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些从前仅存在于科幻世界的梦想,如今正被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向现实:医疗领域中的医用机器人,已经在运送物品、移动病人、临床诊疗和手术、康复护理和医用教学等方面一显身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日趋智能化、精准化
近年来,医用机器人已经发展成为先进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性学术方向,大大促进医疗,尤其是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和智能化发展。医疗机器人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张送根博士介绍说:“智能型手术及医疗机器人,有广泛的感觉系统、智能和模拟装置,涉及医学成像、图像分析、机器人、运动分析及虚拟现实等多个学科的最新成果,能够全面扩展人类能力极限,提高医生的手术及诊疗技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仿真、操作等过程。”例如,可减少手术差错率,提高微创手术精准度,避免病人感染,降低辐射危害,增强抗疲劳能力等。医用机器人既提高手术及诊疗质量,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医疗成本,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研发必然趋势。
医生受制于人体生理结构,在操作精度、稳定性、抗疲劳能力和抗辐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局限,而这些正是机器人的优势所在。与其他机器人相比,医疗机器人还具有独特优势:在医院、街道、家庭等多种环境下工作,决定了医疗机器人具有移动性与导航、识别与规避能力,还有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在需要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具备远程控制能力;医疗机器人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都以易消毒和灭菌为前提,安全可靠且无辐射;以人作为操作对象的医疗机器人,要具有对状况变化的适应性,对作业的柔软性以及对人体和精神的适应性等;医疗机器人之间及医疗机器人和医疗器械之间具有或预留通用的对接接口,如人机交互接口等。
伴随科技进一步发展,医疗机器人还会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有科学家甚至大胆预测,“到2100年,日常生活中将充满各种智能机器人,我们将同机器人紧密联系”。这让人振奋,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制造费用昂贵等限制,机器人的智能化之路还很漫长。
治疗领域越发广泛
自从20多年前首台医疗机器人问世,如今,几乎在医学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医疗机器人的活跃身影。功能各异的医疗机器人正在改变传统医疗模式,迅速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陈安民教授介绍,医疗机器人从功能上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按照医生的控制指令,操作内窥镜的移动和定位。二是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它一般具有先进的成像设备、一个控制台和多只电子机械手,手术医生只要坐在控制台前,观察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操纵仪器的手柄,机器人就会实时完成手术。三是远程操作外科手术机器人:由于配备了专门的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收发系统,这种机器人可以完成远程手术。四是虚拟手术机器人:这一机器人将扫描的图像资料进行三维分析后,在电脑上重建为人体或人体器官,医生便可以在虚拟图像上进行手术训练。制定手术计划。五是微型机器人:主要包括智能药丸、智能影像胶囊和纳米机器人。智能药丸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程序释放药物并反馈信息;智能影像胶囊能辅助内窥镜或影像检查;正在研制开发的纳米微型机器人,还可以钻入人体,甚至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完成靶向治疗任务。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外科手术机器人和智能影像胶囊。“外科手术机器人动作精细、失误率低,可以避免医生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大大减少患者感染危险,并能够大幅降低放射线对患者和医生的双重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国忠介绍说。智能影像胶囊同样声誉广泛。这项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通过的专利技术,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等多重优点。患者只需服下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就能接受消化道系统检查,甚至接受机器人体内定点给药,可以作为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
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医疗机器人显著推动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令人期待。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以色列、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学术机构和公司,均设立了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发出多种系统原型,部分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
首部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于1994年在美国推出。目前,由医生操纵台、机械手和内镜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的美国“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最为畅销,截至2011年初,全球共计售出1700多台。此类手术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普外科,还能完成脑神经外科、心脏修复、人工关节置换和整形外科等多领域手术,但上千万元的设备价格,仍是医疗机器人产业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
我国的手术与医疗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据张送根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1997年至2007年先后自主开发了5代脑外科机器人系统。2002年,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并于2011年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该产品目前已经成功进入市场。生产商也成为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价比高、发展前景广阔。
2003年,南开大学研制出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可实现克隆研究中的转基因注射、染色体切割、细胞融合与分离等操作。2005年,天津大学研制出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能实现显微镜下1毫米动脉血管的吻合手术操作。
篇2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抓好医院五年规划和“创二乙”达标工作的落实。我院出台的《20xx年至20xx年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计划于1011年底之前做好“创建二乙”达标工作。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今年眼科增设眼视光学门诊和眼镜店,开展准分子屈光手术和眼镜的验光配制,拓展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耳鼻喉科增加综合治疗台1台,引进专科医师1名;另外增设门诊急救室,并配制相关抢救设备,增设预检台和发热门诊,为创“二乙”打好基矗
二、加强科室管理,在医院领导和各分管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四川省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标”中的三级管理制度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领导小组,完善各领导小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讨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
三、狠抓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由医疗质量管转理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使核心制度人人知晓并熟练掌握,不定期抽查门诊日子、门诊病历、处方的书写情况,检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诊疗活动中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按标准进行考核,并设立奖惩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定期组织科内讲课,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操作进行学习培训,并组织全科室人员对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并执行岗位人员职责,行为道德规范,学习廉洁行医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德医风规范,医师行为规范、医技人员行为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等,实施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窗口服务人员学习文明礼貌知识增强沟通能力,全方位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形象。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遵照全院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经营要求,开展并做好综合门诊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公司及医院所制定的计划任务,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现计划安排如下:
一、经营目标(含住院)
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
一季度(150万元)
1月份:55万元2月份:45万元3月份:50万元
二季度(160万元)
4月份:50万元5月份:60万元6月份:50万元
三季度(160万元)
7月份:55万元8月份:55万元9月份:50万元
四季度(180万元)
10月份:65万元11月份:55万元12月份:60万元
各专科经营任务指标分配另行拟定(略)。
二、经营管理
1.加强门诊制度与纪律的监管,规范门诊工作秩序。
2.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经营意识和运作水平,夯实经营基矗
3.经营有侧重点,寻求突破。重点加大耳鼻喉科与失眠科的经营力度,特别是耳鼻喉科,争取打造成全院甚至全市的拳头科室。
4.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经营业绩较差的科室项目,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项目,为经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优势,加大各种手术患者与住院病人的收住治疗的力度,提高手术和住院的比例。
6.加强与企划部的合作,广告宣传求异创新,投放力求精准,以实现广告效果最佳化策划有新意创意、具备优质水平的营销活动,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7.加强与网络部、市场部的合作,提高营销业绩。
8.加强与导医客服的合作,做优服务,提高患者咨询预约来院就诊率。
9.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协调合作,减少患者流失率。
三、统筹配合
1.服从公司及医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3.协调全院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及各种活动。
