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部职能概述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管理部职能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管理部职能概述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ar19970”为你整理了这篇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史学习教育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天河区双拥办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大力推动为驻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加强走访驻区部队,梳理部队反映情况并牵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强力推进大观街驻区某部队周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双拥办梳理的情况反映,陈加猛书记、谭明鹤区长与部队首长座谈,听取情况介绍并作出具体部署。刘庆进副区长亲自带队,区双拥办具体牵头,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会。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时间期限和推进进度,持续跟踪研判部队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

篇2

一、问题诊断

物资计划是企业根据自身项目建设需要、生产经验和能力及物资耗用规律等,对计划期内物资采购供应做出的预见性安排和部署。它是电网建设、运维、经营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整个电网物资工作的“龙头”。物资计划如何做到及时、准确、高效,并与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保持一致?首先应充分考虑物资现实和前瞻需求,其次是提报、审核并实施。根据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参照相应工程里程碑计划和投产日期要求,主动提醒项目需求部门按照采购批次安排进行采购申提报,将物资标准化应用落实到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不仅能够增强项目管理的整体协调性,还能够提高计划申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提升目标

公司根据上级部门招标批次及招标范围要求,进行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和批次物资需求计划重难点调查分析,无论是按照重要性还是按照管理难度,计划上报的准确性成为提升管理的目标,从全业务供应链角度出发,影响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准确性的环节是多方面的,建立“矩阵式”管理制度,抓设计源头、抓同步编制、抓需求储备,由生产、基建、计划、营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用相对性指标(批次计划不合格条目数/批次计划上报总条目数)与绝对性指标(批次计划不合格条目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使被考核主体与责任主体相一致,将考核压力传导到相关部门。

三、内涵及做法

物资计划“矩阵式”管理结构,采取以物资计划管理为核心,职能部门(项目需求单位)为基础的矩阵式组织管理形式,体现为不同项目、不同部门对物资需求的共享,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避免职能部门的“各自为政”。横列细分为职能部门(项目需求单位),分别代表所在部门全权负责项目相关工作范围,合理确定项目年度或跨年度计划投资额度,提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可见,生产部门在安排年度物资计划提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项目年度计划及预算,其他职能部门在编制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时同样应考虑相关因素。职能部门在此项管理上的关系均为较强关系,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概预算编制阶段,除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标准外,还应落实物资的标准化应用。纵列为物资计划管理关键点(见图1)。

参照上级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安排,按时间节点要求在计划预审会议上由物资管理部门宣贯上级部门最新审查要点,并就申报范围、物料选型、价格偏差、交货期,技术规范书中的单体工程名称、模板选择、内容参数、随意乱添加、填写错误、参数填写等重点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高效协同。横列与纵列交叉部分分强弱关系,主要是参照计划关键因素,分析与计划偏差大小,如因项目单位原因导致计划错误、参数错误、标准错误进行统计后将问题计划“一律回退”,并按照相对性指标和绝对性指标对项目单位进行综合考核。

图1仅为矩阵式管理的简易示意图,实施该项管理会使组织内部沟通量大大增加。横向与纵向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扩展,与职能部门(项目需求单位)沟通越频繁,作为关键点的纵列必然向更深层次拓展。矩阵式管理的双向沟通与交叉,明确了生产、基建、规划、营销、信通、农电、财务等部门在物资需求计划提报中的职责,物资计划管理范围变大,空间提升度等级变小,交叉点关系变强,物资计划管理越接近预期目标,利于其向及时、准确、精细化方向发展。

四、成效分析及存在的困难

第一,通过计划矩阵式管理机制,职能部门负责人明确了项目所需物资的应用标准,项目投资估算主要设备规模及材料价格有真实的参照,物资管理部门同时也熟知可研依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工程概述、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效果分析。采购申请提报合规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能有效避免追加计划、批次外计划、自购计划等不合规计划。

第二,物资计划“矩阵式”管理,是一套提出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来实现管理目标的系统方法,它将项目组织中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相结合,加强了职能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够及时互通情况,交流意见,促进共同决策,也能够抓住项目前期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节点控制,不同程度地提高物资计划上报质量。但如何实现物资计划由“点、线”到“面”的“矩阵式”管理,由物资计划专业人员、项目部门到全局重视计划(物资)管理,力争实现项目需求部门对物资采购标准从“应知”到“应会”,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提升仍需相当长的时间。

篇3

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经营模式转型的攻坚时期,打造流程银行无疑是助推农商行战略转型的有力抓手。鉴于此,本文从流程银行相关概述出发,系统性地阐述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的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部门银行;流程银行

