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感性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去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艺术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认识到这一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讲述法
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所谓口传心授。没有口传,何来心授,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有的教学能力。恰恰是有些美术教师比较缺乏讲授的能力,只有依靠美术的专业擅长来进行弥补,这无疑是美中不足之处。如果美术教师专业水平高,而且教姿教态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那学生在上课时,不仅能感受到课本中美术的审美愉悦,还感受到教师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其实,教师的用语是一门艺术,语言表达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听课质量,出色的讲述可以大大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领略各种美术风格的匠心独具之处,同时,好的讲述方法也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美术的大千世界里。但是,实际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有着更高的讲述要求,特别是技能教学中更要做到“精讲多练”,课堂讲述时间宝贵,须简明扼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二、讨论法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讨论法,并不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讨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活动。这个互动环节在很多初中美术课堂上都被老师们忽视,觉得上课就是应该讲授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讨论法,可以将各种各样的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在师生间展开的讨论中,教师既能发现学生思想的独特性,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生活上的知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巧妙些,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刺激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是要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和知识结构水平上提出的,不能提出过于刁难的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语言表达要清晰,要让学生知道你究竟问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进行独立的思路,知识火花的碰撞。学生回答问题时,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活跃起来,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讲授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当中,讨论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感觉讨论时而已经发生了讨论,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闲聊的方式一样。当然,课堂的讨论是为了推进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发现讨论的主题偏离学习,就要加以引导,或者及时转移话题。
三、合作实践法
这是美术学习最个人化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在新课改下推广最深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研究伙伴,在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教师可以发挥其指导作用。这在教育心理学上用“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时刻”来描述。同时我们能够看到一起合作学习的同学,往往也能够相互启发和点拨,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起到“教学支架”的作用。合作实践法运用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四、演示示范法
演示是为了形象地传达信息,示范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所遵循的法则,这都是美术教学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无论何时何地的教师,利用当场示范和演示都是最吸引学生目光的。但是随着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出现,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把实际操作演示过程事先录制好,然后在课堂上重复播放,这样看起来是万无一失的教学方式,但是却失去了现场教学的感受,学生不能更直观的感觉到绘画或者雕刻等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美术技能的演示和示范要尽可能地做到教师现场教学。
五、“走出去”和“请进来”法
“走出去”教学法就是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即我们常说的户外写生练习。学生一旦走出教室,感觉的丰富、思维的活跃,是任何课内教学活动所无法替代的,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感性认知的独特方法之一。而“请进来”教学法则是指将一些艺术家请进课堂,其作用非教师教学可以取代的,这样会给以学生综合的影响,近距离的了解艺术。而且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得学生对美术产生崇拜感,景仰艺术,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合作者具有艺术家的身份和才能这个先决条件,对于一位初中美术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可是,我们不要忽视民间艺术家这个丰富的资源,而且,民间艺术家也比较容易请进课堂,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既要讲究教的方法,也要教导学生怎样去学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因为教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的方法,采用艺术的、科学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体验到艺术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明远.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一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美术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在实践与讨论中提高美术修养。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呢?
1.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地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学生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学生握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不同,应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通过类比法对学生进行启发
古希腊伟大学者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设计离不开精彩的导入。在上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这堂课的时候,要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放弃电脑、电视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并非件易事。艺术离不开启发,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以方便学生接受。例如:让学生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歌曲,一首是当今流行的歌曲,另一首则是通俗歌曲。绝大多数学生在听流行歌曲的时候都很专注,而在听通俗歌曲的时候则显得无精打采。欣赏过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两个具有类比性的问题:第一,为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却不及外来的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受欢迎?第二,为什么具有中国民间特色且富有民族内涵的艺术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然后教师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步步为营,创设心理引导,渐渐消除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冷漠感,并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加强实地写生,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体验,认真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应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画向日葵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地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得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4.通过评论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上的构思和环节设计外,在评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谈看法、谈观点,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辩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对于画家来说,不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艺术家的观察力,具有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通过初中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像艺术家那样的观察、创造和审美能力。
5.建立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促进创新
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彩的评语特受学生的欢迎。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既要讲究教的方法,又要教导学生怎样学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因为教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的方法,采用艺术的、科学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体验到艺术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周虹.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5,31:239.
[2]朱斌.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师,2015,06:65.