4.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5.接受公司及医院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规程。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推动文明有序挂号就诊,特制定预约门诊比例工作计划。
一、 严格执行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制度》,落实管理到位。
二、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预约门诊。
篇3
当垂直搜索也开始成为各大公司争相抢夺的蛋糕的时候,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将再次发挥作用。
2007年12月11日,网易宣布旗下自主研发的搜索引擎“有道”正式版问世,它兼顾最大众的搜索同时,也关注新兴、独特的搜索需求。如有道旗下的海量词典功能,自2007年9月截至12月10日,3个月以来仅从官方网站上下载桌面词典的数量就已经超过110万,可见该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这同时也表明搜索市场中,垂直搜索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朗了。行业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网易在继新浪、搜狐之后成为又一进入搜索领域的门户网站。
从目前来看,中国搜索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未被充分满足,即使是最基础的网页搜索也没做到很尽人意的阶段,这给垂直搜索市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2007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专题报告》显示,目前习惯使用垂直搜索的互联网用户比重已经高达88.2%,其中72.2%的用户会选择专业垂直搜索引擎。
市场的迅猛增长吸引了无数淘金者,2007年12月11日的市场数据调研显示,垂直搜索行业已吸引到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行业分析师认为,2008年垂直搜索市场将持续升温,行业潜力不可估量,且垂直搜索即将成为巨头们新的争夺战场。
博大向精深的转变
自搜索引擎出现以来,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互联网用户正在大幅度增加,成为仅次于电子邮件,位居第二的互联网应用。几年前全球式搜索引擎收录的网页量只有几千万页,而现在已经达到几十亿页。
与此同时,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上网人群变得越来越多样复杂,职业、年龄的交错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从海量信息中找寻自己满意的结果,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需求本身。这对传统搜索的品质和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综合信息向具体信息过渡。
微软研究院的技术专家指出:75%的内容使用搜索引擎无法直接获得。而据赛迪顾问调查,有六成的网民认为面向某一领域的搜索引擎比较重要,精细、准确、真实的搜索引擎才能提供更有效率的结果,太多的无用信息、竞价排名、广告内容充斥在综合搜索结果里,大大影响了使用效果。
于是,垂直搜索技术及市场应运而生。与综合搜索相比,它剔除了冗余结果,在满足生活需求性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优越性,并以信息的精准而备受用户欢迎。垂直搜索的拥趸,纽约风险投资家Fred Wilson认为:“搜索空间的纵向化是搜索引擎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专业人士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因垂直搜索引擎针对专业领域或行业内容作了专业和深入地分析挖掘,精细分类,过滤筛选等,所以信息定位更精准,对垂直领域或行业提供的服务更好更强,也更为用户所喜欢。
易观国际分析师强调:目前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便捷的访问手段,但是上网用户对搜索的满意度并不高,仅为33%。原因在于通用搜索引擎在用户体验方面缺乏个性,搜索结果大都雷同,推广效果不稳定、营销服务不完善、渠道不便捷。因此,细分市场、集中度高的垂直搜索必然更受关注。
雅虎、谷歌、百度等搜索巨头也推出了诸如视频、图片、MP3等细分领域的搜索,但其覆盖面积过大,服务并不完全精准,垂直搜索市场仍预留了很大空间。2005年至2007年各种以生活、服务搜索为主的垂直搜索新秀蜂起,如酷讯、口碑网等,涉足的领域从图片到视频,博客到论坛,本地服务到企业信息,应有尽有。
前景可观
专家分析,普通网页搜索引擎的发展为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未来二到三年内,垂直搜索引擎将会成为搜索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搜索将日益垂直化和个性化。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Kelsey报告预测,本地生活搜索服务正以高于综合搜索2倍的速度快速增长,2011年将达到111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2.3%。据一位长期跟踪垂直搜索技术的人士透露,综合搜索中50%-60%的搜索都是本地生活搜索,其中10%的本地搜索含有直接的商业意图。
搜索市场的潜在动力已经不言而喻。国内也有相关数据证实,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搜索使用市场,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8.18亿元人民币,相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27.6%,相比2006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10.3%,并还将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搜索市场如此巨大,垂直搜索领域的回馈也将非常可观。垂直搜索通过对某行业信息和用户结构的数据库搜集、分析、组织,对于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其更具优越性。未来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以精准广告、增值服务和线下服务为主,因垂直搜索目标对象是某一特定集中群体,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广告宣传。它可直接面向一些特定行业的特定用户,吸引行业厂商支付广告费用,吸引用户为内容付费等,以此占领综合搜索还未染指的区域。
一些垂直搜索成功的商业模式大大激励了风投们。全球著名商业信息服务商OneSource整合了2500多个信息源,提供320万条上市、私有公司和数百个行业的信息,为总资产260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Bank One提供金融预警体系的垂直搜索服务。以往信用分析员需要花费数十小时,从数十个网站收集零散的信息分析,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某种特定成熟的盈利模式,只有少数垂直搜索公司得到了风投的橄榄枝。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垂直搜索发展明显落后,还不具备收取服务费用的谈判能力,且目前很多领域资源建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级。行业不同,所产生的价值不尽相同,目前这类公司的服务能力也参差不齐。
谁是王者
受到用户需求和新进竞争对手的压力推动,综合搜索引擎也渐渐增加服务的细分性和层级性,加强对用户的吸引。2007年互联网巨头们对垂直搜索的热情一度高涨,市场竞争也加剧了。
2月,微软收购了手机搜索技术厂商MotionBridge。数周后,又收购了医疗垂直搜索服务厂商Medstory。3月,微软公布收购语音识别领域领先厂商Tellme Networks的计划。除了收购,微软也积极开发自身的垂直搜索技术。同月,英国Autonomy公司与百度签署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基于关键帧的视频搜索引擎技术。百度副总裁俞军对此表示:百度未来的产品体系有两个,一个是网页搜索,其次是垂直搜索。此后的5月,搜索巨头Google高调推出“生活搜索”,6月更与新浪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其原有的爱问搜索将专注于新闻资讯、博客、播客等垂直搜索,而网页搜索将交给谷歌。甚至在2007年12月24日,IBM公司也进军搜索市场,宣布推出一款智能语义电子邮件搜索引擎,能够对使用者的电子邮件进行基于文档、日期、电话号码等概念的搜索。
搜索巨头们还未分出胜负,门户网站、产业大亨也开始加入到垂直搜索领域中来,对既有的垂直搜索网站造成压力和威胁。相关分析师认为,综合搜索会利用原来用户群庞大的优势,再通过细分垂直搜索领域服务进而对用户进行更细化的聚类,为用户的定位分类做好基础入口。它们与垂直搜索在市场重叠的部分发生局部战争在所难免。
对此,网易方面表示,将网页搜索和其它产品的优点进行互补和移植,比普通的垂直搜索网站更具优势,且加上自身丰富的平台资源和用户经验,相信将会提供令使用者更满意的产品。
篇4
摘 要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对财务管理普遍不太重视,存在着不规范的状况。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路径选择,以期能够通过规范医院财务的管理,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效益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化发展,市场因素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医院经营所重点考虑的因素。医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众多竞争对手的考验,必须要把医院的财务管理纳入到整个管理中予以通盘考虑,因为,只有牢牢抓住财务管理这个主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通过对一些医院的实地调研,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造成了医院有限资金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1.缺乏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
医院正常开展业务的前提是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普遍没有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因此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参与、监督意识不强,成本意识薄弱,资金使用情况不明朗,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状况。
2.财务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科学
财务预算是医院根据全年资金状况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医院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依据。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认识程度不够,预算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控制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后期使用中,预算的指导性、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常出现实际资金使用远超预算的情况,从而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投资管理不规范、盲目性大
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要进行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如办公楼、诊疗室、病房的改扩建,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等。但一些医院在投资前,常常忽视对市场需求以及医院资金状况的科学分析;对建筑物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提取修购资金,因此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同时对购入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基本的财务数据也缺乏科学的投资分析,所以导致医院的投资盲目性大,投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容易造成大量资金的不必要占用和浪费。
