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1

例1:我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就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趣事,把学生引入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周末都在干吗呀?

生1:(面露喜色,来了兴趣)我去动物园玩了!

生2: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了,买了好多的东西!

生3:我在家复习功课。

师:同学们的周末都很丰富。那么有人和老师一样去野炊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我去爬山了,也和小伙伴一起烧烤了。

师:我与大自然为伍,与鸟儿唱歌,和蝴蝶翩翩起舞。

生1:老师你开玩笑吧,鸟儿怎么会和人一起唱歌呢?怕人都来不及呢!

生2:就是啊,还有蝴蝶也是!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为了检验老师说得话的真伪,可以在放学后自己去检验一下。但是记得要带着虔诚的心,把自然的一切都当做你的朋友,真心去对待它们,你就能感受到它们对你的热情。

(一天后的语文课上)

师:同学们都有按照老师说的话去检验了吗?

生1:老师,您说得对!我去郊外的草坪上与鸟儿歌唱,与草儿低语。我真的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生:是啊,老师。我也去了!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讲述着他们的发现)

师:(在这个时候适当翻开课文)其实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做了,而且还把当时漫步大自然的情景生动地写了出来。下面我们就跟着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访友》。看看他都拜访了哪些朋友?看看他的感受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课文上。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评析:

传统的语文教授知识的方式,大多是直接讲述课文,并没有过多地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课堂的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新型教育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通过对于生活的体验,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组织时,遇到的问题会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性和联系性的能力,也使信息不陷于自流状态,保证其信息随时发挥出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并致力于发现,才能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而一个人越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研的手段。案例讲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结合了生活中的趣事,巧妙地利用了生活这个“老师”,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体会课文中所讲述的事情。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语文的教育离不开生活。

例2:同样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教学片段),可以通过生活趣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师: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人们面对大山呼喊,然后听回声,同学们,我们自己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学生的童趣一下子得到激发)

生1:是的,我就常常对着大山喊:你是谁?大山也这样喊,特别有意思。

生2:听到回声时,像是与大山对话,感觉像捉迷藏一样,心里特别放松,特别开心!

师:当我们对大山“喊话”时,大山回应我们,大山就是我们的朋友,不仅如此,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朋友。

……

新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趣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样教学有什么启示?通过分析与反思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评析: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79-02

案例教学最早出现在法学教育中。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C.Langdell教授将案例教学引入法学教育中,法学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促成了案例教学在医学、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逐步推广,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亦离不开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概述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体验再现真实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启创新思维,打造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从教学载体上看,案例是基本教学信息载体。这是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不应是拘泥于教材内容的信息,应是具有一定拓展性、真实性、具体性的市场营销信息;另外,由于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每年都应对所选案例进行一定比例的更新。

2.从师生关系上看,案例教学中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个人为中心,单向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较差。而案例教学着重讨论,教师和学生相互平等,学生需主动积极地阅读材料,查阅相关信息,分析案例,讨论和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3.从教学目标上看,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合作和实战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背诵和记忆基础知识和概念,而案例教学则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侧重于学生的合作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4.从成绩评价上看,案例教学的答案呈多元化,应综合评价学生表现。传统教学中,问题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在案例教学中,案例中的问题往往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可自由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教师既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倡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同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

根据对我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多次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合适案例。目前,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非常贫乏,尤其是缺少真正有效的国内案例。教师们主要通过公开发行的书籍、报刊、案例库等获得案例,这些案例虽然主要由重点高校的知名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撰写,案例质量较高,但案例的时效性较差,大多数能够免费获得的案例多为五六年前的,甚至10年前的案例。而市场营销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在最近10年来变化很大,若直接照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若对已有案例结合实际进行研究改编,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精力。并且单个教师各自为战,也很难开发出好的合适的案例。

2.缺乏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案例教学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多地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引,这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强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主观上对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花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展开案例教学,对教师而言费力不讨好,自然难以重视案例教学。

