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文化的特点

篇1

中国建筑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展现的是人的思维,所有的建筑都是因人而起,由人而造。在中国的建筑中,这种实用性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性格中的淳朴宽厚感。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是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用梁架承重,整体就是淳朴宽厚的气韵美感。众所周知,外国建筑通常情况下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而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也就是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其中的过渡空间,既富有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院落周围建筑互不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却不是作为群体出现的,而只是“一座”独立建筑而已。民居村落中的多数建筑都是四合院式,小型的二层阁楼式建筑是玉带房脊、白墙黑瓦的江浙风格,但下层的窑洞式及瓦房建筑又是顺应了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且房屋的古香朴色无不渗透着中国淳朴的自然风尚。它就如同建筑创作的源泉,孕育出了以木结构为主要材质的建筑形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有建筑形式,也是渗透着中国文化内涵的建筑样式。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单纯表征为木头本质上的材质性,而能突显出它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之说的盛行,更是将这种内涵性发扬光大。而中国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发展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木结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民居建筑中它有抬梁式,还有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的。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但它不用钉子,采用榫卯结构,线条边线为弧线形,柔和而优美。曲折多变,却又给人以平和、含蓄的美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注重尺度和节奏感,也正由此才平添了它的人文色彩,再加上色彩和风格的运用,就尤其显出它的节奏感了。

二、崇尚自然

中国古人讲自然,西方人则讲生态。无论是哪一种,总归是一种好的现象。中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就是这样始终以一种敬畏与爱戴的态度来对待孕育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的。自然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人类是自然生命世界中的一部分。中国的诗歌中讲自然,南朝的大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同样也提到过自然,尽管不是直接的字面表述,然而也间接指代出了对于自然的崇尚之情。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崇尚的最好佐证。例如在园林建筑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尽量保有原有的自然景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山脉和山势,也要在设计中注重它的天然性,为了美而破坏原有的美是最愚笨的方法。十分有幸我们中国先民们懂得与自然接触的方式,也有能力与自然保持十分友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笔极为珍贵的财富。因此,中国的古代园林建筑很多都利用叠石造山,尤其注意对水景的“借用”,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水流、山势再加上植被和内外空间的虚实变化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既藏且露的含蓄美感和虚实相生的朦胧美感。因此,人们学会了因地制宜,知道如何利用花草、如何利用树木,中国的建筑已经不再单纯是遮风避雨这种单一的概念性建筑了,而是诗情画意的特别文化体现。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在建筑中同样如此。建筑可以说是画,也可以说是诗,在迂回曲折中,花草山水间体味着中国园林的淡雅意趣和犹如山水画般的妙趣横生。中国园林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实际上中国建筑本身就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它同样讲究虚实相接,它就像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能彰显出勃勃的生机。这也才有了诗人所吟诵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三、整体为美

整体意识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所谓”整体意识”概括来讲就是以“整体为美”。以“整体为美”既是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也是艺术创造原则,也是中国审美原则。中国人讲究“整”,庄子曾经说过:“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之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协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由此看出,在中国古人眼中,天、地、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艺术的使命就是反映、展现、参悟这一整体,而中国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在这种对于整体效果的追求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具体表现为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的运用。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体现出中国建筑中所具有的精妙特点,因为这个“借景”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的,有远借、近借、仰借、俯借,等。古代的园林之所以需要“借景”,并非是无聊之至所为的无心之作,而是用心刻意而为之:打破传统,打破单个建筑的有限性,突破自身的有限性,将大千世界引进园林中来,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营造一种取之自然的纯天然的意境美感。而意境美感所带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即“韵外之致”,她会让人在景色之中感受到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深远的且让人回味无穷的整体美感。此外,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四合院也是比较常见的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整个就是一个整体,像是一个火柴盒,以围院空间的整体布局作为其主要的特点。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整体为美的,可它丝毫不吝啬对于变化多样的装饰性的追求,从重檐殿顶到五脊四坡,就连边角部分都饰有琉璃小兽,这既增加了建筑的艺术魅力,又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且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整体美感的追求。

四、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而两侧的建筑物也多以对称进行布置,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而所有这些“规矩”主要受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观念太重的影响,折射到建筑中就形成了轴线的空间艺术,它同时更是中国“周礼”思想的具体显现。一般而言中国的住宅和坛庙都是以厅室、享堂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这是小的民居布局。寺庙也是在这种影响下从廊院式布局变为以佛殿为中心的中轴布局形式。这种轴线空间艺术更多的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北京故宫建筑群。故宫所在地区称为皇城,整体形态为不规则方形。皇城规模巨大,四向辟门。故宫同三海、太庙、社稷等共同组成皇城的主要建筑群。整个宫殿群的轴线和北京的全城轴线合二为一,以此来体现出帝王宫殿的至尊地位。在这种轴线的空间艺术形式中,表现出的是明清帝王重视至高无上的王权体现,它布局主从有序,院的灵活运用和空间变化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这是等级的分别,是主次的区分,在高低错落有序中得以规范运用。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但不论怎样,这种轴线式的建筑设计样式,从布局的严谨性上就可看出它与宗教、权利或风水思想有关。与其说它是一种建筑样式,倒不如说它是文化的体现。

