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电子商务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电子商务培训

篇1

据(100EC.CN)获悉,烟台市农业局副局长沙声涛表示,烟台市农业成熟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品牌优势、发达的产业化水平,均为发展电子商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注册地位于烟台的淘宝卖家已经突破4万人,在山东省内名列前茅,农产品是烟台卖家的重点销售类目,网络营销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农业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农业电子商务大有可为。

培训会议上,天猫领先水果电商总经理张永超、淘宝大学资深经理唐琼、阿里巴巴B2B商人社区农业版主张传敬做了营销运营经验分享,张永超经理说:“传统农产品种植者或者贸易商要转型农产品电商模式,首先要搞清楚电子商务与实体经营的不同,充分区分线上线下的客户需求。”

篇2

农业经济的发展要靠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和积极性。河北省农民上网数量不断增加,但上网也多是年轻人的行为,娱乐性多于商务性,网络商务意识普遍不强。鉴于此,河北省的各级县、镇政府应多动脑筋、肯下工夫,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引导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上树立主动意识,让他们充分体会和认识商务网站能够带给他们的利益和好处,强化网络商务的优势,使农民尽快掌握新观念、新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成为现代化新型农民。同时,由于河北省农业生产方式仍旧相对落后,多数以个体生产或者小型承包为主,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程度较低,需求内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应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进而带动涉农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利用,最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这其中急需的是培育一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信息速度快的基层商务带头人,如可以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农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制定中长期的基层商务带头人培训计划,确立全省农业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商务最新动态。通过他们来带动提高农民利用网站的积极性,提高涉农网站的利用率,并结合本地经济实际,更快地促进涉农商务的发展。除利用教育资源培育当地的基层商务带头人外,还应从外部大力引进适合河北省农业经济的电子商务人才。一是通过签定协议、定向培养、引导就业等方式,将高等农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院校或专业的学生作为人才库,引进适合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商务型人才,具体负责涉农商务网站的建设;二是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交流沟通,引导大中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6]。

二、培育扶持省级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围绕名优特产建设大宗系列特色涉农商务平台

河北省应重点扶持培育几家电子商务骨干企业,作为龙头来带动其他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可重点培育并命名一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力争能进入全国电子商务百强企业行列;也可每个地市至少创建一家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或创建一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争取做出成绩,带动全省的农业商务发展,实现全省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全覆盖。另外,河北省的名优特产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围绕已有的名优特产建设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以此为突破口,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向下端延伸,设计、开发附加值高的系列产品;向上端延伸,扩充销售渠道,塑造特色产业品牌,运用电子商务,加大宣传和营销,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产业增值,增强竞争能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最终整合形成一个区域或者品牌系列的大宗特色涉农商务平台。

三、强化网站的信息、功能优化和管理工作

河北省涉农商务网站建设首先应重点强化信息工作:一是要保证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二是要加强网站间的合作,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三是要建立信息搜索引擎,方便访问者,提高信息的使用率。其次要提高涉农商务网站的建设质量,优化网站功能,强化营销手段,选择优质物流,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提高网站的竞争力,才能使河北省的涉农商务网站进入良性轨道,增加交易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再次要重视网站的管理,使信息不重复不单调,多样性强,及时更新,便于农民使用,提供更多的帮助农民生产、销售的信息。

四、加强物流企业的整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现代物流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整合,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河北省要把握制造业产业升级、流通业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机遇,按照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发展的思路,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方式,加快推进企业物流功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产业链与供应链整合,支持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整合方式,提高企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物流行业从成本驱动、速度优先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的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7]。

五、结束语

篇3

2000年,王小帮与妻子怀揣3000元到北京打工。“做过农贸市场起早摸黑卖菜的小贩,建筑工地的小工,给中关村白领送过盒饭,和城管打过游击战,跑过营销,还在首都开出租,吃过老板拖欠工资的大亏……”

2006年春节,王小帮夫妇卷起铺盖回到家乡。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用自己在北京攒下的4900元钱,买回一台电脑。

2007年,王小帮在淘宝网上开店,“现在很多城市人提倡吃粗粮,我就卖这些城里少有的东西。”

2011年,王小帮的网店销售额达300万元;2012年达到450万元。

现在,王小帮的网店每月能够销售1000斤绿豆、2000斤黄豆、5000斤红枣、1万斤小米……

王小帮的“触网”之旅,不仅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更带动了全村粗粮及特产种植,为其他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推动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我们惊喜地发现,近两年,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像“王小帮”一样优秀的乡村电商。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土里刨食”,而是乐于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经营起新潮的电子商务。

“王小帮”们的诞生与我国从2009年起飞速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密不可分。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近两年农业电子商务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增长强劲。从最开始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发展到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集群,再到经营全产业链的垂直电商,越来越多的服务商、电子商务平台涌入涉农电子商务的大潮。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已形成以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基础,农户、专业合作社、渠道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与服装、化妆品行业高达15%左右的网络零售渗透率相比,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价值总额为2.24万亿,但网络交易额尚不足1%。业内人士估计,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渗透率每增长1%,都将增加2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测算,2013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2014年有望迈上1000亿元台阶。

种子已经播撒,网络这片“热土”能否结出丰硕的农产果实?

