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无症;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不育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等,不育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已成为一项全世界的常见疾病。而无症是不育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约占不育症的10%,无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2-3]。由于社会、家庭、文化方面的压力,无症病人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排解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负性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负性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无症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无症病人平衡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显得迫切而有必要。因此,本研究对无症病人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为今后不育症病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4年—2015年在南京鼓楼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无症,经穿刺活检确诊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年龄29.35岁±5.06岁,26岁~30岁比例较高;来源地农村较多于城市;学历层次分布以中等学历层次较多,专科以上学历不到30%;独生子女占26%。
1.2研究工具
1.2.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共有90个项目,采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本研究使用前9个因子)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反映有无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采用5级评分法,0分为没有,1分为很轻,2分为中等,3分为偏重,4分为严重,0分以上为阳性项目,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因子分越高其症状越严重[4]。1.2.2病人基本信息表该表为自制量表,用以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年龄、学历、来源地、生育史、夫妻感情、父母的要求、对疾病的了解等。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以揭示他们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测试前每位研究对象填写自制的病人基本信息表,以揭示无症的发病人群特点。本测试采用个体施测法,实施正式测试前,笔者对主试(调查护士)进行培训,明确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由主试(调查护士)发放问卷,答题后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11份,回收问卷211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其中SCL-90量表用电脑软件进行测算,与“病人基本信息表”汇总整理成Excel表,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与常模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病人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筛选,采用调整后的R2对模型拟合度进行评价。
2结果
2.1无症病人的SCL-90得分及阳性症状情况(见表1、表2)
2.2无症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种不良情绪的判别因子进行分析,对诊断以患有“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病人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以“强迫”和“敌对”因子最为突出,结果见表3、表4.
3讨论
3.1心理因素和不孕不育之间有密切联系
心理因素与不孕不育两者间存在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病人极易发生心理失衡等不良现象,尤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病人情感波动幅度最大;另一方面,消极或者乐观开朗的心理反应,会抑制或促进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孕不育不仅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且对夫妻双方及其婚姻、家庭、社会关系也造成一定影响[6]。无症病人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能生育,承受着来自自己、配偶以及家庭的压力,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负面的心理因素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及早发现无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对症治疗很有必要。
3.2无症病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且日益复杂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病人SCL-90总分为1.57分±0.40分,高于全国常模,表明无症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且阳性症状病人的比例远高于阴性症状病人,可见无症病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远大于常人。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不能仅关注躯体上的护理,更应注重心理上的护理。针对其高发的焦虑、抑郁、恐怖的情绪进行相应的护理,如术前的心理疏导、后续治疗的讲解,甚至可以运用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对病人进行放松和疏导。之前的一些针对不孕不育人群的心理研究认为此类人群的心理问题主要以焦虑、抑郁居多[7-9],因此针对心理问题的治疗也偏向于环境焦虑、抑郁的情绪。但本次研究选择的量表对心理健康的覆盖面较广,本研究发现无症病人在9个因子中强迫因子的阳性症状率最高,其次为敌对,而偏执、敏感、焦虑也是高发的阳性症状。这可能与病人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对压力的自我防御有关。随着心理压力源的增加和心理负荷的加重,无症人群的不良心理症状开始复杂化,如出现一些躯体症状(乏力、失眠、心悸等);在长期的焦虑、抑郁的心理负重感的重压下,病人会出现意外感、否认、忧虑、沮丧、强迫、恐惧、偏执、疑病症等的人格特征[10];其次压力和负性的情绪导致他们对生活中的其他活动兴趣降低,与社会的接触发生障碍,人际关系紧张或淡漠,自尊心下降,挫折感、孤独感、负罪感增加等,不同的病人可能侧重于上述一种或几种心理情绪反应[11]。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导致病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3.3影响无症病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
不孕症妇女的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6.19%,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4.7%[4]。而男性不育病人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4,12],且大约20%的男性不育病人需要心理咨询[4]。可见不孕不育人群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不在少数。而无症病人中绝大部分是非梗阻性无症,此类病人即意味着生殖学上的不能生育,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相对更重。本研究显示,近90%的病人父母要求一定要孩子,并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表示求子心切,已不能再等;大部分病人目前夫妻关系和睦,但近一半以上对以后的婚姻没有信心;并且病人对手术及手术检查的结果都存在担忧。这些主观上的因素都造成病人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原因。本研究将SCL-90的9个因子与列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由结果可以看出,来源地为农村的病人“阳性症状”的几率高,此结果可能与社会环境有关,农村的社会环境比较单纯,居民的抗压能力也就相对较低;低学历病人“阳性症状”的几率高,即高学历是不育症病人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保护因子”,可能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个体在思想、行为上逐渐接近社会的要求,对人生、社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其他问题都能产生比较客观的看法,能以从容的态度对待生活,其次学历与经济收入也是相关联的,而经济情况也与心理健康相关[13];父母坚决要求子女有下一代的病人患“阳性症状”的几率高,受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的推广使许多男子成为家庭独子,这些来自家庭、父母长辈的压力和不能生育导致的夫妻感情不和等,都会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4小结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管理的作用。方法:观察组 29 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整个临床管理过程中,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对病人观察、沟通、心理疏导、普及基本知识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并与 3 年前 26 例病人对照组作比较,观察对疾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 29 例病人的病情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与预防,其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药物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 < 0.05,P < 0.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支气管哮喘病人病情、降低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药物副作用;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which nursing care played 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Methods
Nursing care was given to 29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by the way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atient education, advocation of good habits as well as prophylactic measures. 26 patients without nursing care 3 years ago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s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disease and the sid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onditions of 29 patients were stabilized and good compliance was acquired in therapy and prophylaxis of asthm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he sid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ably different. (P < 0.05, P < 0.005).