篇2

[法]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文,[法]艾利施图,郑迪蔚编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7月

卡梅拉“人物”形象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极具创意的情节创造了全球性声誉。本季小鸡们又将邂逅富兰克林,并与堂吉诃德并肩作战……本书寓教于乐,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古典文化气息和法式的幽默。

这只来自法国的小鸡卡梅拉,温暖了孩子们的童年,陪伴了孩子们的成长:4岁的悦悦听妈妈念了两年这套书,依然兴趣不减,她问:“卡梅拉跑来跑去,为什么农场主管不住一只鸡?”有位卡粉说,他想有一个贝里奥这样的朋友,一个卡门这样的妹妹,一个鸬鹚佩罗这样的大爷……卡梅拉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虽然有时他们的梦想会令父母抓狂,但是,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好的绘本,风格是标签,但最终能让读者动容的一定是故事。卡梅拉和她的孩子们在故事的海洋里遨游:他们遇到了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用鸡毛修复了钢琴,让他终于赶上了国王的音乐会;他们遇到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他的导演下,崭新的罗密欧出现了……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还有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引导性。《不一样的卡梅拉》的每个故事里都巧妙地纳入某个历史人物、事件、名画、某些著名童话的人物、情节,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是作者在他们面前打开一扇发现自由的窗口。

篇3

作者:王艳威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实践探讨及研究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闭幕式文体节目第二篇章“冰雪情韵”将瑜伽、太极和中国古典舞身韵三者相融合,成为国内首例,成为了高等体育院系瑜伽教育内容的首创教学内容之一,瑜伽舞蹈及身韵二者同属于东方文化元素,同样的韵律及呼吸,瑜伽教育内容之瑜伽舞蹈有着千年的印度文化,而中国古典舞身韵以独特古典文化着演绎中国的历史,身体与韵律的融合更有效的推动了瑜伽舞蹈的成长,推动了体艺的连接及文化的链接;体艺的链接使整套瑜伽舞蹈更加统一完整化。例如:“冰山雪莲花”的开与合设计,古典舞动作将瑜伽舞蹈充分连接,瑜伽舞蹈演员双臂展开同时结合瑜伽基本坐姿“雷电坐”,伴随古典音符微微响起时,手臂伴随音符及呼吸向上将雪莲花含和打开。不但遵循了瑜伽教育体式安全原则,而且使瑜伽舞蹈贯穿了浓厚新颖的艺术气息。雪花飘洒的冬季舞台微微可见一群圣洁的“冷傲冰艳瑜伽仙子”洁白清心祥和而坐。哗哗啦啦的水声由远至近,朵朵盛开的雪莲花在洁白的雪中开始绽放,。古印度瑜伽练习者就已在冰雪中完成强体练习,而导演依据吉林天气地域特点将舞蹈33名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演员编排成“雪莲花”在雪花飞舞的舞台中一次次盛开;LED的冰雪画面结合吉林天气地域特点播放,教师将瑜伽教育特有的专项技术特点;融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舞“身韵”连接瑜伽教育体式及整套舞蹈队形变化。将雪中瑜伽舞蹈推向新时代体艺文化的最前沿;共同演绎着东方古典文化元素、体育元素和艺术元素。创作新时代的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健身表演产物。

“瑜伽舞蹈”教学中印度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的转换音乐是舞蹈内在的灵魂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风格及文化不同讲述着表演着不同的生活故事,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特色元素的琵琶音乐“琵琶语”,情意绵绵成为我国新时代创作的“瑜伽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首选;琵琶声将每一个人带入中国古典文化意境中,随着音符的连动,演员结合瑜伽舞蹈有的魅美及中国古典舞身韵优美古韵的舞姿,感受演员带给我们体艺美得每一次舒适的呼吸、每一个美媚表情、每一份浓郁的情感;呼吸伴随音乐的起伏连动身体韵律;巧用舞姿链接琵琶的古美音符,把圣洁冷傲的瑜伽仙子变成了中国古典瑜伽仙子;使体育新兴项目“瑜伽舞蹈”更具社会创新性和欣赏性。“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内容的制定“瑜伽舞蹈”教学过程中,瑜伽舞动基础体式以瑜伽教育为基本教育内容;瑜伽教育是一项新兴舒适、优雅的体育养生运动,社会现象表明瑜伽表演形式多被体式展现或印度舞蹈所占据,丢失了古典文化体育艺术表现形式,使观众领悟和感受不到其中的舒适祥和优雅的内涵,表演中存在动作连接性差和动作单一等因素;失去了古典文化艺术观赏价值;现今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真正打破了中国瑜伽舞蹈传统的表演及表现形式,首次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文化元素融入体育专业教学中;打破和打造了新时代瑜伽舞蹈独到表演形式。使瑜伽舞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中国古典舞技术技能;提高授课学时,满足社会需求;突出项目特色;瑜伽舞蹈演员用更多艺术的表现形式讲述着“瑜伽舞蹈”的文化内涵。使瑜伽舞蹈更具有舒适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实现了瑜伽舞蹈“本土化”教学特点;同时也完成了地域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深化教学改革成果,也突出了吉林体育学院的办学理念及专项特色,完成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突破点,同时提高表演专业(体育表演方向)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表演能力。同时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瑜伽舞蹈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全民健身运动引领先锋。

