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提问 教学行为
一、研究目的
研究表明提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都是以提问为中心的。在新课情景导入环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探究互动环节,提问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面更有针对性;在巩固双基环节,提问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更重要的是,规范的提问能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一线教师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进行整理、分类,找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频率和学生回答的类型、频度,通过对设问方式、所问问题等的纠正与改进,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通过录播室与录像机,将《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这一课堂的各种师生问答行为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个人回答或集体回答、提问语调等记录下来,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记录。之后笔者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并结合课堂实录中地理教师提问的目的,对教师在课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将提问分为识记性提问、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创造型提问六种有效提问类型,并且将重复性、口头禅式提问等归为无效提问类型。统计教师在堂课中就这七种提问类型中涉及的数量及学生回答情况,并针对本节课中设计不当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反馈,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本次课例研究选择晋江某中学具有八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某一高三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该教师在高一、高二地理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在高三前阶段即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储备。该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题,答好综合题。从已有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严密、答题不规范的毛病。为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却没办法准确运用?能否通过教师在课堂有效的提问引导对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纠正?这是本校高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着力探讨的问题。
从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试卷讲评课在高三课型中所占的比重几乎过半,因而讲评课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三教学,更影响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选择授课内容为《高三第一次质检综合题小题评析》片段教学作为研究案例。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该片段教学用时18分钟,记录师生用语共计约5500字,其中教师用语约5200字,学生用语约300字。其中教师用语中有几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如“什么”出现135次、“怎么样”出现54、“对不对”出现65次、“是不是”出现44次。在课堂观摩时可以发现,这些词已经成为该老师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的存在,让本节课的语速整体偏快,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如果扣除因口头禅带来的重复用语,无效用语如“审什么”“先一定要做到的是什么?”这类用语部分共计2300字,本次讲评中有效词语锐减为约3000字,将这部分教师用语中的问题按认识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表1 师生有效提问的类型和数量
如上表所示,教师在整堂课中有效提问总数为35个,其中记忆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一半,使用“识记性提问”时,教师有适当提高要求、增加条件,提醒和帮助学生思考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如题中“指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教师适时提示学生分别从纬度、地势的高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这四个方面分别思考受其影响下太阳辐射可能呈现的变化规律,再提示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太阳辐射是否符合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回答积极性较高,教师基本能够了解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使用理解型提问和应用型提问时,没能够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当降低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则不能够准确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9个理解型问题中学生只回答了4个,其他问题变成授课教师自问自答,使有效的提问变成了无效的提问。
(三)结论
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塑造人才。有口头禅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学科语言。此外,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记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有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做到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
篇2
【关键词】 法理学;课堂教学;教学实效;优化改进
法理学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律科学中,法理学是基石,是最为主要的理论法学,构成了整个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方法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法理学司法考试分值所占较少;法理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法理学课堂教学陷入了“学无动力、教无新意”的困境,导致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不尽人意,不利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提升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对法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树立正确的法理学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教学理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提升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正确的法理学教育理念。落后的法理学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学习法理学的积极性,影响了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法理学在法学体系是最为重要的理论法学。法理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心智、提高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思维能力。法理学不仅是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还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法理学教学必须明确其教学目标。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完全不同,它以一种抽象的、整体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对法理学存在着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他们更重视部门法学的学习,而轻视法理学的学习。
法理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消除其错误理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理学理念,认真对待法理学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法理学基本理论并深入理解法理学的精髓。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法理学教学理念,转变灌输式的纯理论讲授。在法理学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集教学、研讨于一体,促进法科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法理学教学应当坚持法学与法治的生活立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法理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视现实人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生活。法理学之“理”即产生于人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亦成为法学理论的孕育之所,成为法学理论的生成之源。法理学之“理”是人们以理性与理论化的方式阐释和理解生活。培育这种实践性思维,就是要关注那些具有法律意义与影响的典型事件,按照“由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的原则自觉的展开对这些事件的理论反思和批判。[1]
二、优化法理学教学内容
要提升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必须优化法理学教学内容。法理学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多,层次结构庞杂。我国统编的法理学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条理清楚,内容全面。全面地、平面地讲授法理学教材中的内容,未必适合于全体学生。平铺直叙地讲授教材的全部内容,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完整是教学之大忌。如果那样,会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不能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丧失学习法理学的信心与兴趣,导致法理学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确定法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应考虑:平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平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平衡法理学知识与其他部门法知识的侧重;平衡内容的科学严谨性与多彩趣味性。优化法理学教学内容的前提是正确区分法理学的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
