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品定价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产品定价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产品定价策略

篇1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零售药店的现状,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人员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零售药店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零售 药店 营销 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分销系统的全面开放,我国医药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药店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制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药店销售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状况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特别是大城市中的药品零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而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医疗机构药品分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更是使得药品零售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存在不公平竞争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占药品市场的85%以上,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比例极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疗定点药店的设置,我国医药零售业呈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普遍存在因医院控制处方外流而导致药店处方量不足的现象,所以,医药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的改善有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3 、零售药店经营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经营普遍存在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方式落后、竞争手段缺乏的情况。价格战、赠品促销方法仍是主流。而价格战对药店经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赢取一定的市场,但大幅度降价带来行业利润水平的回落将与药店经营成本的走高形成一对更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企业把营销工作的中心转到以降价为主上来,是对企业的巨大伤害。

4 、药品零售业药学服务工作差距大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绝大多数还不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之转变, 药学服务包括用药咨询、上门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健康关怀等,同时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利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回访顾客,向顾客征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在让消费者感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提高药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药品零售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药学专业人员不足,执业药师的配备缺口大

由于我国药品零售业药学人才严重缺乏。且由于目前我国执业药师制度不完善,导致执业药师严重短缺,与零售药房的发展不成比例。我们在对广东省119家药店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119家药店仅有17名执业药师,仅占专业工作人员总数的2%。零售药店这种状况,如何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如何保证药品分类管理的顺利实施,令人生忧。

二、药店营销策略分析

1 、价格策略

价格在中国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但价格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美国的连锁药店常常采取两种定价策略:每日低价策略和高/低价策略。我国药店可以从美国药店定价策略中受到启发,在定价时,应该考虑是否可采取每日低价的形式,并进行相应的促销策略。 尤其是对于常用药、保健品而言,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短期的、定期的价格促销或广告促销,可以对顾客形成紧张的气氛,促使其采取集中购买行为。此外,对于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来说,这种策略还能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带动顾客购买其他的产品

2 、产品策略

药品零售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制定产品上货架的清单制度,让销售额增长快的产品优先上架;提供低价和高档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收入和购买力人群的需求;储存在某个类别里的领先品牌产品,很多消费者非常注重与品牌药品的购买,如果企业仅能提供低价药品给消费者,可能就失去对品牌的追求消费群;密切注视新的“重磅产品”,即广告投入很大的产品,它能带来药店在某段时间很大的人流和销售的产品。

3 、渠道策略

药品零售强势企业纷纷进入上、下游,出现了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势头。生产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源头,流通是优化商品与物流的重点保证,终端为王。强势企业均想提高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纷纷进入上下游,希望打通整个产业链。为了节约流通成本,降低药品成本,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策略包括:向下一体化策略,如大的制药企业海王、桐君阁等先后涉足药品零售终端,双鹤等药品批发公司干脆就自己开起了药店;国控开始重视零售药店的发展,国控的国大药房和整合的一致1 000多家连锁药店,把连锁作为战略来发展;广药集团健民北京店和采芝林北京店两家旗舰店令人刮目相看;向上一体化策略,零售老大老百姓大药房先后涉足制药与医药物流,其医药物流公司组建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另外的零售业强势企业如益丰大药房等也先后涉足医药物流与制药;海王星辰利用自身品牌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销售,通过和生产企业协约生产自有品牌,从而达到掌控生产,获取更高利润。

4 、人员策略

目前,在药品零售企业药学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是向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方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能力。零售药店应不断规范员工的形象和服务行为,树立“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药学人员的服务态度应热情、耐心,服务用语应规范、文明,还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给予消费者用药指导。同时零售药店还应对药学人员进行药品、医疗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关系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提高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

5、 促销策略

促销的策略包括:精心设计在药店正面入口处的装潢、店名招牌、广告招牌、展示橱窗等。根据消费者偏好调整药店陈列的橱窗、橱柜的形状、大小和排列,调整药品的展示以便于消费者易看、易拿、易挑选,店铺的通道设计应当流畅以便于顾客行走;店堂的招牌、POP等广告形式应当是药品零售企业的主要广告形式,这是由药品零售市场的消费特点决定的,对于准备购药的消费者来说,由于希望尽快买到药品以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广告必须在他们方便的前提下才会起到理想效果。

三、小结

篇2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以及入世带来了多种机遇,医药行业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1至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改善。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盈利下滑,化学制剂增速放缓,中成药和生物制品表现较好。2014年1至9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50%。2014年1至9月,化学原料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7%;化学制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9%;中成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6%;生物制品营业收入13.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7%。

二、入世对中国医药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对加入WTO在医药行业所做的几点主要承诺

1.保护药品知识产权。WTO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十分严格,加入WTO后,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药品同样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例如,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至10亿美元的赔款等,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我国制药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知识产权协议生效后,就会因仿制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同时,还会带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人才和信息不足,以及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体制不适应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主要是为我国医药行业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鼓励创新,有利于调动新药生产、研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是加入WTO对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影响因素。

2.降低药品进口关税,承诺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1999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同时我国将逐步取消限制药品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全面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开放流通。因此,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可能会因关税下降、性能价格比提高而冲击国产药品。例如一些注射器等常规性质的品种,随着关税的下降,与国外产品抗衡的竞争力也会逐渐降低,而不利于国内企业。但是由于我国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本身价格差距就很大,进口关税下降空间也并不大,即降低关税之后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价格差距仍然很大,故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造成很大的改变。因此,总体来说,进口药品因关税下降而剧烈冲击国产药品的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3.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开放医疗服务的市场。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同时,承诺开放医疗服务,外商可开办合资、合作医院,并可控股。这一点将对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医疗卫生、保健、保险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为我国医药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医药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对推动我国医药服务业发展无疑是积极的。

4.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行政管制,这一点对于我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企业影响将是较大的。

