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艺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含义
相对传统影视动画而言,影视品牌包装动画是一种全新的动画形式,它既具有动画的特性,又具备品牌宣传与传播的功能,且动画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信息传播更加独特[1]。影视品牌包装动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影视企业作品视觉设计方案进行补充,以提高影视作品视觉设计方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影视品牌包装动画包括节目名称、节目预告、节目内容简介、节目播放时长等内容,在创作理念展示与信息传播方面都具有独特性。
二、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艺术设计
(一)色彩设计
与其他设计项目一样,在影视品牌包装动画艺术设计中,色彩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色彩设计是影视品牌包装动画视觉效果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必须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原则,结合影视品牌包装动画性质来进行设计。色彩具有主观性,能够通过视觉对人的心理、情绪等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设计时要求从理性与感性两方面来对色彩进行合理把握与运用,保证色彩搭配的科学性[2]。首先,对影视品牌包装动画各造型模块颜色进行区分设计,合理设定主体颜色及颜色覆盖面积,突出动画的主体颜色,让观众便于透过色彩感知动画的具体形态。对于动画造型主体颜色面积的设置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它需要充分考虑各相关因素,如各造型模块之间的纯度、色相对比关系,画面的播放时间长短、各个画面之间的衔接关系与画面的场景活动等。设计师应合理设置每个画面的播放时长,明确各个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衔接关系,合理设置画面中各个造型之间的色相与纯度比例,使整个包装动画中每一画面的主体均明显突出。
在突出主体颜色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整个动画色彩分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若动画色彩从整体上看不一致、不协调,将会严重影响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播效果。设计师应对复杂多样的色彩进行提炼,根据设计内容精减色彩种类,以提高观众视觉体验为宗旨,根据每种色彩具有的不同视觉感受、不同特征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冷色系色彩与冷色系搭配、暖色调与暖色调色彩搭配等[3]。
(二)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是所有类型动画艺术设计中的根本,影视品牌包装动画也不例外。根据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造型设计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包括注重细节、创造与积累灵感,准确把握造型设计方法,实现造型的创意设计等。细节与灵感、方法与创意是动画造型设计中几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设计师应加强对动画细节的挖掘与观察,包括客观事物的整体结构、比例关系、色彩明暗、动画内容等,从细节中挖掘独特元素,积累灵感,对造型设计方法进行正确使用,遵循创意设计原则[4]。对于造型设计方法的运用应遵循化繁为简原则,采用逆向思维推导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造型设计效果,形成不同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造型设计,大多标志造型以简洁为主,直接体现主体。创意设计要求设计师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生活中很多我们熟悉的事物,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其整体造型进行观察时,往往会看到惊人的效果,而这一效果在影视品牌包装动画造型设计中可以带给我们灵感和创意,引导我们设计出独特、新颖的动画造型。关于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优秀动画作品都能够予以充分证明,所以设计师也应采用这些方法,遵循这些原则对影视品牌包装动画造型进行设计。
(三)动画设计
具备影视品牌宣传与信息传播功能的影视品牌包装动画在动画的设计上应突出与一般动画的不同之处和独特之处。与一般动画相比,影视品牌包装动画不涉及故事情节,因而不需要考虑各个分镜头之间的衔接情况和物体运动的合理性,而只需重点对运动和构图两方面进行精心设计。首先,设计与凝聚画面视觉焦点。通过观看大量影视品牌包装动画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动画画面均有一个视觉焦点,这个焦点就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对象,为聚焦视觉焦点,设计师应添加趣味性的动作,高度体现画面的自由度与抽象性,以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即给予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细微设计摄像机动画,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使观众视线的变化所看到的物体状态也在变化[5]。其次,合理布局画面构图。影视品牌包装动画的构图设计要求较为宽松,一般只要将相关信息清晰呈现出来即可。
篇2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兴技术。三维动画制作中需要在计算机内建立一个虚拟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中,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和场景,并根据要求设定模型运动轨迹、模拟摄影机动作、设置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设计要求为模型赋予特定材质,并打上灯光,最后通过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三维动画画面。三维动画的出现给传统动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三维动画模拟真实物体的技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维动画目前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零年,此阶段是三维动画起步阶段。《玩具总动员》的上映预示着影视三维动画时代的到来。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三年是影视三维动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阶段是三维动画技术迅猛发展时期。自二零零六年后,影视三维动画进入了第三阶段全盛时期。大量优秀三维动画开始出现,如:《最终幻想》《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等等。影视三维动画涉及到了影视特效创意、前期拍摄、影视3D动画、特效合成、特效动画等众多技术。我国第一部影视三维动画电影是《魔比斯环》耗资超过一点三亿人民币,历经五年,近四百余名画师参与制作。影视三维动画自二零零六年以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特效艺术在影视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影视三维动画设计是影视三维动画的重要环节及核心内容。影视三维动画设计直接影响着整部影视三维动画的质量和视觉效果。实际上,影视三维动画制作环节十分复杂,涉及众多专业知识和现代艺术元素。尤其在影视三维动画设计后期,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三维动画技术和影视特效及特效艺术紧密结合,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和拥有强劲运算能力的硬件计算机作为平台,并结合设计师的艺术性创造思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特效艺术的应用关系着影视三维动画的发展。