0 引言

近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3 年末,全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468 家,新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为辖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金融需求的不断多样、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市场以及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作为改革产物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业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尚不能满足市场及客户较高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深度契合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亟需打造现代流程银行,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

1 流程银行相关概述

西方国家较早对流程银行进行探索研究,上世纪7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就开始探索流程银行;到80年代后期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美欧商业银行开始了流程再造。而我国对流程银行探索较晚,2005年依托银监会的引导,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探索打造流程银行。在此之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部门银行管理模式。

流程银行就是通过系统地流程再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实行扁平化、垂直化、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按流程办事的现代商业银行。相较于部门银行,流程银行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中优势明显。首先,流程银行通过流程再造,简化业务流程,避免部门银行管理层级过多、信息时滞过长、业务审批环节繁琐等问题,有效提高商业银行营运效率及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流程银行通过精简管理层次、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后台处理等方式,克服部门银行内部人控制、风险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妥善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2 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的必要性

现阶段,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正谋求跨越发展。改制农商行与建设流程银行在组织架构优化、银行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再造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流程银行的建设,可促使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极有必要。

2.1 打造流程银行有利于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通过组织再造搭建前中后台分离的部门架构,有助于强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可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实现精细化绩效管理。同时,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决策流程的梳理再造,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商业银行粗放的运营模式,有效应对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

2.2 打造流程银行有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农村商业银行树立面向市场、客户导向的流程银行文化,通过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再造,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更好的服务客户。同时,通过流程设计可有效提高内部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使银行营运能力根本性提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3 打造流程银行有利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流程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内控机制尚不健全等风险管理问题。通过打造流程银行,建立前中后台的制约机制,多维度条线管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确立风险管理流程,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置,可有效提升农商行风险管理水平。

2.4 打造流程银行有利于满足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监管要求

2011年,银监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金融机构流程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将流程银行建设提升全新战略高度。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等进行全面再造,打造流程银行以此满足监管需要。

3 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应摒弃部门银行的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积极稳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先设计好各项业务流程,再根据流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部门。构建前中后台分离的组织部门架构并明确其职能,完善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强化风险管控能力,确保后台保障支持有力,全方位建立流程银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3.1 确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农村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流程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立足三农和中小微,在制定战略、细化客户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客户,建立及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设计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有效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3.2 优化业务流程及架构

农村商业银行在平衡效率、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应持续设计并优化个人、公司等业务流程,确立清晰的作业规则和标准,有机联系、无缝衔接各流程环节,形成标准化、工序化的作业方式,确保业务流程灵活顺畅。特别是要针对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短、小、急、频”的特点和相应的风险水平,设计简捷、实用、高效的差异化业务流程。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前台组织架构和职能,实施科学的业务驱动机制。

3.3 调整管理流程及架构

农村商业银行应在满足客户需求和保证业务流程顺利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流程的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纵向压缩,对营销、运营和风险管理职能进行横向集成,形成“机构扁平化、管理垂直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流程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确立管控模式,优化风险管理、计划财务等管控流程,完善组织架构和职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

3.4 整合支持流程及架构

农村商业银行应持续整合业务运营、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综合办公、行政后勤、安全保卫、纪检监察等支持流程,积极推行后台集中式处理,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完善薪酬体系,明确后台组织架构和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合规管理基础,提升科技支撑功能,建立良好的支持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力扬,陈康,应建明.“以客文本”构建流程银行[J].农村金融研究,2010,11

[2]冯科.建设流程银行:应对银行治理难题[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

[3]彭洪辉.赢在转型-中小银行流程银行建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篇4

[关键词]战略;岗位设计;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26-01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肩负着保持、促进、重建社会成员健康的社会使命[1],然而,当前公立医院仍面临着一系列可能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诸如政府投入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公立医院体系建设等。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基础就是实施具有“全方位契合、参与战略决策、动态性、前瞻性”特点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把“人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同员工相结合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上,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在于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能力,高效地推动组织执行战略,而组织的发展战略最终都要落实到各具体的岗位上。因而,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地进行理念创新,适时地导入战略性岗位设计,对公立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岗位设计概述

在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一名职工承担若干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和权限就构成一个岗位。岗位是职工职务、工作任务和责任、权限的统一[2]。岗位设计并非全新的概念,无论是源于20世纪FoWoTaylor的岗位分析(JobAnalysis)或岗位评估(Job evaluation),都是岗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工作绩效、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等有关方面进行变革和设计[3]。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罗伯特•西蒙斯于2005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高绩效从岗位设计开始》一文,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控制幅度、责任幅度、影响幅度和支持幅度四个维度综合设计关键岗位,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绩效潜能”。岗位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它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即工作本身对员工的激励、满意和生产率都有强烈的影响,它打破了工作是不可改变的传统认识。岗位设计推进了员工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赋予了工作以乐趣。

