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情境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开放教育;成本管理;情景案例教学
电大自办学以来,开放教育基本沿着“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够重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本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包括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内容,很是抽象,对未从事财务工作的学员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开展情景案例教学确实较为必要。
一、开展情景案例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电大开放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情景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企业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体验,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场景的事件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或事件情景,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感知、理解和领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精髓,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探知欲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课程情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本科学员学习基本没有财务知识,企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对于这部份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具体的情境,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快速并准确地理解知识,这对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和适应力也是一种培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认知水平,使这些学生的探索性、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课的到课率水平。
3.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成本课程情景案例教学中如何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考评,使学生认为这种考评体系更加合理,更具现实和情景化,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能够得到体现,这样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二、电大的开放教育情景案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分析
1.开放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变更慢,与企业实际脱节
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成本管理教材理论概念较为抽象,与企业实际管理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的行业成本管理方式方法也不同,信息本身变化速度很快,但我们的教材变更速度过慢,基本上不能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同步,远不如高职院校的教材。而且开放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化设置体系,这种模式化的课程体系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结构,更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多样化的需求。再加教师大多以理论讲解,习题分析来教授巩固课堂学习,与企业所需的财务分析、决算、税收筹划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有一定的距离。
2.教学形式较为刻板,缺乏先进性
开放教育经济类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是电大最早提出来的,而且电大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像"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是电大办学的一大特点,但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未落到实处是经济管理各专业存在的普遍现象。老师满堂灌输,教与学双方缺少交流和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授课手段单一,信息量不够充足
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教师往往采用黑板书写和PPT课件的教学形式,信息量不够充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学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在自己预习教材中的成本管理基础内容后,运用一些企业所发生的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可以身临其境体验现实中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对此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在情景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单一的理论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4.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估体系中不能得到体现
开放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比较落后,虽有创新,但整体而言,对师生的考核评估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形式只是检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考核内容以书本、教材为主,与企业实际、现实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变革情况严重相脱离,以至于学生“学不能致用”,不能帮助学生在单位的岗位得到一定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开放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5.实践型师资人才短缺
电大经济类专业在开放教育中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校引进教师的人数在配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关系难以平衡,学校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高校引进师资,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而工商和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情景案例教学更是不好把握。学生也无法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点的精髓,培养出合格人才的目标也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实践型师资短缺是电大开放教育亟需考虑的问题。
三、开放教育课程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模式的思考
1.合理地设置课程,把情景案例教学融入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教学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教授过程和综合考评体系四方面展开。其中,教授过程是改革核心,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和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特点,选择新型的、更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与面授教学,实习环节相互配合,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把情景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环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点和能动性,学生课堂里学的内容与实践相集合,能学以致用,受益达到最大化。
2.设计开放课程模式下的情景案例教授过程
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教师在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时模拟企业真实情境,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并有效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的成本分析、决策和控制等情景案例,如成本核算成功案例可以用海尔的案例,教学中利用PPT制作的网上教学、图片和表格、摄制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现场和专家访谈录像,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启发性和目的性的情景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评判,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因此能提高上课的到课率。
3.结合情景案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开放课程平台是开放教育的一大优势,课程实行多样化的授课形式。首先在电大在线平台提供各门课程的资讯,除了课程已有的基本信息,学习辅导、课件辅导,平时作业外,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它可以弥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的缺陷,学生须在开放课程平台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量,当然包括实践环节的内容,尤其是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开放课程平台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和归纳,做成问题的形式,放在开放课程平台上,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教师在考核时,可以将面授和开放课程平台考核成绩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定。其次对于小班化预约上课的面授课,让教师为学生做最基本的课程引导,而大量的学习任务在开放课程平成,平台上每门课程都是有目标、任务、方法、内容、作业、答疑、互动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综合教学系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系统给出考核成绩。课程平台此时作为有益补充,要求学生在此平台上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这些内容可以是情景案例教学的背景内容,附有思考题;也可以是我们已经试行的网上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这种考核是事先给出评分标准,根据学员网上教学讨论活动发帖质量和数量的参与情况将纳入形考成绩中,及时地对他们的网上学习予以反馈,合理地设置课程学习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4.改革综合考评体系,评价情景案例教学成果
根据课程特点、教授方式进行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改革。目前我们的课程以面授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如何评价情景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应确定考核方式,这个方式方法可由师生共同制订,再来确定面授与其他学习形式考核比例,最终全面综合评定成绩。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写出评估报告,可以利用课堂情景案例教学,把预先准备的问卷调查分发给学生,当场收回,统计各种数据,便于分析教学效果,取得一线的数据资料。这种采用情景案例实训模拟平台进行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考评更具现实感、情景化。让学生参与教学考评,考评呈现多元化特点,具有分层次、分类别、多样化考评体系,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考评体系更公平,效果也会更好。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
开放教育由于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及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短缺,为课程情景案例教学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就应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有两种途径较为可以行:一是从大中型企业中挖掘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实务操作人才,二是把我们的教师下到具体企业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真正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人才。更好为情景案例教学服务。综上所述,情景案例教学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的检验,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方美君 单位: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娇娇.企业价值优化视角下成本核算与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J].商业会计2013(12)
[2]冯志芳.ERP情景下生物制品行业成本管理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4(7)
[3]刘中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11)
篇2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实验改进案例进行阐述.
