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

篇1

据了解,本次调研全国行活动分为前期调研、中期报告及后期举办地方行业论坛三个阶段,将会持续到明年中旬。棕榈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首站选择万盈金融,主要基于其“互联网+金融+高新医药”的专业细分业务模式以及非常优质的国资背景。据了解,棕榈树作为第三方专业调研机构,将以万盈金融作为首站启动全国调研行系列活动,对前期筛选过的各地优秀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形成每家企业的调研报告,同时通过了解当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撰写《当地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发展》报告。

据万盈金融首席市场官兼联合创始人姚冬娜女士介绍,万盈金融是一家专注于高新医药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股东背景为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而背后则是国药集团和五粮液集团两大巨头,主要的业务是给全国排名前50的医药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用于厂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物流货运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万盈金融的“互联网+金融+高新医药”的业务模式和“行业+金融”的风控模式获得了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专家们的认可。专家团队还对万盈金融平台上的产品稳赢宝、盈信宝及安盈宝等项目的资料做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包括现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心对部分项目的应收账款的征信登记信息进行核查,确认信息准确,项目可靠。

姚冬娜认为,优质资产的争夺已经成为平台竞争的关键。

于是,就在其他平台忙着争投资人、大打价格战之时,万盈金融已率先在业内布局资产端。而且,与部分大的产业集团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为集团内部各实体提供资金支持不同的是,万盈金融的股东方宜宾制药跳出自身集团闭环,把目光锁定在医药产业资源整合上。

“高新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姚冬娜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宜宾制药正在诸暨建立一个生物科技医药产业园,占地400亩,总投资达3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这里将设立动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试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后,产业园将年产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2亿付、动物疫苗2.8亿头(份)、检测试剂2千万人 (份),年产值将达9亿元。

篇2

从2005年至2012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以及累计利润总额的增长水平,可以看出从自2012年开始,医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已经企稳,并向收入增长率靠拢。从医药行业集中度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逐渐提高来看,上市医药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资金及规模的优势,获取超越行业平均的利润。探寻欧美日医药巨头成长之路,或可将现阶段中国医药市场类比与198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药品市场,未来十年中国优质医药企业有望演绎医药巨头在1980-2000年黄金成长期,规模和市值快速壮大的过程——沿着“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增长和突破市场边界的类似路径前进,跨入高级发展阶段,突破千亿市值。

目前市场上的六只医药主题行业基金,分别为汇添富医药保健、易方达医疗保健、华宝兴业医药生物、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富国医疗保健行业,从成立至今大都跑赢了同期的申万医药指数,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汇添富医药保健年初至今收益35.16%,成立以来收益18.94%;易方达医疗保健年初至今收益28.94%,成立以来收益23.4%;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年初至今收益27.49%,成立以来收益42.28%;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年初至今收益38.66%,成立以来收益42.68%;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年初至今收益29.92%,成立以来收益28.51%;富国医疗保健行业2013年8月成立,成立以来收益为1.39%。

从基金招募说明来看,对于医药行业定义华宝医药生物优选、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定义更为宽泛。因此其比例有时会显示出小于80%的合同约定比例。当医药板块跑赢大盘时,各基金可能相差不大。当医药板块跑输大盘时,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华宝医药生物优选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减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可能有更大机会跑赢医药板块。

中国经济转型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医药行业利润逐年攀升。上市医药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资金及规模的优势,获取超越行业平均的利润。同时前期政策对药价的调控以及医保招标以价格为基准对医药行业利润的影响已渐渐消除,医药行业板块现中期配置机会。此外,医疗保险范围的拓展,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包括农村人口也将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因此,医药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部分独家品牌或者产品不受基药招标影响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使得原先高企的估值坐标降低。行业新的投资热点或新的投资模式也会驱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成长。从中长期角度考虑基金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优先关注华宝兴业医药生物、汇添富医药保健、易方达医疗保健、融通医疗保健行业等医药生物主题基金。(袁钦才 一路财富研究员)

Tips:

篇3

高关注:专注掘金医疗行业

近年来,为了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民生大计的医疗事业受到了老百姓的极高关注,医疗服务体制更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统计数据显示,医改前,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4%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因经济负担过重而“小病拖、大病扛”、放弃住院者居多,不少患者因病致贫。以2003年为例,中国农民年人均收入2622元人民币,而平均一次住院要花去2236元。如今,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亿之巨,覆盖率超过95%;其中“新农合”参保农民超过8.32亿人,覆盖率超过97%。

“中国医改编织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保网,放眼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能在五六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之一《柳叶刀》如是评价。