岗位设计是战略制定管理流程与战略执行区管理流程间的衔接点,通过岗位分析,组织能够将战略解码到各项管理职能(战略支持区域),从而确保各项管理措施有效推动战略的执行及反馈,建立从战略制定到战略执行之间的闭环。

2 战略执行的新需要,岗位设计的新挑战

面对日趋加剧的生存压力及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势必要求公立医院开辟或衍生出创新的医疗服务提供形态,寻找出下一片蓝海并切实提升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以业务领域领导者的姿态在医疗市场中立足。公立医院在新机遇、新战略面前能否具有高效的组织战略执行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先于竞争对手攀上医疗领域的高峰。

对战略执行力度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也自然而然的对公立医院的岗位设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包括:能否快速感应并适应医院的战略转变、能否快速对组织整体进行岗位设计和更新、能否应用于管理实践等。岗位设计若无法及时对战略变化进行解码,将直接影响医院提供正确、合适的管理支持体系,推动战略执行,使医院陷入“船大难掉头”的不利境地。高效的岗位设计过程是医院战略快速变革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岗位设计过程是漫长而繁琐的,现代医院的发展速度已不容许组织投入太多宝贵资源,特别是时间的损耗。同时,作为战略制定管理流程与战略支持管理流程的衔接点,岗位设计成果能否被最终应用于管理实践,决定了战略变革能否被真正落到实处,然而这恰恰是传统岗位设计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如职责订立不清、衡量指标不够量化、岗位目标难以评估、组织层级设定混乱等诸多问题为管理最终起到成效设置了重重阻碍,而这正是由于没有实施专业、量化的岗位设计所导致的结果。

3 战略性岗位设计的理念创新与解决之道

现阶段我国的公立医院管理还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观念僵化,管理机制不灵活,上级行政干预过多,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人事管理知识老化,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薪酬分配缺乏竞争性,员工的积极性不高,高尖人才奇缺,现有人才流失[4]。因此,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由传统的“人事职能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而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则是科学的岗位设计。传统的岗位设计是在在医院的组织机构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之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导岗位设置的一系列工作,并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权力、与其它岗位间的工作联系、任职资格要求等项目做出明确规定,形成岗位规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扮演着职能管理专家的角色,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较少检视、体认一线科室的实际需要。而事实上,在公立医疗机构中,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护士长是最能够深刻体认下属各级医生、护士岗位应负职责和胜任需求的最佳人选。但科室主任、护士长在管理专业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局限,又导致其对下属岗位的专业理解和认识无法通过清晰、量化、简介的语言进行归纳和表述。

篇5

[关键词] 会计;财务管理;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09

[中图分类号] F230;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14- 02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以及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对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正确区分与处理,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前,在我国部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经常将会计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过多强调企业会计工作,使得会计的职能被片面扩大,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被动。因此,对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的关系进行正确区分与全面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会计概述

1.1 会计的内涵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将凭证作为主要的依据,通过特别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对特定单位的资金运转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综合的监督与核算,并向相关方面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通过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增长。

1.2 会计的分类

依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会计的分类有很大的区别。按照工作范围的不同,可将会计划分为政府会计、私用会计与公用会计。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将会计划分为材料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与往来会计。按照报告对象的不同,可将会计划分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其中管理会计主要对管理层提供相关的管理信息,并以此作为各部门的决策依据,这类会计并没有特定的标准模式,同时也不受相关准则的约束;财务会计主要负责财务报表的编制,向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其工作重点就是对企业运营情况与财务状况进行报告,为外部提供参考依据。

2 财务管理概述

2.1 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量与利润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并依照财务管理原则,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进行组织与处理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

2.2 财务管理的特点

2.2.1 涉及范围广

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财务管理部门不仅为企业的生产、营销、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等管理活动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而且其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内容。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资金联系,并且财务人员对于各个部门的资金支出、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约束。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在经济市场环境下,在进行投资、融资与利润分配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财务管理主要负责对企业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等活动进行管理。

2.2.2 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当今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企业逐渐发展成为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作为现代化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要扩大企业的收入,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而这些变化会以资金流动的方式全面反映在企业的财务上,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与中心,只有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2.2.3 综合性极强

