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绘画技巧,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语言课堂教学融合进绘画,让学生在绘画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激发。没有兴趣而强迫学习,是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通过教育学家的研究和教师的实践,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是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在教学中倍加关注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枯燥的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更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来,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例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通过绘画,将小鸡的脚印用竹叶画出来,小狗的脚印用梅花画出来,小鸭子的脚印用枫叶画出来,小马的脚印用月牙画出来。这样,学生们首先会非常有兴趣地投入到教学中,先画画,然后,通过绘画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通过绘画,语文教学被引入到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彩色的小鸡等小动物的脚印。
教师问:这都是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啊?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
教师问:谁来说,这些小脚印都像什么?
学生们有的回答说象梅花,有的回答说象月牙,有的回答说象竹叶,等等。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问:哪位同学想画竹叶、梅花、月牙呢?
学生迅速拿出画笔,画起画来。很多同学在绘画中感受到了文章中语文描绘的美感。
2.绘画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绘画,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始终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绘画,识字教学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被提高了。
以低年级在识字中遇到的太阳、眼睛、牛、车等字的学习为例,通过讲解,教师利用绘画加以辅助,通过形象的图形呈现,同时教给学生笔顺和笔画,字的主要特征被快速地记忆,而且印象深刻。
3.绘画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相对于回话来说,是抽象的。直观的画面是形象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书面语言比起学习形象的绘画来说,难度要大。学生必须提升感悟和想象能力才能逐渐适应这种学习要求。低年级学生一开始是难以达到迅速接受和认知知识的。借助绘画,不仅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快速适应语文课堂教学。
我要求学生在画画的时候,同时感悟课文内容,而且在动手操作或在黑板上画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可以评论。通过手脑并用,既锻炼了脑部神经,又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4.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如大海一样,拥有丰富的内涵,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十分宝贵,只有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对精美的文字包含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知识素材,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绘画的教学设计对于训练的能力拓展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最后一片树叶》一文的学习,讲述的是一片树叶因为害怕秋天到来后要烂掉,不愿意离开,但是听到小鸟说,飘落下来以后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就高兴地飘了下来。但是,树叶落下去,真的能回到妈妈的怀抱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画出来,图画中,大树的脚下有很多小树叶躺在地上,有的学生画的是绿油油的,学生说他们在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树叶的对话,故事的后来发展等等,各种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可见绘画的魅力多么强大。
篇2
【关键词】简笔画;语文教学;合理运用
简笔画属于美术教学和儿童绘图的范围,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但改革,到目前为止,简笔画已经被应用中小学各科实际教学当中,把这种用简单线条勾画的板书和教学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教学简笔画,相关实践证明教学简笔画,能很程度上加强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我国对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就简笔画在语文板书教学中的应用进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一、简笔画和传统媒体的异同
语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营造良好的视觉信息。国内外相关学者一致认为,教学课堂中营造视觉符号的真实性和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关系,并不是简简单单是或者否的关系,而是呈现一个正态分布的曲线关系。越接近事物的现实或者到达事物抽象的极端,其教学的视觉表现力都会降低,从而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在一个规定的环境中,如果教学的图片或者事物过于真实,就会对知识的传播和学生学习产生一定干扰,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实物、动画、录像等一些辅助配媒体进行教学。这些信息通过特定的交流方式进行呈现。而简笔画和实物、动画、录像相比并不需要做充足的课前准备,只需要在教学中边教边画即可,使得简笔画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相对而言,简笔画虽然缺少绘画的艺术和信息时代的气息,但是却可以对生活具体实物所具有的特征进高度概括和提炼,从而激发学生事物的想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二、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丰富教师教学的有效途径。利用简笔画教学不但能扩宽教学知识信息传播的渠道,同时完善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
(2)利用简笔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语文气氛。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强行记忆,但是如果把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简笔画表现在黑板上,就会很容易形成使视觉兴奋点,将原本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异常活跃,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简化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以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散文的特性“形散而神不散”,教师仅仅通过接下口头阐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何为“形散而神不散”,如果利用简笔画进行直观教学,把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学家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探索和追求新鲜知识的原动力,一旦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和激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提升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而简笔画教学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5)丰富学生想象力,加深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只能实现让学生实现临时记忆。而简笔画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特性,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简笔画在语文板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简笔画学习汉字