3.缺乏互动与合作。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案例材料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课前师生准备案例,课中师生讨论分析案例,课后教师评价和更新案例,师生共同总结案例。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仅限于分工合作,并没有深层次的思想的碰撞,创意的沟通。另外,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主要依靠团队中个别同学来完成案例分析,其他同学则搭顺风车,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本意。

4.缺乏合理全面的成绩评价体系。案例教学侧重于学习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分析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案例的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另外,由于案例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成绩考评,如何对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需教师多与每位同学交流互动。因此,需要对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全面的考评。目前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考评主要以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为主,重结果轻过程;而且,若是小组作业,则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小组内成员分数一样,难以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

三、提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营销水平,增强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开发案例。案例的开发,尤其是本土案例的开发要任课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以及教学单位的支持才能实现。一个好的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与一个或数个市场营销理论点对应;第二要有丰富真实的企业数据,齐全的行业背景,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第三案例的内容与撰写要注意难易结合,要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第四案例要让学生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要具有启发性。此外,要注意校际间的案例交流,使开发出的案例可以得到广泛地使用和传播,切忌敝帚自珍。

2.进行案例教学培训。教学单位应对教师,尤其是刚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培训,由资深教师随堂听课并提出改进意见。此外,教学单位应组织教师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的企业经验或商业感觉,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实践素质,从而教好市场营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

3.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组织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解决以下问题:配合市场营销理论教学,课外阅读案例的材料来源和要求,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安排计划,如何调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教师不仅应制定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计划来指导自己,还应向学生发放学生版教学计划,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安排并配合。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取得显著性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时展的需求相适应,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与反思,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地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性地重视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相互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对学生情感进行启发。

但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科而言,语文知识的有效传承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样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顾此失彼。

(2)教学案例分析

我曾经在实习期间听过一名一线教师的语文课,他讲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月光曲》,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功能,对《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情感意境进行呈现。其中,促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后,谈谈自身对月光曲的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没有对课文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进行教授,课文内容的讲解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整个课堂教学中,单一地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的放映,教师通过煽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对音乐欣赏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

从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本节课十分浓情,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完全不相符,课后我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简单的检验,发现一部分学生将课文中的“券”“恬”等生字的读音读错,诸多学生未能够真正理解在《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弹奏这首歌曲给兄妹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很一般。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需要全面掌握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正确的训练所培养的,但该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重视对课文情感的熏陶,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性全面地掌握,才能促使其在综合能力等方面良好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

2.教学过程中缺乏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新课程改革对过去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小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全面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将教师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全面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而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充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性地掌握与应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之,在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反思。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熏陶过于重视,严重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2)将过多的注意力放置于学生互动环节,欠缺学生对进行理性引导与客观的评价。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反思与解决,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推动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语言方式

一、小学师生互动语言分析

通过研究整合教学案例视频后,可以发现课堂上师生互动语言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语量上。教师占主导地位,老师整堂课的语量超过学生的语量。其次,句式上。教师最多的是陈述句占80%的比例,渐次为疑问句到达65%的比例,使用最少的是祈使句;而学生使用最多的也是陈述句句式。根据相关教育教研资料显示:教师一堂课的语量最好是占到整堂课的总语量的一半最合适,其中大部分用于提问。教师使用陈述句主要用于讲授知识,使用疑问句主要用于提问、启发,祈使句则是布置作业之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教学策略的原因,教师注重教学目标,每堂课都要求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故会导致教师占主讲地位。在这个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再做具体比较。

(一)词汇的使用。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语言单位。作为信息主载体的词汇,在语言学习运用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词汇的使用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从褒贬词语的使用上看,课堂教学案例中显示,现今老师也常在课堂上运用肯定、表扬的词语居多。从上表扬方式可以分析得出:小学教师讲究实在具体的表达,对每个学生回答的评述都有具体的理由,正确的就表述学生的优点,错误的指出错误所在,是具体实在的,语用大量的句子,表属性词语很多。教师这种具体的表扬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因为老师让学生明白怎么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回答问题,生动活泼了课题气氛,调起高昂激情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