法理学要面对法学的根本问题并且要揭示法是什么。法理学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法的本体论、法的运作论、法的价值论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理学教学要达致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运用法理学不同部分内容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从法理学的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法治实践,可以将法理学的内容分为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两大部分。法理学的宏观内容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对法以及法与社会或国家的关系进行全局性论述,主要包括法的本体论、法的价值论、法治、立法等宏观问题,法理学的宏观内容重在精神教义、法律信仰,其目的为实现文化启蒙。法理学的微观内容是关于法律的运行,不涉及与法律相关的外部世界,侧重于法律自身,法理学的微观内容从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方法等方面具体描述与论证法律, 其目标是掌握科学的法律方法体系。法理学的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二者所关注的内涵不同,要达致法理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合理运用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 提升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然要求。[2]
三、改进法理学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工作非常重要,提升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改进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经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知识基础比较好。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有其固有的弊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缺乏必要的训练。完善课堂讲授法的根本就是扬长避短。在讲解法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培养学生学习法理学的兴趣,增强法理学课堂教学实效,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改进的具体思路有:引入研究性教学法,提倡案例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引入法学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20世纪起源并盛行于美国,它“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的作法,导致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创新”。[3]为了让使学生获得最直接而最生动的法律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往往时间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把对法律文本的解读与理解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去。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创新思维,有助于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法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法理学课程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其应用性与实践性也强,仅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才能学好本课程。研究性教学引入本课程,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是对教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较强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能力也是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本课程教师要深入研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与学,而且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4]
源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由兰德尔首创,在他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推广。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传统法学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案例教学法使课堂的主导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法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律师必备的办案技巧。教师应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对具体案例中法律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使法条、法理与实例三者实现无缝对接。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性。[5]不过,案例教学中必须注意:专业性、时效性、典型性、真实性与疑难性是选择案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案例教学应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停留在教师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层面上是案例教学之大忌。
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势非传统教学可比,不仅促进了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而且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思想的变革。在法理学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有限的教学时数与过大的教学容量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多媒体可以实现法理、法条、案情三者之间的自由切换,法理学课堂教学的容量因此增加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由于多媒体教学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交互性与智能化良好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经常与学生沟通,解疑答惑,这对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非常有利。必须特别注意克服多媒体教学固有的弊端。本课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师不可重形式而轻内容;教师应把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 释】
[1] 杜建明.法理学教学与法律思维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95.
[2] 郭威.法理学的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2-93.
[3] 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43.
[4] 夏锦文.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97.
[5] 杨德兴.劳动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0(8)130.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关键词: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7503
0引言
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教育的不断融合,学校的教育在理念、教学模式与媒介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面对新技术的到来,怎样利用其为教育服务,怎样将其与课程有效地结合,这成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10年间,翻转课堂在国外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并逐渐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新浪潮,国内,有关研究也初见端倪。
1电子书包内涵
电子书包的出现已有10余年的时间,2010年以来,其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十二五”期间高度关注的焦点。虽然对其相关的研究不例的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观察表对教师的课堂视频进行分析,课程长度为40min,采用5s抽样间隔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编码,应用课堂分析矩阵法,将编码数据经过矩阵转换得出矩阵图,从而客观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各个技能的情况;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家意见、同行评价、学生反馈、教师本人的反思等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视频案例的真实记录,使得各个层面的评价成为可能。
(5)重构课堂。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而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至关重要。教师在视频案例的记录下,通过视频案例的反馈分析和定量研究对自己在课堂中表现的教学技能优劣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帮助改善不良行为,加强有效行为\[10\],有目的地重新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对整个课堂进行重新构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
5结语
利用视频案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有助于构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本文通过对教师利用视频培训教学技能的案例,提出视频案例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应用策略,是一种新的应用思路。笔者认为,深入进行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研究,试图从更多的维度来探索视频案例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黛舒.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J\].教育研究,2006(6).