现代企业管理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质量、技术、设备、财务、物资以及人事管理等多个管理系统。相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其他管理一般是采用实物计量的管理方法,对企业某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与协调,并从某一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产生作用。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管理活动,其中包括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量与利润分配等内容,可以说财务管理工作已融入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

3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3.1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3.1.1 工作对象的区别

会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资金在运转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信息,是一种信息流,会计主要是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加工与处理等工作,同时还包括具体的记账、算账与报账等方面,对资金运转的管理方式属于间接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其中涉及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盈利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物质流的范畴,同时财务管理的直接管理对象是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它既是一种业务管理,同时又是一种实体管理。

3.1.2 管理方式的区别

从根本上来讲,会计工作并不是一种管理活动,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分支,会计需要通过借助其他管理手段,来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可以说,会计工作只是对企业内部会计系统的管理,与企业中其他管理形式并不会发生冲突;而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它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之下,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等进行科学管理与全面统筹的经济管理活动,另外,财务管理还对企业与企业外部各利益主体之间所进行的货币活动进行直接管理。

3.1.3 工作职能的区别

会计的主要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整体反映,一方面为企业决策者、债权人以及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企业或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对企业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这种反映要有完整的记录,为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提供有效途径。监督职能,不仅对于已经完成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而且对于经济行为发生以前或发生的过程进行监督,也就是事先监督与事中监督。另外,会计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有效监督,也就是在保证经济活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对其合理性进行检查,以监督其效益性。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6个方面,即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监督、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职能。

其中,财务预测职能,主要是通过运用定性、定量的预测方法,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使用效果与使用风险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并为企业的财务计划与财务决策的编制与制定打下基础;财务决策职能,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对企业财务的筹资、投资与财务成果分配等方面的决策,在企业正常运转时,资金筹集的来源与方式不同,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在财务决策工作上,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案,做出科学决策,促进资金的有效分配与利用;财务计划职能,主要是通过对财务计划的科学编制,对企业资金流向与流量进行约束与规划,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监督职能,主要是以国家的财政制度为依据,遵守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弥补企业的财务漏洞,避免产生资金损失与浪费现象,以保障国家资金的完整性;财务控制职能,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财务计划、财务标准、资金定额以及资金预算,通过相应的调节措施与控制手段,促进企业资金的科学有效利用,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财务分析职能,主要是对企业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财务标准等各方面与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改进管理方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3.2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3.2.1 会计为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财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管理的过程是信息变换的过程,作为企业中的职能管理,财务管理在客观上需要会计为其提供关于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信息,其中包括企业内部资金的分布、结构与流转状况等。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关系进行处理与管理,而财务关系的维持与发展,需要会计及时有效地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会计定期为财务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使财务部门得以有效进入资金市场。

3.2.2 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与资金运动有关系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密切关系,同时又都以货币的形式对企业资金运转进行计量、计价和评价。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中,为了方便办公,提高办公效率,通常情况下,都会将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结合起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署办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3.2.3 会计与财务管理有一致的工作导向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对企业价值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加工与处理,其工作范围涵盖企业价值运动的全部过程;而财务管理主要从事对企业财务关系的处理工作,其工作范围包含企业价值运动的全过程,企业价值的流转速度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与目标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工作导向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

3.2.4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管理对象存在一定的重叠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参谋,在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其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必然会与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重合,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只有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两者的管理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在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协调与管理过程中,既不能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就对其管理对象的一致性进行否认,同时也不能因为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的重叠,就将其混为一谈。

3.2.5 会计与财务管理是相互依存的

从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关系上来看,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计依靠财务进行资金供应,同时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核算的过程中,以财务制度与财务预算为依据;而财务管理的资金预算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来进行。同时会计还要对财务管理绩效进行核算与评价,财务管理通过会计的核算资料才能进行财务分析。

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因此,会计在进行信息收集与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财务管理能够保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各项要求,并有效促进企业中每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 语

综上所述,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两者的关系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仅要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而且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要科学看待。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性格与兴趣,对相关人才进行合理选用,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另外,作为相关领导者,要以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层次规律,进行统筹管理,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全面型人才,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小燕.浅析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4).

[2]梁绍平.浅议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中国外资,2012(24).

[3]张丽丽.基于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初探[J].现代商业,2013(8).

[4]董秀霞.如何做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3(6).

[5]蔡劲林.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15).

[6]周景珠.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7]岳中华.浅析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2(23).