“网”聚力量 振兴三农

蓬勃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农产品流通中的手段创新,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解决困扰农民多年的“卖难”问题。2012年底,陕西省武功县数百万吨苹果滞销。由于没有其他渠道,等待采购商上门是果农们的唯一选择。眼看着上好的苹果就要烂掉,还没有客商来收。“村里1000多亩地,还有一多半苹果没卖。”果农张永利忧心忡忡。与此同时,网络上各地特色农产品正如火如荼地销售着,这与武功县果农坐等客商的冷清形成鲜明反差。最终在媒体、企业的帮助下,武功县果农依托阿里巴巴平台发起“聚划算”团购活动,销售苹果9500箱,共计14万多斤,解了果农的心头之困。

团购活动只是电子商务其中一小部分,但农产品“触网”后迸发的力量可见一斑。与电商平台合作,以“小前段、大平台”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更能持续高效激发农产品流通活力。借力淘宝网的火爆人气,贵州特色农产品组团向网络市场进军,仅上线当日,淘宝网“贵州馆”交易额就接近3000万元。自开馆后,来自贵州的土特产每日销售额从4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给贵州商户、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拓宽,“卖难”问题的解决,自然会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会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截至2012年底,仅在淘宝网上正常经营、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就有163.26万个,其中村镇级的有59.57万个,涌现出江苏沙集镇、浙江遂昌县等一大批典型。“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的大标语已刷在了遂昌县城的院墙上。这个隶属于丽水市的浙西小县被外界称为“淘宝县”,以网上销售当地农产?品闻名。2012年,遂昌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介绍说,遂昌县诞生了1200多家淘宝店,其中信誉皇冠以上的就有20多家。家乡兴旺的农业电子商务促使更多年轻人回乡和扎根农业,为大批农村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乡邻之间的关系更加安定和谐,农村“留守问题”迎刃而解。

星火燎原的农业电子商务,带动了乡村、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整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博兴,吸引了物流、快递、金融、电信等多家第三方服务商进入遂昌。按遂昌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的说法,如今这个只有5万人口、16辆出租车的小县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了省内第一梯队”。在江苏省沙集镇,以前村口只有EMS一家快递。随着订单快速增长,圆通、德邦、天天等快递公司纷纷入驻。快递公司增加后,竞争日益激烈,它们开始拼价格、拼服务。在网店发展起来后,中国电信来村里增加带宽、中国移动试点无线宽带、邮储银行推出“创业贷款”。同时,村里还涌现出家具五金、网店培训、商标注册、品牌推广等新兴服务商。

以往局限于农村的小生产借力互联网接入全球大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从2012年来看,各地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农产品加旅游等形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阿里集团新农业发展部负责人陈庆探称,初期的“特色中国”还主要是以地方特产为主,今后将把当地的农产品、旅游、本地吃喝玩乐等也一并通过淘宝实现网销化,立体式地拉动地方经济全面触网。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能为中国农民、农业带来什么,让农产品“触网”变为现实的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者也有自己的看法。2008年成立的沱沱工社,是一家专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生鲜”部分的电子商务公司,在沱沱工社总经理杜非看来,他们的网站能为“三农”带来三个层次的好处。首先,无论是直接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还是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开展联合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让农民增收。其次,对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来讲,“触网”能够打开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思路。一方面拓宽了销售渠道,不再一味依赖前来收购的客商;另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数据收集、整理的便利,农产品生产者能够根据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科学规划,指导下一季的生产,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盲目跟风。最后,从宏观层面看,农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方面的数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颁布决策等行为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尽管前方一片光明,但是“网络农人”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如今已经涌现出了甘肃成县、浙江遂昌、江苏沙集等一批发展较为成熟、声名远扬的“淘宝村”、“淘宝县”,但从整体来看,基层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够,物流体系欠发达、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电商生态还不成熟,传统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电商的热情和效果欠佳等不利因素还很突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还有待完善。

农业电子商务之“网”如何编织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大局,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工作,需要以科学的总体思路指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渐成更主流生活方式的电子商务,将引导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只有参与才有机遇。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商网络和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线交易。

二是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强化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标准、认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动形成统一的市场信息渠道,逐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电商生态环境,为电子商务提供优质支撑服务。

在这方面,浙江遂昌的做法十分典型。2005年开始遂昌就有草根网商自发在淘宝创业,到2010年遂昌网店协会成立,遂昌电商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2011年遂网公司成立,为网商服务的商业链条开始启动。遂网公司搭建了麦特龙分销平台,为会员提供供货、配送等服务,其本质是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此外物流、快递、电信,以及商品摄影、网店装修等服务商也在遂昌蓬勃发展起来。遂网公司的麦特龙分销平台为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主体搭建了一条“触电”的快捷通道。当地合作社具有优质的产品资源,但缺少电子商务经验和人才,通过对接分销平台,从而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网络销售。这种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化进程。

