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篇1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LI Shuai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penetration problem for moral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promoting ar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rt classroom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conducting activities in the art of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teaching art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 the art of teaching moral lessons permeate throughout the various typ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words and deeds to play the role of classroom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possibl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art of teaching in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ar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德育和美育都是专门指向学生的自身情感、思想品德等主观精神状态而进行的教育,在贯彻实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培养人和教育人的价值。而学校中的美术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影响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美术任课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予以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促进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本文就针对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1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

任课教师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涉及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等多个环节,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必须要注意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经常化和系列化。

一是,课前备课环节。要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任课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了德育目标之后,就要注意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思想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注意筛选有助于体现德育目标的内容,并提前考虑和设计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时机;二是,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任课教师应注意将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分辨其所蕴含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三是,课外辅导环节。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或者是艺术作坊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美术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实现德育渗透。

2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不同课型

首先是绘画课中的德育渗透。绘画课在美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绘画课丰富多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绘画课中,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等课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例如:在中国画的绘画教学中,中国画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在绘画的材料、题材以及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任课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就可以围绕其外在的形式美以及写生场景,结合直观的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技法特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领略和体会其在观察生活、研究事物以及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的独特之处,从而据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艺术感受,向学生呈现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以此来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美术的热爱,起到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其次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优秀的、健康的美术作品,不但能够集中地展现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还能够形象而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以及正义与邪恶,从而据此来表达和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和社会道德。因此,美术欣赏课不但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对学生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王式廓的油画素描稿《血衣》通过一系列的人物群像,呈现了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我国农民思想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如果在美术欣赏课中,在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等方面去感知其形式美的同时,任课教师能够通过意识引导向学生去探索作品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往往就能够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最后是工艺课中的德育渗透。工艺课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工艺课在美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开始逐渐加大。工艺课所囊括的种类非常多,如:包装、折纸以及纸塑等等均属于工艺课的范畴。美术任课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工艺课教学时,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就要注意在教授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以及爱集体的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工艺课的学习,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集体主义的理念,以此来实现德育教育在工艺课中的有效渗透。

3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美术任课教师是美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一点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实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提高任课教师的道德修养,让任课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具体来说,要在美术教学活动发挥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严谨治学、以德施教,通过高超的专业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号召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精神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创作思想方面的引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对美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更为理性的认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普遍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将德育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是众多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为了实现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落实,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著.教育心理学[M].龚浩然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唐云.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篇2

一、美术课程德育教学的内容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等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二、美术教师渗透德育教学的体现

(一)在实际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本职工作,做到为人师表、严于治教。

我自始至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只对学生授以知识,更注意以美育人,陶冶性情;利用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师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不断改革,勇于创新。

在教学上,我依照教学大纲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课堂设计,并注意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美感陶冶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找出教学难点,根据课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采用故事、比赛、游戏等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素材中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挖掘。

美术教学素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去钻研、开发,还要开动脑筋去灵活运用。欣赏课上的作品多数具有明显的教育倾向,我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有时设置一个专题,搜集同样题材的作品向学生展示。

(四)关注学生作品的内容,它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题材。

学生作品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学生认同,所以教育的效果比较好。我总能从学生的作品中找到感人的内容和美好的东西。它较有效的教学资源,运用这些教学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极大地触发学生内心的真挚感情。

三、美术课堂德育教学的案例展示

(一)班徽设计――以创新、合作为内容的发展能力教育。

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出班徽。首先,学生在设计时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随之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在收集众多的想法后,绘制筛选,对原有的构思进行调整修正,最终创作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大家满意的班徽。这个创作过程是复杂而又繁琐的,设计构思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教师的指点,学生的耐心、专注决定了最终的效果。由于高中生对美术设计的理解程度不深,我在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创作中刻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不仅仅是个体参与,还要注重团队协作,尤其是在制作出成品并应用到班级参加的学校集体活动中时,如在学校举办的校庆文艺演出、校运动会上每位同学胸前佩戴一枚班徽,提高班级团队荣誉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

(二)剧本创作及演出――对德育素材进行审美化改造。

为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诗与画的情境中,我精心挑选了德育素材进行审美化改造。我挑选中外两幅绘画作品《愚公移山》和《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介绍艺术家简历、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及相关信息,然后分组让学生编写剧本,讨论中心思想、主题、情境,并且在学生中选出导演、主角、配角、旁白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参与的主动性。在正式演出中,同学们甚至配上了音效、服装和道具,合理有效地利用美术、音乐、诗歌、故事影视等艺术形式。由于题目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德育题材,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最佳时机,适时切入以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将德育活动和教学内容自如地衔接在一起,相得益彰。