4.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在一些中小医院中,财务管理人员大都不是专业出身,因此,财务理论基础知识缺乏,财务管理观念普遍淡薄。即使在一些大医院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编制基数不足,存在着多年没有补充新的财务人员的情况。因此,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财务创新能力不足,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无法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收入不高也导致大量优秀财务管理人才流失严重,使得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三、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1.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总体经济效益增长的首要目标。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包括:①有效的财务管理导向机制;②新型的财务运作机制;③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④畅通的资金循环机制;⑤优化的资金使用外部环境机制等。要做到这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医院主要领导加强重视,成立由主管财务的医院院长亲自领导的财务管理小组,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并做好相应地督促和监督工作;其次,医院领导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熟悉财务专业知识,了解各种经济法规和各项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机制顺利运行;最后,要在医院各科室形成财务会计核算意识、成本节约意识、资金合理使用意识等,并加强内部审计,全面落实监督制度,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绝不姑息迁就,切实保证各项机制的顺利运行,进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合理编制预算,规范预算管理
医院应以年度财务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全面考察医院所有财务收支的前提下,在结合市场实际以及综合考量未来市场前景并留下一定的资金调整空间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从而杜绝预算编制的盲目性、短视性。同时,在后期财务使用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严格预算管理,从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入手,精打细算,坚持按既定的预算目标拨付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予以全程监督,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挪用、占用或浪费现象的发生。
3.规范投资管理,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对于重大的基础建设投资,在投资前,财务管理部门应结合投资报告进行实际调研工作,对投资的可行性予以精准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医院领导予以审核。对先进设备的引入,要求医院相关科室出具详细的资金报告,并对报告中的细节予以全面审核,重点考察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从而做到投资的合理、科学。
4.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方面医院应加大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鼓励自学、安排外出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辅导等办法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医院应加大财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从而使之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
四、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医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酷的生存压力。为应对新情况,要求医院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也必须要对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予以充分重视。因此,只有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减少工作过程中由于失误而造成的浪费或其它损失,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医院的要求,增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汉武,李立强.医院财务预算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1.8.
篇5
花山村是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下称“国网湖南电力”)的驻村帮扶对象,这条公路是其精准扶贫的最新战果,多元、精准的扶贫模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逐步走出了困境。自2015年至2016年,全村76户贫困户已有45户实现脱贫,花山村2015年在寸石镇的40个村的综合排名,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前进到第九名。
输血:危房改造与修路,
迈出贫困村发展第一步
沿着宽敞的公路一直往前,在离山顶不远处的路边有一栋平房,这就是2组脱贫户刘光焰的新家。
2017年3月4日,花山村党支部书记曾明华来到这里,刘光焰夫妻俩正在整理院落。看见来客人了,刘光焰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把客人迎进了屋里。
2014年初,国网湖南电力扶贫工作队驻村时,花山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34户、757人,其中贫困户36户、78人。刘光焰一家是最困难的一户,夫妻二人原先居住的房子在山脚下,属于农村D级危房,房屋墙壁裂缝能塞进酒瓶,一到下雨或者刮大风就十分危险,用刘光焰的话说就是“外面在下大雨,屋里在下小雨”。
刘光焰今年48岁,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无法干重活,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还要抚养两个小孩。夫妻俩一直在家务农,每年除去生活费和医疗费,日子过得紧巴巴,虽然夫妻俩也想修新房,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只能作罢。
国网湖南电力扶贫队了解了刘光焰夫妻的情况和心愿后,经过多方努力,帮助他们争取到了政府危房改造补贴和扶贫队危房改造奖励5000元。不仅如此,刘光焰还说,“我们最开始选了几处宅基地,但他们都没有同意出让,最后才选到这个地方,除自家的土地外,还占了别人的一些地。多亏他们(扶贫队)帮我协调、做工作,最后才定下来。”
经过多方协调,刘光焰的新家于2016年10月建造完成并顺利入住,一家人在新家开开心心地过了个热闹年。不只是刘光焰,到2016年底,全村34户危房户已全部搬进新家入住。
解决住房难题是国网湖南电力帮助花山村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条件的重点。此外,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工作队入驻两年来,采取公司干部员工募捐等多种形式,累计统筹各类资金732万元,投入到拓宽道路、建设垃圾焚烧炉、兴建太阳能路灯、改善教学条件等项目。
造血:从牲畜养殖到光伏发电,产业扶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网湖南电力扶贫队长谢历冰介绍,花山村贫困人口总量不大,脱贫难度却极大。“这里耕地少、山地多,交通极其不便,受地理环境制约,这里产业项目一片空白。”
为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国网湖南电力扶贫队员扎根花山村,每次一住就是20多天,入户调查,访贫问苦,开会讨论,求计问策;带领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53人次赴长沙跳马、山东泰安等地考察学习,激发全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每家贫困户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痛处与难处,既需要量身定制扶贫方案,也要探索可复制的脱贫方式。
在走访石盛光家时,看到这个被疾病、贫穷、危房笼罩的家庭,国网湖南电力扶贫队深感震惊与同情,怎样让石盛光一家尽快走出贫困?他们为其量身定制了扶贫方案。
有一次,在石家拉家常时,谢历冰偶然发现石家孙女在一本家庭记账本上认认真真地记着家庭支出时,他觉得石家孙女的经济和财务意识很强。谢历冰当即与石盛光夫妻进行了交流沟通,打算把他孙女送到新邵职业学校学习会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石家孙女在学校成绩较好,老师也认为她能胜任会计岗位,毕业后不难找到好工作。
石盛光身体弱,做不得重活,喂猪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2016年,猪肉行情不错。到了冬天,尝到甜头的石盛光着手扩建自己的养殖场。“那时天气很冷,眼看着搬迁日子一天天逼近,新养殖场没有通电。如果就这样将小猪仔赶进猪舍,非冻死不可!”说起这件事,石盛光仍心有余悸。
得知情况后,国网湖南电力扶贫队立即安排国网邵阳供电公司,为石盛光的养殖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报装流程,加班加点架线施工,最终在搬迁期限内让养殖场通上了电。
如今,在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下,石盛光养殖了8头猪、5只羊、100只鸡鸭,享受扶贫到户资金补助5500余元。今年,他已卖出6头生猪,毛利润达6000元。第二批生猪预计今年4月出栏,毛利润将达15050元。
看到石盛光发展生猪养殖的良好效益后,周围村民也有了想法,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几户村民加入到生猪和家禽养殖队伍中。
除了养殖,面对花山村的状况,扶贫工作队引导群众“靠山吃山”,发展“庭院经济”,投入40万元,开发政府支持且具有市场前景的“平和红肉蜜柚”5000株,实行贫困户投劳,与村集体按照五五折股分成。现在,沿山路穿行,只见村民房前屋后、山林坡地,随处都是青青的蜜柚树苗。据测算,该项目三年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
促进稳收增收的又一个“摇钱树”,就是已经并网发电的60千瓦光伏电站,这是国网湖南电力投资60万元的又一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11月28日,该光伏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预计使用年限30年,国网湖南电力将全额收购光伏上网电量,实现“零弃光”,今后每年可为花山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
谢历冰总结道,扶贫先扶志,扶贫是外力,脱贫要靠自己,关键要树立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事实上,脱贫的村民在心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光焰原来是村里修路时阻工人员最刁蛮的一个,经常带头阻工。”曾明华说,村组公路多年前就立项动工了,但部分村民借口占地、拆迁等原因阻工闹事,导致修路的事一拖再拖。现在,刘光焰一家在扶贫队的带领下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去年11月份,扶队重新启动修路项目,刘光焰自愿拿出土地支持修路。在刘光焰的积极响应下,村里在修建通组公路的过程中,再没有出现一起因占地发生的纠纷。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篇7
1、前言
碳纤维发热材料具有金属材料的导电、导热性、陶瓷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高效节能安全、无污染及远红外辐射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民用、国防、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是一种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的功能性材料。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开关机构箱加热驱湿装置,在保证变电站正常生产及安全运行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变电站的开关机构箱内安装有大量的电器元件,对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当温度过低时,会使其性能不稳定,精准度降低,并对材料性能产生影响,缩短机械使用寿命,给设备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当箱体内的空气湿度达到一定比例时,会产生凝露附着在带电体表面,(因为箱体内有很多带电体是安装在箱体内的),易发生爬电、闪络、短路和击穿现象,引发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变电站的开关机构箱安装加热驱湿装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现有的开关机构箱加热驱湿装置大多采用陶瓷加热片、电阻丝材料制作,它的电热转化率很低,50%-62%,使用功率大,加热装置功率大多采用1000-2000W,驱湿装置功率大多采用80-100W,运行费用比较高,使用寿命最高只能达到1万小时,经常在8000小时左右即损坏。