篇6

关键词:综合性 大中型医院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问题及对策

审计质量控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强化医院内部管理,促进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就目前而言,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建设中,如何进行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要性

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有三点,一是法治经济的要求决定了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立足增强经济法制意识、管理责任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医疗风险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医院现有的内部审计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工作。二是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通过管理审计事前、事中控制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潜在的管理漏洞,通过管理审计的鉴证与评价能够及时提高、防范、控制管理欠缺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三是医院各项经济制度的建立、执行,决定了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二、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内部审计意识不高、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陈旧、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缺乏和医院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医院内部审计意识不高

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中,医院内部审计意识不高是内部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医院内部审计意识不高,医院管理层对管理审计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些综合性大中型医院管理层虽然对内部审计有些了解,但缺乏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职能的发挥。另外,医院内部审计意识不高,还影响到对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软硬件重视、支持程度。

(二)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陈旧

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中,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陈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长期以来,医院内部审计受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束缚,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停留在过去的审计“查病”的作用上,仅发挥了内部审计差错纠弊的功能,以致出现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现象。对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对医院内部审计模式体制和后续落实整改关注较少,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这都是由于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陈旧造成的。

(三)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缺乏

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中,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缺乏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瓶颈。就目前而言,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使得现行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行使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关的组织机构统一管理,使得医院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一些医院的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下,作为财务机构的一种分属职能。有部分地区的医疗机构甚至未曾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都不利于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医院内部审计技术落后

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中,医院内部审计技术落后也使得内部审计技术陷入困境。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引进相关审计技术管理内部审计,但医院内部审计对信息化软件的运用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内部审计人员更多还是依赖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去进行审计,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容易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判断和决策时发生偏差,效率也较低。因此,探索解决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三、解决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针对上述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意识

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意识是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医院管理层要尽快转变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意识,增强对内审工作的关注度。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力度,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济管理服务。

(二)更新医院内部审计模式

更新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是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建设中,每年的资金流都达几亿甚至几十亿,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弊端无法适应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发展的需要。为最大程度地维护医院利益,更新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是大势所趋。具体说来,综合性大中型医院要改变原有的审计模式,应高度重视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切实强化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性作用,在差错防弊的基础上考虑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一旦存在风险可以事先防范,这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性作用,有效地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切实控制好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三)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

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对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为适应医院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需要,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有利于规范医院内部审计行为,促进医院内部审计持续健康发展。在健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中,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应重点把好审计质量三大关:一是审计方案编制;二是现场设计质量控制;三是审计报告质量。其中,审计方案的编制这一关是基础,现场设计质量控制又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审计检查,而审计报告质量则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

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提高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在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方面,要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对医院内部审计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对综合性大中型医院而言,审计部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注重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使医院内部网络系统相互连接。不难看出,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医院内部审计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可以强化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应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意识、更新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面对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问题的对策,从而为促进组织健康科学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发挥重要的保障和免疫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锐.论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1(07)

[2]王淑娟.浅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J].科技信息,2009(08)

[3]李佳瑾,韩学鸿.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博弈中医院医保管理要点探讨[J].齐鲁医学杂志,2012(06)

[4]张帆,康卉.加强成本管理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J].辽宁经济.2009(12)

[5]蒋昌荣,王瑞.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S1)

篇7

关键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城市管理 问题 对策

1.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概述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所首先规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就是指依法将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已经统一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的法律制度[1]。2003年,成都市成立市、区城管行政执法机构。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制定了《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明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初步构建工作机制,并着重落实责任,强化执法工作。着重整合管理和执法职能,初步形成了管理与执法融为一体、内部分开的“大城管、大综合”格局。

2.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存在问题

成都市践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但也面临着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

2.1执法范围不明确

从国家层面来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立法滞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现行阶段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未对其职权范围进行明确、具体、细化的法律界定。从成都市层面来看,《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规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权范围虽然有所细化、明确,但是划转的这部分处罚权极易与行政职能机关仍保留的行政处罚权混淆,造成界限不清,出现新的执法交叉或执法真空现象。

2.2执法程序不明确

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城管执法人员在进行具体执法时的执法程序进行规范。从成都市层面来看,对具体执法程序有所规范,但是不够明确,难以掌握。比如没有对城管执法过程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性进行具体规范。

2.3执法依据杂乱

从国家层面来看,现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依据的法律法规由相关部门原有法律法规拼凑而成,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衔接性,甚至相互冲突。具体到成都市,制定的《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其法律依据分散,难以操作。

2.4执法体制不顺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打破了上下对口的条条管理和部门本身“一条龙”的工作模式,触及了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致使践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同时,我国城管执法系统内,目前是国家无部委,省里无厅局,各城市各行其是,存在着体制混乱的问题。