Conclus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ursing care can help to alleviating the severity of illness and decreasing side effects of medication effectively so a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sthma.
〔Key Words〕
Allergic reaction asthma psychological obstacle inhaled steroids side effects nursing care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变态反应性炎症)属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发生与遗传、过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药物有关,治疗病程长,发作频繁,我们对患者住院环境、心理、睡眠、饮食、药物副作用等方面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普及基本知识,不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还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体现到病人护理中经观察疏导,学会自我管理。在缓解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 年 11 月 - 2007 年 11月观察组 29 例,男性 8 例,女性 21 例;年龄 7~61 岁,其中 7~12 岁儿童 4 例,18~61 岁成人 25 例,病情 1~15 年;其诊断与严重度分级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标准[1]。1 级者 3 例,2 级者 7 例。3 级者 15 例,4 级者 4 例,其中儿童 2 级者 3 例,3 级者 1 例。对照组 26 例为 3 年前病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做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及系统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的病人由临床护理专家提供系统的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教育。护理干预的程序遵循评估——计划——实施——适时评价——修订、改进。
1.2.1
心理干预内容
实施针对性护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保护病人的隐私;调整病人的社会角色,缓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应激;调节好病人的情绪,使其做到自我节制;鼓励病人参与治疗,帮助病人增强适应应对能力;处理病人的心身反应;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配合。
1.2.2
心理干预的方法
按 Peplau 护患关系的理论,护士选择性地使用沟通、理解、同情、支持、安抚、激励等技巧,与患者建立人际互动情境,用自己的行为帮助患者确定问题所在,协助患者人格朝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学会运用一些原则及方法来处理人际困境。通过与病人交流、观察、感受,想做好心理疏导,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诚恳、同情的朋友身份,耐心沟通与有效地情感支持;仔细观察、分析病人心态,按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对病人实施心理疏导。对于焦虑恐惧者,要耐心做实例介绍,分散病人注意力,鼓励其增强信心,放松心情,稳定情绪逐步消除紧张心态。对有悲观、自卑情绪的病人采取谈心方式,营造良好氛围,了解其内心感受。同时作好家属思想工作,使其以饱满地情绪感染病人。鼓励病人多与他人交流。闲暇之时多培养业余爱好,融入众人欢乐氛围中,增加乐趣、丰富自己生活、提高耐力,摆脱悲观自卑情绪。少数病情减轻或症状轻微对诊断有疑虑,对疾病满不在意者耐心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的药理作用和可能的致敏原因,加之推断式排除和预防,配合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儿童者因其有较强的理解和配合能力,采用单独交谈与辅导,要尊重、理解其感受和想法。通过沟通逐渐调整情绪,消除焦虑惊恐心态。
1.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以 Orem 自理理论为指导,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条件因素、自理力量,并以自行设计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理知识问卷》评估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来确定患者的自理缺陷,从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继之设计辅助教育系统的框架,选择适当的方法,明确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所需用物、护士水平要求等)。最后,实施教育计划,通过观察和评价,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自理能力来调整计划,使患者逐渐提高自理能力。采用量化教育与随机教育结合,由责任护士通过书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个别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按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双向交流进行,出院后通过电话、信件给予追踪随访。
转贴于
1.2.4
健康教育内容
①普及基本知识,向病人讲解哮喘基本知识,什么是哮喘,有哪些表现,如何用药控制。发作频繁者应坚持随身携带常用的气雾剂。发作时尽量保持镇静,避免因紧张而诱发或加重症状,应立即坐下吸药,如症状不缓解可重吸 2~3 次,保持药物浓度、计量、充分药效,减小副作用。②自我用药指导:a 用药前启盖,摇晃药瓶使药液均匀,如气候寒冷应以手心温暖药瓶至体温,最好用辅助装置“气雾储存器”。b 吸药时手持药瓶,头稍后倾轻轻呼气,尽量张开嘴将吸嘴放入上下齿间,口唇包紧瓶口不应含入过浅,舌放平防止药液散发。c 按下瓶开关,同时缓慢吸气到最大肺容量屏气 10 s,2 次吸药间休息 1 min。d 吸药后维持 10 s 屏气状态,防药液随呼气而呼出,以保持药物足量与作用时间。e 每次吸完药后用清水反复漱口,防药液残留口腔、咽部致霉菌感染或咽部不适声嘶等副作用。f 用时与气雾剂连接,先将药物喷入储存器在及时吸入,从而使激素在口腔、咽喉的沉积量减少 8 倍[2]。且吸入肺内的激素剂量增加效果增强,有条件者可吸氧、住院。③养成良好习惯:a 生活有规律,按时睡眠起床,不吸烟,不酗酒,用凉水冲刷,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流行病期避免去公共场所。b 居室保持温暧、湿润、清洁、空气流通、避免灰尘、化学刺激性物质,不要放花草、羽毛,不要铺地毯与养宠物。依据自身情况适当地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④哮喘的预防方法,对已知哮喘诱因者要严禁再接触,防止发作。对未知致敏原者应逐个推断排除。如避免接触花粉、化学制品漆、染料、某种化妆品、皮、毛及其制品、宠物猫、狗等;避免食用:鱼、虾、蟹、牛奶、葱、大蒜;药物:磺胺类、青霉素类、阿斯匹林、巴比妥等待排除后再用。⑤家属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治愈或稳定,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家人要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督促其按时、规律、全程服药,完成疗程。
1.3
统计方法
用 SPSS 11.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
检验。
2
结果
2.1
组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
通过系统的知识宣教,观察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较高,掌握有 27 例,占 93.1%,对比 3 年前的掌握率 73.1% 相比,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 4.01,P < 0.05)。
