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救治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应急救治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应急救治预案

篇1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篇2

关键词: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成批爆震烧伤;应用探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对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现在医疗卫生单位已经逐渐全面制定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但是每个医疗单位都有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成批爆震烧伤的患者严重程度制定本单位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1]。我国目前各地依然存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工厂意外,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制定对及时较少这些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很好的效果[2]。本文就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救治的火灾烧伤患者12例为观察组,烧伤分级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3]。对12例患者的烧伤程度分级如下:2例患者属于重度烧伤,3例中度烧伤,7例轻度烧伤。12例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为(36.52±1.23)岁。与之前还未采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12例烧伤患者进行比较为对照组,这12例烧伤患者与观察组的烧伤程度分级无明显差别,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36.32±1.45)岁。

1.2方法对每例烧伤患者采取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由急救人员在现场判断患者病情,进行分类处理,通知院内急诊部门进行重大烧伤的抢救,急诊护士通知上级领导,由局长报告给卫生局。由120急救回到医院后,重伤患者立即进入急诊部门,在急救时,每位患者由2名急诊护士参与,中度烧伤患者在治疗室进行清创缝合,轻度烧伤患者在急诊大厅治疗。之后联系各个科室转运患者。①现场分类: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及合并伤对患者进行分类,红色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抢救,黄色类别的患者进行清创缝合,绿色类别的患者可以在急诊大厅进行治疗[4];②现场急救:包括CPR、输液、包扎、固定等;③院内急救:需要抢救的患者由两名急诊护士参与,1位护士专门负责输液、扩容,另1位护士负责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对于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的患者要警惕有无合并其他的损伤,积极进行治疗[5]。

1.3观察指标观察这12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救治情况,计算平均救治时间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12例患者救治平均时间为(29.82±2.57)min,死亡率为0%;对照组12位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38.64±3.58)min,死亡率为8.33%。观察组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1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见表1。

表1采用t检验,t=0.0167,P=0.0283,P

2.2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见表2。

表2采用x2检验,x2=7.8341,P=0.0316,P

3结论

此次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在控制变量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得出需要的结论。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改变了之前手忙脚乱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6]。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建立的初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案的不合理、存在的漏洞等等[7]。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出现成批爆震烧伤情况时,现场急救人员准确的对伤者进行分类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可以避免浪费救治的时间,能够迅速及时的给患者营造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伤者的存活率。经过本次探究,可以看出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爆震烧伤患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昌林,文亮,罗旭,等.爆炸伤的急救现状及展望[A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4.

[2]方方.成批爆炸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3]罗晓双.自然灾难中伤员急救的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4]刘瑛,沈红.突发性群体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83-84.

[5]杨晓媛,李洁,李世英.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抢救成批地震伤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2):323-324.

篇3

关键词:7.23动车伤员 救治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5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0-01

7.23动车事件发生后,作为离事发地点最近的三级医院,温州市某医院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共收治患者33例。本人回顾性分析该医院在此次医疗救援中的总体情况,为今后有效地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从急诊科,病案室,脑外,ICU,骨科及相关科室收集伤员资料。

1.2 一般资料。2011年7月23日-2011年7月24日,共收治动车事故伤员3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4岁―62岁,平均年龄37.7岁。

1.3 统计指标。包括伤员来院时间分布,籍贯,受伤解剖部位,伤情分类(按伤员入院科别划分),转归。

1.4 伤员分检。根据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如果稳定,危重病人予红色标识,轻伤病人予绿色或黄色标识;如果不稳定,进入抢救室,危重病人予红色标识手术ICU,已经死亡病人予黑色标识。

2 结果

2.1 入院时间分布如下。事件后1h,2h,3h,4h伤员分别为,1人,13人,6人,5人。

2.2 受伤解剖部位。按AIS-2005版将人体分为9个解剖区域,即头颅,面颈,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上肢,下肢),体表。分析后如下:四肢损伤,体表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面颈部损伤最少。单个部位损伤13例,多个部位损伤20例。

2.3 籍贯地分布。分析如下:温州伤员9人,福建伤员18人,其次有国外、武汉、山东、陕西、江西等地。有14例伤员存在2处以上的损伤。

2.4 动车伤员伤情分类。共7个科室收治了伤员,分别为:骨科,脑外,ICU,急诊留观室,胸外,普外,五官科。收治科室最多的分别为:急诊留观病房,脑外,骨科,胸外等。