1苏科版九上13章第一节知识点“短路”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短路”知识点的处理方式多是理论讲解,“短路”会造成很大的电流、烧坏电源等等.而对于教师讲解的这一结论,由于缺乏可视性实验,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短路现象的机会不多,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往往认识不够.
1.1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一
短路干电池.由于干电池内阻较大,短路后,实验操作者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感受电池发烫,发热,作为演示实验,可视性很差,即使找一两个学生上来触摸,其他同学也没有直观的感受.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再次改进,串联3节或4节干电池,再次进行短路实验,实验呈现效果与一节干电池被短路的效果差不多.后来考虑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因为成本大,浪费太多这一方案放弃了.在后来的改进中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保险丝,观察保险丝能否被熔化,现象远处根本看不到.后来又尝试将细细的火药粉(从火柴头上刮下)放在棉花上,包裹在保险丝上,观察起火现象.现象微弱,没有明显的明火,有淡淡的烟,后面的同学还是不易观察到,这一方案只得作罢.
1.2改进实验方案二
进一步思考后,实验的设计将重点放在增大电流和减小电池内阻上,在短时间内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鉴于以上思考后来改用学生电源,老式的最大电压可以增加到24 V的电源,用直流输出,用鱼嘴型导线夹夹住一段保险丝,采用20 V∽24 V的电压,用试触的方法,短路的瞬间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电火花,实验效果很好,很远都可以观察到,电火花产生的一瞬间,学生一片惊诧声.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段野外生活的视频――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获得火源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南孚电池,香烟中的锡箔纸裁成细条,用锡箔纸短路一节南孚电池,很快就有明火出现了.这个实验装置用来演示短路实验效果也很好.
2苏科版八下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知识点“感知大气压”――“瓶吞蛋”实验的改进
感知大气压或气体的压强,学生活动的小实验很多,其中文献报导瓶吞蛋实验
较多,苏州市中考题中出现过“瓶吞蛋”后,再将蛋吐出有哪些方法的考试题.命题者在命题时体现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的运用,这也是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很容易忽略的,当时这道题成了当年中考的压轴题,得分率很低,在此后的几年时间
里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2.1改进实验方案一
广口瓶或锥形瓶瓶口向上,将鸡蛋(煮熟的直径略大于瓶口)放置瓶口,瓶内事先倒入热水排出空气,或用点燃的酒精棉排出空气,使鸡蛋慢慢地进入瓶内.吐蛋的方法刚开始采用将瓶口倒置,用电吹风吹风,减小瓶口处的压强,利用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将鸡蛋压出瓶子,但实际操作后发现电吹风增大了瓶口处空气的流速,但由于外界空气的影响,瓶口处气压减小有限,内外压强差不足以将鸡蛋从瓶内压出.进一步思考后考虑增大瓶内的压强,将瓶口倒置在铁圈上,在瓶上浇上刚刚烧开的热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将鸡蛋慢慢压出瓶子.笔者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讲课时都是采用这个实验设计,由于瓶口是竖直向下的,鸡蛋往下落,学生总认为是重力影响的.后来听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有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2.2改进实验方案二
将广口瓶或锥形瓶倒置在铁圈上,将鸡蛋放在瓶口下方刚好卡住不掉落,此时鸡蛋也不上升.学生很清楚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不会使鸡蛋上升.取下鸡蛋,在瓶内倒入刚烧开的水,排出空气,将鸡蛋放在瓶口下方刚好卡住,可以观察到鸡蛋在缓慢上升,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鸡蛋上升要快,可以在瓶底放上冰块,降温,气体受冷收缩,瓶内压强减小,压力差方向向上,将鸡蛋压入瓶内.
点评实验改进的思维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或瓶颈,根据遇到的问题逐一解决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苏科版九下13章第四节知识点“水果电池”
“水果电池”实验是教材WWW的一道习题.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是:两种金属片的电化学活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更活泼的那边的金属片能置换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的氢离子,由于产生了正电荷,整个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或者说是产生了电荷),所以在组成原电池的情况下,
从理论上来说电流大小直接和果酸浓度相关.通常选择3∽ 4个柠檬(酸橙、苹果、梨、菠萝也可以),铜片和锌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铜片和\片之间的电压,并指出它们中哪一个是正极、哪一个是负极.如果电压太小,通常多串联几个水果电池,再用电压表检测.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尝试接入发光二极管,尝试接入车载太阳能摆件.在设计中又暗含了能量转化的思想.实验也可以用果汁、可乐等替代品,实验效果也较好.
4苏科版九上13章第一节知识点“升华”
教材中的升华实验用碘锤加热,观察紫色的蒸气,说明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这个实验用热水浴效果较好,可以分组实验,在水浴中固态碘很快升华为紫色碘蒸气.而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对碘锤加热,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出现液态.
4.1改进实验方案一:樟脑丸升华与凝华实验――“人造雪”
将樟脑丸研碎,放在大烧杯内,剪一节松枝,放在烧杯内,将烧杯用白纸封口后用酒精灯加热,萘升华,慢慢冷却后附着在松枝上,白白的像雪,很漂亮,但在加热的过程中萘的气味非常刺鼻,而且有毒,这一方案也舍弃了.
