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课外阅读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篇2
的确,作为学生要学好祖国语言,掌握科学,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农村学生能完成吗?我对身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外阅读成为一句空话。
一、氛围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在校内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每周课表上安排了35节课,课余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很难挤得出时间来读书。即使是早读课也不大可能,得用来背诵指定的课文。因此,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缺少读书的氛围。自然,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二、视野狭窄: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比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家长一听老师说要买课外书,他们首选是优秀作文选,他们认为优秀作文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习作水平。因此,就狭隘地认为作文书就等同于课外书。其次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并不喜爱看名著,即使是对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也是兴趣缺缺。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和小说。其中有不少书的质量都比较差,真正能称得上文质兼美的极少。
三、读未得法:大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算是阅读过了。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就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对于阅读的目标不明确,他们只满足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把课外书与动画片同等对待,完全忽视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了指导,不再是放任自流了。
一、由表至里,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我总是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同时,我以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激趣。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名家、名篇,很有代表性。在平时教学时,我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指导学生朗读,学完后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介绍相关的作品,或介绍主要人物,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后就不会将课外阅读当作负担。我在班级里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方法,注重实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们教师本身并不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浏览。缺乏精读的阅读是没有深度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遵循由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即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指导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类型来记录阅读所得,并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养成习惯
只有布置,没有检查是搞不好课外阅读的。对于课外阅读,我把它放到与课内阅读同等重要的位子,“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不可一日不查。”
我每天都抽几分钟,安排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此外还每天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阅读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6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教材中的阅读量滞后于学生能力成长的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汲取知识,积累底蕴。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使其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对于提高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在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具体做法及意义如下。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成功经验表明,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规范化教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课外阅读,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须读多少课外书籍、怎样阅读、有何要求等没有明确的细化,而且与语文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协调好。笔者对此加以充分改进,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首先,开展课题研究,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学校语文教改研究之中,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上与学校、年级、班级的语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其次,专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对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阅读内容、达到什么样的阅读效果等制订了阅读计划和要求。另外,在语文教学整体推进中,专门为课外阅读留出时间和空间。将教师的课内简要指导与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让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可以对整体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指导学生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
同样读一本书,花同样的时间读,但学生的收获和体会各不相同。有的仅浏览皮毛、知道了梗概,有的掌握了方法、把握了重点。学生阅读效率出现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阅读方法、技巧具有差异性。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将阅读活动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而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嚼慢咽。将阅读计划编排到每月、每周,并具体到相关书目,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能有条不紊地推进。笔者侧重于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文选、青少年期刊及古典名著等,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还强化了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方法、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的技巧。在阅读方法上,可以从浏览、略读、详读、研读等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做好读书摘记、整理活动,将文章中的优美片段摘录出来,将优秀文章的间架结构提炼出来。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掌握文章框架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精彩的语段,以及对一些细致入微的描法、形象的表达方式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为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搭建良好平台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加强技巧的指导,还要重视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平台。在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精美的语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或评选活动,展现学生的阅读成果,并且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笔者专门为学生定制了读书笔记模板,前半部分用于摘录优美语句、段落,后半部分用于提炼精巧的框架及撰写读后感。这样的读书笔记,能够将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的精华提炼、记录并积累下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都有所收获。笔者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一方面,选择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全班同学学习和借鉴,从字迹书写工整到内容精彩、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等方面,为其他同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另一方面,还组织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让同学看一看、评一评,哪些读书笔记非常优秀,评选出全班十佳优秀读书笔记。凡此种种,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信心和动力。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踊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他人的阅读中汲取经验和技巧,实现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目的,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发挥课外阅读破解作文难题的功效
