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综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间综合 支气管粘液嵌塞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83-02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病人误服或自服或接触有机磷农药后,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特别是呼吸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病症。我院2004年10月成功抢救了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症致支气管粘液嵌塞综合征病例。本文就此病人抢救成功的护理作一探讨。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于2004年10月8日因与人争吵口服“1605”农药约300ml,在当地洗胃后3小时急转我院。入院后反复洗胃,早期足量应用阿托品、解磷定治疗,加强抗感染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入院后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后无自主呼吸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立即予以气管切开并应用辅助机械通气,经诊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滴注化痰药,雾化吸入,继续加强抗炎支持治疗,并行少量多次输注全血,以提升胆碱酶活力,加强基础护理,口腔、防褥护理,在应用机械通气第8天,患者多次感胸闷、气急、咳嗽、乏力、痰液不易咳出,且每次痰液咳出后,胸闷、气急症状有所缓解。在机械通气第12天,患者出现微弱自主呼吸表浅、费力,当晚患者出现胸闷加剧,气喘、全身大汗、口唇紫绀、左肺呼吸音消失,行X线胸片检查提示:左侧气胸。立即行胸腔穿刺抽气、并行胸腔式引流术。左肺复张后出现剧烈咳嗽,咳出大量丝条状粘液栓。后症状迅速好转。本病例系由于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导致呼吸肌麻痹,致使痰液排出动力障碍,致粘液在支气管内积聚、结块,形成支气管粘液嵌塞,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后撤机械通气,继续抗炎、雾化吸入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做好入院评估,周密制订护理计划,我们把护士24小内所要完成的工作如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口腔护理、防褥护理、鼻饲、空气消毒、膀胱冲洗、雾化吸入及各种治疗用药等繁杂的护理内容按时间顺序制订护理工作表,以书面护嘱形成夹在特护记录首页,使护士严格按执行时间和质量标准逐项完成。
2.2 严密观察与监护,积极配合抢救,注意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呼吸及阿托品化指征,运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与频率、缺氧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
2.3 管道管理,此例病人抢救时各种管道达6条,我们在充分了解其功用和目的基础上,保持流畅,防止脱出及逆流,分别记录引流的色、质量,交接班时床头逐一交接各种管道。
2.4 消毒隔离管理,由于病人危重,病程长,体质下降长期卧床。我们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其实行保护性隔离,安置单人间,地面、空气消毒2次/天,入室前更换鞋,严格限制探视,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 基础护理与生活管理。由于治疗措施多而复杂,病人躯体置于多种管理包围之中,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基础护理与生活管理任务繁重,我们常规进行雾化吸入,口腔护理、膀胱冲洗、会清洁2次/天、防褥护理、2小时翻身按骨突处、鼻饲2小时注入营养流质,在精神上做好心理护理,让病人放松心情,予以配合治疗,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体会
3.1护理应有前瞻性。有机磷中毒病人多病情凶险复杂,随时危及生命,许多护理需要有前瞻性,如各种应急抢救、药物与用物的准备,阿托品化的观察与呼吸停止的预防等。
篇2
关键词: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理论误区;制度创新策略
一、绪论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昌盛,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却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困难。因此,为顺应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现代企业必须及时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这是企业维持安稳发展的保证,更是经济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人事制度、决策制度、组织制度、管理思想等内容,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动荡社会的重要举措,将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迫在眉睫。[1]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包括组织制度和产权制度在内的企业现代管理三大制度的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人才开发、领导制度、组织机构、文化特色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而狭义上的企业管理制度被称为规章制度或管理标准,是企业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的,用于规范企业技术、经济和生产等各项经营活动的规则、程序的集合。它在利益、权利和责任等方面对企业的机构及个体进行设定和约束,具体表达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同时也是企业和员工所共同遵守和遵从的约束和准则。[2]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社会的生产结合密切,与社会化的生产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完善的企业制度能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而某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要特别重视并寻找出原因及时纠正解决。
(1)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1)缺陷之一:制定管理制度时考虑不完善。企业没有将“综合管理”“人性化”等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当中,使得管理制度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同时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时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侧重生产的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及质量的管理制度。这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危机,对企业的发展不利。[3] 2)缺陷之二:执行管理制度时缺乏足够的力度。有些企业能够较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能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却缺乏应有的执行力度,制度执行很不到位。这大多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执行力,思想弊病较严重。例如,在一些民营企业中的友情化及亲情化关系致使政策难以执行等。
(2)企业管理制度出现缺陷的原因。企业管理制度出现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理念因素。企业管理制度健康地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先进领先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如果落后,势必导致落后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切不可不思进取。2)人为因素。一切企业的管理都是人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所以人员的素质将决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合理完善的制定以及有力的执行。3)物资因素。物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将为企业的发展运营及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没有充足的物资将使企业步步难行。
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方法
当今社会中,企业要寻求发展,做大做强,离不开创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管理理念,认真研究制度问题、管理问题。同时要进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否定及定位,按照新的市场需求创立和创新方法,新观念及新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条。[4]
(1)领导指挥中心要办实事、讲规范、肯执行。企业的核心目的是获取利润,这取决于领导班子能否具有足够的管理指挥素质。良好的领导班子可以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可以开拓更大的市场,可以改善经营环境。而不称职的领导只会把企业掏空,所以选择培育优秀的管理领导者是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
(2)构建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素质和形象。企业精神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及文化将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制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3)切实抓好内部经营及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对于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敢于抛弃,而适合的制度则要坚决保留并坚持贯彻。[5]要特别抓好资金、成本、质量和营销等四项管理,全面坚持质量管理,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五、总结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时时刻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关注企业的管理。同时考虑企业当前的管理制度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能否带动企业盈利和发展。本文重点阐释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含义,并分析了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方法,希望能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红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商贸,2013(02):35-36.