2.2
观察检测药物副作用情况
见表 2。
本组口腔霉菌感染 2 例占 6.9%,咽部不适,声嘶 5 例占 17.2%,与未普及基本知识和心理护理者有显著差异 P < 0.005(对 3 年前病例另文报道)。本组表明对病人讲解基本知识和心理护理对稳定病人情绪,心态平稳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药物副作用有较好的效果。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外和内在因素引发的具有共性特征的一组症状,治疗已形成方案模式。目前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哮喘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因而增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3]。由于疾病缠绵不易治愈,用药时间较长,机体差异、个人状况,发病诱因不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各异。加之药物副作用,严重影响疾病的缓解与恢复。如何摸清病人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疏导,消除不良心理,减少药物副作用,能主动配合治疗及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与预防,而缓解控制了疾病,尚需不断地在护理工作中细心摸索与探讨。
我们采用了个体化、针对性、以为病人解决问题为目标,科学优质,人性化的服务。通过观察、讲解基本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明显减少了药物副作用。与 3 年前未开展该措施比较有显差异(P < 0.005)。表明其对稳定病人情绪、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有较好效果;充分发挥了护理在哮喘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哮喘是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致敏因素繁多、复杂,检测难度大。接触致敏原该病即复发,易产生心理障碍,加之常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使护理难度大。我们精心制定实施以为病人解决问题为目标,科学优质,人性化服务措施,使全组病人稳定了情绪,缓解控制了疾病,减轻了痛苦,有效地提高了哮喘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5):261
篇3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副反应;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8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28-0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象2006~2008年入住我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男108例,女72例,年龄21~78岁,平均45岁。肝癌80例,肺癌24例,肠癌22例,食管癌32例,白血病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化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初次化疗患者。
1.2健康教育方法:入院后48h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化疗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性制订教育方案,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组长对患者进行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连续性教育,形式包括个别指导、阅读手册、患者间交流。
1.3化疗前健康教育:根据问卷情况向患者即将讲解各种检查的配合方法,逐项介绍检查的注意事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配合。有的患者对化疗紧张,担心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护理人员要做好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的内容及目的,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调整好心态,增强患者战胜化疗病痛的信心,激励患者的生存欲望。
1.4化疗中的心理干预:化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患者用浅静脉留置针,讲解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静脉,减少渗漏渗液发生。同时由责任护士与患者谈心,宣传“肿瘤不可怕并非不治之症”,“我是如何和肿瘤斗争”等文章,激发患者的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疾病,从悲观失望中解脱出来,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具体方法:①通过语言沟通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分散,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并引导患者思维逐渐移至日常关心的话题,诱导患者诉说以转移其注意力;②通过对患者面部的治疗性触摸,松弛紧张肌肉,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③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面部肌肉运动或全身放松训练;④渐进的放松训练方法:一般需要患者衣物舒适,在环境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最好的进餐后一小时进行,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松弛步骤为:①闭上眼睛,深呼吸,并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安静的海滩上;②从上到下的肌肉开始紧张,然后再松弛,紧张与松弛的时间比例为1:2;③在放松的同时暗示自己:“我的呼吸很平稳,我的心跳很平稳”。④全身紧张松弛的时间为2-3分钟,如此反复进行,约20分钟完成。完成后约2分钟睁开眼睛[1]。
1.5家庭社会支持:亲人始终是患者最依恋、最难舍的。亲人的体贴关心呵护会减轻患者的悲观失望,反之则会加重。所以护士要做好家属特别是患者丈夫或妻子的动员工作是扭转患者心理的关键步骤。还可将同类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并请治疗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他(她)消除恐惧、绝望心理,激发起求治欲望。
2.结果
对照组经化疗后有70例(其中44例重度,20例中度,6例重度)发生恶心抑郁副反应,观察组在经心理疏导和放松疗法等心理干预后有28例(20例轻度,4例中度,2例重度)发生恶心抑郁副反应,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减轻化疗病人的抑郁与胃肠副反应有明显效果。
3.讨论