(二)WTO在医药行业方面赋予中国的主要权利

1.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中国可在12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将使中国医药产品在最大范围内享受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普惠制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所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都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同时,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做出特别的关税减让,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给予同等待遇。入世将使中国从更多的会员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享受到这些优惠。例如中国的中药,过去,由于不能享受WTO成员国之间的普惠制,我国中药出口不是受到各国法律上的限制、认证标准上的苛求,就是被高关税挡了回来。因此加入WTO是我国中成药企业走出国门的一个好机会。

3.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入世后中国就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特设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比较公平地解决此类贸易争端,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

上述条款都将为我国医药产品迈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应对入世的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各种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策略也被称为4Ps。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医药行业完全是依照计划经济在运行。在这一背景下,医药市场是按照区域划分,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药品经营企业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省以下统一管理,一级站调拨给二级站,二级站调拨给三级站,逐级调拨,至终端消费者。所以计划经济年代的药品销售根本谈不上营销,更谈不上营销策略,而仅仅是一种“购销”。

改革开放之后,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药行业逐渐脱离了三级批发、统一调拨的经营模式,而面对的是市场经济激烈残酷的竞争局面,医药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困境中生存,营销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找出对公司利润有巨大贡献的重点顾客,为其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使之成为公司的忠诚顾客,这便是所谓的“关系营销”。但是这种过度的“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造成了药品营销当中的“回扣”、“红包”现象泛滥,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前文所述,加入WTO继续改变着中国医药行业所处的环境,中国医药企业必须要考虑现行的营销理念是否能够继续适合自身的发展要求。

1.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策略是4Ps营销策略的核心,其自身又包括很多内容。制定产品策略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问题,因为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可能为了不同的消费者而生产不同的产品,所以一般不适合采用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入WTO后,随着医药产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更是加大了外资医药企业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因为国内企业很难通过标准化达到经济规模而降低成本,所以采用标准化策略既发挥不了其自身优势,也使其竞争不过大型外资企业,因此国内企业应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针对某一部分消费者或少数几种产品,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资源进行生产。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经营者能看准市场行情,多方面了解相关信息,灵活应变。

2.价格策略分析

我国大多数国有医药企业采用的是低价渗透策略,即以低价位来快速和深入地进入市场,从而快速吸引大量的购买者并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较高的销售额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获利。现在的相关价格政策是,大多数的进口药品可以自主定价,而国有企业的药品价格大多数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同时不能随意调整,导致了国有企业生产的药品与进口同类药品的价格相差甚远,国有企业很难与外资企业竞争。再加上国内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匮乏,低水平重复生产等因素,众多国有医药企业也只能采用低价渗透定价方法。当然,在打入市场之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提高调整价格,实现盈利的目标。

3.渠道策略分析

这是中国国内医药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理渠道。所谓多家代理制,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上或较大的区域内选设两家以上的代理商,由他们分别去“布点”,形成销售网络。这种方式能够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帮助生产厂家迅速铺货,占领市场的速度较快,加强了营销的针对性,鼓励了代理商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效率。但产生的问题是代理商之间可能因供应范围的界定不清而产生“过度竞争”,导致低效率。另外,这种渠道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医药企业应注意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与代理商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区域市场医药品牌的打造,实现销量的提升。另外,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内医药企业正在也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试点医药电子商务这种渠道。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应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4.促销策略分析

篇3

论文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渠道

1.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营销活动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代理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代理买断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发布,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营销渠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息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营销制度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能更好地开发和操作市场;内部管理要完善、顺畅和严格,以便保障市场开发成果。这两个方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企业留住优秀营销人才的关键。

篇4

[关键词]医药企业;服务营销;转型变革

自从我国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各项医药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医药卫生领域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医药企业在政策合力的影响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服务营销领域,理论在不断创新,实践应用也在不断完善。服务营销是企业在新市场环境下体现竞争优势和增强市场活力的新驱动力,是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策略应用。

一、我国医药企业服务营销的现状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以产定销”、“统购包销”的生产经营模式。医药企业不需要去寻找市场,市场营销经营理念非常淡泊,更不用说是服务营销策略的开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市场的竞争迫使医药企业寻找出路,医药企业开始重视营销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但目前我国很多医药经营企业在服务营销方面仍然不尽如意,比如经营环境简陋、药品品种不全、营销渠道单一,员工服务意识淡泊、业务能力不高等现象。究其原因,本质因素在于经营管理者的服务营销的观念意识。与社会的环境氛围、人们的观念认知、员工的专业能力也有密切关联性。改变目前的服务营销现状是势在必行,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百姓大众都有益处。

二、服务营销的策略选择与创新建设

(一)树立服务新思维,满足顾客新需求

现代产品三个层次理论,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思想。现在的消费者在产品购买时不仅要注重产品内在质量和效用,更注重企业服务质量和所获得的其它价值或利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加注重产品“效用利益”的获取,这就对企业的营销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企业是否具备服务意识是衡量满足消费者产品价值与顾客满意度最大化的一项标准尺度。现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真正的服务营销中,产品仅仅是服务利益的载体,服务利益所兑现的整体价值才是消费者真正所需要的实质商品。服务观念意识的建立,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营销上有深层次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全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价值。

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就要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思维。但目前,国内很多医药企业还存在服务观念意识淡薄,服务方式简单陈旧。服务营销是以体现顾客服务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营销活动,是产品营销的一种手段和策略,它关注的是顾客满意度的实现,以及顾客效益最大化,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但是,服务营销不只是一种企业营销方式与策略的选择,而是一种企业营销哲学思想和意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所以,作为医药企业来说,要把服务思想意识放在其产品的营销上来,倡导全员服务意识,处处以顾客为导向,以优质的服务迎合顾客的消费需求,进而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

(二)开辟营销新方式,拓展服务广渠道

互联网科技为企业市场营销打破了旧有的渠道瓶颈,极大促进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性。同时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其所具有信息传播职能提高产品宣传的广覆盖率。因此,医药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营销的重点放在网上,实现网上渠道和传统渠道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开设了自己的一片广阔新天地。网络平台跨越时空限制,能快捷、便利地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网络咨询,更是一块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领域。