陶瓷加热驱湿装置的耐冷热性能差,使用时极易出现过热、过氧化及断裂现象。它的设计功率大,表面温度高达250℃,在进行设备维护、维修时经常烫伤人,十分不安全。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采用碳纤维高新技术发热材料研制,具有高效节能、电热转换效率高、安全无污染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新型加热驱湿装置,是目前变电站开关机构箱开关箱加热驱湿装置的升级换代产品。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产品技术为国内、外首创,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证书编号:ZL 2013 2 0399781.7 )。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与传统加热驱湿装置相比较,节约能源在30%-70%之间,节约运行成本在50%以上,使用寿命长达10万小时。产品的安全性能及各项技术指标远远高于现有的加热驱湿装置。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变电站开关机构箱加热驱湿装置电热转换效率低、耗电量大、安全性差、寿命短等诸多生产技术问题。
2、目的及意义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发热材料如:导电油墨(电热转换效率56%)PTC陶瓷加热片(电热转换效率为52%-62%)电热膜(电热转换效率为62%) 石英加热管(电加热转换效率为58%)导电油汀(电热转换效率为55%)电阻丝(电热转换效率为50%)等,它们在使用时极易出现电极间过电流、易断裂发热体过氧化、易脱落、绝缘温度低、安全性能差、耗能高、使用寿命短、安装工艺复杂及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碳纤维加热驱湿、产品完全克服了上述部分发热产品的缺点,它无论是在电热转换效率、使用寿命、安全性能、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均远远高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发热产品。
本项目加热驱湿装置的技术经过测试,已经在省内14个地市供电公司总计27个220KV变电站对原有加热驱湿装置进行节能改造并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变电站开关机构箱箱加热驱湿大多采用PTC陶瓷片,它的电热转换效率最高只能达到62%,加热装置的功率设置为1000-2000w,驱湿装置设计功率为80-100w,而采用碳纤维发热材料制作的加热装置设计功率仅为500w,驱湿装置设计功率为40-50w。
如:以某220KV变电站(开关机构箱)试验数据比较为例:
采用PTC陶瓷片加热装置,每年使用的电量约为158675KW,电费约为79328元。采用碳纤维加热装置,每年使用的电量约为79337KW,电费约为39664元。碳纤维加热装置比PTC陶瓷片加热装置每年可节约电量为79337KW,可节约电费为39664元。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它的技术是成熟的,工艺是稳定的。项目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广泛应用本项目成果,每年将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能源及资金。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现状
碳纤维发热材料(产品)是国内、外首次采用沥青基碳纤维为发热介质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性能发热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热材料的应用也在日益增长,对于应用在电力领域的发热材料的各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一:技术的先进性。其二:热效率高、耗能低。其三: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
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的一些发热材料不同程度存在电极间电流,易断裂、发热体过氧化,易脱落、散热温度不均匀、耗能高、热效率低、电热转换效率低、绝缘温度低、安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为面状发热体,散热均匀、高效节能、电热
转换效率可达到98%以上,在同样技术条件下与其它发热产品相比节能30%-50%。安全可靠,耐压强度可达到10000V,泄漏电流小于0.25mA,使用寿命可到的10万小时。不断裂、不脱落、不氧化、可防水、防潮、阻燃及耐酸、碱、盐。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红外辐射波长为10?m-15?m,红外转换效率为87%。
3.2、国外现状
由于碳纤维发热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投资研究开发新产品。
碳纤维材料的面世,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开发应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其中,日本的东丽公司、东邦公司、三菱公司、美国卓尔泰公司、摩里逊公司、达纳公司。除日、美之外,德国、英国、韩国、还有我国台塑公司相继投资研究开发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我国研究开发碳纤维材料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本项目技术是鞍山广源高新技术产品有限公司,于一九九五年开始研究开发的,与此同时,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也采用碳纤维材料相继研究、开发了一些发热产品,但所采用的发热介质是碳纤维原丝和碳纤维布,生产成本过高,与本产品所采用的碳纤维导电纸制作的发热产品相比成本高出86%-167%,而且还存在着耗能高、热效能低、使用温度不均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等不利因素。
本产品采用成本较低的沥青基碳纤维导电纸为发热介质,研制开发的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加热驱湿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目前本项目技术成果已应用到电力领域、高低压变电站的开关柜、端子箱加热驱湿,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好评。
4、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构成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包括碳纤维加热板、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湿度自动控制装置、铝箔热量反射层、绝热保温层、不锈钢边框、可移动固定的支撑架等。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加热系统是由温、湿度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加热系统以碳纤维加热板为加热元件,并配有铝箔热量反射层和绝热保温层以增强加热效果。
4.1.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工作原理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加热驱湿元件为碳纤维加热板。将开关机构箱的加热元件与驱湿元件分别设计在两张加热板上面。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设计安装了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当环境温度低于加热装置所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控制装置将自行启动工作,高于设计温度时将自行停止工作。
根据对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智能化设计要求,将湿度控制装置
安装到开关机构箱箱内,测量箱内的湿度,使驱湿元件按设计要求工作。
4.2 装置的特点
⑴高效节能(电热转化效率为98%以上);
⑵面状发热、散热均匀( 产品表面温度为80-90℃,安全性高);
⑶安全可靠(绝缘强度为6000V以上,远超国家标准3750V),泄露电流小于0.25mA(国家标准为0.5mA) ;
⑷使用寿命长(产品经过压测试,长期使用可达100000小时以上);
⑸防水、防潮、耐酸、碱、盐腐蚀(产品的潮态检测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⑹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远红外辐射波长13?m,红外转换率为68%,红外能量为765.9W/),开关机构箱机构箱通过远红外辐射,可使箱体内快速形成空气对流,起到很好的辐射加热和驱潮作用;
⑺碳纤维开关机构箱机构箱加热装置采用自动控温装置,当达到设计温度时,加热装置自动断电,低于设计温度时,加热装置自动启动工作;
⑻安装简便,工作状态稳定,免维护;
⑼产品规格、形状可按需设计。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使用温度为80-90℃,它的裂解和老化性能,可以满足使用寿命,不需要经常维护、维修。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是将铝箔热量反射层、绝热保温层安装在加热驱湿元件的背面,以确保元件在使用时热效率不易流失。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安装有增加强度的不锈钢材料边框,使加热驱湿元件在工作时,限制了它的热膨胀系数,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为了安全使用方便,本产品提供了安装加热驱湿元件可固定的支撑架。保证箱体的电器元件不易过近接触到加热元件,以免加热元件影响开关机构箱箱体内电控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碳纤维加热驱湿元件是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碳纤维发热材料制成的,它是根据开关机构箱箱的规格大小及所在地区的环境温度,设计加热及驱湿装置元件的规格、功率及表面温度。考虑到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引起的不必要损耗,在加热驱湿元件的背面安装铝箔热量反射层和绝热保温层,并将三种材料粘合、密封在一起,使其达到隔凉、保温、提高热效率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在加热板上安装了增加强度的不锈钢材料的边框,使加热驱湿元件在工作时,限制了它的热膨胀系数,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可完全取代目前变电站开关柜、端子箱采用的传统高耗能加热驱湿元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它的实施推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能源及资金。
5、同类产品性能比较(见表1)
6.总体性能指标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设计及制造工艺是根据变电站开关机构箱箱体的空间面积、保温设施的情况及所在地的环境温度确定设计单位体积的加热面积、功率及温度。
通过对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长期试验及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确定了产品设计、安装及检测的相关技术参数及标准。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将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的加热元件设计为4种规格,可满足目前220KV、66 KV变电站开关机构箱箱体的设计使用要求。(见表2)
7、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本项目技术是国内、外首次采用碳纤维发热材料研制、开发的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使用寿命长的高科技加热驱湿装置,它广泛地应用在电力领域变电站开关机构箱、端子箱上面。
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克服了目前变电站开关机构箱所使用的加热驱湿元件使用时电耗能大、热效率低、安全性能差、使用寿命低等缺点,它的电热转换效率为98%,设计使用加热功率为500W,驱湿功率为40-50W。因为它的设计使用功率低,表面温度只有80-90℃,在设备维修、维护时可避免烫伤施工人员。
碳纤维加热元件采用的是有机耐高温树脂,韧性、强度好。使用寿命最高可达到10万小时,碳纤维加热驱湿装置长期使用温度为80-90℃,长期使用,它的裂解和老化性能,可以满足使用寿命的,不需要经常维护、维修。
