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风险治理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目前,“互联金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从狭义上来看,市场人士把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事金融交易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我国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的业务称作为金融互联网。但是这一概念正随着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促进、逐渐融合而变得模糊。从广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一切资金融通的行为。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金融产品、人才储备、互联网金融规模、法律法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比传统金融模式更容易被公众接受,这使得网络消费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2.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由于其便于携带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产品种类更多、服务更加周到、交易成本低等特点。

3.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不断地创新,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模式多种多样。根据参与主体与金融业务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即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原因及其影响剖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缺乏一定的经验。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是新兴行业,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是鱼龙混杂,缺乏一定的从业经验,而且管理意识薄弱,这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硬伤。加之社会的信用体系有待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潜在大量的金融风险隐患,要想保证几千万个小微企业经营者简直是困难重重。再有网络系统数据的采集以及保护机制需要完善。最后,违法犯罪的现象逐年突增。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影响

1.风险的快速扩张造成监管困难。由于高科技网络技术发展,使得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快,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扩散面积。交易的虚拟性使得金融服务失去了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交易过程变得模糊,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难以确定,因此,金融机构很难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采取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进而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

2.潜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信息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会使客户个人的保密信息泄露,最终会导致泄露风险的发生。影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第二,软件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的脆弱性。第三,公司为保证名誉忽视黑客的不法行为。第四,关于惩罚互联网犯罪行为的法律尚未健全。

3.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投资者风险增加。关于互联网金融我国缺乏对其的外部监管,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我国对互联网信贷业务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其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主要扮演借贷中介的角色,但其自身又不具备资金监管的资格。以上两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进而也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互联网金融风险给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控和监管增加了难度,也给我国政府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来加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进程,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健康发展。

1.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只有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才能更好地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另外还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进行补充,[10]最后应当建立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平台制度,制定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规则,确保用户个人信息不被盗取,明确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互联网金融交易安全有序地进行。

2.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首要任务是加强安全建设、构建安全按体系。首先是硬件,能够为信息处理提供强大的保证;然后是高科技与人员,企业应当招募大量具有先进技术的专业安全人员,这样可以更好地加强安全建设。因此,互联网安全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和安全研究者的事,也是个人,尤其是企业更应该予以重视的,及时发现漏洞的存在并加以修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合作。首要任务应当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监督管理互联网金融的职责。其次还应当在各监督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监控金融风险的部门,能够及时地预测和发现金融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最后还要加强与国际监管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监管机制,加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联网金融具有跨行业、跨国界的特点,这样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从而达到监管目的。

4.加强信息披露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悉权,可以建立一个互联网咨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关于产品、风险、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消费者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反馈,提出产品与服务的不足之处,只有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才能增强其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更加放心地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从而间接得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互联网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虽然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正视风险的存在,把握好风险发生的客观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和治理,就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并且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扫除障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互联网金融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3(11):5~6.

[2]周茂清.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兴起原因及其风险应对.当代经济管理.2014(10):36.

[3]许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

[4]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35(2):14.

[5]胡晶.网络经济安全及其管理对策.学术交流.2014(4):5.

[6]王兴盛.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及治理.青海金融.2014(10):30~34.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机遇 挑战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46

互联网金融(ITFIN)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的新的金融形式,是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科技技术来实现金融业务与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让很多现代科技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当今时展的一个整体趋势,互联网金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随着第三方支付、P2P贷款、阿里小贷、众筹融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形式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越来越成为广泛影响金融领域,为金融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新型金融模式,当今时代,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开始给予了越多越多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探究未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金融在网络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延伸,第二种是互联网领域新兴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我国各大银行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都属于传统金融在网络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延伸。传统金融行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开展新的服务与新型的金融产品,使得金融业务的范围得到延伸,这种模式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依托于传统业务为基础而开展的互联网领域的服务与产品的拓展。互联网领域新兴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则并无传统金融业务作为基础,而是直接由网络的金融需要而产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主要为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需要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多为电商企业因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而向金融行业的渗透,这种互联网金融并不依托于银行等传统金融单位而开展,而完全基于互联网开展业务,而其产生与发展依托的更多是由互联网商务与金融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也必将越来越广阔,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一方面是融通资金,另一方面是满足支付与流通的等资金流动需求。资金融通方面,传统的金融领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银行,一是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两种方式对金融资源的配置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依赖线下交易,要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庞大的金融实体机构的日常运行也会产生大量的费用,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融资模式可以省却实体机构的运营成本,采用互联网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也相对于实体交易低得多,因此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在融资领域具有很大优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发展客户,其获取客户的能力与方式要优于传统金融模式,而线上通过自动化的软件平台服务对客户的需求可以提供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与十分迅速的响应能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面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具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其影响力更容易传播与扩大。在满足支付与资金流通方面,互联网金融虽然不具备传统金融的实体机构,但所有传统金融的网络领域的支付功能与资金流通服务互联网金融都可以实现,而传统金融业也越来越多地开展互联网业务,而产生了与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面的融合趋向,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会发展成为今后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组成,而无论传统金融业还是从互联网产生的金融企业都要在这个领域谋求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

首先,出于市场分割与竞争的考虑,传统金融业必然会抵制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产业的占领与发展。而我国的传统金融业主要是国营金融企业,其所具备的资金实力,政策优势与人力资源等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而传统金融业如果要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其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反而会挤占原本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占据的网络金融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而言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使得不具备条件与优势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被淘汰。

其次,由于我国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金融企业普遍带有国企性质,而私营企业要进入金融领域进行经营需要首先具有特定的牌照与符合相关准入条件,这是历史沿袭而形成的金融领域的政策限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阶段主要推动力是不具备国企背景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其经营自由的特点与金融领域严格的政策审批限制存在一定的冲突,互联网企业很难突破法律框架而开展某些领域的金融业务。与此同时,金融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为了避免投机与金融犯罪,我国国家相关法律对于金融企业的审批与管制十分严格,金融业准入门槛较高。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多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来跨越资格审批的限制。这将成为很多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金融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