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医药市场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三方终端市场被更多医药企业所重视。特别是新农合等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农村正成为重要的药品消费市场。医药企业开拓进军农村市场必须考虑农村消费者的疾病谱变化、生活购买力、消费心理特点等来开发合适的医药产品,进而以良好的疗效和性价比高的特点开辟、占领农村新市场。

从服务营销角度认识,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拓展和销售方式多元化,是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医药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体现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经营理念。

(三)实施价格新策略,提升顾客满意度

价格策略是市场竞争中常用的手段,但价格往往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价格制定关乎企业的收益,医药企业在药品定价时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价格策略。若企业具有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有良好的采购和流通渠道,而且所经营的药品又具有某种独特性,不妨采取适当低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主要是通过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但企业的利润率并不低,这就是所谓的薄利多销。而对于常用药、保健品而言,医药企业也可以考虑采取定期或短期的价格促销,让消费者感受到“机会难得”的紧张气氛,促进其集中购买。该策略对多元化经营的医药企业来说,还能起到招徕顾客,从而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

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的低价策略更是直接惠及大众、利好百姓。价格是服务营销策略中至关重要一环,服务的本质内涵就是为了达到一种满意度。低价实惠是一种成本的节约,是一种顾客满意度的直接表现。

(四)强化培训制度化,提升服务新内涵

医药企业销售服务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对顾客购买药品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让顾客在购买药品的同时,获得额外的价值利益。为此,医药企业应该制定出自己的服务准则与规范,比如接待礼仪、标准语术、收银规范、异议处理等,并且要把这些内容以制度规范的形式让每个员工加以实施,并要附加强制性。让员工通过良好的精神面貌、得体大方的形体语言去接待顾客,并通过专业的服务知识与销售技巧,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好感。通过感受高价值度顾客的口碑效应招揽更多的新顾客,为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医药企业的服务理念应该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员工培训是服务进步和优化的基础。虽然员工培训并不能马上为企业增加销售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对传播企业的品牌形象,建立顾客满意度和树立企业竞争优势有密切的关联性。开展员工培训是为了能提供更专业的药学服务,而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增进顾客的满意度,最终实现企业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五)实施经营多元化,多样服务促发展

自国家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药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收入和购买力人群的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药品零售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借鉴国外医药企业的成功经验,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以形成自己的品类多样化优势,树立市场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药品品种上采取差异化战略是医药企业在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开展多元化经营策略已经被很多医药企业所推崇,比如在常见药品品种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药妆项目;与饮料食品企业合作,增设了饮料品种项目。这种多元化、特色化的服务营销策略不但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药物经济性评价 药品定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069(2013)07-031-02

近年来,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沉重负担。我国于2009年启动了新医改进程,新医改的目标之一是破除“看病贵”,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目前我国药品费用占整个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较高,药价虚高是“看病贵”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药物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通过降低药价、破除以药养医来破解看病贵问题就成为了医改着力的关键。然而,尽管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对药价进行管制,但是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价格管制失灵现象。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和药品价格管理唯低价是取两方面。

一、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是产生药价虚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是将核定成本作为药品价格的主要定价基础的,鉴于药品供给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之间针对药品成本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对价格主管部门来说,在执行中,面对专业性强、种类繁多、生产原料构成复杂的药品,受到专业知识、审查和社会成本等的限制,往往难以确切掌握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成本的核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生产企业申报{1}。另一方面,真正了解药品实际成本的生产企业则往往不愿意提供真正的药品成本信息,从而使政府部门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对药企而言,药品价格是制药企业发展的关键,它不但决定着企业的利润水平,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药品市场发展战略的制定。如果在药品价格确定的过程中,借由制药企业提供药品生产成本,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倾向于隐瞒真实成本,虚报药品价格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难以真实了解药品实际成本真实成本,在制药企业申报的价格的基础上确定的政府限价往往远远高于药品的实际价值,造成药品价格管理的失灵。因此,如何消除政府与企业之间关于药品定价问题的信息不对称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二、药品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的举措进一步拉升了药品价格

近年来,为了控制药价虚高问题而盲目降低药价的举措使得药品价格进一步升高。在现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多数省市在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时,采用的是“以价评药”的评标规则,以价格的高低作为是否能够中标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了药品质量的重要性{2}。

唯低价是取的方法不但会降低药品质量及疗效,而且会造成药品市场中的恶性竞争。药企虽然是为人类健康产品事业而服务的,需要弱化其逐利性特点,加强公益性,但其本质仍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药品价格控制的管理中,过度限制药品价格会使得药品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甚至赔本,会导致一些药企将廉价药品药品退出生产领域,另一些药企则为进行价格战而施展不正当的营销战术,通过各种不利于制药行业长远发展的手段来寻求利润。比如,企业会放弃耗时耗财的新药研发道路,通过改变剂型、规格、包装、名称等,将以往药品改头换面变成“新药”,借以提高药品价格;企业放弃正常的营销策略,通过寻租、回扣等方式进行营销公关,为提高药品价格和进入医院铺平道路;甚至压低生产成本、牺牲药品质量来降低药品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因而,制药企业为了生存,工作重心没有放在通过研发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提高药品竞争力上,而是放在了政府和医院公关,以及通过大肆的产品广告宣传等高消耗的营销上。过度营销的做法不但无法保障患者服用的药品质量,而且会造成制药企业之间的畸形竞争,最终通过消费者买单的方式转嫁到药品消费者身上,造成药品价格的进一步升高。因此,如何消除政府和企业之间关于药品价格问题上的信息不对称,破除唯低价是取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将药物经济学引入政府药品价格管理中去,将药物经济性评价作为药物定价、制订药品报销目录、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的依据,在控制药品价格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也将药物经济性评价作为药品上市前和上市后临床试验研究的重要内容,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药物经济学是建立在药物资源的有限和稀缺性基础上的,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药物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优化配置,以便得到最大的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药物经济性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对药品成本和收益的评价上,而是对药物的质量、疗效等性能与药品成本作出的综合判断。通过分析药品的药物经济性评价的结果,在政府与药企之间就药品价格问题的博弈中,政府能够获得更多的药品信息,以便对药物定价、制订药品报销目录、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地实施药品价格管理。面对全球药品费用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要求将药物经济性评价作为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的评判标准。药物经济性评价是以成本和收益的识别、衡量和比较为核心的,不是仅重视成本或收益,而是综合权衡收益和成本后做出的选择,因此其选择方案并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从而有利于促进医药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3}。