三是推动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充分利用田头市场、区域定点市场、国家级专业大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在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物流仓储、认证查询、质量检测、价格咨询等方面的优势,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构建适合农产品特点的新型流通格局,切实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2010年推出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采购渠道。同时,该中心还能够提供安全的交易体系,减少网络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物流资源共享等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及农业部门健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农资及消费品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鼓励以农村信息员为节点,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体系,畅通农村农产品和消费品上下行通道。

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好汇购)成立于2010年11月1日。平台由吉林省农委主管,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平台着力构建连锁网店体系,不断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渠道,形成可推广模式,实现管理组织化、网店体系化、服务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最终打造成农村的阿里巴巴”为目标,构建网上放心市场。

好汇购的运营模式为B2C方式,服务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二是网上直销农产品;三是网上大宗农产品贸易。平台已与6家金融结算服务企业、邮政和快递公司等5家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好汇购在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五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的培育和培训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农村信息员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部门已有的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和队伍,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向普通农业延伸。

甘肃成县的“核桃书记”李祥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也促使成县电子商务依靠核桃异军突起,成为西部县域电子商务的一个亮点。2013年8月30日,为加快全县电商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成县开展了第一期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李岁明称,“现在全县电商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一批懂电商知识的人才,就需要建立一支电商人才队伍。”9月13日,“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期培训班在甘肃成县正式开班。培训吸引了成县及陇南地区400名学员参与,其中包括农民、大学生村官、农林系统干部、创业青年等,对传播电商火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各级农业部门来说,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应紧紧围绕自身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势,研究和培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推动形成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格局,着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篇4

淮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在优势

传统农业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淮安作为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底子厚实,已基本建成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五大百亿元产业,年产60万吨大米、60万吨面粉、30万吨油脂、10万吨肉类、9万吨白酒和5800吨水产品,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品牌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省率先进行无公害整体认证,拥有盱眙龙虾、淮安红椒、淮安大米、洪泽湖螃蟹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省第一。

全市电子商务业态近年来蓬勃发展。近年来,淮安电子商务产业在严峻宏观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逆市上扬、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并且已经形成一个连接消费者、渠道商、制造商和服务商,高度细化分工、产业带动性强、内涵外延丰富的产业链,这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网络零售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55.2%以上,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9.8%左右。伴随全市电商业态的蓬勃发展,洪泽的张福河村、岔河镇滨河村,盱眙淮河镇沿河村、金湖前锋镇白马湖村等一批电子商务村也悄然兴起,并且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其中张福河村已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洪泽县、盱眙县也将于近期获批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益完善。近年来,随着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直接关系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农村道路交通、仓储物流、网络设施等要素条件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提档升级,镇村之间“路路通”,仓储、物流、快递企业的农村网点布局不断扩大,规范高效的城乡一体配送体系已初步成形,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撑,全市物流企业600多家,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资质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176个,其中许可企业99家,分支机构77个,日均快递单量16万多件。同时,农村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光纤入户工程也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所需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当前制约淮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电子商务尚未覆盖到所有的镇、村,普及应用率较低,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农民电商总量少、规模小,农民通过电商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加强,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淘宝村780多个,其中江苏88个,但淮安为“零”。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宿迁全市拥有农产品网店2万余家,“触网”农产品4600余种,全年实现农村电商交易额205.3亿元, 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徐州市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约14万人。而淮安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活跃卖家仅6900多家,其中农产品卖家不足100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就6亿元左右。

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目前,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影响淮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是富有经验或者能快速上手的电子商务人才比较稀缺和抢手。淮安的农民电商大多自发创业,往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合作意识不强,电商组织化程度较低,发展后劲明显不够。即便有些农村企业经营主体或农民合作社涉足电商,由于其经济实力有限,也难以招来和留住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对淮安农村电子商务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形成严重制约。

电商服务业态不足。目前,淮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基本上限于物流快递企业,其他诸如代运营、店铺装修设计、图片摄影等类别的服务商缺口较大,致使农村电商店铺运营水平快速提升受到制约。究其原因,是缺乏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宿迁市近两年不断加大软件产业园、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网络创业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成功建设全市网络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分“政策、在线培训、网货展询、创业指导、网创风采、融资服务”六个板块,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网络创业者提供摄影、美工、运营、策划、推广、CIM(老客户维护)等技术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各类信息千余条,提供线上培训和线下指导近万人次。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淮安已出台部分电子商务相关政策,但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相比,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力度都还不够,未能解决贷款难、土地紧、人才缺等问题,亟须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蓄足后劲。

淮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强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方向。农村电子商务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工、农、商等多行业、多领域,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淮安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丰富,主攻农产品网络销售具有比较优势。一是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触网”,通过第三方平台、微信、QQ、自建网站等各种网络终端销售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二是以淘宝、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和地方特色馆,并逐步向其他知名电商平台拓展网络销售业务。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开设第三方旗舰店,推动特色农产品和加工基地依托电商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专区,培育网络销售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