4.2改进实验方案二:神奇的干冰升华现象
(1)干冰放入有水的水桶,产生巨大的泡沫――熟称“干冰泡沫”,实验现象很震撼.
(2)干冰放入热水或咖啡中,现象也很是震撼.
(3)将干冰放入保温杯中封好杯口,待到用时在杯口放一个瘪掉的塑料袋,慢慢地塑料袋就膨胀起来,里面充满了气体,通常还有其它附带的现象――下雪、凝华、液化等等.
干冰可以开发许多有趣的小实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5苏科版八上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声音的产生”――演示音叉的振动及发声
在“声音的产生”这节内容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就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让悬在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着.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其振动和发出的声音都很微弱,教室前排的学生也很难看清或听到,因而音叉的振动及发声必须通过音叉与其它物体发生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实验改进方案如下:在演示音叉的振动时,可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轻触桌面,便能听到叉股与桌面撞击时发出的喀喀声,提示学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与硬纸片接|,整个教室内都可听到硬纸片在振动的叉股作用下发出的响声,这些现象都能表明音叉的振动.在演示音叉发声时,可将音叉的底部与课桌等物体紧密接触,这时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整个教室内可听到音叉发声引起的共鸣声.如果用手捏紧音叉的叉股,就听不到声音了.另外,由于课桌等物体的共鸣频带较宽,在用音叉组演示音调时也可采用此方法.这一实验不需增加其它器材,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篇3
高中英语教材的对话部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languagestructure,二是languagefunction。为了适应现代英语教学和社会的需要,语言结构也不只是“语法教学”,教师在处理语法时,也常精心准备若干句子,语段或小对话,在课堂设置一定的语境,然后指导学生去归纳总结,使“语法教学”为研究性学习服务。毋庸置疑,languagefunction更应体现其“交际性”与“应用性”。现行教材中所用的对话大都是篇幅较短、浅显易懂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语言功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景,并在情景创设中,坚持“学生自主,环境开放,注重实践,鼓励创新”,通过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将单一的句型操练变为趣味盎然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以求完全掌握。
案例实录
例1:引入对话
新课MakingsuggestionsforaNewYear’sParty开始前,我们照例进行DailyTalk。那天同学所讲的话题是cartoons,谈到喜欢看卡通片,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但对中国自己的卡通片都不喜欢。理由是无论从内容新意、动画处理技术、衔接技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从所读内容上看,与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毫无关联。我在听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Sinceyouarenotsatisfiedwithourcartoons,whynotwritetothecartoonmakerstomakesomesuggestions?Doyouknowhowto?带出了对话的内容。但对于这个语言功能,并不急于把句型展示给学生,而是创设了几个情景,让学生通过训练,自主地进行归纳。
Makingsuggestionsforthenight
Relaxing
Sleeping
winterhlidays
improvingspokenEnglish
choosingthereadingmaterials
略经准备后,学生开始说起来。第一对学生中有一位胆子较小,口语不是很好,所以她们就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对话:
S1:HowcanIdotoimprovemyspokenEnglish?
S2:Youshouldpractisealot.Readingthetextaloudwillbehelpfultoyou.
S3:Thankyouforyoursuggestion.
接着又有几对学生将他们所编的对话呈现给其他同学。但一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前面几位同学都是接受建议的,那么怎么来表达相反的意思呢?这位同学及其他有类似疑惑的同学很快从同学的对话中得到了答案。
S1:Howcanwespendourwinterholidays?
S2:Let’sgotraveling.
S3:I’drathernot.Butthankyoujustthesame.
从以上的几段对话中我们可看出,如果直接出示新句型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创设情景以后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角色中,他们不再被动地等老师说出句型,而是主动地应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建议。教师对这一用法不需作太多的说明,只要帮助学生对一些常见句型进行归纳和整理即可。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不必马上解答,而是启发引导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及自主性。
例2:对话应用
在引入对话、学习了对话内容及对常用句型进行整理后,我们就让学生进行写、听、说等多种训练以学会具体应用。语言的应用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创设多个不同贴近生活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语言功能。]
课本上的听力训练B部分是根据所给的图片及听到的内容来判断正确与否。我利用了这张图片,让学生进行pictruetalk。
T:Nowweknowhowtomakesuggestions.Infact,weareoftenrequiredtomakesuggestionsinourdailylife.Supposethereisanewclassmateinyourclass.Shewantstobuysomethinginherfreetime,butsheisastrangerinyourdistrict.Thensheasksyouforhelp.Whatshouldyoudo?Let’sdoanotherexercise.
对于这一picturetalk练习,我要求每组上的两位同学选取一个地点,自己创设情景来编对话。在领会了我的意图后,学生们开始练习起来,随后运用了新学的知识进行了内容很丰富的对话。如下面一则:
S1:Ifeelcoldnow.
S2:IfIwereyou,Iwouldwearmoreclothes.
S1:ButIhaven’tgotenoughclothes.
S2:Whynotaskyourfathertobringyousome?
S1:I’drathernot.Myhomeisquitefarfromhere.
S2:Thenyou’dbetterbuyone.
S1:That’sagoodidea.ButIdon’tknowwheretobuy.
S2:YoucangototheFifthStreet.Thereisadressshopthere.