(二)句型的使用。在实例中发现,教师使用假设句不多见。所谓的假设句是专门表达“假设意义”及其他“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表示所说的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假象和建议等。假设句的使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带引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上,老师使用的主要是主谓句,陈述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主旨大意,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还有课堂的提问,使用的主谓句占主导。

主谓句的使用有利于教学知识的传授,同样的对与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与思维的锻炼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更多的专注于老师说什么,老师怎么说,老师让学生知道每一步的教学过程以及下一步应该往哪方面思考,都不能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一特点是需要借鉴与改进的。

(三)语气的使用。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中文语气分四种: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不同语气的使用对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客观正确表达知识,让学生准确无误的接收,使用陈述句居多;在课程内容衔接、引发思考和引导课堂方向往往使用疑问语气。在表达评价时候使用的是感叹句。在布置作业时使用祈使语气,这一点在每次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后点评中大量体现。

(四)肢体语言的运用。肢体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能形象的表达说话人的说话意图。使用肢体语言不仅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和激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并不那么频繁,频率很低,学生在下面坐的端端正正,老师偶尔在讲台上讲到有关动词时做一下相关动作,在有时候也会有鼓励性的肢体语言,比如,老师在评论学生的回答很好时候,以鼓掌来表达表扬。老师的大部分肢体语言是类似鼓励学生动脑筋的转动手势,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举手的动作,肢体语言简单,整堂课上肢体语言运用主要是修饰性的,整堂课下来老师不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教学。

二、启示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对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与成果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词语研究、句式研究、语气研究和肢体语言的研究,以得出对语文教学过程的中的几点借鉴。

(一)增加使用具体实在鼓励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尤其是鼓励话语非常具体时,这种赞美是学生被人认识,被人欣赏,会带给他们巨大的成就感,成就感让孩子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的时候,聪明的老师应深深懂得学生做错事时的心态,他们往往能在学生出现失误时,出人意料地说出宽慰的话,使做了错事的孩子恢复自信和自尊。

(二)增加使用肢体语言。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利用语言手段,他(她)还会借助于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用肢体语言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肢体语言能构筑良好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因地制宜原则。我们都知道传授和培养都是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都需要知识来支撑,丰富的知识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从而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师生互动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看清楚,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育的首要目的。每次的教学都应该要传授一定的知识,只有先传授了才能涉及所谓的效率,借鉴他人的长处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才能到达真正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韩东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上寨小学[J].信息考研周刊,2012(12).

[2] 蒋甜.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改研究,2012(5):6.

篇5

校本教研以新《纲要》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为本,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在学校教研工作中, 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一般都是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实际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于教师自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研究目的指向于直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等。

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的主要手段。

一、 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如丽莲・凯兹所说:“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即时的反思,此类反思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经历备课―上课―反馈―反思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真正能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就是反思阶段。因此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坚持写“教后记”。主要是反思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反馈中的得与失,可以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可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

(二)反思别人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才,实践智慧的提升离不开与周围同事的学习交流过程,在校本教研中,我们要求每位老师不仅要对上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还要注意在听课后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自我反思,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对别人的课可以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如果能经常写写此类“听后记”,对个人教学智慧的提升大有裨益。

事实证明,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那些勤于、善于自我反思的老师成长都比较快,有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两年就已“小荷露出尖尖角”了。

二、 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校本教研中要想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光靠个人反思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有的观点和做法自己看来是不错的,如果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就有问题了,因此,同伴之间的互助也至关重要。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 团队赛课

一个思想:

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教研”为宗旨,以“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都有展示舞台”为目标,改进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三个原则:

1. 全员参与原则

一个年级组的本学科所有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全过程各成员既要主动承担任务,又要交流切磋,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全员得到锻炼和提升,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步”。

2. 团队合作原则

团队赛课变过去的一人单枪匹马为今天的众人并肩作战,淡化个人成绩,重视团队精神。只有团队互助,优势互补,才能取得佳绩。

3.重视过程原则

团队赛课,淡化竞赛,重视教研;淡化表演,重视常态;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团队赛课,重在营造一种合作、研讨、反思、共进的氛围,引导教研组以课例研究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个环节:

说明:

1. 各环节要求:

第一环节,团队所有教师必须人人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教案,还要能够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不明白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便在第二环节进行交流和深入研究。

第二环节,为“集智式备课”,人人都要有“备”而来,在集体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后,确定本团队的最佳设计,用于课堂展示。

第三环节,当一人授课时,团队其他成员要认真观课,思考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如果有出入,要分析原因,为第四环节做准备。

第四环节,采用可视化陈述(PPT),陈述内容主要为本团队成员的分工情况、磨课过程、亮点阐述、观课感受等。陈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1分钟扣1分)。答辩问题由评委和现场观众(其他团队成员)分别针对课堂教学或现场陈述的内容提出。承担课堂展示的老师不再承担陈述任务,但可以参与答辩。答辩过程中,评委指定选手回答的问题,其他人不能代替回答。在评委许可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可以补充。每个问题的答辩时间为2分钟。

第五环节,在陈述与答辩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完成。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反思,积极讨论案例内容,并由一人执笔,完成案例。

2. 整个赛课流程历时半个月,由三个时段组成:学校指定课题后,各团队在一周内完成前两个环节;在一天内完成第三、第四环节;在第四环节一周后完成第五个环节。

3. 第三、四两个环节为现场竞赛,其余为团队内部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

4. 在指定时间,各团队由领队(组长)汇总、收齐、上交全过程资料,包括全团教师的个人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的团队教学设计、赛课课件、课后的个人参赛反思、团队的参赛课案例以及团队研讨、现场展示的图片、音像等资料。所有资料都将是团队赛课成绩的打分依据。

分值与奖项

1. 各项内容分值(总分为120分):个人独立备课10分,团队教学设计20分,课堂教学展示30分,现场陈述10分,现场答辩10分,个人活动反思10分,团队教学案例20分,团队过程性资料10分。

2. 按以上八项内容逐项打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分别设团队赛课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对团队每一位成员颁发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以“团队赛课”为突破口是形成同伴互助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师全员参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同伴互助,以达到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智慧的目的。

(二) 专题沙龙。将教师在实践中的难点、疑惑拿出来共同研讨,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每次活动一个主题,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三) 相互观摩。立足于教学现场展现教学过程,教师围绕观摩的现场展开相关议题的研讨活动。在组织观摩活动前根据校内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多层次的方式开展,观摩活动中研讨的重点各有侧重。如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市教研组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挖掘、共享现有资源,每学期都会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周,市教研组成员示范周观摩活动。每一个骨干教师都具有自己的先进经验、教学特点,每一位市区教研组成员在该领域的教研活动中都能及时吸取到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一个教师在多次观摩中,可以学到许多教师的经验,捕捉到许多新的信息,对于自己的成长与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捷径。

(四) 案例赏析。我们的案例式教研活动一般都要经历“案例引入、诠释实例、解剖分析、感悟借鉴”的基本程序,为教师提供前进的燃油。案例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特殊性,可以选取一些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案例、片段等,作为大家分析的具体对象,在剖析与交流中相互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五) 分层培训。我们还经常性地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主要分为:骨干组、学科组、年级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向其他学校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采用外出参观、研讨;接受同行参观、研讨的培训。对教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实践证明,同伴互助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利于团队的共同成长。在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中,那些善于反思的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带动其他老师的成长。这对学校教研组的整体智慧的提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 专业引领,专业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闭门造车是不行,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充电。用更为专业的、前瞻的理论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 读万卷书

古人说得好,“读书使人聪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光教书不读书是不行的,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学校出资给每位教师都配发专业杂志《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与研究》等。

每学期寒暑假给每位老师推荐教育教学方面的热书,供老师们假期阅读,并作为假期作业布置,开学后学校将对读书情况进行考核,组织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很多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写文章也有的放矢了。

(二) 专家引领

积极争取专家的专业引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理论者和实践者对话,使校本教研向纵向发展。主要形式有:

(1) 走出去,聆听专业学术专题报告,参加理论学习辅导讲座;

(2) 请进来,请专家到教学现场指导,作案例分析,与教师面对面对话;请专家参与课题论证。

(三) 鼓励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