化疗是肿瘤患者必要的全身性治疗方法,而化疗的副反应是患者担心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密切关系,而同时,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趋于平衡,对肿瘤的治疗,减轻副反应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正确认识疾病和化疗,尽快适应环境和病人角色,以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增强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功能[2]。本方法根据初诊肿瘤病人心理变化特点,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干预方案,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解除思想顾虑,家庭支持,放松治疗等方法,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检测和心理治疗,观察心理治疗对肿瘤病人抑郁及化疗胃肠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后抑郁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内科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教学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对于以前存在的医学难题也得到了逐步的攻克,但随着人们生活规律的不同变化,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医学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设备等供不应求,同时我国的医院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多,但由于人口数量的巨大,虽然降低了大部分的疾病发病率和增加了众多疾病的治愈力,但还是存在一些疾病需要病人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因此内科护理的质量和管理问题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护理人员不仅是医生的助手,而且还是医生的搭档,这就要求内科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内科护理的总体体系发展也在整个护理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科护理有着与其他护理不同之处,内科护理主要以药物控制和心理交流为主,同时内科的病症多种多样,这就存在着内科护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优质内科护理的影响
护理行业通常非为内外护理,无论怎样的护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使得病人尽快的摆脱病魔,恢复健康。这也是护理行业存在的根本目的。
1.1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的护理。对于一些内科疾病,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留院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内科护理人员需要按时的为患者准备药物,按时给病人诊断和观察,与此同时患者需要将自己发病后的症状以及后期症状告知内科护理人员,内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护理工作。因此这些看似简单的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了最基本的治病保障。
1.2心理治疗作用不容忽视。病人得病后身体与心里都受着一定的煎熬。在这个阶段,除了按部就班的药物手术治疗以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病人的得病期间病人基本思想里都是身体不适等问题,因此需要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是病人心里平静,这对缓解患者病情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内科护理的护理方法应多提倡微笑服务,面对面带微笑的护理人员,病人心里也会相对比较平静,而面对态度恶劣的内科护理人员,病人心里的不舒服会给病情加重。对于一些特殊病人,如肾肺病患者,面对态度恶劣的内科护理人员,身体上的不适加上心理上的不舒服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产生医患纠纷的一部分原因,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治疗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个完善的内科护理管理系统是内科护理的根本保障,其具体内容见表1。
1.幽默而自然的语言过渡进行的启发式教学,采用课前提问或其他语言引入的方式。
2.吸引护理人员主动思考,导入教学内容,并与护理人员实现互动。
1.案例教学一般安排在讲课过程当中,当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之后,再引入案例进行探讨。
2.教师可以在述病例后,让护理人员小组探讨病例的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进行升华性的总结,强调正确的护理措施。
由于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设备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都被广泛采用,它的课件结合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项元素,大大有利于学生在感官、思维等多方面建立全面、形象、多维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黄叶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J].护理,2010,27(16):1208
[2]朱建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J].医院管理论坛,2009,(5):58
[3]杨茜,李雨昕.《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0,4(39):210-211
[4]杨孜.《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J].考试周刊,2010,4(4):194-195
篇5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病;康复效果;影响
舒适护理具有高度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能使患者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放松,愉快状态的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它除了具备常规护理模式一切功能外,更加注重对病人心理上的疏导教育以及精神上的安慰。而骨伤疾病的患者往往是猝然发生的。没有心理准备的疾病到来,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失眠等不良的情绪问题。因此,将舒适护理用于骨病患者恢复效果究竟效果如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取骨伤病人100例,均为骨自身受伤或关节疾病,膝关节疾病患者32例,股骨疾病患者28例,颈椎疾病患者21例,髋骨疾病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 。实验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50岁之间。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9到46之间。治疗过程中,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两组间性别年龄及骨伤程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方法
对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外伤骨病的患者大部分需卧床休养,因此首先有针对性的根据受伤部位给患者调整合适的,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及时更换衣服,被罩,床单等,按时频繁清洗和给药于伤患处,避免因长期卧床而滋生褥疮,另要对骨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全程跟踪观察,随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结果要通知患者知晓,让患者自己了解自己的病情,确保患者理性面对手术。注重患者心理的疏导教育,进行精神慰藉,转移患者病痛的注意力,让其从焦虑,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建立康复的信心,针对性的让患者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做康复运动的锻炼。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口服或血液给药,及时对受伤部位进行擦洗换药,帮助不能自理患者衣食起居等等,按照规定协助患者做一些常规的康复训练。