随着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引入和推广,药物经济性评价的作用自新医改以来在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中得到了体现,要求在基药品种选择时应兼顾药物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判断制药企业的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成为社会医保报销产品过程中,把药品的经济性评价结果作为一项重要选择标准。同时,医改提出要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的药物经济性评价的制度。随着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已于2011年4月建立起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为药物经济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标准。

制度层面对药物经济性评价的重视无疑会对制药企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变革。药物经济性评价的核心在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它可以使药物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减缓药品费用的增长,也可以给企业自身带来收益。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家中,生产同类产品的制药企业之间对能否进入医保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旦其中一家制药企业的药品被选中进入医保目录,成为医保产品,就意味着对该种药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其他同类产品会由于不能进行医保报销而可能面临销量大量减少的命运。基本药物制度中,基本药物目录的合理遴选一旦切实采用了经济性评价方法,将促使我国制药企业在进行药物经济性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到其在定价、研发及营销等方面的必要性,从而将进行药物经济性评价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内部需求。

三、药物经济性评价可以在药企战略中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对目前中国制药企业的调查,可以发现药物经济学在药企中的普及度还不够高{4}。对比而言,很多国际制药企业都在药品定价、新药的上市、品营销策略的制定等方面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40家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均设有药物经济学部门,充分发挥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决策中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具体来说,药物经济性评价可以在以下药企战略中产生重要影响:

1.运用药物经济性评价进行研发定价。新药研发是药企技术革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成功率低的艰巨工作。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市场定位方面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白白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研究显示,如果在临床过程中,直到新药Ⅲ期临床中才发现失败的5%的新药能够提前到Ⅰ期临床就结束的话,会节约7.1%的总费用;即便原本缺乏药物经济学价值的药物研发成功,由于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无法取得市场认可,也最终不能获得高额投资的回报,就意味着更大的损失{6}。制药企业在研发初期和研究阶段引入应用药物经济性评价,可进行产品市场定位,有助于避免市场风险,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制定,从而为药品研发指明方向。

在新药研发活动频繁的国际医药巨头中,建立专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机构尤为重要。大型医药企业,如辉瑞、葛兰素史克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药物研发和药品论证。很多国外药企都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期间进行了药物经济性研究,其中,在新药临床前和Ⅱ期临床试验期间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大概占比为16%;在新药Ⅲ期和Ⅳ期临床试验期间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38%{7}。

制药企业在自身产品的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基础上,和同类产品的经济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商品是否具有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经济性优势,以此来判断产品价值和未来市场潜力,最终确定是否值得继续开发,做出研发决策。也就是说,经济性评价从新药研发初期到临床试验整个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研发初期,通过将新药品与已有同类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比较,药企可以比较新药和已有同类产品在疗效、目标患者群体、预期价格方面的异同,分析新产品未来市场定位、商业潜力和市场价值,从而判断是否进入临床试验程序;在进入新药研发临床试验阶段后,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和药物临床实验结果,对研发过程中的新药进行监控,可最终确定企业是否继续开发和投入,综合产品的效果,合理的确定药品出厂定价{8}。因此,经济性评价对于企业确定研发决策和定价决策非常重要,企业可以及早淘汰价值较低的产品,保留具有经济性评价优势的产品,减少企业损失,规范企业创新行为。

由此可见,药物经济性评价不仅可以作为药企医疗保险报销的经济学证据,而且可为药企提供药品进入市场、定价的经济学证据。药企一旦认识到药物经济性评价的重要性,那么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就不再局限在获得政府报销补偿,而会将其作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性战略决策依据。

2.运用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制定营销策略。在现行医药市场环境下,制药企业的营销推广较为混乱。虽然医药企业众多,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小型企业占比过重,导致制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的低水平建设也使得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由于低端药品供给过剩,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生了包括药品回扣在内的一系列不正当的营销手段,造成制药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

基于此,制药企业在运用药物经济性评价进行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如果能将营销重心放在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上,将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作为药品推广的基础,可以大大减少药品市场中现有的药企无序竞争、过度营销、营销手段违规等乱象。借助药物经济性评价中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产品广告宣传和医药销售人员推销重点会放在产品的经济性优势中,在药品的营销推广过程中会更具备说服力,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这将大大减少营销人员利用不正当途径进行产品推广的现象,有益于产品及制药企业在临床医师和消费者中形象的塑造。这样,利用经济性评价结果,可以实现药企扩大销售的目的,也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9}。所以,对制药企业而言,将药物经济型评价结果作为营销的手段和策略,更有利于企业的营销管理运作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药物经济性评价可以解决政府和企业之间关于药品价格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研发定价策略及营销推广策略。目前中国制药企业研发不足和过度营销的现状,需要政府尽快通过制度约束去调整和改善。随着我国政府对药物经济性评价科学方法的进一步重视,以及经济性评价制度的陆续出台,将迫使和引导企业认识到药物经济性评价的重要性。鉴于药物经济性评价对药企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政府对药品进行药物经济性评价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制药企业会逐渐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将药物经济性评价作为进行药品定价、研发及推广中的战略措施,促使医药企业科学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本文为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课题编号:MP2011-61]

注释:

{1}王志强,卢祖洵,胡大琴等.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失灵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中国药房,2008.19(22):1681-1682