篇4

古典舞是我国古文化的传载体,它体现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展示,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古典舞本身就具有很浓厚的文化观念和舞蹈内涵,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意,每一个舞步都在表达着人物的不同情感。古典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舞者,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舞蹈者。

二、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古典舞教学模式,它就是将艺术院校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一个衔接式的教学,通俗的说就是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能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学科建设完善,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较强,教学成绩斐然等特点。

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在衡量古典舞成果上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古典舞剧目的创作和表演上,这两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标。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中,只有永不停歇的进行创新才是时代的真理所在。高校的古典舞教学就是依靠着高校雄厚的资金,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获得平稳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又看到了不少吸引人注意的古典舞创作剧目,它们在用一些独特的形式在不停地开发着编导老师的编排能力,也在不停地训练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文化的体现和时代不同风貌上都有很好的提升,它们都在为古典舞的发展和创作添砖加瓦,为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和完善模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通过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在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去寻求探索中华民族中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底蕴,去寻找古代舞真正的精髓,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下的来传统,经过艺术的雕琢然后发挥想象力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虽然从上面的古典教舞学模式可以体现出:现在我国的古典舞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现在全国的大部分高校的古典舞发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他们依旧是以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为教材,没有适合于自身的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校古典舞教学模式的路径

虽然现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模式,但是针对于不同时代下,不同的高校,各自又有不同的差异和不同文化,所以这几种模式并不是一直都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变化,古典舞蹈也会不断地层出不穷,所以各自高校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新的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山东的舞蹈学院就有很好的发展资源,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美学就可以融入古典舞中。儒家的思想更注重的是“礼乐之道”,让新旧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得到更为完善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让儒家思想融入到古典舞中,让“谦恭揖让,授受启呈”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得到发扬,形成特殊色彩的古典舞风格。

三、结语

篇5

现代简约风格特点: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

人们装修时总希望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现代简约风格不仅注重居室的实用性,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精致与个性,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位。也符合了人们减轻周围压力,崇尚环保的要求,反而设计师的设计功力有更高的要求,即能在简单的装饰中表现出更深的韵味,如文化内涵,性格特点等。

2、欧式古典风格——尊贵典雅气息处处流

欧式古典风格特点:欧式古典风格主要是指西洋古典风格。这种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欧式客厅顶部喜用大型灯池,并用华丽的枝形吊灯营造气氛。门窗上半部多做成圆弧形,并用带有花纹的装饰线勾边。入厅口处多竖起两根豪华的罗马柱,室内则有真正的壁炉或假的壁炉造型。

墙面最好用墙纸系列,以烘托豪华效果。地面材料以石材或地板为佳。欧式客厅非常需要用家具和软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风格的装修,在面积、空间较大的房间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新古典风格——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篇6

摘 要: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茶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5

1 茶园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茶”便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逐渐便成为了一种茶文化。从古至今的演变中,茶文化一直与农耕文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喝茶习俗、品茗作诗已经成为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大量古典诗词中都能反映人们对于茶的喜爱,陈照年先生曾将茶定义为中国的过瘾,并全面的总结了茶的发展历程和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茶文化首要的是具有满足大众饮茶的物质层面需求,其次的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佛家道家的文化,给人们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哲学理念的追求。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园文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文化情有独钟,茶文化因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魅力的人文风景,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茶园的资源丰富,包括了以茶为中心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茶叶的消费者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使得服务也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文化旅游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茶文化的旅游效应,可以带动茶叶生产、科教、以及生态旅游这一系列的环节,使茶农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能够起到传承我国茶文化悠久的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对茶园进行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具有生态特点的观光茶园的建立,让茶文化渗透到茶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以园区为核心的涵盖文化保护、特色经济、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工程,将茶叶与旅游业通过产业互动的模式,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变,例如,云南省普洱市推出的“普洱茶休闲观光生态游”就将茶叶文化与旅游业较好的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一体化的宣传和销售,促进了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茶园文化发展还不完善,在其规划和设计上面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其本身的意义。纵观我国各大重要的茶叶主产区,大多数茶园的规划设计显得比较单一,甚至是出现了较多的雷同现象,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文化特色和主题创意。为了更好的发展茶叶旅游,对茶园的规划设计便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风格在世界上享誉盛名,主要表现为在名门别院中将山水风景精致化,表现出对生态自然的遵从以及对视觉感官的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既是中国古典艺术的表达方式的存在,又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仍主要为借景、障景、移景和隔景等,其对今天的园林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借景