随着“医改”的推进,医药板块可谓A股市场的“金矿”。医疗保健行业近10年来的高速发展,孕育并诞生了许多涨幅10倍的股票。而且,过去一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医疗保健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值得期待,因此,博时基金选择发行了一只专注于“掘金”医疗保健行业的新基金——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保健行业股票,精选医疗保健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拟任基金经理李权胜,科班出身,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拥有较长期的证券从业经历,具备较丰富的行业研究及投资管理经验。2006年3月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助理、特定资产部投资经理。

高需求:消费刚性决定“钱景”

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世界人口达67亿,年人均健康保健消费支出854美元,全球医疗保健市场销售额为5.7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GDP的1.5倍。全球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年均增长6%,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本国GDP的增长速度。如全球医疗保健市场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30年该行业的营业额可能将达20万亿美元。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现有大中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远远超过其公共资源容纳限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的数据,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9亿,约占总人口的51.27%,从数量上首次超过农村。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至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 亿,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约1.12 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8%,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从2011年的9.10%增长到11.92%,届时每8人中就有一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的医疗消费很多是发生在年老之后,老年人口增多会带来医疗保健费用的高速增长。

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医疗消费需求激增,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到2013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行业由2千亿元的产值上升至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未来十年,医药行业的消费刚性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

高跨越:估值底部布局良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2006年以来国内A股的医药行业指数总计涨幅超过485%,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超325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指数也已经跨越了2007年6124高点。国外投资经验也有同样的轨迹,医药行业1989年至2011年,美国标普500医药指数上涨608%,是标普500指数上涨幅度364%的近两倍。1995年至2011年,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医药指数上涨155%,而同期日经225指数则遭受了近60%的跌幅。

另外,从近十年的数据看,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盈率仅在2005年至2006年的行业低迷期、2008年年末的金融危机期低于30倍。而目前医药板块的市盈率在21倍左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医药生物指数推出以来累计涨幅为394.03%,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5倍多。

篇4

关键词: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当今世界,生物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 2007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从而吹响了我国向生物产业全面进军的号角。

1 形势与需求

1.1 全球生物产业的发展态势

近十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产值以每5年增加2倍的速度增长,很多国家生物产业增长速度超过30%,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10倍。美国能源部、农业部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美国10%的基本化工原料将取自农作物资源,2050年达到50%;生物服务市场以年均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委托合同研究达163亿美元,占研发投入的24.7%。很多学者预测,生物产业规模必将超过信息产业,产业规模大约是信息产业的10倍,到2020年,全球生物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30000亿美元,到2025年,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到生物经济社会。

1.2 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整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23%。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2011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接近2万亿。

国际化步伐加快。2008年,全国生物医药实现出货值723.24亿元,同比增长13.75%;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现出货值233.13亿元,同比增长16.58%。我国生物企业继中古、中德在生物领域合作步入良性轨道后,中英、中印、中加之间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步伐也不断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建成运行。治疗型乙肝疫苗、人工耳蜗等一批重大技术和产品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2 优势与不足

2.1 比较优势

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4.65亩,是全国人均耕地3.3倍。全省未利用地达9675万亩,可利用后备耕地资源近2250万亩,占全国可开发耕地的22.5%。全省共有高等植物2532种,年产各种农业秸秆5600万吨,薪炭林900万吨,林业废弃枝桠、木材加工等剩余物至少4000万吨,中药材物种856种。粮食产量和商品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技术优势。我省哈兽研研制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54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50余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重组人干扰素a-2b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省农科院培育的高产优质大豆绥农1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等在国际上首创了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使国际生物制氢产业化目标至少提前了十年。

人才优势。哈兽研沈荣显院士是国内该领域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是我省首位国家973 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世界首例基因敲除猪的完成者赖良学博士、世界首例克隆骡子的主要完成人李光鹏、世界首例胚胎细胞克隆猴的完成者孟励、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大鼠完成者周琪、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雪貂的完成者李子义等人都是我省培养的杰出人才。

2.2 存在问题

原始创新较少。我省生物领域的原创技术,除生物疫苗外,其它的97%以上的药品均为仿制品。产业规模偏小。2006年在全国生物制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排位中,我省的位次在10名之外,除哈药集团外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够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研发投入偏低。全省101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的R&D支出为1.9亿元,占整个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6%。而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

3 战略规划

3.1 生物医药

重点开发生物基因治疗类药物、新一代头孢菌素系列产品和具有独特地域品质的中药产品。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3.2 生物农业

开发重要绿色农用生物产品6个,建立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产基础地5个,到2020年全省生物农用产品推广面积达到5000万亩。培育10-15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种畜、种禽、种苗)、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产企业(集团)。

3.3 生物能源

建设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中试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生产企业。到2020年前,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进一步进行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和生物制氢的工业化建设,形成1-2个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且规模较大的生物能源基地。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科技合作招商引企