{2}黎军,邱峰.合理把握药品招标中药品质量与价格的均衡,中国药房,2013(4):319-321

{3}孙利华.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4}张馨月,冯芳龄,李明晖,李洪超,曹阳.中国制药企业药物经济学应用现状调查.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3):5-10

{5}邓晨珂,顾海,陈玉能.药物经济学在制药行业的运用和展望.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1):30-33

{6}DjMasi JA.The value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faster times and better decisions.Pharmacoeconomics,2002.20Suppl.3:1-10

{7}吴久鸿,史宁.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应用现状,药品评价,2010(2):44-48

{8}胡善连.药物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Keech M.Using health outcomes data to inform to decision—makin

篇6

关键词:自主定价药品;生命周期理论;定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74-02

1引言

我国药品的定价形式分为三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对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少数特殊药品(包括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精神、麻醉、预防免疫、计划生育等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管理形式。除列入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范围的药品,其他药品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生产经营企业自主定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药品市场,如何选择定价策略是决定自主定价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引入期是指产品从设计到投入市场阶段;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成熟期是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

2自主定价药品各生命周期特点

2.1引入期的特点

药品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一种,有着普通商品在引入期的特点,即引入期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销售量很少,销售额呈缓慢增长趋势,销售增长率一般在10%以内。但药品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

2.1.1研发成本高,风险大

根据福布斯最新的研究报告,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每种原研药开发的平均成本高达40亿美元。国际咨询公司Booz & Company发表了2010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公司调查”的结果,榜单前5位中有4家是制药企业,罗氏公司更以年研发投入96.46亿美元位列全球研发投入第一位。

2.1.2药品市场不遵循“购者自慎”原则

在普通商品市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购买决定负责任。而在药品市场,购买使用药品时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一般的消费者需要在专业人士(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才能购买和使用药品。因此,在引入期,产品获得医生和药师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2.1.3药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普通商品市场中存在买方和卖方两个市场主体,而在药品市场,最终的消费者是患者,但是由于药品知识的专业性,患者往往无法自行决定购买,大部分实际购买者是医疗机构(医生)。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的人,具有药品购买的决策权。

2.2成长期的特点

在成长期,药品进入市场后,医生和患者对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在逐渐的提高,市场份额扩大,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产品知名度也不断的提升。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

此时,对于专利药而言,由于短期内不存在仿制药,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而对于非专利药,其他厂商看到较大的收益率,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另外,由于药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对于药品的监管程度较大,绝大部分药品需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流程进入医院销售。如果今年产品没能在该省中标挂网,那么该产品在该省的市场份额将会丢失;同时,根据招标文件,今年没中标,下一年的招标评分将会受到影响,那么下一年度很可能再次流标。因此,成长期也要考虑到招标采购环节。

2.3成熟期的特点

进入成熟期后,药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生产成本低产量大,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将产品的差异化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药品的包装、规格、剂型等方面。

由于药品具有生命关联性,消费药品带来的是生命的延续、病痛的缓解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价格对患者需求的影响有限;同时,患者虽然作为最终的购买者,但处方权却在医生手中,医生作为患者的“人”,患者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所以,药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2.4衰退期的特点

产品进入衰退期,其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价格更低的新产品。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相继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3自主定价药品各生命周期定价策略

3.1引入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在引入期,新产品上市初期,药品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消费者对该产品还缺乏普遍的认识,主要的了解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对产品投入的大量广告;另一种是通过专业人士(医生和药师)的推荐。由于药品自身的特殊性,药品具有生命关联性和药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患者购买和使用该产品主要还是通过第二种途径。所以,在对医疗机构(包括医生和药师)进行学术推广的前提下,自主定价药品较适合选择快速撇脂定价策略。

快速撇脂定价策略是以高价格和高促销方式把新产品导人市场。采用高价格是希望从单位商品中获得更多的毛利,巨额促销在于向市场说明产品有其优点。

3.2成长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进入成长期,药品的购买者不断增加,其疗效和品牌等也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此时,选择定价策略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对于非专利药品,在成长期,有竞争者参与,在疗效、副作用等类似的情况下,患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提高。

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背景下,招标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药品的供需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招标采购原则,以保障药品流通环节的有序进行。价格是该产品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确定定价策略时,需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采取需求导向定价策略,把握好消费者的接受度,以便使企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又能获得一定利润。

3.3成熟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在成熟期,产品销售量大,平均成本降低,而且此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普通商品市场,大部分产品会采取盈亏平衡点定价法。但是,考虑到药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企业在确定盈亏平衡点价格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市场份额的变化,如果价格不变,市场份额变化也不大的话,可以按原来的价格来定价;如果价格不变,而市场份额在逐步缩小,则可以适当的降低价格,来迎合消费者的价格接受程度。

3.4衰退期的定价策略分析

产品进入衰退期,消费者日益减少,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此时,企业应该把产品的变动成本作为降价底线,在此基础上,高出变动成本的部分可以分担一部分的固定成本,以尽快消化产品库存量,把握住最后的市场。

4结论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药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而药品自身具有特殊性:生命关联性、不适用“购者自慎”原则、信息高度不对称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以及涉及招标采购等因素,本文根据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分别选取了撇脂定价、需求导向定价、综合盈亏平衡点和需求定价以及变动成本定价策略,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天进.基于生命周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2]Forbes.The Truly Staggering Cost Of Inventing New Drugs[EB/OL].Accessed at:http:///sites/matthewherper/2012/02/10/the-truly-staggering-cost-of-inventing-new-drugs/.

