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在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1996年,Zuurbier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概念,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与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与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在集成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以从源头跟踪和追溯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我国畜产品质量事故也频频发生(禽流感、瘦肉精、金华火腿和阜阳劣质奶粉等事件),这表明我国畜产品市场的事前监督体系仍然不完善。因而,从供应链管理整合的角度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不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畜产品供应链由饲料生产、牲畜养殖、屠宰与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形成了上下游企业的网链式体系。目前,我国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中存在以下质量安全问题。

(一)饲料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饲料是养殖业的主要投入品,优质、安全的饲料是畜产品安全生产的物质保证。然而,我国目前饲料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饲料原料生产受到污染。玉米和豆粕是牲畜饲料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但近年来,随着饲料需求的不断增加,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大幅上升。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高产和高收益,超剂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使土壤、作物、籽实中的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对饲料造成污染。

2、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现象较为严重。虽然我国已制定了有关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标准和管理办法,但这些标准和管理办法在生产中并未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实。一些生产者为谋取利润,直接在饲料中大剂量的使用兽药(如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和盐酸克仑特罗等)和添加激素(如己烯雌酚、雌二醇、丙酸酮等),还有一些企业为提高动物的食欲,在饲料中加入大量香精。长期大剂量使用兽药和添加剂会在牲畜体内形成大量残留物,通过食物链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饲料微量元素添加过多。微量元素对维持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殖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微量元素过量也会产生负作用。长期、超量添加微量元素,导致大量的微量元素随动物粪尿排出而蓄积在土壤、水体中,经过食物链循环,对动物和人体造成的危害极大。

(二)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1、牲畜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牲畜生长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牲畜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和外源性污染两方面。自身污染主要是指牲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尿液和废气等。这些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细菌、病原体和致病微生物,如果不能对这些排泄物及时的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将污染养殖场附近的耕地和水体,用被污染的水和饲料饲喂动物,会危害牲畜质量安全,而且导致大量排泄物和致病菌在舍内蓄积,最终导致牲畜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外源性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工业“三废”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中汞、铬、砷、铅、铜、锌等有害元素和酚、氯仿、氟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含量超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杀虫剂导致有机磷、有机砷、有机汞等残留量超标;人类在生活中排放的垃圾、污水等渗透到土壤、大气、水体中,导致环境污染。这些外源性污染通过土壤-农作物-牲畜,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2、牲畜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疾病防治不当而导致牲畜产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防疫不科学,免疫不规范。按照牲畜养殖采取的“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通过定期规范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缺乏对疫苗的安全性、不良反应、效果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疫苗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不当,影响了牲畜健康成长。(2)不严格执行停药期规定。如果养殖户能按照休药期规定的天数停药,牲畜体内药物残存量会大大降低。但是,许多养殖场不执行“停药期”规定,一些屠宰场也没有形成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由此在休药期内出栏上市的肉制品中药物残留会超标,使得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有的养殖户使用药物时,用药剂量、用药部位等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养殖户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者有意使用违禁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户为谋取暴利,甚至非法使用瘦肉精、性激素、蛋白激素和镇静剂等禁用药品。

3、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1)一些屠宰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工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致使动物肉制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2)牲畜经长途运输或过度疲劳,细菌容易经消化道进入血液,一些屠宰加工企业立即宰杀未经休息的牲畜,其肌肉和器官受到细菌侵入而感染。(3)一些企业用于烫毛的水重复使用,形成交叉感染。(4)一些屠宰加工企业的案板不清洁,刀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刮毛、清理内脏、分割都在同一块案板上进行以及牲畜冲洗不彻底造成了病菌大量繁殖。(5)一些加工经营者为了追求生鲜肉的感观效果和增加产品售价,非法过量使用碱粉、芒硝、漂白粉、色素、香精等。(6)一些加工企业为增加肉的保鲜时间和延长肉的货架期,大量使用毒性较大和有致癌性的抗生素或防腐剂(福尔马林、敌敌畏等)。此外,畜产品掺假现象较为突出,如注水增重,甚至向肉内注污水,还有一些企业将病死牲畜加工成熟食品出售,以谋取暴利。