随着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及特效艺术在影视中的应用,很多影视作品因此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特效艺术给三维动画带来了质的改变。特效艺术打破了以往影视三维动画设计格局,在视觉效果上弥补了动画原画的不足,增加了影视三维动画的艺术效果。影视三维动画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效艺术在影视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给设计者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特效艺术设计师不仅能够使场景更绚丽,更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景物,这些强大的场景效果感染着观众心灵,一部优秀的影视三维作品离不开对特效艺术的应用。很多时候设计者需要根据作品整体风格及剧情运用各种超现实的特效艺术来完成特效镜头,特效艺术赋予了影视三维动画的“神”,特效艺术的运用能够给人强而有力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影视三维动画设计师,必须熟练运用特效艺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影视三维动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特效艺术是光影特效艺术。光影变化是实现场景气氛的主要手段。光影特效更能够烘托出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光影特效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动画中光影表现力差问题。一般情况下光影特效可通过调节虚拟灯光的各项参数来实现,明暗度的调节使场景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另外,动感特效也是特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感特效的应用可以使整个画面更真实,更有立体及动态感,是丰富三维动画画面的重要手段。
3结语
篇3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念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讲,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载体作用,在建立艺术外在表现和人类思维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传递新的文化理念。这种艺术设计形式是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在艺术领域得到的,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设计方式,还为艺术设计提供有力工具,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是集多种要素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点,需要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实现城市文化产业良好发展。
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性
在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时,可发现在这一新的设计形式作用下,能全面展现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性。数字媒体设计即是对艺术进行加工的过程,并实现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提高,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质便是艺术设计和文化展示。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加工的结合,进而呈现出趣味化以及多样化的艺术效果,推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突出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使得人们对城市文化有清楚认识[1]。例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设计,能实现设计作品的动态呈现,相较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讲,可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产业体现的文化性特征,在充分把握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公众加大对城市文化宣导的关注,从而在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体系。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运用,是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通过新型艺术设计及展现方式,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内在文化性特点。
(二)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随之出现,是城市发展阶段运用的先进技术,这一新的设计方式在多种文化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包括动漫产业以及网游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将设计理念通过动态画面展现出来,以便为用户提供优质感官体验。因此,我们认为数字媒体设计在城市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可增强文化产业的经济性,是实现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只有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及发展的重视,才能优化调整城市文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阶段,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媒体设计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例如杭州LOFT49以及横店影视基地等,尤其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将发展壮大,其中数字媒体设计方式的应用,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较大动力。
(三)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
篇4
摄影的本质是影像记录并非艺术,称之为摄影艺术的作品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用摄影技法表达真实情感。摄影艺术应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提炼,也是高于生活的创造。
只有学会用摄影技术来抒发你的创作灵感,这样的作品才是艺术作品。只会用摄影技术拍出好看的照片,但没有摄影者感悟的创造,也只不过是瞬间的影像纪实,不算摄影艺术的范畴。
摄影为艺术而创作,此时摄影是艺术。摄影为记录而纪实时,摄影就是技术。
当背上相机出门拍摄时,如果你是为艺术而创作,你要先搞清你的艺术灵感是什么。如果你是为记录生活百态的瞬间,你的影像则应忠于真实,不能影响被摄对象的真实状态。
这也是摄影师与摄影家的完全不同。
事先分不清楚摄影是艺术还是技术的基本概念,拍出的片子似驴非马。说是纪实影像片,片中大量摆拍痕迹丧失了纪实价值,一钱不值。说是艺术影像照片,片中看不到摄影者自己的艺术创造,像是摆拍的纪实片,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因此千万不要把记录当作艺术,把艺术当作纪实。
东南来风:艺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巴顿:赞同!但是,摄影艺术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很好的技术表现手段,拍出的作品也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
大花眼:技艺技艺先有技后有艺,技到一定的量后自然艺由量生。技是身体艺是灵魂。身体好灵魂高尚方可永生。
