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年全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3万人。每村举办三次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务农本领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市农林局牵头,农业服务中心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菜单,由村根据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项目。培训单位根据各村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每村举办三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给受训农民至少发放一张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2个小时,每个培训活动形成一张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召开村支书及村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点击培训菜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围绕农民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措施到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4月底前完成首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培训监督检查和培训总结等。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根据全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总体任务要求,结合全镇镇村布局情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镇,由各镇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培训任务原则向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乡镇、村倾斜。
2、点击培训菜单,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全镇实际,根据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市农林局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本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是粮油、蔬菜、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农民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及专业。
4、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第一轮培训围绕春耕生产、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于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于6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根据秋收秋种和培管,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于9月上旬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形成合力。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实行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相应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二)强化监管
建立镇农业服务中心、培训承担单位和讲师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同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镇农业办公室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篇2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
篇3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使培训收到更好的效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意义
党员电化教育传播快捷、覆盖面广、形象直观,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所喜闻乐见,在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优势,运用这种先进的传播手段搞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有利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列,有利于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科协要充分认识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要继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传播、推广和普及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从当地的种植、养殖、加工和乡镇企业等主导产业的实际出发,对党员、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同扶贫攻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发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掌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和正在开展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榜样;在那些已经基本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地方,要和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三、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的阵地和教材
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要以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络,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反映先进实用技术的电视片,利用中国科协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的师资力量,辅以必要的讲解和现场指导。通过建立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党员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以及示范基地,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广大群众中去。采取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调动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农函大的作用,有计划地为农村培训较高层次的多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要以介绍先进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电视片为主要教材。教材来源,可以由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或科协组织制作,也可以由两个部门联合制作,还可以适当从有关部门引进。全国的教材,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协统一规划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材由党委组织部和科协协商确定。
篇4
一是实施三大工程抓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①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普及性培训工程。以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生产技能、市场知识为重点,加强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年均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农户受训率达85%以上,其中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比例达到60%以上。