最后,互联网金融由于属于新兴的金融模式,现阶段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实施管理的相关立法并不十分完善,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难以援引相关的法律条款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方面尚存在市场保护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无序竞争与市场混乱。虽然目前我国的立法建设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互联网经济发展过快,而相应的立法建设滞后于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与监督的问题,这将会成为未来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与深入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网络化发展的大潮当中,而金融领域的网络化发展也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互联网金融必将对金融领域与经济领域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怎样正确面对这一趋势与在这一趋势中谋求发展,是金融领域需要深入研究与关注的问题,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与研究将会是一个长期而不断深入的课题,只有从战略角(下转第56页)(上接第46页)度积极地认识与面对这一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刻保持高度的关注,才能让金融领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国模式;金融创新;信息技术

[DOI]10.13939/ki.zgsc.2016.40.108

1 中国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Internet of Finance)有了更加深厚的技术背景,中国经济态势的上扬也给互联网金融模式创造了契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升为互联网金融的稳固发展创造了坚实的条件,也正是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最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大数据、移动支付)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1]

除了技术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作用外,社会需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随着电子商务额快速发展,我国新一代消费群体对便捷性的消费方式产生了依赖性,居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社会人文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搜索引擎[2]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逐渐渗透、覆盖传统的金融行业,加快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进程,产生了新一代的互联网金融热潮。

2 互联网金融实质

就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来看,其并未完全摆脱传统金融业束缚,而是传统金融业向互联网方向的一种延伸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是对传统金融的实质颠覆,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更多是理念和思维的创新,金融服务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元化的途径。[3]当前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往往有其颠覆性的论断,这是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中国体制和市场分析不足的结果。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的基础功能效率得以提升,即清算、结算及融资功能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使得它在风险控制方面表现良好,因为金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市场信息的不对性,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特点可以很好地化解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总而言之,一定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其风险调控在可控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力度和方向,除此之外,实体经济的需求决定着互联网金融必然会向实体经济靠拢。

在互联网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生态系统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想将互联网金融从传统金融体系中独立出来就要突破原有体系,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然而这在当前中国模式下并不太可能实现。

3 互联网金融国内优势

互联网金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上文所述的技术推动、人文社会环境推动等因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比传统金融行业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顺应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潮流。中国模式下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社会需求。电子商务的繁荣极大地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网上购物模式的推广为第三方、网上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了广阔的运营平台,同时也满足了居民日益改变的消费习惯,将线下消费移到线上,使消费方式更为便捷。

(2)覆盖面广,包容性强。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覆盖面极大,消除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使他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资源完全开放共享,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在面向对象上的缺失。

(3)互联网金融的演化与发展使得中国金融体系格局更加多元化,加快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步伐,提高本行业的运营效率,提高了行业内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同时也加速了不同行业之间的整合,因为就互联网金融而言,其实质即是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融合。

(4)提高了金融系统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效率提高,业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行业内外的最新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活动。金融服务也能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提高了客户体验度。

(5)倒逼传统金融行业探索发展新模式,进而推动整个金融业的演进与发展。中国的强政府模式下,政府的支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4]

4 中国模式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状况

4.1 互联网金融关联性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融合了网络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联网的数据库泄露、身份认证等技术层面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金融行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跨界性质的组合使其风险三重化,风险耦合性也大大提高。

4.2 互联网用户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对互联网用户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身份认证等关键性步骤仍存在漏洞,对信用业务的监管也不太到位,消费者保护机制也不健全,这些不利因素都使得互联网用户面临信用危机。

4.3 法律法规、政策风险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金融模式,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性,使得不法分子可能会打法律法规上的球,利用互联网和金融服务这种跨界组合钻法律的空子,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不小的损失。特别是以互联网作为“外衣”的传统金融异化业务受到的政策、法律以及金融风险将更为凸显。[5]

4.4 资金链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资金流向的监管力不足,导致民间资金极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流向房地产以及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产业,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起到消极作用。

5 互联网金融发展意见与建议

5.1 鼓励、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对于新兴的诸如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P2P信贷等互联网业务模式,我们应该秉承着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心态对待其产生与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其演化与发展进程与风险防范并举,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弥补当前金融体系的不足之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2 互联网金融应立足于保护消费者财产信息安全上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广大消费者,因此,保护消费者消费安全及互联网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消费者群体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在监管难度上可能会有些大,但是务必要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5.3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能更好地保证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6],保障消费者财产信息安全。要尽快建设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管理体系,将个人、团体在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时产生的信用信息与居民个人或团体的信用挂钩,作为日后对其进行信用评价的标准。此外,还要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信用评价制度,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5.4 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预测与控制

实行鼓励与防范并存的监管原则,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进行适度引导与控制。注意风险控制,一旦发现威胁到消费者、企业等使用群体利益的风险,要及时叫停相关服务并问责相关单位、个人。

5.5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处在起步阶段,并未形成健全的法律体系,因此要加快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修订,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银行、众筹融资等金融活动的监管。[7]

6 结 论

在现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想发展好互联网金融,就要努力引导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互补、协调发展,弥补互联网金融在经济调节功能上的缺失。总之,互联网金融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支付、理财习惯,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曙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1).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郑连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

[4]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J].金融论坛,2014(7).