S1:HowcanIgetthere?
S2:Doyoustillrememberwherethepostofficeis?Whenyougooutofit,justcrossthestreet.You’llfindthedressshopontherightoftheshoeshop.
S1:Thankyou.
从以上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而且能结合使用以前所学的关于问路的语言功能,实现了知识的迁徙。因此我又设计了下面一项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围绕着“MakingSuggestions”这一主题,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训练。下面就摘取了学生的两个活动片段:
活动一:(shortplay)Afatmanwantedtoloseweight.Hewenttoaskthedoctorforsuggestions.Thedoctortoldhimwhattoeatandtotakesomeexercise.Onhiswayhome,hemethisfriendandtoldherhisdecision.Butwhenhisfriendvisitedhimafewdayslater,shefoundhewasevenfatter.Hedidn’tfollowthedoctor’ssuggestionsatall.(UnitTwo)
活动二:(interview)Ajournalistinterviewedatopstudent.Thestudentgavehisownsuggestionsonhowtostudybetter.(UnitSix)
这一训练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新旧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篇4
[关键词]Wiki 教师 协作发展 策略
[作者简介]张欲晓(1974- ),女,辽宁沈阳人,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教育理论。(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65-03
从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教师群体共同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体现了终身学习的发展观,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的文化需要。群体发展是相对于个人发展而言的,它避免了个体发展与教师群体发展、学校发展脱节的局面。随着ICT技术的深入应用,学校也开始把传统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措施迁移到信息技术环境中。而随着信息技术由web1.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以Wiki为代表的技术为教师群体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Wiki特有的技术特征也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协作支持服务。
一、Wiki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Wiki作为继Blog之后又一大规模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社会性软件,它对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具体有哪些作用?Blog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Wiki与Blog又有什么不同?下面,我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Wiki与Blog的区别
Wiki与Blog大致在同一时期出现,但Blog的应用和发展更好一些,Blog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有效的技术支持工具,事实上Wiki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两者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各有所长。尽管Blog也被一些教育者用来作为群体协作的工具,但是通过许多个人Blog组织而成的Blog群明显不具备Wiki的灵活性和协作,其他教师也不能对其内容进行直接编辑和修改。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的使用更方便,也更具有开放性,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二)Wiki的基本功能
Wiki之所以能在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Wiki的基本功能有密切关系。这些功能是Wiki提供各种服务,乃至成为有效的群体协作发展支持工具的基础。Wiki系统提供的基本功能有:新增条目、内容修订、页面锁定、版本记录、版本对比、IP禁止、沙箱测试、版本追溯。这些功能为教师开展各种群体教研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对于设计和开发适合教育情景的Wiki支持系统十分重要,它能帮助教师借助特别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完成协作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相关教学实践工作。
(三)Wiki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1.帮助教师群体更畅通交流与进步。Wiki作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协作技术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而集中集体的智慧进行探讨和扩展。同时,Wiki所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实现教师之间更好的通力合作与协作教研,成为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Wiki的出现为支持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另外,Wiki平台还可以使教师群体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一些传统的平台只允许使用评论或者留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设计;而在基于Wiki技术的平台中,任何参与教师可以拥有与作者一样的权利在研讨的方案原文上进行修改或者批注等操作。这样,教师拥有了更大的权限,可以自主地修改任何教师的内容,也实现更广意义上的平等相对,真正让教师在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中保质保量地完成协作教研活动,实现群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可以激发教师群体进行协作教研的创造性意识。Wiki提供的协作教研平台支撑环境为教师之间进行协作教研提供了开放的共享空间,这使得在Wiki平台上的资源不再是某个老师所特有,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共有资源。任何参与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直接呈现在Wiki平台上,协作者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创性,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并以历史版本的方式记录协作过程。教师通过浏览和比较历史版本的资源分享、共享协作成果。
3.Wiki环境可以为教师群体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协作教研等创设环境。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可能有些教师因为惧怕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往往集体讨论变成了经验丰富、年龄较长的骨干教师的个人观念。然而在Wiki环境中,大家避开了真实身份,没有权威,用虚拟身份进行交流,于是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从而使一个研究方案集成多位教师的思想和经验,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力,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协作研讨模式,为教师群体协作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4.Wiki精神可以增强教师群体进行协作教研的内聚力。Wiki强调共享、互动、反思、发展,淡化了个人意识,强调群体的作用,要想成就一部作品,参与Wiki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教师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往会不约而同地积极参与其中,这样Wiki就形成了一个浓厚的、活跃的、积极的氛围,为所有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帮助教师群体协同教研工作,这种协作互动的精神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总之,Wiki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开展各种协作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潜能。作为群体协作支持工具,如何有效地结合Wiki的技术特征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师协作发展的需要是Wiki支持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核心。
二、Wiki教育功能设计
从当前的一些Wiki教育应用情况发现,Wiki还处在教育领域中的初级应用阶段,Wiki的诸如历史版本及其比较、在线编辑、沙箱测试和最近更新等核心功能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并没有深入应用。而Wiki的这些功能恰恰是教师开展协作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功能,是解决当前众多协作软件不能很好支持协作的有效方案。为此,从教师的协作教学、科研等特征来看,很有必要设计一个适合于教育的Wiki系统。因此,把Wiki的优势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设计和开发EduWiki(教育维客)系统。EduWiki被定位为一所或几所学校使用来促进学校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群体专业发展转化的支持技术环境。为此可以把EduWiki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共同体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适合于教育需求的Wiki技术促进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以促进学校特色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创新群体系统。
三、Wiki促进教师协作研究的策略
(一)构建实践共同体环境
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共同体说明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共同体之于合法的个体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教师的实践共同体环境是促进教师协作研究的重要方式和策略。EduWiki系统开发的直接目的就是为教师群体开展协作教研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实践共同体环境。EduWiki系统设计的各种协作支持活动与支持功能为教师开展群体教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可以使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群体研讨、学习、科研等活动,这种基于网络的异步交流机制至少可以为教师提供两种认知支持:首先,认知资源的支持。教师可从协作者、教研伙伴和通过在线资源获得大量的知识性信息。其次,人际支持。实践共同体的存在有利于满足教师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
(二)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EduWiki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师协作教研的认知工具,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整合到集教师专业发展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中,从而更全面地促进教师协作教研、共同发展。