4、流通、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畜产品的流通渠道较多(如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超市等),流通规模小,参与流通的人员复杂。同时,鲜活畜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鲜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储运需要冷链系统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严重不足,致使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极易被某些微生物污染,食用这些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后,会导致人体细菌性消化道感染或造成食物中毒。

三、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一)饲料生产环节管理

农作物是生产饲料的基础,农作物的品种特点、生长环境及生产管理等情况决定着饲料的质量。为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饲料生产企业应该做到:应选用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施用有机肥,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对水、土、大气进行定期监测,严防非生物性污染;应及时收获、合理晾晒、妥善保管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和被污染;饲料生产过程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牲畜养殖环节管理

养殖场的布局要合理,符合动物防疫条件;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或杂交种,尽可能自繁自养,或者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以避免疫病传播;养殖场应建在没有污染,适合牲畜生长的地方;使用不含违禁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不含高铜、高铁、高锌、有机砷和镇静剂等的饲料;严禁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必须符合饲料质量标准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要求,并且在牲畜喂养过程中,实行阶段饲养、科学投料,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对养殖的牲畜加挂标签,每个标签均有单独的条码,并建立牲畜信息档案;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牲畜排泄物运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达标后排放。

(三)牲畜疫病防治环节管理

要根据牲畜品种和当地疫病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对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科学筛选,使用时严格登记;选择高效、无毒、低残留的防疫、治疗药物,以保证防治安全;进行疫情监测,对病死牲畜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动物出栏前严格遵守兽药的休药期规定,将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残留量以下。

(四)加工环节管理

屠宰加工企业应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意识,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制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保证肉制品能进行质量追溯。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牲畜在出栏前,要进行健康检查,禁止患病动物进入加工环节;在屠宰牲畜前,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与检验;屠宰企业应做到屠宰器具的高温消毒处理,确保屠宰加工车间清洁卫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畜产品加工区应符合规定的卫生条件,污物经过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肉制品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应科学使用防腐保鲜剂及食品添加剂;应保证所提供的肉品是按要求进行分割和包装,并能进行质量追溯的。

(五)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管理

首先,在畜产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应该保持好贮藏温度,以防其腐烂变质。其次,在畜产品销售最好采用超市专卖柜方式,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超市采购量大,有能力控制上游的供货企业,并为供货部门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同时还能够对供货企业执行质量标准情况进行检查;超市具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管理理念,可通过冷链方式进行畜产品运销,可以有效防止畜产品问题出现;超市采用商品系统分类和标签体系,利用计算机标识系统,清楚地掌握产品的流向,可以追溯畜产品供应商的责任,能够强化供应商的质量安全责任。

四、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选择

安全畜产品的供给涉及饲料供应、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实行从源头到终端产品各环节的全方位监控,只有堵住每一个可能的污染源,才能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面临畜产品供应链中众多经营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面临数量巨大,而且高度分散农户的“投机意识”,受监督成本的制约,政府常常无法对之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使得目前以行政部门监管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不能根本性地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006年9月13日,上海发生的200多名市民在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后中毒,便是典型的例证)。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制度,形成下游环节(销售、消费等环节)对上游环节(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反向制约与监督。一旦某个成员出现投机,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可以以终止合作对其作为进行惩罚,使得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具体做法是把饲料生产与供应、养殖、加工、销售及消费各个环节纳入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强调源头管理和责任分担,在重视政府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供应链中各个主体的战略协同关系,充分发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继子,周德翼.论国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

2、马发顺,牛建民.环环监控,多管齐下,确保畜产品安全[J].畜牧与兽医,2007(5).

3、王可山,郭英立.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缺陷及其完善[J].改革与战略,2007(4).

4、张雅燕,涂少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07(4).