[5]彭冰.P2P网贷与非法集资[J].金融监管研究,2014(6).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发源于美国。谢平于2012年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网络支付功能、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App等工具,实现资金融通、存储、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谢平,邹传伟(2012)将互联网金融看作是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黄庆安(2014)认为第三方支付、P2P网贷、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电商小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互联网货币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

黄庆安(2014)从支付方式、融资模式、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及其获取方式、货币理论、金融监管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毛金芬,凌云(2015)从服务对象、金融规模、各自的优势、竞争发展模式、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思想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存在的差异;熊芳(2014)从金融理念、服务边界、金融中介功能、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学》教学的影响。1.金融理念方面熊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理念是“信用创造价值”。具体而言,交易双方并不需要熟识,借款人不需要担保抵押,只需要提供资信证明,也能够获得贷款。而投资人即使资金量较小,严格要求期限,也能够找到匹配的借款人,并且每一笔贷款可以有多个投资人;另外,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毛金芬、凌云(2015)认为传统金融的发展依赖于雄厚的市场资源和深厚的人脉关系。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注重开放的思维、网上高速及时便捷的交易与团队价值观。2.金融市场参与者方面朱维巍,董瑞丽(2016)互联网金融使得非金融机构企业也能够涉足金融业务,甚至是传统银行业务。毛金芬、凌云(2015)传统金融业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客户主要是大企业与少数的优质个人客户,贷款金额较大。而互联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低端市场,满足普通公众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熊芳(2014)借助于互联网,金融业服务的目标人群拓宽了,市场参与者大众化、普及化,普通公众、中小企业也可以参与各种金融交易。3.金融工具方面李文辉,孙红果(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普惠性、小微性。丁杰(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金融工具“单笔金额小微化、交易笔数海量化、边际成本超低化”,金融贵族属性大大降低。熊芳(2014)认为传统银行业、保险业为客户提供的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将被削弱。4.金融业务与服务方面汪连新(2015)认为金融业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国际化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实现了无地域、无时限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熊芳(2014)认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与便捷信息流而产生的征信手段的创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障碍问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满足客户对“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的基本诉求,削弱了传统金融为客户提供的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朱维巍,董瑞丽(2016)互联网金融产品打破了基准利率限制,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还对传统银行在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领域的市场垄断有很大冲击。毛金芬、凌云(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资产负债规模相对传统金融业较小。5.金融中介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中介的功能被弱化了,金融脱媒现象凸显,资金需求和交易双方之间可以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来交流沟通;而企业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来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管理风险等。熊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有助于资金需求双方充分沟通信息、定价市场化、交易透明化,而且也能大大降低双方收集信息、评定信用等级、签约以及管理贷后风险的时间与成本。丁杰(2015)认为金融机构可以是一种金融信息的中介,而非局限于资金的中介。资金需求双方利用P2P平台、众筹融资等可以自行完成资金的匹配、定价和交易。这种“自金融”模式使得资金融通可以去中介化,无需实体分支机构撮合成交。6.营销渠道方面毛金芬、凌云(2015)认为传统金融有庞大的物理网点销售渠道和客户来源,依靠关系销售产品。而互联网金融强调“产品价值”、产品设计能力、客户风险评估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重视客户体验和使用感受,并主要通过网络客户端与手机银行方式进行产品营销,运营成本大幅降低。7.金融监管方面近几年,电商平台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呈现井喷式增长,但仍然受利率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当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时可能导致投资风险。汪连新(2015)认为传统金融的监管优势在于具备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有人民银行管理征信系统。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存在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加了信息风险、交易风险、监管风险等风险。金融行业及监管部门迫切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系统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

(一)改革目标重在培养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冲击,丰富了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金融业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对金融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改革目标应该重在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汪连新(2015)认为金融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持续钻研,具备多学科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英语、法律、医学、心理学,具备较好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能力。詹浩勇(2015)认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则必须具备包括熟练使用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理财业务等互联网工具运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获取、归纳、分析信息和大数据的调研分析能力;金融交易的合同协议拟制能力。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等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上纳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

李文辉,孙红果(2016)认为任课教师应多参与金融实践,教师可以参与时下流行的低风险、低门槛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第三方支付和宝宝类产品的实盘交易,以自身经历充实教学案例库;要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宝宝类”产品、众筹和P2P网络借贷)纳入教学,并以此为重点,至于选择什么产品根据教师交易经历进行选择。以余额宝为例,介绍余额宝是什么、余额宝的收益和风险、余额宝如何交易、余额宝的优势(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余额宝和支付宝的区别等。

(三)教学方式上加强互联网金融模拟体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李文辉,孙红果(2016)认为在传统金融体系下,由于参与金融交易的门槛高,对参与资金、参与成本有限制,学生无法实际体验。而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便捷化、小额化、成本低,学生可参与准入门槛较低、风险较小的金融实盘交易产品。丁杰(2015)提出可以让学生参与第三方支付、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产品、P2P网贷及众筹融资产品的交易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切实理解信用、利息、收益与风险的互动关系。李文辉,孙红果(2016)认为应引入金融APP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具体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提高实践能力。例如,通过一个学期在线操作东方财富APP教学与演练,让学生基本能自行熟练操作该软件查看金融产品,并直观感受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化以及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以利率为例,不仅让学生通过APP全面地了解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及其变化,还要掌握查询利率及其变化的方法。黄侃梅,张炳达(2014),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模拟教学法进行了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计上注重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多学科融合性

皮天需,赵铁(2014)认为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的革新。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客户的信息甄别和搜集的成本,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成为了授信依据,彻底颠覆了传统金融依靠线下审核、评估以及依靠抵押和担保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式。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融合了传统金融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性。因此,在《金融学》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性。毛金芬、凌云(2015)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设置以下课程的意义: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下的《金融产品销售》课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模式下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P2P网络贷款模式下的《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课程、众筹模式下的《金融理财、国际金融》课程,并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下课程设置的整合出互联网金融下高职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的体系表。

(五)课程实训中利用互联网金融培养基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建设专业实训模块,训练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基础业务操作能力。詹浩勇(2015)提出可增设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交易与投资课程”纯实训课程,设计开发具有模拟市场交易功能的网络平台,甚至发行专属于此的模拟性虚拟货币,让学生能更好地领会货币发行的原理、机制和过程,从而掌握整个货币管理流程;让学生设计和交易简便的小额贷款或短期投资理财产品,初步锻炼学生的营销和投融资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实训学生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詹浩勇(2015)提出可以要求学生以实现投资收益为目的,寻找身边可交易或可投资的标的物,自主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产品,比如,学生可围绕建立一整套寒暑假、小长假重要财产保管机制和理赔机制来设计校园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雏形,并通过学校比赛中或者相关网络平台学生自行设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根据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粉丝”点赞等多种方式评价和修改学生的设计成果。