1.课题研讨。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在理论上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各学科教学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探索规律,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依据。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课题研讨活动经常是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讨论,网上讨论也仅限于教师自己的研究内容,教师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协作研讨一般也是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课题研究平台会给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而在EduWiki环境中教师开展协作课题研讨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利用EduWiki的协作功能开展课题研究无疑为教师组织研究课题提供了便利,利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创建如组织结构、课题方案、研究历程、课题报告、研究成效、特色活动和特色学校等各种特色栏目的课题研究策略。此外,EduWiki系统还具备提供基于校内或校际合作的多种课题研究模式的途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Wiki服务部分的在线编辑、历史版本比较等一些零技术操作技巧的环境突破以往协作带来的弊端。
2.群体的教学反思。“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教学反思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高效的反思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及时地抓彩是教育者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教师成功地利用Blog开展教师叙事研究为教师个人反思提供了高效的平台,而Wiki的出现则为教师群体反思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在EduWiki系统中,利用系统的创建反思札记功能记录教后反思的过程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群体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此外,在EduWiki中通过创建小组教学前的反思,让教师能够在教前备课充分,而在课后教师通过邀请专家一起研讨,开展反思交流活动,教师群体之间通过头脑风暴把所有成员的建议与心得体会集成在一起讨论,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讨论对象,对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最后,教师通过在EduWiki系统自己的反思札记,目的在于让其他教师分享达成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减少聚集在一起的时间,同时还优化了整个教学研究过程。
3.教学案例观摩研讨。案例教学是指运用一些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是被剖析的对象,通常以书面的形式呈现,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一教学研究方法直接运用到基于网络的同步课堂、课后异步教学的情境中。EduWiki系统核心功能――群体研讨与协同创作功能,正好为教师实施教学案例观摩的记录和跟踪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当前许多资源平台缺乏对协作过程的记录以及协作成员的监控功能,而Wiki所固有的功能决定了其可以为协作研究或为研讨过程提供记录和监控等支持服务。通过使用EduWiki系统,参与其中的教师能够实时关注研究的进展、成员的工作量以及成果的发展状况,这对形成经典优秀的案例研究促进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只有全校教师积极学习,相互传播,大胆应用,才能让教师群体的努力和智慧得以流传,才能不断进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利用EduWiki开展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EduWiki系统的团队子系统为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案例提供了群体研讨环境。通过教学案例观摩,教师群体,尤其是新教师获得的知识是通过“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
其次,EduWiki系统为教师观摩教学案例提供研讨空间。在EduWiki环境中,教师群体拥有一个良好且宽松的协作活动创造环境,为此,教学案例观摩研讨使得教师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三,EduWiki系统开展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可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因为教学案例观摩研讨本身就是对案例所描述的个别教育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考、评价等,这种自我反思精神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在EduWiki中观摩教学案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教师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架起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在观摩、研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五,EduWiki系统提供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对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具有巨大的影响。观摩这种来自同行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和领悟到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应变技巧,尤其是对一些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的问题,有效的观摩学习,能有助于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哲学观。
综上所述,Wiki不仅帮助学校减少了教师之间思维碰撞摩擦,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方法的处理等方面收获颇多,同时,还为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Wiki帮助教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上升到教师群体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教师各自发展,脱离学校发展的局面,从群体层面带动了个体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反思能力 基本策略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如何发展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本文试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何谓教学反思能力?简言之,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其基本策略包括:
1.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教学,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国台湾省的史学教授张元先生为实际了解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曾经到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小学五年级教了3个月的历史课,然后在研习会上提出报告――《十一岁儿童的历史认知:一个实验教学的报告》。作为中学教师,教学活动在第一线,在案例研究方面,应该具有比张教授更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看教师怎样对待了。
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观摩、研究他人的案例,包括一些已经出版的或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教学案例也很重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2.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又称“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这已为西方学者乔依斯(Joyce)和沙瓦斯(Showers)等做的实证研究证明。
例如,一位研究者在昆明某中学一节初中历史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王老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当讲到商鞅变法的故事时,王老师非常地投入,在教室里移动。……学生明显地完全被她的讲述吸引。但在谈到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学生的反映不是很积极,看上去有点疑惑,而且七八个同学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王老师在投入地讲解时,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没有在重点难点上给予充分强调。”对于王老师向学生的提问,观课者评道:“我感觉王老师在提问上有设计、有技巧,但对学生的回答,王老师的反应比较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
课堂观察,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但只有经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观课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课后,观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对话与交流,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3.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受人关注。
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以历史课来说,“编演历史剧”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有帮助吗?扬州中学王雄老师从网上阅读到台湾《清华历史教学》杂志刊登的《》一课的教学设计,其中有个可行性较强的剧本《去留肝胆两昆仑》。王老师将它下载后,印给班上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历史剧,并告诉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情节,也可适当增加演员,如康有为、、慈禧太后等。学生很快组成几个小组,并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表演不要求太讲究道具与服装,也不提倡花过多的时间。一周后,学生在课堂上演出,结果印证了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作用。事后,王老师在“反思札记”中写道: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
篇7
1案例教学具备情境化
情境化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探索,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被很多老师所采纳与实践。地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就具备了情境化,案例是现实中的或者是教学的需要安排设计同时符合逻辑的材料,无论怎么样,都是把学生放在了一种生活的情境之中了,不再是干瘪的知识展示了。比如:在讲授“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把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件引入过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随着去吗?如果你也加入这种移民队伍,是什么驱使的?这样的话就会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其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思考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在天马行空的自己瞎琢磨了。在实际的课堂中,收到的效果会超出预想,有的学生说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加入这种移民的好处、坏处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与可行性;有的学生从时间上说现在不适合去移民,等自己的学到了知识,再去,因为他想做葡萄酒生意,而现在自己还小,不具备这种能力与可能性,所以暂时不会去加入这种移民;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产生了极其好的效果,明显的课堂氛围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具备极其强的情境化特征。
2案例教学具备探究性特征