主要是通过叠合、引入的方式将园外的风景与园内的风景结合在一起,巧妙地避免园林空间狭小这一缺点,使得园林布局更加饱满和合理。颐和园里的玉泉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借景手法的例子。借景手法主要由3种方法构成: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景点高度、借虚景。借景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象都可以成为其借助的点。

2.2 障景

不同于借景,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包括假山设计、建筑、峰林等,将园中的景物进行隐藏,避免较宽大的园林给人一种空旷冗杂的感觉,而又可以使游客在观赏中通过不断地发现景点,带来一种欣喜的感觉。这是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将园林的美逐渐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2.3 隔景

其作用与障景相类似,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园林的空间分隔开来,通过对游客的视线进行阻挡,减少相连景^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丰富合理。

2.4 移景

指通过在园林设计中对景物进行移植或者仿建,完善园林的构造,使其更加具有美观性。这种手法在古代园林中运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好。例如,在我国著名的景点圆明园中,既具有无锡特色的寄畅园,又有众多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这种造景手法,解决了古代交通不便,南北文化差异不能被很好的欣赏的问题。但是移景并不等同于复制景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好会由于地域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必须需要对景象进行加工,使其更具形象化。

3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对茶园设计的启示

3.1 以自然景观为基础

茶园文化是在茶叶生产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其进行设计可以将茶园文化很好的展示出来。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虽然三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就思想上来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以体现道家的“道法自然”为主,而茶文化的发展除了具有道家文化的特点之外,还体现了佛家和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于是,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到茶园设计中便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础。茶园设计要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注重对自然因素的遵从,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改造,保护茶园自身的景观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认真的分析茶园的地理因素、地形特征和空间布局,采用适当的手法,对地形、地势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因地制宜的发展茶园文化,不仅要将茶叶种植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为茶叶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还要将茶园的园林景观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茶园生长的茶树和周围的植被进行合理的划分,尊重植被存在的合理性,呈献给游客一种原生态的茶园的风景。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与茶园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上保存其独特的自然风味,使得游客在欣赏中能够起到亲临大自然的感觉。

3.2 以体现茶文化的内涵为改造点

茶园设计对带动茶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茶园的设计中也应该要体现出茶文化的特点,使二者可以很好的相互促进。在茶园的选址上,就要以自然风景区和郊外为主,这些地方环境优美,植被丰富,可以给游客更好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在茶园的设计主题上,要突出一种修身养性、安谧静雅的氛围,使游客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茶文化自古以来的那种“清新淡雅”的韵味。在人为造景上,要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特点,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使得茶园设计能够很好的突出超脱的茶文化意境。在实际设计时,不仅要在空间构造上下功夫,使其体现出一种灵秀之美,更要顾及茶园的整体氛围,突出茶文化的特点,发扬中华优秀的茶叶文化。

3.3 以整体观为设计原则

茶园设计需要实现游客可以在茶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这一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中,要融合“和谐大自然”的理念,将其贯彻到茶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注重体现景观一致的原则,由于游客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将景观空间的性质与建筑的性质联系在一起。设计者要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种心理,在茶园空间布局的设计上要与茶园的整体风格相呼应,提升茶园景观的特点;要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原则,茶园设计是一个将整个茶叶生产、生态旅游等环节相联系的过程,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茶园文化设计,使其达到效果最大化,要将茶园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幽舒适、养生宜人的氛围,使得游客在茶园观赏中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能够对中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进一步的了解。

3.4 以融入创意元素为特点

针对现阶段茶园设计不能突出特点,雷同现象多的问题,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将创意融入设计理念中,形成独具一格的茶园文化。设计师要给茶园定一个设计主题,突出其地域特色、茶叶特点,如:“福建武夷山脉就以突出武夷山大红袍为设计点,形成了以大红袍观光为一体的茶园。”要发掘茶叶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茶园的独特的风格,针对现阶段生态旅游热门的现象,借鉴优秀的创意理念,设计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茶园,来吸引游客。同时,还可以将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到茶园设计中,使得茶文化更加的生动,并且更好的带动当地的生态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茶文化旅游将会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茶园给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场地,要认真的对待茶园设计这一概念,借b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茶园设计注入活力。成功的茶园设计既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让游客在生态观赏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其促进作用。茶园设计要汇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创意理念,达到其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邵春田.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N].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 (02).

[2]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米敏,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11(05).

[4]王婷.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茶园设计中的应用[J].生态旅游,2016(06).