加快平台建设,打造发展载体。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需要孵化的温床,落地生根更需要有承载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一是积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大力推动县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建设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各类特色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发展和建设一批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贸易便利化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销售规模,实现实体商店和网商商城有机结合。二是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依托市区顺丰电商产业园、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载体,引进和集聚一批专业农产品电商和服务商,以提供农产品专业化营销和配套服务为重点,对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给予支持、指导和服务,打造立足农村、面向全国及区域市场的电商产业基地。三是全面推进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盱眙淮河镇、洪泽西顺河镇等有条件的乡镇利用闲置厂房或依托各类园区建设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当地网商和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用房、网络通信、人员培训、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

篇5

2011年2月25日,我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成交了第一单,标志着我省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基础上,省农委决定扩大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工作范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个县,建设500个终端网店。同时,增加农资企业及产品,制定标准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探索运营模式,争取到今年底,全省农业电子商务网店发展到500家。

为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农委成立了全省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农委主任任克军任组长、副主任吴晓光任副组长,经管处、市场处、科教处、园艺处、农机处、乡企局、监管处、产业办、绿办、推广站、种子站、土肥站、环保站、蔬菜院、信息中心等15个委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是农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要求本着“稳妥起步、扎实推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构建一个安全、顺畅、便捷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今年,在不断完善农民购买农资交易平台的同时,着力研发农民出卖农产品交易平台,确保电子交易平台的适用性、便捷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探索一个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放心农资和卖出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的全新营销模式。重点在交易流程、物流配送、资金结算、质量追溯等方面深入研究、规范操作、细化实化,实现各环节有序运行、无缝衔接和让广大参与者满意。三是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通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做大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做好技术与运维以及管理方式创新、做实基地龙头带动,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由试点工作向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转型。

篇6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背景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各地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持,借助农产品行业网站以及各级政府的农业信息网实现双向的信息流的商务模式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寻求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滞后性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的网络基础仍相对薄弱,大量农户的生产并没有实现全程信息化,而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是很积极,这种互联网环境对整个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程信息化非常不利。

(二)农民互联网思维方式滞后

大部分农户基本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信息接收和掌握较差,具备先进信息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尚未普及,整个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切实下沉到农村基层,农民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滞后必然会制约终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本土站点质量不高、数量较少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网站包括河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顺丰优选等网站,大多农产品电商网站均为政府扶持,自主运营能力较差。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标准化、易配送、适合网络推广的农产品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但目前大多数农产品在品牌、生产、包装、销售、配送等方面标准化急需大幅加强。

(五)学生的实训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根据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能力结构,安排跟岗实习学生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工作,是目前基于校企合作的一种实训模式。但在具体实习工作中,却大量存在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的状况,这种差异性是校企合作模式里长期存在的一种矛盾。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化途径

(一)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由各级政府主导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促进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把本地农产品销售到外地市场去,真正改变“丰收不值钱、值钱不丰收”的农业宿命;克服农产品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和电子商务人才集中在城市的矛盾,处于城市边缘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产品和人才无缝链接、促进农产品销售的优选模式;将地处边远农村的零售包裹批量物流运到产业园,更好地满足网络订单的需求,帮助农民提高销量,促进他们的种养积极性,助力农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和农村青年的创业和就业,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在校生解决无电商工作人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困境,并在跟岗实习中带动一批转型农村青年成为电子商务人才。

(二)传导给农民互联网思维

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的网络化过程中,农民的互联网思维方式极其重要。农产品上游生产渠道中的信息采集和农产品溯源等重要信息都必须要一线农民直接参与,因此必须采取各种传导手段如网络知识培训、送教下乡、企业实践等形式,在农民群体中形成“信息技术是最佳生产力”等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

(三)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构建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的要求,根据电子商务职业领域,构建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

本着互利互赢的原则,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学校可与农产品营销行业、电子商务运营单位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以行业专家、企业实践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就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为本专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信息,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

(四)校企合作,创新实训思路

1. 将“工作室”引进学校

将“工作室”引进学校,与电商网站、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教师+学生共同承办电商外包服务。实现“五个合一 ”,即教室、工作间合一;学生、员工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销量合一;学习、创收合一。

承德市农广校在2016年底开始与“承德团”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办“学生商创业服务中心”,并服务于多家承德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为学生提供边学习边创业的实践平台。在合作的半年里,组织多次线上线下校企共同宣传活动,线上经营网店,线下社区宣传,学生们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 工学交替模式

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的要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学习期间,承德市农广校分批次选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进行实习培训,通过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岗位实习锻炼,提升自身实践技能。跟岗实习企业包括中国网库承德分公司、承德乾润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鸿雅人资等,分别在产品销售、单品推广、薯条创业策划、“神秘人”培训、会计档案录入等岗位中进行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自我,学会了自信自强,意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设计创新”理念有了提升,创业的激情已经悄悄燃起,也充分体会到父母赚钱养家的不容易。