既然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媒介,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客体,那么对这一客体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不然学生无法感知案例,也无法进行对其思考,如果老师关闭了开放性,那高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就成了讲故事课堂了,因此探究性成了案例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如在讲授我国南水北调的知识时,笔者把三条线的研讨成行过程大致的给学生展示了一遍,然后引导:我国为什么在借助古运河争论很大,而且耗时很长才决定下来呢?学生立刻进入的深思,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其实在刚才展示的研讨历史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学生是可以归纳出来的,那么在这一思考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要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单个学生思考真的有困难,我们可以分组讨论,那么案例的探究性就彰显无疑了。
3案例教学具备典型性和针对性
篇8
1传统英语教学现状
1.1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教材中大量的单词、语法、句法枯燥无味,缺乏生动的案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背诵单词和课文为主,对很多词汇和句型学生因不理解往往凭记忆背诵下来,而非真正掌握,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最终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更无从谈起。
1.2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习效果欠佳
在传统英语课堂,尤其是中学以上英语教学,很多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解释句子、讲解语法,以帮助学生翻译语句为主[1]。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非常清楚,对单词和句法理解非常透彻,但是在实际表达汇总却不知道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只知道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而不知道以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
1.3以考试为成绩评判依据,忽视应用能力评价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运用。我国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评判形式单调,对语言的应用能力缺乏有效评价等不足。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过分重视为单词、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交流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出优秀的英语卷面成绩,却不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2“案例教学”相关理论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发展其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成为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主体。
3英语教育“案例教学”实施探索
3.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由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和课堂知识相关联的案例,目前国内开设案例教学的的学科以临床医学、法学、管理学为主,而英语教学,由于其学科以讲授英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为主,在案例的设计和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案例准备是英语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合适案例的选取,对增加课堂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案例选择中要注意,情境设计要切合实际。案例中的情境设计应该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才能习惯性地运用自然的英语语句进行表达。
3.2案例演练及案例分析
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所要掌握知识点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后,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扮演案例故事的主角,而且还要承担起导演的职责,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中。比如,模拟“求职”过程的案例,老师通过精选电影中几个求职面试的片段,并担任“面试官”的角色,通过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求职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使学生熟悉案例,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冲突,第二要求学生对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总结,发表个人观点。案例分析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分组。在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更是分组讨论的鼓动着。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贯穿着案例分析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从而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真实的感悟和经历。
3.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根据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学生根据自我学习体会和小组讨论情况分析总结案例,使学生对目标案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语言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身临其境和归纳总结,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学生以后碰到同一领域的话题就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案例总结除了当堂的口头总结之外,还要把课堂讨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独立思考,把语言转化为文字,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词汇、语法、句法掌握方面的不足。
4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把握案例选取的标准
英语教学中运用案例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抽象的词汇句式、语法理论以及英语文化融入到真实、形象的场景中,达到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案例内容如果过于陈旧失去了新颖性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组织好课堂谈论环节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的课堂讨论是衡量案例教学基本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指标。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对案例导入、问题提出、方向引导全过程进行准备和策划。同时,要注意在讨论时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冷场”时,要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相应预案;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场面过于热闹时,适当的引导调和,进行降温,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学生冷静思考创造条件。此外,在遇到个别不配合的同学“闹场”,向老师的观点进行“挑衅”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时,要沉着冷静应对,一方面要以理服人,通过理智的交流辩论赢得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的威严,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4.3深入了解案例学习效果
篇9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公共管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论、传输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也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被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来运用。案例教学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学,哈佛大学在法学、医学、商学等专业教学中相继引入案例教学,20世纪30年代开始,公共管理教学领域也逐步采用了案例教学,并开展了案例的编撰与建库工作。案例教学比较适合公共管理教学的需要,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成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对于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2]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形成学生学以致用与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3]。在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参与探索和实践的学校与老师越来越多,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成为老师们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虽然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在思维、能力和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目标趋同、手段兼容[4]。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可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但也不限于研究性学习。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地位,其意义体现在:
1.案例教学契合了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融合。1998年,博耶委员会出台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报告,提出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5]。高校开展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为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而案例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公共管理理论,而应该服务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形成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民主政治建设状况来看,公共管理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公共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应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公共管理是什么,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哪些?第二层次:知道了公共管理大概是什么后,还要了解公共管理为什么是这样。既要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公共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又要了解这些理论、制度、程序背后的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观,更要知悉决定这些价值观和公共精神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等。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展需求的公共管理应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综合集成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是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多向度融合。