篇7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民族文化传统,圆场步

中图分类号:J7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128-02

一、从“圆”字看中国的圆文化

圆场步的训练路线呈圆圈形,舞者训练时周而复始的流动起来就称作“圆场”。自古圆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哲学史、文化史以及工艺美术史时,都无时无刻的感受着一种"圆"文化营造下的氛围。中国人爱“圆”。而这种"圆"的气氛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可以说"圆"的内涵始终贯穿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

“圆”乃中国古典文化的极致理念,在古代的《易》理太极图中已完全体现。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太极图是以一个大圆环、一条S线、两个一黑一白的小圆圈构成。《周易正义》中说道:“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极的外圆象征元气混一的宇宙,S线隔开的阴阳两面相互交替产生万物。表现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万物变化根源。又像是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尖锐又可以相互抵消之感。这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源于人们对于“圆”的理解。圆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和生命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人爱月亮,古有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国人最重要的中秋节选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不仅因为此时月圆,而且还恰逢丰收季节。“圆”,象征着“团圆”“饱满”之意,有盈的意味。是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敬的图形。自古又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可见“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中秋节这一天,不仅天上的月亮最圆,而且五谷颗粒成熟收获,亲人们从远方归来,大家团聚在一起,庆祝丰收,庆祝团圆。可谓是天、地、人皆圆满,正是中国人所喜好的。所以说,中秋节也是源自于中华民族儿女对于这种‘圆文化’的崇拜和追求。不难看出圆场步之所以选择圆形为训练路线,也正是因为圆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使然,更是人们审美习惯的流露。

二、圆场步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要求

圆场步的训练方法极具特点。圆场分男、女两种步法。以女性跑圆场为例,开始时左手叉腰,右手单山膀,右脚踏步,眼睛平视左前方。起步时右脚尖向外微撇,勾脚向前迈出,脚后跟先着地,然后压脚掌全脚着地。同时左脚跟抬起,顺势左脚迈步向前跑出,姿态同右脚。跑圆场时,腿不能僵直,两膝盖内侧要贴紧,膝盖存劲儿,步于要小、快、均匀,上身保持平稳,不可抠肩、撅臀。无论男女,跑圆场的速度均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慢速多用于起步,逐渐加快到中速、快速。男性多用中步,距离约一尺左右,女性步伐相当于自己半个脚掌的长度。圆场步的行进路线分为直线、横线、半弧圆、斜线、圆圈、s字形,横∞字形等几种。

(一)圆场步的含蓄之美。圆场步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灵巧、轻盈且含蓄和柔美的感觉。是中国古典舞中流动性极强的舞蹈动作。从走圆场时,脚部的过渡动作,由脚跟过渡到脚掌再到脚尖。从跑圆场时膝盖不能伸的太直,要微微弯曲。都呈现出的是一种含蓄的美。这种圆场的动作出现在舞蹈中,不仅增强了舞蹈的流畅度、流动性,更加体现了舞蹈作品情感表达的含蓄之美。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意不直叙,情不表露,崇尚于一种浪漫。这样的情怀创造了一种文化,也创造了一种深奥的逻辑思维。孔圣人称和颂礼,他们在浅谈中发现智慧,在沉郁而顿挫之间揣摩心意。人们赞美沉默是金,留恋“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的一种朦胧的美感,因此,以含蓄为美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旋律。含蓄的人文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无不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这里的言外之意不同于指桑骂槐或是言语上的人身攻击,而是对于浅谈中更高层次上哲理性的一种延伸,让人有所感触。画外之画就更易理解,中国传统的朦胧派画作通常以浮笔或遮掩让人思绪连篇,还有世人给予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度评价均可成为很好的例子。

(二)圆场步的轻盈、灵巧之美。“快”作为圆场步的精髓,它所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无疑就是轻盈和流畅之感。在中国古典舞中,轻盈纤巧是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美感之一。古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就善于掌上舞,她体态瘦弱轻盈,能掌上舞,故称作“飞燕”。她又轻又软,跳起舞来禁不起一阵风,皇上制了水晶盘让她起舞,又专门制了七宝避风台怕她被风刮了去,她技艺高超,可“御风而行”。

汉代又有盘鼓舞,盘鼓舞是将盘、鼓置于地上,舞人在盘、鼓之上或者围绕盘、鼓进行舞蹈表演。此类舞蹈大量吸收了杂技的高难度技巧,同时将这些技巧与舞蹈自身的运动形式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既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又具柔美特征的舞蹈韵律风格形象。盘鼓舞表现腰功技巧,踏盘踏鼓,反复徘徊旋转,又展现腿功技巧。舞蹈中长袖的走向,下腰的造型,都给人以流动感、轻柔婉转的美,而盘鼓上腾跃、跳踏的形象给人节奏感、刚劲之美。因此盘鼓舞既富于轻柔之美,又有着惊险性和力度感。有柔有刚,刚柔相济。从古人的舞蹈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自古对于舞蹈风格含蓄、轻盈的风格特征要求。而圆场步作为今人对古典舞蹈所加工、提炼出的一种训练方法,不仅延续了这种审美特征,更加发扬了它的精神。