Lfetc:赞同!摄影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纪实和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认为生态和自然风景的摄影应该属于纪实,应该真实的反映摄影师的所见所闻,而不应该去创作。现在有很多很漂亮的野生动物的照片实际上是某些摄影师设计创作出来的。这就违背了纪实的基本原则,有的还会扰乱野生动物的成长规律,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把自己的图片变成钱
撰文 摄影/刘兴波 中国摄影家网ID:老虎。
别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图片变成钱不是什么磕碜的事,那是你自身价值的体现。
把自己的图片变成钱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把你的图片卖给图片库;二是参加影赛获奖;三是参与艺术拍卖会拍卖;四是投稿赚取稿酬。
我觉得,第四种途径是你摸得着够得上的好办法。就是把图片配上文字以投稿的方式送给平面媒体。做到这一点,除了自身素质外,还要了解媒体编辑人员与作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怎样才能把你的图片变成钱?这个问题自己略有感悟,供大家参考。
一是“勤奋,多思考,抓住时机,找好切入点” 。
篇5
【关键词】摄影;纪实性;艺术性
一、前言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陶冶情操、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所展现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摄影手段,来表现出摄影者对聚焦镜头下所有事物的认知。摄影自诞生至今已经有近170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斗转星移、时光变迁,摄影各个流派不断形成,其中关于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大概要比摄影领域的其他问题讨论的更多,纪实性乃摄影的根本属性,确切真实地记录现实乃是摄影的根本长处,而摄影纪实同样具有艺术形象的性质,认识这一点同样重要。事实上维护和反对摄影这两方面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都属于这个问题的范畴。
二、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
摄影的艺术性定位(或者叫纯艺术性)不像绘画、诗歌那么确定。由于摄影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数码技术的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条件下,摄影不可能取得纯艺术地位,其艺术性还将饱受争议。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摄影塑造形象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构图是要把多个摄影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定的造型形式。构图的成与败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突出主要的东西,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对象是主体,它是构图的中心。陪体是画面中衬托主体,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内涵和特征的对象。对主体的处理要使之“突出”。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画框九等分,这里四个交叉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处于这四个点或四条线上的对象,不仅显得均衡和美观,而且特别吸引观者的视线。对于陪体的处理,只有一句话:要有效地衬托主体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此外摄影中的“用光”不仅是指把光作为照明的方式,而更是指用“光”这种造型因素,更完美地表现主体,表达主题。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摄影家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一个整体统一的色调,即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有冷、暖和中间色之分。
摄影艺术与绘画虽然都是瞬间艺术,但它们的创作方法不同。绘画是事后关门作画,它的画面瞬间是组合出来的,是想象的瞬间;而摄影必须在生活的时空现场进行取舍,这种取舍的瞬间是与生活同步的,是真正的生活的一刹那。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艺术同样是人学,聚焦于人的社会活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着力描写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摄影作品要想成为艺术,也应以表现人的性格命运、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为重心。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的探讨似清似浑,因此,还有待于我们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以提高对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的认识,使之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摄影创作,使摄影这朵艺术之花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姿。
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自其诞生之日就具有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用光学的特性逼真的再现现实事物的影像,因而,可以说纪实性是摄影的天性[3]。纪实摄影的常见表现内容有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会风景。纪实摄影的形式有两种,单一型和专题性。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因此,新闻摄影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中的艺术
纪实摄影的构成因素以往认为是广角,抓拍,决定性瞬间等。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莫过于正在发生的事实。没有什么因素比这个正在发生的事件重要,如何将其真实性再现出来确实是一个问题。以往借助摄影器材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却不得接受很多怀疑了。广角和抓拍,前面我已经举例说明其确有不真实的可能性出现。那么决定性瞬间呢?我觉得决定性瞬间可以简单的解释为,让照片看起来更真实按下快门的瞬间。或许这一刻事件发展到了、人物情绪更为突出、更能表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等等。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以拍摄者为中心,而不是事件或者被摄对象。按快门那一下始终是你觉得这是最好的瞬间,最能表达事件和体现人物的最好瞬间,而不是绝对的客观,失去了真实。似乎,在这儿我们可以断言:纪实摄影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纪实摄影只是再现事实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同写文章的修辞手法一样。
三、结论
纪实摄影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动人故事,为我们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这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在纪实摄影历史上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摄影大师,从尤金・阿杰到路易斯・海因,再到埃里克・沙洛蒙),以及我们熟悉的沃克・伊文思、多萝西娅・兰格、尤金・史密斯、玛格丽特・伯克-怀特、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等等,他们为这一事业抛弃了安逸与享乐,却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也为后人竖立了一座座丰碑,后来的摄影人们在景仰的同时也请扪心自问,自己配不配拿起手中的相机。
参考文献:
[1] 伍素心:《中国摄影史话》,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 年。
篇6