[2] 张田,严春华.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62.
[3] 李晓蓉.试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06):36.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误区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1-03
一、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不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履行管理。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 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2009(1)
[4]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江汉论坛,2008(9)
篇4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陕西省民营企业为例,在2013年后5个月,陕西省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7.11%、26.98%。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我国企业是寿命过短。在调查中,我国企业(非国有)的平均年龄不超过5年,70%的企业没有超过30年。但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超过了40年。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中发现,企业制度时刻影响着企业寿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我国学者刘志彪教授曾指出:“对企业而言,当销售额达到一亿元时候,出现了‘死亡门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会无法判断员工的正常心理,造成生产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脱节,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绩效评价机制,时刻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及时改正原有的错误方针,保证企业平稳发展。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的分析
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分析工作中,要严格确定评价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要加强绩效分析建设,提高绩效评价能力。
1.评价方法的选择
美国专家扎德教授所提出的模糊教学理念能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过程中。模糊教学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具有模糊性现象数据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能评价模糊性事物的优缺点,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的特征。
(1)基本步骤
利用模糊教学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制度能力维度、制度行为维度以及制度结合维度。其中制度能力维度主要包括制度的人性化、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评价。制度行为维度包括制度的规范行为、制度整合情况。制度结果维度包括员工绩效、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要确定评价集。对评价集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等级会增加语言描述的难度,并增加判断等级、维度的难度。评价集所取得数是奇数,便于取级。要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程度来判断具体因素集,一般情况下,因素集v={优、良、中、一般、差}。在确定等级之后,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因素进行分集处理,采用隶属度函数进行计算。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以数据集为标准,确定数据采集人群和大体数量。例如,总调查人数为G,所认定的调查集相应级别L的具体人数为g,则判断L的公式为:L=g/G。
(2)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模糊的向量。如果对事物排序结果进行排序,需要进一步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利用评价结果的具体信息对被评价事物的等级进行判断,整个判断过程中做重要的就是最大隶属原则。
最大隶属原则是评价研究中最容易被采用的方式。设被评价集为f,f={f1,f2,f3,f4,f5},其中得到的评价集为Y={0.1,0.3,0.5,0.3.0.2},利用最大隶属度所得到的数据Ymax=0.5所对应的等级。对整个评价结果而言,具体数值应该在数值集的中心部位,保证评价结果各隶属值相差不大。
2.加强绩效评价管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部分企业甚至不具备制定制度的能力。企业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落实制度执行工作,减少个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中影响,注意对现实效果和内容的时效性研究,增强具体使用能力。
要避免制度不明确现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减少制度混乱对绩效评析工作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制度系统。在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由于生产关系不断改变,导致系统制度在安排人们正常生产工作中的行为关系发生变化,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协调性,导致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总体来说,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因素的协调性,保证各个因素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
3.注意概念区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分析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分析是有明显区别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绩效包括管理制度绩效;第二,制度管理绩效是以制度绩效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是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起点,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篇5
1.管理理念落后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档案作用的发挥程度。档案管理水平越高,档案对企业经营的支撑作用就越大,反之亦然。许多企业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档案管理分散,如对行政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产品档案、设备档案以及其他类型的档案实行分散管理,形成各个信息孤岛,阻碍了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二是存在档案文件材料收集不完整、归档整理不规范、归档率低等问题;三是存在档案著录不标准、著录项目不全、检索困难、查准率较低等问题,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公司管理层对档案的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不够重视
公司管理层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层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越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越高。管理层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管理层把工作着眼点主要放在了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档案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使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管理层感受不到档案作用的重要性。
3.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档案利用效果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及档案利用效果的好坏。一方面由于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少,相对又缺乏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较少,档案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图像、情报、法律等复合型知识及运用能力,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岗位岗级低、收入少使部分档案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热忱,工作积极性较低。上述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比较缓慢,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果。
二、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档案是企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战略资源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它积累了企业历史经验,能够为企业开展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支持,为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武器。企业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和实施中都离不开对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离不开对决策可行性的研究和预测,而档案是实现这种科学分析、研究、预测不可缺少的最真实、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企业档案是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