语文的基础对汉字的认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学习的汉字,然后让学生多次练习,通过机械性方式让学生强记汉字的写法,完全忽略落实了汉字的形象性。汉字的起源就是图画,目前使用的汉字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至今还能反映事物的特征。通过简笔画学习汉字,让学生充分掌握汉字造字的原理,使得原本抽象的字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在汉字学习过程中教师把要学习的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山”字的由来就是大山的原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把字的形和意结合到一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的能力。我国汉字是古人联想的产物,通过简笔画学习汉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现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对造字结构方法有充分掌握,才能灵活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2.利用简笔画理解词语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同汉字相互组合其含义各不相同,在语文课文中经常会遇到以下比较生疏的词语。仅仅依靠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但是通过简笔画把这些词语勾画出来,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比如:四年级语文课文《长城》中涉及到很多生僻词语,比如:垛子、望口、射口等,学生对这些词语很难理解,在文章的介绍也比较模糊,教师可以根据长城的特性,简单画出长城结构,学生据此能直观地了解垛子、望口和射口的位置及功能。如图2:
3.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对课文有很好的理解,很多课文中文字的表述很难理解,通过简笔画教学方式可以再现文中的情境,使得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特性非常难懂,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很难阐述清楚,但通过简笔画板书就能很轻松讲解,具体简笔画如图3所示:
在讲解爬山虎的叶、茎、脚的生长位置和形状时,边讲边画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课文讲解完成以后,一幅完整的简笔画也就完成,从而达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教学效果。
4.运用简笔画表达古诗意境
古诗是语文课程中比较难懂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古诗通过最精炼的语言写成的,具有节奏鲜明、朗朗上口、韵律和谐的特点。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但能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加强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但是古诗词的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往往难理解,如果只是对古诗词进行单纯教学,必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其实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陶冶性情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简笔画把古诗词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学生带入心诗词的意境当中,体验诗人作诗的背景和诗人当时的情感,比如:古诗《绝句》的具体内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学生“鸣翠柳”、“上青天”、“窗含”、“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词语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如图4所示的画面。
篇3
摘 要:简笔画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来概括各种事物形象的“写意”的绘画艺术。以其可认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行等各种优势在幼儿、小学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简笔画 可认识性 趣味性 实用性 可操作行 教学
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在当下的师专课程体系中简笔画作为一门教学辅助技能课,是师范类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热度不高,普遍认为学了没有什么用处,下面我就简笔画在海南幼儿、小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 简笔画简单易学,简笔画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来概括各种事物形象的“写意”的绘画艺术。简单是简笔画的主要特征。因此简笔画离不开一个简字。只须用几根线条和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就可以组成许许多多不同的画面。正因为简笔画简单,所以易学,只要掌握简笔画的绘画原则,人人都能学会它。基本上经过半个月的学习就能掌握。
二 简笔画具有非常明确可认识性,可辅助教学。对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图像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简笔画能够以图像的形式很好地辅助幼儿园、小学教学中的识字、学拼音、单词、数字等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 简笔画具有趣味性,可加深记忆提高兴趣。简笔画的形态都具有象形、夸张、有时带有动漫形象,这种图像符合这一时段儿童的认知需求,能够在出现的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用与学生同时代的图像和学生沟通,进而达到无障碍沟通。比如在学习拼音把“b”画成大肚子爸爸,把“p”画成大头儿子地上爬……。学生觉得很有趣,气氛活跃,边认读边高兴地笑。这样寓教于乐,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易于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简笔画有非常强大的实用性,幼儿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例如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运用它开掘乐学因素,激发识字、学词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它描景入境,浓缩精华;还可以在写作中运用简笔画寓教于乐。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用有,在教授cup, bed, clock, umbrella 这几个名词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教学中有许多东西很难带进教室,包括婴儿、大象。简笔画使其成为可能。简笔画体育教学中可以简练、形象的线条描绘各种运动及相关规则等的示意图形等。简笔画在教学中直观生动的快捷演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伴随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迅速地建立起形象来,帮助学生达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构成深刻鲜明的印象,加速记忆的效果。而且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例:江西省南康市麻双中学的朱振宙和张蓓所写的论文《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提到1.简笔画简练、概括,是每个教师都能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2.便于创设情景。3、能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增加艺术的魅力 。4.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活泼又主动地学习。
五 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便于普及