三、总结

篇5

摘 要:在互联网已改变生活方式的今天,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正在汹涌而来。网络与金融结合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均已具备,网络与金融结合的各类自发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也日趋增多。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代表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讨论互联网背景开始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模式做出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科技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引擎,渗透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网购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而网上消费,网上理财等一切与互联网有关的资金运作和资金融通都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向前。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服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一方面,新的渠道在不断被互联网金融公司拓展,如电视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移动pos等服务方式陆续推出,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形式的不断创新,B2B, B2B2C等支付服务模式也随之推出,并伴随着包括从结算、担保、融资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比如,阿里巴巴、拍拍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的基于人人贷模式的新兴互联网融资平台,就是为了实现像在淘宝上买卖东西一样便捷地买卖资金。其实当前支付宝中的余额宝业务就相当的具有这一特点。在余额宝中,人们只管存钱进去,收益自然而来。事实上余额宝就是一个巨大的理财资金池,它通过天弘基金运作起来,似乎更像是一种T+0的货币基金投资模式。事实上,人们更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中,每天多买一斤有营养的菜。如果说这是打比方的话,事实证明可能也是如此。而中国的银行如此不待见马云的原因,可能也是如此。

马云手中的阿里巴巴公司,以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开始逐步渗透到金融领域。相比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互联网金融具有快速支付,资金分配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这对商业银行产生综合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冲击。它确实给传统的银行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其实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金融变热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银行需要考虑的有很多,一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逐渐的实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计划,在互联网市场上占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也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建设,增加创新的模式。从而推进向网络化银行的转变,进一步增加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与竞争力度。商业银行想要合理、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盈利模式

银行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长久以来,银行以安全性,稳定性,低成本和低风险等特征活跃于金融行业。但是银行的盈利模式必须转变。如果银行像支付宝一样运作,势必会加大银行自身的风险,同时对银行的盈利贡献不足。如果银行为了降低服务成本,那么投入和盈利就一定会发生改变。资源配置和信息处理的成本事实上就是银行投入的一部分。竞争合作,渐成趋势。银行可以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注重合作双赢。

二、支付中介

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微付通(微付天下)PayPal、中汇支付、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微信支付、盛付通、腾付通、通联支付、易宝支付、中汇宝、快钱、国付宝、百付宝、物流宝、网易宝、网银在线、环迅支付IPS、汇付天下、汇聚支付、宝易互通、宝付、乐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家独大,百花齐放的局面。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151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清算的电子化,网络化,集中化都是银行在未来进行实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时必须具备的根本元素。

三、融资格局

金融顾名思义就是资金的融通,是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融资者的手中。金融中介必须保证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才能缓解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Zopa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人人贷(Person-to-Person, P2P)公司。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组合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融资的效率。现在我国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有很多,其融资的方便快捷性对传统的储蓄后放贷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必须使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企业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都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可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构建起“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全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键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可以有三种:一个是零距离银行。去年,交行就推出全国首台“远程智能柜员机”(iTM),将自助设备与客服中心相结合,使客户在自助办理业务的基础上,借助远程视频座席的协助,实现“无人银行,有人服务”。另外一个就是智慧银行。实际上银行转型是转向智慧银行。具备透彻的感应度量、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洞察三大能力,实现对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全能财务管家。第三个是全功能银行。未来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角色,我想应该近似于信息行业中的系统集成商。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研究.张轶.2014.

[2]信息技术对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研究.白璐.2013.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谭智超.2014.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陆岷峰.刘凤.2014.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业;影响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计算机已经普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已经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将立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类型和优势,对传统银行业所受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第三方支付模式

在买卖交易中,双方的资金支付主要是通过中间平台来完成的,这种模式就是第三方支付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第三方的资金支付是在商务网站上完成的,例如易宝支付、一汇付天下等,并不具备担保的功能。第二种,第三方的资金是由捆绑商务网站的方式来支付的,我们经常使用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就是这种类型。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商务银行中更多的业务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重合,二者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

(二)大数据模式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和小额信贷等都属于大数据模式,即拥有大量数据信息的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在该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支付信用的评估方面。随着大数据模式的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对个人体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侧重于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对于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P2P和众筹模式

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展开的合法借贷活动的模式就是P2P,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拍拍贷和人人贷。与之相对应的,众筹模式的内涵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股权融资,较为常见的有创投圈以及追梦网等。不论是P2P还是众筹,这种金融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融资活动,互联人员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本质上属于民间借贷,但是其交易模式发生了变化,即从线下向线上过渡。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闲散的资金,满足不同个体个性化的资金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

(一)优化操作平台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具有良好的操作平台。和其他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操作平台可以实现金融管理通道的自动化,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部分超市也纳入到了互联网品平台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助于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传输迅速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信息传输迅速的优势,并且充分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实际的交易活动都会留下一定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搜索,能够显著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为信息的储存提供了便利。

(三)整合资源配置

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互联网金融模式还能促进资源配置的整合及优化,提高交易双方人员信息的对称性,为交易提供可靠保障,而且还能降低金融排斥的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支付会更加便捷,有助于节约大量的交易时间。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一)对经营理念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金融模式的转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上,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对这种服务模式的评价较高,能够提高客户的满足感。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快速完成对大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创新和革新。因此,传统银行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和服务理念,对用户的类型进行细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供他们选择,提高他们的个人体验。