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承载的是巨大的文化。正如上述的圆场步动作,它看似单一,实则不仅蕴含着中国古典的文化在里面,更加展现了中国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舞蹈的审美特点。对于圆的情有独钟,恐怕在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可以与中国相比拟。对于圆深厚的文化,无论从中秋,到太极八卦无孔不入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人的审美,一切含蓄、低调,也正是中国人作人的性格特点。在舞蹈动作中也很好的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袁和.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原阿敏(1990-),女,河南济源人,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舞蹈教学理论。

篇8

关键词:古典园林铺装;现代园林铺装;继承;发展

1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

《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我国古典园林铺地,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设计理念与实践给当下方兴未艾的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健全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纹样的分析

铺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要素,体现了一种精神需求,即“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中见到的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外乎是审美的需要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段。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和市井文化的体现等[1]。

现今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在现阶段,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粗糙,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大多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整体看起来多了份时尚感,却缺失了中国特有的内涵。由此可见,古典园林铺装纹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的启示

3.1效法自然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2]。地面铺装材料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涌入的今天,人们仍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景观小品之一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仍是很好的选择。

3.2得体合宜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正是由于合理选用材质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环境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生动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园林意境。

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情况,以有的放矢,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4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

4.1重视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3]。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景象,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地烘托。

部分优秀的现代园林场景铺装往往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的不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大面积地面铺装,采用图案铺砌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意境,整体表现园林景观。例如南京中山门附近一处广场的铺装是城墙砖铺设的,与城墙呼应,营造古色古香的意境。不过意境营造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在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4.2装饰性强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园林铺装,尤其是广场铺装,都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也是现代铺装的发展趋势。不过过度的装饰,有时会喧宾夺主,甚至给人视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继承装饰性这一特点时,要有一定的控制度。

4.3注重生态性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4]。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都有一定的特点。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现代园林也开始逐渐重视生态这一理念,生态铺装也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嵌草铺装、碎石和卵石等古典材料是透水铺装的首选,但是却不适合大面积广泛的应用。环保型透水砖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较新的材料,这样使得城市在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同时提高了其生态效应。

4.4地域特征较强

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现代园林分区,已经不仅仅是南北之分,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结合建筑、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地方特点,设计搭配各样风格的铺装,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标示性。

篇9

关键词:中国古典吉祥纹饰;现代包装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图案历史悠久、题材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乡土社会里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盛行,古典吉祥纹饰以其自身鲜明的表现形式、寓意深刻的象征,为现代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灵感。不仅如此,包装设计对古典吉祥纹饰的运用,为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当前,现代包装设计中,只有将各类设计思想与古典吉祥纹饰等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够打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设计。因此加强对古典吉祥纹饰运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纹饰概念

纹饰,是指按照一定组织和构成方式形成的单元形图形。通常来说,人们多会根据自身想法对其进行处理,可见,纹饰具有各种人工理想化的特征。纹饰发展早于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丰富遗产。纹饰基本上都被附着在器物之上,对于纹饰的追溯至一万年之前的原始时代。纹饰是人类意识觉醒的产物,具有主观特点,属于文化范畴。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赋予纹饰的含义也会产生变化。

二、中国古典吉祥纹饰类型分析

1.祥禽瑞兽类祥禽瑞兽类纹饰,是指让人们具有祥瑞、吉庆等美好联想的珍禽和异兽,在古代各类艺术品中较为频繁的出现,也是人们喜爱的吉祥图案。如龙凤是祥禽瑞兽之首,都是被深化了民族图腾,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始终被寓意吉祥美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此外,仙鹤代表着长寿、鸳鸯代表夫妻恩爱等都是此类吉祥纹饰的代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也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纳福辟邪等象征意义。时至今日,很多禽、兽依旧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的化身,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2.花卉果木类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吉祥纹饰中出现植物的形象不足为奇。如牡丹、石榴、桃子及松等都具有代表意义,如石榴——多子、桃子——长寿等。古人非常重视不同植物背后具有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植物形象在吉祥图案中的发展。由于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对看到的植物也赋予了更多美好的情感。因此植物纹饰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3.人物神邸类此类吉祥纹饰多源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民间俗神多达300余位,这些神灵包含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通常来说,这些形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安排。如仙女、寿星等。4.其他类型除了上述基本的吉祥纹饰类型,还包括文字类,如福禄寿喜等。其中福字代表的是福气、福运,经过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福文化,无论古代还是当代,福字始终被人们视为幸福生活的向往,且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寿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吉星之一,也是构成我国古典吉祥纹饰的一部分,主要传递的是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美好的祝愿1。