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围绕设施瓜菜、优质果品、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当前急需的病虫害专业防治员、种子代销员、蔬菜园艺工、果桑园艺工、防疫员、乡村兽医、农机操作员、维修员等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职业技能农民6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加快农村实用技术队伍建设。
③实施农业科技下乡培训工程。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科技下乡活动周、乡村物资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科技赶场”、“科技集市”等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形式开展培训。
二是三项活动抓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①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在主导产业发展好的村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通过科技指导员直接向示范户推广新技术,实现良种、技术、指导、信息“四到户”。
②大力开展“农技干部走百村、进千组、入万户”等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农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开通农技服务热线,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疫病诊疗防治等形式,现场解决群众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在全县重点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科技园区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入园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培训。
三是创新三大举措抓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增加服务主体。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家大院纳入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增强服务力量;
篇5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农业人口29.4万人,占总人口的83%;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6%;农户7万户,果农户占农户的90%以上。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采取聘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专题讲解、选送务果能手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短期培训、县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印发果业生产培训资料等方式,加大果农技术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培训果农约6万人次。同时,2012年有158名果农通过了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农民职称等级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仅占0.6%,32.4%的人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程度。
二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不高。农村科技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少,群众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查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素质培训的原因时,调查结果显示60%的调查对象对培训缺乏恒心和持久性。
三是农村劳动力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信息来源单一,传播速度慢。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造成年复一年的开展培训,但内容单一、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是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最少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最少需50学时,分别需要800元和1000元。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需要,而多数农民又不愿或无力支付培训费用。
三、提高果农素质的建议
(一)大力扭转果农观念。果农是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果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果品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果农不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只是修剪果树,施肥打药,现代果农,应该成为果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个果农实质上就是一个果品经销企业的老板。果农既要会生产高质量的果子,又要善于研究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农。
(二)增强培训针对性。要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结合现代果业发展需求,围绕示范园建设和果品销售,开展层次较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旨鲜明的专题培训活动,示范带动,全面提高果农素质。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应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和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骨干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应围绕果树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精准化施肥、标准化生产、果园认证管理、果品营销知识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先培训县镇技术人员,由县镇技术干部分包镇和重点村,由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骨干包村包户进行培训。
(三)提高技术骨干待遇。在目前县镇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是提高果农素质的有效途径。应继续坚持考核认定的方式,通过和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合作,每年选拔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农民技术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在此基础上,应选拔确定200多名技术标兵,根据每名技术标兵所持证书等级,每月发给一定补贴(高级农技师120元、农技师100元、农技员80元),指导、带动、辐射高标准示范园建设。
篇6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巩固发展老烟区,培育开发区”的总体部署,依托科技进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为烟草产业建设与发展打造一支观念新、能组织、懂技术、会管理的烟叶生产基层干部队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突出质量效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型、特色、优质区。
二、目标任务
用2-3年时间,在市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服务队伍;实现全市区每300亩烤烟面积配备1名技术人员,农户均参训率达100%;实现村村有一批科技示范户、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按省区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市政府和市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决定成立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培训专家组,负责全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与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如下:
(一)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烟叶生产的副县(区)长