\[2\]唐丽芳.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郭友,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 汽车机械 识图教学 反思方式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也给教师创造了更大的发挥能力的平台。美国教育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为了达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流畅自如,游刃有余。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又如何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呢?在逐步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践中,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进行了逐一反思,对那些曾经被自己视为经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前后比较产生的巨大落差让我感触颇深。
一、从研究教学的重点问题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汽车机械识图是汽车修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机械识图的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的绘画、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对重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找出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其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不妥之处,发现其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方式方法,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改进,这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所在。
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是:收集自己在机械识图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对课堂教学中不易突破的难点、重点进行专项研究,探寻一种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新教学方法,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汽车机械识图的教学中,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是机械识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刚开始教学时,学生的空间感较差,补画三视图感觉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根据已给的两视图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并逐步补画出三视图,我通过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不断反思、总结、归纳、实践,采取实物模型展示和多媒体动画展示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学生对该物体的结构特征有深刻的感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达到突破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二、与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进行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时与学生的一个简短的对话,一个小小的问题,都有可能是教学的遗漏和疏忽,都有可能是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细心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挖掘其中隐藏的教学观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对话、沟通,进行教学观念的反思,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在自我反问中进行教学反思
“反躬自省”是我国古代先贤对现代教学的先见之明,“反躬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观察、检验、修正的一种重要反思方式,也是进行教学自我评价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自我反问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明确反思的方向,有利于教学经验的归纳、总结。反思方式可以采取自我提问的方式,比如:“学生已经拥有哪些机械识图的知识?”“这节课可以给学生讲授哪些知识?”“学生可能接受哪些知识?”“教师可以拓展哪些机械识图的知识?”“怎样依据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课堂设计呢?”“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知识中会预计出现什么情况?”“课堂出现没有预计的情况如何处理?”等等。采取自我提问的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在课堂教学案例中进行教学反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远过矣”。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新课堂理念的基础上,收集、归纳、整理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对其教学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思、探究。比如:对案例中课堂教学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采取的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发掘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总结其中的不足,拓展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在教学总结和记载中进行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完成了一天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往往会暗自思考:自己的教学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兴趣高不高?学生学习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没有?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没有?怎样简化课堂教学手段,使教学变得清晰、简单、易懂、易学?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养成随时总结、随时记录、随时答疑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并通过累积的经验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经环节,也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才能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学校推崇、富有经验和智慧的优秀老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专题网站;数学师范技能;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76-02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贯穿了数学师范生的培养全过程,仅仅是课堂面授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和技能训练,混合学习能够有机地把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历程。因而我们就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开展了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1 混合学习的定义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混合学习是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形成的高效教学方式,在混合学习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在线学习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2)需要协助专任教师进行在线学习的教学设计;
3)需要设计符合师范技能培养需求的混合学习模式。
2 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简介
为了解决在线学习的平台及在线学习教学设计问题,本研究中构建了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及师生交互平台。
通过多年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我们形成并完善了“四年一体化”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即“分阶段、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体系。分阶段,即师范生在各学年的训练内容及重点不同,一年级重点训练“三笔字”,二年级重点训练口头表达,尤其是数学语言口头表达,三年级重点训练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四年级重点训练说课和解题。分阶段训练一方面结合了各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各年级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要求的层次性。多形式,即指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包括日常训练、模拟教学比赛、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多种训练形式,这四种训练形式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多层次,即由学生自练、小组训练、专业教师指导及中学教师指导等多种层次,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训练体系。结合这个需求分析该网站设置了“四年一体化、技能课堂、案例精选、专题研讨、电子学档、获奖情况”等功能模块。“技能课堂”是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根据师范技能课程设置相应模块,为每门课程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案例精选”根据学生的实践作品类型提供说课、模拟课堂、说题、课件制作精选案例供学生观摩学习;“专题研讨”给师生提供了在线研讨的空间;“电子学档”是该网站中的核心模块,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学档功能模块