三、中国古典吉祥纹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1.文化价值包装设计与文化相连,能够凸显出时代及民族特点。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现代包装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吉祥纹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能够增强包装本土文化性,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具有一种独有的认同感。具体来说,古典吉祥纹饰是一种特殊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艺术价值。同时,受到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吉祥文化被赋予了传统道德、人伦等思想,具有驱邪祈福等文化功能。可见将其渗透在现代包装中能够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2.精神价值中国古典纹饰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思想的影响,对艺术本质进行美学思考,使得艺术被赋予了道德伦理,借助纹饰将其蕴含的内涵传递出来2。将古典吉祥纹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能够向人们传递吉祥纹饰代表的吉祥含义,给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祝福,以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3.象征价值象征是具体事物自身显现的性质、形态特征等,当人们目光触及之时能够联想到与其相近的抽象含义3。我国古典吉祥纹饰具有较为身后的象征价值。如蝙蝠与寿字相结合,能够构成“五福捧寿”吉祥造型,具有祈福、延寿双重含义,使得吉祥象征意义更加丰富。

四、中国古典吉祥纹饰在现代包装中的运用

1.引入具象结构,设计独特造型吉祥纹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特点,而包装作为设计领域的一部分,在包装中加入吉祥纹饰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结构,简单来说即形。特别的图形具有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且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通过对外包装、容器的设计,能够形成基本的设计语言4。具体来说,古典吉祥纹样中能够用于包装设计多为动植物、器皿等形象,经过现代设计技术的提炼、再加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特别的造型。如抽象、对称等样式,使得包装更具传统感和层次感。如图1为龙啸月月饼包装,该包装选择的是灯笼型结构,具有光明和温暖之意。此外,包装上以龙为主题造型,选择纸质材料,并选用黄色及紫色,代表着尊贵等吉祥含义,再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古典吉祥纹样题材非常广泛,且具有寓意、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因此在运用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不同的表现手法等有机结合到一起,创新独特的包装。西凤酒作为我国名酒之一,始于殷商时期、盛于唐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古代有很多关于西凤酒的诗词。如《喜雨亭记》等。针对其包装来看,运用凤鸟纹作为主体图案,边框及图表。同时将凤凰作为主体造型,设计蓝白两色,与古代青花瓷详细,预示着生活和谐、幸福美满。礼品包装作为包装设计的一部分,我国是礼仪之邦,对于包装的选择上更加强调其文化内涵,且讲究礼尚往。因此人们更加关注酒水、月饼等产品的包装设计。如西湖龙井茶包装上选择瓶形,取意平安,并运用中国结元素,象征着美好。将该礼品送给亲朋好友,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美好的祝福。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中,要注重对吉祥纹样造型特点的提炼,将包装作为吉祥纹样的载体,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合理用色,丰富包装语言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用色能够丰富包装传递的信息,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消费者视觉,使其产生不同的情感。面临多元产品,要想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设计师需要在用色上用心,以此来提升包装整体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色彩是直接视觉语言,能够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从色彩心理着手5。目前,我国古典吉祥纹样中主要涉及白、青、黑、赤、黄为正色,与其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针对包装色彩的设计,主要以喜庆和吉祥颜色为主。但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也有很多设计师反其道而行,以其自身特殊性受到了关注。如月影东方月饼包装以黑色为主,配合吉祥纹饰底纹,并配合一些小面积的红色,使得包装整体效果非常高档,并非以往包装大红大紫等颜色。因此在设计时,针对颜色的选择,设计师可以大胆创新和尝试,以此来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对于古典吉祥纹饰色彩的运用再次彰显了民间色彩的艺术性。将这些色彩运用其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民族特色。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意识逐渐提升,愈发注重包装的高雅,并非传统颜色能够迎合消费者需求,对色彩进行创新搭配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消费者往往会通过对包装色彩来选择产品6。基于此,设计师在包装设计时,需要考虑消费者具有的民族情怀及精神寄托。只有找准消费者审美需求,才能够使得包装受到更多关注。如剑南春酒厂出品的一款东方红酒,选用唐代团龙纹饰的同时,将大红色作为主要色调,不仅能够与产品名称的“东方红”相呼应,且能够象征一种庄重、霸气,能够传递出品牌的文化寓意。针对该包装的设计,能够从心理层面上与消费者建立和谐的认知,进而提高产品销量7。色彩作为一种设计,已经成为包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设计师掌握色彩情感规律及其象征意义时,能够更好地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得消费者认同剑南春企业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促进消费的目标。3.理解寓意,提升包装文化内涵古典吉祥纹饰中蕴含的寓意,主要是指精神层面代表的东西,即吉祥观念,是吉祥纹饰的精髓所在。之所以称为古典吉祥纹饰,一方面是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另一方面是各种纹饰都具有吉祥含义。而后者正是其能够流传万年的重要原因。吉祥纹样蕴含的吉祥意义深入人心,且能抚慰人们精神世界,上述种种都是现代人关注和重视的东西。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要很好的体现出吉祥观念非常重要。现有吉祥纹样题材非常丰富,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多设计素材。在设计中,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类型、包装主题及内涵。然后对其视觉美感、形式等进行考虑,最后综合各项因素选择合适的纹样完成包装设计8。如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时,对于鼻烟壶礼品包装的设计,引入了祥云为主要图形,同时,在内盒上设计了如意图案,寓意“世界和平、事事如意”含义,并通过白龙纹绸缎装裱的小册子,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将申办决心传达给代表们。该项设计非常具有创新性,不仅紧紧围绕着主题,且能够结合过去、现代及将来,将我国传统文化呈现给世界。4.注重创新,有机整合古典与现代现如今,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现代设计朝着同化趋势发展,对包装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包装作为影响产品销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大对包装设计的关注力度。详细来说:第一,强调时代感。不可否认,地球村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但这并意味着放弃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树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深入挖掘我国古典吉祥纹饰素材,将其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以借助商品这一途径,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递给世界9。创新作为时代感最为直观的表现手段,能够跨越物质层面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六福人家酒包装,将传统吉祥纹饰中的人物造型与现代包装有机结合,不仅赋予了整个包装传统韵味,且不失时代特点,更易被消费者接受。故设计师要用心研究古典纹饰中丰富的设计语言,对其进行创新,使得包装设计越来越趋于现代人审美情趣,进而使吉祥纹饰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重视情感。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因素,将古典吉祥纹饰与现代材料相接轨,如在构图上进行创新,能够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进而获取更好的市场反馈效果。通过情感这一载体,能够唤醒人们内心中的情怀,培养消费者对产品及品牌的信任和依赖10。因此只有专门为包装设计装饰纹样,才能够赋予其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结论