引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如中粮集团、深圳科新、天津泰达、华晨集团、亚泰集团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或在生物产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迅速扩大我省生物产业规模;引入世界500强中的国外生物企业,如:美国辉瑞、强生、安进等公司,跟踪国际生物产业前沿技术,拓展生物产业国际市场。

4.2 主动组织设计重大、重点项目

通过主动组织设计重大、重点项目,优化配置各部门科技资源,突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转化主体和收益主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使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为我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增长点。

4.3 加强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

依托对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的地缘和人文优势,重点积极开展同上述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引进上述国家先进生物技术和产品,吸引这些国家的高层专家、学者来我省交流、讲学,共同从事生物前沿技术的研发活动,为我省生物企业和引进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4.4 建设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以共享为核心,以整合、配置优势资源为主线,在我省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的基础上,建设面向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生物产业创新活动提供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重点包括:功能基因平台、植物新成份筛选鉴定平台、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研究平台、功能性微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基因表达产物分析平台。

参考文献

[1]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

[2]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7.1

[4]李学勇.中国生物产业调研报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

[5]《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03.6.

篇5

关键词: 疫苗行业;现状;动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78-02

0引言

和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出现了明显的复苏势头,个人支付能力并未受影响。新医改制度的出台将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加迅猛,而且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快速增长[1]。疫苗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还是一个相当小的行业。但是,疫苗行业是一个正在飞速增长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全球疫苗行业的分析,找出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驱动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1全球疫苗行业介绍

1.1 全球疫苗行业现状介绍疫苗行业目前来看还算是一个较小的行业,2010年全球销总售额约260亿美元,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辉瑞、默沙东、诺华等跨国药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这些疫苗公司提供的产品约占全球疫苗供应的80%。相比而言,2010年全球药品的销售额约6800亿美元,疫苗市场却只占总体医药市场的3.8%[2]。但是,疫苗行业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领域,在过去的3年中,疫苗行业的增长率达到了18%,而且在未来的3年中,疫苗市场预计还将翻一番,年增长率达到20%,远高于处方药增长速度。预测全球疫苗市场2011年将高达300亿美元。

根据NeelamSekhri的评测报告,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大约占有疫苗销售额的82%,国际组织(UNICEF、GAVI、PAHO)采购大约占8%,而中等收入国家及低收入国家只占到10%。目前各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鼓励新疫苗的开发及扩大现有疫苗的产能。在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主要受政府对季节性流感及生化恐怖袭击关注的推动,政府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及增加研究基金来鼓励企业的疫苗研发投资;在低收入国家,政府所承担的疫苗免疫接种费用创造了可观的市场。而国际组织,如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投资15亿美元创立了GAVI组织等,为发展中国家儿童免疫创造了一定条件[3]。

在发达国家,疫苗的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今后疫苗市场的增长将主要来源于新疫苗以及多价联合疫苗的上市。在过去10多年中,疫苗市场的增长主要由流感疫苗、肺炎结合疫苗、乙肝疫苗、Hib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特别是2000年上市的肺炎结合疫苗(沛儿)成为第一个疫苗领域的重磅炸弹,2010年销售额达到37亿美元[4]。而未来几年的疫苗市场将主要由流感疫苗及新开发的人瘤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脑膜炎结合疫苗、等新型疫苗来推动。

1.2 全球疫苗行业发展介绍是什么原因导致疫苗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一是禽流感和SARS的流行威胁以及生物恐怖袭击的风险增大;二是由于政府和百姓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经费增加;三是新疫苗的开发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四是疫苗价格持续上涨,高效多价的疫苗及肿瘤疫苗每支的价格甚至可以卖到几百美元;五是由于疫苗产业的进入壁垒极高,不像化学药制剂,没有仿制捷径可走。所有这些都是推动疫苗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使之成投资者的“新宠”[5]。

2中国疫苗行业介绍

2.1 中国疫苗市场潜力我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蕴藏着疫苗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商机。我国疫苗市场目前规模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疫苗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远高于全球18%的水平。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超过1800万,存在着巨大的儿童免疫接种市场。发达国家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为60%,而我国仅为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疾病预防政策的贯彻,消费者自行承担的有价免疫市场也将有望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我国对疫苗流通市场的放开,我国市场将是疫苗生产巨头纷争的一个主要市场。