关键词:数字技术冲击;摄影艺术;新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摄影是人类传达历史知识、充分了解历史变迁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传播世界文化的关键手段之一。它可谓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种类,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涵盖力极强,形式也越发丰富,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有新闻媒体纪实摄影以及图片编辑等,同时也涵盖着商业运作和平面设计等因素。由此可见,摄影这门艺术形式极具综合性、系统性,是一项较为高深的艺术手段。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数码”这一词汇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摄影艺术行业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同时更是掀起了一场摄影技术的革命。
一、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的差异性浅析
(一)存储介质及成像原理的差异性。传统相机的影像一般是以化学方法记录于卤化银的胶片位置,而数码相机图像的生成方式则存储于磁介质之中。传统相机的摄影方式大多是借助银盐的感光作用,将其作为数码摄影的成像原理,这一过程中,光会通过镜头将相应的影像传输到传感器,而后对其进行转换。转换为模拟电子信号,通过转换电路将其转为二进制代码数字信号,再把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和处理,储存到存储器,这样就完成了将被摄体变为数码信息予以记录和存储的全过程。这也就是数码摄影的成像原理,笔者所提及的前者属于化学成像方式,后者则属于物理成像方式[1]。
(二)制作工艺的差异性分析。传统相机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将胶卷作为拍摄的载体,而后需要对胶卷进行特定的冲洗,最后才能获得照片。运用传统相机进行拍摄的过程中,拍摄人员无法对照片的拍摄原理进行查看和分析,确定最终的拍摄效果。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通过数字化方式处理后,再对其进行存储,拍摄完毕的照片可以对其效果直接进行观看,对于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立即删除,拍摄之后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将计算机和数码相机相连接,即可进行后期的制作和处理[2]。
(三)输入和输出方式的差异性分析。用传统相机拍摄图片,需要在暗房中进行冲洗,若想对其进行高效处理,要应用扫描仪器,将这些影像传输到计算机之中,此时的图像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数码相机同时可以把自然界之中的全方位景象简洁地拍摄下来,而后可为电脑提供直接的数码影像,同时在电视等诸多媒介之上得以显示出来[3]。
(四)拍摄技术手段有极大的差异性。例如,在应用景别的过程中,传统的摄影方式需要结合作品的意境,对相机光圈、景深或是快门等予以适当的调节,而数码摄影的光圈通常都会体现出一定的自动化特征,其实际景深也较大,很难将一些特殊需要的景物表达出来,所呈现的拍摄效果也相对较差[4]。另外,加之电子元件以及电路运行中会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对于光线的表现力也不及传统相机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逆光景物的拍摄方式更是如此。通过对数码摄影成像原理和传统摄影方式加以分析,我们看到,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它们都是光学镜头感光成像,传统的摄影方法都会借助感光胶片的作用对图片予以记录,而数码摄影则是借助COMS或CCD的作用,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将其存储在储存卡的位置。
二、数码摄影给传统胶片影像带来的冲击
摄影技术从始至终,相关的摄影人员都会将银盐作为基础材料进行记录和表现,这也是多年来摄影界专业人士所熟知的技术种类,这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式可以借助计算机对其进行放大观察,而后还可以对其中易出现的诸多问题予以了解和掌握,但是银盐记录的影像点阵会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同时是间隙的、模糊的,在此过程中,也会掺有一些杂质。如果此时的扫描照片篇幅较小,随之而来的问题会凸显出来,所应用的感光材料经过扫描和冲洗环节之后,它的失真度也会逐步增加,经过影像复制之后,无法达到零损失的目标。此时,器材品质也会体现出一定的限制,很可能造成影像品质的失控问题,广告摄影还需要尽可能做到高效和快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冗余环节。通过数码摄影的方式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实施高保真的拍摄,这已经成为摄影艺术发展中的必然途径[5]。实际的新闻摄影工作中,需要借助网络进行传输,数码摄影和传统的摄影方式相比较,省略了诸多的繁杂程序,这将数码摄影器材的应用优势明显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数码摄影广泛地运用到了摄影行业之中。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二者之间各有优势和缺陷,很长一段时间会保持着共同发展的趋势。但不管是专业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员,还是仅仅是业余爱好,数码摄影的应用,无疑给传统摄影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传统的摄影方式和其他图像相比较,将会体现出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从拍摄者的角度来讲,操作比较繁琐,无疑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人们在实际拍摄图像过程中,需要经过较为繁杂的冲印环节,这样才能更为直接地观看效果,这一过程也会增加一定的工作成本,且无法随意地择选自己所偏好的照片予以印刷。而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对这些问题高效地予以解决,这也是人们手工劳动过程中进行艺术追求的最主要技术种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数码摄影和传统胶片摄影将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尽管佳能专业数码单反相机的像素已经超过2200万,但是它和大幅、中幅胶片相机的影像仍旧有一定的差异性,短期之内,胶片对影像细节予以记录的方式并不会被数码影像所取代。虽然有观点认为数码相机在逐步趋于普及,发展理念及技术都是尤为重要的,数码影像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胶片时代的成果予以更新,但如果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将会导致影像艺术的发展面临巨大阻碍[6]。在数码技术和数码器材技术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摄影文化的实际价值主要是体现人的审美情趣、理念以及情感等要素,所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去感动人类,不仅会给人类带来情感的愉悦,同时还会对人们思维模式的构建产生影响,逐步向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迈进,以此凸显摄影人工作的价值追求。数码摄影虽然给传统的摄影技术方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仍旧要意识到人的因素的基础性,专业图像的质量提升需要技术支持,但人的因素是基本要素。同时在完成图像拍摄之后,还要对各类图像处理软件的版本高低情况予以认知,避免出现影像处理过度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数字时代的摄影艺术进行分析,可知摄影的艺术形式在不断变化,传统的胶片摄影方式已经逐步被数码摄影所替代,但笔者认为,数码摄影虽然给胶片摄影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将共存,传统胶片摄影方式和数码摄影各有优势。应当正视数字化时展的趋势,而后重新审视数码摄影和传统摄影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摄影艺术的发展更为稳健。
参考文献:
[1]蔡艳华.谈数字技术冲击下的摄影艺术新形式[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2,14(4):82-85.