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 目标市场 战略分析

目标市场战略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这三部分内容形成了目标市场战略的全部含义,它们不仅在逻辑思维上关联密切,而且在程序上前后不得颠倒。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必要前提,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战略。

一、医药目标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s),又称市场细分化、市场分割、市场面划分或市场区隔,它是指企业把某一整体市场的市场营销组合去满足这些消费者组群的需要。市场细分是由美国的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wendell r.smith)于195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又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得技术。市场细分一经提出,就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在医药市场营销中,市场细分是一个十分新颖且具有革命性的观念:它有利于医药企业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中小医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有利于医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医药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二、医药目标市场的选择

所谓医药目标市场,是指医药企业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资源和条件所选定的、准备以相应的医药产品或服务去满足其需求的那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1.医药目标市场选择的条件

医药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

(1)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一定的购买力,有足够的潜在需求量。从理论上讲,有两个以上的购买者,就可以进行市场的细分。但从实际和企业经济效益来看,由于细分市场的开发通常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所以细分市场应该足够大,能提高效益。

(2)有充分发展的潜力。即该市场的需求尚未满足,企业能获得较多的销售机会,并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余地。反之,如果市场十分狭小,发展潜力小,那么企业的前景就十分暗淡,企业经营的风险就大。我国医药企业应走创新之路,以免低水平重复,相互压价竞争,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目标市场尚未被竞争企业控制或竞争尚不激烈。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在一般情况下,应选择竞争者比较少,或竞争者在实力、经营管理水平或营销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弱小的细分市场。这样,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4)能发挥医药企业内部的相对优势。医药企业内部的相对优势,一般指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水平、职工素质、企业规模、资金、研究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发展能力。只有企业内部的相对优势与目标市场上未被很好满足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医药企业与目标市场才能呈现平衡状况。

2.医药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

选择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充分发展的潜力、目标市场尚未被竞争企业控制或竞争尚不激烈、能发挥医药企业内部的相对优势的细分市场作为医药企业目标市场。企业确定细分市场作为生产和经营目标的策决,称为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可供医药企业有效地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有三种,即无差别营销策略、差别性营销策略和集中营销策略。

(1)无差别营销策略。把整体医药市场看作是一个大的目标市场。医药企业对构成市场的各个部分一视同仁,只顾及人们需求的共性,而不计其差异性,以单一的医药市场营销组合,推出一种医药产品,去试图吸引所有的购买者。然而,愈来愈多的市场营销人员对这一策略是否是最佳的表示了强烈的怀疑。今天,绝大多数医药企业都在寻找一种把市场加以细分的策略,事实上,市场细分化是社会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而且,当几家生产同类医药产品的企业都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时,就会形成大的医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小的细分市场无人问津,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

(2)差别性营销策略。企业把整体医药市场划分成若干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医药细分市场,设计制造性能及包装等各不相同的医药产品,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去分别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要,完成销售目标,力争销售机会的最大化。

(3)集中营销策略。医药企业以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采取集中营销策略的企业,追求的不是在较大的医药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是在较小的市场范围内占有较大得份额。这样,既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以减少生产和促销方面的费用。

3.选择目标市场应考虑的因素

(1)企业规模和原材料供应。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力量和设备能力较强,资金雄厚,原材料供应条件好,则可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或无差别营销策略。我国医药工业的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即使是国内一流的大型医药企业也难以与国外大医药公司相抗衡。采用集中营销策略,重点开发一些新剂型和国际市场紧缺品种,利用劳动力优势,建立自己的相对品种优势,不失为一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医药工业整体水平的捷径。

(2)产品特性。对于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同质商品,虽然由于原材料和加工不同而使产品质量存在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明显,只要价格适宜,消费者一般无特别的选择,无过分的要求,因而可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而异质性商品,如药品的剂型、晶型、复方等对其疗效影响很大,价格也有显著差别,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包装等,常常要反复评价比较,然后决定购买,这类产品就必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

(3)市场特性。当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欲望、偏爱等较为接近,购买数量和使用频率大致相同,对销售渠道和促销方式也没有大的差异,就显示出市场的类似性,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如果各消费者群体的要求、偏好相差甚远,则必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或集中营销策略,使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4)产品寿命周期。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不同,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是不同的。若产品处于介绍期和成长期,通常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去探测市场需求和潜在顾客。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无差别营销策略就完全无效,须采取差别营销策略,才能延长成熟期,开拓市场,维持和扩大销售量,或者采用集中销售策略来实现上述目的。

篇8

笔者以为,医药企业若想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在战略和策略上做出适应性调整。

产品结构梯次化

产品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产品结构梯次化,以面对高端、中端、低端3个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明确区分规模产品与利润产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路径在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工艺改进、产品创新能力提高3大方面。

产品质量提升是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只有质量提高才能产生实质性的营销价值。国家出台新版GMP、GSP和《中国药典》,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高药品的生产和经营质量标准。新的集中招标采购规则的指导思想也由以往的“唯价是举”转变为“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具有过硬质量的产品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产品工艺改进是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方法。

产品创新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的软肋。但一些具有明确的产品创新战略的企业如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先声药业、双鹭药业等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获得了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产品结构好、附加值高、成长性好。

对于大型企业或集团化企业而言,产品结构调整尚需注意解决处方药与OTC产品、新特药与大普药、西药与中成药之间的矛盾,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结构立体化

市场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市场结构立体化,做到高端市场、中层市场、基层市场的均衡发展,这是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着手进行的战略调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有立体化、全方位的市场结构,才能增加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市场结构调整包括重整目标市场、重整渠道资源、重整终端资源3个方面。

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均将目标放在赢利能力较高的高端市场,但一些以普药为主的企业如蜀中药业通过精耕细作基层市场、做品牌普药、做精品普药同样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基层医疗市场面临巨大的扩容机会,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适时、适度地调整市场战略。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提出了坚持高层、占领中层、挺进基层的发展战略。

渠道管理、渠道扁平化是行业政策的指导方向,也必将是市场发展的方向。过去医药行业渠道乱象丛生:挂靠经营泛滥,渠道层级多且层层加价,倒票、卖票现象严重等。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利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两票制”的实行必将大大减少渠道层级,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渠道结构,精选具有终端配送与终端覆盖能力的渠道资源,合理进行渠道布局。同时加强工商合作,与商业建立长期共赢的同盟关系,并适时调整终端资源。