(二)培训工作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四、培训方法
采取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进行市、县(区)级的培训;选派生产技术骨干到重点院校(所)进行培训;组织各级干部和种烟大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方法进行。
五、培训原则
(一)整体规划、逐级培训。一是市级主要是请省内外、市内外专家对市、县(区)级烟叶生产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和科技培训。二是县级主要由市烟草产业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巡回培训专家小组,结合县乡烟叶生产实际和烟叶生产进程,对县、乡、村干部和基层技术员实施科技培训。并首先在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立烟农学校,并逐步向全市各烟区推行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三是乡(镇)级主要由各县(区)区建设与发展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主要结合乡村烟叶生产实际和烟叶生产环节,对乡村干部和烟农实施科技培训。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培训工作根据市县乡各地实际情况和不同需要,精选培训教材内容。市级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层面的指导。县级以下特别是乡(镇)、村级培训要注重实作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要通俗易懂、易学易用,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
(三)改革创新、形式多样。市县级培训以多媒体专题讲座为主;乡村级培训以多媒体讲座结合现场操作观摩培训和宣传册子为主,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保证质量、及时反馈。市烟草公司要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讲课,以提高培训层次。积极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培训领导小组要与培训区保持密切联系,征求对培训教材、培训方式的意见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对培训工作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回访。每次培训要求反馈信息编报培训信息,包括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等,并附图片资料。
五、培训内容
(一)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指标和要求,重点推广四项关键实用技术,做好烟叶生产漂浮育苗、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及烘烤、烟叶分级、交售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
(二)现代烟草农业理论与实践培训。结合现代农业理论和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经验,系统介绍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和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途径,总结试点经验,推介成功案例。
(三)烟叶生产相关政策法规培训。重点介绍与区发展建设有关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委省政府、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区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精神、政策、措施,如相关土地流转、烟农合作经济组织、工场化育苗、工场化烘烤、专业化服务等。
(四)烟叶生产基础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乡村级干部、烟站技术员和烟农的烟叶生产基础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指导生产和实际种烟水平。
六、培训对象
(一)市级培训对象主要为市级烟草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成员、各县(区)政府分管烟叶工作的领导、烟办负责人,市县(区)级烟草公司经理、分管烟叶生产工作的副经理、部门负责人及烟叶生产技术骨干。
(二)县级培训对象为烟办技术人员、乡镇干部、烟站技术员、烤烟辅导员;乡(镇)级培训对象为村组干部和烟农。
七、培训时间安排
(一)市级每年2次,由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专家组组织实施,在移栽结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烤烟收购结束(11月至12月)各举办一次。
(二)县级培训每年3次,由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省烟科所驻科技服务小组组织实施,分别在育苗期间(2至3月)、移栽结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烤烟收购结束(11月至12月)举办。其余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组织培训。
(三)乡(镇)级培训每年6~8次,由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省烟科所驻科技服务小组进行指导,各县(区)烟草产业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小组组织实施,根据烟叶生产进程和各地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培训。
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科技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区)烟草部门分管烟叶生产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相关部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切实抓好各项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出成果。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区培训工作。各县(区)要做好培训规划,摸清区基本情况,掌握新增烟农数量、烟农文化层次以及他们对烟叶生产的了解程度,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层层培训方案,抓好逐级培训。要从发展理念上、政策法规上、生产管理上、生产技术上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造就一支观念新、懂技术、敢抓、会抓烟叶生产的基层干部队伍;要做好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评定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术骨干,稳定发展市县级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另外,还要从基本素质上、实用技术上加强对烟农的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核心示范区要以村为单元建立烟农学校,构建烟农培训长效机制。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行政领导和烟叶生产管理人员到先进烟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推进区的创新发展。
(三)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根据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制定的《省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区建设与发展培训考核评价标准》、《区培训工作评价表》等相关要求,加强培训工作考核管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区烟叶生产考核管理。建立完善区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逐级考核管理,确保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篇7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不定期地组织站内人员开展学习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扎实搞好服务工作。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3)金稻龙药肥的推广。金稻龙药肥是集追肥和除草于一体的一项新产品,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重点扶持,中央电视台上榜推广的科技成果。继去年从县植保站引进推广后,得到了使用农户的普遍认可。根据县局领导在“金稻龙“推广会上的要求,为使这项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今年,我们狠抓了这项工作的落实。全镇推广了900余亩,较去年增加了400亩,主要分布在池***等村。插秧后5---10天施用,经田间观察,表现为返青快(3---5天)分蘖好,节位低,成穗率高;杀草谱广,除草干净、后期叶青籽黄杆亮,结实率高。经对使用农户的调查,每亩增产都在30—6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