简笔画是教学中直观生动的快捷演示,即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炼、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难点,中心意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教学简笔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它必须伴随着教学内容而存在,它的画面要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它不在于写实,只在于写意传神,并且一挥而就,一学就会。
在海南地区还有相当一些地区教学设备比较简陋,简笔画就更多的承载了教学的需要,成为较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篇4
【关 键 词】图画;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26-02
一、图画在导课中的运用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导课不仅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课的方式有很多,在诸多的导课方式中直观的演示、提供形象,无疑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因为那才是他们所喜欢的。
直观演示的导课是上课之始,教师通过图片、图标、音像片等直观的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插图、幻灯、投影等,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关要求,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在上课之始,可以先问学生一些问题。如,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在哪里画呀?老师最近看到一幅在雪地上画的画,就是这幅(同时课件出示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图),同学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想想这幅画究竟是谁画的呀?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吧!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进入了该课的学习。
二、图画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巧用插图,能够激起孩子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识字对于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生活中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孩子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科学和艺术两个角度对教学中使用的图画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o、e”三个韵母时,先出示课文插图:清晨,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对着东方昂首啼叫。顿时,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跳出了地平线,金光遍洒。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清澈的小河边练习唱歌。她美妙的歌声引来了一只骄傲的大白鹅,大白鹅听了小姑娘的歌,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勾画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一步问:“小姑娘唱了什么呀?大公鸡怎样叫的呢?大白鹅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像什么呀?”学生在观察、想象、表达的过程中,轻而易举记住了拼音的音形。
三、图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写景类的课文
写景类的文章由于没有故事情节,很难吸引住儿童,对于这一类的文章在其描写优美的地方适当地运用绘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夕阳真美》这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先领着学生整体感知“夕阳美”,接着使用动态图片演示,并启发学生在感受夕阳“动态美”的同时,感受夕阳的“颜色美”。
图画虽然是静止的,但只要教师巧妙地去启发、诱导、点拨,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美丽的景色中观赏并学习,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上这样的“旅行”的。
(二)记事类的课文
记事类的课文有故事情节,在这样的课文中切忌滥用绘画手段。不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把想象到的表演出来。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第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表演出来。
(三)古诗
正所谓吟诗作画,自古诗画是不分家的,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为画题诗或根据前人的诗来作画的风气。
低年级儿童学习古诗时运用图画描绘情景,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可以从画的颜色、明暗中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涵养美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材中的诗歌多半配有彩图,利用彩图有效促进诗歌教学,是较好的途径。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首先是指导学生分别有序连贯认识彩图上的景物“黄鹤楼”、黄鹤楼下的不同人物、“烟花”、“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然后补充课本图上没有的字词“之”、“广陵”、“下”、“扬州”、“尽”、“唯”。通过指导直观识图,学生初步理解领会了诗歌的基本思想内容,再加以补充教学,学生就能全面深入理解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图画在板书设计中的运用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展示作品场面的“银幕”,是教师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每一课的“眼睛”。板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板书的范式也有很多种,这里笔者主要探讨的是图画式板书。
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用较为形象的图画(如简笔画)表达教学内容,能够突出重点,让人耳目一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板书可做如下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把树和鸟之间的友谊表现得很直观,而且还使文章的脉络显得颇为清晰,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式板书应注意如下几点:1. 较复杂的板书应预先用纸片画好,剪好,教学中适时张贴;简单的板书要和文字板书一样,随教学进程逐步自然地勾画出来,切莫花费大量时间,造成主次颠倒,适得其反。2. 教师本人要练好简笔画和粉笔字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图型板书的设计和运用中得心应手。3. 设计、运用图型板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创新。
五、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加强评价的生动性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画画,何不让他们拿起画笔来展示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呢?你会发现原来语文在孩子们的眼里是那么五彩斑斓、栩栩如生。
如在学习“风雨电云”四个字时,教学中通过简笔画认识了这四个字,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了对这四个字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四个字,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项课后作业:用这四个字做主角,画出图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并尝试写下来。于是,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了一幅幅与生活中天气密切相关的图画、变成了孩子们口中一个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不妨采用简笔画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增加教师评价的生动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一张可爱的笑脸、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或是一个加油的表情,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参考文献:
[1]孙菊如,陈春荣.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翔平.不会阅读的孩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板画;图画示意;阅读教学;作文训练
语言可以描绘画面,图画可以反映语境,一个是间接抽象的表现,一个是直接形象的表现。而图画比起抽象的语言文字,儿童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接受。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语文课上恰当地运用板画,同课文插图和教学挂图相比,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轮廓、符号、颜色、线条而构成一个比较简单的图形,排除了复杂背景的掩蔽作用和无关符号、颜色、线条的干扰作用,儿童获得的表象清晰、鲜明,在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更为深刻,为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提供了良好的感性材料。
其次,当堂板画,可使儿童在注视教师作画时,视线随着教师手中粉笔的运动而围绕图形的轮廓运动,同时,儿童也就在自己的大脑中相应的“作画”。这是形成正确图形知觉的重要条件。而这一点,在使用插图或挂图时则往往较难达到。
第三,教师在黑板上作简笔画,感知的对象可以分层次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文字所表述的事物的关系可更清楚地表露在儿童的面前,使儿童更易理解它们。
第四,教师当堂板画,形象生动,虽寥寥数笔,却能使课堂更富于情趣,使儿童注意更为集中,学有兴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在语文课上怎样运用板画呢
1.为防止和纠正错别字,根据汉子的造字特点,对一些带有规律的汉字形体,作优选择的画图示意,进行辨析。
如:“束”与“”两类字容易相混,但都可以用指示性的图像表示。我在黑板上先画两个“*”,告诉学生,它们都像树木。然后,在一个“*”的中间画上一圈绳子,告诉学生,用绳子把树木捆起来,就是束的意义。在另一个“*”的中间画上两根小刺,告诉学生,“”就是树木上的芒刺。在此基础上,再区别“速、漱、,刺、策”之类的字就不困难了。同样的道理,用板画示意,分辨“晴、睛”,“灸、炎”等也比较容易。
2.借助板画把抽象的文字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弄清词语的含义。《江雪》中有“孤舟蓑笠翁”一句,“蓑”、“笠”各是何物?对这类多数儿童不熟悉的事物,我们常常边讲边画,在黑板上信笔勾勒,儿童则一看就懂。
3.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从句段层次的实际出发,依思维的逻辑顺序作分解式的板画。这对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一边引导儿童阅读一边板画,用具体的形象引起儿童联想,调动儿童知识积累,一个个难以捉摸的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化了。
例如,在教低年级儿童学古诗《草》时,我先用绿色粉笔画了小草,引导儿童回忆在电脑、电视、画报上、在郊外看到的草原、原野景色,理解“离离原上草”的意思。在弄懂“一岁”、“枯荣”的意思后,我们把画面上的绿草全改为黄色。在理解“野火”一句时,我们把板画用红笔改画为红色的火苗,先引导儿童想象草原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情景,想象大火过后的一片灰烬。在此基础上,再让儿童把三、四句联系起来思考,儿童就恍然大悟了。
4.在说话、写话、作文训练中,用板画激发儿童兴趣,唤起回忆,指导观察,启发想象,帮助儿童捕捉食物的特点,使他们头脑里的表象更加鲜明、清晰,在这样的基础上表达,儿童有话可说、想说,往往言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
譬如,在参观植物园以后的一节说话、写话课上,教师当堂在黑板上勾画了五、六种形状各异的仙人掌,仙人球。有意强化其特点,让儿童一边观察一边回忆:这种仙人球(球、鞭……)是什么颜色?什么摸样?像什么?交流讨论,训练说话。而后,我们又让儿童回忆、描述其它几种仙人掌的形态,展开比赛,对能抓住特点,说的形象的,教师将其描述的内容随手画在黑板上。
二、运用板画时要注意哪几点呢
1.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板画不同于板书,课课必须。板画要因文而异,一般来说,在阅读教学中,书中有插图的,备有挂图、幻灯片的,儿童熟知的,不重要的或一说就明的内容就不必板画了。不然反而会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2.要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
不能用看图代替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哪些该画,哪些不该画?画些什么,如何设计?先画后读还是先读后画?是教师自己画还是启发儿童画?都应着眼于读写能力的培养,都应在备课时考虑的。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心血来潮,随心涂抹,那样做是很不严肃的。
3.板画应是示意性的简笔画
篇6
关键词:高职;参与式;思考;尝试
语文课程是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医学高职生在中学时的语文成绩大多属于中下水平,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主动性不高,尤其是在讲解文言文、应用文时,学生严重缺乏积极性,这大大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为了使这种现象得以转变,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学习方式是决定是否具备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只要教师能从医学高职生的特点出发,改变学生早已厌倦的被动式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多样化而富有成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尝试游戏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交互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医学高职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那什么是参与式教学方法呢?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愿望,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理解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参与者为中心,教师变讲授者为协助者,促使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互相学习和交流;促使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及时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教学活动的效果得以提高。①
医学生的培养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设计参与学习的方法,凸显医学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实践特色,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提高其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对于医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在此,笔者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和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地介绍几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
情景设置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创建或还原课文文本中展现出来的生活场景,以真实、生动、实用为特点,分析综合所学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方法,有贴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能变单调、机械的语言理解为生动、活泼的交流型活动。