2.案例教学体现了研究性教学的“学习革命”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的理念,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2]。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导入与一定公共管理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公共管理情境,分析问题,研拟解决方案。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由单纯记录变应对思考,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6]。
3.案例教学着眼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最好途径[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包括案例教学在内的九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能力培养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论显示,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居首位[8]。公共管理案例来源于实践,“作为对于特定公共管理情景的描述,公共管理案例一般是以管理中的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陈述的方式来制成的。”[9]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强调参与、合作、互动、交流,有助于构建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2]。而案例教学强调师生良性互动,造就师生主体间往关系[10]。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则“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交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交互、平等,实现教学相长。
二、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教学案例因素。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案例。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11]能否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真实情境、能够引发争论的教学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目前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有时变成了“举例”教学。“举例”是为了陈述、说明或印证已讲的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表现出明显的问题意识,虽然案例情境是真实的,但通过合理的编排,案例本身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效果等可以广泛深入地加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11]。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都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这对案例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材、案例汇编等出版数量持续增多。但从目前情况看,本土化案例数量仍显不足。由于国情、制度等不同,引进的西方公共管理案例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很难紧密关联。案例质量也参差不齐,高水平的案例编写与开发队伍缺乏。相当多的案例选材不准,案例应具有的典型性、时代性、冲突性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启发性引导性不高。
2.教师自身因素。研究性教学指向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这是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应转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2]。案例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内驱力,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建构起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情境的教学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是筛选与编撰教学案例的能力。选择教学案例,应考虑质和量两个方面,包括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匹配度、时间安排等等。除了现成的可用案例外,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开展公共管理实践调查,以第一手材料为基础,自己编撰案例。编写一个合适的案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需要认真思考案例主题、谋篇布局、问题设计,也要同时编写教学手册,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细化每个教学环节。当然不需要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较高的案例编撰能力,现在不少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案例研究与编撰机构,由专业人员开发案例,供教学使用,案例编撰也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是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虽然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但教师仍是对整个案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教什么”很重要,“如何去教”更为重要。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互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有时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时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很少留出教学生成的空间;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反馈,而没有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教学现场的把控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3.学生自身因素。案例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性学习。一个真实的、紧密结合实践问题的、具有较强启发性、争议性的案例,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研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教学案例应尽可能基于学生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但学生的知识背景、社会经验等差异较大,对于案例的理解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嵌入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公共管理理论工具和恰当的分析框架去研讨问题,才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4.时间与空间因素。案例教学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安排要有合理的次数,不能一味强调案例教学的课时数量。案例教学过程耗时较长,而总课时又有限,如何妥善安排,充分保证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相互支持,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开展案例教学,空间因素也很重要。学生分组讨论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室,桌椅最好是能移动的。有些案例教学需要布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这对教室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推进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需关注的重点
1.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但案例教学需要事先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挑选、教学过程的设计、讨论问题的提炼、教学场景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也较多,付出的精力也多。案例教学也面临着理论的系统性不够等方面的质疑。案例教学拓展到课后,也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的复杂性。很有可能,案例教学费时费力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方面都使得案例教学在具体应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引发了不少争议。这就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动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持之以恒地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
2.注重提升教师案例编写与教学设计水平。无论是案例选择与编写,还是案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师都是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案例,在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逻辑构架等方面都很有讲究,这需要教师有挑选或编写合适案例的能力与技巧。这种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实践才能形成,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案例编写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与交流。案例教学重在互动,难也在互动。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驾驭课堂、掌握讨论节奏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对案例教学过程各环节各阶段事先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还要对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走向准备好不同的预案。因此,教师既要当好“行动者”,又要当好“研究者”[11],不断增强管理实务经验,并对实践观察的现象进行深刻思考与分析。
3.注重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完成后,应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究竟好不好,应该最终由学生说了算。应贯穿学生学习效果导向的评估原则,着重分析案例对培养目标达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分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他方面素质(如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等的影响效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案例教学质量实施持续改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永远“在路上”,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中应用的规律也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深入认识。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范守信.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8):27-30.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高辉,郭文善,严长杰,等.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讯,2014(22):141-143.
[4]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7-121.