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推广工作,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中稻浸种育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桔培管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450人次,印发资料20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促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宣传、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今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4篇,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7期,接受咨询服务1700余人次。积极完成《**农业》的征订发行任务。这些工作的开展,既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开展服务上门入户活动,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切实搞好病虫防治工作。
[1] [2]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同时,我们还根据县局的安排,对全镇因旱灾失收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上报,全镇因旱失收面积为109亩。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
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人人有联帮对象,户户有发展项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如***等,在当地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自身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搞好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6、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
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局属各股站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
7、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
2、留守人员的现状(老、少、好、弱),给技术推广带来了新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农业产业发展大计。
3、小农经济意识,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服务等都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四、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工作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筑巢引凤,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并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篇8
一、依托项目进行农民培训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对每个项目县的50个村,每村40名基本学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果菜、粮油、畜禽等10多个专业。宝鸡市的陈仓区、眉县等也是项目实施县,培训成效显著。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宝鸡市农广校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为农民讲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涉农专业技术。2009年还在渭滨区旭光、明星。金台区福临堡等10多个村举办了烹饪技术培训班。在饭店举办餐饮服务培训班:灶具到村、烹饪用料到村,现场为群众讲课并实际操作。每期班讲60多个菜,农民学习后既可开办农家乐或出外就业,又可提高生活水平。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2009年开办畜禽养殖、特色蔬菜栽培、农村沼气等技术培训班224个,培训农民10279人。学校在陇县、千阳县的16个村开办烤烟栽培、奶牛饲养、桑蚕管理、工艺品制作等培训班16个,培训850人。
(四)承担渭滨区人劳局和市劳动局的培训项目。2008年以来承担返乡农民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券等项目。在酒店、办事处社区举办烹饪、计算机、餐饮服务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960人次。在渭滨区苇子沟等6个村举办了葡萄、樱桃、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394人。
二、农民培训工作的特点
(一)整合资源,综合培训。一是2009年宝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经过在市教育、劳动、农业系统和农广校招标,确定了32个培训基地,并根据每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在全市农业系统的20多个单位和12个县区农业部门及涉农企业,认定了39个培训基地,明确了培训专业和项目实施村。三是新型农民培训由项目实施县区通过招标后。确定县农广校、农技站等单位为项目实施单位,并与之签订合同(协议),市、县农业局进行监管。统一安排,综合培训。
(二)制定方案,严格管理。
1.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宝鸡市在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时,明确了培训内容、机构认定、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培训地点、时间及要求、检查验收、管理考核办法等。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其他各培训机构也都有比较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
2.选聘教师,提高质量。一是聘请西北农大和省市专家、教授,他们根据农时季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农民需要进行讲授。现场指导和咨询,深受群众欢迎。二是聘请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熟悉当地的生产特点和产业结构,讲课针对性强。三是当地的土专家,他们有丰富的生产阅历和经验,有可观摩的教学现场,有致富的典型事例,有示范引导作用,群众乐于接受。2009年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施中。先后聘请了西北农大猕猴桃专家刘旭峰、养羊专家周占琴等52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农民讲课230多次,并邀请了当地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300多人对农民进行现场教学。
3.编购教材。因需施教。一是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地培训的教材。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收集整理编购畜禽养殖、果桑、蔬菜等教材71类,制作光盘音像教材10类。干阳、陇县农广校编印《民间布艺品制作技法》、《蚕桑生产技术》等教材。定边县编写了《土壤肥料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等教材。宝鸡市桑果站高级农艺师王志杰编写的《成果和论文集》中关于大粒鲜食葡萄丰产栽培方面的技术要点及管理办法。在培训中深深吸引学员。二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教材和光盘。三是从书店购买有关教材。四是就培训专项技术印发明白纸、技术宣传资料等,基本满足了培训要求。
4.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农广校一般都是围绕一村一班进行管理。一是有固定教室、固定学员,学计划。二是每班设班主任、班长,培训单位也有专人进行管理,跟踪记录培训情况。三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四是给学员配发必备的学习用品。五是实行第一节课制度,每班必须举行开班仪式,悬挂办班标志横幅,在第一节课上向学员讲明培训项目的名称、要求、相关政策、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加深学员对办班意义的理解,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三)转变方式,规范培训。