篇10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现状;开展策略

中国古典舞是在传统的民间舞蹈上经过提炼加工后形成的具有浓厚古典特色的舞蹈,极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还存在着诸如教师素质偏低、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古典舞教育,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只有更好地开展高校古典舞教育,才能培B出具有更高素质的艺术专业学生,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艺术。

1 古典舞概述

1.1 古典舞的概念和中国古典舞特点

古典舞是一种在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整理、加工、提炼、创造,并且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的检验后,所流传下来的古典特色浓厚的舞蹈形式。

中国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此时中国舞蹈家将中国戏曲舞蹈中的动作进行整理、复现、研究,编制了中国古典舞专业教材,创作出了大批中国古典特色浓厚的舞蹈作品。我国古典舞既保留了古典戏曲舞蹈中的内容,又在此之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舞蹈。

各个国家的古典舞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具有刚柔并济、细腻圆润等特点,要求舞者的精、气、神以及手、眼、身、法、步进行完美调和与高度统一。

1.2 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的意义

古典舞是高校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名合格的舞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古典舞舞姿优美,动作难度较大。学习古典舞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可以使学生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对学生学习其他舞蹈均有帮助。另外古典舞对于学生的神韵气质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古典舞时不仅仅需要掌握古典舞的动作,更加需要领会舞蹈中传达出的精神。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助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来源于中国戏曲,许多的舞蹈动作直接取自戏曲中的舞蹈动作。舞蹈家们所创作的古典舞蹈也大多表达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学习古典舞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到古典舞蹈的精髓后再将舞蹈加以创新,从而达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2 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

古典舞目前已经成为了高校艺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许多高校对古典舞教学越来越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许多高校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理念错误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2.1 教学目的存在误解,教育理念有待改变

目前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学通常针对考核进行,不少教师认为古典舞教学的目的便是考试,以考试的标准设计课程,以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目的。这种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古典舞学习热情和舞蹈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舞蹈,学生难免会对古典舞产生抵触心理,根本谈不上学习热情,由于缺乏对古典舞的热爱,也随之缺乏对古典舞的创新热情。长久下去,古典舞将会变成一潭死水,缺乏创造的生机。因此,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应当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应当更加注重向学生讲解古典舞的内在精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以更好地传承古典舞艺术。

2.2 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式僵化

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资格,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目前高校古典舞常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照本宣科”式地进行教学,这也与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有关。以教师为主,僵硬地进行教材的讲解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便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效率比较低。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师观念比较单一,认为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古典舞,但在学生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互动沟通,长时间单调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到古典舞的魅力,古典舞课堂也随之产生散漫等问题。

2.3 忽视学生个性,考评模式单一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从以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但在目前的高校古典舞教学中,教师普遍仍然以教材为主,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考评模式仍然只是单纯的考试为主,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学习是为了考试这一固定思维。不同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不同,接受程度千差万别,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对学生们的差别视而不见,无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十分不利于古典舞的传承和创新。

3 高校古典舞教学开展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