2.5 动车伤员转归。急诊治疗后好转回家2例,转院1例,院前死亡3例。截止2011-10-17,留院观察或住院后,好转回家21例,转院1例,仍住院5例。死亡占9.1%,住院57.6%,仍住院15.2%,留观24.2%,回家6.1%,转院3%。

3 讨论

该医院作为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市级综合性医院,承担了早期伤员的一期治疗、后期转院伤员的二期治疗及正常住院患者的常规治疗等医疗救援工作。

3.1 本次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

3.1.1 意识与预案。在第1例伤员到底急诊科时,分诊班护士立即向相关部门做了汇报,启动了紧急应急预案,同时根据本次群体伤发生的特点及强度,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进行了初步评估,及时组织人员及急救物资,检查各急救通道和急救区域,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3.1.2 质量与管理。

3.1.2.1 合理调配人员。启动紧急应急预案后,从全院增调了几十名曾在急诊科待过熟悉急救流程的护士和几十名护工,将所有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组成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护工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团体的急救小组,全程负责诊断、检查、治疗和转归,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救治链,使来院伤员均能得到及时救治,体现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同时紧急调用了大批急救物资,缓解了人员紧缺,物资紧缺的问题。

3.1.2.2 完善信息管理。设立了专人负责伤员信息的收集与保管工作,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更有利于信息的保存。同时建立了伤员信息卡和身份识别带。根据伤员病情采取分类救治及优先处理原则,采取4种颜色区分病情,为各救治环节提供信息,为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红色用于危重伤员,即特级或一级病人;黄色用于重伤员,即二级病人;绿色用于轻伤员,即三级病人;黑色用于死亡病人。

3.2 本次急救护理暴露的缺点与改进建议。

3.2.1 本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由于部分伤员资料缺失不能达到完全精确,造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3.2.2 缺乏专业人才和急救物资准备。通过全面总结此次动车伤员急救护理组织管理的经验,我院在专业人才和急救物资储备方面存在不足,参与急救的专业急救护理人员少,急救物资不足,加大了护理组织管理的难度。建议今后加大急救专业人才、物资的储备,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设立急救物资储备库,以提高群体伤的应急能力。

3.3 建议。

3.3.1 通过全面总结本院7.23动车事件的救援经验,建立完善的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设备、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当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有效,高效实施医疗救援。

3.3.2 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准确快速判断伤情,做好登记,对伤情重,生存希望渺茫的伤员仅给予期待治疗,使有限资源能救治更多的伤员。

参考文献

[1] 姚文章,张连阳,程晓斌等.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和i,2008,10(5):393-397

篇4

一、领导机构

1、成立“__县__人民医院防汛防潮防台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兼任,办公室电话:______。

2、组建应急救护队(详见__人民医院关于组建公共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护队的通知)。

二、具体措施

1、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发生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立即调派应急救护队前往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文秘站:),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一步强化我镇紧急救护网络工作。我院要充分发挥全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急性外伤救护中心的作用,承担我镇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护处理的技术指导任务,同时要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在15分钟内腾出20张病床接收伤病员,并根据事态发展的需要继续调整床位,开通通道,立即组成以院长为核心的急救小组,集中医疗技术力量,拟出最佳抢救治疗方案,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治工作,将将救治情况随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其他科室也要做好相应准备,共同承担全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3、各应急救护队要按照紧急救援需要配备充足药品,保证各急救设施齐备,完好率达100,加强检修各急诊专用的救护车,保持车况良好,司机和车辆24小时待命,接到呼救信号5分钟内出车,不得延误抢救时间,以保证快速抢救病人。

4、各应急救护队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加强沟通与协作。

5、加强对应急救护队队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及业务技术培训,使之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业务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6、各科室要加强督查,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工作到位。救护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谁承担,谁负责、对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篇5

各科室:

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是指突然发生车祸、爆炸、倒塌、踩踏、火灾、台风、泥石流、工矿事故、航空事故、战争等致多人受伤,总伤员人数达到10人以上或总伤员人数未达到10人而危急重伤员(如休克、严重多发伤、生命征不稳定者)达3人以上时;突发集体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或集体中毒人数未达10人而危重病人(深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达4人以上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件,为了做好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发生时的救治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抢救力量,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按抢救程序实施救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因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造成的损失,我院特制定了本预案。