组织结构高效化

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使组织结构更加适合市场变化,更加适合企业发展,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与效能。近年来,随着行业治理的不断深入,医药营销逐渐回归到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专业化营销的本来面目,单纯依靠请客送礼的简单营销模式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国内医药企业开始真正重视市场部和政府事务部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都设立了政府事务部,其职能大体包括:新产品报批、价格报批、医保等目录进入、广告报批、各省招投标、各省增补非目录品种进入、国家及各省行业政策研究、网络建设等方面。

人员结构专业化

人员结构调整体现在3个方面:素质化、专业化、军事化。

素质化就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通过销售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服务水平;专业化就是提高整个营销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引进、培养专业化的产品经理、政府事务经理、行业分析员、销售人员、销售服务人员;军事化就是保证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执行到位。

资本结构多元化

资本结构调整是企业结构调整的最高形式,资本结构多元化的目的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9

【关键词】中医药企业,文化营销,营销策略。医药体制改革,制药企业,药品营销策略

一、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导向

1.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

2016年10月,随着全国“五证合一”的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一照一码”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广应用。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降低费用、节省时间“五证合一”把统计登记证纳入,还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企业主体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经济统计数据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同时,“一照一码”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广应用,将在降低交易风险、避免后续监管出现真空方面发挥作用。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间信息能够共享,让数据能够顺利在网上跑,有效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医药行业面临质量、物价,税务合规等方面风险,各监管职能部门的联动更尤为重要。

2.工商联合建设

随着营销成本的居高不下,工业企业也开始从原有的传统模式转变,凭借商业企业的网络信息和渠道等优势资源对客户端的研究开发领域同商业企业进行合作,以便更快实现其在市场上的预期目的,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合作,能有效的把医药企业和厂家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但是这必须在两方的目标和意愿完全吻合的前提下,并且在对本地区的市场完全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随着医药行业队伍不断的庞大,未来工商业都将要形成多个行业内的具备高度领导权力的集团企业,建立起有着共同目标的联盟集团企业。在几年内,全国性的医药领头企业都将把建立战略联盟作为头等大事来进行,这样对规范市场,保障市场供应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使得工商价值一体化的承诺在实际的操作中得以成功体现呢?管理和操作就是关键,执行力就是关键。现在的很多工业企业,对销售队伍的配备就是渠道商务终端人员和医药商业公司的关系很简单,压货、压货,还是压货,简单的追求任务而忽略了市场的拓展和维护,忽略了市场的本质是利益,主动规划市场和引导医药商业开发和维护市场的意识淡薄。我认为,是否能改为积极探索不光是理念上还是操作上的,不断使企业认识到“工商价值一体化”并不仅仅是渠道模式的简单改革,而是围绕渠道的价值原则,根据区域市场的不同特点和医药商业的不同,建立起提升区域市场开发程度、提升医药商业管理能力的一系列合作和开发手段,这是长期的理念共享和市场网络共享,最终达成价值共享的愿景。

3.对医药人员严格把关

接受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的营销师并不是终身制的,应该和执业药师一样接受年审和继续教育。以上是从医药营销师认证的角度对医药代表的硬性认证来谈队伍的规范。沟通建立在合法基础上。只有医药代表的行为规范化,代表与经营企业和医生的沟通才能更专业和规范,从而使沟通中利用的手段更方便实施,也净化了销售行业的不正之风,为医药代表们重新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

二、合理制定企业内部营销策略

1.医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中小型医药企业应当研究专业化的战略发展,重点研究某个具体市场或着关注产业链运营的某些特殊环节,通过产权改革,转变机制,管理改进,营销创新等自身努力,使本企业更具有核心的竞争力,主动寻求大企业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而拥有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大规模国有医药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进行资金运作,并购重组,力争成为地区性市场或医药行业的强者。

正确理解企业战略的3个公式:(1)战略=机会+ 能力。战略就是要找到企业能力可及的市场机会,聚焦资源,形成基础竞争力,确立市场领者地位。(2)战略=终局+ 路径。战略是基于现实对未来原景和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清晰描述,进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路径和方法。(3)战略=策略 +行动。战略必须付诸成行才有实际意义,只要始终保持战略状态的企业才能做到策略领先,行动致胜。医药企业要研判产业大势和市场变迁,于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同时要致力管理改进与效果提升,于修炼内功中提升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重组和市场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并作出适合本公司的方向。

2.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

目前的医药市场竞争体现在高端医药市场门槛高,成本大,许多制药企业望而却步,零售药店密度大,竞争惨烈,药店连锁化经营以后,与上游客户的博弈能力明显增强,低价,终端拦截十分普遍,渠道分销领域更是鱼龙混杂,盈利模式各异,商业与终端之间多点交叉覆盖和采购,市场秩序y,分销效率低。农村市场点多、面广,单笔交易量低,市场开发难度大,投入产出不合理,在这种市场竞争的红海里,医药企业只能采取回扣战,价格战和促销战,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医药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进货渠道以及自身产品特点,决定将产品打入哪些区域,哪些层级,哪类市场进行竞争。其次要对计划打入的市场进行政策的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明确市场战略目标,进而形成有效的长期竞争策略。最后要随时应对时局变化,及时转变营销策略,调整通道结构,采取积极的参与行动。

未来医药市场将会呈现终端规范化,渠道集约化,市场集中化的发展格局,这样要求医药企业必须以多样化的营销模式覆盖更多的终端市场,用企业的自身品牌推广能力扩大企业的形象,以模块化的营销形式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实施有效的销售渠道再造与推广创新,塑造集团化的营销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市场内部与政策相关的职能是医药企业实现营销模式转化,走向专业化市场营销的3个重要环节。

三、运用新技术降低医药产业成本

1.电子订单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搜索以及网络购物已经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现在更多企业的网站是用于企业外部形象以及推广的工具,随着网络的进步,建立vip制的网上一站式订单系统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终端平台会将终端客户的需求信息快速准确地反映到企业,反映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使其在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同时,使企业采购部门更加具备针对性。由于网络采用的是自主式采购,订单出现差错的概率和耗费的人工工时等都会大幅度降低,需要企业添加的仅仅是服务器而已,由此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2.物流系统改进