比如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因古人所处的年代久远,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难以用语言还原,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在脑海中营造诗词的情境,还可以采取动手描绘画面的形式予以分析和交流。在讲授杜甫《登高》一诗时,为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登高之情”,体会杜甫老病孤愁的境遇和苍凉悲怆的心理,我请了几位同学根据诗歌描述的景物,到黑板上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登高之景”。有的学生因不能理解诗中作者所处的方位而把诗人画在了沙洲上,因此不能纵览全局,“登高之情”就无处谈起;有的学生把“渚清沙白鸟飞回”的鸟儿画在了山峰之颠,就没办法体会作者在写景视角上采取俯仰结合手法的妙处;还有的学生把“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那棵树“栽”到了山脚下,才发现山上的诗人根本看不到树叶萧萧飘坠的场景。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些错误被讲台下的同学们一一发现,大家都哈哈大笑,而绘画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把所犯的错误一一更正。通过这样的动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唤醒了死板板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特殊方法。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编写成剧本的形式,要求学生扮演剧本定的角色,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亲身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情形,改变学生的某些观念、态度和行为,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演结束后,可以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评价表演结果,分析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角色扮演法既能减轻学生因教师的“满堂灌”产生的疲劳感,又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饰演角色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比如在学习《医生的人文素养》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家周国平对当今医护人员缺乏人文关怀,对病人毫无怜悯之情的谴责,我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医护人员和病人,目的是让即将成为医护人员的学生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体会病人的痛苦情绪和不安心理,从而换位思考,树立“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责任意识。
又如医学高职语文课本中有写作“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单元。写作应用文相对于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而言较为枯燥,学生上课时毫无热情、浑浑欲睡。所以在学习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现场招聘会的场景,让同学们分别扮演面试考官和应聘者进行模拟应聘。同学们为了在应聘时获得好评,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准备应聘材料,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忙得不亦乐乎。在表演和互评之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的运用,也锻炼了实际应聘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指当教师指出某种社会现象或提出某个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随心所欲的联想,迅速生成观点并自由地、快速地分享看法的一种学习方法。
从形式上看,“头脑风暴”类似于讨论,根据某一话题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但与一般的讨论相比,头脑风暴更加灵活和自由。它试着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②
比如学习《华佗传》一文时,学生对范晔的评价“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颇有争议。为了明确“华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古人是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的?现在的我们又应做一个怎样的医者?”,我采取了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华佗自恃才高,不肯侍奉曹操,他的被杀是性格孤傲所致”;有的学生则说“华佗的性格孤傲只表现在面对权贵上,对待老百姓是尽心尽力的,所以值得赞赏”;也有学生认为“古代人瞧不起以医事为职业的人,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范晔之所以对华佗有这样的评价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我都采取暂时不评价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当学生因很难再想出什么而出现停顿时,我就为他们提供材料、线索或者建议,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思考,并把产生的所有想法记录下来,直到没有学生再发表意见了,再进行剔除、归纳和总结。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
参与式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交际法等等,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总之,医学高职语文课应以重能力讲实用、满足职业需求为目的,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努力改变医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念,促使医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1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2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标
诗词
教学策略
语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语文课标》要求:让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了诗词教学应重点熏陶感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发展学生的审美力。如何进行诗词教学,一般步骤是: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感悟情理。
1明确“意象”和“意境”两个要素是诗词教学的前提
意象和意境是教会学生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1.1意象的内涵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的物象和诗人主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情调和意蕴的艺术形象。诗人对客观事物,透过主观的美感,经验,予以剪裁,融合,去芜存菁的创造后,成为可感的具象就是意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就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情感,因此,“意”就是情,“象”就是景,物。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中的“花”和“鸟”两个意象,既能让读者具体感知,又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情调。
1.2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情调和艺术境界”。它能诱发读者开拓审美想象空间。王国维先生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诗或亦然。意境上乘的作品深具感染力。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俯瞰蜿蜒的河道,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两句诗描绘出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捕捉审美意象,感悟美妙意境是诗词教学的重心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意境是意象的融合与升华。从这点来,好的意象,就能营造出美的意境。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教学起点是抓住意象,终点是感悟意境,体悟诗词的情韵,受到美的熏陶。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2.1创设情景,分析意象