两组均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依据临床上治疗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疼痛、肿胀的症状基本消除,肢体机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显效:疼痛、肿胀明显缓解,肢体机能基本恢复;有效: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缓解,肢体机能有效恢复;无效: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缓解,肢体机能无明显恢复。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差异比较。并采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和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整体恢复有效率和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舒适护理方式要优于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骨病,往往是突发性的。发病时患者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骨病患者除了需要生理上得当的护理外,还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这就对骨科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注重心理疏导的舒适护理方式应用于骨病患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舒适护理被认为是可以使患者在骨折后尽快恢复正常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护理过程对于患者来讲是既轻松愉悦又舒适合理,保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愉悦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性依从性,降低逆反心理,非常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因此将舒适护理用于骨伤患者,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探索和研究。
实验是选取的人体不同部位骨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舒适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结果显示的舒适护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质量,也缩短了病程,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因此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骨伤患者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骨上疾病的治疗又推进了一步,当然这绝对不是终点,对骨伤疾病这一特殊疾病的护理方式仍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8-01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帮助病患家属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而在临终关怀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清除或减轻病痛与其它生理症状,排除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1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被确认病入膏肓、无可救治后的心理反应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否认期 患者在刚被告知患有不治之症时,表现为不能接受,否认自己患此病,认为医生把检查结果弄错了。医务人员在此期不应把病情全部告诉患者,维持患者一点希望,让患者逐步适应,也可顺其意愿,予以可以耐受的检查,以缓冲患者受创伤的心灵,与家属一起做好安慰,密切守护,防止自伤、自杀等不幸事件发生。
1.2 愤怒期 患者在通过短暂的否认而确定无希望后,觉得为什么患这种病的会是我而不是别人,表现为愤怒、烦躁,甚至不愿意接受治疗,将愤怒情绪发泄到亲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此期的心理护理非常困难,患者可发生不礼貌的言行,医务人员要把愤怒看作是一种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应忍让克制,让患者的情绪得以宣泄,医务人员要怀着一颗爱心,安抚疏导病人。可同时辅以药物,稳定情绪,使其安全的渡过此期。
1.3 忧郁期 患者在精神和肉体上深受巨大的痛苦,在意识到自己死亡不可避免,将不久于人世时,感到悲痛欲绝和极度恐惧,有强烈的孤独感。沉闷压抑,希望有亲人陪伴,能得到更多的关怀。此期重点在于鼓励与支持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维护其自信心,积极营造解除病人心理恐惧、减轻心理负担的良好氛围,及时将病情好转的消息或新的治疗技术告知病人,使他们能以乐观、愉快的心境与死神较量。
1.4 接受期 少数患者在临终阶段基本接受了死亡这一事实,显得很平静,不愿意增加亲人和社会的负担,希望早日结束生命。此期重点为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环境布置、饮食调配有积极的作用,了解病人最关心的事宜,尽量为其完成未竟事宜提供条件。医务人员要有同情和人道主义,尊重病人意见和日常生活习惯,体贴矛盾心情,给予更多自由,不约束其力所能及的活动。还可组织各种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实的渡过生命的最后历程。
2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的家属都将经历一段极其痛苦的心理过程,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有:镇静、冲击(初知病情),否认(病情缓解时),愤怒(病情加重时),接受现实(病人濒死时),忧伤悲痛(病人死亡时),悲叹(病人死后一周左右),接受死亡(病人死后一月左右),解脱(病人死后半年以上),重组(病人死后一年以上)。医务人员不仅要做好临终病人的关怀,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可能缩短心理上的否认、愤怒阶段,进入接受现实阶段,提高家属的心理适应能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2.1 掌握沟通技巧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与家属接触最多,在与家属交流中做到善移情,用心倾听,有效地利用非言语性沟通技巧,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不要给予过多安抚性回答,要理解他们此时的真实感受,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亲近,才有利于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2.2 给临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 作为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应将痛楚与打击深埋心底,以良好精神状态去影响患者,尽力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医务人员应鼓励家属用适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情感,对家属在愤怒阶段的一些过激行为,应采取理解和克制的态度。