(二)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普及,不仅促进了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还能巩固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互联网这一模式的充分运用,传统银行可以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整合,使之能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扩展服务途径。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比,传统银行也具有独特优势,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良好的诚信度和认知度、网点分布广泛、资金雄厚等,能够为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提供支持。为了顺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化的发展战略,在留住老客户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三)对经营职能的影响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下,传统银行的经营职能也发生了改变,金融非中介化的发展迅速,其在金融业务中的资金中介职能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行业开始向着独立化方向发展,金融非中介化速度加快,这将对传统银行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促使银行具有的资金中介功能表现出边缘化特性。在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支付时,电商将网上交易平台提供给用户,然后由银行负责对资金的结算。但是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应的支付和结算服务,取代了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模式的运用也日趋普遍,对传统银行也造成了更多的冲击。传统银行只有认真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并不断地改革自身观念及经营思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丽娟,何风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18(6):67-71.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风险预警

一、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述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用户数量和资金规模上。央行数据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新华网的报道显示,互联网理财产品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发展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例如互联网理财领域的“余额宝”,截止到2014年2月,其客户数已超过6 000万人,资金规模已超过2 500亿元。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和管理弱等特点,并在国家支持互联网创新的背景下,得到迅速的发展。

“高效共享”、“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互联网精神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以点对点,网格化共享互联,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虽然成熟可靠的互联网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体系与传统金融的监管体系相比,在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产生诸多不确定的金融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要控制金融风险,需有完善的金融预警机制作为保障。所谓金融预警机制主要是指各种反映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以经济金融统计资料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判断和识别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收集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指标、统计模型、数据挖掘等模型、算法判断和识别金融风险,是当今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中的研究热点。传统的金融风险预警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气指数法、指标体系评分法和模型法。景气指数法,通过综合许多经济因素为一个或一组景气指数来经济动态走向;指标体系评分法,通过筛选指标、编制指标体系、给与指标赋分来给出金融安全状态的较为完整的评价;模型法,通过将与金融危机发生的相关因素纳入统计模型进行检验来预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爆炸式增长的客户数据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资源,数据中所蕴藏的无限信息金矿若以先进的分析技术加以利用,将之转换为极其有价值的洞察力,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执行实时风险管理,成为金融企业的强大保护盾,保证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营。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未来属于将数据转换成产品的公司和人们。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的建立,应根植于互联网中的大数据,结合传统的金融风险分析方法,利用统计、计算机、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手段,从数据的海洋中甄别、判断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并且还能通过数据掌握客户动态,企业经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二、 互联网金融中的数据及特点

1.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一样,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信息化的形式,离不开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企业、客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或产品。与传统金融活动相比,互联网金融活动更容易收集、整理、存储用户信息、用户交易数据、服务或产品信息,甚至还能存储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情况、操作行为,以及沟通、留言等信息。从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构成形式来看,主要包括: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及行为数据、金融服务或产品供给情况,以及文本数据(包括:电子邮件,即时聊天,以及留言等)。

(1)用户数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为保障用户在交易过程中的金融安全,保证日常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金融企业针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工作是十分严格的。通常情况下,用户的基本信息会被收录和存储到企业信息系统之中。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用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户规模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规模,还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2)交易数据。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向电子信息化方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活动离不开用户交易。互联网金融企业为用户交易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媒介及相关金融服务。为保证交易安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便于回溯和取证,系统会记录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易的过程。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不仅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的交易偏好,也可用来侦测用户的异常交易行为,为防止交易风险提供依据。

(3)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是互联网交易的媒介,也承载着传递信息,宣传金融服务的作用。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感知客户的感受,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因此,为了提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服务质量,了解客户的操作行为习惯,通常会记录客户的操作行为。

(4)文本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评价,留言,沟通交流信息,这些信息体现了民众的舆论动向。金融运行的基础为信用与预期,这种特征使其更容易受社会信用与预期舆情的影响。金融舆情能够通过一定的作用机理对互联网金融运行产生现实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应对小的金融舆情,则有可能酿成大的金融危机事件。

(5)其他数据。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外部因素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例如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物价水平,进出口、行业发展状况等都会对互联网金融产生影响。为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行,应该全面,细致的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数据。

2. 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特点。与大数据一样,互联网金融数据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等三大特点。三大特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局面。

(1)规模性。所谓规模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无法通过当前主流的分析工具来及时处理。互联网金融数据的规模体现在用户规模增大、交易规模增大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门槛较低,效率较高,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更具有广泛性、规模性,更加平民化导致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较大。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加之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用户、以及大数据优势,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交易规模很容易迅速提升。

(2)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数据类型,除了有结构化的数据以外,还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文本数据。此外,还体现为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多样性,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在线支付、还贷借贷、理财、保险等服务,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包括:B2B电商金融、B2C电商金融、网销基金(网络理财)、网销保险、银行电商、P2P网贷、网络支付、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

(3)高速性。所谓高速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到达与处理必须及时高效,不允许较长的延迟,不及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互联网用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加之用户规模较大,数据的增长速度呈指数增加。

可见,要从大数据中识别、发现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需要有处理大数据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的能力。要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科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目前大数据主要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流处理和批处理两种,其中批处理是先存储后处理,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处理。不论以哪种方式处理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都要从数据出发,识别、发现、预警、监控、预测互联网金融中潜在的风险。

三、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1. 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测、预测、预警的系统,是一个大的体系,必须涵盖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必须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每个参与者,包括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中介机构、用户,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还须考虑各种交易行为,甚至民众舆论动向。同时,还需兼顾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指标、行业发展情况等。

(2)时效性原则。由于互联网金融数据具有高速、变化的特点,说明实时处理分析的重要性,目的就是实时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及时识别、判断金融风险,及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响应,在时间上要连续,在内容上要连贯和可比。

(3)可操作性原则。在数据的收集、管理时,要有利于风险的识别、判断、预测;在系统的构建时,要结合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简单、可靠、易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选取的指标、统计方法、相关判别准则要易于分析、有利于操作,不仅能快速的识别、判断、预测风险,做出预警,还能辨别风险的源头。