企业档案本身具有潜在的价值,特别体现在生产经营、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销售以及合同、法律纠纷等方面。这种潜在的价值需要借助于人们的利用才能表现出来。档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使用档案后,将档案信息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产生间接的企业效益而体现出来。因此,企业档案是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应当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其利用效果,以实现档案的价值最大化。
三、开展档案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支撑作用
1.建立高效、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
实行企业档案高效、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集中调度企业资源及对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高效、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使企业档案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各类档案由各个相关部门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使企业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能够实现统一归档,集中保管,使其相互之间保持原有的、必然的联系,提高了企业档案的系统性,便于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全貌。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档案高效、集中、统一管理主要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应设置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档案,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要依据企业档案实行的集中统一管理原则而设立,它的设立应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同时要考虑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场所的集中程度和档案使用频率;其次应建立企业档案信息收集渠道,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安排兼职档案信息员,负责各个职能部门档案归档信息的采集、归档材料概要说明和各个部门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最后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及各个职能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是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二步。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行为的准则和企业档案管理机构行使职能的依据和手段。建立健全和贯彻实施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的关键。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应以《档案法》为基本依据,以《档案著录规则》为操作指导,结合企业的规模进行策划和制定,应努力做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建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综合性档案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综合性档案管理制度中应包括文件归档范围、文件归档要求、文件立卷要求、档案著录要求、文件保管期限划分原则、文件销毁规定、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考核制度等内容。二是建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大中型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应主要包括企业档案管理总则、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文件立卷及著录管理制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及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企业档案统计管理制度和档案保密管理制度等。
3.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管理
开展档案管理创新的第三步,是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管理,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原有档案归档范围的基础上,把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经营预算、投资预决算、各类价格文件、各类经济合同等其他重要文件材料纳入档案归档范围。同时,对各个职能部门在文件归档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及档案的使用价值有所提高。其次要建立企业文件材料归档点检制度。要按照企业文件归档范围和具体要求,按照部门职能分工,按部门制定的《文件归档点检卡》,定期检查各个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督促各个部门及时办理文件归档业务,从而提高文件归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建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建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是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关键。对不能按照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及时办理档案管理业务的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罚,以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档案管理流程的执行力。开展档案管理创新,只有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管理,才能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4.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篇6
关键词: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监狱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趋势加强,并影响着监狱企业管理状况;同时,适应企业改制需要,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预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发生创新变化。而在现代信息化大环境下,监狱企业要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关注信息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创新。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制度创新关系
1.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制约着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制度建设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健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来支撑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其职能,但是,现阶段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仍旧相对落后,如监狱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核算水平、市场分析能力等不能适应监狱企业发展要求,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仍主要采用传统模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并未推广应用。在其影响下,企业的财务观念得不到更新,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如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缺乏信息收集、并未实现网络化、公开化信息管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落实。
2.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
从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来看,成本管理理念缺失,基本的预算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报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并不健全,这造成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相对独立性不强,管理层结构不清晰,工作职责模糊,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
3.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制度建设的支撑条件不足
充实的资金、物资保障是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监狱企业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且社会责任高于经济责任,因此,现阶段监狱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但是,由于国家款项数量限制,很难满足监狱企业发展需要,这就直接影响了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