5、张雅燕.供应链视角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酒店业;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2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酒店业的产业发展及营销提出了新课题,因此,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在发展,酒店电子商务不仅能为酒店顾客带来更多方便,也能为酒店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高速路的快速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已然成为中国酒店业最便捷,最有效,最经济的营销手段之一,顾客可以在网络上以直观,快捷的形式了解酒店,预订客房,第一时间获取优惠等。酒店电子商务能有效展示酒店形象,具有高效的管理及销售过程。当下,中国酒店业应更好地使酒店电子商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关于电子商务与酒店业

1.关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电子商务不等同于商务电子化。

电子商务即使在各国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关键依然是依靠着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已不仅仅包括其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应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等。

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

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商务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电子商务是以商务活动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

电子商务是IT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活动形式。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有:商店、消费者、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电子商务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缩小了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削减了中间渠道,从而使商品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来到消费者手中,保护了大众的利益。这也是它广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2.关于酒店业

酒店(又称为宾馆、旅馆、旅店、旅社、商旅、客店、客栈,台湾作饭店,港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作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

三、电子商务在酒店业的应用

1.电子商务在酒店业的应用环境

当今网络化的时代给酒店业这一信息需求量大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网络,并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依赖于网络,酒店业的与时俱进必须有电子商务的参与,互联网对电子商务在酒店业发展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使用互联网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以前因为经济、科技、文化等原因使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无法接受无法使用互联网,但如今教育的普及以及大众化是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大大减少,而且电脑以及宽带费用也都是不断的降低不断的普及,问题被一点点解决了,全民互联网时代自然也就来了。就像科学家所预测的一样,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到时候互联网将走进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2.酒店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形式

目前,我国酒店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形式主要有:酒店利用互联网,与旅行社、旅行商、航空公司、银行系统、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电子商务的B2B模式,酒店通过网络在线与客人进行旅游产品(如客房、餐饮娱乐)的预订和宜传,了解客户信息的B2C模式。

近期比较火爆的各种旅游网站也成为酒店电子商务方面业务增长点的新成员,通过旅游网站的推广,基于旅游网站的会员数,对酒店的影响力的扩大是十分有帮助的。由于旅游业与酒店业的紧密结合性,今年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酒店业带来了更高的增长速度,酒店与旅行社的合作,航空公司的以及团购网站都为酒店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并且这些形式将会越来越完善,逐步成为酒店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四、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各种基于新的技术平台的迎合酒店需要的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店的管理系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而新时期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电子商务建设进程的速度与客户都酒店的需求的不对等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酒店经营者观念上的差距、IT行业与酒店业行业之间与生俱来的差距以及电子商务在酒店业上缺乏行业标准。观念上的差距是因为一般酒店经营者将酒店认为成传统的服务行业,考虑的仅仅是客房的出租与餐厅的经营,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电子商务对酒店业新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推进作用。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IT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行业的定位不同就导致了行业间的差距。而由于酒店业对电子商务理解上的差别和制作酒店系统的科技公司不同的设计方案导致了电子商务在酒店业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

五、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应用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于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应用存在问题,对策有如下几点:对于观念上和行业上的差距可以通过提高对酒店管理者的培训水平来解决。使其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了解电子商务在酒店业的应用的最前沿形式,从而解决观念上的差距,减少行业上的差距。而随着电子商务在酒店业上的迅速发展和成熟,酒店业对有关部门制定电子商务在酒店业应用上的行业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以此规范电子商务在酒店行业上应用的各个方面,使其发展的更加平稳。

六、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国际性商业、旅游活动的增多,都为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机会,先进的理念。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酒店业的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互联网,利用信息公路的宽度、广度和速度,加大电子商务在酒店业上的投资,电子商务在我过酒店业的发展必将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于涛.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2,11:234.

[2]周毅.电子商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作用体现研究[J].中国商贸,2011,03.

[3]陈萱.论电子商务在酒店业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