3. 自主创业模式

将“校中厂”引入校园,电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微商联盟,推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型产品,如围场县某土豆条食品、丰宁某矿泉水,创建承德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篇7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农产品品质体现,必须借助地域特色找出差异化,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现实意义

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奠定了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基础。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可以说,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农村市场业态创新和农村商品流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电商拓展了农产品销路,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长期以来,农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等问题,特别是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全国全球大市场脱节的矛盾突出。农产品销售形式相对传统单一,销售半径相对较小,造成农产品价格较低和销路不畅,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产品与全国甚至全球大市场有效对接,打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快捷通道,拓展市场销售范围。同时,丰富多样、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r村电商优化了农村商品流通结构,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现行的“工业品下乡”大多经过多级批发和零售,最后才到达农民手中。由于销售环节层层加价,农民购买的消费品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商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低,质量追溯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消费品假冒伪劣问题较为严重。而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工业品下乡”,日用工业品经过网上营销+物流配送就可到达农村消费者手中,减少了多层批发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农民消费价格。而且,电子商务有利于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管,规范农村消费品市场,让农民消费起来更放心。

(3)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电商作为新时期创业的有效载体,能够吸引大量青年返乡创业。同时,农村电商还可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快递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不仅能改造提升原有的农村产业,还将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推动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7%,规模为2.01亿,预计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2017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5376.2亿元,同比增长38.1%,高出城市4.9个百分点,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7.3%。据分析指出,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电商下乡,农产品上行既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也让电商品类变得多样化。

二、东台市新街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新街村,位于东台市东南,濒临黄海,地理位置偏僻。近年来,该村村民依托本地船舶救生用品和苗木两大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淘宝、百度、惠聪等网站注册网店近400家。全村821户村民中,有40%开起网店,电商从业人员达1500多名,年销售额近3亿元,产品远销海外,走出了一条依托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反哺传统产业升级的致富新路子。

新街村民网店销售的主打产品是船用救生用品和苗木,过去的“泥腿子”玩转了电子商务。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是新街村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刻,不时有快递员进进出出。“白天,大家都守在电脑前。这个点是快递公司集中取件装货时间段,大家都忙着把一天的订单发出去。”指着村口停成一排、足有十几米长的货车,新街村党委书记孟小华解释说,“几乎国内所有大型快递公司都从新街过境配载,每天接单量500件以上,日发货量400吨以上。”

新街船用环保救生消防设备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规模小,效益差。2000年,村里年轻人崔晓春率先在网上注册网店销售船用救生用品,吸引一批同村年轻人跟进。随着最初一批人通过网络销售发家致富,村里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一行列。网络销售的红火带动了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已有生产型环保救生设备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主要产品200多种。“一条新船上要用的救生消防产品,在我们新街村都可以配齐。”孟小华对此很自豪。

与船舶救生用品在网上销售热火朝天相比,新街村的苗木网上销售有后发赶超的趋势。 新街镇的苗木在全国都小有名气。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东台沿海兴办“大赉公司”推广棉花种植时,新街就开始引进种植槐树、梧桐。至今,新街境内还有一棵“百年老柳”枝繁叶茂。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新街村书记的崔鑫引进银杏等经济树种,引导农民搞苗木种植。现在,全村90%以上的农户家中都长有树苗,全年供应量在500万株以上。网络销售船用救生用品的成功,让村里不少苗木销售人员受到启发,他们尝试用网络销售苗木,王陶培就是其中一位。“原本在青青苗木网进行销售,效果不错,去年10月份我就自己申请了域名,单独网销。今年上半年销售总额为1500万元,其中80%通过网络实现。”随着生意一步步做大,今年年初王陶培成立了自己的苗木公司。网络销售也让新街村苗木在全国打响。

为让更多村民了解和加入网销大军,新街村在村部设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免费培训电子商务知识;成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为有意网上开店的村民提供信用担保和资金支持;新街镇还规划设计了1350亩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第一期500亩已基本建成。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国将近7800多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网络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民买不起电脑,是中国农民上网的主要阻碍。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3000元至4000元;农村电话上网费用3.6元/小时,在加上各种费用,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2、农业网站不多,网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③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④少部分个人的网站;⑤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3、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4、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除了几个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导航栏的设置也都大同小异。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和帮助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但很少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

5、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

四、如何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确实可行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计划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我们就必须选择正确策略针对新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分析:(1)要深入到偏远山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2)电子商务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不能盲目的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和品质,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特色,要多针对这些地方特色开展电子商务;(3)要多做基础工作,引导消费者新的消费观念。应该有原来的现实货物交易慢慢转变到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在农民愿意接受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大力发展和加大网络宣传,并让给农民意识到网络能给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提高农民对网络的认识和渴望。