1.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加强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监狱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监狱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加强日常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其一,加强成本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监狱企业要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原材料购置费用、人工费、业务招待费、出差费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监狱企业要明确应收账款余额,对应收账款进行计划管理;实行账款责任管理制度,将每笔账款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实现账款与责任相统一;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度,确定赊销规模;建立合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推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地拨款制度,以刺激资金运转,保证资金安全。其二,全面使用信息化技术。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实现财务管理全部事项的联合管理,以一个软件实现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统一化管理,或采用相互连接可转化的多个软件进行统一化管理。其三,建立统一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从资金、技术上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并规范会计核算、预算编制、结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严密监控资金流与信息流。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运用激励制度、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等促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使其深入了解监狱企业财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其行为与社会服务相统一,促使财务人员提升其责任意识、职业道德,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2.加强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其一,建立全面预算-资金支付一体化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监狱企业要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管理监督、预算分析、预算偏差纠正等统一到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预算执行、管理、监督一体化,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核算相统一,并以等级审批制度对各种费用支出进行管控,以有效控制资金运行,避免产生各种风险。其二,推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将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支付程序转化为会计核算的内容,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预算管理、制度管理、业绩考核等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其三,建立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监狱企业要将财务与业务紧密结合,实时反应企业业务运行情况,并根据业务发展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准确性。同时,监狱企业继续强化财务分析,对财务报表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比监狱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与上一时期财务状况,对比同行业、同时期的相关指标,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后期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其四,健全风险责任制。监狱企业的特殊性使其承担的经济风险较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遵循风险均衡原则,建立等级化的责任制度,并形成以会计师、财务管理者、基层财务员为主体的多层经营责任制,进而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结语
在市场经济下,监狱企业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而且承担着经济责任,因此,其财务管理必须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制度建设对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创新财务管理制度等方式,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进而实现监狱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靖.当前形势下的监狱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2]沈玉萍.浅析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3]孙美凤.监狱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篇7
关键词:管理 制度 要素 规范 程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以便使企业为其所有者及社会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1管理的概念
首先,管理是什么?最通俗的说法:“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因此在“管理”这个词的前面,可以加上各种限定性的词语,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国家管理、仓库管理,等等。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者。因此,可以将“管理”定义为: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所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一般社会企业来说即是创造财富和利润。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围绕着企业目标这个核心,影响着进入企业的人、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服务。另外,从管理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其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人,因此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管理是一种人际关系,管理的主要矛盾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统一。
2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目标是否能实现。由于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古今中外对于人的复杂性的描述数不胜数,如何管理好人的行为就成为了“管理”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古往今来,为了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繁荣,无数国家都通过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由此可知,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好,制订一份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1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的体制基础
之前已提到,管理就是围绕企业目标,影响进入企业的人、财、物,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而企业作为人、财、物的集合体,实质上是通过管理制度来组织安排这些要素。因此,企业管理制度就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2.2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活动合理有序的保证
管理活动要有效地影响人、财、物,并成功实现企业目标,合理及有序的管理行为就是必须具备的。合理,即管理活动的目的符合企业目标,同时符合社会经济规律和国家法律。有序,则是管理活动要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该程序要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管理活动,所以企业管理制度就是企业依据社会规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而制订的企业内部“法律法规”,企业用其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使之合理并有序。
2.3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及其机构的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体制保证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有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经营目的和观念、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同时,还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体制保证。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无论是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生产管理活动,还是筹资、投资等金融商业管理活动,都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制度范围内并围绕企业目标这一共同目标进行,否则就是一盘散沙,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能与目标背道而驰。
2.4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所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包含了企业员工守则,其规定了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这里的企业员工上至公司CEO,下至一般普通员工,他们的行为都必须遵守和体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
2.5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良性发展,受到内外部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能否对进入企业的人、财、物等各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充分调动这些要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这些要素的最大功用。而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则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调动进入企业的各种要素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最重要的保证。
3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任何一种制度想要得到贯彻执行,那么规范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立法”,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3.1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须符合现行的社会规律、国家法律和行业规范