(4)科学性。设计过程中应尽量考虑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设置一定的定性指标,以进一步系统地反映定量指标所不能表征的金融风险。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出准确的判断标准,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误导,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5)弹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兼容既有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系统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保证系统中功能、模块应能独立运行,功能各异,相互补充,避免冗余。

2. 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的层级。

(1)数据管理层。数据作为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整个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企业在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预警系统过程中,必须健全为企业服务的数据管理机制,建立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职责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提供方便、可靠的数据操纵接口,以便其他层级用户的使用。数据中心管理数据时,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并兼顾可靠性,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营,为风险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平台。

(2)数据整合层。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海洋中实现金融风险的预警,必须对金融风险有透彻的定义和认识。从金融风险的定义出发,确定分析需求,对数据进行重新整合,提取与之对应的分析数据。数据整合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说数据是预警体系的基础,那么需求则是预警体系的灵魂。数据提取层的任务包括:风险的定义、分析需求的确定、数据的整合与提取。

(3)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控制的实施手段。全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应包括现行的指标体系、统计模型,及人工智能方法;同时兼顾与企业相适应的相关指标体系、统计模型等方法。数据分析层的功能应包括:风险识别、判断,风险预警,风险监控,自动上报、信号系统,风险预测,风险评级等功能。

(4)数据解释层。来自数据分析层中的每一次预警、每一个报告,都须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及企业外部经济运行环境,行业背景来进行解读。目的是更系统的评估风险,评价风险的可靠性,风险的危害程度,产生的根源,可采取的控制手段,弥补数据分析层的不足,为企业决策管理者提供更完整的决策依据,从而减少企业为规避风险所产生的损益。数据解释层应健全风险响应机制,建立风险应急小组,为及时处理风险提供依据。

结合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设计原则,从系统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弹性来看,预警体系涵盖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的各个环节,即数据的收集、数据提取、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各层级紧紧相扣,又相互独立,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加快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因企业管理缺陷导致的内部风险;统筹兼顾、持续改进,降低企业管理经验成本。

四、 结论与机制实施建议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目的是,预防或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本文介绍了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及特点,说明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层级。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和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也能帮助企业提高、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基于大数据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保障互联网金融正常运行的工具,在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科学、体系的考核评价机制。数据作为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一旦离开操作数据的“人”,将毫无用处。因此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科学、体系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系统顺利实施。考核机制应从数据的角度出发,以建立全面、可靠、弹性、实时、安全的数据体系为目标,对参与者在体系建设中的效能进行评估,量化参与者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奖励为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的参与者。

(2)要注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由易到难,逐步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不是简单地借用传统金融风险系统,或者新系统的重新开发,而是在传统金融风险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建立与大数据为中心的风险预警系统,本质是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转变。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做系统的评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稳步建设以数据为中心的金融风险体系。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有条件的创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3)制定科学规范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实施、操作程序。为保证系统实施、操作的规范性,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程序。在预警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应以数据为中心,制定明确的系统实施计划,包括确定系统实施的进度、参与者、目标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同时要制定系统使用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参与者的权责、业务范围、数据权限等;制定风险分析、上报、反馈和监测机制,保证及时发现风险,且得到及时响应。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以及投资者,参与者的监督。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财产安全;加快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建立有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奖励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投机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政府监管水平,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弥补政府监管不足。企业应公开披露相关数据,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参与者的外部监管作用,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萍.金融舆情监测分析运用及政府策略.中国国情国力,2012,(8):26-28.

2. 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 胡辉.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江苏大学学位论文,2008.

4.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5. 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6. 刘静如.大数据:金融企业的盾与金――浅谈风险管理与消费智能.中国金融电脑,2012,(9):83-8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高维联合模型的重复测量与生存时间资料联合评价的扩展研究”(项目号:13XNH190)。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互联网技术;第三方支付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进步。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政治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发展愈发迅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不断催生了当代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为国内各行业利用这一创新技术实现新的腾飞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互联网金融是当前社会中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在原有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下,逐渐实现了原有金融行业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的拓展,从而更有效地盘活了当代国内资本市场。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充分借助了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利用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便捷性提升了当代金融市场产品交易的效率,使国内金融市场的价值增加更为顺利。然而,由于互联网这一特定形式,制造了大量的虚拟交易环节和线上运营新模式,使得当前互联网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易监管的环节与模式,不但出现了较多侵权问题,更出现了大量的经济犯罪、诈骗等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治安环境的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非常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当代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通过对现有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掘与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与审查制度,才能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环境和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与功能 

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而言拥有着诸多特质,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形式与功能上: 

(一)金融货币支付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依托移动终端新型货币支付模式的诞生。如: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等众多现代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产生给予了现代消费者新颖与便捷的体验,不但减少了携带钱包、零钱的不便,而且开始逐渐改变现代居民的生活与消费习惯,使现代消费者开始尝试网上购物的消费模式。众多互联网络商城的出现也使现代居民消费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并能够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实现自媒体的运营、O2O的创业等。因此,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金融货币支付手段的开发与应用。借助这一形式及其功能,激发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消费潜力,并且还利用这种新型服务业的方式,促使了上下游的物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诸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二)金融货币融通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急速发展,现代互联网的辐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在国内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日益提升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业逐渐走入了寻常家庭,并利用互联网这一广泛的传播渠道,实现了金融货币的融通。众筹融资和P2P借贷逐渐席卷全球,其借贷关系有效回避了傳统金融机构的审批环节,以第三方为渠道实现了贷款人之间更快的金融交易。这种新型的借贷模式相较于传统金融借贷而言,具有较多鲜明的特征。利用这些优点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简便的借款渠道、投资渠道。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机客户端实现基金定投、股票买卖等,也可以借助客户端所具有的功能实现对众筹项目的投资等。金融货币融通的功能还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与传统金融债务融资相比,互联网金融以更为开阔的渠道,吸引了大量投资客户群体的关注,从而以更为简便的审批模式支撑了中小企业获得较为丰厚的融资额,并可以获得较多具有资金实力资产管理公司的指导与帮助。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在2011年早期,我国银监会曾经了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简称人人贷P2P借贷)。在该部通知当中对当前国内从事信贷服务的公司进行了的相关规定,并指出了当前从事此类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企业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与风险因素。在银监会的调查当中显示,当前我国从事P2P金融借贷业务的企业主要面临着三大巨大的核心风险:第一,一对多。P2P借贷平台当中经常会出现由一家平台主导的,多个合作借贷平台参与的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在于平台总体的抗风险能力受到质疑,虽然存在有多个资本管理公司或银行为平台进行担保,但是主要的归责还是仅限于平台本身的。这就造成了一旦某些用户失信,就会使资金平台出现可用量紧缺的问题;第二,金额错配。用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机制并不会对用户的个人征信进行调查。只要使用个人身份证进行注册,或者是在该平台指定的渠道中曾有过消费,就会给该用户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但是,虽然较多用户在平台消费还款并没有逾期,却有大额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还款逾期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却不会发现事实的存在,因此造成信用资金借款的错配,并使整个平台流动资金的运营变得较为困难;第三,资金池期限。互联网金融资金池的使用较为简单,并且会随着企业进行多层融资后,快速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大。但是,由于当前国内出现了大量以P2P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公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现代互联网金融企业容易出现投资方撤资的问题,且互联网金融运营企业本身的资金池期限较短,因此在进行外部业务合作时容易捉襟见肘。 