[3]魏玉梅.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82.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方法;表现力;美术素养
一、把握风景写生教学内容,突出课堂写生实践
在风景写生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概念。美术课堂要结合风景写生教学,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积极性。在风景画鉴赏与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联系作家、作品、内涵、审美等,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以霍贝玛的《林间小道》为例,教师可结合作品所描述的内容,介绍作者运用诗歌语言表现乡村美景的绘画风格,并融入焦点透视技法剖析作品内涵,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构图方法、色彩运用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风景写生教学强调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动手创作,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开展风景写生教学,让学生走进校园,深入到校园风景中,自主选取景物进行绘画写生,增进学生对风景写生的理解。
二、挖掘风景写生教学价值,突出风景写生教学特点
风景写生教学以风景为对象,以写生方式贯穿美育目标,让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表现自然,从写生艺术手法中感受艺术审美,体验创作的乐趣。风景写生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素描、速写、色彩、构图、取景及造型方面,便于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美术教育要强调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的理解与感受。风景写生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认知;能激发学生个性化创作意识,展现学生的艺术个性。在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看到的景物融入笔端,创作出优秀作品。此外,教师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要把握写生的三个特点。一是瞬时性,对所描写对象的动作、神态、景物的光影效果进行认真、仔细观察、记忆,并迅速呈现于纸上;二是概括性,能够从观察中加深对创作对象的理解,能够运用艺术手法来简化、概括作品的主体,不能面面俱到;三是未完成性,对写生作品的创作,往往存在观察、理解、记忆、分析、呈现等阶段,由于写生的临场性,因此使得作品创作往往表现出未完成的特点。另外,风景写生教学还要渗透光线、色彩等知识,让学生从中感受和学会布局光影、色彩效果。
三、密切家校合作,营造风景写生教学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并且自身已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能。教师在美术风景写生教学中,在不影响文化课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拓展学生体能训练,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密切家校合作,在发挥学校主要作用的同时,联系学生家长,赢得家长对学生艺术教育的认同,为学生风景写生打开更广阔的天空。在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风景写生体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艺术多元化思维意识,促进学生文化课学习。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衡定,不再仅限于学科成绩,而是要融入大教育视野,转变唯分论教育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增强艺术修养,并取得家长的认同,为风景写生教学营造良好的家校环境。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风景写生教学质量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身心认知、艺术教育的关键期,发挥主导作用,优化风景写生教学模式。一方面,要研读教学纲要,全面梳理和确定风景写生教学目标,并结合每个学期分配合理的风景写生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拓展风景写生教学视野。另一方面,要善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向学生推荐、展示有价值的美术作品,分析风景写生创作的要点、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在风景写生创作中,不同的学生对风景的认知、理解、诠释的方法不同,其在运用构图、色彩、造型等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在学生对实际景物无法找到切合点时,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在学生不敢动手创作,面对复杂景物不知如何观察、如何捕捉要点、如何引入构图、如何设置色彩与光线时,要给予鼓励,耐心引导学生,调整学生的创作心态。此外,教师要对风景点的选择由小及大,不断融入多元化艺术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入门。总之,风景写生教学需要不断坚持,教师要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风景写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风景写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景物的描写技巧,并在灵感激发、技法传授上加强指导。还要营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让学生放下畏怯,亲自体验创作过程,提升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陆丽玉.如何加强初中美术风景写生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课堂质量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良好的导入需要教师讲究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项策略进行导入:
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导入
课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印刷过程中的无限乐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制作吹塑纸版画制作课上展示了一件白色汗衫和一个美丽的图案,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除绘画方法之外,你如何在汗衫上装饰美丽的图案?”很多学生回答了:“印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十分满意,并让一个学生用丝网版将美丽图案印刷在了白色汗衫上。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开启了这节课的学习:学习制作简单的吹塑纸版画。美丽的图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是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的。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入
1.通过观看相关影视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戏剧、电视剧等,因为这些无论是在色彩、构图方面,亦或在其他方面都能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例:认真观察道具服装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霸王别姬》讲述的什么故事吗?接下来让我们认真看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视频,请大家认真观察剧中人物所穿的服装。”无论是人物的服装、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的整体设计以及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使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展现精彩的画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无尽的遐想,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余地。
课例:插图
教师首先朗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从这首五言绝句中深刻地感受从“疑”到“望”到“思”的整个过程,其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旋律优美的民乐《春江花月夜》,教师和学生在听这段旋律时都仿佛沉浸在了作曲者创设出的美丽画面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浮现在学生眼前的画面逐渐增多,学生想要创作绘画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最后,学生将插图创作得非常漂亮,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充分发挥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形象、逼真以及生动的教学情境。
课例:感受和了解春天
教师带着真情实感讲到:“燕子报喜,青蛙鸣春,我们在不经意间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那么,让我们欣赏关于春天的一些美丽图片,然后开始今天要讲的朱自清的散文《春》,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丽!”教师然后为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音乐和图片,再为学生播放《春》的朗读录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快速地开始课文的学习。
三、设置悬念进行导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可以运用的方法有提问、猜谜以及设置疑问等,让学生的各个脑细胞都活跃起来,快速进入到美术课的学习当中。
课例:纸浮雕――猫头鹰
教师说:“我出一个谜题,谁猜到谜底请举手!”然后说出了谜题:“睁一眼,闭一眼,白天睡觉,晚上站岗。打一鸟类名。”学生稍作思索,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猫头鹰”。尽管谜语的难度不大,但是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得投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当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或设疑的方法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美术是一种艺术,对人的影响很大。人文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它需要以人为中心,所关注的是人的品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将人文素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与人本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初中美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通过研究初中美术可以发现,它对学生的约束较小,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克服学生焦躁的毛病。尽管大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融入了人文素养教学,但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中缺少人文素养的体现。初中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性与创新性,而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将美术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相统一,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了人文素养在初中美术中的体现。第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素养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依然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如,在最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赏析课程中,一些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教学,没有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教学评价缺少人文素养的体现。一些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在学习的地位,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绘画情况评价,没有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了人文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教师主动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认可学生、尊重学生。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要在适当时候给予学生引导,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即可。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经常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在美术赏析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如,在欣赏凡•高的《自画像》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凡•高的自画像只有一部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由于缺少束缚,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人文素养的作用也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显露出来。