8、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意义
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推广及应用,在于为电力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发热、驱湿材料,不仅使发热、驱湿材料得到了大量而广泛的应用,填补了我国碳纤维发热材料应用在电力领域的一项空白,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推动了新型节能环保、发热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发热材料在电力领域开辟更多的发展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健身产业智慧健身
1健身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健身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近些年发展迅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人民更加关注健康,这为综合化健身行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健身行业也开始拓宽业务范围,由传统健身辐射向活动策划、休闲餐饮、营养保健、健康咨询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一个十分完整的产业链条[2]。随着时展,消费者追求多元化、个性化,促使健身行业服务更加精细化,比如:为女性量身打造的瑜伽馆、专门提供男性器械的健身馆,其服务内容也更精准化,如产后恢复、产前保健、减肥、增肌、塑身、康复等,其规模大小不一。健身产业绝大多数扎根于城市,尤其是人流量多的商场周边,健身馆的档次分为大众型、中高档型和高档型,针对于不同的消费能力人群,对于高档健身馆,面积一般较大,投入资金更多,会员数量多,收费较高。
2健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健身产业分布不均匀
我国健身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的一种,起步较晚。而且政府对体育产业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健身娱乐场地建设的投入,根据相关资料,目前我国用于健身娱乐人均用地要远远小于发达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健身产业大多在此地区分布较多,而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健身产业分布较少,只有在地市级的市中心才能看见健身馆,而且其健身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而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健身产业几乎没有,不利于农村居民健身娱乐[3]。目前城市的健身产业已经十分成熟,这种不对等、不平衡,加速了农村外来人口向城市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2.2健身产业需要政府支持
2014年至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表明了政府支持体育产业、健身产业发展的决策,但是文件的落实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体育健身管理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健身产业的发展完全是自行建立的。在社会环境中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这也对健身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4]。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加强民众健身宣传,明确健身的重要性,不仅增强国人体魄,而且减少疾病,缓解国家医疗保障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腾飞做出贡献。
2.3健身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当下,从事健身的教练大多是业余爱好者,从体育院校专业毕业生占比很少,大部分人经过简单培训转行成为教练员,也有部分教练是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舞蹈演员等,他们主要讲授瑜伽、形体、操课等专门针对女性开设的健身项目。我国健身教练整体水平偏低,年龄较年轻化。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管理水平低,无法对健身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降低人们对健身产业的可信度,不利于健身产业发展。
2.4民众健身观念认识不足
人们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自然对健身娱乐有不一样的看法。本科以上的人群大多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因为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上班族长期坐在电脑旁办公,缺乏运动,他们更愿意选择去健身馆锻炼身体,也能够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参与社交活动。因此他们认为,花钱健身是十分必要的;但大多文化程度低的民众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在家也可以锻炼,花钱锻炼没有意义,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在没有专业性教练的指导下,个人锻炼的运动量难以达到减肥等目的的要求[5]。
3“互联网+”时代对健身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关于健康的软件层出不穷,比如:健身APP、跑步软件、智能运动手环等。这些高科技产品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运动方式和健身习惯,因此健身产业要与信息网络相结合,采取健身设施与网络并重的经营模式。让健身产业步入信息化时代,不但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健身方式,也能降低运动者因盲目健身而造成身体器官组织损伤。参加健身的会员利用这些信息化产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和时间安排,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而且提高健身设备有效利用,实现健康信息、健身资源的有机融合。因此人们将这种方式称为智慧健身,但它不是独立个体,而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用户体育行为、智能决策与管理等技术组成。(1)用户体育行为,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锻炼的目的而选择体育锻炼的运动方式。与用户相关联的运动活动都视为体育行为。因为人受外界环境影响,会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以用户的体育行为存在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在研究该行为时,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智慧健身对人们选择体育运动提供了依据,更加智慧化、科学化,极大地避免运动造成的损伤。(2)数据库,是收集网络信息的存储工具,网络中的信息,冗杂、繁多,利用数据库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存储,极大地节省人工时间,并且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在健身产业领域,数据库技术可以提供体育管理、体育科研、体育决策等方面的技术。因此,数据库是实现智慧健身数据收集的关键。(3)物联网。它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它借助传感器,将没有关联的物体建立联系。物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它为健身产业走向智能化提供基础设施。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而物联网将不同的物体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其能够感知用户的体育行为并进行传输,是健身产业得以发展的技术支撑。(4)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利用云计算,能够将软件、硬件以及数据资料进行衔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对策,帮助用户更快速的处理工作。健身产业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强大的处理能力,研究出适合用户的全面的体育思维和体育方法。对今后健身产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5)智能决策与管理。对于体育健身,智能管理技术可以对人的体育行为进行记录,从已掌握的数据进行预测人们需要的体育项目,能根据人的差异性,为人量身定制体育服务,让用户的体育锻炼更健康、更适宜。智能决策可以实现对数据深度挖掘,结合知识库等技术,为决策提供强有力保障。
4健身产业应用“互联网+”的发展策略
4.1基础条件
健身产业要结合“互联网+”,开拓智慧健身。要规范行业行为,特别是在价格与资源方面,要在政府的监督与指导下稳中有序开展。结合智慧健身,发展自身产业特色的项目,避免健身产品同质化,打造多元化的健身市场,与用户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提供智慧健身联盟服务[6]。根据消费者水平,可以建立不同档次的智能健身。健身产业要发展,不能光在高端客户中寻求市场,要在全民健身上开辟更多的市场空间,结合“互联网+”高新技术的支持,拓展新的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为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高品质、定制化服务,比如制定会员制、利用APP等客户端实现购买服务的网上交易。健身产业的服务实现多元化,向健康咨询、休闲娱乐等领域拓展。这是因为健身产业链条逐渐完整,人们转变传统的意识观念,健身产业的竞技性、娱乐性是时下人们所需要的,因此打造智慧健身和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健身产业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4.2建立健身产业合作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健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健身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健身产业要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完成传统健身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目前,建立智慧化健身俱乐部,投资较大,运营成本高,对智能化健身产业发展的进程带来一定阻碍,有些省份,甚至还没有开展。因此,建立智慧健身产业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大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给智慧健身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除此之外,让民众认识到“互联网+”健身模式的优点,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激发民众的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宣传途径,打造品牌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智慧健身,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智慧健身中来。同时,这也可以对用户数据的采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制定新的健身服务,提供科学的保证,从而实现健身产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4.3加大对智慧健身的研究力度,努力开发新产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学健身的理念已被民众接受。对于新时代的健身产业,如何实现科学健身,赢得民众喜爱,是智慧健身的最终目的。因此,健身产业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不断创新,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健康的运动方式、运动器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智慧健身网络平台建设,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健身产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要走在时代前列,在业务技能上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形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技术研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为广大用户真正提供有效、科学的健身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对健身技术的研究,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开展,考虑当下人们对健身的喜好、生活习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等因素,全面的研究智慧健身产品。