⒈目标与任务:是为了做好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的救治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抢救力量,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按抢救程序实施救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和维护正常的医院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⒉领导机构:医院设立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医院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小组名单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小组成员名单”),负责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医院院长、书记担任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执行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安排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⒊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导下,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院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总务科、药剂科、设备科相应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工作。

⒋信息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120”院前医生在现场应用救护车载无线手机(号码:13960563763)立即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急诊科负责接诊工作的急诊内、外科医生和值班护士发现发生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时应用“120”专线电话(0598-8333666,8325484)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按事态发展逐级上报,总值班应当在接到报告的同时迅速向突发重大伤情及重、特大集体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经有关领导核查无误后由医务科长及相关领导在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⒌启动条件和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执行小组应当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意执行小组可紧急启动医院应急系统。应急预案启动后,医院有关科室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执行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实施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抢救措施。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被通知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急诊科,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领导小组报到,服从院抢救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和接受抢救任务。院前急救小组随救护车出诊现场,实施院前抢救。院内抢救小组做好院内抢救的准备和接诊工作,随时投入急诊抢救室的抢救工作。院前抢救小组应按伤员和中毒人员的病情轻重划分抢救功能区,并于患者右足踝或右手腕处挂国际受害标志,填写急救识别卡(红色——伤情最重,需立即抢救;黄色——重伤,但病情稳定;绿色——轻伤,可现场处理;黑色——已死亡,可留尸体队处理)。院内抢救小组实施安全运输回院病人的继续救治工作。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全程跟踪负责制,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担架员(工友、护理员或实习生)全程负责一名伤员,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应向上级医生和抢救小组成员报告,专科医生及上级医生负责抢救工作的统筹和指导,各施其责,保证抢救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共同完成抢救任务。医院收费处、药房、化验室、ct室、光室、b超室、相关病房也要同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使应急预案得以顺利实施。

6.拟扩充床位以收治成批伤病员的方案:拟增加的床位用屏风隔离,设在院病房大楼一楼宽敞的大厅、各科室的教学间、走廊。床架、床板及床上用品由总务科负责准备。拟增加的床位数如下:内科一区:5张,内科二区:5张,内科三区:5张,传染科:5张,外科一区:5张,外科二区:5张,外科三区:5张,外科四区:5张,一楼大厅 用屏风隔离可加设床位30-50张,输液位50-100个。如不够,可设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邻居市财经学校的教室,两张桌子合并就成为一张简易床,大约可设300-500张。药品由药剂科负责准备,医疗设备由设备科准备,耗材和一次性用品由供应室准备,人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落实。

篇6

一、医疗卫生体系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成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卫生组,在我县发生地震灾害时,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医疗卫生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局长

县政府信息督查室副主任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成员单位:县药监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质监局

二、主要职责

1、医疗卫生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统一指导全县抗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协调解决抗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组织成立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治队和卫生防疫防病队,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预报时,宣布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进入紧急状态。

(3)发生地震灾害时,在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的指令后,第一时间确定医疗救治防疫防病目标,分配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任务,派遣专业紧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赶赴灾区,做好受伤人员的临时救治和转入后方医院救治,开展卫生防疫防病工作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4)协调并做好灾区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5)做好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检查检测。

(6)做好受灾人员的精神、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疏导工作。

2、医疗卫生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伍开展各种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防病工作,协调各乡镇医疗救治队的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

县药检局负责协调并做好灾区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县乡医疗机构负责组建医疗救治队伍,调配急救车辆和设备,协调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制定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指导做好灾区伤员的救治、转运等,并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师资培训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建防疫防病队伍,调度防疫车辆和设备,指导灾区疫情监测和预防,开展普服药和消杀灭工作,防止传染疫情发生和蔓延。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组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调度卫生监督车辆和设备,指导灾区开展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检查检测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灾区救灾物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三、救援措施

地震灾害情况实行医疗卫生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应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体制。