2.2 我国政府疫苗管理现状国家对人用疫苗由一类疫苗市场和二类疫苗市场两部分构成。一类疫苗(即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主要针对儿童,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给适龄人群进行接种。包括十一种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等),可以预防十六种疾病(乙型肝炎、肺结核、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等);市场规模稳定,是国家定点计划生产,由地方财政统一进行拨款,集中招标采购,基本上随年人口出生人数浮动。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保持在1800万人左右,计划免疫疫苗市场相对稳定。对于此类基础保障疫苗,如果市场存在相应的二类疫苗(即有价疫苗),家长可以在自愿、自费的基础上选择二类疫苗,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应用优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的机会。二类疫苗市场,属于扩大免疫范围,是指未列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的、接种者自愿选择的自费疫苗。如水痘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在个人经济条件许可前提下,为预防疾病和提供健康,接种二类疫苗,可谓是进行“健康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于预防的关注提升,接种有价疫苗的人群比例正在逐步上升[6]。同时,新型疫苗的不断问世扩大了疫苗的适用范围,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尽管目前二类疫苗的需求量还远少于计划免疫用疫苗,但二类疫苗的市场将快速发展,预计年增长率超过35%。

我国的疾病防控体系(CDC)长期以来采取省-市-区疾控中心三级防控网络(A模式)。200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苗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疫苗市场多年来被CDC垄断销售的格局开始打破,销售终端在原有44家省级CDC的基础上将扩大至5700多家县级CDC,同时符合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也可经营有价疫苗。模式A、B、C并存疫苗的供需瓶颈被打破,消费需求被激活,市场走向了有序竞争。2006年初,政府强调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出资28亿用于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免费疫苗由原来的“七苗防十一病”增加至“十一苗防十六病”,国家免疫规划(EPI)扩容模式D产生,引发的市场扩容将极大的促进国民的健康意识,从而促进二类疫苗市场的快速增长。由于疫苗是特殊的商品,接种后可能产生接种反应,甚至会引发官司和赔偿,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CDC系统的A模式仍然是市场的主渠道。如图1所示。

2.3 我国疫苗企业和跨国企业同台竞技国外疫苗巨头如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辉瑞、默沙东、诺华,国内企业卫生部直属的六大生物制品所的疫苗业务在国内市场持续增长。从品种和销售额来看,跨国公司和六大生物制品所处于国内疫苗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年销售额在6亿-12亿元;新兴的疫苗企业主要有长春长生生物、深圳康泰生物、北京科兴生物、天成生物、浙江天元、江苏延申生物、华兰生物、海王英特龙、云南沃森、大连汉信以及天士力最近控股的天津金钠生物等,新兴疫苗生产商大多数产品单一,发展较慢,只有少数销售额超过2亿元。我国进入疫苗行业的企业众多,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进行传统疫苗的仿制开发。国内疫苗行业研发实力最强的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国内上市的新疫苗基本都是六大生物制品所最先研制。然而,即便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其研发能力也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疫苗与我国市场上的疫苗比较可见,我国疫苗品种众多,多单价疫苗、减毒疫苗为主。美国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结合疫苗为主,而且许多在美国上市的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仍难觅踪影,这就给国外疫苗企业很大的市场机会[7]。

但是,由于国家药品注册法规限制,即使在美国FDA取得了上市注册,如果想在我国上市,必须重新进行前期的临床试验。这样的限制使一些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上市进展缓慢。

2.4 我国疫苗的发展动力驱动增长的因素包括:费用效益、技术进步、老龄化人口、流动性、疫苗用量增加、治疗新疾病的疫苗以及治疗癌症疫苗的开发等。

2.4.1 人口因素人口是决定疫苗市场的重要因素,疫苗的消费主要由人口及其支付能力决定,人口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口结构等,支付能力有人均收入及人民预防保健意识的变化。我国人口基数庞大,2010年达到13.7亿人,新生儿占到了1700多万,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87%。国家人口计生委预计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3.58%。国内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医疗保健占居民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在增大,疫苗行业处在发展的良好的大环境中。

2.4.2 经济效益经济学评测证明,在发展中国家EPI每年的成本只占到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的1%覆盖80%的发展中国家儿童,挽救了320万儿童的生命,用极低的成本预防了那些对儿童危害大、疾病负担重的疾病[8]。据统计,1992年北京市东城区新生儿肝炎预防接种投入成本34.24万元,因避免急、慢性疾病所节省费用为591.79万元。相当于每投资1元用于疫苗预防,便可带来17.28元的效益,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其它领域的投资。

2.4.3 技术进步技术革新将推动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开发周期缩短至5年,并且使开发的成功率提高至50%以上,同时成本却实现大幅降低[9]。

2.4.4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将局限于局部的传染病带到世界各地1978年,全国全年客运总量为22亿人次,2010年客运总量达到310亿人次,是1978年的14倍。人口流动性的迅猛增长,使历史上局限于局部的传染性疾病更有机会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最好的例证。