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制度都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须依据社会规律和国家法律制订,否则企业管理制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而导致无效。其次,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符合该企业所属行业的基本规范。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因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企业管理制度,就是要求企业中的每位员工按照制度所规定的职位、职务、职责来开展相关的工作。同时,也规定了其分支机构和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只有在管理制度统一的规范活动中,企业才能实现其目标。
3.2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
编制出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后,如何规范地实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管理企业一般有两种,人治与法治,在管理中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但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则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或时期灵活调整。一般在企业建立之初,由于企业目标未完全确定或业务范围还在积极扩张,因此相对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因此领导者在这个阶段一边积极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一边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进行干预,促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一阶段人治与法治并存,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等到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同时企业规模也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领导者应逐渐从对工作的直接管理中超脱出来,而是通过管理制度进行间接管理,把重心转移从直接管理到维护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运行上来。这个阶段以法治为主,人治为辅。
3.3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作为企业内部的“立法”,任何企业在制订其管理制度时,一定是非常谨慎和严谨的,从编制之初到最终评审通过并颁布,必定经历了层层把关和审核。这是因为如果企业的管理制度经常变化,必定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不堪,工作无人负责,或是不知道应该由谁负责;职能或责任重叠,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或相互推诿。更有甚者,由于朝令夕改,管理者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将受到质疑,导致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求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必须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但长年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不一定就是适应的管理制度,社会不断地进步,这必将导致企业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程度的大小,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除了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动态时期。企业应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一般来说,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动态变化时的因素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发生了变化,将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动态变化。因为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后,企业如果要想继续生存或发展,其原有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就需要做相应改变,将会相应地新增或减少部分部门或者岗位,即使不改变原有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但是其职能、职责也必将发生变化,这样一来,那么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职能、职责或是执行这些职能与职责的主体也将发生变化,这最终带来了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变化。第二种情况,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或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发生变化。那么必然导致的是新增或者减少部分产品或是减少流程的一些中间环节,与之相关的物资采购、机械设备、人员岗位和技能必然将随之发生变化,从采购到生产到最终的销售,各个环节原有的流程和程序都将因此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包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第三种情况,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能达到这些目标的办法有很多,但其中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办法之一就是从企业管理制度上入手,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进行评估和考核,在责任落实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如果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着限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的主要要素,就有必要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以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为背景,国内大量电力行业设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建设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寻找项目与商机,这就是受目前国内电力建设市场趋于饱和这一经营环境的影响。各大企业为实现自身生存和企业发展,纷纷改变发展战略,向更大的国际市场寻找发展空间。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发现国内与国外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差异,为了适应这种差异,纷纷调整组织结构,成立了新的部门和岗位,专门负责对国外业务的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激励企业员工赴国外工作,大量企业对管理制度中的薪酬分配以及员工晋升制度进行了调整,提高出国人员的收入,并优先提拔。
4结语
在实践工作中,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员,应该充分重视企业管理制度,无论职位高低,都要以企业管理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严格遵守、彻底执行。同时,也需要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一成不变地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并要注意观察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状态,根据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加具备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长期而有效地运行,为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4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也是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是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相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受限,中小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创新的管理机制必须从财务管理的问题解决和创新上着手,建立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权责不明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较为集中,因此相应财务管理者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中小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未建立权责分明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应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职责,从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的体制和职责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甚至未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会计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审核不严、监督不够,甚至产生了多种类型和层次的财务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新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信息的遗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崩溃,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危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和不安全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管理水平的问题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创新问题。
3.财务管理的核算粗放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现代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财务管理的核算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财务管理的核算制度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尽快解决会计核算的粗放问题。