[2]刘笑言.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的真实性考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2):143.
[3]钟丽茜.从数字影像到符号经济——论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冲击[J].社会科学家,2012,34(7):131-134.
[4]王敏民.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J].艺术科技,2013,26(4):242.
[5]孙璐.论数字时代影像文化的转型[J].电影评介,2013,18(22):78,77.
篇7
1.1数码时代的优越之处。我们知道,传统相机必须依靠感光胶片为影像承载媒介。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时代的到来,感光元器件影像传感器的使用影响着整个摄影史乃至人类的社会生活。,它突破了传统摄影术的限制,大大简化了可视影像的呈现步骤。这就是数字相机的两大优势,一是对拍摄来说。即数码相机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即时回放影像,这样一来拍摄者就能够及时查看所拍摄的照片,发现曝光、构图、定格瞬间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的调整解决。这样一来,不但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影像质量和效果也大大提高。二是对于影像的后期调整或是二次艺术处理来讲。数码相机所拍得数码照片具有强大的可调整空间。色彩平衡、曝光补偿、二次构图等等。这在传统相机中为了色彩还原正确,或是主观画面色彩的需要往往要在镜头上使用各种滤镜以达到预期效果,而若是曝光不正确则影像感光颗粒的成像,后期则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 数码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像在后期处理已逐步取代传统暗房工艺。而现今媒介融合下移动数字终端的更加智能软件更有一键美化,点击即可保存的优势。使我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得到较好的画面效果。
1.2对影像资料的保存以及管理功能上的优势。对于传统胶片的保存,我们要花费相对多的时间、金钱进行保存。而保存条件也是极其严格,温度、湿度都会影响胶片的保存时间和质量。而数码时代可以凭借强大的数字扫描技术将胶片进行转化成数码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一个小小的U盘甚至人人必备的手机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张的照片。照片的拍摄信息和数据一目了然,这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调用所需照片。
1.3媒介融合下的摄影技术需要推动网络与信息交互的快步发展,同时摄影本身也在这些技术的促进下稳步前行。众所周知,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等是它最显著的天然优势。各种移动数字终端的软件也订阅号推送使我们每天眼前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摄影照片,同时也能够借用网络宣传甚至售卖自己的摄影作品。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艺术家都可以打破地理限制进行沟通,看到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世界,激发创作灵感。在这个手机可以拍照,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强大的移动数字终端更是对世界各地的摄影家共同交流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媒介融合下影像数字化促进摄影艺术手法的创新
2.1?德肷阌巴卣沽松阌按醋骺占洹J?码摄影发展不仅在摄影构图、内容、观念上追求个性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摄影者艺术思维的再创造表现功能。在当今这个资讯爆棚的读图时代,拍摄者常常将视觉效果的独特性作为现代摄影艺术创作的目标,同时更加注重对个性化影像效果与特征,在影像语言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媒介融合下,人们对影像的展示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影人在掌握现代化数码摄影技术的同时,更要具有开阔的创作思维,预见性地考虑数码后期制作的需要,及展示传播方法,这样才能让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展示。而同一作品不同的展示方法往往使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看感受。比如运用喷墨打印、投影、灯箱展示。
2.2数码摄影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在传统摄影阶段,一幅作品是否成功常常取决于摄影师的艺术表现力,和拍摄技术的娴熟与否、拍摄设备的好坏、暗房制作的技巧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摄影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摄影艺术语言。而在强大数码技术支撑的时代,后现代主义摄影、观念摄影那种多画面重构、虚构荒诞的艺术思维已经变得易如反掌。
篇8
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它以色彩,动画,声音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了缤纷绚丽富有创意的世界,同时它也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作为摄像工作者如何把前期的画面拍摄好,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如何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我认为应该在拍摄把握好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几点要素,以及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1 技术要素
1.1 镜头要稳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有的摄像者在运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等动作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嘎然停机。这样“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原则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1.2 重视移镜头
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拍摄,用这样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1.3 构图要合理
把握好动静关系,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比如:大海与正航行的军舰或轮船,让其前景带上静止的海礁,远近带上几只迎空飞翔的海鸟,这样的画面就比较和谐。注意画面的层次感,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者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运用好均衡和对比,均衡主要是指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是运动的,均衡便呈现出动态,并和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结构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经常运用的手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和藏露对比。发挥好线条的作用,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基本形式。例如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拍阅兵的队列、高耸的大厦、参天的树木时垂直线条都会产生高耸、挺拔、刚直和修长感觉。