2.4.5 我国传染病抬头趋势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由于人口增长快,接种覆盖率底下,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到1975年达到高峰值,每10万中报告5070例。1980年我国加入WHO的扩大计划免疫(EPI)活动,开始4苗防六病,到1990年,每10万中报告传染病下降到297例,此后的15年一直处于被控制状态,每10万人报告病例数在200以下。但自2005年以来,传染病有抬头的趋势。2010年,每10万人中报告传染病病例达到296例[10]。这与新的传染病的出现、气候环境变化以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化、人口流动性增大息息相关,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也需要继续加强。

总体来看,我国疫苗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诱人的经济效益、飞速的技术进步、日渐增多的富裕人群、庞大的新生儿数量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因素将推动疫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疫苗行业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疫苗行业:经济效益、技术革新将推动疫苗行业长足发展.省略.

[2]2011-2015年中国疫苗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省略.

[3]诸葛明.全球疫苗市场2011战略趋势[J].北方牧业.2011(5).

[4]薛新娜,陈茶.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2010.(3).

[5]康义瑶.疫苗行业,高增长与机制难题并存[N].医药经济报.2010.12.29.

[6]伊药宝.全球疫苗增长迅速我国市场潜力巨大[N].中国工业报.2010.07.07.

[7]吴俊杰.国内疫苗市场“争争日上”[J].中国处方药.2010(4).

[8]郭文.通用疫苗:在压力中前行[J].医药经济报.2007.12.28.

篇6

3月17日,千山药机(下称“公司”,300216.SZ)了201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35万元,同比增长28.41%;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452万元,同比增长58.98%。这是继201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26.3%和18.83%之后,收入和利润指标再度大幅增长,反映了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态势。同时,做出了10股转增10股派1元的分红预案。公司还披露了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当期净利润同比上升0―30%。

公司转型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在传统产品注射剂装备需求下降的环境下,公司以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证公司稳定持续发展为目标,落实2014年度经营计划,一手抓经营管理,一手抓并购重组,通过有效决策,公司顺利渡过后GMP 时期,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产品及行业转型初见成效。同时,公司积极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为公司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在行业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前瞻性把握市场动向及行业机遇,提前合理布局产品,从而抓住发展的主动权,顺利渡过后GMP 时代,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驱动2014年收入同比增长28.41%的主要因素是:首先,塑料安瓿生产自动线受市场青睐,该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3.27%,占营业总收入的24.25%;其次,新研制的压缩成型机、玻璃管制瓶生产线已投入市场,促成了新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点,该两种产品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总额的24.75%;第三,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生产经营期,实现营业收入2313.85万元。

公司实施产品转型计划,从研发着手将产品分为制药装备、包装装备、医疗器械装备、药房自动化装备四大类。公司募投产品之一塑料安瓿生产自动线实现销售收入14338万元,跻身成为公司第一大营业收入产品;同时新产品压缩成型机、玻管制瓶生产线实现营业收入14632万元,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标志传统业务板块产品成功转型。

外延式增长加速

在传统业务板块产品成功转型的同时,公司围绕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加快行业的转型,并初步取得成效。

公司收购宏灏基因,为公司开辟了基因检测业务这片广阔的新蓝海。公司控股宏灏基因半年时间,顺利完成资源的有效整合,凭借宏灏基因高血压基因检测芯片核心的技术、独有的产品准入证迅速赢得了市场。

1月20日,公司公告,拟以55619万元收购乐福地100%股权,同时以6000万增资上海申友,获得其51%股权。

乐福地的大输液配套包材产品与公司大输液制药装备具有一定的市场协同性,同时该项业务现金流稳定,乐福地提供业绩承诺为2015-2017年净利润3800万、5000万、6000万元,对公司业绩将起到明显增厚效应。

个性化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收购上海申友是继收购宏灏之后,公司在基因检测和个性化诊疗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医疗器械是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围绕转型公司加快了诊断设备、诊断试剂、基因测序产品的布局,产品日益丰富。公司先后收购了宏灏基因、上海申友,投资设立天合生物、上海千山医疗、磁鼓医疗、建设祁阳生产基地和千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均进行布局。

篇7

过去一个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调升76家,调降93家。

截至7月9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按总市值除以预测总利润计算的2013年PE平均值为7.86,按照总市值从大到小分为5个区间,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市盈率平均值分别为6.68、15.1、13.95、16.02、23.52。

相比一周前(7月2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08%,由19669亿元变为1965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减少1.4%,由7.98变为7.86。

相比一个月前(6月9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18%,由19690亿元变为1965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减少11%,由8.84变为7.86。