(二)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政府应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引导和扶持,为市场信息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条件的建设,为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加强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找和利用好各种可能的投资与合作机会,努力做好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站体系的规划建设。并且要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网络服务的带宽,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2)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对有计划分期对基层干部、乡镇信息员、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其次,要培训、引进业务营销人才,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人才,形成以网络传播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指导农业生产和商务活动的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第三,要做好农村毕业大学生树立为新农村服务的正确指向,这样有利于新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和提供与现代化信息沟通的桥梁。(3)加强网站建设。政府应组织建立针对性的电子商务网站,不要盲目的追求网站的大小,在开展初期要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提高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能够真正体验到电子商务给农民带来的好处。(4)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支持建立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广农技技术,以公益为主,支持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中介机构和经营大户的作用。

(三)借鉴经验发展和完善落后地区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我??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飞快,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平均每年增长率为40%。农村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站超过2000个,涉农网站超过了6000个,有的已经开始取得效益。例如,我国果品行业专业网站有约40多家。在大约200家果品商储公司中,近2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电子商务。沿海地区加上北京2004年的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经达到666亿元,上海达到700亿元,广州达到230亿元。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发达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来发展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新农村电子商务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新农村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建成以有形市场为依托、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结合、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构筑农产品流通新战略。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农村网络的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60-03

1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网络配送体系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为了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使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的新舞台,实现农民购物便捷。黔东南州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农村传统的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通过对黔东南州农村网络配送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研究,提出农村网络配送体系更好的建设对策。

丁雪峰、高攀、魏芳芳(2016)的研究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的发展对策:1)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通过加入,租赁,合作,重建等措施,在农村乡镇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站,重点推进农村物流建设综合示范。最终形成了“物流园一物流配送中心一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节点服务体系。2)促进创新“最后一英里”物流业务模式:推进Z归“货运线+村客运”客货联盟模式,开通农村物流“乡村进城”双向快速通道,努力打造多元整合,覆盖县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3)根据“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模式探索物流业务模式。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分析黔东南州物流配送为例。黔东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高,经济落后,能够上网查.资料并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人极少。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外面工作,也将原来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即他们也渐渐学会通过互联网上网购物,再加上农村的交通设施也逐步完善,然而农村物流配送逐步走向各个乡镇,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配送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黔东南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应加快完善农村网络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仓储储存和包装设施,开拓乡村快递物流业务,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网络覆盖到乡村,落实通信速提速降费政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成本。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现状

2.1信息基础设施未完善

我国学者杨国军,刘为敏等对农村高成本分布情况和问题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在农村基础上分布能力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向邦豪等对于高成本分配农业高档,困难和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农村配电网,配电,区域配电中心,技术人员和农户设计的物流配电系统,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文章“中国农村连锁市场趋势”中,文章强调了中国农村分销市场的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苏果超市如何在农村物流配送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案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栾国T对农村物流配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中国各省市城乡分布的现状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各乡镇农村分配的各种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和社会福利。

目前,黔东南地区的网络信息基本流行,县级以上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政府网络。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机构等各方面要素在一起,其中网站内容除了县的基本信息外,信息,市场预警,供求信息,价格报价,农业科技,最新品种,种子公司等栏目。有需求的互联网用户可以从上面得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这些网络信息是一个大型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快,可以使农民了解很多信息。而黔东南各县已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但这些只能在乡镇实现。

据了解,网络只覆盖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使用的电脑家庭很小,大多数农民正在使用手机在线购物,然后到乡镇接收包裹。在农村地区,4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接受小学教育,对于45岁以上的男子,大多只有几年的学校,一般不完成学业,可以在80年后使用电脑和90,他们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

2.2农村物流配送还在起步阶段

农村网络配送对于黔东南州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黔东南州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50号)以及《黔东南州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5]23号)等精神,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其工作计划是:(1)2016年10月底前,建成16个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村中心村电业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截至2017年12月底,泉州农村电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泉州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格局。(2)到2017年底,国家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以上,各州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县创建电子商务园区,2017年达10家;努力培养和发展在我县和县电子商务公司注册的100多个;发展2000多家农村店铺;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员工3万多人;创造我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成功,力争农村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旅游产品等)在线销售增长超过30%,实现农产品销售,畅销,促进购买,促进农村发展,加快转型。(3)到2017年底,国家积极努力打造1-2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争取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平台运营商驻扎在我国农村电力公司,实现我乡村的权力“百花开花,百家争鸣”气氛良好。

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省东南州农村信息化建设背后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势高,村庄位于山坡上,即使电信网络相对薄弱,在一些地方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网络设施提供宽带更加薄弱;其次,政府的财政和物质资源有限,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以及贵州东南部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很少,同时,各级网站管理者忽视了农业信息源和出版物的有效管理,内容很少,特别是供求信息,农村经济和市场信息。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能与匹配物流系统分离。供应链不完善,这是国家电子商务的共同问题,目前,产品包装,处理,运输,仓储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企业和人员培训滞后,物流管理困难而昂贵。他们大多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它们靠近农业生产基地,但物流和分销网络一般只到达县,有些地区延伸到村镇,大多数村庄和城镇,村庄不到达物流公司。物流配送,货物储存设施滞后。