3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为混合学习的开展解决了在线学习资源、学习指导、师生交互平台等问题,为混合学习的实施提供了适当的软环境,同时学院实验室也为没有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硬件条件,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已具备了完善的软、硬件基础。同时根据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有机整合的特征,我们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混合学习模式。
图2 基于专题网站的数学师范技能混合学习模式
4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
根据上述混合学习模式我们在12级师范生中开展行动研究,在同时开设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数学现代教学技术》两门课程中选择学习任务,图3所示为三轮行动研究内容。
图3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内容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拓展学习、案例观摩,然后进入电子学档查看实践任务及评价指标体系,图3为电子学档学习任务呈现页面;完成实践任务形成作品后上传到学档中,学生之间相互查看作品进行评价,指导教师也进入学档中给学生打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图4为电子学档作品评价页面。
图4 电子学档学习任务呈现页面
图5 电子学档作品评价页面
第一轮试验表明该教学模式步骤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提出在线学习环节需要更明确的指引。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够,从浏览次数看学生对技能课堂和案例精选模块的重视度不够,直接进行作品制作然后上传;生生互评问题较突出,有的学生积极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有的学生想着是匿名的就没有或者只评价一两个作品。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明确了电子学档中必须对三位或以上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不少于50字的评价意见;针对技能课堂和案例精选模块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教师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多进行在线学习,二是在课堂中加入对案例的研讨环节,学生需在课外进行相关拓展学习和案例观摩后才能进行。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
经过第一第二轮试验和调整,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已经熟悉,学习热情也不断提升。研究中教师发现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中集体指导,同时反思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在同学们和教师的评价中反思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部分同学自发把修改完善后的实践作品上传,形成了良好的“实践-反思-实践”循环。为此我们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改进,图6为改进后的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在实践后根据评价进行反思,再次进行实践,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改进,得到高水平的作品。教师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反思改进课堂教学。
图6 改进后的基于专题网站的数学师范技能混合学习模式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较为完善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学生的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供学生观摩,学生也在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中留下了成长的足迹。该模式将在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涉及的其他几门课程中实践、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
篇6
视频案例是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及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现的环境。内容大致包括背景介绍、课堂片段、课后反思、专案访谈、同行点评、学生反馈等,视频案例的载体为光盘或网络。我们学校开展视频案例校本教研走过了“看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教学研究”——“走班制视频教学研究”——“特色教学视频案例研究”三个历程。
听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教学研究——这是我校开展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初期开展的普及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们人人掌握视频案例教学研究技术,激发教师运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研究。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出课教师设计教学案:按照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步,听课录像:教师出课,本教研组人员参与听课并进行课堂教学录像。
第三步,自我诊断:教师自己观看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自我分析,根据教学目标找出成功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小组评议: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课活动,小组成员进一步观看录像资料,大家共同分析视频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展开同事片段点评和领导片段点评。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做好准备。
第五步,学生访谈:征求学生对上课的感受与建议。
第六步,制作视频案例:刻录光盘或发送网上,全校展示,成果共享。
新颖的校本教研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校教师人人学会了课堂摄像,人人学会了课堂诊断分析,人人学会了进行网上视频案例教学资料交流,一个活动流程结束,教师们反响很好,收效很大。
走班制视频教学研究——在听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运用比较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继续开展了“走班制”视频案例校本研究活动。基本流程是:
第一步,教师第一次课堂展示:每个教师按照出课计划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本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全程录像。
第二步,修改教学方案:根据听课和录像回放,老师们参与评课后,该教师调整教学思路修改教案。
第三步,第二次视频教学录像研究:教师到同年级不同班级继续授课,全体小组人员参与听课,听课后观看录像进行评议。
第四步,对比整理:教师在听取了本教研组人员的两次听课评议后,自己观看前后两次的录像,填写课堂教学流程粗放观察及分析表,写好教学反思,并将上课录像和教学对比反思整理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了走班制教研活动,人人观看分析了自己的两节教学录像,从观察到分析,从比较到提高,可以说,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提高,也切实认识到这种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很有效。
特色教学视频案例研究——每一个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成功的做法;每一个教学发展阶段,都有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引领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特色,为了引导教师做好教学问题的专项研究,我们推出了微格化视频教学研究。这一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是:
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教师在征求多方建议的基础上,确立观察计划,设计微格观察表。
第二步,同行观摩: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听课人员按照微格观察计划,评价出课人员的落实情况。
第三步,交流评议:出课人员解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听课人员畅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二、开展视频案例校本教研带来的变化
变化之一:视频案例教学真实直观地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状态,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一个基点和出发点,引领教师反思原有教育观念和行为,并在同事人员的帮助下,获取更多的新理念和教学实践选择方案,促使教师在未来的实践中做出深度选择,专业发展活动的针对性更强,加快了名师培养步伐。