截至7月9日,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左侧表格所示。

截至7月9日,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右侧表格所示。 Wind评级的1分至5分,分别对应“买入”、“增持”、“持有”、“中性”、“卖出”。

创一年新高(新低)股票概况

7.4-7.10期间,共计113只股票创一年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信息服务(29只)、医药生物(16只)、机械设备(11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55.55,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5.15,期间最高股价的平均值为23.29元。

7.4-7.10期间,共计129只股票创一年新低,创新低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信息服务(29只)、医药生物(16只)、机械设备(11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13.66,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1.45,期间最低股价的平均值为7.05元。

本期创新高股票的总市值为9549亿元,创新低股票的总市值为15893亿元,两者之比为0.6:1。

胜券投资分析

第38期回顾

牛股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牛股基因”。胜券投资分析揭秘的牛股基因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牛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胜券投资分析通过个股的净利润评分、价格相对强弱评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快餐化的基本面选股方式,经过历史回顾检验,牛股往往是综合评分超过80分的股票。只有这些股票有着表现优异的基本面,而优异的基本面往往是支撑其股价不断上涨的动力。

其次,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关注胜券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胜券投资分析近期重点分析的股票往往集中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胜券行业排名靠前且整体强势的行业。牛股往往是这些行业中表现不俗的股票。

第三,牛股往往在跌跌不止的行情中具有抗跌性。胜券一度强力解读的牛股恩华药业(002262.SZ)和上海家化(600315.SH)等在2012年大盘的颓势中股价逆市上扬并不断创出52周新高;在年底大盘回暖后再创佳绩。当然,这些股票也不是直线上涨的,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不免有回调,此时正是对投资者心理的考验。胜券投资分析认为,对于基本面和政策面以及大盘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个股发生回调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卖出止损策略操作并等待下一个投资时机的到来。

第四,在回暖的行情中不断的创出52周新高并伴随明显的放量往往是牛股启动的标志。这里的放量至少是当天的成交量相比于50日平均移动成交量上涨40%-50%以上。

神奇公式的核心是“低价买入优质股票”,所选用的两个指标是投资回报率(ROTC)和收益率(EBIT/EV),其中投资回报率筛选出来的是“好公司”,收益率筛选出来的是“好价格”。

“好公司”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即以基本面为导向的分析,所选出的都是一些“质优”的公司,这个指标相对容易确定。

在计算“好公司”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投资性房地产等。

“好价格”的目标是“低价”股,但什么样的股价水平才算“低”呢,又该如何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呢?对此,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论认为,低价是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言,但内在价值的确定又非常繁杂,神奇公式采用的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即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及市值变化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低价”股。

在计算“好价格”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少数股东权益。

神奇公式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寻找“好公司”或者“好价格”,而是寻找能够将上述两个因素进行最佳组合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得分”占优的股票。

篇8

2013年一季度全球股市多数飘红,日经指数一季度上涨19.3%,美股、欧股等涨幅超过9%。而A股涨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倒数第4,一季度沪指累计下跌1.43%,深成指下跌2.27%。大盘仅在1月上涨,其余两月月线收阴。但仍有部分板块表现抢眼,其中医药生物一季度累计上涨22.52%。但是,家喻户晓的中金公司却屡屡失手。

昔日王者行业倒数

一季度个股研究报告数量较多,与公司密集公布财报有关,多数分析师进行了常规点评,深入剖析了个股的财务、运营情况,挖掘了多只黑马。

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等大中型券商密集研报,但荐股过于激进以至屡屡失手,登上了金罗盘分析师研究能力排行榜一季度榜单(后十名)。

作为国内主流券商之一,中金公司的宏观部门研究能力在国内名列前茅,但在2010年,中金公司宏观和策略部门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研究能力也因此削弱。金罗盘统计结果显示,中金公司一季度荐股成功率仅为19.76%,1月和3月的成功率在券商中排名靠后,两次都登上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排行榜月榜单(后十名)。

公司一季度推荐股票的节奏与大盘严重错位,央行历来在春节前会向市场大量投放资金,因此一般节前股指的表现较好,此时推荐股票容易成功,而1月中金公司仅8篇公司研报;反倒是在3月资金回笼抑制大盘上涨的时间点,中金了46篇公司研报。可见时间上错位较为明显。

人员流失惹的祸

曾经是傲视群雄的研究团队;研究领域多年的王牌,宏观和策略以及海外研究的口碑家喻户晓;中金有着最优质的资源,对研究员的挑选精益求精。一个神秘、高高在上,令多少研究员心生向往又高不可及的公司。然而,随着“跳槽门”事件频出、分析能力节节败退,昔日的“贵族”被拉下了神龛。

