16(09).
[3]林发全,罗佐杰,刘成玉,等.医学检验工作者对医学检验专业状况认知的问卷调查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3).
[4]唐小童,王丽馨,陈开春,龚敏,杨沛.医学检验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6(18).
[5]郑雅丹,叶赛丽.中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究——某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合作模式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
[6]医学检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差距的思考与对策[J].杨瑞霞,潘世扬,黄珮珺,凌芸,马蔡昀.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3).
篇4
编者语:本刊2015年第二期发表《找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密码”――记综合集成医学的开创者于晓彤》一文后,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综合集成医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为此,于晓彤先生特别撰文回应读者,以期更深入地交流,共同为探索现代人的健康之路而努力。
祖国传统医学(以下简称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医被比喻为除造纸、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之外,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实际上,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其地位应该远远地超出作为工具的其他四项发明。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医开始面临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外部压力来自以科学技术为后盾的西医,他们创立了以宗教的仁爱为价值观的医院这个新型的医疗组织形式。内部的挑战来自于接触到西方文化之后的相当多的中国人,他们从开始接受、认可直至信仰西方医学,从而摈弃甚至诋毁中医。在巨大的挑战下,保守、封闭、散兵游勇式的中医逐渐分崩离析了。而中西医结合的尝试最终结果是中医西化,中医院也按照西医规范划分成不同的科室,离开了生化指标、波形和影像学片子的中医医生竟不懂怎么看病。这两年中医现代化的呼声再起,但主要是些中成药方面的进展。中医的伟大贡献绝非仅仅率先使用了以天然草本为基础的药。
中医为道,西医为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系统科学的创建者钱学森先生就指出:“中医现代化是什么?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医有着完整的理论系统和治疗方法。除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与西医不同外,中医理论的假设前提、推论、目的、原则、方法等主要方面与西医也是截然不同的。
1.中医是将人、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认识的。即人会受到其自身的情绪、工作和生活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将这个整体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以阴和阳来定义而形成了一个相互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我们的祖先的哲学水平!
2.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系统平衡人才会健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是中医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和出发点。根据这个基本命题,进而回答了医学的最根本问题:人如何能保持健康?换言之人为什么会生病?西医从人体解剖开始认识了人的身体结构,又借助于科技手段在病理解剖中发现了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癌细胞、基因突变或者基因缺失等结果,进而推论出这些就是疾病的原因。
3.中医的系统指的是人体中的脏腑――五脏六腑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而每个脏腑又负责着身体某一特定的部分,比如肺主皮毛、肝主目等等。这实际上也是暗示着身体的各种病症(无论发生在身体哪个特定的部分)都是现象,是脏腑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而失衡的信号。就以肺癌为例。肺癌绝对不一定是肺有毛病才在肺部长,但是肯定是脏腑及其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了才长的。同样是肺癌导致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医生不能一概而论的按一种方法来治疗肺癌。这就是中医强调因人而治的原因,是中医的精髓!西医也有系统的概念,但是西医的系统是按照功能来定义的。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是纵向划分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因此,西医的治疗只可能是针对病症的,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当一个人生病时,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作为诊断方法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疾病情况,进而掌握患者身体系统失衡的状况。西医的传统诊断方法是用听诊器,通过听诊器医生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化检测、电声波检测、影像学设备。现在的医生已经很少使用听诊器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从听诊器变成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指标、波形和片子。这是医学发展的异化。
5.中医认为人体系统失衡是人得疾病的原因。因此,中医治疗的目的是要重新建立平衡。中医在重新建立平衡时的原则是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来加以调整。西医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讲求的是所谓特效,而越是特效药带来的副作用往往也越大。更为重要的是方向错了(不找到病因)越是有效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
6.中医重建身体系统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经络和穴位,采取砭、针、灸、药为手段进行调理。除了药之外均为非对抗性手段。西医根本不承认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原因是通过解剖无法找到。西医的手段是采用药物毒杀、开刀切割、放化疗等对抗性手段。西医开刀切割肿瘤实际上是把人体的器官也割掉了。健康从此根本无法保证。大量的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和病毒产生了耐药性,特别是耐药性极强的所谓超级病毒根本就无药可治。而且还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这半个世纪以来药品种类的增加与疾病种类的增加之间是否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呢?在本世纪开始时当多国合作的成果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时很多人以为西医找到了战胜疾病的钥匙――基因,从此人类健康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事实证明那还只是幻想而已。自西医攻克了天花之后(采用的是非对抗性手段――疫苗)再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被攻克。试问西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中医如果放弃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话,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中医是绝对不应该,也不可能向西医妥协的。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原则首先应该是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在这个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吸收西医中的合理部分,比如:人体结构、组织、生理和生化等基础理论及循证医学临床理念。中医的治疗手段极为需要更新和发展是个重要问题。如何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代替传统手段是问题的核心。因此中医现代化可以解释为:借助于西医的高科技物理设备来替代中医的砭和针等(非对抗性)手段并通过临床实践理解和重新诠释中医理论,进而发展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现代化的最终成果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从学术角度来看,将中医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用现代语言全面和系统的加以阐述;从临床角度来看,就是把对主要病症的治疗进行标准化的描述,使其实现可重复性;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中医治疗业务必须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和实施。不能搞成“大师”会所模式。不难想象,上述目标的实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合集成医学与非对抗性疗法
综合集成医学是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和复杂的系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系统化地来认识和解析,透过各种现象(病症)找出本质(病因),采取“无毒、无害、无伤”的方法(非对抗性疗法)来扶正祛邪(治病),达到阴平阳秘(健康)的状态,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原则是:以人为本、疗效为王!