4.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障碍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相应的问题。中小企业资金运转不灵,存在资金运转的缺口,企业的资金流存在流转的困难,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的经营发展遭遇了资金等资源的困难。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建立在家族管理模式之上,企业资金的流失现象严重。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资金管理的障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未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资金的挪用现象较为严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难以建立财务管理的保障模式。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创新确立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地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法制观念,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形成以法律和相关规定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应建立财务管理领导责任制,充分调动财务管理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建立财务管理的观念,系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资金运转的状况,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建立财务管理的效率观念,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建立企业的合理高效的经营和创新发展。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建立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基础之上。企业财务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综合扩展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之上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建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培养模式,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体系的建立实际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人才基础。
3.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平台和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企业相应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得到有序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力度,以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然而严格的财务管理的执行程序要以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建立分工明确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和层次,建立规范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职能模式,从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应建立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数据的可信度,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超, 叶松勤.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 市场论坛, 2009,(09)
[2]徐竞秋.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5)
篇9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如何实施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成为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实施薪酬管理制度的必然性
1.薪酬管理制度具有激励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企业通过薪酬(工资、津贴等)实现对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的评估,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通过薪酬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职工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将其更多的热情和成就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关报告指出,2014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火力发电企业1220家,亏损企业数为260家,亏损面积为21.3%[1]。鉴于此,电力企业实施薪酬管理制度具有必然性。
2.薪酬管理制度具有调节功能
薪酬管理制度具有调节功能,通过分配方式的差别,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员工的合理流动。在薪酬管理制度下,企业管理者实现了对企业职工的合理引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另外,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也离不开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深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力度,防止人才的流失,为电力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
电力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薪酬管理制度与电力企业发展目标不协调,存在脱轨现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有所不同。以火电企业为例,受煤炭价格及电价政策的影响,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火电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火电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仍未做调整,这就严重影响着火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火电企业的长远发展[2]。其次是薪酬管理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电力行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受传统企业薪酬管理思想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大锅饭”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着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使得电力企业无法完全获知市场行情及实际发展情况,电力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2.缺乏完善的奖励机制
从目前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存在诸多分支机构。以火电企业为例,一般会包括火电物资公司、火电调试所、火电焊接公司等。而且奖励机制已经成为企业薪酬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决定着企业薪酬管理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奖励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奖励机制并不是以企业职工的工作表现和责任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工就会把奖励当做基本工资的附加值,认为奖励是自己的工作所得,其积极性就会受限。另外,由于对企业职工的需求缺乏有效的了解,造成其奖励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相关的精神上的奖励,企业职工缺乏相应的精神寄托,无法实现企业职工的自我升华,进一步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缺乏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度
在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是薪酬管理制度的基础,其分析和评价结果也会影响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以火电企业为例,其薪酬管理制度仍然以企业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主要评判标准,考核手段相对粗放。考核方式仍以定性考核为主,并没有将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等相关内容纳入考评标准,并未充分区分企业职工岗位职责对职工薪酬的影响。正是由于缺乏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度,考核手段不完善,造成考核方式存在漏洞,造成企业职工人心浮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更新薪酬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在确定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及津贴时,要以市场变化情况为基本参考标准,保证薪酬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掌握相关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了解电力企业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情况及电价、煤炭价格情况。其次,拓展企业职工绩效考核指标,实现对企业职工综合能力的考察,寻找企业职工之间的劳动差异,根据劳动差异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岗位测评制度,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为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实现企业职工的合理流动,将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3]。
2.建立灵活的奖励机制