[5]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2005(1):79-82.
[6]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34-36.
[7]刘伟.以“问题”为着眼点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8-49.
[8]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7.[9]王浦劬.试论公共管理案例的基本特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1(7):15-16.
[10]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6):26-31.
篇10
关键词:秘书学;教学革新;案例;情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86-02
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我国秘书工作历史悠久,而秘书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时间上来看,秘书学还比较新,不够成熟,并且秘书学这一学科的科学化、理论化与系统化的程度比较低的,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深入。作为一门在教学和研究上尚且年轻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一、秘书学教学现状分析
1.当前,秘书学的教学思维固化。对笔者而言,秘书学是笔者所在院校中文系学生秘书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重点在于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但是因为秘书理论发展的瓶颈以及课程本身的限制(它不像文学类的课程一样能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改变与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目前,这门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容易被当作一门理论课程讲授,学生很少有机会从中获得一些实践和实际的技巧,比如在秘书工作中的“办会”环节,如果只是告诉学生会议的流程,会前准备工作、会中工作、会后工作有哪些,虽然这些内容和讲授都非常细致认真,但如果授课方法刻板,互动单一,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2.除了教学思维固化,秘书学的教学方法也很陈旧。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融合了行政管理学、写作学、信息学、档案学、领导科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知识,理论性知识点多,内容庞杂,一旦讲授方法不当,很容易把这门课讲得枯燥而没有兴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考试也只是死记硬背。传统的授课,仍是老师归纳出课本的知识点,然后通过灌输的方式读给学生,比如在秘书学中有一章节介绍了会议的种类,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其实并不难,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是灌输给学生,学生未必会记住,可如果把这个知识点的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来做PPT,并上台演示,然后教师对这些工作评价,在学生上台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错,引起大家的笑,在这些笑声中,同学们可能就对这个知识点有了
强烈的印象,会在欢乐中记住内容,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秘书学教学革新
1.明确对学科的认识。秘书学教学中必须明确对学科的认识,在各类秘书学的教材大多指出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集研究秘书、秘书工作和秘书机构的发生、发展,揭示其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从课程的讲解过程来看,秘书学是集秘书理论的概说和秘书工作实务的概说一体的学科。这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要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必备的秘书职业意识和必要的秘书基本理论和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秘书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秘书工作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等学历教育中其实较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忽视教育中需要激发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任何一个学科教育家,要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坚信每天一个学生都会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秘书学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并不鲜见,也是秘书教学探讨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法。秘书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程中引出案例,学习者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案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并从中学习掌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又因为大多案例贴近生活,活泼生动,能给枯燥的课程带来一种新鲜感,因此案例在课堂上的运用、分析、讨论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在秘书学的案例教学法中,选用什么样的案例、怎么选用案例都很关键。案例教学中操作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务必遵循“精、准、趣”的原则精心选用案例,围绕“去粗存精”的原则地整理加工案例,精心设计案例授课的实施形式。①“精、准、趣”――案例的选择,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坚持“精、准、趣”的原则。案例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来源于或报刊、网络、微信上的新闻素材,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书籍,诸如历史书籍、各种秘书日记(很多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都可以和秘书职业挂钩)、秘书的论著、讲话及名人的回忆文章等;众多的案例素材中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的,而是要对这些素材加以甄别,故选择教学案例时时要注意的是案例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也就是要“精”,这是确保教学的质量的前提条件。一个随意假想的案例有可能会失之偏颇,误导学生,做到精确,能够使教学不偏离轨道,更好的掌控课堂,紧扣教学大纲。其次要尽量选择比较生活化和生动有趣的案例,也就是坚持“趣”的原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在“秘书办会”这一模块,有一个环节是会议议程,有一个案例是“会场里的‘生人味’”,这个案例讲了会场里有陌生人应该怎么办,这个案例因为里面设置了悬念所以也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时,案例的选择要切合我们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也就是说要“准”的原则,也就是说所选案例要和章节所讲授内容一致。做到准确,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思路清晰。②取精华、重表述――案例的加工,案例素材确定后,还必须对这些案例进行细致和精心的加工,就像对电影和电视剧本一样,其中一些教学案例素材要进行裁剪和改编。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情况的需要适当增加案例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可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秘书工作案例本身内容驳杂,很多时候,一个案例横跨几个方面,比如有一个案例叫“煮熟的鸭子飞了”,这个案例既涉及到秘书的保密工作,又涉及到秘书的素养,究竟属于哪一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案倒爷教学中要善于去粗取精,找出案例素材中最恰当最精华的一部分。案例加工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抓住它现实易被学生对象接受的一面,既要通俗易懂,做到难易适度,深浅合宜,又要适度改变案例表述方式,多设计悬念和思考点,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否则会像吃粗粮一样难以消化。③要灵话,易变通――案例的实施,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和加工好案例固然重要,而案例的实施方式更是重中之重,要想让案例教学法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仅有对案例好的选用和加工是不够的,还要有合理的实施方案、合情的场景编排。案例不宜在某些章节中过多过滥地集中,而应平均分布到各个章节中,要想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案例实施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体悟出隐藏在案例教学中的道理,达到建构学生自身的理论思维素养。故教师案例教学中要注重案例的实施方式的灵活与圆融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