1.4 正确曝光
在进行电视拍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能否正确曝光,曝光不足,画面阴暗不清楚,曝光过度,画面发白,画面没有层次感,所以摄像者要尽可能的评估环境中的光线,调整好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和电子系统,使拍摄效果接近现场的情况。
调整光圈有几种办法,一手动调整,这种方法比较精确,同事景物亮度的变化不会带来整个画面亮度的调整,二自动调整,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但是不够精确。
如果超出光学调整范围时,可以使用电子调整,比如环境中的光源关闭,我们可以使用电子增益,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使画面的质量下降。在高亮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子快门。
1.5 色彩还原
在电视摄像中,色彩能否正确还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白平衡和色温。
白色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反射光线的颜色是不同的,而人的眼睛始终能够判定它是白色物体,那是因为人的大脑能侦测到环境色温变化并做出调整。但是摄像机就没有这么智能了,这是由于摄像机的CCD感光元件本身就没有这样的调适能力,白色就不白了发生了偏色,那么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这种色温条件下的白平衡来还原白色。
色温不是光线的温度,而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温,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一天之中色温是不均匀变化的,日出的时候1800K,到中午6500K,到日落2000K左右。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必须要对白平衡进行调整,将白平衡调整到与环境色温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
2 艺术要素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摄像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2.1 突破平面造型
要突破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的局限,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立体的艺术空间,画面是平面,生活却是立体的,如何用平面的画面表现立体的生活,摄像工作者就要发挥摄像的艺术性,利用物体的远近、影调、线条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空间,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知是建立在对物体近大远小、影调近浓远淡、线条近疏远密的感知上的。
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显现画面空间的纵深和立体感,这是电视画面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绘画、摄影等其他平面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利用摄像机的运动,形成画面外部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的局限。运动摄像可以通过运动使画面直接表现纵向空间,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景别和角度不断变化,使画面表现的背景空间不断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出现对空间表现的多侧面、多层次画面,由此进一步打破画面的平面结构,使电视画面在屏幕上展现出一个多平面、多层次、富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2 被摄范围的变化
不同的取景范围,可突出要表现的主体,同时也能去掉不需要表现的景物,在一个镜头中,通过景别的变化、摄像角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观众的视点,从而改变画面的内容。取景的变化不仅直接左右着观众对被摄景物的观看范围,而且赋予人们崭新的视听方式。例如拍摄盛大集会,要从空中、地面、主席台、人群中等各个角度拍摄,使观众从不同的视野和视觉方式感受盛况的规模和各种细节。
2.3 创新时间特性
通过电视画面创新时间特性,电视画面有表现时间的功能,能对时间进行扩展和压缩,通过蒙太奇组接所创造出来的电视时间更具有无限的自由度如,一朵花由含苞欲放到绽开只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表现。
2.4 拍出现场感
电视画面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的。所以要善于通过形象画面来结构电视片,发挥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的优势。
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全面、细致地再现和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等用语言文字不容易精确描述的形象,从而使观众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5 注重同期声的采录
篇9
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我们很庆幸自己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从前的步行、马车、轿子被如今的宝马、奔驰、高铁、飞机代替;从前的飞鸽传书、驿站被如今的电话、手机、微信代替;从前的低矮瓦房被如今的高楼大厦代替。从前很慢,现在却很快,人们恨不得有多一秒钟的时间,让自己过得好,过得更舒服。人们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被数字化所改变,大数据时代更是为人们量身打造,做出更多更细致的服务来。而此时人们似乎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艺术设计上,艺术家们也有更好的条件来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一件件精致的艺术作品更是通过数字化网络飞快的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迅速地成为网红,火遍全球。虽然还有部分艺术家们仍然坚持着原始的创作方式,喜欢用宣纸和画笔慢慢勾勒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但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已经是大势所趋,因为数字化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还代表着一个数字化时代的思维语言。
二、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影响集中的领域
人们自从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信息的传播是越来越频繁和重要。此时的数字化带来的是海量的信息,而我们则是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出来。所以数字化时代为艺术设计带来了空前的便利和繁荣,在计算机横空出世的几十年后,数字化与艺术设计已经慢慢的相辅相成,并且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久远的影响,甚至推动了艺术设计革命性的变化。以下是笔者分别简单的分析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影响的几大领域。
(1)数字化时代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大众化