3.完善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建议

如何深化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有以下几点建议:

3.1创新理念

将城市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相对集中,实施整合,内部分开是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较好选择。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领域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职能定位,推进城市管理职能的科学化、法定化。

3.2专项立法

目前国家立法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有原则性的规定,随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全面推开,若无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全面规范,具体操作将无法依法进行[2]。因此,依据《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项立法,减少各种不规范执法行为,使其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

3.3完善执法体制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工作的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执法协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分清部门职责,了解信息,提高执法效率,更好地管理城市。建议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主体与相关主管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有必要对执法行为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的依法运用。同时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的步伐,为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青锋、江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历程及实施情况[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1)。

[2] 彭志芳. 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关问题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5,(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J].中国乡镇企业, 2011,(04)。

[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研究──以城市管理领域为例[J].法学,2004,(09):35-42。

作者简介:

篇8

    、电子商务系统等。在现代饭店管理理论中,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饭店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饭店经营必不可缺少的现代科学工具。

    (一)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饭店经营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饭店管理的信息系统具备如下一些特点:

    1、信息更新速度快

    2、容量大

    3、综合协调性

    4、网络化

    (二)饭店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饭店信息管理就其表现形式看就是对饭店大量的常规性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过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饭店的管理效益及经济效益

    2、提高服务质量,使饭店信息管理规范化

    3、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饭店内部管理体制

    5、全面了解营业情况,提高饭店决策水平

    6、饭店管理及其信息处理要求

    (三)在信息社会,现代饭店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及时的获取各种客人的消费信息和客源市场信息,充分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不同客源市场的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走向,要及时地对住店客人在本饭店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及时的调整饭店经营的服务产品项目,并根据服务产品的特征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2、及时地分析和综合市场信息,并正确地制定相应的决策。

    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饭店服务超前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客人住店的舒适度和方便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饭店的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才能使饭店持续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客人的到来。

    3、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饭店为客人提供的是综合了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的服务产品。每项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饭店多个部门同时产生效用、同时综合的结果。它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的过程,应该以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在客人的面前,这要求饭店内部的各职能部门综合、协调地工作。

    二、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要求

    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有效地辅助饭店各级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设计的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采集信息

    2、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

    3、正确地处理管理决策信息

    4、根据需要输出信息

    5、资源控制

    6、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率

    三、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饭店计算机管理系统是MIS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实现的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饭店中的具体应用。国际饭店业先进信息化应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以下五阶段。

    1、电算化阶段

    2、自动化阶段

    3、网络化阶段

    4、集成化阶段

    5、协同化阶段

    四、饭店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一)国外饭店管理软件系统

    1、ECI(EECO)饭店系统

    2、HIS饭店系统

    3、Fidelio饭店系统

    (二)国内饭店管理软件系统

    1、杭州西软Foxhis饭店管理系统

    2、北京中软好泰CSHIS管理系统

    3、北京华仪饭店管理系统

    五、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功能

    (一)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饭店管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组成。

    1、硬件系统配置 2、单机系统

    3、集中式处理结构 4、分布式处理结构

    5、软件系统配置 6、操作系统

    7、数据库系统 8、安全系统

    9、网络系统

    (二)饭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个饭店管理信息系统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软件结构就是饭店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1、饭店管理信息系统

    (1)前台系统。预定接待、财务审核、电话计费、公共销售、客房中心、系统维护、商务中心、系统维护、餐饮管理、娱乐收银、经理查询

    (2)后台系统

    (3)财务处理、工资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管理、固定资产、工程设备 (4)扩充系统。财务分析、商务管理、宴会销售、餐饮成本、桑拿管理、采供系统、考勤系统、安全管理 (5)接口系统。程控交换机门、锁接口、IC卡/磁卡消费、远程查询系统、远程预定系统、户籍管理、INTERENT接口、语音信箱接口、VOD接口 六、饭店电子商务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使国际电脑互联网成为新兴大众媒体的同时,更赋予了国际互联网独特的商用功能。被誉为“第四媒体”(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的国际电脑互联网来到了人们面前,其发展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旅游业被认为是对互联网敏感度最强的产业之一。

    (一)旅游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erce)从英文的字面意思看,就是利用现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的实质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及管理信息系统。再具体一点,它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   Internet上的电于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将传统商业活动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利用网络科技整合,企业将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网( www)、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或外联网(Extranet),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员工、经销商及供应商连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经营优势。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交易虚拟化 2、交易成本低