1.形式多样,灵活培训。千阳等县区农广校采取以下形式培训:一是培训宣传到位。让学员对培训项目有更深的了解。二是每班放映5~7场电影,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三是利用大喇叭进行面上宣传培训。四是利用科技书屋交流经验,讨论关键技术问题。五是给每个教师配备一台便携式VCD、实用光盘,带上个人的备课讲稿,到农村走家串户培训。六是班级集中授课。
2.培训报告,加强监管。建立培训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在开班前10日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班申请,将电子版报农广校(电子邮箱)备案。培训结束前5日上报参加考试人员花名册及时间安排,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专人负责各班电子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平时按每班20%的学员进行电话抽查。每月给市农业局及时上报培训情况。
3.完善资料,提供依据。在办班过程中按照培训资料目录进行逐步收集整理;一是每班一本培训台账(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培训专业、联系电话、培训时间、学员确认签字)。二是每名学员一个学籍卡(培训卡)由学员签写。三是有办班记录。记载每次讲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学员、授课老师等。四是学员每次听课时的签到册或点名册,了解学员参加学习以及听课的次数。五是考试成绩登记册和试卷。六是办班期间的一些音像资料和照片。七是电话抽查或回访记录。八是给学员发结业证。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强化了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三、农民培训工作的效果
(一)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推动了技术规范化。农广校在渭滨区晁峪乡槐树岭村举办了一期花椒树管理培训班,培训107人。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在春暖花开、山青气爽的高山上,一片片因冻而枯干的花椒树是那么的显眼而不协调,令椒农伤心不已,专家讲解了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后,群众才有了盼头。这些椒树的成活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低估的,若不掌握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损失和代价也是惨重的。在清涧县宽洲 镇下土湾村检查时,农民对我们说:“以前猪打摆子很害怕,不知何原因,老师讲课后才知道如何解决和避免,学的知识真是太有用了。”
(二)培训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提升了产品品牌化。眉县果业局针对去年一些农民因缺乏冷藏技术,把握不准果品采摘和入库时间造成果品软烂的问题,举办了一期“农村经济管理――猕猴桃冷库贮藏技术”培训班,电视台将专家讲课的直观教学过程制作成光盘。参加培训的学员每人1张。还给学员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印发冷库业主通信录500多份,让300多名客商与学员直接联系,互通信息。经过培训,解决了农民创品牌难、销售难的问题,为贮藏户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三)培训与致富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麟游县常羊乡紫石崖村舒增明,通过培训,养猪水平明显提高,养猪规模由培训前的68头增加到后来的167头,实现纯收入20520元。通过培训,2009年全市共推广优质果蔬、畜禽饲养、民间工艺制作等技术50多项,节本增效3000多万元。
四、农民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应对
1.培训资料不够完善,影响培训的真实性。教学计划不具体,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不齐全。在培训过程中,应按资料目录规定的内容逐步收集整理。
2.培训台账和培训卡格式、内容不统一。有些培训机构的台账无学员资料和签名,无身份证号码,只是签到、考勤或培训记录。培训卡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对培训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每个项目实施时,台账、学员花名册,培训卡可设置为更简单的统一格式。贴照片可改为用彩色打印机直接印在表上。一些资料副页还可印广告。
3.培训时间短,没有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培训。一些培训单位每期班培训时间太短。仅培训4次左右。在电话回访时。还有电话号码和培训时间不真实的情况。在办班期间,培训监管部门对培训的次数、课时、人数、效果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督其按规定的课时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4.培训记录内容单一。有些机构没有培训记录,其它资料又过于简单,反映不出办班的情况。有些是突击补写,失去记录的作用。要保留好项目实施过程的活动会议记录和办班记录,两本记录是培训的原始真实写照,
5.学员签到和考勤薄不统一。签到册更易于记录参加学习情况,
6.没有考试试卷和成绩登记册,考试是对学员学习的总结。不能省略。还应发结业证。这对学员就业创业是有用的。
7.培训影像资料太少。应把办班期间的一些活动、现场真实记录下来。
篇9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一是可以让资源的获取更加的公平,可能性和选择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突破,不需要较多的费用,但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数字化处理、加工和传送这些数字资源,这样就可以灵活有效的进行信息的处理,频谱资源的占用可以得到减少,信息传送也不会出现很高的误码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因为视频、音频以及图像和文字等多种媒体都被综合运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之中,很多现实世界的东西也通过虚拟技术来再现,现实世界中有些实验是难以操作的,但是却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来进行模拟,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给充分的激发出来。
二、某省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服务技术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在网络结构方面:本省将主干作为卫星宽带网络,并且有效的结合了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进行了宽频农业远程培训与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对全省农村进行了覆盖,形成了现代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对课程预告以及课件介绍进行定期,对那些受众疑惑进行解答,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栏目以及农业专题数据库提供在网上,让用户下载和分项。这样就有效的结合了卫星宽带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远程培训网络体系。
在课件资源方面: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各类多媒体课件和农业知识数据库进行引进课制作,并且构建农民培训专家师资队伍。又对本省农业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其他的各类实用技术进行全面整合,系统分类以及集成化处理这些收集结果,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以及农业知识数据库的制作。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资源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家授课,将本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优势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对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进行了聘请,录制相关的资料,结合后期制作,安排相应的文字和图片,便于大家理解。第二类是专家讲课结合实景视频,指的是在专家讲解的基础上,将相应的实景画面给配上去,这样就使课件不至于那么枯燥,将技术操作过程形象全面的示范出来,便于农民接受。第三类是电视情景科普教学片,这一类是对电视艺术形式进行了充分利用,将实际情景作为主要内容,针对每一个技术专题,进行农业科普类教学片的拍摄和制作。一般来讲,各类课件片的都保持在30分钟,采用WMV格式。