自2010年10月份哈继铭辞去中金公司投行部负责人的职务后,其继任者王庆如今也请辞了。其实,不仅投行部有人离开,研究所更是不断传来人员出走的消息。2012年全年,中金公司裁员、减薪的声音甚嚣尘上。

2013年2月初,徐小庆、赵晓光、金宇三位中金王牌分析师悄然离职。其中金宇加盟百度,担任百度公司战略副总裁,负责公司关键战略布局;赵晓光则选择在上海的另外一家券商工作;至于徐小庆,大家都用比较神秘来形容他,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尚不明确。

2012年初,中金非金融行业分析师王松柏转投信达证券,任首席策略研究员。他所在的研究团队曾两次获“新财富最佳研究团队”称号。

2011年,获得2010年分析师排名家电第三的黄文倩和食品和饮料行业第四名的孙轶佳离职,双双加入华夏基金;传播与文化行业第一名的钟文明,转投汇添富基金投研部。

篇9

尽管A股并没有借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东风”,而走出大小盘的风格转换,但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投资者多少还是有些期待的。

以上周三、周四市场连续大幅上涨为例,成交放大超过三成,权重股也现企稳迹象。因此,这很可能预示着“两会”行情正悄然展开。

问题是“两会”行情如何展开?热点会“潜伏”于何种板块?

“两会”行情已经到来?

统计显示,过去“两会”期间股指上涨的概率要远大于下跌。在1995-2009年的两会期间,股市出现上涨的有10次,比例高达66%。其中1997年上涨幅度最大,达9.14%;下跌最大的是2008年,跌幅为8.14%。最近的2009年上涨了3.96%。

“‘两会’3月初召开,通常之前不会有太大的政策变动,出现真空期,再加上大盘技术上有反弹要求,预计会展开所谓的两会行情。”万联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黄鹏表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则指出,历史上“两会”内容有几个特征。“三农”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强调的重点;而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强调“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也一直是政府着力强调的;因此,随着“两会”临近,农业、医疗、教育、旅游及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相关板块可能持续升温。另据统计近15年“两会”行情中的行业表现,涨幅前列出现的高频行业是房地产、交运、家电。而最近市场表现已在印证“两会”行情的展开,特别是上周地产股的崛起。

但也有部分机构表示,现在来谈今年的“两会”行情可能为时过早。其中兴业证券等机构表示,今年“两会”前后,伴随经济持续复苏,各国央行刺激政策退出步伐开始加快,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都将面临“经济进、政策退”的宏观环境。因此逐步回归正常化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也将趋于中性。因此,“两会”可能不如预期的精彩。

“两会”突出结构性机会

对于今年“两会”政策可能引发的热点,申银万国认为,从地方“两会”最具共性的议题看,战略新兴产业、区域规划、保障民生等将成为“两会”政策主线。这是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二级市场的主力也会主攻其间的机会,如区域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等板块。

对于今年的两会能否刺激A股走出反弹行情,哪些行业将最受关注?多家机构研究认为,“两会”期间股指走强机会较大。上海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历年两会前后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表现相对平稳,较少出现大的波动,股市启动中级反弹行情的概率在80%以上。整体而言,两会期间股指上涨的概率要远大于下跌,机会大干风险。

多家机构的报告比较一致地认为,“两会”是否推动大盘上涨尚难定论,但绝大多数机构认同两会将为市场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

首先,应从宏观政策上把握机会。今年宏观政策主题之一是“调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另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今年将会进一步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消费、提升消费结构,泛消费类上市公司有望成为穿越经济周期、持续保持成长的板块,如医药、品牌酒类等。

篇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学研合作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4SCG076)和2013年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基于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联动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PCSR201301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85-02

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专业技能互补、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高职院校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研组织工作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近年来,作为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自身实际,探索构建产教融合型科研创新团队,取得初步成效。笔者现对产教融合型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3年,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园区与企业和高校的互动情况以及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课题组在浙江省内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访谈,其中包括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的20个科研创新团队,浙江省内的5个产业园区管委会,以上5个产业园区中的20家企业。

抽样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在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开展了有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座谈会和实地调研活动,期间发放问卷20 份,最终回收18份,有效问卷16份。在两次发放问卷的统计中,共发放问卷130 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样本率为 90.8%。

基于问卷数据,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团队人员结构亟待优化。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与本科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有显著区别,前者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而后者则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主要立足于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为产业及地方发展服务,为产业、企业及地方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革新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员结构必须符合高职特色,体现出多维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非线性特征,更好地服务产学结合。而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在人员结构上普遍不合理,在团队形成之初很少考虑到与产业加强互动,往往出现纯粹由校内教师组成的现象。通过数据统计可知,在受调查的20个科研创新团队中,有11个全部由校内教师组成,有7个团队吸纳了企业研发人员,仅有2个团队中吸纳了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科研的管理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思维容易受到局限,整个团队容易陷入思维定式,科研成果远离产业及市场,最后难免会步入为科研而科研,为评职称而科研的歧途。