变化之二:利用视频案例教学研究形式新颖,研究专题明确,针对性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们通过视频便于分析,便于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少走弯路,还能够积累视频研究资料,为课题总结升华奠定基础。同时,老师们还能把在这方面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班级管理、节目排练等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篇7
一、行为导向法的概念与步骤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能有效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概念。行为导向法是指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案,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修正、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拥有正确的行为导向,应用创新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该方法以教学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对高职音乐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2、步骤。为落实行为导向法,创新和改进高职音乐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应用行为导向法的时候严格遵循教学步骤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高职音乐行为导向法的应用中应该将课堂模拟、课堂表演、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结合起来,严格遵循教学步骤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高职音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行为导向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行为导向法能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满足高职音乐教学需要。具体应用中,应该把握以下内容,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
1、课堂模拟。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提高音乐演奏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而课堂模拟满足这种需要,在教学中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例如,声乐教学中,先由任课老师示范演唱,再由学生模拟演唱,进而把握声乐学习的要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又如,钢琴教学中,先由任课老师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把握每个要点,熟悉弹奏技巧,再进行模拟练习。从而把握钢琴弹奏要点,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高职音乐教学中通过课堂模拟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让学生有效把握学习要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另外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高职音乐模拟教学中,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进行演奏或演唱,在任课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中,学生既能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又学会演奏技能,给学生带来艺术享受,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利于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音乐理论的感悟能力变得更加深刻,也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高职音乐教学效果提升。
2、课堂表演。为有效落实行为导向教学法,高职音乐教学中,合理开展课堂表演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性原则是高职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为导向法必须坚持的原则。任课老师在从事音乐理论知识讲解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将高职音乐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表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由任课老师进行策划,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有效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高职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包括演唱、识谱、器乐演奏、律动、创作等内容,并且都与教学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行为导向法的指导下,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采用独唱、合唱、器乐演奏等方式,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从而更好满足高职音乐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
3、案例教学。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采用案例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要抓住高职音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出发点,精选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选取器乐声部的内容,作为典型的演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演奏风格、技巧,学会基本理论知识,更好掌握所学内容。此外还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融入学习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接受锻炼,并且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可选取歌剧江姐或沙家兵的片段,根据里面的角色,合理安排器乐和道具,让学生进行演奏和训练。从而更好融入角色当中,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更好进行角色扮演,实现有效提升高职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行为导向法在高职音乐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采取上述策略之外,为促进行为导向法得到更好应用,还需要仔细把握以下几个问题,推动高职音乐教学效果提升。
1、发挥问题导向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习过程,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因此,应该注重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对特殊情境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和所学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任课老师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该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要注重提高科研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效融入高职音乐课堂学习活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3、创设有效教学环境。教学中应该善于观察和反思,根据教学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措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并注重提高任课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为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4、改进教学评价工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评价学生演奏技能,歌曲演唱能力。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引导高职音乐课堂教学工作。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优点;应用;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65-02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定义
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控制、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秩序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有效的教学管理能调动师生积极性。所以师生积极性的发挥既依赖于师生自身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素质提高,又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管理。良好的教学管理既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激情,又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简言之,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的根本保证。