从前艺术在我们眼中都是高大上,都是必须得有接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知识和一些天才式的人物才能参与的活动。它在我们眼中是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的宝贝艺术。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艺术设计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便。现在的艺术设计不再像从前一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完成,现在的艺术设计在数字化电脑的帮助下,缩短了艺术创作的时间和过程。数字化的电脑中存有各色各样的素材,人们只需要从中选取自己钟爱合适的素材即可,这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相对来说十分的轻松自由,创作起来也更加的随心所欲和多姿多彩,这让原创者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和展示自己那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所以数字化时代促进了艺术创作上的大众化。
(2)数字化时代改变了艺术的视觉、空间设计
从前艺术设计是平铺在我们眼前,很多的作品需要自己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寻找到艺术设计带来的美感。而现在数字化设计和传统艺术设计相比,它视觉传达设计由以往形态上的单一化、静态化逐渐向综合化、动态化方向转变,艺术创作和欣赏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立体的方式,来寻找作者通过艺术作品想要传达的内容和灵魂。这样更加直观和明白,使得艺术设计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人人都能欣赏,都能叹服的艺术。这样无疑将会推动艺术的大众化和革命化。
(3)数字化时代虚拟设计的美感
虚拟艺术设计是指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的信息处理艺术。数字化带来的虚拟设计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标和一个大趋势。虚拟游戏和电子游戏目前正在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有巨大的前景和升值空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艺术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使得艺术更加的融入生活和给人们带来娱乐方式。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更加深入发展,虚拟设计将有更大更多的平台展示它的潜力和商用价值。
三、数字化时代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时代为艺术设计带来的深刻改变和影响,数字化艺术设计也在教育中开始逐渐的改革和改善。从前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是要初学者们沉静下心,慢慢地学习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技术。而现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事将艺术设计与数字化、信息化相结合,这就要求艺术家们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运用。因此要改变艺术设计者的观念,培养艺术设计者新的学习理念。在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必须要发挥出老师们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老师们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数字化设备,组织学生们系统的学习数字化艺术设计。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学生们更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们从海量的计算机世界里提炼出有用的数据,再结合自己的长时间艺术涵养的积累,通过电脑辅助自己艺术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作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从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愿意去学习的领域,而现在通过数字化时代的改变,艺术设计的门槛也是越来越低,越来越大众化,这让艺术设计更加的面向全体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到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艺术情操。
篇10
一般来说,纤维艺术是一种使用各种技法如编、结、缠、绕、贴、扎、缝、染使基础材料———纤维如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成为综合技法构成软体或综合材料构成体的艺术,它可分为欣赏型纤维艺术和应用型纤维艺术。装饰工艺可分为传统工艺如刺绣用于服装定型、装饰和现代工艺如褶皱用于服装造型,其主要作用是显示服装设计风格,凸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修饰和美化服装,使服装精致、优雅、美观、大方,个性,它依赖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存在。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体现人们的生活心态和审美观念,因个性而改变。服装需要修饰,装饰工艺是提升服装整体感的、突出服装个性化、表现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传统装饰本文主要讨论了纤维艺术的常见工艺技法与工艺中的花边装饰、刺绣工艺、缉线工艺、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纤维艺术;装饰工艺;服装设计;应用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类科学重点课题,《纤维艺术的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立项号:2014072
一、纤维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独立性、多元化的特性,它将多种因素如纤维材料、技法、表现形式、发展状态与人们的不同的日常需求和审美观念有机关联,用特有的形态展现出来,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为人们表达精神需求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心理和空间环境,它古老而有活力,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一)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手工编织有采用的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缂织法、纬编法、栽绒法、簇绒法等,这些工艺手法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也经常被编织工艺所应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已经不再停留在二维空间的平面状态,已将成熟的向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所演变。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如硬质材料(竹、藤、金属等)、软质材料(棉、麻、丝、毛等),来展现作品的不同表现风格,如果将软硬材料有机结合则更能展现刚柔共存的形态美。服装设计本身就属于三维空间以上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讲纤维艺术中编织装饰工艺形式与服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从服装整体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部件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服装的整体艺术效果,例如硬质材料的编织工艺可以为服装的廓形变化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提升作用。