2.团队的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一般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产业服务型科研服务平台,科研创新团队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及密度不够,更重要的是难以与产业建立长效的互动机制。具体表现在:团队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多的是与单个企业合作的“点对点”,少的是与产业园区合作的“点对面”。团队与单个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本上是以科研项目为平台,由团队的核心人员所主导,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最后校企合作组织横向课题研究。从受调查的科研创新团队了解到,90%的团队没有与产业园区管委会建立任何联系,受调查的产业园区中仅有20%的园区与高职院校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这种“点对点”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双方的合作往往随着科研项目的结题而告结束。而与此不同的是,团队如果能与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由园区管委会作为中介机构和合作平台,将园区的中小企业以“打包”的形式与团队建立发散性合作关系,同时再建构一定的合作保障机制,这种合作无疑更具可持续性。

3.团队的产学研合作缺乏科研创新平台支撑。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最早由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题为《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式》(1999年)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创新平台旨在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充分发挥系统集成的功效,使高校教师能够以此平台为契机,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受调查的企业了解到,70%的企业认为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信息不畅问题,难以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寻求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来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工艺等难题。从受调查的科研创新团队了解到,95%的团队认为所在学校需要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二、产学融合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职高专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只有组建优秀、高效的科研创新团队,才能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整合、优化有限的基础资源,凝聚科研力量,承担更多市场急需的应用研究项目工作。近年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符合高职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即以“多维开放为导向、政校企三方人员为主体、校地校企合作为动力、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校级科研机构为抓手”的产学融合型团队建设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政校企三方联动,形成了产、学、研良性循环,把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引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具体的产学融合型团队建设过程中,一是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我校立足产业地方特色和优势,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重大关键技术等需求,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平台。首先是积极投入新型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打造产学研服务产业和地方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主动服务宁波发展,加入了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在我校设立了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宁波工作站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同时,还实施“搭船出海”战略,加强校校合作力度,与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省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基地、宁波生物医药研究所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努力促进“创新平台、创新团队、专业建设”的良性互动。二是促进校企密切互动。我校牢固树立“融入产业,服务地方”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新理念,迎合和满足产业企业的客观需求,正在探索建立产业服务型实训基地群,把学校办在产业园区,把学校办在企业,形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加快创新力量和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推进政产学研用的融合。产业服务型实训基地群可以简称为“1+N”,建设思路是做大并依托学校本部(1),同时在宁波、杭州、台州、绍兴等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区域设立实训基地(N),并努力整合资源,建立起具有产业政策服务、区域性教学、联合培训、检验检测服务、科研服务、创就业服务等“八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绍兴、台州实训基地已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绍兴实训基地项目建议书已获省发改委同意批复。通过产业服务型实训基地群建设,我校与相关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了解和信任,校地校企合作逐步深化,一些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科技服务及研发的相关人员,也被吸纳到我校科研创新团队中。三是整合设置校级科研机构。我校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和科研优势,整合资源,凝练方向,成立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功能食品研究所、医药经济研究中心、生物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地产药材资源开发研究所等5个校级科研机构,充分发挥校级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专业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据统计,2013年度5个内设科研机构到账科研经费金额合计为79.66万元,纵向课题立项数为10项,横向课题立项数为12项,建科研平台1个,发表学术论文共33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成果鉴定2项,获厅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2项。

三、产学融合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启示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如何与行业企业及地方发展相结合,服务于行业企业及地方的需要,既是高职特色科研创新团队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是其发挥自身优势、有别于普通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现实需要。产学融合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更能体现高职特色,推动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增强团队的生命力。以下是笔者对高职院校产学融合型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1.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及地方需求。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把自身的发展与行业地方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建设,为行业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撑。企业研发人员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反馈的市场要求和发展动态能够使科研团队更加迅速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科研选题。产学融合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要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及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更多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从而使团队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确保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同时,还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拳头和品牌。

2.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平台与团队良性互动。科研创新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是构建团队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不同情况,统筹建设多形式、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平台,促进科研创新平台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良性互动。其次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高职院校科研实力较弱,一般不具备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因此,较难汇聚优质的科研资源。所以要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借船出海”的方式,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以我校为例,近年来,学校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宁波工作站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创新团队建设。如我校药学系组建的科研创新团队,依托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宁波工作站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与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的相关医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近期,该团队已经结题的“中药渣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横向课题,不但有效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中药废渣再利用的技术难题,而且进一步锤炼了团队成员跨专业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