众筹融资是一种比P2P借贷规模小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虽然其所出现的风险事件较少,但是也已经引发了市场中投资者和领域专家对该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互联网金融兴起取决于民间借贷的流通,由于市场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有着新点子、爱创新的社会人,但是由于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原因,使他们更加期望能够利用捐赠的形式获得启动资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与群体需求的影响下,逐步催生了互联网众筹平台的产生。但是,该平台虽然能够满足多数中小企业,或是社会个体的创业梦的启动资金来源,但是同样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风险点:第一,借贷信息不透明。众筹融资经常会承诺大量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热衷用户预付款投资。但是,却由于产品本身的价值与筹资期限不固定因素,致使最终众筹融资出现信息不透明的消费者用户沉没成本;第二,家族性管理。大多数已经涉足相关领域的企业加入了众筹行列,不乏存在大量的家族性企业;第三,短期借贷和长期借贷;第四,财务管理上混乱;第五,个别信用放款量大;第六,借贷资金去向不明。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点,这些漏洞的存在致使个别非法投机个人和企业借用金融创新的名义实行非法集资。特别是大多数P2P借贷平台可以直接参与到个人和企业的借贷,从而给予了这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给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

四、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制度的途径 

在货币融通和货币支付领域中,金融与互联网两者完美结合,并迈向深层融合,具有很好的时代前景。两者结合正催生着一场时代意义的变革,并推动时代金融快速发展。但是其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金融行业,其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也应当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无形的手来规范市场,使市场的可控风险降到最低,为投资者、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氛围。因此,逐步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制度的构建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本部分当中,作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第一,构建委托机制,排除集合机制。委托机制的构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而言十分重要。委托机制的构建应当依托现有金融市场平台,利用传统金融行业多年来稳固的市场地位、良好的口碑来作为互联网金融新产品及服务推送的基礎,将更有利于投资者理性判断。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长久以往所坚持的准则与规范,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与稳步发展。利用委托机制,还能够减少由于新产品、新服务出现后对市场产生的刺激行为,一旦产品服务承诺的利益较大,就会造成消费者、投资者的盲目跟风心理。为此,应逐步加强现有委托机制的构建,增加对互联网金融的管控。 

第二,构建合法权益机制,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由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类产品与服务虽然能够承诺一定的报酬,但由于事前没有签订较为规范的合同,使得最终的承诺流于形式,或者是仅仅利用互联网推送不具有法律条文的简单协议所打的公告等。因此,针对互联网金融类产品与服务经常出现的上述行为,应当逐步重视起这些问题,构建互联网金融合法的权益机制,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能在一定基础上营造互联网金融良好的成长空间,减少市场中出现的恶意竞争和盲目行为。 

第三,构建金融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另一问题为安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各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的安全保护机制、缺乏实质性功能的安全保护机制等削弱了这些安全保护机制立法的功能性作用。为此,逐步加强现代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安全保护机制构建,能够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减少违规操作、互联网诈骗等问题给借贷双方带来的权益侵害。 

【参考文献】 

[1] 杨青丽.第三方支付的格局与中国愿景[J]. 清华金融评论,2014(08). 

[2] 李豪豪,张帆,吴越.第三方支付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6(24). 

[3] 叶晓欢,杨林.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创新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0).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课程内容 综合素质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篇10

摘 要:作为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迭起,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研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及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互联网金融从出现之初,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进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国的金融体系。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同年6月,支付宝和天弘基金联合推出基金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仅上线三个月,余额宝资金规模就已达到556多亿,这也拉开了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业的序幕。2013年10月,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候,其推出的产品“百发”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2014年,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引起极大关注,据统计,春节期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达到约两亿,绑定银行卡的用户有一亿左右;而2015年春节期间,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红包总发放量达到惊人的32.7亿次。近几年,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以互联网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明显的挑战。

传统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纷纷调整和创新业务类型以适应逐渐调整的金融结构。2014年1月,交通银行和交银施罗德与易方达合作推出了“货币基金实时提现”的业务。同时,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也相继推出类似产品。而货币基金代销渠道的T+0赎回到账是各种“银行宝”的共同特点。各类产品的推出针对的就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开始涉足P2P网贷这一领域,招商银行在试运行两个月后,于2014年推出了其P2P网贷平台――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拉开了银行抢食P2P网贷的序幕。