3.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无序

现阶段,我国农村分布还处于初级阶段,重复覆盖的基础设施和覆盖面有限,没有人能从分布式系统中学习。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的经济,合理科学的日用消费品和农村物料对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需求分布最小化和及时响应。

目前,东南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有着很高的热情,县级以上积极创建电商平台,政府还积极支持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商平台开放本地特色博物馆。

4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基于不完善的网络配电系统,要加快网络配电系统的完善: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专业的信息传播和中介平台。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农村是否赶上各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能够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专业信息平台使业务和客户信息以最快的方式相互转移,提高业务和客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透明度,中间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确保资金转移的安全性,只有人们放心该交易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交易潜力。2)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更新网站内容,增加网上交易部分,而不仅仅是信息,也有利于农业流通。政府应重视和增加相关投资,使其能够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根据黔东南农民教育水平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培训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引导农民使用电子商务开始就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团体,带动农村居民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指导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引导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家庭农场,民间艺术家工匠,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在在线产品和服务营销的使用。支持“数千村庄和数千农村”农场店,供销合作社农业连锁店,农村邮局(站),农村信息基层信息服务站,农业信息服务站等电子商务组织保证使用农产品进入城市,货物进入农民。农村物流服务站作为一个节点,县,乡,村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物流配送网,农村物流配送开放“的最后一公里。

4.2科学制定区域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规划

首先,由政府主导,商务相关部门协调黔东南州和县(市,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市,县设立电子商务协调服务组织,负责为区域标准化和品牌化建O,网络宣传,活动策划,促销等,共同推动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发展。二是有序推进地方特色建设,大力扶持,避免电子商务平台不同部门同一地区的重复,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重复,浪费资源分散。第三,根据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区域分布的优势,市场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传输信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生产,协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过品种的信息载体,生产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以提高信息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对称性。

篇9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扶贫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传统行业都受到电商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单纯是增加一条销售渠道,多卖几件产品的问题,而是成为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与“三农”、就业、创业、扶贫、税收、城镇化等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相关。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其中明确了电商扶贫工程的重要作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政策。”2016年4月8日,商务部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试行)》,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五大工作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电商扶贫就是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及旅游资源无缝对接市场,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的层次有以下四层:(1)面向个体的精准扶贫,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培训及后续帮扶服务,提升技能从而脱贫。(2)面向企业主体,扶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涉农龙头企业、网上经纪人、生产合作社、地方电商企业等,带动农产品销售和贫困户就业。(3)扶持有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的贫困区域,实现电商相关主体聚集,实现产业化运营,带来大量物流快递、包装、广告、生活服务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4)以整个县域为单位进行对口支持,从县域电商规划、产业布局、网点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当地双向流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1湖北省县域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7月,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其中湖北省8个县)。2016年1月11日,农业部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方案涉及全国10个重点省(区、市),湖北省并没有作为试点地区。其中要求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和宁夏等7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等4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北京和海南重点试点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1.1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好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一直处于中部地区领先,2002年就获批国家科技部第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省。根据世界知名数据商Akamai的统计,作为国内网购大省的湖北(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在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的入驻企业数量和交易额都偏少。

1.2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情况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不断的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每年各省、自治区通过激烈的竞争评选推出发展基础和前景较好的示范县名单。从该名单分布来看,黄冈(共6个)、恩施(共3个)和十堰(共3个)的示范县入选最多。

1.3湖北省参与农村电商的主体及其特点分析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除了当地政府以外,还有以下7个方面的主体会参与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的建设中,包括:国家机构和央企(中国邮政、供销总社、中国电信)、传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地方电商企业(浙江赶街、山西乐村淘、深圳淘实惠)、涉农上市企业(金正大、辉丰农业、新希望、北大荒)、新农人群体(广大的农特微商)、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县域电商的整体规划与方案设计、产业园及物流体系构建、再到美工、摄影、包装、品牌设计、推广、培训等)、县域当地传统零售连锁企业。

1.4湖北省淘宝村现状

淘宝村通常是聚集在某个村落的网商群体,基于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以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的电商产业聚集现象,其数据认定标准通常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巴巴了全国20个淘宝村,湖北省无一入选。如今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211个,湖北仅有一家入选(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相对于其他农村电商发达省份(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5个,山东13个),反应了湖北还缺乏电商产业集聚的配套政策与发展环境,值得反思。