    3、交易效率高 4、交易透明化

    (三)电子商务的分类与模式

    电子商务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可分为两类,完全电子商务和不完全电子商务。

    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领域范围可分为五类:

    1、企业对消费者 2、企业对企业

    3、企业对政府机构 4、消费者对政府机构

    5、消费者对消费者

    (四)饭店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集大成者,饭店必须为客人提供吃,住,游,购,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并满足客人各种临时的,琐碎的需要,这就要求饭店不仅要有很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管理能力,还要有很强的信息管理能力。饭店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它具有以下八项基本功能。

    1、广告宣传 2、咨询洽谈

    3、网上预订 4、网上支付

    5、电子账户 6、服务传递

    7、意见征询 8、交易管理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

作为管理学科的分支,运用项目管理法到工程管理中,会对工程管理产生重要影响,而管理水平影响建筑整体效益。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中用好项目管理十分重要。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概述

1、项目管理法含义

项目管理法基于项目经理责任制,研究怎样才能高效完成项目目标,按项目内在逻辑实施组织、计划、协调及控制,更好适应内外环境,优化组合及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保证工程均衡,通过现代化管理,达到企业项目目标,实现较好效益。

2、项目管理法的目标、对象及特点

项目管理法是为了让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需要质量标准、规定时限及批准预算,全方位对该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工作。

项目管理法中各项目均是一次性,需要采取系统工程观念及理论、方法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其特点为程序性、全面性及科学性。项目管理法目的与工程项目目的一致,因此,项目管理法基本内容由项目目的决定:一个协调、二个管理、三个控制。一个协调是组织协调;二个管理有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三个控制有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建筑项目生产要素有材料、劳动力、机械设备、技术及资金等,要素特征有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以及集合性,表现出互相结合多维立体关系。

二、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项目管理法

1、明确项目负责人

要想更好的发挥好项目管理法的作用,须充分依靠项目责任人,如果推行项目经理制,则项目责任人就是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须做到:对所涉及到的法律有着较深的研究、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各类方法技术、懂得管理的有关知识、善于进行项目的经营。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项目经理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其个人,也代表了一个团队。此团队不仅仅需要有较强的领导才能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还需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此外,项目经理还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项目管理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能力和知识能随时展而进步,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2、建设项目运行机构

从项目管理法出发,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组织系统的建立、运行及调整都是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内容。设计、建立组织系统是通过设计和筹划组建可以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机构,制定制度、确立分工、明确责任以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内部员工规范化的活动及流通信息实现组织目标。对于组织运行而言,其主要指的是组织系统建立之后,每一个部门和岗位依照组织的要求进行组织行为。最后,对于组织的调整,则是组织进行运行的时候,对照组织目标检验组织系统各环节,改善与组织发展、运行不适应的内容。

对于项目管理法而言,其组织职能通常有组织设计、运行、联系、行为及调整等内容。作为项目经理部的关键,管理机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运行的效果。实践证明,好的项目施工组织大多是一级核算两级管理、队为基础。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而言,则是需要项目部直接对业主和其上边单位来负责。通常来说,项目经理部决策层主要有:项目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主管生产副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副经理。结合具体的部门职能,可以将管理层具体分成8个科室,具体分配:

2.2.1工程技术部

工程技术部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施工现场以及技术交底等工作,由它来进行过程监控,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作临时设施的设计,对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进行管理,并协调进行生产、计划、统计劳动力的配置等。

2.2.2施工管理部

施工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项目经理的施工指令,并依照工程的计划来进行施工现场的安排、组织和协调工作。

2.2.3经营核算部

经营核算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索赔、预算、成本核算、合同、资金收支、施工成本管理、内部经营管理、计划统计、报销结算等。

2.2.4机电物资部

机电物资部的主要职责是对材料、物资以及设备进行采购并管理好这些物资材料。

2.2.5安全监察部

安全监察部则将项目部的安全目标作为工作的基准,对工程全部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规划,同时对于安全问题作综合化的管理,发挥安全监察职能,此部门拥有安全管理上的一票否决权。

2.2.6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则是将项目部的目标、质量作为依据,由此来做出质量管理规划,并对质量作综合管理,执行的是质量监察的职能,该部门拥有管理上的一票否决权。

2.2.7财务部

财务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好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等财务事项。

2.2.8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好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其具体分为试验室、工程技术部、测量队及监测室。