1、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

(1)县卫生局要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和20人的医疗救治队各1支;县一院、中医院分别组建20人的医疗救治队各1支;妇幼站要组建10人的医疗救治小分队1支;县二院要组建15人的医疗救治队各1支;屯字、平泉、三岔、开边中心卫生院要分别组建10人的医疗救治小分队各1支;各乡镇卫生院要组建5人的医疗救治小组各1支。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组建1支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队。

(2)县药检局要组建1支药品、医疗器械紧急调用和转运伤员队。

(3)县质监局要组建1支救灾物品质监和转运伤员队。

2、应急救援的责任区域

(1)全县范围内同时发生灾情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救治组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县直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县城各种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防病工作。

(2)县内某一区域发生灾情时,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卫生组统一调度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力量,赶赴灾区实施救援。

(3)县城发生灾情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防病队伍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防病,并紧急调动各乡镇医疗救治组配合实施救援。

3、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伍的指挥与协调

(1)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伍到达灾区后向地震现场指挥部报到,受领任务。

(2)各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队要及时参加地震现场指挥部召开的会议,报告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情况。

(3)在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行动进程中及时报告新发现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各医疗救治队之间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各种医疗救治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友邻队伍之间要划分责任区边界,同时关注结合部;区块内各医疗救治队之间要协商解决药品、器械等资源的共享或分配。各救援队伍之间保持联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并共同防护。

4、人员抢救程序

在地震区域内,帮助救援队搜索受难者,一旦伤员营救成功,医疗救治队工作人员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救护手段,对受难者进行救治,迅速把伤员转送到医疗站,同时开展灾区和灾民居住区域的卫生防疫防病工作,以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灾区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防病工作的队伍应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医疗救治队伍在转运伤员过程中,卫生防疫防病工作队伍在开展消杀灭工作中防止余震、水灾、滑坡、崩塌等自生灾害、损伤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篇7

一、医院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提高医院各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意外性、突发性、扩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医疗救援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医院医疗救援的管理,采用先进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医疗救援的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使医院医疗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在医疗救援工作中,各级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应急工作人员及医疗救援设备和物资应迅速到位,充分发挥卫生专业人员的作用,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报告、处理、稳定等工作。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好医疗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规划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发挥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做到平战结合、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演练、演习。

二、医院医疗救援组织体系

(三)各医院成立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医疗救援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并在所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医院各科室及相关部门在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专家组由各专业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具体负责医疗救援的指导工作。

医疗救援小组由临床科室技术骨干组成,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后勤保障小组由总务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组成,保证医疗救援所需的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的供应和储备。

三、医院医疗救援程序及操作流程

(四)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和响应

医院应严格遵照《*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有关医疗救援的分级和响应原则。

(五)急诊抢救

医院接收到医疗救援指令后,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启动医疗救援预案。医疗救援小组依据伤情、病情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分类,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指导医疗救援小组开展医疗救援,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医院应急队伍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六)伤病员转送

伤病员数量超出急诊科容纳量,伤病员生命体征平稳或急需专科手术,可陆续将伤病员转送至有关专科、ICU、手术室或其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需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应就地先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诊记录,由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统一协调。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或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七)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操作流程

1、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关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后,立即启动传染病的救治方案,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和隔离工作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与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1)医院设立独立的医疗单元接收传染病患者,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相应的防护和隔离措施。

(2)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和救治方案,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单位。

(4)医疗流程:

2、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预案,成立中毒事件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对不明原因中毒事件要立即通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解毒药品的供应和储备,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中毒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救治能力时,应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4)医疗流程:

中毒患者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

通知卫监、疾控、食监人员调查

实验室毒理检查

初步处理,登记详细资料,分流患者

危重患者送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中度中毒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轻度中毒患者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不明原因中毒患者即时通报同级疾控中心

3、急性群体外伤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外伤的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外伤的救治预案,成立群体外伤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外伤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应急医疗小组,对急性群体外伤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和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调配手术间、麻醉师和专业外科医师对急需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外伤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应急处理能力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外伤患者

(4)医疗流程:

中度外伤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详细登记资料

危重患者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轻度外伤患者清创包扎、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手术室手术或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或手术室手术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

(八)信息报告

医院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的医院要每日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伤情、医疗救治进展等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九)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院得到有效的救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救援的保障

(十)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

(十一)组建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小组

各级医院应组建综合性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的专业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保证医疗救援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救援队伍应包括:

——传染病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专科护士、2~3名消毒、院感工作专业人员组成。

——中毒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急诊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急诊专科护士、1~2名实验室毒理检验专业人员组成。

——创伤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创伤外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创伤专科护士、1~2名麻醉师组成。

——配备5~10名担架护工。救护车司机1~2名。

(十二)物资储备

根据医疗救援的实际需要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由医院职能部门进行采购和储备。应急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主要物资器械储备:

——担架、平台车、救护车。

——各类消毒、杀菌剂。

——隔离衣、帽。鞋、裤、眼罩、口罩、手套。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类穿刺包、气管插管。

——洗胃机、清创缝合器械。

——各类抗病毒药、止血剂、营养支持药、抗生素、各类血液制品、各类抢救药品、各类品。

篇8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所;猝死;防治要点;应急对策

1 猝死的疾病特点和猝死急救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为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病人在起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发病原因往往是病人存在心源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或是因为非心源性因素如触电、溺水、药物中毒等,这些基础疾病和因素导致病人突然出现心脏和呼吸骤停,引发猝死。实际上,病人最初的心脏和呼吸的骤停并非真正意义的死亡,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心肺脑复苏等积极有效的医疗抢救,病人将发展为最终的脑死亡。

猝死的发病率高,抢救成功率低。我国是世界上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为全球之首,而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猝死抢救时间窗极小(4~5分钟),病人常常在送达医院前已经发生脑死亡,最有价值的抢救手段是现场目击者在现场立即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假如完全寄希望于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再进行抢救,病人存活希望将会极低。

2 研究制定强制隔离戒毒所防治学员猝死对策和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医疗戒毒治疗、身心康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大多收治的是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戒毒所依法对他们实行隔离封闭管理并帮助他们戒毒。很多学员由于入所前的长期吸毒,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器质与功能损害,数病缠身,隐患丛丛,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病症众多,发生猝死的机率大为增加。据了解,全国多数戒毒所在近些年常发生学员突发猝死的事件。

猝死所致的死亡往往是无法预料的非暴力性自然死亡,有的甚至发生在深夜的睡眠中,死亡发展极快,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并没有能引起注意的先兆症状和已知疾病,相当数量的患者直接以心脏和呼吸的骤停为第一表现。这样的骤然死亡,势必引起各种各样的死因猜测,容易引起死者家属的误会和不解,也容易引发恐慌和,往往给戒毒所的正常工作开展带来了极恶劣的负面影响。

强制隔离戒毒虽然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制措施,但戒毒学员仍然享受合法的人身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权、公民权、司法救济权等,戒毒所在实行强制措施的同时也负有保障戒毒学员生命健康的责任,戒毒所应当推行对学员的人性化管理,注重学员健康保障。由此,加大对猝死的防治力度,研究制定学员猝死的防治对策和应急预案是尤为必要的。

3 探讨并提出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学员猝死的防治对策和应急预案

我们根据我们根据猝死的疾病特点和急救关键,结合强制戒毒所的工作实际,拟提出强制隔离戒毒所防治学员猝死的对策和应急预案,供各戒毒所参考。

3.1?防治对策

各强制隔离戒毒所首先应高度重视猝死这个疾病,对猝死防治可以抓住“早预防、早发现、早抢救、高效率、保稳定”的十五字要点。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学员体检筛查,实行猝死三级预防,广泛开展针对干警和学员的猝死急救技能培训,为各戒毒大队培养一至两名医疗助手,在学员工作场所和学员宿舍张贴“猝死急救流程图”,制定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在学员猝死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预案,现场人员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通报,单位各部门和人员做到最迅速的响应和联动,尽早启动和展开抢救,抢救过程中能够使用到有效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物,应用正确的方法与技能尽可能的对病人实现最高效率的救治,挽救病员生命,并通过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事件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和影响,确保监所和谐稳定。

3.2?应急预案

为创建健康、平安戒毒所,确保学员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和稳妥落实戒毒所突发猝死事件应急工作,尽最大努力救治学员,维护所内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监所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强制隔离戒毒所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国为重”的思想,视学员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工作原则:早预防、早发现、早抢救、高效率、保稳定的原则。