(三)民间美术欣赏――保护、继承和发扬悠久的民间美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基础,德育目标是课堂的升华,两者相映生辉。在《中国民间美术》这节课前,我布置任务,让学生从家中找出并带来一件传统民间艺术品(只要自己认为是就可以),课上设立“珍宝台”,先个人介绍“珍宝”背景,然后集思广益一起讨论,最后我作总结。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参与,带来的物品种类众多,有瓷碗、瓷盘、茶壶、陶罐(家用装盐的)、绣花枕巾、竹篓、泥娃娃、虎头鞋、年画、面人、草蚱蜢、窗花、印章、银项圈、玉挂件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品,甚至有学生将自己小时候骑的木马都搬来了,在介绍中还回忆儿时的快乐及对外婆的热爱,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我适时抓住这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环节,阐释了传承劳动人民智慧精神的重要性。自然地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主动认识和了解民间美术,自觉保护、热爱民间美术。

四、美术课程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篇3

【关键词】美术课堂;美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66-02

席勒认为,人们对于一切道德的服从,均来源于人类自身对美的向往。所以“美感”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教育事业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和德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获得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追求,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让每一节课充满艺术的意蕴,让师生在充满爱与美的课堂上,启迪智慧,发展思维,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感觉和心灵滋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美术课堂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启迪智慧,促使学生以更高的标准去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在创设《家乡的节日》一课时,笔者以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春节》为主题,贴窗花、包饺子、穿新衣……整个课堂张灯结彩,欢歌笑语,洋溢着过年的氛围。在剪窗花的时候,我把环保理念渗入到课堂中:垃圾不落地,教室更美丽!学生在剪贴出美丽的窗花的同时,不让一张纸屑遗落在垃圾桶外面,点点滴滴渗透德育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行为之美;在包饺子这一环节,把团圆的内涵告诉大家,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和睦,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把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描绘出一张饱含着浓浓情意的团圆图;在穿新衣这一环节,把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了解新年穿唐装的习俗和中国元素在服饰上的运用,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做一个美的传播者,这是服饰之美。构建充满美学意蕴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将枯燥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增强审美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愉快的心情,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快乐化。

二、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于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如今的学生已经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对中国画“一见钟情”,笔者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觉得“好学”,他们才会“乐学”。从竹子入手,中锋、侧锋寥寥数笔,一张栩栩如生的“竹子图”跃然纸上,学生惊讶之余,开始充满信心并跃跃欲试。当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学生学习国画的热情一度高涨。于是我开始讲画家的故事: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确立画意,作品格调鲜明,一笔一画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画竹子的技法,还懂得了竹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将情感融入画中,使这一节课意义深远。齐白石大师擅长大写意“白菜萝卜”,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放飞理想,借画言志”是大多数画家一生的座右铭。我们的国画家不仅拥有高超的作画技巧,还有崇高的个人情怀,这些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丰富他们的生命体验,提高个人修养和艺术涵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欣赏课是很容易渗透爱国主x教育的,将一些积极向上的绘画题材介绍给他们,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必将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归属感,具有较高的公民素养,获得更强的幸福体验。

三、精心选材,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佐道德。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形象,听到的是马的嘶鸣,人们的呐喊。德国法西斯的丑陋嘴脸,恐怖而狰狞。整个画面以黑白色调烘托出被践踏后的格尔尼卡小镇惊恐的惨状。美术作品可以抨击、鞭挞,可以弘扬、歌颂,也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李焕民的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整个作品洋溢着载歌载舞的欢乐气氛,把藏族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无拘无束地表达了出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美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让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思想在美的意境中,焕发光华。

四、教学民主,放飞学生人生梦想

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人格、提升素养。而如何将这些做得更加艺术,让美育与德育携手并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在《我眼中的抽象画》一课中,笔者首先提问:什么是抽象画?回答:抽象画就是乱画!同意这样答案的同学竟然占了绝大多数。我没有立即打断他们,而是接着提问:那么抽象画究竟是“美”还是“丑”呢?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慷慨陈词,谁似乎都有一大堆理由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思考让人进步,读书使人明理。我把大量的抽象画家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从抽象画的历史到各种表现方法,以及如何欣赏抽象画逐一进行讲解,教室里的氛围在变化。从质疑、沉默、接受,到巴不得马上提笔开始表现,甚至到最后的文字阐述,他们兴奋得像一个个小精灵,感受能力空前提高,无论是形式感还是思想内涵,都将这一课表现得非常完美。美育就是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质疑、反思、互动、辩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不要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甚至质疑权威,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才能实现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这不正是教育所期待的吗?