中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作文写作,或多或少会存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学生在写作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或是头脑里有一些素材但不知道如何说起。笔者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重视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联动,将课外阅读作为夯实学生文学基础、提高写作方法、技巧的重要抓手。比如,通过阅读的日常积累,让学生脑海中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词汇,对一些描写的精彩段落、语段铭记在心,并对文章的间架结构及写作时如何架构文章有了清楚的认识。在开展作文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相似类型作品或文章的课外阅读,尝试总结这些文章是如何选择材料、运用手法、安排结构的,是如何将主题中心表达出来的。在课外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对各种类型文章的具体写法可以产生感知上的整体印象,再加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很好地提炼出写作提纲、运用手法,并对文章的巧妙之处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课外阅读分析作为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对素材也能够按照合理的框架进行巧妙安排。因此,良好的阅读,能在作文创作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方法、技巧并融入到作文创作之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既要在教学设计中统筹兼顾,又要在教学组织中凸显要点,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篇4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磨砺学生阅读意志,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努力追求课外阅读实效。
一、多种形式开展课外阅读
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一)“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在各班级开展了“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踊跃谈感想,多元评价习作。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二)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校园文化,以此为平台,在全校、各班级发起创建“书香校园”的倡议,着重在学生课外阅读部分做好文章,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畅游在文学世界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并把作者的简介整理出来,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年级与年级之间进行读书心得评比活动,开展“走进名著”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在课间互相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开展日常阅读活动。每天下午正常课程之后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从好词、好句,谈感受、明白的道理等方面做好读书笔记,继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周检查一次,学生都认真读书,记笔记,教师适时的进行鼓励。看来学生确实将读书融入了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读书故事交流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读书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与同学交流、分享,班级组织“故事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明白道理,收获颇丰。
(五)编导课本剧。学习一些具有戏剧特色的课文之后,教师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技能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视野狭窄,但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心言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也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巩固兴趣提供展示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每周五教师把(心言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读书热情。
四、保证时间拓展阅读空间
篇6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能力 指导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下面谈谈笔者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不少中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阅读好的书籍,我就经常利用班会课、语文课推介古典名著、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等。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学习方法报》《关注》等。
其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开辟《好书推荐》栏。《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该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刊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我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标兵”比赛,树立优秀的阅读榜样。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阅读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鼓励表彰,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
三、努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博览和精读相结合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读法随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
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7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结合近年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外阅读的方向——应用、学习、积淀
应用,就是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的文章有限,只能举一,只有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才能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课内阅读质量的提高。
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我让学生阅读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更深刻地体会到她身上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了《司马迁励志写〈史记〉》后,让学生阅读《史记》,学生不但了解了祖国历史文化,而且对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品格更加钦佩。
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依据这样的要求,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标准——有趣、广泛、合适
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笔者所在学校依据各年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我在班级中每学期也列出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推荐时,我很注重谈自己对推荐书的感受。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深思、摘记
阅读,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问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思求知的境界。
摘记,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等,我要求学生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1.圈点勾画
即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读书作记号”的方法,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适当作记号。
2.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四、课外阅读的动力——讲述、展评、竞赛
讲述,可以是好书推荐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等。这样的活动,我在班级中经常开展,这也是检验学生读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活动,我总是先在班级中广泛评选,再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展评。
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竞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我在班级中也经常举行这样的竞赛,以此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讲”“展”“赛”,不但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使学生有了读书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成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劲“马达”。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孩子明白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成长的终身伴侣。
参考文献:
篇8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他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指导好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呢?