(3)工作目标: ①牢固树立全所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责任意识,做好猝死的三级预防,提高全所干警和学员的猝死急救能力。②完善生命健康安全规章制度和突发危重疾病抢救及急救绿色通道制度。③建立所内猝死事件的快速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尽最大力量挽救病员生命。④合法、合理、公正的做好善后处理,维护所内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监所稳定。

(4)组织管理: ①成立戒毒所学员猝死救治应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猝死学员的抢救组织、协调和处置的领导。②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一旦突发学员猝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集紧急工作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抢救和处置工作。做好各部门和人员的动员和分工。做好应急工作的上传下达、指导、督促落实、检查、协调等事宜。

(5)猝死学员急救的应急处理的步骤和环节

篇9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岱山县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岱政办[20__180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及卫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岱山县卫生系统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灾害事故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暴雨、洪水、台风、潮汛、干旱、风暴、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毒气泄漏、触电、坍塌、道路交通、海难等各类事故。

防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卫生系统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防控与处置机制。

一、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为强化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决定是否向县政府提请启动有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指挥调动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开展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与救治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负责向县政府请求各方面的支持,负责同县内各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协调工作,并在本县医疗救护、调查控制技术力量不足时,向市卫生局请求支援。

(5)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依法对有关重点区域或者传染病疫区实行紧急措施或者封锁。

(6)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7)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2、县卫生局分别设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工作小组、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和主要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在县卫生局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1)综合协调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信息收集和通报,联络和协调各单位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做好物资准备、调配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2)预防控制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实施应急控制措施、进行现场勘验、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作出评价报告;负责灾害事故后有关预防与

控制工作;协助进行现场救治。

(3)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级医院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挥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协助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3、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县第一人民医院应成立医疗专家会诊小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站网网。乡镇卫生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负全

责。各工作小组名单报县卫生局备案。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卫生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传染病疫情的专项应急处理预案。吝医疗卫生单位要相应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

所还要根据职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

器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储备,保障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并根据需要组建若干梯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现场调查与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包,明确人员联系电话。具体负责相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

4、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达到实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掌握现场应急处理基本技能经常组织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对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 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向全社会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促进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家庭及社区环境卫生。

6、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为我县本岛和衡山岛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定点急救医院和相关传染病定点诊治医院,应合理设置急救通道、传染病门诊、隔离观察室和病房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其他外岛乡镇,由当地乡镇卫生院先组成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县第一人民医院随后组成医疗救护组给予援助。其他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高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监测与报告

1,县卫生局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由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

2、本县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人。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本县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有关信息和其他信息;负责突发事件、疫情信息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突发事件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进行

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设立立24ij}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时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信息。

4.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任务,建立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以及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

灾害事故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

6,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初次报告,必须包括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类型、特征、时间、地点、范围、受害或伤亡人数、主要病(伤)情、事件的地区分布、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等内容,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作出进程报告。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的法律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禁止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县卫生局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制度规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向社会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

的信息。

四、应急处理

县卫生局接到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应急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现场医疗救治、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支持。

(一)预防控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

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个人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采样与处理。

2、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现场卫生监测;突发事件的确证等。

3、各有关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人员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配备必需的防护设施设备、用品,并按照规定穿戴有效的防护衣具和携带相关安全警示仪器设备进入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相关现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对按照规定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抬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情况提出采取医院隔离观察、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指定其他

地点隔离医学观察。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内出现异常症状,负责隔离医学观察的单位要立即通知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尽快运送到指定医院就诊。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被隔离观察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按照规定对被隔离

人员进行医学观察、监督管理。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安置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并向居民、村民 宣传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以及科学预防知识。

6、发生自然灾害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应以最快速度了解灾情,并根据灾害特点及变化情况,加强饮食、饮用水和环境等环节的卫生监督、监测,组织开展环境消毒和除害灭病等有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7、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必要时经县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家确定,向县政府提出采取下列紧急措施的建议:

(l)临时限制关闭有关的公共场所,对特定场所进行强制消毒;

(2)临时停工、停业、停课;

(3)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实施交通卫生检疫或者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4)对水源、供水设施以及食物采取卫生安全控制措施;

(5)对危险物品进行强制封存、销毁;

(6)禁止举办大型活动;

(7)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8)根据需要设立隔离控制区;