3、制定规章制度

2.3.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在进行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把“五无一创建”当作目标。“五无”指的是没有大型机械设备责任事故、没有重大交通事故、没有超过重伤工伤事故、没有火灾与洪灾等事故、没有恶性治安事故;而“一创建”则主要是指创建一流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此外,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尽量做到注重教育,以人为本,奖罚分明,从严管理,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进行安全管理,有一环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充分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理念。首先,从项目部领导一直到最基层的管理人员,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构,保证该机构可以有效地作安全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及网络安全。

2.3.2建立文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文明建筑工程对于企业建筑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新时代。文明建筑工程需要高安全度、高质量作基础,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浪费、节省投资,减少了原材料的过度消耗,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采取文明的建筑工程也能够有效的改善工程原貌,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4、过程控制

2.4.1投资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来获得最大利润。同时,施工中还需要有计划协调资金筹措、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分配等,实现合理投资。对于项目部有关部门,则需要对工程单价及总价构成进行较好的了解,以此来有效的控制工程中资金流动。

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建筑施工中资金运动并非简单的资金周转循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资金既可能有价值形态出现变化,也可能会价值量有所改变,可能会由成品资金形态转变成货币的形态。在流动资金的形态进行转变时,分离利润,强化工程生产,从而在工程全过程运行中得到收益。

2.4.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指的是控制工作质量,以便于更好的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范围以及合同所设定的标准。同时,工作质量在各工序环节及每个因素中均有反映,所以,工程质量的好坏由施工工序质量的好坏所决定。

2.4.3进度控制

周密而又合理的进度计划对进度控制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进度控制对建筑工程进度起着跟踪检查的功效,并进行调整、分析和控制。进度控制将项目动用时间作为最终控制目标,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计划性,需要编制相应的进度计划,按照计划施工。计划就是个人、组织为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制定相应行动方案的过程。而控制则指的是建筑进展中,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找出偏离并及时加以纠正。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多角度、全方面对比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而找到二者的最大效比值,保证这两个始终在最佳的状态。

结论

作为管理学的一项较为特殊的方法,项目管理法是建筑业长期发展的结晶。建筑不断的实践积累让建筑工程管理有了长足发展,项目管理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者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管理技能,最终达到科学化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核算水平的利器——评《施工项目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4)

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壮大, 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给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等企业活动进行的规范管理,而工商管理则是企业综合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企业管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企业的综合运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是统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企业管理方法的学科,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策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方面内容。工商管理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据,指导企业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和经营运作决策。它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另外,为顺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要求,工商管理还应掌握会计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方面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合理运用到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来,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向上发展。可见,工商管理的涉及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企业全部部门的管理。健全的工商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强大后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确保企业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工商管理能促进企业管理高效进行。企业管理是以整个企业为对象,包含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专业工商管理技能的管理人员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决策谋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和途径,为企业发展指明道路。其次,企业管理的终极服务对象是企业,服务目标是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为企业运作提供保障。而工商管理几乎涉及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工商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对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工商管理能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指导,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意义

工商管理是利用金融、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知识与企业状况相结合,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手段。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管理体系,这就要求工商管理发挥其强大的策动能力和管理方式手段,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对经营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而工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能向企业输入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以增强企业应对目前激烈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改革和转变之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相对应的改革不可避免。而工商管理正是实现企业良好转变的重要有效方式。国家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政策时以工商管理内容为理论基础,工商管理能向企业领导者输送最新的现代管理信息,使企业能够在快速的政策变动之中平稳转变,为企业之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四、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这些问题对企业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一是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工商管理的涉及范围不断加大,工商管理相比以前承担了更大的责任,然而我国的企业管理手段仍然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不仅满足不了新时期对工商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执行力度不强。有些企业面对复杂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在工商管理执行方面力不从心,力度不足以使工商管理很好的实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三是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内部系统混乱。部分企业工商管理部门机构混乱,职责职权不清晰,部门间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助关系,造成企业管理漏洞频出。另外,有些企业监管不严,使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随意性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五、优化工商管理工作的措施

首先,增强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工商管理意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将工商管理的思想积极投入到实践中,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和企业发展状况及时对工商管理思想和工作方法作出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

其次,按照工商管理原则行使职能。工商管理工作要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行使,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杜绝违法犯罪,加强对自身管理工作的监管,为工商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最后,明确工商管理职能。企业应对工商管理各部门进行定责定权,明确企业管理中各个部分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激发企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和部门件的互助合作,优化工商管理部门结构,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企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不断更新中。工商管理是一门现代化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它综合了企业管理各方面内容,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国家和企业应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巨大作用,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本文对工商管理做了概述,同时分析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最后探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范鸣. 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 经营管理者. 2013(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