2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元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1)思维理念问题。很多地方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存在问题,扶贫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动,基层群众缺乏动力和基础,地方政府推行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往往照搬江浙等地先进模式,政绩思维明显。创业培训实用性和融资渠道等问题往往又得不到解决。(2)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程度不够,而缺乏标准化就缺乏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从而很难系统的包装和推广,从公共区域品牌发展到市场品牌。(3)信息、交通、金融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基础设施问题.面临着信息流和实物流两大主要难题(道路状况差,物流发展滞后,网络覆盖面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区域有限,造成交易支付渠道不畅通。同时农村电商融资困难,电商扶贫资金不到位,电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拨付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农民贷款困难等问题也客观存在。(4)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全面缺少专业的电商运营、技术、营销、市场、仓储物流、品控保险等人才,这也是实施电商扶贫的一大障碍。(5)县域电商缺乏统一高效的规划,造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式协同发展环境有所欠缺。很多地方政府重视扶持电商园区和企业招商,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对基数更大的农村草根电商创业的重视不足,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等新农人群体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3对策分析

探索并研究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电商扶贫开发水平,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带动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统一认识,利用农村电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电商并不仅仅只是工业品、农资下乡加农产品进城,而是要借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经济理念,打造重构新型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打通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流通环节,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增收;重塑优化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金融及生活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生活的现代化。(2)推进品牌战略,主打特色创新。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必须站在全局视角,整合优化当地农产品资源,以政府背书的方式,系统打造当地农特产品品牌,从公共地域性品牌逐步发展到市场化的企业品牌。(3)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当地电商产业生态圈。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覆盖范围和实际运营专业指导。需要贫困地区当地政府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并增强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拨付效率,丰富农村电商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解决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融资难问题。(4)培养高端和实用性电商人才,完善人才体系。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电商发展的人才问题,①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部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和力量;②通过创办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养本地化人才;③通过配套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做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贫困地区政府必须锁定紧缺应用型人才(美工设计、数据分析、运营推广),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5)完善农村电商扶贫制度和扶持政策。电商扶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领导专班的积极推进,地方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贫困地区当地营造电商扶贫的紧迫气氛,再基于深度调研成果出台电商产业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创业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创业贷款优惠政策,最后再通过典型电商创业致富案例的示范推广效应,进一步推进当地电商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结语

当前,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方认识差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组织与制度等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旨在统一农村电商参与各方的认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农村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电商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繁荣,实现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并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就业与创业,从而实现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人民增收脱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局面。

作者:杜晖 熊艳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昕,起建凌,谢圆元.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

2卢迎春,任培星,起建凌.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2)

3魏延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淘宝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张蕊,王银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9)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业;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062.5 文献标识码:A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生活和谐、农村和谐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着力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因其在经济领域里的深刻影响,显现其新生产力的本质,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不和谐因素

农业作为特殊产业类型,目前我国农业多采取分散化、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产业化水平低,尤其是与市场对接比较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

有人把“三农”问题概况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农业危险表现在农民种植和销售经济作物,而缺乏对其销售的预测能力,更是难以做到按需生产,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和谐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往往落入空话。2007年鲁西南地区的大蒜产业的“滑铁卢”,其主要原因是供求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失衡。另外,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农产品季节性和不易储存性的特点给商务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尤其在产品保险,运输处理上凸显其困难,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过多,交易成本过高,标准化程度比较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谐发展的“软肋”,阻碍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业和谐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高新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的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减少生产销售风险等方面的具有不容忽视的优势与潜力。

首先,可以部分解决“农业真危险”的问题。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使得农业生产安排以市场为导向,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简化流通环节,提高农业效益。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拓展传统交易方式.根据市场供求信息适时调整原材料采购、生产与销售行为。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如虚拟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提供交易撮合、库存和查询、数字签名、网上支付等,从而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交易效率和质量。

最后,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农产品虚拟市场可以实现网络营销、网上谈判和网上支付。进而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交易透明化可提高产品和价格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了存在传统商务中的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针对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1)创建适合农业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我国农村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和流通市场,甚至国际农产品市场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大致有三种商务模式。一是信息联盟服务商模式,建立农业网站信息服务联盟,构建农业领域综合信息平台,联合各区域、各部门的涉农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均沾、共同盈利;二是农民信息商务模式,包括短信商务、农业经纪人商务、会员商务模式等;三是企业信息商务模式,在市场环境中,我国农业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比较强烈,并且对有价值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2)政府主导扶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两大要素:其一是基础设施,其二是市场。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与电子商务市场的完善方面,政府无疑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着力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目前政府主导,多方推动,对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实施了重点扶持,为农村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2007年6月份启动的乡镇信息化普及“乡乡有网站”公益工程已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反响。

(3)培养新一代“网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村网吧建设、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涉农网站上宜多采用通俗易懂的信息,吸引更多农民“网农”突破电子商务网站客户资源的瓶颈。

(4)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提供数字化的交易、拍卖、支付、配送等服务,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若干农产品物流中心,增加对农产品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

(5)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规范交易行为,增强契约意识。借助网络和其他电子化方式,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包括交易规范,交易流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对农民进行商务培训,普及对商务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律能力。

受益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和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建设已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3月28日,CNNIC的《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高达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更多的农民和农产品企业借助农业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实现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从而克服传统商务模式下给农业经济带来的不和谐问题,减轻目前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为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顾爽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潍坊商业学校

张雪芬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