综合集成医学包括三个基本范畴:
第一个范畴: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的前提是诊断。在这里诊断的目的不是找出患者得了什么病,而是找到疾病的病因――身体内系统发生了什么性质的变化和失衡的程度。除了采取传统的“望、闻、问、切”外,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我研创出一个新的诊断方法:“打”。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使用冲击波击打经络找到疼痛部位、疼痛的特点和疼痛程度,可以更进一步验证和检查患者体内气血瘀堵的位置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打”是个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找出病因之后,本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原则制定治疗方案。接下来就是开始扶正(治疗)。扶正就是将失衡的身体系统重新恢复平衡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疏通体内的瘀堵,将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的寒凝打散排走。体内气血运行正常,患者的自我感觉就会改善,折磨患者的症状就会消失,功能态可以恢复到常人水平,身体的自愈能力就可以不断地进行驱邪了。因此扶正是前提,驱邪是结果。
第二个范畴:阴平阳秘
正如上述所说,阴阳平衡人就处在健康的状态。如何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是每个人日常面临的问题。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情绪、压力、饮食不适等因素影响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出现发烧、咳嗽、拉肚子等症状,也就是人们日常患的感冒。这些症状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根本不需要吃药和打针,特别是输液。只要多喝热水和睡觉,适当的调整饮食,身体过几天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感觉不舒服就去看医生,吃药、打针甚至输液。他们认为这样效果好。其实不然,用药,特别是西药(包括许多中成药为了提高疗效而添加了西药的成分)大多数是缓解症状的,就是让人感觉好受些。正如上面所说的,人体的健康是由主要脏腑共同承担的,免疫系统应该是脏腑的警戒线。真正的自愈能力来源于脏腑及它们之间协同作战的共同努力。
这个范畴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持人体的健康――保健。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物质产品的丰富程度是以往所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健康却变得相当稀缺。所以健康是一种限量版的奢侈品,是无价的珍贵资源――仅仅给那些“有缘人”!健康不是仅仅用钱就能卖到的。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话,钱或许反而会破坏健康。对待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个选择问题。如果选择了滥用药物和治疗肯定会导致伤害健康。所以保持健康状态需要智力进行理智的选择。
除了极少数遗传类疾病外,其他比较大的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都有一个积累过程――久治不愈。从健康状态逐步发展到疾病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概念,亚健康。亚健康是当下比较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有不少人去医院检查几乎所有指标、波形和片子都正常,但就是感到自己不舒服。比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没有精神,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等。这些人的身体就是处在了亚健康的状态。不少专业人士,特别是中医提出了通过保健和养生的方法来治疗或者称为调理亚健康的概念,声称通过保健和养生的方法可以治未病。对于中晚期的亚健康,特别是医源性的亚健康来说(大多数亚健康的人都会有长期服药的经历)是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扭转的。因为调理治疗亚健康的前提是必须明白如何治疗已病。在已病与未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因果关系,如果有一定病症表象的已病治不了的话,就更谈不上调理治疗没有任何病症的未病了。综合集成医学基于其扶正祛邪的临床核心方法可以准确地诊断出亚健康的起因――脏腑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通过有效的调理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做到神清气爽。
第三个范畴:天人合一
这个范畴的主题是追求人的终极目标:颐养天年。《内经》开篇是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探讨上古时期的人为何长寿的对话。大意为:古代的人明白养生之道,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保健调理适当、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劳逸需要结合,这样就可以做到肉体和精神的内外统一而过百岁才逝去。长寿的基础是健康,有了形神统一才可终天年。综合集成医学的养生理念是由在前面的治疗和保健的基础上,加入合理膳食(包括食疗)、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和适度运动等元素组成。
综上所述,综合集成医学是由治病、保健、养生这三部曲组成。这三部曲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治病为前提、保健为基础、养生为目标。
结论
疾病是身体系统失衡的信号,癌症是身体系统严重失衡的产物。癌症被称之为人类的“天敌”。据说甲骨文中的“瘤”字就是癌的意思。可见这个“天敌”已经肆虐人类达数千年之久,而且自新千年以来它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大和增强的趋势。战胜这个“天敌”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为此无数志士仁人千百年来不断求索试图发现降服“天敌”的法宝。从手术、放化疗、中医药、靶向和RNA干扰治疗,所有这些针对癌肿瘤和癌细胞的对抗性疗法均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批准了美国政府的“精准医学”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基因技术最终实现战胜癌症。希望这个项目不要像1971年美国尼克松总统签署的癌症项目那样石沉大海!迄今为止,所有直接针对癌肿瘤和癌细胞的对抗性治疗方法都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在治疗晚期和主要脏腑的癌症方面更是如此。
自2013年初正式挑战癌症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尝试逆转了乳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出现骨转移、胰尾癌、80多岁肝癌晚期、中心型肺癌淋巴转移、晚期肺癌多发性脑转移、晚期肺癌骨转移、晚期胃癌、淋巴癌、晚期肺癌脑、骨、肾转移、晚期胰头癌等,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折磨,而且也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探索案例:
第一例是胰头癌。2015年1月22日我们接收了一名胰腺癌患者。该男性患者将近80岁,在北京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