(二)缠绕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中的缠绕工艺技法是在传统纤维艺术编织工艺上的一种技法提升。它利用各种可缠绕材料创造纤维艺术形式的三维空间肌理效果。缠绕的表现技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的手法采用缠绕式的结构造型应用比较多的,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服装设计造型的整体效果,突出服装设计中的立体造型和创意。
(三)贴、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纤维艺术的作品创作中,贴、缝工艺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设计者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材料的材质和整体作品的装饰效果来决定贴、缝工艺技巧的应用范围。设计者的选择可以是硬质材料也可是是软质材料,例如铁片、螺丝帽、竹片、塑料、布料等,采用缝制、粘贴等技法方式用来粘贴、缝制作品进行修饰提升。同样的道理,将这些工艺手法应用在服装设计的面料再造方面,会对服装面料的设计进行一此艺术上的洗礼,会突破原有面料的材质制约,展现一种不同的艺术欣赏效果。
(四)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起源于黄河流域。它是让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纤维艺术家们利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肌理、造型、材料的表现,讲民族与时代交融。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清、远、静》,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利用真丝绢、水纱为原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叠加,将整个纤维艺术作品展现了一种气势磅礴、烟雾环绕的水墨画卷感觉。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可以提升服装整体欣赏效果,尤其是在面料图案的设计、面料的再造等方面会提升一个欣赏层次。
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工艺是以某一物为主体,依附该主体而进行绘画或者塑造。使主体的审美效果强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扩大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平面装饰(图案组织、色彩装饰)和立体装饰(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设计如镂空、刺绣),装饰工艺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方面,下面重点探讨一下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花边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花边种类繁多如本色料的缎带花边、皱花边、尼龙花边以及新兴的蕾丝花边等。花边装饰工艺多数应用于女装和童装的设计中,随着服装设计理念的发展和进步,花边装饰从袖口、领口、门襟等基础部位发展到不规则裙子的下摆、剖开缝的结合处等多处服装部位,应用越来越广泛;花边装饰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工艺,它的应用性强,可塑性强,改造空间大,深得服装设计师们的青睐。
(二)刺绣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装饰工艺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我国根据地域特色、地区民俗文化和民俗习惯,衍生出了多种刺绣方法,如京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具有淳朴但宏伟的特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民族风服饰中。刺绣即是用针将丝线或者纱线在织物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组合、穿刺,刺绣主要有挑花、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等多种技法,刺绣纹样多以花香鸟语为题材,或写实,或抽象,或规范,依据纹样规律而为服装刺绣,同时也要考虑纹样的结构规律是否衬托了服装,刺绣工艺是否简炼、有效,是否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另外,刺绣装饰多应用于袖口、领口、衣身、裙子下摆等服装的细节处,各种布料如棉布、牛仔布均可以刺绣作为修饰,以刺绣作为服饰的点缀,可以使服装更加凸显典雅、大方、精致、活泼等方面的的气质。
(三)缉线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缉线工艺包括了缝纫线和缉线类型的选择。在缝纫线色彩方面,不同的色彩调配可体现不同的服装修饰效果;在缝纫线材料方面,金银线使服饰突显华丽、高贵气质;五彩线使牛仔服装或者其他休闲装充满活力;真丝线使服饰色彩明亮而柔和;在缝纫线粗细方面,线型由粗到细,0.9cm三明线、0.6cm双明线、0.5cm宽明线、0.1cm窄明线各有千秋,体现出来的效果时尚感强,优雅大方,线形或直或曲,线迹明暗交错,极具表现力。缉线工艺的广泛应用,既可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可增强设计效果,提高成衣的工艺水平,体现服装的个性化。
(四)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镶滚嵌荡工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常用于传统服装边缘设计中,如旗袍的袖口、领口、下摆、开衩口等部位,色彩鲜明的滚边(取协调色彩)和嵌线(与衣身形成对比),轮廓线宽窄对比,色彩变化,为服装平添几分清秀和素雅。增强了东方服饰的东方韵味。
(五)装饰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缝工艺即用不同的技法如绗缝、皱缩缝、细褶缝、裥饰缝、装饰线迹接缝对原本平整的面料进行叠加、分离处理,使服装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使女士服装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如镂空花纹可突显女性的曲线美,使服装更加丰富化,更加衬托女性的柔美的身姿。如绗缝工艺多被应用于大衣、风衣、夹克衫上,既有防寒功能又有修饰功能;褶皱缝和细褶缝(在布料上按一定的间隔从正面或者反面捏缝出细褶)多被应用于裙子腰部、衬衫袖口、肩部和腰部,体现服装的立体感和动感,展现了女性的柔性美和娇媚美。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服饰有了自己的想法,“讲究”服饰的个性化和设计感。因此,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服装的设计理念,更加增添了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服装设计多种类并存的时代,纤维艺术与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便越发显示其重要性,它们可使服装设计感鲜明,使服装设计内容丰富化和多样化。纤维艺术中的编织、缠绕、贴缝、扎染等工艺手法与装饰工艺中花边装饰、刺绣、缉线、镶滚嵌荡、装饰缝等工艺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单一应用到多种方式同时被应用于同一个服装设计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里面的多种元素与服装造型、色彩、材料以及服装的适用季节和使用场合相统一,可以使得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部分部位的设计也应兼具实用性和设计性两个方面,例如胳膊肘部关节容易破损,在该部位设计时加上“补丁”的贴缝工艺,既可以增加一丝活力,又可以增强了其牢固度;领口、门襟等部位可以使用多层镶滚嵌荡工艺在增加服装细节的层次感的同时也突出了服装设计中的结构要素。未来的服装设计理念将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将边缘学艺术形式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同服装设计有机结合,将是未来服装设计中的一种艺术延续和艺术提升,也为服装设计师们在作品创作中提供了更好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作者:郭静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