4.4建设智慧健身人才队伍
在健身产业中应用“互联网+”高新技术,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需要信息化、智慧型人才,作为推动传统健身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健身产业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各健身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升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优势。
篇9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2年发展概况
中国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的发展是全面的、均衡的。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应用与数据流量、技术支持等都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既有量的扩张,也有质的提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有实质性拓展。
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而台式电脑网民只有3.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72%,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到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增加到4.2亿,较2011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增长18%,而同期台式电脑网民只增长了3.8%,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74.5%。以上数字,只统计了中国手机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应包括平板电脑上网用户、各种电子阅读器上网用户,以及其他通过移动网络、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很显然,移动互联网用户要多于手机上网用户。
二是移动网络接入提速。3G方兴未艾,4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TD-LTE规模试验初见成效。2012年启动的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实验网已经在15个城市建设了超过2万个基站。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和爱立信共建的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香港TD-LTE网络正式投入商用,不仅开启了香港4G网络的一个新时代,更极大推动了TD-LTE及LTE FDD技术在全球的商用化进程。
3G和Wi-Fi正在持续蚕食2G网络接入份额。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11亿,其中3G用户超过2.2亿,3G用户渗透率达20%;截至2012年底,3G基站突破100万,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据百度的《2012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2 年第三季度超过 77.7% 的Android、iOS 用户选择 3G 或 Wi-Fi 接入移动互联网,虽然仍有 76.7% 的用户选择使用 2G 接入移动互联网,但占比持续下降。
三是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2.58亿部,增速达到167%,在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Display Search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首次超过笔记本电脑;全年销量达879.5万台,增长78.6%,销售额达到248.96亿元。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消费市场27%的份额。
四是移动应用规模与应用深度空前。相对于Web,应用程序(APP)是目前智能终端移动上网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平台。2012年APP的总使用频率比2011年增长16倍,总使用时长增长12倍,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依赖大幅提升。全国iOS活跃用户已达8500万,Android活跃用户达1.6亿,苹果和安卓设备组成的高端智能机用户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用户群体。
相比2011年,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人均使用的应用个数由4.6个上升至5.5个;各类应用使用率也有所上升,搜索、微博、电商等手机应用,增幅较大,一些用户黏性高、使用时间长的视频和商务类应用被广泛看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流量分别增长184%和112.4%,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对基础电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五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阅读的综合性平台,经济效益的前景诱人。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其中,移动购物和移动游戏等是移动互联网增速较快的细分领域。2013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变现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目前还未见实质性突破,艾瑞预计,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趋缓。
总体上看,2012年移动游戏和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市场仍存在用户付费难的瓶颈,移动广告市场继续低位探寻。受国内整体经济环境、投融资市场的影响,加上商业变现的压力,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难有高速发展,但将会继续保持平缓发展。
六是移动互联网投资趋稳。2011年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已过,包括应用商店、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在内的第一波跑马圈地已暂告一段落,新的机遇尚未充分显现,加上经济相对低迷,2012年不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的年。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共披露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46起,相比2011年减少37.8%;投资总额5.94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17.4%。移动领域投资活跃度下降而投资总额反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小米科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 ,此轮共融资2.16亿美元,占全年46起投资案总额的36%。
2012年,在细分行业方面,社交娱乐应用及生活服务应用最受投资者关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游戏等领域投资也相对活跃。总体上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和投资都趋向稳健,仿佛进入了深耕细作期。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虽未遍地开花,却也收获颇丰。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移动游戏成为最赚钱细分市场,移动购物增速超快,移动视频流量攀升,移动广告小有成绩,而微信、二维码、智能语音、移动云成为行业应用领域的亮点。
(一)细分市场纵深发展
1.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增长超过预期。近年来,经过资本和产业链各方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积极布局,加上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需求的急速增长。第三方支付牌照陆续发放和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出台,2012年移动支付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的新蓝海。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年度交易规模突破千亿,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市场增长大大超过预期。
移动支付能够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也能够带动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前景诱人。但是,目前移动支付仍然面临产品创新和宣导不足、金融监管有待完善、用户消费习惯有待培育等问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出“叫好不叫座”之困仍需时日。
2.移动游戏超规模爆发,成最赚钱细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销售量爆增,尤其是千元级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带来了移动游戏市场的繁荣。可以说,在移动广告发展缓慢、移动电商利润尚薄之时,移动游戏正主导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经济。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中国出版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的《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达到了0.89亿人,比2011年增加了73.7%;市场占有率为5.4%,高于上一年的3.8%;并且,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32.4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90.6%。
经过2010年萌芽、2011年发展、2012年成长的移动游戏,无论是在网络速度、用户数量,还是在付费习惯、开发团队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使用移动游戏的用户数量占网络游戏用户总数的40%;2012年初安卓市场最高收入的产品只有百万元/月,年底最高收入产品超过2000万元/月,用户付费习惯提升明显;同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人,而2011年的第四季度仅1000多人。
3.移动购物增速超过互联网购物。2011年以来各大电商企业就开始积极布局移动端购物,2012年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支付应用推进,网民的移动购物习惯开始形成,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随之迅速增大。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50.4亿元,和2011年相比大幅增长380.3%,第四季度交易规模为210.9亿元,移动购物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细分行业;移动网购在整体网购中的交易规模占比呈增大趋势,2012年达到4.2%;市场份额方面,2012年淘宝无线、手机京东商城、手机腾讯电商分别以76.4%、5.2%和3.9%的占比位居前三。
以支付宝为例,2012年支付宝手机支付人数增长223%,手机支付金额增长546%,430余万人的手机支付金额已经超过电脑支付。