篇4

【关键词】追求;发现;感受;创造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的美育的魅力,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发,在美的体验中发展思维、掌握技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坚持不懈,方有成效。

下面,就数学教学的特点,谈几点具体作法。

一、例习题讲解追求简洁、和谐美,展示数学本质

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尤其是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可通过比较不同的解法,优化解法体现简洁美。在优化解法的过程之中,深刻地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潜移默化地引导同学们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去追求数学的简洁美。

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探索,全面分析比较,总结规律,避繁就简,通过解法的简洁美、和谐美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简捷性。

二、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教材中数学文化美的因素

教材是我们教师向学生传递美的最直接信息源。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内行,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吃透教材。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在教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教”的教学意识,要能善于发现并精心提炼教材中的各式各样的美育素材,理清教学脉络,在教学中有计划地渗透审美教育。

三、感受并理解对称美、比例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1.感受对称美。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与对称密切相关”,数学中的对称美举不胜举。如:几何中有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面对称图形等。同样就代数而言,有对称多项式、对称方程、对称恒等式、对称不等式等等。这些对称形式就仅凭其结构形式便可令人身心愉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揭示对称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自觉地运用“对称”这一美的形式特征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比例美。用比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所以我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4教材第10页B组第一题前,想让同学们事先了解黄金分割知识,于是课前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那么,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并计算它们的比值,到明天我们利用黄金分割的知识来比较一下,你们便可以得到答案。”并要求同学们在第二天课前准备好一把扇子,课堂上与本小组其它同学的比较,从中选出一把展开后看上去形状较为美观的扇子。同学们立刻被一“黄金分割”所吸引,兴趣十足地主动积极地去了解这一知识点,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享受创造美

美国当代数学家M克莱因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运用学过的知识、经验,通过假设、猜想、演绎、推理后,反复尝试,不断克服困难,直至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教师若对学生的成功及时给以肯定,学生会沉浸在欣喜和愉悦之中,并会将这种愉悦上升创造美,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这种创造美化为学习数学的巨大的动力。

1.感受概念引入、方程与公式推导的再生美。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我们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首先得到的是:

。这其实就是椭圆的方程。但它从形式上看很复杂,这与数学中要求的“简约美”相违背,因而还有化简的必要。于是得到:。这当然也可作为椭圆的方程。但显然从椭圆的图形上看,椭圆是对称性的。根据“美”与“真”的对应关系,那么反映在方程中也应当是对称的。故令,得到:。事实上,为了“美”而引入参数“b”也有明显的几何含义。也就是说“b”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字母,它也是对椭圆性质的一种反映。从而又说明“美”的后面隐含着“真”的道理。

2.在猜想验证中体验数学解法的创新美。大家都知道数学的美和我们所欣赏的音乐的美不同,它是一种智慧的美、是一种逻辑的美、更是一种发现的美。数学不仅是严肃的而且也是好玩的,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奥妙,需要我们去发现。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

五、创设美的境界,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贯穿于数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无论从教师的本身,还是到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还是到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学具,无不充满着美的因素,教师要抓住审美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外,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美的追求,在平时教学之中,要从常规抓起,让同学们逐渐养成爱美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而美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知识的内在美,从而主动地去追求美的事物。

参考文献:

篇5

情感教育即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美感方面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额品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2简述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2.1美术教师自身应不断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推动给学生积极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为,要求美术课程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为人师表,以优良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日常行为、处事方法和积极正确的思想品格带动下,促进中学生积极健康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发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美术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积极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念的形成及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每堂美术课都展开精心的设计和策划,以至于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与学生交流和口气和眼神、以及认真严谨、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的教学态度,都对学生内心情感和美术学习感受和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情感教育自身具备自然隐秘、悄无声息的特征,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特征并充分结合到美术教学当中来,让学生受到美术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能获得积极的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促进中学生积极健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2.2充分挖掘并运用美术课程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思想情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时,要求教师应对美术教材中那些蕴含情感教育价值和功能的素材及资源展开深入透彻的挖掘,美术教材中这些丰富美术内容都可作为向学生展开情感教育的优质资源。这些美术资源有着表达爱国主义情怀、有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教育我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的则表达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坚韧品质等等,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挖掘和探索美术素材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元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有效的思想情感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积极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就包含《画家笔下的色彩》、《梅竹言志》、《公益招贴设计》等课程,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带领学生掌握和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同时也应充分挖掘不同美术教学内容中所表达和蕴含的情感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情感的发展。比如,在《画家笔下的色彩》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向日葵花的图片,而后让学生自由的展开讨论并表达看到向日葵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观看后的情感感受,“看到向日葵就感到温暖、阳光有活力”“感觉到健康、快乐和热情”等等,而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展开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都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向日葵这一课,向日葵代表着希望、活力、健康、阳光、活泼、忠诚、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学习向日葵这种精神,大家说好不好。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教育,实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而后,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利用各种色彩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那朵独一无二的向日葵,使学生通过自由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切实实现美术创作与情感表达和结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让学生内心情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充分的表达和释放。

3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宝贵.初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77.

篇6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美的特征

简单性。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a为上底,b为下底, h为高)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

1.1 和谐性。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1.2 严谨性。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

1.3 奇异性。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

2.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美育的渗透

2.1 在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常言道:"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老师在让学生感知圆以后,让学生动手画圆,老师通过提问:怎样就能画出一个很漂亮的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由于圆规的两脚始终张开的是一定的厘米数,所以画出的曲线能首尾相接。画出的圆很好看,并体会出同一圆中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但老师并不满足于此,又通过课件演示三幅图,轮胎用哪种图形好,学生通过观察后,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用圆形的好?因为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用圆形作为轮胎使车行驶的比较平稳,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圆的动态的美和均衡的美。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折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发现圆这种图形可以沿圆上任意直线进行,从而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索了新知,并进一步感受到圆的对称美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2.2 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数学美的本质。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中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所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中,很多老师对于概念课的讲授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学生经常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模糊,因此在讲解定义和概念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体味其语言的精炼、准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意识地分析和挖掘蕴藏在公式、定理、法则背后的数学美,深刻感受数学内在奇妙结构的完美的和谐统一性,例如三角形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内角和始终不变.

在讲授黄金分割时,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几幅蕴含了黄金分割知识的漂亮图片,再把黄金分割的概念给学生,但是对于这个概念和比例式学生经常会混淆,很难扎实掌握,因此我给学生们讲述了黄金分割的神奇魅力:

2.2.1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都是黄金比例.

2.2.2 主持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主持人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间,他的位置正好吻合黄金比例,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

2.2.3 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星,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

篇7

一、意义

情感教育是初中美术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的将教学方式与美术课堂作为载体,把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等内容穿插渗透于课堂中,以此培养学生敏锐洞察力、丰富情感、良好品德以及优越创新能力。

情感教育将教育的对象――学生当作理性的个体看待,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大应用意义,有利于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树立学生学习目标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做出贡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格,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以此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方法

我国教育学家曾认为,一旦教育缺少情感与爱,就像缺少水的池塘,毫无存在价值,这表明在初中美术学科教育中,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将情感教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分析研究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提升情感素养

必须明确的是,教师形象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定性因素,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人格魅力与自身行为营造学习氛围,感染学生形成优质的审美观,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贡献。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甚至是教师服装搭配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情感教育拥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特点,教师将其融入教学,可以给予学生以美的感染与熏陶,以此提高学生修养,提升情感素养,端正学习态度,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授《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画,以便于学生加深对图像与色彩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穿有山水画图案的衣服,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双眼直观感受课程内容,既可以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迅速接受课程安排、融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成长的动机之一就是创造融洽交融的关系,也就是说,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先行条件。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美的元素,独立掌握、控制情感。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当成独立个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身观点,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彼此理解信任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开展中国美术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与作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爱好。在学生思路堵塞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减少学生学习美术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巧用情感素材

教师在挖掘情感教育素材时可以发现,初中美术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情感教育素材,其不但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还包括许多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爱国爱党意识、优质公共素质与正面积极的价值观等,巧妙运用美术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情感的认同与理解,学生可以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美术素养,巧用情感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在实际授课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端正在独生子女、家长娇惯等背景下逐?u长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回忆与父母亲人生活的琐碎小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入感知了解作品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剖析美术作品的技巧与画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知力。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艺术形象 审美活动