二、关于案例教学法概念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在具有亲验性质的教学法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除具有其他亲验教学法的作用和特点而外,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有很强的适应性,即对各类教学对象和种种实际问题它都具有很强的效用。对于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无论是经验丰富些的,还是经验略为欠缺的;无论是对机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案例教学法均可适用,从而完成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各有所获。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势及不足对比
较之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案例教学法也使课堂更加的生动直观。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使它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有组织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主导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还能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一些案例激起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兴趣,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心理学为例子,任何一个心理学案例,都具有其特殊的心理背景等,都需要不同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动员大家用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为例子,在教育学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现实案例的研究,把一些真实的典型教育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身临其境地作出反应,这也是提高学生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最后,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当然,和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再如,案例教学法在讨论中容易出现不找边际的联系,因此,案例选择要精当,并且前提是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第一步要注意选择和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然后才谈得上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讨论,教师再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进行总结提升,至此,只是完成了课堂环节,课后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评价,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典型案例。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组织,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该是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还应考虑案例的现实性、真实性、启发性、精练性等。
2.实践中,第一步要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案例。通常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会事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从案例情况中寻找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第三步,全班交流,共同探讨更好解决方案。在同学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再由全班同学通过对每种方案进行利弊讨论,从中择优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
3.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就讨论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员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把学生在发言中说到的有一定创新的见解加以总结,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4.案例教学并不止于课堂,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工作。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用案例的讨论主要是用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课堂的案例总结完成后,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课后扩展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课后知识的扩展,二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技能、思维等技能,为学生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本身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更加地有活力、高效率,对于活跃课堂,现实教学相长,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生,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优势。但同时,案例教学法由于根基于“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课堂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以上的理论讨论,在课堂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在课前的案例选择时,要注重与教学目的要求相符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和有深度的阅读和分析讨论,也不可忽视教师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进行总结提升,在完成以上环节之后,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拓展评价,至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路还很长,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也需要从最终评价标准上,把学生从课业和成绩中解放出来,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在一个充满了思维火花的课堂中,领略到案例教学法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当代]认知学习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文论选读 第四辑 第十六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6]刘康.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新观念[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7]冯克诚,于明,冯晓林.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8]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组.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教师职业与健康指导小组.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 化学演示实验 课堂趣味性 学生创新能力
1.引言
演示实验在化学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猜测能力、推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信任,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目标要求,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演示实验原本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化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化学教学中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说服力,调节课堂氛围的法宝。若化学教师在改进演示实验方面动些脑筋,把部分化学演示实验改成化学魔术实验,增加部分趣味实验,穿插于化学课堂教学之中,那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让严肃的课堂成为一场探索原理的魔术表演,教学效果非常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因教师对实验的改革创新而受到启发,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教师自己不搞改革创新,只在口头号召学生改革创新的效果好得多,能起到真正的身教作用。我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说明,以供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的化学、生物、物理教师,以及小学科学课教师参考。
2.案例说明
案例一
在讲“氢气的制取及性质”时,我先引出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只见在氢气球下吊着标语,上面写着“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随着气球飞到天花板上,课题标语飘在教室里,此时教室一片欢呼,我适时引入“氢的密度”,学生便能掌握。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稍安勿躁,让我们自制的氢气炸弹作为本节课开始的礼炮吧!”点燃盛有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矿泉水瓶,立即发出巨大的爆鸣声,矿泉水瓶升空。用这两个化学魔术实验把学生兴趣从一个带向另一,这时学生困意已除,精神为之振奋,基本可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比那种呆板地介绍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学完氢气的化学性质之后再去做验证性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爆鸣实验好得多。