(9)其他必须采取的紧急措施。

紧急措施由县政府决定和宣布解除。

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组织指导有关机构和人员,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疫区、疫点进行预防性、终末性消毒。对疫点的终末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对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提供技术指导,并

按职责采取必要的隔离、消毒、身份确认、火化等处理措施。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在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现场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要及时提供卫生科普资料,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对易受感

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和群体防护等措施。

10,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中,发现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县卫生监督所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报请县卫生局依法查处。

(二)医疗救治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各医疗单位接到医疗呼救或者救援指令时,启动医疗救护快速反应系统和运转机制,医疗救治应急反应队伍迅速到达现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在采取现场控制措施和调查的同时,要积极配合与

协助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医疗救援。

2.医疗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并填写清楚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随伤员流转。

3.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的人员,实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诱、拒绝。接诊医生要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诊的重症病人,要负责将病历复印件或原件随病人转送到有条件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4.医疗机构收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人员,应当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等为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5.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医学科研成果及其应用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承担医疗救护的医疗单位在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由县卫生局请求市卫生局派员支援。

6、各医疗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加强医院内消毒管理,并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及缓冲带,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五、奖惩机制

1,县卫生局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篇10

市卫生局成立**会医疗卫生保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会医疗卫生保障的协调指挥工作,领导小组为临时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会和残奥会结束后,领导小组工作自动终止,我市的卫生保障工作转入常态管理。

(一)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何一天

副组长:张乐鸣、王仁元、干爱玲、邹鸣飞、胡建华。

成员:许伯强、高巍、周学群、胡农、章国平、李冠伟、蒋建伟。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卫生局应急办牵头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卫生监督组、传染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应急协调组、物质保障组和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由卫生监督处牵头,传染病防控组由疾控处和妇社处牵头,医疗救治组由医政与中医处牵头,应急协调组由应急办牵头、物资保障组由规财处牵头,监察组由监察室牵头。

(二)各工作小组职责

1、办公室职责:负责**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和预案制定工作。

2、卫生监督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卫生监督工作。

3、医疗救治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医疗救治工作。

4、传染病防控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5、应急协调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反恐和预案起草工作。

6、物资保障组职责:负责协调**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物资和经费的保障。

7、监察组职责:负责监察**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相关职责的落实执行情况。二、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

(一)市卫生监督所

负责**相关的食品、饮用水、餐饮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指导、督查**火炬传递经过的5个区(市)的食品、饮用水、餐饮卫生监督工作。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相关的传染病防控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指导、督查**火炬传递经过的5个区(市)的传染病防控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三)市急救中心

负责与**相关的各类医疗急救工作。

(四)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核应急医学救援。

(五)市第一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化学中毒医学救援工作和外籍(地区)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六)李惠利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七)市中心血站

负责与**相关医疗救援的血液保障工作。

(八)市级应急后备医院

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康宁医院。三、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和物资储备

(一)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

1、市级2支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和5支医疗救援机动队在实施**会医疗卫生保障期间处于待命状态。

2、市级医疗救援机动队救护车必须携带外伤(包括枪伤和爆炸)、烧伤和中毒救治的常用器械和药品。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的现场检测车必须配好设备和试剂待命。4、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机动队做好生物恐怖的应对准备。(二)应急物资储备

各地各单位做好相关的抢救、解毒、消杀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五、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相关信息、传染病疫情依据现有有关规定执行,与**有关事件信息报告要求如下:

(一)事件报告单位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等为责任报告单位。

(二)报告事件的界定

1、我市参加**火炬传递人员或所居住、活动场所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故和人员伤病事件。

2、我市发生的与**会外籍(地区)运动员、游客有关的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故和人员伤病事件。

(三)报告方式、时限与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在获得相关信息经初步核实后,应当在1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信息;

2、对重大、敏感的事件信息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在常规报告的同时1小时内直接报告市卫生局应急办;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相关信息的报告并经核实后应立即书面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六、事件处置

(一)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

1、责任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急救中心;

2、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

3、现场处置程序:

(1)积极组织救治病人,隔离传染源;

(2)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和健康随访;

(3)根据疫情规模和危害程度,确定疫点、划分疫区;

(4)采取消杀灭等卫生处理方法,切断传播途径;

(5)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宣传教育等方法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