九州通医药集团在北京首次采用了亚洲第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运营效率位于医药领域领先地位,同时也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国药集团在3个地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物流中心。于此同时,地域的龙头医药企业,如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派昂公司也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成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医药仓储物流系统。因所有人都看到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更好地抓住了终端销售群。现代社会更加注重服务至上的理念,对医药商业尤其如此,医药商业说到底就是服务商,更加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必将为各个企业改善环境,先进的物流体系使商品配送事半公倍。可以预见,高新技术将会被更多的医药企业所使用,传统模式正在不断的被替代。

3.医疗物流延伸服务

医疗系统的物流企业以信息化系统为渠道,通过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和管理方法,把对药品的管理延伸到医院药物储存库、药房直至患者病房区,最终达到对药品的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汇总;医药物流企业作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医院之间连接的枢纽,对医院的内部和外部的药品供应链进行科学系统的改建,建立药品流通互联体系,将医药物流服务取长补短,实现更多的物流附加价值。

四、结束语

在药品招商企业发展初期,对迅速开拓市场,扩大业务非常有利。但是,当企业到了发展期,企业高层营销管理人员就必须由业务型转变成管理型;管理方式必须由结果管理转变成过程管理;企业的管理也必须由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的突破,对于大多数招商型制药企业来说,突破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转型并不复杂,不需要高深、时髦的理论,不需要复杂,而难以操作的系统,只需要较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即可。

未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营销策略的恰当与否将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任何营销策略在制定过程中都要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实事求是精神。v经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够研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线。相信在当前的环境中,完善的营销运作策略会为医药企业带来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家福. 新形势下医药商业企业营销与运作策略[J]. 天津药学. 2013(04).

篇10

关键词:药品营销;价格策略;品牌形象;营销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99-01

1 价格策略

我国的医药市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医药产品的价格,从现代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是营销要素中最为敏感的因素。

价格的定位,也是影响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而言,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

对于一种产品而言,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着产品的声誉。一般说来,价格确定后,不宜变动,因而初期定价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新药刚上市时)。具有远见者、有长期经营愿望者在确定价格时,既要克服急功近利,也要克服低价钻空的思想。合理有利于营销的价位,应该是适众的价位。

案例:2003年“非典”时期,体温计与口罩脱销,出现了私下高价求购的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为此专门下文规范价格,说明医药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医药产品价格不能单纯以普通商品的规律来研究。

2 提升品牌形象

所谓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同时更要求质。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有四个环节,即需要了解、信息收集、品牌评价、选择决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品牌评价。中国人购买商品时有求名的动机,因此适应其求名动机的心理,应不断地提升品牌要求。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品牌OTC产品的销售额已占到所有OTC药品的70%-80%。在医药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做品牌比做销量更加重要,但好品牌的树立似乎又与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相矛盾。对此,不少医药企业开始通过非处方药带动处方药,将原本用于处方药的广告投入到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中,通过对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担负起品牌建设的重任。

提升品牌的途径,内在的靠产品的质量和功效,让使用过的消费者用口碑传播品牌;外在的靠营销中的各种宣传活动。

案例:在品牌营销模式的运用中,东盛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东盛科技掀起了名为“抗感风暴”的品牌战略:用白加黑支撑起东盛科技的企业品牌,再凭借东盛的实力,推出东盛牌板蓝根颗粒、东盛牌抗病毒口服液等一系列感冒药,形成了一个抗感家族。白加黑1994年10月投放市场,刚上市三个多月就实现销售额7000多万元,成为药品营销史上的一段传奇。到2002年,白加黑在感冒药市场上,不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还是顾客忠诚度都名列前茅。转至2003年,在非典期间贡献显著的东盛集团以白加黑为旗帜,携抗感全系列近20种产品,卷起了“抗感风暴”。东盛抗感系列药物包括综合抗感、抗病毒、抗菌、解除头痛发热、止咳化痰、提高免疫力六大系列近20种药物,其中包括中药和西药,包括成人食用的和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包括普遍选用的和专为白天工作、学习的人群设计的药物。

3 重视营销服务

有研究数据表明:成功品牌的利润,有80%来自于20%的忠诚消费者,而其他的80%,只创造了20%的利润。忠诚度不仅可以带来巨额利润,而且还可以降低营销成本,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多花去20倍的成本。

有远见的企业重视消费者的忠诚,并把忠实用户看作自己巨大的市场资源,有了这个资源,品牌的市场份额才会不断扩大,企业利润就会源源不断。而且由于这些老用户的口碑和示范作用,还有助于吸引新用户。

3.1 创造顾客满意价值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顾客第一”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的宣传口号?顾客需要的是关心与关切,而不是不理不睬;公平的礼遇,而不是埋怨,否认或籍口;明白与负责的反应,而不是“抱歉这是公司的政策”;迅速与彻底,而不是拖延或沉默。顾客在每一次与企业发生接触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对这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做出默默评价。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3.2 做好客户的数据库处理

顾客是公司重要的资产,信息就是力量。资料库让营销人员“看得见”顾客与潜在顾客,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及分析整理为营销的成功增添了不少胜数。信息数据库营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一种典型的“一对一”营销。当然,数据信息要不断进行更新,成为有效的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的基本资料:姓名、地址、年龄、职业、联系方式、性格等;(2)交易信息: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3)活动信息:顾客参与了企业开展的哪些活动,对活动的看法、建议如何;(4)产品信息:顾客购买产品喜好、心理、频率和数量等。

综上所述,提高药品销售的业绩,必须要通过价格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以及重视营销服务等几个策略来实现。销售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和企业的条件选择各类销售策略来完成业绩。

参考文献

[1]刘启富.医药营销的公共关系[J].中国药业,1995,4,(10).