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特点建立具有一定特色的奖励机制,对于不同的企业职工实行不同的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职工的发展需求。以火电企业为例,下属的火电物资公司、火电调试所、火电焊接公司等诸多分支机构的职能不同,在火电企业中的所占比重也就有所不同。在上述的诸多分支机构中,火电调试所的所占的比重可能相对重要,因此其奖励也就相对有所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职工积极性的调动。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奖励机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奖励机制,实现奖励机制的倾斜,为企业职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立以岗位评估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
在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职工岗位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办法,进而全面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只有能够满足企业职工需求的薪酬管理制度才是最佳的薪酬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职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因此必须采取一种以岗位评估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不同岗位的企业职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办法,以求达到最大的激励作用。以火电企业为例,首先要对处于电力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实行岗位工资制度,随后在进行岗位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奖励标准,企业职工岗位工资的总额由运营值长负责,运营值长按照工作量化进行考核,最终敲定奖励标准。火电企业的相关辅助部门也应该根据每个月的考核情况确定工资总额,并根据企业职工的工作量化情况进行二次分配。对于火电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薪酬管理制度应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使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
篇10
关键词:ERP环境;会计信息化;困境;解决措施;效果
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现代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效果,这对于有效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从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情况来看,我国总体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地位,需要积极采用有效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效果。
一、ERP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软件总体的配置程度不够高想要全面有效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先进软件的重要参与,这样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现价段中针对ERP的软件进行选择的时候,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企业购买的软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侧重点不对,很多企业在选择软件的时候,只是一味的选择较为昂贵、拥有先进技术的软件,但是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不够适应,同时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技能水平有限,无法真正的有效适用到这些软件,不能够有效发挥这些会计软件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对于软件的性价比过于重视,一些企业选择的会计软件,外在功能较为明显,但是企业忽略了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各项服务和技术,这样很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第三,企业没有针对软件供应商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ERP和传统办公软件在使用寿命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就要求软件本身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度,对于软件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在购买相应的会计软件之后,对于供应商的依赖过高,而企业自身的配合度却不够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够高,同时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将该项工作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结合。企业可以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但是从当前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能够发现,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十分完善,针对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还较为缺乏[1]。
(三)财务控制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ERP时代环境中,容易出现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不断改革传统的财务控制模式,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财务控制工作的整体效果。实施ERP系统之后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控制工作还不够十分完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控制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财务管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财务信息的安全问题、出纳查询的便利程度等[2]。
二、ERP环境之下会计信息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针对会计软件的配置进行全面完善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软件的配置工作,这项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计信息软件。企业在选择ERP系统的时候,需要从自身制定好的期望目标出发,对软件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主要包括软件本身的质量、软件的成本、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行业经验和资格,同时还需要对供应商的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软件的配置,需要选择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供应商,这样企业所购买的软件能保持长期的使用效果[3]。
(二)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
认识,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在ERP时代环境下的思想认识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到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其他各项工作配合度,在购买会计软件之后,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逐渐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克服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针对会计信息化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而设置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业务进行有效重组,这样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再者企业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需要和现代管理制度理论进行充分结合,提升自身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三)不断加强财务控制的各项工作
企业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控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等进行全面控制,针对财务控制的具体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提升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针对传统的财务控制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和作用。企业使用ERP系统的时候,需要对一些财务权限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系统的访问权限,在设置软件控制的方式时,需要和企业财务方面负责人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财务控制取得良好效果[5]。
(四)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工作,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养,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当前企业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软件使用技能、计算机应用技巧等方面,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道德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培训工作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的课程完成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够真正全面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同时还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分工进行全面有效的划分,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增强会计财务工作的整体效果[6]。
三、结束语
- 上一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 下一篇:古典文化的特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