4.移动视频流量攀升,视频网站加速布局。目前国内网络视频用户增长迟缓,已逐渐趋于饱和。视频企业逐渐开始向多终端化发展,未来移动端将成为视频企业争夺用户的蓝海。2012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增长了77%,超过1亿,全球移动视频流量已占到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59%。易传媒2012年的调查显示,39%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每天至少在手机上观看一次视频。2012年初移动终端流量占爱奇艺的总流量不到4%,2012年底已接近28%。优酷移动端日播放量过亿,来自移动终端的流量已超过其整体流量的20%。乐视网官方宣称,其移动客户端总装机量已超过5000万,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在峰值时可达到全站流量的30%。友盟数据显示,2012年,平均每个用户每日使用视频类应用的时长从9分钟增长到31分钟,增长了259%,使用频率也增长了24%。
为分享移动市场的大蛋糕,视频网站不仅大力发展APP,还推出相应的服务,以满足移动网民的消费需求。如迅雷看看把PC、手机和电视机三者打通,实现内容的无缝链接;而搜狐视频实现了新浪、腾讯、人人网、百度、淘宝等第三方账号登录及互动分享的功能;百度与爱奇艺宣布达成APP应用内搜索合作,使用Andriod系统手机的用户可以通过百度APP完成从影视搜索到高清播放的全部过程。
5.移动广告在“困局”中探索。迄今为止,移动广告形式上虽有突破,但还没有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以两面(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烧钱的移动应用广告平台为主要模式。但是2012年,移动广告市场还是有所斩获,多数业界人士认为,移动广告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其未来值得期待。据统计,2012年中国品牌广告主移动广告费用在5亿元上下,这个数字大约是年度广告总投放的1/600,是互联网广告投放的1/80。虽然移动广告市场整体份额还小,但是品牌和行业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已大大提高。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数据显示:除短彩信外,包括移动展示类和搜索广告,中国大陆2012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92亿美元,相比2011年上涨80%多,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13年达到3.14亿美元。
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移动广告“前景美好、现实严峻、道路艰辛”,并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时间点——移动广告甚至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网络速度、网络费用、广告形式、用户习惯和客户接受度等尚待成熟,这是导致移动广告逡巡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得到解决,到那时移动广告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互联网广告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二)行业应用:创新引领服务
1.微信成移动互联网最大平台应用。2011年1月微信上线,14个月后用户数突破1亿,又用了6个月时间用户数突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已经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数。微信是2012年移动应用领域的最大亮点,发展势头超越了微博。从最初的1.0版聊天工具到实现短信和语音通信功能,再到类似Path、Qzone的熟人社区,再到公众平台的移动营销、财付通的移动支付,还有QQ邮箱、QQ新闻、QQ音乐、美丽说等插件,微信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多,在O2O领域也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微信已经对社交网络、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造成冲击,给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埋入了颠覆的种子。
2.二维码成入口“标配”,为O2O模式添翼。2012年9月11日,腾讯公司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用微信引燃了二维码营销的热情。新浪微博也积极推出了二维码相关服务。其实,二维码诞生十几年来,已经辐射到超市、汽车、IT、旅游等多个行业,而2012年,餐饮、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社交等成了二维码应用的主要领域。随着移动网络的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识码软件的大量出现,二维码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它使多种媒体平台相互融合、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通道。
微信、大众点评、支付宝、淘宝、1号店,甚至QQ浏览器、360手机卫士、UC浏览器等应用和产品都加入了二维码功能。随着巨头们参与竞争,市场先驱者、小公司纷纷“出局”,不少历经市场培育期才刚见曙光的中小型二维码企业,只能转身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保一席之地。二维码正成为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的下一个金矿,当然也需要切实解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智能语音加剧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苹果Siri的流行带火了消费端产品语音控制的概念,2012年语音成为搜索的重要技术,语音门户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谷歌、百度、搜狗等搜索型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非常重视这项技术。苹果iOS6增加了中文语音输入、百度推出语音助手、中国移动入股以语音立身的科大讯飞、联想推出乐语音、360推出手机语音助手、手机浏览器加入语音控制……从用户、企业到投资界,2012都在关注智能语音。
当前,语音智能交互在全球市场还处于起步和培育期,包括微软、谷歌都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数比找到盈利模式更为现实,而语音云涉及的互联网业务对语音服务提供商意义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4.移动云市场不断升温,大品牌彰显号召力。个人云与移动云的兴起,成为2012年云计算领域的热门趋势。2011年,移动云服务从喧嚣阶段进入到“过度炒作”的阶段,2012年则开始迈向主流应用阶段,在个人应用市场和企业应用市场快速铺开。移动云是“云+端”的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无缝结合,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威力,让网民和企业用户体验了从未有过的便捷。
2012年4月24日,微软SkyDrive在线云存储服务正式推出;4月25日,谷歌Google Drive正式;7月20日,腾讯微云正式上线;9月3日,百度正式开放个人云注册……2012年,随着巨头们纷纷推出移动云服务,这一市场不断升温。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的《个人云服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个人云使用率为8.9%,相当于用户数突破5000万,显示出云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更加明显: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这些终端全都会通过移动网络连接,甚至不排除PC机也能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因此,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以移动网络为主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近两年互联网发展变化的最大亮点,它还将引领互联网发展变化之潮流。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重构移动端的业务模式下,传统行业甚至互联网传统业务在多终端、移动接入时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移动互联网将会融入到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管理之中。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终端高效准确的GPS系统及LBS定位,预约出租车;以移动为核心的SoLoMoCoBo(SoLoMo为社交-本地化-移动,Co为礼宾,Bo为预订)模式,改造旅游业;金融业务办理不仅可以延伸至手机上实现,手机支付还将扩大金融领域的交易能力;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中心,以各类传感器设备作为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这些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创业者在这里应该大有可为。
趋势三,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其承载的广告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有的虽然“轻”了,但不美、不好用、不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例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仍基本照搬传统互联网的网页。PC电脑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网页,任用户反复比较商品,可是目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只能打开一个网页,不能反复比较,移动网购的体验很不好。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应根据不同终端提供不同的网页,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来看,找到清晰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摸索期,移动互联网也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表示,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从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细分市场来看,移动游戏越来越吸引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用户付费的意愿加强,移动游戏将进入回报期;移动电子商务如果能够解决好诚信和支付问题,未来发展潜力也巨大;随着手机屏幕的变大,网络的提速和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潜力也会展现出来;而移动视频可以很好地移植PC端的视频广告模式,收费APP的小额支付模式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量是基础,人气旺必然财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赢利模式会更加成熟,现金牛会日益强壮。
趋势五,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APP Store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原来由厂家开发,操作系统自带,现在可以由第三方开发,终端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下载,这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是,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8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同属Android系统,也要根据不同终端厂家进行适配开发,用户也不能跨操作系统下载。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如何互联互通?HTML5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充满期待。