一、培养兴趣,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大门
教师在引导或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书时,不能硬压,而是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是读了许多书,背了许多诗,具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老师在向学生介绍阅读课外书时的好处时,才能介绍得生动、真切,才能有据可依,有理可导,学生才能被切实地打动。产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如果在给学生谈书的好处时,能够从一本书谈到另一本书,能够从一首诗背到另一首诗,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怎么能不打动学生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尤为明显,如果老师一旦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知识渊博,无所不至的印象,学生自然会把老师作为直接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要把他们引进课外阅读的大门并非难事。
二、亲子共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
课外阅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切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为孩子建立小书架;领孩子少逛商场,多转书店,买他们喜欢看的书;把自己的一些优秀书目交给孩子去读、去收藏;和自己的孩子经常讨论书中的问题等等。从而使孩子们从这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使自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外阅读,吸取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家长要及时地为其办理图书证、购书优惠卡。每到孩子生日,有一样礼物不可缺少,那就是课外读物。出差回家时,一定不要忘记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只要有空闲时间,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互相提问……教孩子放声朗读精彩句段,批注圈划,适当地做做摘记,写写读书笔记……三、教给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既然把学生引近来了,那就要关注学生的修行,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临睡觉前,饭后的闲暇时间都可选择,并把自己所读的书目和大概字树列成表记录下来,过三、五周组织学生交流一次,如办“古诗文比赛”、“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等活动。这样,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不少知识,从而更加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
就在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延长课外阅读时间,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目。同时,在读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对所看的书目进行简单赏析。这样做得久了,学生就能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习惯,他们就想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因此,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但是,我隐隐感觉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有越来越复杂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即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即便不以识记为目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东西也会很自然地渗入学生的精神生命中。本该愉悦身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因太多的附加条件而被扭曲、异化为一种强制性的、痛苦的被动行为,这岂不等于是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90-0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
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尚不能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扩展教学思路,耐心引,导。讲故事是诱导他们喜欢读书的很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并让他们充分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在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随着词汇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应变为指导者: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书,并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一是评选“小小书虫”。在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不同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在班上设立“书虫排行榜”。学期末根据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书虫之星”,予以表彰。二是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勤做笔记。评选前,学生先在班上展示自已的读书笔记,互相学习,互相评比然后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统一展出,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三是展评手抄报。可以以一个内容为主题让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四是组织知识抢答竞赛。抢答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的课内知识和所推荐的课外书上的知识。有猜作者、接诗句、对对联、谈作品内容、词语积累、古诗积累等形式,对答对者发给精美纪念品。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掀起了全班的读书热潮。
三、创设多种表演机会,升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10
一、如何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我从实际出发分两步开展课外阅读:第一步,教师指导下的集体阅读;第二步,独立的个人阅读。我们选用的课外阅读材料原则上是适用于“少吃多餐”,难度适中或略浅,内容广泛,短小精悍。这些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订阅的《21世纪学生英文报》、《学英语》等英文报刊,另一种是增发的英语打印材料。《21世纪学生英文报》、《学英语》文章内容不太难,不太长,题材新颖,趣味性强,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读完还想再读。为督促阅读,我们保证每周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上,主要是就短文的理解互相问答,还介绍风趣的谚语,或一些简短的英语新闻。学生还可以自由提问和讨论自己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对这种“Free Talk”课型十分感兴趣,常常被有趣的句子逗得哄堂大笑,纷纷模仿,在很轻松的气氛中就爱上了课外阅读。
但这种旨在引起兴趣、培养勇气的集体阅读毕竟是过渡阶段的指导性阅读。我们还抓紧时机向独立阅读过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10—15分钟,读一版报纸的内容。好多学生渐渐超过了这个要求,有些学生两天就看完了报纸,还做了摘录笔记。同时,我们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以促进学生坚持独立阅读。检查的方式有两种:检查摘录笔记和测验。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读书笔记本,我们要求阅读时摘抄一点精彩句子,或写故事大意,记录在笔记本上。检测课外阅读的题目结合南宁市中考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和“是非”题为主。
就这样,我们通过课外阅读把学生引进了课外英语书报的世界,把活的英语引进了课堂。现在我体会到:开展课外阅读,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宜早、宜浅、宜适当”。
二、注意三个方面问题
课外阅读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教养水平,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但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持之以恒。
1.听、说、读、写相联系。开展“四会”综合训练,已作为一条教学原则写进了大纲。开展阅读教学,也应注意联系学生的听音、问答、复述大意等活动。随着英语总体水平的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也不断加强。
2.不能忽视课文教学。强调开展课外阅读,绝不意味着可以轻视课文教学。我们也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等能力,如坚持用英语授课,引导学生逐段贯通理解,总结出“main idea”,并设计一些理解练习给学生做,以避免只重视剖词析句,而忽视培养全文贯通理解的能力,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3.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在知识上,课外阅读不重新授,但求复现。课本生词复现率过低,通过课外阅读,许多似曾相识的词渐熟于心,学课文不再步履维艰,而是自然顺畅了。所以,课外阅读是对课本学习必要的加强与补充,在知识学习方面不会加重负担。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原来觉得英语很难学,自从开展课外阅读以后,兴趣倍增,成绩也有显著提高。由于订阅的报刊和增发的打印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欢迎。大多数学生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起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增加新知识的作用,客观上缓解了课文难与学生基础差的矛盾。由于这类课外读物编得好,单词的复现率高,并附有注释,加上学生都自备了英汉词典及语法书,因此理解文章内容并不困难。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的过程,通过广泛阅读还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使他们学得更活了,也起到了预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