1.胰头癌(5.4x3.8x3.1cm);侵犯十二指肠;胰管与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肝脏多发转移瘤。2.双肾多发囊肿;左肾平肾门水平复杂囊肿可能。3.小肠管内积液较多。在来就诊之前的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患者晚上睡眠很差,几乎无法喝水进食(连喝水都呕吐),便秘,体重下降了12斤。患者已经到了非常危重的阶段了。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大大的缓解,睡眠、排泄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也逐步恢复到可以吃些面条和蒸鸡蛋,并且可以外出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在16天的16次治疗后,患者回人民医院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复查。检查结果表明癌瘤减小了31.48%。
篇5
关键词:医院 总会计师 履职能力
当前,正迈向健康中国的新征程,各级政府对于市级医院未来发展寄予更高的期望,以医院经济管理为己任的总会计师,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感悟,思考医院总会计师履职能力的提升,作为引玉之砖。
思考之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当前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社会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上海为例:健康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见下表)
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各项卫生改革纲领密集出台。2015年上海启动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上海列入全国第2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市,医药分开、降低药品加成、医疗器械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举措已在公立医院实施。
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持续需求,公立医院面临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合理控费、便民利民的诸多任务。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如何落实好国家医改政策,确保有效执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努力践行。
思考之二:医院中期规划
作为医院管理者,总会计师应立足大局,研究医院发展规划,尊重医院运行规律,研判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找准履职定位。
(一)公立医院的定位与内涵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在工作实务中,总会计师应把握好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要义,重点研究、领会悟透,包括以下三点。
(1)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政府办医宗旨和公立医院公益办院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提升临床服务能力、临床技术水平和临床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医院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2)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的主要力量,是临床医学的主力军,也是公共安全保障和医疗应急救治的主力军。
(3)发展目标。公立医院围绕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化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系统思考医院中期规划
一切经济工作围绕单位的主营运行,服务于临床发展,推进规范可持续发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中期规划是年度预算编制、中期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总会计师应系统研究,结合医院实际,精准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将规划运用于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
(1)推进信息化,为现代医院提供支撑。通过历年技术投入,各地医院信息化水平有了新发展,上了新台阶,然而各家医院情况参差不同,总体上信息化建设缺乏通用性、系统性、拓展性的架构。在十三五期间,应当着重研究,提高医院信息化整体应用能力,以大数据的有效链接提升管理绩效。
(2)围绕临床,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应以临床技能、质量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在项目安排、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临床一线,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集聚配置,形成以临床为导向的公立医院建设发展新机制,尤其关注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推动医院临床科技创新和诊疗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研协调发展水平。
(3)注重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效能。医院的价值管理导向,应聚焦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运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疗服务,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挂号收费、诊断系统的快捷化服务,临床医疗智能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努力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精准医疗发展模式的智慧医院,在更高水平上着力提升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思考之三:总会计师的定位与着力点
近年来,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期,靠药品耗材利润的粗放期不复存在,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是坚持公益性基础上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遵循临床医学规律和实体运行的经济规律,确保公立医院高效运营。现代医院管理借鉴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内涵“公益职能,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权责明晰,管理科学”。一是治理结构: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院长负责制。二是内部管理: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制度。三是运行机制:包括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的改革。四是转变收入结构:公立医院要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切实扭转过度依赖药品、卫生器械销售利润的运转方式,实现服务模式、病种结构的转型,更好地优化收入结构。