2.创新教材内容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通过研究初中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其内容依然较为理论化,加上美术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相符的情况。为突出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就要避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教学,教师应创新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如,在画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外界的环境,然后将自己看到的内容画下来,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当时气氛的音乐等,以便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秋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色,并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绘画,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内容,要让学生自由想象。
3.应用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要求的变化,初中美术教学产生了不同的要求。为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教师要注意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原有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束缚。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美术创作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图片。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与山有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山脚或山顶观看,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作品,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的效果,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点。做到这几点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尽管大部分初中美术教学已经融入了人文素养教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需要从加强师生互动开始,创新教材内容,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丽群.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2]王晓毅.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篇6
【摘 要】在新课标的规范要求下,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带入课堂中,让生活与美术能够完美结合,从而营造出广阔的教学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生活时实践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还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构建方法,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构建方法
前言
在教育水平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初中美术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初中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形象感知能力的同时,对其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脱节,所表现的内容均是空洞、呆板的,缺乏生活情趣与生活依托。现阶段的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美术技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忽略了社会文化资源对学生美术灵感的激发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将美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具有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使美术学科的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进行美术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初中美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课和美术课,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编制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特别感兴趣,因此,要想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具有趣味性,促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以初中教材中《春天的畅想》为例,教师在教授前,可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春天还有哪些景象?”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勇于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绘画将自己所想到的春天景象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以生活化为原则,联系日常生活,拉近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对学生强调艺术创作的基础均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指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身边的人、事、物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常规教材资源进行讲解外,还要将生活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为了解学生对色彩、功能、造型等喜好,可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橱窗的布置、所欣赏的服饰、房屋造型等,并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构想,从而就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
教师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激励法、游戏模拟法、鼓励诱导法、表演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非干小组,并鼓励其开展各类创新或者探索活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为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还能增加课堂的愉悦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初中教材中《校园一角》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了透视原理的基本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校的某个角落:操场上的学生身高虽然都差不多,可是远处的学生会显得更加小;同样高度的楼房,距离越远就变得越矮。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透视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扩展教学资源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资源,还要对生活资源进行挖掘, 将美术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其对生活的关注度。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信息化资源、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资源等,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来,在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生活的认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适当地做教学延伸,通过有意识地实践,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发挥和展示其天赋、潜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学校现有的民族服饰、挂件等进行搭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风情与魅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还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应当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生活化原则、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扩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罗敏.生活化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171
[2]任敬伟.新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J].少儿科学周刊.2014(01):28
[3]刘丽红.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4(10):103
篇7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效率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是一门手、眼、脑等并用的学科,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美术知识的传授,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的提高。因此,更好地在初中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对于学好美术这门课而言,更不例外。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课后作业的布置及相关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方面面也要有所体现。为更好地细化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在课堂选题上要顺应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接触的相关美术知识越来越多。传统的一些如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临摹、素描等选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时代的气息,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如卡通动物图画等引入课题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相关学习。二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更好地使美术课堂教学呈现直观的画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已经运用到初中其他各科的教学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三维动画教学、模拟图画教学等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三要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美术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利用各种竞赛活动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美术作品参加各种美术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特别是一些获奖的成就更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美术之路指引前进的方向。