理解诗歌中的深层意境往往是从理解分析意象为切入口的。诗词教学应从捕捉、分析“意象”入手。(1)用多媒体的渲染,营造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快速抓住诗词意象。如在教学《乡愁》时,先用多媒体投影海边小乡村、老妈妈遥望远方的画面,配上诗句,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和《想家的时候》做渲染,教师范读,学生仿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很快找出其中的一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乡愁”这种抽象情感具体对应起来。学生抓住意象,从字面意义进而理解象征意义,从而迅速把握诗意,为后体会诗人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以及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垫定了基础。(2)体会诗眼、词眼的韵味,理解意象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动词、形容词、修饰限制性词语、修辞句的表意和作用,为学生快速“入境”扫清文句障碍。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用词精妙,
“绿”“闹”“弄”,一字风流,境界全出;一词活用,全诗活。透过这些“诗眼”的表层意义,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因此,鉴赏诗词时,学会抓住意象,揣摩、体味其象征意义,是学生顺利进入诗词意境的关键。
2.2想象扩充,品味意境
教师如何把学生引领到诗人描绘的高雅意境中去,如何引导学生把僵死不动的文字还原成为生动的人、事、物、景,必须启发学生抓住描述性语句,运用联想,通过想象再造形象。诗是“文字画”,留有太多的空白,须用想象去补充、去完整,只有想象才能完成诗画互补和诗画合一,才能更好地领会诗的精髓。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指导学生将意象群连缀起来,调动生活积累,用诗意化的文字描绘;或扩展“象”外之“象”,或补充诗人“意”外之“意”。如此这样,有利于学生生成意境画面。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一连九个意象,如电影镜头般的剪辑组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意象连接起来,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苍茫萧瑟的秋景图:“几根枯藤,数棵老树,点点寒鸦,萧飒的秋风,寂寞的古道,西沉的夕阳,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瘦马……。此时此景,“游子”怎能不向往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生活,怎能不悲情四溢、思亲怀家。这一切依靠意象的堆叠来营造意境,在教学这些作品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入境”会轻松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表情画意,感悟情理
(1)图文描绘,深化意境。
北宋文人张舜民曾提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些都精辟地阐述了诗词与绘画在艺术本质上的相通性。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最美的情感和意蕴。优美的诗歌总是“诗情画意”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诗歌,不应一味地讲解,这样很容易把诗词中的韵味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完全占有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意境进行创造性的填补或扩充。让学生放飞想象翅膀,动手描画自己想象中的图景,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丰富原作的内容,进而将自己化为诗人,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从而充分理解诗歌的诗情画意,深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意境美。在鉴赏王维的诗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我让学生“作画”,学生用
“月亮、松树、泉水、石头”四个景象,描绘出一副美妙的图画:“月亮皎洁,青松青翠如盖,泉水淙淙,石头静默在水中,清澈的泉水流过,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2)诵读体会,明白情理。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能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三分诗,七分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通过诵读,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进诗人的心里,将诗人之思品读出来,化为自己心中之思;通过诵读,诗歌的诗味、情味才不会丧失,诗歌丰富的意蕴才能全部展现。读刘禹锡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诗人痛苦的遭遇和郁闷愁苦心境,就不难理解他那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也明白了后两句所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在新课标要求下,诗词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而且要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健全有引导作用。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形式美、意境美、情理美,让他们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2)诵读体会,明白情理。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能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三分诗,七分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通过诵读,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进诗人的心里,将诗人之思品读出来,化为自己心中之思;通过诵读,诗歌的诗味、情味才不会丧失,诗歌丰富的意蕴才能全部展现。读刘禹锡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诗人痛苦的遭遇和郁闷愁苦心境,就不难理解他那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也明白了后两句所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在新课标要求下,诗词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而且要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健全有引导作用。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形式美、意境美、情理美,让他们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2)诵读体会,明白情理。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能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三分诗,七分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通过诵读,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进诗人的心里,将诗人之思品读出来,化为自己心中之思;通过诵读,诗歌的诗味、情味才不会丧失,诗歌丰富的意蕴才能全部展现。读刘禹锡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诗人痛苦的遭遇和郁闷愁苦心境,就不难理解他那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也明白了后两句所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在新课标要求下,诗词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而且要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健全有引导作用。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形式美、意境美、情理美,让他们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参考文献】
[1]谢龙新.课程背景下现代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10,(06)
[2]《诗歌意境锁谈》竹亦青著
重庆出版社1985
- 上一篇: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
- 下一篇: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