对忧郁阶段的家属,要时刻在一旁静静地陪同,轻握其手或轻扶其肩背,以安抚情绪,让临终病人家属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2.3 指导家属协助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家属的态度、言行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亲人守候在身旁,对临终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医务人员应对家属进行安抚和鼓励,指导家属参与临终者的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向家属介绍临终关怀的相关护理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起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使临终病人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护理和安慰,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心理护理在临终关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也是医学伦理学范畴。对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促进医患沟通都有极深远的意义。临终关怀要社会化,而其中心理护理启动的死亡教育是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关键所在,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更加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使临终病人以其赞成的方式接受死亡,而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微.临终关怀服务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4-45.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 心理影响
中国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02-02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医疗手段,其过程及结果如手术进展情况、术后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及康复时间等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面临手术的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术前反应有焦虑、恐惧和睡眠障碍,为此病人需付出极大能量采取个人应对手段来应付这些问题[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化护理的开展,术前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受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术前访视已经成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术前访视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改善其睡眠状况,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力,保证麻醉及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我院普外科2007年9月~2008年6月年住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随机分为术前访视组(以下简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5. 8 ±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46. 7 ±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种、病情、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家庭经济情况及对手术知晓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 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病人于术前1日下午由手术室访视护士进入病房了解病人病情及手术方案,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饮食睡眠情况、对此次手术有何要求等,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主刀医生情况及手术过程中应采取的配合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作耐心细致的解答,打消患者的种种顾虑,让他们满怀信心的接受手术,然后发放评估量表、睡眠情况调查问卷以及测量心率、血压,并且指导病人认真填写相关内容。本文所采用的评估量表可以反应病人术前1日和术后3日的情况,具体包括病人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过敏史、月经周期、既往病史和手术史等一般情况以及心理特点包括焦虑和恐惧心理、多疑和否认心理、孤独和自卑心理、自尊心理、无价值心理等[2];睡眠情况调查问卷将患者术前日晚睡眠情况具体分为很好、一般、较差和很差四级,由患者于术日晨按主观判断填写。
1.2.1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SSRS)对病人心理状况进行了解。
1.2.2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向患者了解手术前日晚睡眠情况。
1.2.3 分别记录病人在病房时、术前即刻、手术开始后30分、手术开始后60分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比较结果 见表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在术前1日无显著差异( P >0.05),而术后3日有显著差异(P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睡眠情况比较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其中实验组回收52份,对照组回收56份,整体回收率90%,符合要求。通过统计,实验组患者睡眠情况很好和一般的占78%,对照组为47%;实验组患者较差和很差的占22%,对照组为5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率、血压比较结果 见表2、表3。术前即刻、术中、手术结束时,对照组病人心率、血压变化较实验组明显,整个手术过程实验组病人心率、血压变化不大 ( P > 0.05)。
3讨论
手术病人在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随着手术的临近,应激反应更加明显,尤其是病人进入手术室初期,新的环境条件、手术开始时的紧张气氛等对病人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表现为紧张、恐惧加剧,心率变快,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手术无法进行。通过术前访视,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对病人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具体访试后效果分析如下:
3.1 手术室护士先去护士站查阅病人病历,了解手术名称、部位、病人的主诉、既往史、药物过敏情况、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各重要脏器功能、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等,全面掌握病人基本情况,为访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到病人床前与病人交流,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沟通,并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和心理调整,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稳定其各项生命体征。
3.3 为患者提供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并讲解术前准备(包括备皮、用药、禁饮食等)的内容与目的、术中因和操作需要引起的不适及对策等,使病人在接受术前准备及进行手术时能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出积极的配合。