围绕现代医院管理,总会计师的工作重点在于法人治理结构下,全力以赴推进医院经济运行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推进增效降费,努力服务于医改、服务于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广大医务人员,其定位和主要工作如下文所述。
(一)总会计师的职能定位
(1)站在医院发展的新起点,总会计师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具有开拓思路和改革创新的意识,既有破旧立新的勇气,也有改革创新的智慧。
(2)总会计师定位于医院经济管理,具备全面扎实的医疗卫生系统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善于研判改革之中的公立医院发展趋势。
(3)总会计师应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较高的经济管理素养,具备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4)医院总会计师善于理论研究,具有扎实的W术功底,在医疗行业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二)当前主要工作
1.落实法律法规,组织医院健全财会制度、内控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近年来的巡视、巡查、审计等反映的问题显示,各地医院在基建项目、设备、服务采购领域、科研经费使用、经费报销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违反财经法纪和政策红线的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除了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也有不正确执行财经政策、财务制度的原因。因此,医院总会计师应大力宣传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强化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铁尺纪律,形成全员知法守法氛围。总会计师承担财经法纪宣传员和监督者的角色。
二是抓好内部控制管理。笔者认为,内控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持久性工作,总会计师应依靠医院院长,建立本单位的内控架构,重点设定工作目标、措施、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形成闭环管理,着力在“建立职权受控的治理架构;确保经济运行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保障医院战略目标实施”等方面取得成效,这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石。
2.加强政策研究,做好经济监测,增强决策力,预防运行风险
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卫生材料限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刚性递增等因素叠加,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应着力研究相关政策,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是全面领会国家顶层设计。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6年11月8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是总会计师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握好国家层面的要求,才能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研究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总会计师紧紧依靠财务和卫生专家,凝神聚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研究医院规模结构,搭建医院运行最佳经济模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降低药品卫生器械收费的专题分析。
三是抓好医院运行的监测分析。包括研究“医药分开”、耗材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医疗收支的财务状况。加强事前决策、事中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
3.组织医院财会管理,涵盖全面预算、会计核算、成本控制,总会计师履行财务把门人的职责
一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公立医院是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责任主体,要以医院“十三五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综合考虑近年收支情况、医疗收费标准调整等因素,按照财政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中期规划和年度预算报告。总会计师应着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升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总会计师对财会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主管责任。此外,《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5号),总会计师应依法依规推进医院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从法治的高度充分重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4.加强管理,提高运行绩效,切实维护国有权益
2015年,全国13069家公立医院资产总额达28343亿元,净资产16721亿元,平均每家医院资产2.17亿元,不亚于中等以上规模国有企业。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肩负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职责。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完善自筹经费的基建、设备、服务采购流程,强化业务控制,切实做到分级授权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资产。
二是加强重大经济合同审查。合同管理是维护医院权益的法律手段,也是保全资产的前沿阵地。目前,各地总会计师参与合同分级审核,发挥了显著作用,有的医院还配置法务专员,增强合同审核的专业性,防范对外经济活动风险。实践证明,医院合同管理有待进一步做深、做细,从严管控合同也是增效降费的重要途径。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公立医院应形成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变更、报废等环节的无缝管理,厘清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边界。总会计师应定期组织医院开展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实施资产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促进医院重视投入产出绩效意识,不断提高国资运营水平。
四是落实审计意见,监督执行审计决定。审计是帮助医院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的外部监督,更好地促进医院规范经济活动,防范运行风险。总会计师应协调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审计整改工作,这既是出资人代表赋予总会计师的职责,也是对医院院长的尽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