案例二
我们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时,为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传统的做法是:在烧杯中放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矮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来说明。对于二氧化碳含量大时会使人致死,只作了些文字说明,不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若把这个实验改为在一个集气瓶中放上一只活的蚊子、蝴蝶、昆虫等小动物,再用另一瓶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在此集气瓶上,很快,小动物不动了,用此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含量高时会使人致死,有极大的说服力,会使学生记忆深刻。
案例三
在讲卤族元素时,先用毛笔蘸着淀粉溶液在白纸写好“第二节卤族元素”并贴在黑板上,当完成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和本节课引言后,我说:“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题请看黑板。”边讲话边用装有碘水的喷雾器对着白纸喷雾,白纸上立即显出蓝色的大字“第二节卤族元素”,接着请学生看化学魔术表演――滴水生烟。取半药匙碘片放在干燥的研钵中研细,加一药匙细铝粉,再重新混合均匀研磨好,然后把混合物放在一块石棉网上,再放到铁三角上,向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先会看到少量的烟,而后会看到大量紫红色的烟,非常美丽壮观,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等讲到碘的性质:淀粉遇碘变蓝,遇热升华时,学生基本知道了前面做的两个化学魔术的原理,对滴水生烟只需作些简单的解释:因为在常温下,碘与铝粉(或镁粉、锌粉)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但是,只要有少许水存在,水就能起到催化作用,反应就会立即发生,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一方面使水变成水蒸汽,与反应生成物碘化铝等形成烟雾,另一方面也使未作用完的碘受热升华,变成美丽的紫色蒸汽。学生不难明白。若按传统教学,在一支试管里加1―2毫升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无色溶液变蓝;在一支升华试管中加热,看一下碘升华与凝华,现象很平淡,远不如改进后的演示实验那么有趣、生动、吸引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四
在讲到“乙酸羧酸”这一节时,演示实验为乙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会产生大量气泡,而以前演示过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也产生大量气泡,没有新鲜感,学生不再有多大兴趣。如果教师把实验改进一下,在一支大试管里盛三分之二体积,浓度较大的醋酸溶液,再用药匙取适量碳酸钠粉末倒在醋酸溶液中,再把市售的卫生球一粒放入试管中。我们立刻可以观赏到卫生球在试管里欢乐地“跳跃”,时而“冲天而起”,时而“潜水而去”,时而“静止不动”,变化多端,生动有趣。这时可乘兴问学生发生此现象的原因,调动学生动脑筋解答问题的积极性,注意因势利导,采取逐步提示法,肯定能使学生回答产生此现象的原理:卫生球的密度比醋酸略大一点,当它落在醋酸溶液里的时候就会往下沉,但加入的碳酸钠与醋酸反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使卫生球和气泡整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因而它“冲天而起”,待卫生球到达液体表面时,随着在卫生球表面的气体逸出散失后,气泡减少了,卫生球就像当初没有气泡附着时那样“潜水而去”,如此周而复始,就使我们欣赏到了卫生球“跳舞”的精彩场面。
3.结论
(1)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演示实验可以改成化学魔术实验,在一些没有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中,动些脑筋,围绕教学内容加点化学小魔术,可立即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有巨大作用。
(2)当然,把所有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改成化学魔术,既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所指的改革,仅指在不违背原演示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为了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而进行适当地改进演示实验或添加趣味实验。教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可以更多地更好地对演示实验进行改革、创新,不但教学课堂将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将因此而受到启发,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的做法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妨一试,相信你们会比我做得更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传琦,王作民.化学课外活动[M].
篇10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化;案例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推进,教师教育科研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教师教育的课题研究,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教师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策略――教师教育科研要根植于课堂
1.必要性分析
(1)教师教育科研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这一问题是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普遍感到自身问题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这些自身问题更多的是与我们课堂的实践性知识有关,比如:如何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何理解新的课程形态,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从理论到理论的研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多地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加以理解深化和自我提高。
(2)教师教育科研是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专门术语,教师知识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亦可以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大类,而实践性知识则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显然,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知识并非纯粹是“知识”,而是混合了教师智慧技能和教学观念的综合体。因此,教师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其根本出发点应是课堂,根植于课堂。
2.可行性分析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这种接近和类似之处,首先在于它们都需要分析事实和有预见性。”在这里,所谓“分析事实”就是分析课堂教学的事实,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所谓“有预见性”就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预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课堂应是教师教育科研的确切定位。
(1)研究的课题要自于课堂。教师教育科研所要解决的是教学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有实际帮助,对他人的教学有一定借鉴,能够促使自身专业成长;既有研究的动力和兴趣,又有随时可见的教学效果。
(2)研究的场所就在每天必进的课堂。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只要用心,精耕细作,每天都可以看到效果。这是一线教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所不具备的优势。
(3)科研效果的反馈直接体现在课堂。针对理论实施、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调查摸底,及时进行反馈。即使有不当和失误,也可以随时纠正,并通过分析比较找到更成功的解决方案,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策略。
二、方式――教师教育科研着重于案例研究
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可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应采取的方式,即着重于案例研究。具体的行动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写教学反思日记。这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即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得失认真分析、及时总结,以教学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指导教师或者结对教师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分析,修正教学思路,改正教学方式,并以此作为改进今后教学工作的依据。
(2)详细描述。教师要经常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并详细描述自己在课堂上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寻找问题与对策,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3)实际讨论。即由来自不同年级组或教研组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或教学焦点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所共享。
- 上一篇:精打细算教学案例
- 下一篇: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