我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以 “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教育。

如 在教《升旗》时,我先将事先录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谁能说出我国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学生边回答,我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高高飘扬的国旗,我接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认识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国旗,每个星期一早上,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的上空。那同学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红云飞上蓝天去亲亲国旗呢?”“想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便在国旗旁边画上了一朵人物化了的云朵,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宝塔,画长城,画家乡的水果、山花,画民宅老屋,画我家一角,画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品等等,都是在进行爱我家,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山山水水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植树》、《种花》、《母校画》、《我们爱劳动》等命题创作,培养学 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情感调节过程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 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 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在技能训练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政教处组织的热爱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篇9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新课标

1什么是德育渗透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德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德育主要表现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个方面。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讲,显性德育指为实现社会所要求的德育目标,德育工作者采用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方式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或课程。虽然显性德育具有直观交流性,但是它“填鸭式”思想灌输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时,与之相对的隐性德育就派上了用场。隐性德育具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作用,相比“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显性德育更加容易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并内化德育思想实践,继而外化为德育行为。可以说,隐性德育是显性德育的有力补充。本文所述德育渗透是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指教育者通过各学科的正常教学,强化德育与相关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提升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德育渗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非常注重环境的影响,二是提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三是发挥民俗、宗教的教化作用,重视个人的自我修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德育的教育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德育的渗透性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美术道德教育,现代教育者必须充分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提倡通过暗示、陶冶、激发潜在课程等方法来进行德育渗透。

2小学美术教学对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

2.1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德育本身关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与社会的很多层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美术教学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2.2美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会让人产生惰性、产生疲劳,长期下来,会对课堂产生排斥感。而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绘画技能课、写生课、欣赏课、造型设计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提升了学生对美术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德育渗透工作的有效性。2.3美术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德育需要自愿将人的内在调动起来,需要学生们愿意去接受这些信息,而美术课中的趣味性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2.4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于德育来讲,如果对学生进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评价方式,会给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美术教学的评价是人文学科里面中较有艺术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开展中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指向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它具有开放性、自评性、丰富性、多样性以及适切性等特点。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易于思想教化的时期,对直观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美术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其内化为德育思想。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3.1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知识,因课来选择德育主题并进行德育渗透,把资料通过备课的方式将德育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上三年级美术《变废为宝》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个性鲜明的立体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通过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3.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能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例如:小学的美术课堂是比较活跃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同学之间互相吵闹,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心平气和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教会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另外,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国庆、中秋节、端午节等)或重要的日子(父母的生日、纪念日等)等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展示给学生们,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3.3教师要注重在细节上的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要有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才能有严格的要求。其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在细节的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上剪纸课时,提醒学生们在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对着同学,或者是有同学忘带工具时,建议同学们合作完成作业,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让孩子们体验到团结互助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劳动和协作精神,分享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人交流、互助合作、珍惜艺术作品的意识等等。

4结论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动机、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渗透式的德育在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把这些情感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吕秋红.中学艺体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王振江.中国德育传统与当代中学德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赵洪.关于德育渗透研究的概述[J].南宁: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56-60.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已是教育界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内容,从而利用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将德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样美术教师就能改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将德育知识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但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美术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无法学到真正的美术知识。同时由于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规范的将德育知识交给学生,从而导致教学过程混乱,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致使学生不能合理的学习美术知识。

2.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调查显示,部分美术教师职业责任心不强,认为自己所教授的科目不是主科,学生没有必要将学习精力浪费在美术课中,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书本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而不对美术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而且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

样就使得原本生动形象的美术知识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失去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并阻碍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

德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氛围中,这样学生就能准确的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将教学内容一味传授给学生,而缺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这样就使学生无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自身德育意识,学生也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知识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有效地将德育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按照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这样教师在将德育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时,学生可以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提升自身的思想价值和良好的

品质。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美育,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制作美术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看教学制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而教师也可以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捣练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捣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所呈现出的人和事物,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这时学生就会认真的观察与欣赏,研究图中所描绘的事物,从而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样学生能感受到美术的美丽,并对美术课程产生强烈的求助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美术教学产生思想情感后,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也有利于教师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学习《中国民间美术艺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都有什么,然后教师再选出最具特点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动手绘画或者制作,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总而言之,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的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这样教师就能将德育知识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德育教学也会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美术素养,从而使学生尊重教师的教学,并在课堂中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