3.4 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满足其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心理需要,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完整的概念,以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访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减轻其心理压力,有利于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术前访视,使病人能以积极心态去面对手术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术前访视还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40例。纳入标准:①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病人;②经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③需门诊治疗或复查随诊;④年龄14岁~45岁;⑤学历:小学及以上文化;⑥有简单网络应用的知识和能力;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狼疮脑病病人;②有精神疾病病人;③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况、经济状况等。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个项目,分9个因子和其他。①躯体化,共12项,主要反映主观身体不适感;②强迫: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③人际关系:共9项,反映与他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或自卑感;④抑郁:共13项,反映与抑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概念;⑤焦虑:共10项,反映与焦虑症状有关的精神症状及体验;⑥敌对: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3个方面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⑦恐怖:共7项,与传统的恐怖状态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⑧偏执: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⑨精神病性:共10项,主要是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⑩其他:共7项,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均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测查SLE病人的心理状况。
1.2.3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
由我科人员与软件工程师合作设计。软件工程师通过我科人员对其提供的有关专业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门诊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对SLE病人进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调查问卷发放及收集
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者,协助其完成。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不明条目给予解释,保证每条目解释内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2管理模式的实施
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档案:课题组对病人的信息严格管理,确保病人隐私不外泄。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护士把采集到的资料输入电脑,分别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评估病人:对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把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分类记录。如肾脏损害用“S”标记,血液系统损害用“X”标记,皮肤损害用“P”标记;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血压用红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黄色“↑”标记。标记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根据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或具体病情和医生医嘱设置复诊提醒时间。实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识别不同情况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从数据库中提取导出,可通过Email方式或飞信发送,也可通过QQ传送。利用软件的查询、提醒功能,检索病情改变,2d~7d后需复查或更改用药量或执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两个月未来复查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此工作每周执行1次。随访时不仅和病人沟通,而且与家属沟通。随访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病人争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时复诊,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病人的需要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病人则约定时间进行专人辅导。为了方便与病人沟通,除了设立固定的随访电话之外,还有专用邮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达内心感受,也使医务人员能及时采集到病人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训指导,保证每位参与病人能够利用手机短信、邮箱、QQ群这些信息平台传递、获取、分享信息,与医务人员达到互动。其目的主要是对病人用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心理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管理。每次随访及干预内容、时间都记录并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按时复诊的病人,每次复诊的临床资料交专管护士处,录入数据库中存档。干预效果评价。通过门诊日志记录,查病人是否按时复诊,3d查1次。未按时复诊的病人,及时追踪原因。电话随访后的病人,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回访,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医务人员指导。并把评价结果记录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为下一次的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LE病人应用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前后SCL-90评分比较,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9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21例,占38.8%;抑郁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邱忠霞,王涤非,马贺军.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56-457.
[2]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3]袁瑾.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中国使用医药,2007,2(12):19-20.