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快速发展,P2P网贷、众筹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呈现爆炸式发展,这对传统金融业态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财体验,切实地为消费者增加了收益。尽管社会各个层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甚至批评从未停止,但是我国金融行业大洗牌的形势终究不可避免,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发生,而互联网金融将会促进我国金融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变革以及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状况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虽然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但是这一概念也只是在近几年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业界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界定仍然有很大争议。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区别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是互联网金融。郑联盛(2014)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其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黄海龙(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电商金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是目前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大的。王达(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其表现出极强的创新型和动态性,互联网金融演化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业态变迁。韩壮飞(2013)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生态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仍然在不断地进化中。王军(2014)提出阿里小贷、手机银行、余额宝、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叶芬芬(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互联网销售、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虚拟货币。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新兴领域,这种新型金融业态以移动、安全等网络技术水平为基础,具备“共享、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精神,拥有便捷、通畅、低成本的优势。耿培军(2014)定义了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将客户在使用互联网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从而对客户的资信、资金流动等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合格客户筛选、信用级别评估及发放贷款的信贷行为。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

(1)支付便捷,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手段是以无线通讯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所组成的移动支付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支付为主。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活动时,可以直接突破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传统金融交易中的很多中间环节。这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方式的便捷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实体网点,节省了由此带来的店面费用和人力成本,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相关成本更加低廉。

(2)服务形式多样,受众广泛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此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柜台式交易的方式,增强了与客户的沟通,因为交易方式更加快捷、人性化以及其多样化的特点能满足不能层次、不能需求的消费者。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更高效地发现潜在的客服和客服的潜在需求。目前凭借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互联网金融已经融入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以上几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特点。

(3)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就是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更容易辨别互联网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客户的个体信息被拼接和整合成时间连续、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金融市场信息,从而为金融交易提供了有效、全面的信息基础,有效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信息对称程度。另一方,客户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时,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依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技术,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参与金融交易,交易过程的透明度更高。以上两个方面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

(4)独有的风险特征

首先,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对金融行业影响很大,但是互联网金融仍然属于新兴行业,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有潜在的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进行时产生大量信息,会集中处理海量的客户隐私信息,如果对数据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外泄以及客服信息的违法违规使用,存在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肯定存在相关的技术风险。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异常等都会为互联网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的风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特征性明显。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就是与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了一定的信誉保证和雄厚实力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建立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起点,发展至今,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第三方支付,第一种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该种类型在建立之初就捆绑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为已有客户提供支付服务,一般是由互联网企业引导;第二种类型主要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引导,比如银联支付,汇付天下等;第三种就是直接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行业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达到269家。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00亿,同比增长50%,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在市场份额方面排名前三。2015年春节期间,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则超过了1亿;此外,春节期间包含微信、QQ、支付宝在内,腾讯和阿里两家将一共向用户发放超过80亿元现金和代金券红包。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逐步完善发展,但仍然存在问题。第一、针对第三方支付,我国没有明确、专门的法律法规;我国行业制度对第三方支付缺乏统一、合理的认识。监管存在盲区,增加了风险。第二,第三方支付标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个平台口径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等。第三,网络安全受到挑战,账号被盗、客户隐私泄露、系统风险等问题屡见不鲜。

(二)P2P网贷

P2P网络借贷是个体对个体的网络借贷模式,在我国发展速度惊人。到2014年,P2P网贷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到该领域。截至2014年,P2P平台发展至1575家,成交量达到2528亿,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到116万人和63万人,较2013年同比增长364%和320%。而从目前来看,宜信、拍拍贷、人人贷是P2P行业中的佼佼者。

P2P的发展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有效解决投资理财需求和资金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从2007年我国引进P2P平台至今,P2P网络借贷发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规模。

2014年,伴随着P2P网贷的蓬勃发展,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坏账风波、倒闭潮、跑路潮等问题爆发出来。目前来看,P2P的市场并不完善,政策尚不明确,存在很多问题: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这增加了线上风控的难度,致使我国多数P2P平台参与到了中间业务,这是P2P建立时的目的有所偏差;征信体系不完善,评级方法简单,评级标准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评估风险;监管有缺失,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P2P的监督机构,同时行业准入门槛太低,P2P平台质量参差不齐。

(三)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的融资平台,是一种向多人筹集资金,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金援助的行为。我国众筹融资起步较晚,2011年我国才出现首家众筹融资平台,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目前规模仍然较小。此外,电商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如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

众筹融资目前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缺失和执行机制不完善使得资金筹集、使用以及投资回报等方面不够规范,存在多重风险。

(四)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客户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开户、销户、转账、信贷、证券交易、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网络银行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全天候,快捷,实时为客户服务。我国早期的网络银行都是依附于传统银行而建立的。近期才出现了没有具体网点,纯粹依托于互联网来开展业务的网络银行,代表银行有:阿里巴巴建立的浙江商网银行和腾讯建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目前来看,制约不依附于传统银行而建立的网络银行发展的因素是准入门槛太高,牌照难拿,公信度不高。网络银行的发展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法律监管的真空状态、诈骗和违约的风险加大。

四、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

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增强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互联网运转效率。全面推进以客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要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进行金融变革,对客户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及分析,据“二八定律”对电子商务客户群细分后差异化服务,不仅了解每一位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需求,而且还清晰掌握其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利润,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制定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使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具人性化和高效率。

(二)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互补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吸收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技术以及组织模式实现传统金融的转型调整;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能力及效率。鼓励互联网金融运用电子商务为载体进行业务拓展,补缺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如针对某些农村地区及小众客户群体。当然,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其它行业进行联盟,实现行业间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新产品,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三)营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规避由互联网金融本身产品造成的风险,可建立大型的互联网金融共享型数据库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预警系统。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管理及风险防范的监管,预防由其爆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互联网金融各个产品研发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识别和审核。将复杂庞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把互联网金融的每一个子模块实现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多角度进行管理研发。此外,应大力开发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学习并尽快掌握国际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范与标准,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国际接轨,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并健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此外,还要建立支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培养互联网创新人才。共同营造有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47-57.

[3]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103-118+6.

[4]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116.

[5] 韩壮飞.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

[6] 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7] 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