在基地建设方面:本省在农村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利用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本地计算机硬盘上自动接受下载通过卫星传送的培训课件;那么直接可以通过投影机或者大屏幕电视机来对这些课件进行播放,组织农民朋友前来接受培训和学习。二是通过卫星路由器来有效的连接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本地局域网服务器,这样局域网数据库中就会储存这些下载的课件,用户的学习观看只需要对视频直接点播即可。三是部分乡镇有着较高的有线电视普及率,那么广电站就可以进行培训频道的构建,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来让农民接受实用技术的培训。用户只需要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轻松接受实用技术培训,这种技术不需要过多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且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本文来自于《电源技术应用》杂志。《电源技术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篇10
1.周密组织,精心谋划,确保培训质量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2011~2012年度“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在高产创建乡镇广泛开展备耕前培训,着力解决高产创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大集、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市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培训,并且充分发挥乡村社三级经纪人、示范片内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的辐射和帮带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半年共举办市乡两级农业科技培训班822场次,已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发放高产创建技术资料10000余份。在市、乡两级电视台分别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12次(市级3次),接受电话咨询3000余人次,普及重点农业技术新成果15项。确保按时高质量栽插,加强中耕管理,为今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定产量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推进培训扎实有效
2.1整合项目资源,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是农民培训顺利实施的关键。舒兰市组织百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培训打下良好基础;今年,充分发挥利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包保舒兰市“冬春活动”优势,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专家来舒兰市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此外,还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到吉林市参加粮油高产创建高产攻关技术培训,为培训、指导示范片内农户抓住农时、应用集成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争创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讲师队伍,形成强大合力 积极组织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理论基础雄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市级科技培训专家组,根据各自承担的推广、培训任务,主动与乡(镇)街搞好对接,针对各乡(镇)街的创建需求,深入到村、社(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按照不同区域,讲师团共分成东部山区、中部半山区、西部平原区,分别深入生产一线和村屯农户,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培训本着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突出核心技术和主推品种,集成组装配套高产高效技术。主要内容有购买农用物资注意事项、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钵盘育秧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垅侧保墒栽培技术等。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建立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使高产创建示范户科学种田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确定了3个玉米、4个水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10项。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指导服务。每个万亩片有一名专家负责,每个村有一名技术人员指导。
2.3举办科普大集活动,扩大培训范围 3月份先后在白旗镇、溪河镇、金马镇、平安镇4个乡镇召开了科普大集,邀请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园艺特产站的领导和专家,省市专家现场对农民朋友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地解答,共解答疑难问题3000多人(次)。
2.4印发技术资料,深化培训效果 为了克服技术资料内容单一、不易保管的缺点,精心编印了10000份农业科普挂历,挂历精心设制了农时活动和农业小常识两个版块,农时活动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对农户所作的农时提示;农业小常识是针对近年来农民朋友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关键和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包括“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怎样合理选购农药”、“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产生药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稻瘟病防治的关键技术”等,内容十分丰富,专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且通俗易懂,并汇集了舒兰市独具特色的美丽风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并根据吉林省下发的《201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结合舒兰市近几年试验示范成果,编印了《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挂图》、《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挂图》、《玉米、水稻栽培技术挂图》,这些技术资料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2.5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扩展培训方式 利用舒兰农业信息网、电话、手机等网络媒体,开办农业专家联络、咨询平台,把专家请到农民“身边”,让农业专家随时答疑。共解决答疑3000多次。
2.6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理论实践相结合 以“以高产创建示范田”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学员)、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分别在法特、平安、莲花等高产创建乡镇建5所农民田间学校,由省里统一培训过的5名专业田间教师培训25名田间学校辅导员,每所学校培训20名自愿参加的农民,共培训100名专业农民学员。通过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了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高产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抓粮油生产的指挥田,农业部门指导生产的有效抓手,基层农技人员提高本领、施展才能、送科技入户到田的有效平台,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最为直接的有效课堂。
3.规范、健全图书室管理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购买了大量涉农书籍和农业技术光碟,内容含概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卫生、法律法规等图书资料,并规范了借读制度,受到广大技术干部的一致欢迎。图书室的建立和规范,成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干部的“充电器”。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