篇10
【关键词】 不育,女性;授精,人工(丈夫供体);心理测定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using husband sperms. Methods Fifty infertility women undergoing IUI and 40 infertility women who visited our centre served as controls were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between the IUI patients and domestic norm as well as the control (F=3.23,q=0.22-0.26,P>0.05).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factor and anxiety factor of IUI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3.39,2.78;P0.0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UI and various domestic norms were not significant (t=0.15-1.94,P>0.05). The five factors, such as hostility, obsessiveness,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gloom and anxiety, of IUI were positive, but lower than score three,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χ2 =0.01-1.73,P>0.05).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IUI is basically normal, the practice of this technique has no bad effect on patients’ emotion. However,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ostility and obsessiveness are higher than other factors, which indicates that a proper psychologic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KEY WORDS] Infertility, female; Insemination artificial, homologous; Psychometrics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不孕症直接关系到病人身心健康、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定,现已成为世界性生殖健康问题。现代辅助生育系列技术作为先进的新兴生命科学为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了希望。夫精人工授精(IUI)因简单、易行,已成为不孕病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但夫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一直不高,许多学者从生物学及心理学等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认为不孕妇女的心理状况比一般人群差[1],大多数不孕不育病人存在抑郁、焦虑倾向[2]。张雨萍等[3]研究认为,接受IUI的不孕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夫精IUI这项技术的实施本身是否会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加病人的不良情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本文随机抽取接受夫精宫腔内IUI的50例病人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选择因不孕就诊于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经筛查具有实施夫精IUI治疗指征的病人50例,均为女方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方弱症而准备行IUI治疗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病人均无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并发症,近3个月未服用任 何精神类药物。病人年龄26~42岁,平均(29.9±4.0)岁,不孕时间2~10年,平均(3.57±2.18)年,其中原发不孕34例(68%),继发不孕16例(32%)。对照组为同时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方检查正常就诊的门诊促排卵指导同房的不孕症病人40例。两组病人年龄、不孕时间、不孕构成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表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行设计调查表的表头,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压力、不孕时间、不孕的原因等。SCL90共有90个项目,概括为10个因子,依次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情况)等。SCL90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1~5分表示症状从无到有的严重程度,每个因子分=各因子所有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因子项目数。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按中国常模标准评分,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轻度或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2.2
调查时间
行IUI治疗的病人问卷调查的时间为准备行IUI治疗之前;指导同房的病人问卷调查时间为注射HCG日。病人均自愿接受心理调查。调查前先向病人说明填写方法、问卷调查的意义以及保密等原则,要求真实认真地对近1周内出现的症状,按表中所列项目进行填写,填好后收回。所有问卷均无空项,填写正确,符合评估的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IUI组与对照组病人阳性因子出现情况比较
IUI组SCL90测评中出现阳性分的因子分别是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和焦虑,其余因子无阳性症状。对照组SCL90测评中出现阳性分的因子是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其余因子无阳性症状。阳性因子分均小于3分。两组出现阳性因子病人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1.73,P>0.05)。见表2。
2.2
IUI组SCL90测评结果与对照组及常模组比较
IUI组SCL90测评结果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q=0.22~0.26,P>0.05)。IUI组的人际关系因子分、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3.39、2.78,P
3
讨 论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夫精宫腔内IUI作为不孕症的一线治疗措施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但其成功率一直徘徊在10%~20%之间[5]。影响IUI成功率的因素除去技术层面的原因外,心理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DOWNEY等[6]研究认为,不孕妇女74.6%有情绪的改变。还有研究认为,行IUI治疗病人的心理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3]。刘标英等[7]对800例IUI病人调查显示,IUI病人存在抑郁心理、自卑心理、负罪心理和猜疑心理。这些研究均提示不孕的妇女,包括接受IUI治疗的不孕病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IUI治疗的病人与 对照组及常模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接受IUI治疗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心态较平和。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①随着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出生后代的健康成长及后代生育力的正常,让不孕的病人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不再担心;②人们开始理解和关心不孕病人夫妇双方,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他们的情绪反应[8]。本文IUI组与对照组病人出现阳性因子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而且人际关系因子分、焦虑因子分还低于对照组,提示夫精IUI的实施本身并没有增加不孕病人的不良情绪。
在正常人群中, 5%~10%有抑郁发生[9]。本研究中IUI治疗病人的抑郁因子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文献[2]结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普及,病人的心理素质提高,观念开始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没有后代是罪大恶极的事情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开始淡化[9],病人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即使没有子女,他们也会通过收养子女等途径来解决问题。
本文结果虽然表明行IUI治疗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病人的人际关系、敌对的情绪、强迫症状、忧郁、焦虑的因子分值均在2~3分之间,提示病人存在轻度或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因此,要求生殖医生在接诊中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疏导,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0]。营造关爱的氛围,让病人以愉快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明. 不孕不育心理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5,24(2):5456. [2]潘红英,徐瑾,叶志弘. 不孕不育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与康复杂志, 2006,8(5):292293.
[3]张雨平,张莹,柏璐,等. 人工授精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4,4(19):15.
[4]张明园. 精神科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10415.
[5]朱亮,邢福祺.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关因素[J]. 广东医学, 2007,3(28):395396.
[6]DOWNEY J, HUSAMI N, YING LING S, et al. Mood disorders,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distress in woman presenting for infertility evaluation[J]. Fertile Sterile, 1989,52:425.
[7]刘标英,曾少颜,黄蜜琼,等. 人工授精受术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3(12):132.
[8]LEE, SHUHSIN, KUO, et al. Chinese traditional childbearing attitude and infertile couples in Taiwan[J]. J Nursing Scholarship, 2000,32(1):54.
[9]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