二、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和对象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外,因材施教,细化教学内容和对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初中生面对的美术这门课,由于课程少、考试压力小的缘故,往往会受到学生的轻视。鉴于课时少的特点,教师更要细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干货”,即要让学生通过每节课的学习都带动其美术技能的提升,而不是上一节课没有任何的效果。如教师在进行物象的多视角内容的教学时,要不断地引入尝试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而不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及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化教学对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有着美术天赋的学生,要通过更多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要善于培养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不要让课堂出现难、怪等内容,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
初中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因为教学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美术课普遍被学校、学生、家长认为是一门相对不重要的学科,而考试压力又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如何收集教学反馈相对困难。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通过课后与学生进行心得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美术的乐趣,通过选送优秀美术作品参加画展、竞赛等方式不断了解学生对于美术课的所想,通过将相关内容及时地进行总结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美术课程在初中不被重视虽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许多美术教师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看待美术课,更不善于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与美术休戚相关,而信息技术也与美术教学紧密相连。教师要重视自我技能的提升,不仅要会一般的教学技能,对于各种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等内容也要善于学习,这样才能在美术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无穷魅力和重要的用途,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又是一门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关系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姬艳飞.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5,20.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传统教学;现代化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启动,渗透着全面、综合、创新、和谐发展塑造一代新人的理念,怎样结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实践情况进行美术教育呢?如何探索农村中学美术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呢?下面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充分转变思想,树新教育观念
传承与发展农村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先行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我总以学校生本教育理念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不断调整学习内容,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取得进步。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紧扣学生心灵带来深刻感受的;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更多更广阔;在教学评价上,确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全方位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美术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要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用好贴近生活、用活乡土美术
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社会的变革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我们潮汕地区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毛线、花边、珠片、纽扣等都是美术创作活动的好材料。如,七年级美术教材中有这样的课例:“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节课学生创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画、拼贴、拓印、做手工等。在利用资源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图片引导欣赏,鼓励学生收集随处可见的毛线、花边、珠片、纽扣等材料完成自己的创作,既省钱也切合实际,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新闻娱乐媒体的介入,使农村中学生的眼界逐渐拓展,因此,美术教育也要适应教育改革大趋势,适应一流城郊型中学教育时代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把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进而在作品中创造美。美术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图书馆、当地公共博物馆、家庭资源、书店等现有的资源。我们要尽量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探究的环境和机会,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美术学习更有趣、更有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不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教学中,我常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画画、手工、雕刻等方法,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可以看得出学生还是挺感兴趣的,技法的掌握也比较容易上手。
四、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现在,仍有些美术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美术技法的场所,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强制灌输和说教,墨守成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例如,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美的全面感受。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mp3、mp4等视听设备,在情况允许的时候,学生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听音乐。这样更能触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教学经验,努力研究一些适合本地区、本校开展的富有地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生活等特点的校本课程,大胆运用现代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村实际的学校美术教学路子,才能真正抓好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美术教育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我们要如何去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挖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等的教育元素,最终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在所有学科中,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等的独特作用,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之中。
一、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要想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而美术本身就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挖掘美术本身的心育内容,掌握什么东西是学生需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心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会使大脑受到制抑,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时精神焕发、情绪激昂、循循善诱就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一次美术课上,我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人却不多。我心里很纳闷。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积极性和激情都到哪去了?课后,我思索着这个问题。无意中我想起了奥运会冠军得了金牌的情形。美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从古至今的美术作品,无不体现了画家的内在思想与审美追求,无不体现画家的激情与无奈。空洞说教,会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而美术教育就是用图式审美的视觉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跟随艺术作品的节奏感进行律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过程,让学生跟美术作品对话,在情感上跟艺术品产生共鸣。
二、美术教学过程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课堂秩序、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都将对学生的情绪产生重大影响。所谓情绪:指“在人的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它能集中反映出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美术课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老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美术教学过程有一个先天优势,教师可以用大量图片、视频、实物、动手演示、亦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等方式,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氛围,使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热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呆板,充满敌对,会使学生思维混乱、迟滞,行为对抗,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创造愉悦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育的功能。然而,美术课毕竟不是心理健康课,如何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值得我们去探寻:
(1)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21世纪的现代学生的需求。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从自己出发,向学生灌输他们的思想,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特征,即是用老办法教新学生,那肯定会出现所谓的“问题学生”。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并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如有的美术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专业素养很高,自己滔滔不绝,不顾学生的反应,这就违反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现代美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欣赏到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的选择性更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能更好的在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模仿机会,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每一次的范作,我都是在黑板上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每一次的板书,我都把字写端正。每次我都及时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并让他们说出自己这样画的想法和原因,让那些学生也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榜样。感受自己被别人崇拜的滋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记得看到过这样两句话: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个人范例对于青少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现在提倡的“教书育人”观、“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技能训练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全面的作用,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渗透的主要内容。“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美术教材上有很多可以加以引申,并成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校风校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热爱祖国等等。根据我校德育“三立”课程,初一先“立归”,其中一条“穿成套校服上学”,我就结合教材中《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一课,开展了《我的校服我设计》――中学生校服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认为“校服呆板、没有特点,个性都得不到张扬”。我很肯定的表扬了学生想法,同时也提出了学校校服的特点和一个学生的标志,即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还想学生传达了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概念。我又根据学生忽略传统艺术、沉浸在美、日漫画里,我又开展了历代书法作品欣赏和中外美术经典鉴赏等。同此种种,在学生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理进行洗礼。
(3)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法无常法。同样,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没有捷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有的老师擅长运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老师运用优美的语言,让欣赏课不再枯燥,而是沉浸在如诗似画的想象之中等等,但不论用哪种方法,我们应该遵循是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不要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毕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根据美术作为课程它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渗透点。我们反对作秀,在渗透的过程中,讲究自然、贴切,并能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环环相扣,不做作,不生搬硬套,无中生有。其次,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度”。美术课跟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毕竟有质的区别,在一节课中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脱离美术进行心理教育,不然就喧宾夺主,不叫学科渗透,而叫心理辅导课了。所以,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育智慧,适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指引,解除学生心中的迷惑和恐惧,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能运用教育智慧,就能在课堂当中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在你的课堂里活、自由、健康的成长。
注释:
①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51页。
②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75页。
篇10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新课程;教学方法;尝试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取得较大进步。高中美术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民生活上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美术教育逐渐接近人们的生活,为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做了一些新的要求,认真研究新标准可以克服这些消极影响,有效指导广大美术教育者开展工作。
2.发展现状
2.1取得的进步和成果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其审美观念,培养了感情素质,对于学生的生活起到了充实和启迪的作用。新的教学标准推出以后,高中美术鉴赏课成为必修课,有力地提高了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为进一步发挥美术鉴赏课的魅力和力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2.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基础课程有较大进步,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教学理念上对美术鉴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全面发展方面重视不足。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不加重视,态度不端正,在美术鉴赏课上看其他资料或做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到位,同时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3新教改面临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基础上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指出了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但是,由于受传统做法的影响,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理念和实现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素质、技能的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师生互动能力的改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只有认真思考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从容面对挑战。
3.教学方式的改进探索
3.1传统教学方式的巩固
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案例示范的方式,从学生学习角度可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看”“读”和“感”。在教学内容富有吸引力、趣味性与生动性的情况下,“看”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读”是看到以后领悟的过程,是了解学习内容以后视觉形式和认知形式的统一。“感”是感悟、参悟的意思,在领悟以后可以消化吸收,以便于得到启发和再创造,形成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充分提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
3.2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与其他课程一样,多采用讲述法和案例学习,除了这两种常用方法外,在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2.1情景模拟法
美术鉴赏课教学中采用的情景模拟法是在课堂上创建代表性的具体事件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情景中去,选取的情景可以与具体工作、生活相结合。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习惯。
3.2.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是针对某个问题,将学生按距离划分为众多小组,在小组内部可以自由发言,然后形成代表性观点,再由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互动,丰富学生的集体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展示个人魅力,成为生活的主人,充满激情地面对未来。
3.2.3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是将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根据具体问题将学生转移到目标地点。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发挥想象力的情况下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有机会检验已有的思维观点。例如,讲授苏州园林部分,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园林实景中中国历代书法手迹,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化实景为情思,产生意境之美,获得精神满足,达到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
3.2.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组织群体决策时,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通过对不同类型民间幻灯作品的展示欣赏,让其发表见解,再做归纳,综合讨论,最后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3.2.5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艺术图片、视频把各种美术作品和景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穿插讲述。例如,在讲授西方现代绘画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教室,除了把各种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用形象的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搜集一些相关内容,例如,现代历史事件、美术展会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教材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生动具体,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形势下充分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水平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道德情操,以积极上进的态度面对社会和未来。
参考文献:
[1]鲁贤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常用三法探析[J].考试:教研,2012(2).
[2]刘旭辉.新课改后高中美术鉴赏课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徐宁.高中美术课改下的美术创新教育[J].职业时空,2010(9).
- 上一篇:医疗纠纷措施
- 下一篇: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