HTML5是HTML的一个新版本,是下一代Web技术的代表,其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的规范已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定稿,但现在仍在完善之中。HTML5大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跨平台性,能够降低对适配终端和应用的技术门槛,使跨平台跨网络快捷方便,改变现有操作系统封闭、割裂的状态,将Web带入一个广阔的生态平台。目前全球都在完善HTML5技术。我国在这方面有良好基础,许多互联网大企业、移动终端生产厂家、IT软件公司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多家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万维网联盟(W3C)HTML5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百度、腾讯、UC、海豚等浏览器平台在HTML5兼容性测试中表现不俗,阿里巴巴自主研制的阿里云操作系统将承载基于HTML5的云应用。如果在HTML5技术改进完善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趋势六,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在2012年9月11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过去短短的18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的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数据监测,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月均数据网络流量已经接近100M,如此大的流量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数据资源,而移动端一般具有更精确的身份标识,数据更具有商业价值。
目前业内专门进行移动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机构已有不少,像国内最早跻身这一领域的友盟,还有CNZZ,以及2012年成立的后起之秀百度移动统计等,都在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作者官建文系人民网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
篇10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出台政策举措,精准服务双创工作。根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省级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了《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等,围绕创新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众创空间、完善公共服务、激发人才活力、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针对性出台系列政策举措,系统性推动全省创新创业工作。
组建创新联盟,激发各方创新活力。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环境,陕西整合各类孵化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高校、院所、企业等160多家单位,组建成立了陕西创新创业联盟,推进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激发各方创新创业积极性,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力。去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5.81万户,同比增长21.21%;全省中小微企业从业人数87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人数的80%。全省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2648个,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60%以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70%以上对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改造。
多元化投融资,支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中、省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紧密结合,为创新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设立航空、3D打印、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10支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已投资61家企业,其中5家在新三板挂牌,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早中期、初创期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省中小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引导等3支政府基金,已参股14支基金、3家担保公司、超过170个项目。出台了全国首个完整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解决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12亿元,合同登记数258件,居全国第一。支持建立了12家科技支行、分行,专注于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累计发放科技贷款余额超过30亿元。搭建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平台,加快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全省已有21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在A股上市融资,8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
开展丰富多样活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陕西一方面通过各级政府宣传平台及时最新双创工作政策,另一方面依托基地、园区以及各类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双创活动,努力营造新氛围。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15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分会场活动,第三、四、五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分赛区比赛,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环保节能领域总决赛,全球创业周中国西安分站等全国性活动,开展了创新创业高校行、创客马拉松等专题系列活动,组织了省内最大规模的青少年创新营互动交流,以及众创空间机器人体验周末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大众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民心。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建设科技服务公共平台,拓展服务广度深度。陕西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174家,高等教育机构118所,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4个、重点实验室122个、企业技术中心246家,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建立了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9大类科技服务,以及5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达8000台(套),科技文献总量达到1.3亿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集成多领域数据7000余万条,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优化传统孵化平台服务,大幅提升孵化效能。全省依托各类产业开发园区、基地,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3级孵化载体,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承载了全省最为可观的创新创业主体。目前,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达到79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数字医疗、新材料、现代服务、军民两用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其中,省级以上孵化平台39家,孵化面积18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38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2400多家,拥有98个各类科技公共服务机构或平台,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24万人。
创新发展新型孵化平台,激发多元支撑能力。陕西积极探索新合作、新路径、新方式,实现多种要素紧密结合,建设一批特色孵化平台,有力推动了高校众创、院所自创、企业内创。一是以高校为主体建立,如交大七楼创客汇、西安邮电大学科德咖啡等,针对老师和学生提供全面创新创业引导,已发展成为陕西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一环。二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建立,如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众创空间、504所空间技术创客空间等,针对科研人员充分释放创新潜能,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如大唐电信众创空间、概念创咖、微软创新中心等,更好实现创业企业和龙头企业有效联合,形成集聚创新效应,做大产业规模。同时,陕西积极与外省市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加强合作,曲江新区与北大科技园、西安碑林区与腾讯公司联合创办众创空间,西安港务区新丝路电商产业园与联想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创业者开放服务孵化平台。
大力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激活院所双创动能。西安光机所围绕自身学科特色及布局,专注在光电技术产业领域构建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出了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技术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功转移转化科技成果52项,引进40多个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孵化出炬光科技等高科技企业89家,新增就业4000余人。西北有色院鼓励科技人员入股、参股,自带科技成果陆续改制组建了29个特色鲜明并具有细分行业优势的中小型产业化公司,年产值近百亿元。今年,陕西将遴选30家单位作为重点,积极推广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创新模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科研+中试+产业化、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创新模式,培育新产品、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双创集聚发展。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西咸新区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大企业协同创新和国际协同创新三大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新思路、新模式、新做法。建设了中国西部创新港、中俄丝路创新园、新丝路数字文化双创基地、大数据创业孵化器、数字化制造云平台等专业园区及服务平台,启动了“西咸双创季”暨“创响中国・西咸站”活动,与微软、阿里巴巴、惠普、金山云、飞马旅等国内知名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举办了“云上栖居・优美小镇”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沙龙、西部创新发展论坛、青年创造未来报告会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创业公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创业导师、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一批优质项目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